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4 Oct 2023 07:23:1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ASD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創傷後壓力症】睇恐怖血腥畫面後情緒不安持續 誘發ASD或PTSD 徵狀失眠、麻木、閃回、負面認知…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89%b5%e5%82%b7%e5%be%8c%e5%a3%93%e5%8a%9b%e7%97%87%e3%80%91%e7%9d%87%e6%81%90%e6%80%96%e8%a1%80%e8%85%a5%e7%95%ab%e9%9d%a2%e5%be%8c%e6%83%85%e7%b7%92%e4%b8%8d%e5%ae%89%e6%8c%81%e7%ba%8c/ Mon, 12 Jun 2023 10:05: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576 【明報專訊】鑽石山商場殺人案、元朗電鋸謀殺案、馬鞍山流浪狗被輾,以至韓國梨泰院人踩人慘劇等新聞,在網絡上瘋傳相關影片和圖像,還有繪影繪聲的帖文,有市民看罷這些血腥恐怖畫面後情緒不安。雖然香港暫時沒有正式數據,但外國早有研究指出,媒體及網絡平台傳播大型災難事件,對大眾的心理帶來影響,可引起急性壓力症(ASD),常見徵狀包括失眠、情感麻木,甚至有點慌失失;若不及時處理,更可導致創傷後壓力症(PTSD)。(編者按:根據專業指引,當一個人直接或間接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後,可能會出現「閃回」(flashback),或逃避、麻木、過度警覺,以及產生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面認知及情緒等徵狀。)

【創傷後壓力症】睇恐怖血腥畫面後情緒不安持續 誘發ASD或PTSD 徵狀失眠、麻木、閃回、負面認知...

什麼是急性壓力症ASD及創傷後壓力症PTSD常見徵狀

傳統新聞媒體講求專業操守,過分血腥暴力的畫面會經處理後才刊出。但由網民拍攝的相片、直播影片,或閉路電視的片段等,因未經編輯處理,畫面較「震撼」,亦很容易被肆意瘋傳。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呼籲,「當(看了影片後)情緒不安,感覺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盡快見專業人士接受評估治療」。臨牀心理學家盛綺婷亦提醒:「若大家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有這些情况,愈早求醫,治癒機會就會愈大。」

ASD:失眠、麻木 不自控恐慌 迴避不看新聞

張漢奇指出,一般人看到暴力血腥新聞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但膽小一族就要多加注意,「因為人有自我保護機制,當見到有人受傷害就聯想到自己受傷害,膽小的人較大可能受環境影響,產生可怕的想法;不過這些都不列為情緒問題,只是一種心理狀態,不算大問題」。

然而,若看罷這些血腥殘暴的片段後,持續感到不安,不能自控地恐慌,狀况發生在1個月內,一般會視為急性壓力症(acute stress disorder,簡稱ASD),常見徵狀包括失眠、情感麻木,甚至有點慌失失,就是「從後面拍他,會成個人彈起」;迴避不想看新聞,即使不再出現令人驚恐的畫面;亦可能常常發夢回想起事發畫面,長遠對生活和工作都構成影響。

當ASD徵狀影響到生活,張漢奇說就需要接受專業人士評估及治療,不一定是藥物治療,可以從心理治療出發。但如果患者感到難以集中精神,醫生或視乎情况,處方低劑量安眠藥或鎮定劑短期服用,讓他們容易度過這段恐慌日子。

媒體網絡引發PTSD不足4% 直接或間接經歷創傷或出現「閃回」

不好好處理急性壓力症,會否惡化至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盛綺婷解釋:「根據專業指引,當一個人直接或間接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後,可能會出現『閃回』(flashback),腦海再次出現創傷情景及回憶;或逃避、麻木、過度警覺,以及產生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面認知及情緒等徵狀。若以上徵狀及情緒持續逾1個月,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能納入PTSD範疇。」

盛綺婷指出,媒體及網絡傳播災難事件,或會為大眾帶來負面情緒,但根據外國研究指出,由媒體及網絡傳播而引發的PTSD不足4%。「人類的心理機制上有一個自然的痊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面對外來壓力所帶來的傷痛,以及災難事件所帶來的不安。普羅大眾在閱讀近期商場謀殺案、演唱會舞台意外、工業意外、肢解案等,普遍會感不安;但重複出現的片段、繪影繪聲的描述,可能會令某些人感到親歷其境,情緒因而受困擾。」

