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9 Sep 2024 04:19:0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鼻竇炎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港12歲發病率高 //www.afterroberto.com/%e8%85%ba%e6%a8%a3%e9%ab%94%e7%99%bc%e7%82%8e%e8%82%a5%e5%a4%a7%e8%87%b4%e5%85%92%e7%ab%a5%e4%b8%8a%e5%91%bc%e5%90%b8%e9%81%93%e9%98%bb%e5%a1%9e-%e6%b8%af%e7%ab%a5%e7%99%bc%e7%97%85%e7%8e%87%e9%ab%98/ Mon, 09 Sep 2024 04:15: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68

【明報專訊】腺樣體(adenoids)位於鼻咽腔後部,和扁桃腺一樣是淋巴組織,具有免疫功能,防止病菌經鼻腔進入人體。腺樣體由出生後會一直發育,約10歲後開始逐步萎縮。腺樣體發炎肥大是兒童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見成因,發病率達34%,會導致口呼吸、打鼾和兒童睡眠窒息症等問題,還有可能因為鼻腔細菌感染而引發中耳炎和鼻竇炎等。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港12歲發病率高
腺樣體位於鼻咽腔後部(左)。港大研究發現兒童腺樣體肥大(右)與牙頜面畸形相關。(medicalstocks@iStockphoto)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或致打鼻軒、睡眠窒息、鼻竇炎

若腺樣體肥大沒有帶來徵狀,不用治療,患者可使用噴劑或藥物改善徵狀;若情况嚴重,則需要考慮手術切除腺樣體。

網上流傳大量關於腺樣體肥大導致青少年牙頜面畸形的報道,但學術界證據並不充分。尤其是腺樣體在10歲以後開始逐步萎縮,其肥大發病率還有多高?它和牙頜面畸形有多大關係?仍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相關閲讀:鼻敏感易致兒童睡眠窒息症 注意張開口睡覺打鼻鼾 度身治療免損健康成長


港12歲兒童發病率高 與牙頜面畸形相關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科團隊對此推行大樣本回顧研究,原始資料來源於一個抽樣調查。該調查從香港各區隨機選取11所學校共517名12歲學童,拍攝頭顱側位X光片。研究分析X光片上的腺樣體,結果顯示,香港12歲兒童腺樣體肥大的發病率仍然很高,達到14%到19%,而且它與下顎骨後縮等牙頜面畸形相關。這個研究成果表明,我們仍然要對10歲以上香港青少年的腺樣體肥大問題給予相當重視,不能因為其可能開始萎縮而忽視其危害,應及時治療,例如腺樣體手術切除術仍然需要考慮。


相關閲讀:【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文:辜岷(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學臨牀副教授)

(口齒生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輕視鼻敏感四大徵狀或併發鼻竇炎、氣管炎  拆解4個謬誤減發作 「脫敏」根治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8%bc%95%e8%a6%96%e9%bc%bb%e6%95%8f%e6%84%9f%e5%9b%9b%e5%a4%a7%e5%be%b5%e7%8b%80%e6%88%96%e4%bd%b5%e7%99%bc%e9%bc%bb%e7%ab%87%e7%82%8e-%e6%b0%a3%e7%ae%a1%e7%82%8e-%e6%8b%86%e8%a7%a3%e8%ac%ac%e8%aa%a4/ Fri, 19 Apr 2024 03:32: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85

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在香港十分常見,患者只要接觸到致敏原,便會不停流鼻水、打噴嚏、鼻水倒流和鼻塞,或鼻及眼痕癢等連串不適,而這些徵狀與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有明顯分別,在天氣忽冷忽熱時更容易發作。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強調,勿以為鼻敏感只是小毛病,不適當處理隨時可誘發鼻竇炎及氣管炎。怎樣才能減少病發?用生理鹽水洗鼻又是否有用?鼻敏感是否真的無法根治?脫敏治療有助解決鼻敏感嗎?立即了解根治方法和拆解坊間對鼻敏感的4個謬誤。

輕視鼻敏感四大徵狀或併發鼻竇炎、氣管炎  拆解4個謬誤減發作 「脫敏」根治有法
不少人對於鼻敏感存有很多謬誤,例如以為鼻敏感只是小毛病,但其實不適當處理或會誘發鼻竇炎及氣管炎,還有哪些謬誤呢? 

鼻敏感四大狀:流鼻水、打噴嚏、鼻水倒流、鼻及眼痕癢

在香港,鼻敏感是非常普遍的過敏症,betway体彩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表示,過去有調查顯示每4名港人便有一人患鼻敏感。至於發作的頻率則視乎引起敏感發作的源頭,「有些人源於對花粉敏感,故每逢春季會較容易發作;有些致敏原則沒有季節性之分,如塵蟎、寵物皮屑等,患者有可能於任何季節或天氣都受鼻敏感困擾。」

鼻敏感患者很常出現流鼻水、打噴嚏及鼻水倒流,但這些徵狀與上呼吸道感染很相似。何醫生則指,鼻敏感最典型的徵狀是鼻、眼睛及喉嚨痕癢,徵狀多在早晚時間、轉季或身處某些環境中(接觸到致敏原如塵蟎、動物或植物後)特別顯著,部分人還會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症,例如濕疹或哮喘。至於傷風感冒的徵狀除了打噴嚏、流鼻水和咳嗽外,很多時會伴隨發燒和喉嚨痛,一般持續5至7天。

