Young old健康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1 Sep 2023 09:22:1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Young old健康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老年性黃斑病變4個風險因素 把握治療黃金期  減低中央視力損害 //www.afterroberto.com/%e8%80%81%e5%b9%b4%e6%80%a7%e9%bb%83%e6%96%91%e7%97%85%e8%ae%8a4%e5%80%8b%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6%8a%8a%e6%8f%a1%e6%b2%bb%e7%99%82%e9%bb%83%e9%87%91%e6%9c%9f/ Fri, 18 Aug 2023 04:16: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2144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的區域,是眼睛其中一個重要部分。隨着年齡增長,黃斑區逐漸退化,有可能會出現老年性黃斑病變,視力會變得模糊、扭曲,若延誤治療,病變區域會出現疤痕,嚴重甚至有機會失去中央視力。有眼科專科醫生提醒,由病發開始至疤痕出現前乃治療黃金期,因此一旦出現突然視力模糊、影像扭曲等情况,應及早求醫接受全面的眼科檢查

老年性黃斑病變4個風險因素:年齡、三高、吸煙、肥胖

betway体彩 眼科專科醫生王逸軒醫生表示,黃斑區病變的風險隨年長相應增加,例如出現不正常的血管增生,形成老年性黃斑病變。研究發現,患者的發病年齡一般是50歲以上;而除了年齡因素外,要留意以下因素都會增加患上老年性黃斑病變的風險:

  • 三高(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壓)
  • 有吸煙習慣
  • 肥胖
老年性黃斑病變4個風險因素 把握治療黃金期  減低中央視力損害
有研究發現,老年性黃斑病變的患者發病年齡一般是50歲以上,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增加患上這病變的風險呢?

徵狀:視力模糊、影像扭曲變形、視野中心有暗點

黃斑區病變會直接影響最中央的視力,亦即焦點位置,因此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影像扭曲變形、視野中心有暗點等徵狀。如果未有及時介入治療,病人會惡化至看不到中間大範圍的景物,惟仍可看到周邊的影像和感應光暗,雖然未至於完全失明,但對日常生活構成重大影響。

王醫生提醒,由於大眾都習慣以雙眼看東西,若只有一隻眼睛出現問題,加上初期黃斑病變的病徵不明顯,腦部的自動調節機制會令患者誤以為雙眼視力均沒有問題;直至有問題的眼睛持續惡化,令患者必須只使用單一眼睛才能看清景物時,方能察覺眼睛有問題,屆時視力或已嚴重受損,令治療變得困難。


相關閲讀:黃斑點病變 深近視屬高危 昔日致盲眼疾 今激光、超微創手術助挽救視力


自行測試:單眼看直線  早察眼疾端

王醫生建議,年長人士可定期自行測試有否黃斑病變的病徵,只需遮掩一隻眼睛,以單眼看直線或格仔的物件,例如窗框、門邊等,留意有否模糊、彎曲的情况,如有問題應盡快求醫。

初步診斷:放大瞳孔測試

要診斷病人是否患上老年性黃斑病變,眼科專科醫生一般會為病人進行放大瞳孔測試,初步目測黃斑是否有問題。之後會進一步安排OCT眼底掃描,醫生會分析黃斑結構的橫切面影像,以了解黃斑有否腫脹、積水等問題;另外亦可安排螢光造影檢查,透過注射顯影劑至血管內,以觀察眼部血管結構是否健康。

藥物注射抑制不正常血管增生

王醫生指出,現時一般以注射「眼底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為第一線治療方案,病人接受局部麻醉後,醫生會將藥物經鞏膜直接注射進眼球內,每次注射的所需時間不長,一般可在診所或手術室進行。他解釋,此藥物有助抑制眼內不正常血管增生,亦有消腫功效,當不正常的血管在眼內吸收,病情便會得到改善。

上述治療方法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治療期」,基本療程為三針,首三針相隔四星期,如問題未有顯著改善,則會安排第四針,由第四針開始會相隔較長時間,約八星期一次,直至問題得到改善為止;當病情受控,則可進入第二階段「保養期」,約三至四個月注射一次藥物,以助降低復發機會,保持視力穩定性。


相關閲讀:【Young Old 健康】 常見眼疾:青光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糖尿眼 定期驗眼及早發現 減視力受損機會