1周後情緒未改善 快尋專業協助

個人的精神和心理素質,還有背後的情緒支援,都會影響PTSD的風險。張漢奇解釋:「性格比較畏首畏尾,或者不能承受壓力的人,看到災難事件出現,或會比較容易受困擾;但如果他們有適當渠道宣泄,例如主動找朋友討論和傾訴,排解心理上的恐慌,亦有助減低情緒困擾。」正所謂病向淺中醫,盛綺婷認為,如果發覺自己在面對災難事件時,情緒較平常不穩,不妨先觀察1周,看看問題有無日漸消減,其間不妨向身邊信任的親友傾訴。如果1周後情緒未見改善,最好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PTSD患者或出現「解離」狀態 發呆眼神空洞

萬一患上PTSD,患者可能出現「解離」的情况──忽然會覺得身邊事情或環境變得不真實──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盛綺婷說:「患者有時會進入了一個發呆、眼神空洞的境界。」另一方面,患者可能會對一些固有信念有根本的動搖和改變,對很多事情產生負面觀感及不信任,這時候需要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及早治療。

要減低由外界資訊誘發的ASD或PTSD風險,首先要由自己做起。「當看到這些報道而感到不安,要懂得暫時抽身而退,不宜再多看;如果自知意志薄弱,不妨叫身邊的朋友幫忙提醒自己停止閱覽。」盛綺婷提到,與此同時,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沉迷看這些資訊而自責;另外,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做一些紓緩心情的活動,也有助排解不安的情緒。

知多啲:情緒病患高危 勿追看不安片段

本身有焦慮症或抑鬱症的人,會較易患上急性壓力症(ASD)。但世界每天都會發生不同的事,新聞報道有時避無可避,如何防止患上ASD呢?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指出,「首先,當初次看到這些新聞片段已感到不安,就不要再追看;若覺得情緒困擾渾身不自在,不妨找信得過的家人和朋友分享感受,從而紓緩不安感。如有宗教信仰,可以找教友傾談。」如不安感覺仍未紓緩,就需要見精神科專科醫生或臨牀心理學家作初步診斷;如心理治療未能紓緩,或需要考慮藥物幫助。事實上現時抗焦慮和抗抑鬱藥物都有不錯療效,如血清素、SNRI(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精神科醫生亦會考慮處方安眠藥和鎮定劑。此外,醫生亦會建議患者同時接受心理治療,視乎個別情况或需要作認知行為治療。

情緒支援熱線

因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暴力事件而受情緒困擾的市民,可向下列機構尋求專業協助。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2466 7350

社會福利署24小時電話熱線:2343 2255

香港紅十字會Shall We Talk心理支援服務熱線:5164 5040

文:張家蕙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www.afterroberto.com/%e9%9d%9e%e5%b8%b8%e5%be%8b%e5%b8%ab%e7%a6%b9%e8%8b%b1%e7%a6%91%e5%8a%a9%e7%a4%be%e6%9c%83%e7%90%86%e8%a7%a3%e8%87%aa%e9%96%89%e7%97%87-asd%e5%b8%b8%e8%a6%8b%e7%97%87%e7%8b%80/ Tue, 09 Aug 2022 04:48: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049 【明報專訊】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下簡稱《非常律師》)最近全球爆紅,主角禹英禑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下簡稱「自閉症」)的天才律師,成長過程既要克服自身缺陷,也要克服外來偏見。《非常律師》對自閉症患者及其身邊人日常處境的寫實刻劃備受好評,被寄望可對公眾對自閉症的理解帶來正面影響。但仍有一些聲音憂慮《非常律師》帶來反效果,例如加劇刻板印象或淪為欺凌話題。究竟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什麼?根據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網站介紹,ASD的兒童患者行為表現不一,一般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7項(詳見附表)。

【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非常律師禹英禑》角色自小患自閉症譜系障礙 7個ASD常見症狀

禹英禑自小被診斷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社交上面對困難,但同時有強大記憶力,一談到心愛的鯨魚和法律便滔滔不絕。但囿於社會偏見,即使她在名校法學院以第一名畢業,也幾經艱難才得到當律師的機會。故事刻劃禹英禑如何在自身障礙的掣肘和社會偏見下成長,以及她身邊的人如何學習跟她相處。