輕視鼻敏感四大徵狀或併發鼻竇炎、氣管炎  拆解4個謬誤減發作 「脫敏」根治有法
betway体彩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表示,對付鼻敏感除了要盡量避開致敏原外,進行脫敏治療是「治本」的方法,惟只適用於處理個別致敏原,療程所需時間亦較長。

影響患者生活作息、睡眠質素

鼻敏感引起的徵狀雖不會嚴重至致命,卻可以令患者十分困擾,甚至影響生活質素,例如鼻水倒流嚴重時不但引起咳嗽,更會影響睡眠,繼而令日常生活、工作、精神狀態受到影響。何醫生提醒,切勿輕視鼻敏感,應及早治理以免病情惡化至嚴重才處理。

坊間不乏對鼻敏感病情、服用藥物、治療方法等存有謬誤,以下由何醫生逐一拆解4個謬誤。

謬誤一:鼻敏感只是小毛病,不會出現嚴重併發?

很多人都以為鼻敏感只是小毛病,但何醫生強調,若敏感徵狀嚴重或沒有正確治理,有機會引發鼻竇炎及氣管炎,影響嗅覺,甚至出現影響聽覺等併發症。「敏感引發的黏膜腫脹及分泌物增加可能會阻塞連接鼻腔和耳腔的耳咽管,窒礙中耳氣壓調節,並導致中耳積水及中耳炎,也有些病人因為鼻敏感併發氣管炎,需要入院治療,而鼻竇炎更有可能擴散至鄰近的眼睛及大腦,後果可以十分嚴重。」

何醫生指,不少鼻敏感患者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症如哮喘和濕疹,又或鼻瘜肉,令治療鼻敏感變得更棘手,可能需要同時使用消炎及氣管擴張藥物才能擊退徵狀。

謬誤二:鼻敏感是無法根治病症?

醫生會按患者的不同徵狀處方合適藥物,例如抗敏感藥收鼻水、以噴鼻劑紓緩鼻塞,但何醫生認為這類治療適用於當身體接觸致敏原後出現的徵狀,屬治標不治本。要真正對付鼻敏感的方法應是避開致敏原,而脫敏治療是目前最有機會「治本」的方法。

「脫敏治療利用含有特定份量致敏原的藥物,透過逐步遞增份量,持續地刺激身體免疫反應,讓患者身體對該種致敏原逐漸建立免疫力。經過一段時間後,患者再接觸同類致敏原的過敏反應便會減低。惟脫敏治療只適用於處理個別致敏原,而且療程通常需要以年計,病人必須要有恆心和耐性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

輕視鼻敏感四大徵狀或併發鼻竇炎、氣管炎  拆解4個謬誤減發作 「脫敏」根治有法
舌下及口服免疫治療適用於對食物、塵蟎及動物等過敏的患者。於接受療程期間,患者需在緊密監測下進食,及按耐受程度增加份量,以減低對該致敏原的反應。(betway体彩 提供)

相關閲讀:【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謬誤三:鼻敏感患者長期用鹽水洗鼻會「洗壞鼻」?

何醫生表示,有研究顯示,利用生理鹽水洗鼻有助沖走鼻腔內的致敏原及分泌物,從而紓緩鼻敏感徵狀,一般都十分安全。但他提醒,最重要是確保用作洗鼻的鹽水清潔乾淨,沒受污染。


相關閲讀:【鼻敏感】關於洗鼻的3個迷思 可加快新冠患者康復?可治癒鼻敏感?洗鼻10個步驟

謬誤四:噴鼻劑含有類固醇會引起副作用?

何醫生指:「患者不應害怕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目前治療鼻敏感所使用的噴鼻劑主要針對鼻黏膜,滲透入血液的成分十分低。整個療程一般需時一至兩星期以上,只要按醫生處方和指示使用,出現全身性副作用的風險極低;反而一些非類固醇的收縮噴劑可令鼻黏膜收縮,雖然快見效,但會造成依賴,停藥後容易反彈,令鼻塞情况更為嚴重,病人不應自行胡亂使用。」

要預防鼻敏感發作,何醫生說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致敏原測試找出致敏源頭,盡量避開這些致敏源,例如患者對塵蟎敏感,便要減少家居塵蟎,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再配合足夠的休息、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以及恆常運動等,有助減少鼻敏感發作。

]]>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www.afterroberto.com/%e8%a7%a3%e6%a7%8b%e9%ab%98%e5%b1%b1%e7%97%87%e8%88%87%e6%bd%9b%e6%b0%b4%e5%a4%ab%e7%97%85%e7%9a%84%e8%99%95%e7%90%86%e5%92%8c%e9%a0%90%e9%98%b2-%e4%b8%8a%e5%b1%b1%e4%b8%8b%e6%b5%b7%e5%88%87%e5%bf%8c/ Thu, 11 Jan 2024 03:35: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03

不少港人都是登山和水上活動的愛好者,更會趁假期外遊享受行山或潛水的樂趣。不過這兩項活動帶有一定的風險,出發前必須做好準備,並在進行活動時留意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觀察身體有否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或「潛水夫病」(即減壓症)等徵狀,切忌貿然挑戰,才能夠安全地享受上山下海的樂趣。

什麼是高山症與潛水夫病?海拔愈高氣壓愈低 登山切忌急進

能夠成功「攻項」固然是每位登山者的目標,但若身處的地方海拔愈高,氣壓和空氣含氧量便愈低。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提醒,若上山時過於急進,身體未必能夠適應氣壓和氧氣量的變化,有機會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