不可逆轉的眼疾  爭取黃金治療

王醫生強調,由於老年性黃斑病變是不可逆轉的眼疾,由病發開始至疤痕出現前是治療黃金期,若能在黃金期內及時介入治療,有助大幅減低出現疤痕的機會,否則當疤痕形成後,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例如濕性黃斑病變(即視網膜下異常血管增生和出血)病情發展可謂非常急速,治療黃金期可能很短,因此若出現相關病徵,應盡快求醫避免視力受影響。

]]>
5個問題自我評估肌少症 逆轉有法3個錦囊 改善肌肉量和肌力 //www.afterroberto.com/5%e5%80%8b%e5%95%8f%e9%a1%8c%e8%87%aa%e6%88%91%e8%a9%95%e4%bc%b0%e8%82%8c%e5%b0%91%e7%97%87-%e9%80%86%e8%bd%89%e6%9c%89%e6%b3%953%e5%80%8b%e9%8c%a6%e5%9b%8a-%e6%94%b9%e5%96%84%e8%82%8c%e8%82%89/ Tue, 08 Jun 2021 04:39: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920 【明報專訊】人老會縮水?隨年齡增長,肌肉確實較易流失。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在2019年提出,肌少症與年齡密切相關,年紀愈大,患症風險愈高;徵狀包括肌肉量減少,伴隨肌力減退或生理表現下降。

肌少症不但令人提早出現行動障礙,還增加跌倒、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增肌少症風險:缺乏運動習慣、少走路、愛快餐文化

年輕時肌肉質量和力量達到高峰,如果在成年及年長時期過着較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有恆常運動及均衡飲食,盡量減少肌肉流失,能使骨骼、肌肉得以長久保持;相反,不健康生活模式,如沒有運動習慣,不愛走路,飲食奉行快餐文化,便會增加患上肌少症的風險,令人提早出現行動障礙。

 

易跌 骨折 增心血管病風險

肌少症成因不單是年齡增長,缺乏營養及缺少運動都是主要原因。另外,內分泌失調、運動神經元減少亦會致病。根據AWGS估算,65歲以上患病率為4.1%至11.5%。肌少症患者在臨牀上有許多不良影響,包括易跌、失能、下肢功能較差、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住院,甚至死亡等,所以不能輕視。

醫學研究又發現,肌少症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比率相當高。原來骨質疏鬆症和肌少症相關,兩者都會引致跌倒甚至骨折。而骨質疏鬆症和肌少症都可以透過營養補充和運動改善。

運動保良肌 —— 肌少症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恒常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減少肌肉流失。(kumikomini@iStockphoto)
運動保良肌 —— 肌少症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恒常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減少肌肉流失。(kumikomini@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營養要識】煮得Smart:核桃千層麵 攝蛋白質防肌少症

 

量小腿做問卷 自我評估

我會否患上肌少症?一個簡單動作便能作為自我篩查,及早發現和預防:將雙手拇指及食指圍成一個圈,圍在小腿最粗位置(圖二)。如果圍起來後仍有空位,患肌少症的風險便較高;相反若不能圍起來,代表風險低。另一測試方法是量度小腿最粗位置的周長,如男性短於34厘米,女性短於33厘米,代表有肌少症風險。

另外,可以做右列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問卷調查。

圖二(作者提供)
圖二(作者提供)

 

■ 肌少症評估

1. 提起並拿着10磅重物,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0分

有點困難:1分

很困難/無法完成:2分

 

2. 在房間走動時,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0分

有點困難:1分

很困難/無法完成:2分

 

3. 從椅子/牀鋪站起來時,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0分

有點困難:1分

很困難/無法完成:2分

 

4. 爬10級樓梯,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0分

有點困難:1分

很困難/無法完成:2分

 

5. 過去一年,跌倒幾次?