相關文章: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ASD成因與遺傳因素有關 治療主要循教育及行為訓練

究竟ASD是什麼呢?根據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網站中提及,「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患者在社交以至認知、情緒、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以往有關自閉症的診斷名稱常有差異,但在診斷標準更新後,諸如自閉症、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等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的成因被普遍認為跟遺傳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並由多項基因及環境因素相互影響。自閉症的症狀一般在1至2歲之間可被發現,較輕微者或到2歲以後才被發現。每名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但跟患者的年齡、語言、智力、新舊治療有密切關係。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患者行為表現不一,一般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7項(詳見附表)。

現時對兒童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法,主要是從教育及行為訓練着手,助其建立有效社交溝通技巧。目前未有證據顯示藥物能根治患者的社交及溝通困難,但某些症狀可透過藥物來減低,以助兒童在接受教育及行為治療時有更佳表現。


學者:僅10%自閉者有學者症候群 某領域有超常表現

正如劇中禹英禑自述「所有自閉症患者都是獨特的」,自閉症譜系障礙涵蓋廣泛類型的特點和習性,像她擁有強大記憶力的只是少數。這也令部分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關注,劇集以極少數或不現實的「學者症候群」案例為主角,反增外界的誤解。慶熙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潘建昊稱,約10%的自閉症人士同時有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指僅在某個很有限領域有超常表現,在其他方面則廣泛有明顯心智障礙),有些像禹英禑般具異乎常人記憶和分析力,但也有些只有力記住諸如首爾地鐵路線圖等的特定資訊。劇集顧問、韓國拿撒勒大學幼兒特殊教育學專家金炳建坦言,最初對顧問邀請非常抗拒,擔心演員模仿得不好會招致反感,但看到劇本後改變心意,認為劇集有助提高公眾對自閉症認知。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非常律師》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非常律師》在韓國國內外獲廣泛好評,評論者認為該劇寫實地描繪自閉症患者及其身邊人面對的生活,也有自閉症患者的家長對劇集的感人描繪讚好。更有專家認為,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視劇受歡迎,可望為公眾對自閉症的關注帶來正面影響。潘建昊向韓國《中央日報》表示,以美國為例,1988年賣座電影《手足情未了》(由德斯汀荷夫曼飾演自閉症數學天才)也扭轉了當地社會原先對自閉症的歧視觀念。


寫實刻劃患者日常獲讚 難避反效果爭議

不過,也有聲音質疑《非常律師》會帶來反效果。早在《非常律師》去年底宣布開拍時,關注成人自閉症患者的韓國組織Estas曾發表聲明,指摘劇方公布的劇情梗概未有準確描述自閉症,反而加強對自閉症的部分負面刻板印象,即使劇集播出獲讚,Estas仍抱持相對負面的看法。另外,有網民模仿禹英禑自閉症患者行為引發爭議,也有校園欺凌者以禹英禑角色來言語攻擊自閉者患者。

編劇文智媛之前的作品、電影《5時恭候的證人》同樣有自閉症角色(金香起飾自閉症的兇殺案證人),促成製作公司邀請她創作自閉症患者成為律師的故事。對於上述爭議,她坦言:「如果我是自閉症,或者我的熟人是自閉症,我會對這齣劇感到有點不舒服。」她解釋,即使劇中沒有特別的反派角色,禹英禑面對的困難也可能是自閉症本身和隨之而來的偏見,因此在創作時也曾苦惱要如何處理這些困難而不會帶來傷害。導演劉仁植回應模仿爭議時,則指模仿者未必是想貶低自閉症,但同意應要小心謹慎,認為「角色最好不要帶到劇外」。飾演禹英禑的女星朴恩斌坦言接到角色時,感受到一股責任感,也擔心會冒犯他人。她因此決定不模仿真實人物或現有角色,而參考醫生使用的診斷準則和請教學者,以自己想像方式創造角色。


真人版禹英禑感同身受:需對患者更多正面描繪

《非常律師禹英禑》爆紅後,對於有關禹英禑在現實中是否可能真有其人惹來爭論。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確有一個名為莫斯(Haley Moss)的律師公開承認有自閉症。莫斯最近還接受韓媒訪問,她對《非常律師》刻劃自閉症的方式也大加讚賞,對部分劇情更有同感。她認為類似劇集是好事,「需要有更多對自閉症患者的正面描繪」。