高山症徵狀一般在攀至海拔2,500米(8,000多呎)時出現,包括頭痛、頭暈、作悶、作嘔等輕微徵狀,即時的處理方法是吸入較高濃度氧氣或服藥;嚴重的話則會出現腦水腫,甚至肺水腫,前者會令人失眠和疲倦,後者會導致氣喘、心翳和咳血,必須即時接受治療。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登山、潛水均有風險,愛好者出發前應做好準備,並要了解高山症、潛水夫病可引致的徵狀,及早做好預防和懂得應變處理。

登山循序漸進 新手每天攀登不多於500

林醫生指出,要預防高山症,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登山,切勿在短時間內攀得太高、太快。她建議於2,500米至3,000米處停留一至兩晚作適應期;當達到3,000米以上,休息地點的海拔高度可以每晚增加300至500米,每登高1,000米便應多停留一晚作適應期。對於新手而言,每天的攀登高度不宜多於500米,稍有不適便要提高警覺,不要堅持完成餘下的旅程。

出發前做好全方位準備

在計劃行程時,宜訂立日數和每天到達目標高度,盡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若身體不適就不宜堅持上山。除了準備好基本的行山裝備,也應自攜氧氣筒及紓緩高山症徵狀的藥物,例如乙醯唑胺。林醫生提醒,如本身有肺氣腫、肺炎、肺纖維化、肺動脈壓力高,或者患有腦腫瘤、神經肌肉疾病、曾接受頸動脈手術、腦血管病等風險較高的人士,就不宜攀登高地。

正式出發前,謹記留意當日天氣變化,做好防曬,並適時補充足夠水分和鹽分以促進血液循環。進食方面,可以選擇高卡路里食物以提供足夠熱量,避免攜帶太多行李。林醫生指出,若行程中有專業人士陪同及指導則最為理想,有助應付任何突發情况。

潛水夫病:水壓急劇變化所致 血管充血或出血

潛水是另一項港人外遊的熱門活動,但不論是潛得太深或上水過急,都有機會出現潛水夫病(即減壓症),原因是外在水壓與身體軟組織的壓力霎時變得不平衡,下潛愈深,軟組織會因外在水壓增大而腫脹,令血管充血或出血。

當下潛逾10米,一半肺部無法擴張而出現呼吸困難、耳鳴、頭暈等徵狀。若繼續下潛,更會令人失去知覺、暈倒、心翳,甚至無法呼吸。一旦潛至超過40米,高達八成肺部無法擴張,屆時便要留意逗留在水中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


相關閲讀:【減壓症會好嗎?】潛水前出現8種情况勿下水 提防減壓症 嚴重者可誘發心臟病

上水忌過急 或致耳膜破穿、鼻竇出血

即使潛得不太深,但若上水過急,身體軟組織亦會因壓力驟變而受損,繼而引致耳膜破穿、鼻竇不適或出血,嚴重者更會突然失聰。一般情况下,服用止痛藥可處理耳膜破穿及出血,患者會在數星期內痊癒,如逾兩個月仍未康復,或需進行耳膜修補手術;如鼻竇出血則須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爆肺徵狀:呼吸困難、氣促、胸痛

另一個有機會出現的情况是「氣胸」,俗稱「爆肺」,徵狀包括呼吸困難、氣促、胸口痛、乾咳。閉氣期間若未有慢慢呼氣,肺部會膨脹,令氣胸壓着心臟,使其無法泵血,又或造成動脈栓塞,在血管內迫出血泡,構成生命危險。處理「爆肺」需在胸膜腔放置導管排氣,令血壓回升,紓緩對心臟的壓力﹔若血管出現氣泡,須立刻送院進行高壓氧治療,否則對性命構成威脅。

另外,林醫生特別提醒以下的高危人士不宜潛水:

• 患有肺纖維化、慢阻性肺病、心律不正、心臟病、心臟衰竭,或曾有氣胸

• 經常感冒,或有嚴重鼻竇炎,導致鼻塞

要確保安全,潛水時的深度應逐步加深,讓身體慢慢適應壓力變化,以及預留足夠時間上水,並時刻留意身體狀况,一旦有任何不適,必須停止活動。此外,千萬不要單獨潛水,宜在專業人士從旁指導下才進行相關活動,以便適時得到協助。

大圖說:

]]>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www.afterroberto.com/%e9%bc%bb%e7%ab%87%e7%82%8e-%e6%8c%81%e7%ba%8c%e9%bc%bb%e5%a1%9e-%e9%bc%bb%e9%bb%8f%e8%86%9c%e5%8f%97%e7%82%8e%e7%97%87%e5%88%ba%e6%bf%80%e5%a2%9e%e7%94%9f%e9%bc%bb%e7%98%9c%e8%82%89%e8%87%b4%e9%bc%bb/ Mon, 26 Jun 2023 07:25: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45

【明報專訊】受新冠、流感病毒等夾擊,不少人接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長時間受鼻水鼻塞困擾。當鼻腔及鼻竇長時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會導致慢性鼻竇發炎。慢性鼻竇炎病人會持續鼻塞、面痛,部分患者因鼻黏膜增生長出鼻瘜肉,引發鼻水倒流兼喪失嗅覺。(編者按: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鼻竇炎及鼻瘜肉若延誤治療,病人除鼻塞、鼻涕倒流、嗅覺受損、面痛及頭痛外,鼻瘜肉更會阻塞鼻竇出口,鼻竇炎和鼻瘜肉相互影響,令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可致睡眠窒息……)