沒有:0分

1至3次:1分

多於3次:2分

如果得分超過4分,應接受進一步檢查。物理治療師會透過手握力測試及坐立速度測試作評估,再以雙能量X光或磁力共振測量肌肉量,以確定診斷。

 

增肌錦囊:曬太陽步行舉水樽 逆轉肌少症

肌少症可以逆轉嗎?答案是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能改善肌肉量和肌力,肌少症就會遠離你。現在給大家3個錦囊。

錦囊1:透過飲食攝取足夠蛋白質,以及多吃新鮮蔬果。此外,每日在室外接觸陽光20分鐘,確保有足夠維他命D。

錦囊2:改變久坐習慣。很多人一整天在案頭工作,坐着多於走路,回家休息時亦坐着睇電視、玩手機。根據衛生署建議,每日步行1萬步,持之以恆,不但有助保持健康體重,改善心肺功能,還可強健骨骼、肌肉及關節,對健康帶來莫大益處。

錦囊3:加強肌力訓練,透過肌力訓練可以加強肌肉重量。很多人以為到健身室舉啞鈴、推機才是肌力訓練,其實家中都做得到。例如:

用兩個裝滿水的膠樽當作啞鈴,就可以強化上肢肌肉,如:三角肌、二頭肌或三頭肌(圖A);

圖A(作者提供)
圖A(作者提供)

 

雙手扶着椅背,雙腳腳踭提起,可以訓練小腿,透過自身重量加強下肢肌力(圖B);

圖B(作者提供)
圖B(作者提供)

 

坊間購買簡單運動工具,例如阻力帶,可作為阻力訓練,局部強化肌肉,例如用阻力帶將雙腿圍起,然後慢慢向外打開,加強大腿外側肌力(圖C)。

圖C(作者提供)
圖C(作者提供)

 

文:盧玉琼(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2%8c%e5%b0%91%e7%97%87-%e9%95%b7%e8%80%85%e9%ab%94%e5%9e%8b%e5%81%8f%e7%98%a6-%e8%82%8c%e8%82%89%e9%87%8f%e5%b0%91%e6%98%af%e6%ad%a3%e5%b8%b8-%e6%85%8e%e9%98%b2%e8%82%8c%e5%b0%91%e7%97%87-50/ Thu, 07 Jan 2021 02:00: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363 部分長者體形偏瘦、肌肉量少或會被視為是正常的事,然而肌肉質量偏少有機會影響呼吸功能,也會較易跌倒,增加死亡風險,因此絕對不能輕視肌少症(Sarcopenia)!有醫生提醒,愈早訓練肌力愈有利,特別是女士,宜50歲前已開始「練大隻」

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betway体彩 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肌少症在長者中很普遍,當中以女性患者較多。究竟何謂肌少症呢?

相關文章:betwayapp官网下载 :Young old健康

肌少症女性佔多 30歲後肌肉量每年減1%

betway体彩 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肌少症在長者中很普遍,當中以女性患者較多。研究發現60至70歲人士當中,百分之五至十三有肌少症;80歲以上則有百分之十一至一半人有此問題,情况值得關注。隨着年紀增長,人體退化會令肌肉量慢慢減少,30歲以上人士,每年會減少約百分之一的肌肉量。

肌肉質量、手握力量減少 步行速度減慢

肌少症的臨牀定義,並非以患者全身的肌肉量作為診斷標準,而是指供給體力的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減少。各地醫療組織就肌少症都有不同診斷標準,但整體而言,如病人的骨骼肌質量比同齡標準減少百分之十五至五十(每個年齡群組都有其標準)、手握力量比正常低、患者的活動能力轉差,都是肌少症的診斷指標。

要特別留意的是,部分病人例如更年期女士,她們的骨骼肌雖然減少,但由於脂肪增加,令體重維持不變,甚至不跌反升,或需要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掃描以檢查其骨骼肌肉量。

何謂肌少症?

1.) 骨骼肌質量比同齡標準低(透過DEXA檢查,男 < 7kg / m2;女 < 5.4kg / m2

2.) 手握力量減少 (男 <28公斤;女 <18公斤)

3.) 日常活動能力差 (步行速度減慢)

相關文章:【長者健康】擊退肌少症 有力免跌倒 長者運動保良「肌」

肌肉力量弱易跌倒 影響呼吸功能

梁醫生指出,肌少症患者由於肌肉力量弱,令他們容易跌倒,另外由於呼吸需要運用肌肉,嚴重的肌少症患者,其呼吸功能都會受到影響,較大機會患上肺炎。然而,梁醫生表示少有長者單純因為肌少症而求醫,主要都是因為有其他疾病或跌倒受傷,經檢查後才發現有肌少症。