剛度過28歲生日的莫斯,在3歲時確診為自閉症,醫生曾指她可能永遠無法說話,但幸運地未有成真,相反在13歲時為中學生寫了一本有關自閉症的指引書籍,還以專題小組成員身分在美國自閉症研究學會的年度大會上發言,到2019年起成為執業律師。


專業受漠視 遭同僚當孩子

莫斯上月接受《韓國先驅報》訪問時,自言有看過《非常律師》的第一集,對劇集頗有讚賞。她認為劇集有趣之處在於劇中的禹英禑都會搞砸事情,和其他人一起學習和成長,而不是只向觀眾說教。她更寄望有朝一日會看到一些自閉症演員獲得表演機會。

莫斯對某些劇情也感同身受。例如劇中有一幕提到禹英禑入職律師樓報到時,她的上司和同僚更關心其履歷第二頁寫上她是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無視履歷第一頁寫有她在頂尖大學法學院以第一名畢業,莫斯自言也有類似經歷。她表示,有養育自閉症兒童的同僚會將自己當成小孩子對待,即使自己跟他們有相同的專業資格,「我常覺得需要更多地證明自己,才得到跟其他人相同的尊重和機會」。但莫斯不是《非常律師》的主角原型,劇本創作的其一參考對象是另一知名的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美國畜產學專家葛蘭汀。劇集顧問學者金炳建向《韓國日報》稱,禹英禑的法庭戲其實參考了葛蘭汀的演講。

《非常律師》並非首套以自閉症作為主角的韓國影視製作,還有以患有自閉症兼學者症候群的醫生為主角的韓劇《好醫生》。另外,今年《我們的藍調時光》則起用了歷來首名唐氏綜合症演員鄭恩惠出演,同樣引起迴響。

明報記者

(環球熱話)

]]>
【精神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www.afterroberto.com/%e8%85%a6%e4%b8%ad%e4%b8%8d%e6%96%b7%e5%9b%9e%e9%96%83%e8%a1%9d%e7%aa%81%e7%95%ab%e9%9d%a2-%e6%8f%90%e9%98%b2%e6%80%a5%e6%80%a7%e5%a3%93%e5%8a%9b/ Tue, 25 Jun 2019 04:25: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895 【明報專訊】《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引發大規模警民衝突,警察向示威市民開槍。無論你是身處現場,或是守在電視、手機前的香港人,這陣子都可能在鬧情緒:傷心、驚嚇、憤怒、恐懼、徬徨。

心理健康,ASD,急性壓力失調
(noipornpan@iStockphoto/資料圖片/明報製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影像回閃——醫生提醒,若經歷創傷事件後3天或以上,腦海仍不斷回閃事發場面(Flashback),並迴避相關人與事,有可能是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你有沒有因而導致日常無法集中精神工作、無故流淚、失眠、發噩夢,甚至出現影像回閃、迴避相關的人與事?小心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早前網上瘋傳6月12日影片,示威者據稱受示威區兩旁催淚彈「夾擊」,爭相湧入中信大廈,險釀成「人踩人」事故。事後,有臨牀心理學家接獲求助,求助者失眠,不時浮現事發畫面,患上急性壓力失調(Acute Stress Disorder,下簡稱:ASD)。

經歷創傷常失眠 迴避相關人與事

片段中所見,數以百計示威者在中信大廈門口,催淚彈在人群中爆開,畫面即傳來示威者的尖叫聲。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家陳雅文表示,早前接獲一名示威者求助,當事人身在現場,感到「被追殺」。事後經常失眠,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而每次聽到類近催淚彈爆開的聲響,或看到身穿藍色恤衫的行人時,均會聯想事件,感到害怕,並迴避有警察的地方。陳雅文說,這名求助者確診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在過去兩周,因《逃犯條例》修訂及連串示威衝突,勾起不少港人的情緒。陳雅文表示,較普遍的情緒為生氣、無助、傷心、失望等,部分人亦會緊張事態發展,經常追看新聞。她分析,部分人不在示威現場,但「好想做些事」,便會追看新聞,「一方面擔心出事,亦夾雜少少內疚的情緒,思考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她指出,以上情緒及行為均為正常反應,「純粹追新聞的行為,不屬於ASD」。