鼻竇炎令患者鼻塞、鼻水倒流 鼻瘜肉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鼻竇炎及鼻瘜肉是常見的鼻部疾病,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翠欣解釋,當鼻腔通道及鼻竇表面黏膜長時間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會導致慢性鼻竇發炎;黏膜長期受炎症刺激,會引起水腫,繼而產生良性腫塊鼻瘜肉,「呈半透明,軟腍腍,像一粒小提子般」。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長時間感染——鼻腔和鼻竇長時間受病菌感染,會引發慢性鼻竇炎,令黏膜水腫,產生鼻瘜肉,可致鼻水倒流,甚至睡眠窒息。(設計圖片,AsiaVision@iStockphoto)

二型炎症可引發多種過敏疾病 切除鼻瘜肉可復發

鼻瘜肉另一病因是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出現二型免疫反應出錯,稱為「二型炎症」,並引發多種過敏疾病,例如濕疹及哮喘(見「知多啲」)。香港大學內科學系風濕及臨牀免疫科主管、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曦指,二型炎症令鼻竇不斷發炎,誘發黏膜增生,形成鼻瘜肉,但即使切除瘜肉,多數病人也會復發。而根據國際間的數據,有12%成年人患慢性鼻竇炎,當中八成人同時有鼻瘜肉問題。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PeterHermesFurian@iStockphoto)

瘜肉塞呼吸道 可致呼吸困難影響睡眠

鼻竇炎及鼻瘜肉若延誤治療,病人除鼻塞、鼻涕倒流、嗅覺受損、面痛及頭痛,黃翠欣說,鼻瘜肉也會阻塞鼻竇出口,引起鼻竇炎,鼻竇炎和鼻瘜肉相互影響,令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可致睡眠窒息。

從事物流工作的陳先生,過去20年三度經歷煎熬,一次又一次要全身麻醉接受內窺鏡鼻竇手術。他試過每晚睡覺都呼吸困難,半夜被迫起牀坐起來,「最嚴重時會唞不到氣,即使噴了抗敏藥,但藥力在4至5小時後就消失。睡至凌晨3、4時便紮醒,鼻塞、鼻涕很嚴重。基本上在手術前,每天也睡不了多久,醒來之後要走出客廳睡,只是坐下來,合上眼歇息一下」。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殃及嗅覺神經——鼻瘜肉變大會殃及嗅覺神經,失去嗅覺。(設計圖片,Alex Liew@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個案:瘜肉不斷復發 三度手術切除

現年65歲的陳先生早在2004年,開始受鼻竇炎及鼻瘜肉夾擊,因鼻腔長滿瘜肉,首次接受內窺鏡手術。至2018年病情復發,他鼻涕長流,阻礙呼吸,要再次全身麻醉以微創手術清除瘜肉。事隔3年,他再有大量鼻涕,「是一塊塊呈淡黃色的,一天要用一兩包紙巾擤鼻涕,家人也覺得煩,反問要用那麼多嗎」?困擾陳先生的,還有嗅覺,因為當瘜肉變大,殃及嗅覺神經,連身邊傳來異味也不自知:「白花油嗅不到,燒焦東西又嗅不到。」

「醫生說若我再不做手術,會影響視覺神經。」陳先生本身患哮喘,驗血結果亦發現,其鼻瘜肉與過敏反應有關,故他接受建議,今年1月先以手術切除瘜肉,隨後每隔2至4星期,透過皮下注射生物製劑。

目前,醫生會透過鼻腔內窺鏡檢查、鼻部電腦掃描等方法,確認鼻內組織增生情况,並排除鼻竇腫瘤。在治療方面,醫生會因應鼻瘜肉的大小、影響範圍及病徵嚴重程度,決定病人是否需要使用藥物及手術治療。

生物製劑減炎症及過敏反應

藥物包括鼻部類固醇噴劑、治療敏感的口服抗組織胺、控制嚴重感染的抗生素,以至高濃度口服類固醇。黃翠欣指,如藥效未如理想,醫生會建議以「功能性內窺鏡」微創手術,切除鼻腔及鼻竇內瘜肉、異物及囊腫等病變組織。手術過程約2至3小時,須全身麻醉,一般要住院3日2夜。

黃翠欣指出,過往病人接受藥物及手術治療後,有可能復發。直至2021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第一款可用作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的生物製劑,該藥主要抑制體內白細胞介素IL-4及IL-13,從而減輕炎症及過敏反應。該藥去年8月獲本港衛生署批准可治療這類病人。

李曦補充,單透過手術治療由二型炎症引發的鼻竇炎及鼻瘜肉,屬治標不治本,「切了瘜肉,鼻腔暢通了,沒那麼痛,但無減少發炎,對嗅覺亦無幫助」。使用專門針對發炎的生物製劑,才可減低復發機率,甚至有機會使現有鼻瘜肉縮小。

現時,全球共有3種生物製劑獲准用在鼻竇炎伴鼻瘜肉患者身上,分別針對不同白細胞介素(IL)或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2款過去1年先後在港註冊應用。李續稱,3款藥物也相當安全,副作用主要是針口反應,醫生會按不同病人建議合適藥物。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黃翠欣(受訪者提供)

打首針瘜肉縮小 重拾嗅覺

香港大學目前正在做一項生物製劑治療鼻瘜肉的研究,已有逾10名病人參加。當中六至七成患者有鼻瘜肉復發,有病人更接受過三四次手術切除,他們注射了生物製劑至少半年。李曦說:「打了首針後,最快幾日就有改善,由完全喪失嗅覺,至什麼氣味也嗅到;瘜肉亦縮小了,一兩個月已有明顯效果。」至於病人一旦停藥,之後會否復發或何時復發?他指本地未有相關數字,但據外國經驗,停藥後全部患者都會復發。