預防肌少症 從飲食及運動開始

肌少症最主要原因是缺少活動,令肌肉力量減少。梁醫生指出,萬一長者真的患上肌少症,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及運動改善情况。例如檢討日常飲食餐單是否營養均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比例是否合適及足夠,如改善飲食後仍然未能改善肌少情况,就需要進食一些較容易吸收的高營養食物,例如蛋白粉、營養補充品等。

另外亦要多做運動,除了鍛煉心肺功能的帶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梁醫生指出,更重要的是透過阻力訓練(resistance exercise)去訓練肌力,例如選擇一些有阻力的健身單車作訓練。梁醫生提醒,愈早訓練肌力愈有利,特別是女士,由於肌肉量比男性少,最好在50歲前便開始「練大隻」,減少日後肌少症的發生。

]]>
【Young Old 健康】 50歲後男人之苦? 尿路梗阻影響排尿 積極處理良性前列腺增生 //www.afterroberto.com/50%e6%ad%b2%e5%be%8c%e7%94%b7%e4%ba%ba%e4%b9%8b%e8%8b%a6-%e5%b0%bf%e8%b7%af%e6%a2%97%e9%98%bb%e5%bd%b1%e9%9f%bf%e6%8e%92%e5%b0%bf-%e7%a9%8d%e6%a5%b5%e8%99%95%e7%90%86%e8%89%af%e6%80%a7%e5%89%8d/ Thu, 30 Jul 2020 10:07: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75 男性一般由30歲起,前列腺會逐漸增生,這屬於正常的生理老化現象,因應個別的增生速度,有機會在50歲後出現尿道梗阻的問題,影響正常排尿。輕微至中度的患者可透過改變飲水習慣,以及藥物的幫助令排尿順暢;惟問題一旦惡化至衍生併發症,則建議利用手術處理。雖然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絕無關係,惟仍會對患者造成身心困擾,建議及早求醫。

【Young Old 健康】 50歲後男人之苦? 尿路梗阻影響排尿 積極處理良性前列腺增生
男性一般由30歲起,前列腺會逐漸增生,因應增生速度有機會令50歲後男士出現尿道梗阻問題,影響正常排尿。

家族病史增患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機會

betway体彩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姚銘廣醫生表示,有統計指香港60歲以上男性,約一半人有中度以上的下尿道徵狀,而當中大部分跟良性前列腺增生有關。他指出,臨牀上只能判斷此病與年齡和男性荷爾蒙有關,醫學上暫未能解釋背後的致病原因;此外,如家人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病史的男性,患上此病的機率會相對較高;部分患者在較年輕時出現問題,一般都跟家族病史有關。

前列腺增生情况嚴重 5個下尿道徵狀

早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未必有病徵,要待增生情况轉趨嚴重,才會出現以下下尿道徵狀:

  • 小便不暢順
  • 尿道梗阻
  • 尿頻
  • 小便不清
  • 經常夜尿

姚醫生又指,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機會引發併發症,例如尿道炎小便出血等,嚴重更會有膀胱結石、腎水腫、腎衰竭等問題。此外,尿頻問題更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社交及生活,如果有尿失禁問題,異味會令患者尷尬,影響其情緒健康。

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無關 後者更難察覺

不過,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並無關係。姚醫生補充,良性前列腺增生常見增生於前列腺中間位置,特別容易壓着尿道,從而出現下尿道徵狀;惟前列腺癌的腫瘤較常見生長於前列腺周邊,未必影響尿道,因此較少有明病徵,且更難察覺。

尿流速測小便速度及殘留

要及早確診是否患良性前列腺增生,醫生一般會先問診,了解病人的小便習慣,臨牀則會測試尿流速,評估小便速度及殘留等問題;之後亦會做肛門指檢,觸摸前列腺以檢查前列腺增生的大小,以及有否懷疑腫瘤、硬塊等,有需要亦會為病人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水平,以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病情輕可改變飲水習慣 嚴重者以手術刮走組織解決梗阻

一旦確診良性前列腺增生,姚醫生指,會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而採取適當治療及控制。如果是病情較輕,只出現尿頻和膀胱敏感問題,可先嘗試透過改變飲水習慣減少膀胱敏感程度;如病情發展至壓迫尿道,醫生會處方藥物,幫助病人放鬆前列腺的平滑肌、或縮小已增生的前列腺組織,以令排尿暢順。