追看新聞受驚流淚 持續逾3天或中招

除了追新聞,部分人或會無故流淚,有較大的情緒起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周偉浩表示,部分人經歷或目睹創傷事故,會受驚流淚、神情呆滯,「即俗語上的魂魄不齊」。他指出,以上為急性壓力反應,多維持數小時至3天,隨後自然消失,不會構成太大問題。

然而,周偉浩指出,若徵狀維持3天以上,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及影像,則偏向屬ASD徵狀。他進一步解釋發病原理,患者面對巨大創傷及壓力時,會出現不少心理反應,引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分活躍,經常處於「逃生」狀態,「即使危險已消失,患者仍在那個狀態中,隨時拉緊身心,預備『走佬』」。他指出,多項研究證實,當人經歷過創傷,即生命受威脅或嚴重傷害身體的事故後,約一至兩成會出現ASD徵狀,如容易發噩夢、情緒較易波動及抽離、出現逃避行為等。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周偉浩,急性壓力失調
周偉浩(鄧安琪攝)

懂自我減壓 大多毋須治療

陳雅文表示,性格緊張、對壓力較敏感的人、曾患有情緒病或有創傷經歷的人,都是ASD高危族。但即使沒有以上高危因素,一般人也可能出現ASD徵狀,視乎當事人如何接收創傷經驗。她以中信大廈圍困事件中的示威者為例,「事發時,那人覺得自己會死亡。她形容當時的感覺時,用上『被追殺』這字眼」。

一旦患上ASD,是否需要尋求專業治療?陳雅文表示,只要適當疏導情緒及減壓,大部分ASD患者均毋須接受治療,「若患者懂得自我減壓,徵狀大多會慢慢消失。所以現時指引是,即使患者有ASD,也不一定要接受治療,相反可用監察式等待(Watchful Waiting),即多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等待徵狀慢慢消失」。

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家,陳雅文,急性壓力失調
陳雅文(鄧安琪攝)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獨力湊仔拒援手 單親媽鬱爆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
【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6%80%a5%e6%95%91-%e5%ae%b6%e4%ba%ba%e5%88%86%e4%ba%ab%e7%b6%93%e6%ad%b7-%e8%80%90%e5%bf%83%e8%81%86%e8%81%bd%e5%bf%8c%e6%89%b9%e5%88%a4/ Tue, 25 Jun 2019 04:14: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891 【明報專訊】親歷巨大創傷或壓力後,有人會無故流淚或脾氣暴躁。陳雅文解釋,這源於當事人經歷創傷時,身體啟動逃生機制,當刻抑壓情緒,事後負面情緒才逐漸浮現。她以「逃難」作比喻,逃難時,飛快把物件塞入行李箱,其後行李箱不勝負荷「爆篋」。面對「爆篋」,當事人毋須驚慌,在安全環境下,重述經歷和感受,猶如執拾行李,重新整理回憶。

 

心理健康,ASD,急性壓力失調
(monzenmachi@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切忌批判——聆聽當事人分享創傷經歷時,緊記耐心聆聽陪伴,切忌批判對方的感受。

 

電視劇金句「煮個麵你食」,是支援情緒受困的人常用對白。透過煮麵,可以打開話匣子,但周偉浩提醒,當身邊親友經歷創傷事故,切忌逼對方重述事發經過,否則或令對方感到受壓,造成反效果;相反,若當事人主動講述經歷時,緊記耐心聆聽及陪伴,不要批判對方感受。

陳雅文建議,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家人可一同表達及分享情緒感受。她舉出一個真實個案,受近日《逃犯條例》修訂事件影響,一名任職教師的母親既緊張事態發展,亦擔心參與示威的兒子及學生安危,但見兒子連日來情緒激動,生怕再三談論事情會火上加油,「其實她可以表達及分享自己感受,與兒子的情緒同步,但過程中緊記避免太多分析」。

 

節制看相關新聞時間

照顧他人前,需先照顧自己的心靈需要。周偉浩表示,經歷創傷後,不需害怕紓發感受及封閉自己,宜維持日常社交生活。他又引述美國加州大學2014年的研究,研究針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現人們即使不在事發現場,如果接觸相關新聞的時間愈長,愈容易出現ASD(急性壓力失調)徵狀。因此他提醒,不論在事發現場與否,人們應節制觀看相關新聞及影片的時間。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獨力湊仔拒援手 單親媽鬱爆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