事實上,公立醫院暫未將生物製劑列為鼻竇炎伴鼻瘜肉的常規治療,患者若要注射,主要在私家診所或醫院用藥。然而,生物製劑的每月藥費估計約1萬至1.5萬元。

「最大憂慮是病人的負擔能力。」黃翠欣說。陳先生現時正使用藥廠資助的生物製劑,為期半年。他接受手術配合生物製劑後,療效顯著,年初至今未見復發迹象。對於嗅覺恢復,陳先生喜出望外,「洗澡時,嗅到沐浴露的香味,好香呀!很久沒嗅過了」。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李曦(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知多啲:二型免疫反應出錯 鼻敏感、濕疹、哮喘發作

免疫系統乃人體的防禦機制,當偵察到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源體或有害物質入侵,就會反擊。港大內科學系風濕及臨牀免疫科主管李曦指出,若免疫系統出現錯誤,變得過度活躍,或會攻擊自己身體,引發自體免疫病,其中二型炎症即二型免疫反應出錯,與過敏病較大關連,可致濕疹、過敏性哮喘、鼻敏感、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共病。

他解釋,免疫系統有不同武器,一型、二型及三型的免疫反應可分別殺滅不同病源體;若一型免疫反應出錯,會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各種炎症;如屬三型炎症,就會產生霉菌、化膿等不同感染。

【鼻竇炎】持續鼻塞 鼻黏膜受炎症刺激增生鼻瘜肉致鼻水倒流 可致睡眠窒息失嗅覺
引致濕疹——二型炎症與過敏病較大關連,可致濕疹、哮喘、鼻敏感等共病。(設計圖片,kitzcorner@iStockphoto)

跨專科診治過敏者

雖然濕疹、鼻竇炎與哮喘的病人或分別向皮膚科、耳鼻喉科或呼吸科醫生求診,但從免疫科角度看,部分患者可能牽涉同一病理,是源於二型炎症:「出現在鼻子會有鼻敏感、鼻竇炎;在肺部就會有哮喘;在皮膚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即濕疹。」由於生物製劑是標靶藥,可針對地解決二型炎症,很多病人用藥後,其濕疹、哮喘及鼻竇炎一併改善。

香港大學成立了一個由免疫科及耳鼻喉科醫生合作的診所,逢周四上午診治鼻竇炎以至嚴重鼻敏感的病人,除了生物製劑,亦會使用脫敏治療;家庭醫生、私家診所或公立專科門診如有需要,可轉介病人給他們。他期望,跨專科照顧過敏患者會成為未來趨勢。

文:譚以和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世界無煙日】吸煙令患癌風險大增 電子煙無助戒煙反上癮 中西醫戒煙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7%84%a1%e7%85%99%e6%97%a5-%e5%90%b8%e7%85%99%e4%bb%a4%e6%82%a3%e7%99%8c%e9%a2%a8%e9%9a%aa%e5%a4%a7%e5%a2%9e-%e9%9b%bb%e5%ad%90%e7%85%99%e7%84%a1%e5%8a%a9%e6%88%92%e7%85%99%e5%8f%8d/ Tue, 31 May 2022 07:49: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071 吸煙危害健康是老生常談,世界衞生組織(WHO)早已把煙草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吸煙不單止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更是導致不同癌症如腎癌、食道癌、胰贓癌等的高危因素!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World No Tobacco Day),今年關注的焦點議題是「保護環境」,與此同時,亦請好好保護自己及家人吧!要知道,香煙的損害並非一朝一夕造成,吸煙時間愈長、數量愈多,患病的風險就愈高,二手煙、三手煙更會令身邊心愛的人健康受損。別以為選擇其他煙草如水煙、雪茄、電子煙就無問題,其實它們與香煙同樣含有毒物質。為自己及家人着想,應盡快戒煙;中西醫學戒煙方法各異,總有一種適合你!

吸煙是導致不同癌症如肺癌、腎癌、食道癌、胰贓癌等的高危因素,吸煙時間愈長、數量愈多,患病的風險就愈高。(網上圖片)
吸煙是導致不同癌症如肺癌、腎癌、食道癌、胰贓癌等的高危因素,吸煙時間愈長、數量愈多,患病的風險就愈高。(網上圖片)

 


 

吸煙人士易患癌?二手煙同樣有害!

【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專科醫生指出,吸煙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會引致肺癌,通常會引致鱗癌或小細胞癌等類型,但假如腫瘤太細小,或是「隱藏」起來,有可能會看不見,因此不少病人往往到病情的中、晚期才能發現。現時一般會建議例如吸煙者等高危人士,定期接受低劑量的電腦掃描,冀能盡早揪出病情屬早期的個案並安排治療。

【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腎癌|吸煙、肥胖增風險?注意中晚期腎癌6個病徵 治療更棘手 雙免疫治療適合已擴散病人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近10年腎癌病發率上升47%,常見於50至75歲的年齡組別,男性患者比女性多。有專科醫生認為,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例如吸煙以及肥胖都是引致腎癌的高危因素……

腎癌|吸煙、肥胖增風險?注意中晚期腎癌6個病徵 治療更棘手 雙免疫治療適合已擴散病人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成因和高危因素是什麼?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或心臟血管繞道手術(俗稱「搭橋」)後就能徹底痊癒?醫生強調,即使完成手術亦並非代表跟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說再見,若不妥善控制三高或戒煙等,仍有病發及猝死風險。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胰臟癌|無聲殺手注意3大病徵 與高齡、煙酒、肥胖有關