一旦病情發展嚴重至衍生併發症,他建議病人可考慮接受手術,醫生會透過內視鏡經由尿道進入,刮走前列腺增生的組織,以解決尿道堵塞的問題。

]]>
【Young Old 健康】長者日飲8杯水太多致水腫? 飲水太少會脫水、便秘?解開老友記飲水迷思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6%97%a5%e9%a3%b28%e6%9d%af%e6%b0%b4%e5%a4%aa%e5%a4%9a%e8%87%b4%e6%b0%b4%e8%85%ab-%e9%a3%b2%e6%b0%b4%e5%a4%aa%e5%b0%91%e6%9c%83%e8%84%ab%e6%b0%b4/ Tue, 28 Jul 2020 10:27: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62 經常聽到每天要喝8杯水才會健康,但對於長者來說,要攝取足夠的水分並不容易,而且喝得太多有機會引致水腫氣喘、夜尿;若喝得太少,則有可能引致脫水、便秘、消化能力轉差等不同問題,原來飲水都大有學問!究竟老友記每日飲水多少才足夠呢?

【Young Old 健康】長者日飲8杯水太多致水腫? 飲水太少會脫水、便秘?解開老友記飲水迷思
betway体彩 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表示,成人一般每天要喝8杯水,即兩公升,但由於長者的腎功能較弱,循環機能亦較差,故每天飲用1500毫升水(約5至6杯)已足夠。

長者每日6杯水已足夠

betway体彩 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表示,成人一般每天要喝8杯水,即兩公升,但由於長者的腎功能較弱,循環機能亦較差,過多水分會無法處理,並引發水腫,因此長者每天飲用1500毫升水(約5至6杯)已經足夠。

脫水問題多 身體虛弱、排尿異常宜求醫

黎醫生指出,長者飲水不足情况十分普遍,很多時由於他們的中樞神經退化,口腔感覺較弱,未必感到口渴,亦有部分長者因為避免經常上廁所而刻意減少飲水量。攝取太少水分可引致脫水、便秘、消化能力轉差;如果嚴重脫水,或會引致高鈉症,影響心跳、甚至昏迷。缺水的徵狀包括排尿減少、尿液呈深黃色,嚴重的話外表都能察覺得到,例如眼窩凹陷、皮膚乾澀。

黎醫生說,長者未必知道自己缺水或未能清晰表達,建議照顧者如果發現長者精神狀况差、身體虛弱、排尿異常等,就要帶長者求醫。醫生會透過檢查其皮膚的彈性、口腔黏膜濕潤度、驗血,判斷長者是否缺水。一旦確認出現脫水,就要盡快補充水分及尋找背後原因對症治療。

飲水過多易水腫 

相反地如果飲水過多,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腎臟,當腎臟無法排走過多水分時,會引致水腫,例如是腳腫或肺水腫。另外亦會出現氣喘、夜尿,最嚴重是水中毒和低鈉症,可以引致死亡。黎醫生表示,長者飲水過多最常見的原因是服用藥物:由於長者大多有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可能單是「送藥」已經喝了3大杯水,加上長者們多習慣喝茶及飲湯水,增加攝取過量水分的風險。

黎醫生說,所謂的飲水量,是包括所有流質飲料及蔬果中的水分,並不只是清水。因此建議照顧者要留意長者喝水的情况,例如除了清水外,有否進食糖水、水果或牛奶等,盡量避免一次過攝取大量水分,亦應避免濃茶、咖啡、可樂。如果發現長者是因為要服用大量藥物而喝大量水,導致飲水過多,可以與醫生商討,審視藥物分量,看看能否減藥,或把部分在晚上服用的藥物改為晚餐前服用等。

與醫生商討 找出長者不願喝水原因

如果是攝取水分不足,也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忙,找出長者不願喝水的原因,商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水分攝取量。例如怕飲水嗆喉,可以考慮在水中加入凝固粉;如因為前列腺肥大或失禁問題而不敢喝水,也可處方藥物改善徵狀。黎醫生亦建議長者睡前4小時不應喝太多水,避免身體未能及時處理過多水分而導致尿頻,影響睡眠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