胰臟癌很多時沒明顯病徵,到有病徵時病人多數已屬後期,所以也被稱為「無聲殺手」。胰臟癌與高齡、吸煙、酗酒、肥胖有關,年輕患者若沒有喝酒或吸煙,則有機會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

胰臟癌|無聲殺手注意3大病徵 與高齡、煙酒、肥胖有關

 

【食道癌】死亡率高 常見病徵吞嚥困難 注意5大高危因素:吸煙、嗜酒、長期胃酸倒流

食道癌不是常見癌症,但相對其他癌症死亡率較高,而且病發率於高危群組特別高,故不能掉以輕心!要有效預防食道癌,應盡量不吸煙,減少飲用烈酒,避免進食醃漬、煙熏食物;減少進食滾燙過熱食物;如有胃酸倒流,應及早處理。

【食道癌】死亡率高 常見病徵吞嚥困難 注意5大高危因素:吸煙、嗜酒、長期胃酸倒流

 


 

電子煙無助戒煙 切勿自欺欺人

【戒煙】調查:中學生吸電子煙比率增0.3%有上升趨勢 傳統煙吸煙率減 年內推「煙草終局」時間表

政府統計處2021年4月至7月以面談問卷形式訪問約1萬人,發現2021年有約58.1萬人每日吸傳統煙,佔全港15歲或以上市民9.5%,較2019年的10.2%為低。不過,去年吸電子煙人口增至0.3%,有1.75萬人,較2019年增0.2百分點。食衛局委託港大公共衛生學院調查,顯示中學生用電子煙比例有上升趨勢……

【戒煙】調查:中學生吸電子煙比率增0.3%有上升趨勢 傳統煙吸煙率減 年內推「煙草終局」時間表

 

世衛鼓勵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 呼吸系統科醫生:吸煙易出現鼻竇炎、慢阻肺病 增肺癌風險10倍以上

吸煙對健康有多方面影響,對呼吸道的影響尤為直接,因為煙草燃燒時產生的熱力,會刺激呼吸道,導致鼻腔及氣管變得又紅又腫及有大量分泌物,而且煙草亦會釋放令人上癮的尼古丁、致癌的焦油,以及會降低血氧含量的一氧化碳,因此吸煙者容易出現鼻竇炎、氣管問題、哮喘發作及慢阻肺病等問題……

【世界無煙日】世衛鼓勵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 呼吸系統科醫生:吸煙易出現鼻竇炎、慢阻肺病 增肺癌風險10倍以上

 

【戒煙】香港人長壽原因 港大研究:心血管疾病、女性癌症、吸煙相關疾病死亡率較低 梁卓偉:全面禁電子加熱煙

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全球21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數據,發現香港之所以在過去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關鍵之一是本港與吸煙相關的疾病死亡率是眾多國家及地區之中最低,團隊更認為港人長壽與本港一直以來的控煙政策有關?

【戒煙】香港人長壽原因 港大研究:心血管疾病、女性癌症、吸煙相關疾病死亡率較低 梁卓偉:全面禁電子加熱煙

 

【水煙害處】與口腔癌、肺癌、食道癌相關 影響心血管及生殖系統 注意吸食1小時水煙=100至200支煙 戒煙有法

近幾年,電子煙、加熱煙、水煙被吹捧成潮流;尤其是水煙,有蘋果味、士多啤梨味,吸引不少年輕人躍躍欲試。專家指出,水煙害處不亞於煙支,吸1小時水煙等同吸100至200支煙,同樣可致癌!

【水煙害處】與口腔癌、肺癌、食道癌相關 影響心血管及生殖系統 注意吸食1小時水煙=100至200支煙 戒煙有法

 

電子煙 無助戒煙反上癮

近年成為潮流的電子煙或加熱煙,標榜沒有尼古丁及焦油等有害物質,很多人更視為戒煙的代替品,轉食電子煙,沒有尼古丁和焦油,就對身體傷害較少?

電子煙 無助戒煙反上癮

 


 

中西戒煙有法 立即付諸實行!

【戒煙方法】中醫針灸戒煙成功率逾三成 減低頭暈、便秘、情緒暴躁等不適(附戒煙熱線)

中醫戒煙服務由2010年開展,10年間逾1.3萬人曾接受中醫針灸戒煙……中醫針灸能減低戒煙引起的不適,例如頭暈、難集中精神、便秘、情緒暴躁等,針灸有助疏通經絡及安穩情緒,從而減低心癮。

【戒煙方法】中醫針灸戒煙成功率逾三成 減低頭暈、便秘、情緒暴躁等不適(附戒煙熱線)

 

【戒煙唔怕遲】戒煙不易 搵醫生幫幫手

為何明知吸煙有害,卻無法擺脫煙草的控制?全因「煙癮」作怪,令戒煙變成難事!單靠個人意志未必能有效對付煙癮,最好有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醫生的協助,才能令成功戒煙的機會大增。

【戒煙唔怕遲】戒煙不易 搵醫生幫幫手

]]>
【世界無煙日】世衛鼓勵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 呼吸系統科醫生:吸煙易出現鼻竇炎、慢阻肺病 增肺癌風險10倍以上 //www.afterroberto.com/%e5%90%b8%e7%85%99%e6%98%93%e5%87%ba%e7%8f%be%e9%bc%bb%e7%ab%87%e7%82%8e-%e6%85%a2%e9%98%bb%e8%82%ba%e7%97%85-%e5%a2%9e%e8%82%ba%e7%99%8c%e9%a2%a8%e9%9a%aa10%e5%80%8d%e4%bb%a5%e4%b8%8a/ Mon, 31 May 2021 05:05: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287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將2021年的主題訂為「承諾戒煙」(Commit to quit),鼓勵全球吸煙人士在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今年用「疫境同行.無煙起步」做主題,配合無煙日舉辦推廣計劃,呼籲市民一齊支持「無煙跑服日」,今日著跑服或運動服同多做運動,由運動做起,一齊投入無煙健康生活。委員會亦會安排流動宣傳車同街站,在6月走訪多區宣傳,聯同無煙代言人「咪點我」,一齊「砵」走煙癮同二手煙,還會向市民免費派發限量檸檬同無煙宣傳品。檸檬被視為最佳天然戒煙法寶之一,含有豐富維他命C,有助刺激唾液分泌,不但可紓緩戒煙時常見嘅退癮徵狀,例如口乾、精神難集中等,亦增強免疫力,甚至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世界無煙日】世衛鼓勵新冠疫情下立即戒煙 呼吸系統科醫生:吸煙易出現鼻竇炎、慢阻肺病 增肺癌風險10倍以上
逾百家機構、非牟利團體同學校等參與「無煙跑服日」。圖為聖公會聖雅各小學學生同無煙代言人「咪點我」(中)日前以行動支持無煙健康生活。(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腎癌|吸煙、肥胖增風險?注意中晚期腎癌6個病徵 治療更棘手 雙免疫治療適合已擴散病人

 

吸煙易出現鼻竇炎、慢阻肺病 增肺癌風險10倍以上

根據衞生署2017年的調查,本港煙民每日平均吸十支煙,為健康帶來嚴重威脅。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表示,吸煙對健康有多方面影響,對呼吸道的影響尤為直接,因為煙草燃燒時產生的熱力,會刺激呼吸道,導致鼻腔及氣管變得又紅又腫及有大量分泌物,而且煙草亦會釋放令人上癮的尼古丁、致癌的焦油,以及會降低血氧含量的一氧化碳,因此吸煙者容易出現鼻竇炎、氣管問題、哮喘發作及慢阻肺病等問題。

 

慢阻肺病影響患者身心

林醫生以慢阻肺病為例,患者身心都會受到影響。「由於肺部氧氣交替功能下降,空氣進入肺部後『出唔返嚟』,行幾步便會覺得肺部『頂住』,呼吸困難,患者有可能無法外出及要長期使用氧氧機生活,甚至經常病發入院。」

吸煙更與頭號癌症殺手有莫大關係。林醫生稱,長期吸煙者患上肺癌的風險較非吸煙者高10至30倍,而吸煙更容易令患者忽視持續咳嗽及氣喘等常見肺癌症狀,結果到嚴重氣促、咳血才察覺,但癌細胞可能已經蔓延全身,錯失可以根治的時機。

吸煙,養和特稿,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
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表示,無論是香煙或電子煙等代替品,吸煙對身體是百害而無一利,甚至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故呼籲盡早戒煙!

 

相關文章:【肺癌】早期肺癌不易察覺 免疫治療增患者希望

 

長期吸煙增肺癌風險 水煙、電子煙禍害同

不少人受宣傳或其他資訊影響而低估煙草產品的害處,例如以為水煙、雪茄,以及近年大行其道的電子煙等,對健康的傷害較低。但林醫生直言,這都是錯誤的理解。

「吸食水煙及雪茄的時間一般都較長,故實際吸入身體的有害化學物有多無少,而電子煙也有熱力和化學物,傷害與煙草無分別,故不應以電子煙作為戒煙的工具!」

 

行為、藥物治療助戒煙 愈早愈好

林醫生呼籲煙民要盡早戒煙,因為愈早戒煙,帶來的健康好處會愈多,例如若能在30歲前戒煙,有可能挽回多達十年的壽命,但到60歲才戒煙,則可能只能挽回多三年。

她強調,實行戒煙並不容易,但若要戒煙便不應吸食電子煙或其他代替品,而是應該找醫生協助,透過行為治療及藥物,有效幫助病人擺脫煙癮。

]]>
【鼻竇炎】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拖延治療隨時擴散至眼睛、腦部 併發症後果嚴重 //www.afterroberto.com/%e8%80%b3%e9%bc%bb%e5%96%89%e5%95%8f%e9%a1%8c-%e6%80%a5%e6%80%a7%e8%88%87%e6%85%a2%e6%80%a7%e9%bc%bb%e7%ab%87%e7%82%8e%e7%97%87%e7%8b%80%e6%9c%89%e4%b8%8d%e5%90%8c-%e6%8b%96%e5%bb%b6/ Fri, 16 Oct 2020 08:58: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836
鼻竇炎
betway体彩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表示,鼻竇出現急性炎症必須盡快處理和治療,否則有機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兩者徵狀也各有不同。

鼻竇炎是常見的耳鼻喉科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黃綠色鼻涕及面痛等徵狀。然而,急性和慢性鼻竇炎的徵狀各有不同。若急性鼻竇炎沒有及時適當處理,有可能演變成慢性鼻竇炎,甚至有機會擴散至眼睛及腦部,帶來嚴重的併發症,若炎症是由惡菌引致,更有需要盡快動手術消退炎症。

【網購Power Up】flo 深層鼻竇沖洗系列 – 沖洗鼻腔內花粉及過敏原,適合鼻咽手術後或日常護理之用。立即網上訂購

鼻竇出口阻塞原因多  有機會引發炎症

鼻竇是分佈在頭顱內、從鼻腔伸延的空間,表面的鼻黏膜不停分泌液體,假如鼻竇出口有阻塞,令鼻液無法流走,便有機會造成炎症。

betway体彩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表示,鼻竇出口堵塞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是呼吸道感染鼻敏感等,還有若鼻腔結構不正常的話,例如鼻中隔移位及有鼻息肉等,都有機會堵住鼻竇出口,而上顎牙齦發炎亦有機會影響附近的鼻竇位置。

成人、兒童同有機會患鼻竇炎

何醫生續稱,成人和兒童都有機會患上鼻竇炎,後者因為鼻竇發育未成熟,患病機會相對較低,但一旦發病,病情通常會較為嚴重。

事實上,鼻竇出現急性炎症必須盡快處理和治療,否則有機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而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的徵狀各有不同:

 

表:急性 VS 慢性鼻竇炎症狀有不同

急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
。發燒。頭痛、面及眼部出現痛楚

。鼻涕呈黃綠色

。鼻塞

。嗅覺遲鈍。聞到有異味

。鼻水倒流

。鼻涕有血絲

何醫生指出,治療鼻竇炎的方法主要是服用藥物或進行手術,現時藥物能有效治療鼻竇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不大,但拖延處理或有惡菌入侵,會增加發生併發症的機會。

曾有一名年僅4歲的病人,因為鼻竇炎影響眼睛而出現眼腫的情况,檢測顯示是由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 MRSA ) 引起,需要緊急進行手術清理鼻竇內的膿液,以免影響患者的視力。

抗生素藥物控制炎症 微創手術打開鼻竇

何醫生強調,處方藥物時,主要是用抗生素控制炎症,以及一些放鬆鼻黏膜的藥物以減少鼻竇分泌,幫助恢復鼻液的正常流動。此外,以鹽水洗鼻亦可減少及沖淡引起炎症的物質和致敏物質。

然而,約有半數的病人接受藥物治療後,仍未能有效改善鼻竇炎,又或有機會出現併發症,便需要考慮以手術方式打開鼻竇出口。何醫生指這類手術屬於微創,一般需要全身麻醉下進行。

「醫生會經鼻孔放入內窺鏡,以不同的手術儀器打開及擴闊鼻竇出口,令積聚的膿液可以抽走。」

戒煙、運動、注意口腔衛生  鼻敏感人士宜及早治理

要減低出現鼻竇炎的機會,何醫生建議,宜戒煙及多做運動,亦要注意口腔衛生,若患有鼻敏感的人士則要接受正確治理。「曾患鼻竇炎的病人可考慮以手術改善鼻腔結構,從而預防鼻竇炎。」

他更提醒,若懷疑有鼻竇炎的徵狀,宜及早求醫,確診後的治療會相對較為簡單,否則因延誤而出現炎症、擴散或併發症,治療過程會較長及困難!

]]>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8%85%ab%e8%84%b9%e6%98%af%e5%82%b7%e9%a2%a8%e6%84%9f%e5%86%92-%e9%bc%bb%e7%ab%87%e7%82%8e%e9%bc%bb%e5%92%bd%e7%99%8c/ Mon, 12 Oct 2020 09:04: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620 【明報專訊】頸部突然出現腫塊,是淋巴腫大?是癌症警號?

傷風感冒鼻竇炎肺結核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甚至鼻咽癌頭頸癌,都可能引起頸部淋巴腫脹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揪出病因——若頸部腫塊出現超過1個月或以上,服用消炎或其他藥物後亦未消退,就需要更深入的診斷,找出病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champja@iStockphoto,資料圖片)

頸部腫塊當作熱氣,惡性腫瘤延誤治療,隨時影響吞嚥、說話及上肢活動能力。

◆鄭:鄭嘉怡(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鄧:鄧志豪(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肺結核愛滋也會頸腫?

問:頸上突然出現腫塊,究竟是什麼原因?

鄭:頸部如突然出現腫塊,可以有很多原因。大部分個案是由感染引致,令體內組織發生炎症而腫起。最近有一個30多歲女病人頸部淋巴突然出現腫塊,最後證實只是因為皮膚受細菌感染,令淋巴組織急性發炎,服藥後數天腫塊已消失。而病毒性感染如傷風感冒,或細菌性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都可令淋巴結腫脹;而慢性炎症如肺結核、愛滋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乾燥綜合症,亦有可能導致淋巴腫脹。除了淋巴組織,頸部還有甲狀腺、副甲狀腺及血管可能出現腫脹,所以必須透過臨牀評估,才能推斷是良性還是惡性腫塊。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成因眾多——頸部腫塊成因眾多,細菌或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疾病及甲狀腺疾病都有可能引起。(Rasi Bhadramani@iStockphoto)

逾月不退大件事?

問:如何判斷究竟是感染,還是癌症?

鄭:要根據臨牀診斷、病歷、家族史和風險因素等考量,例如40歲以上男士、有吸煙或飲酒習慣,直系親屬中曾有患上頸部、頭部、鼻咽癌等,再加上腫塊持續出現一個月以上,服用消炎藥後無特別效果,醫生都會較擔心。另外,如觸摸腫塊時發現觸感較硬、腫塊的邊界不清晰、有很多腫塊黏在一起,以及病人在按壓下沒有痛楚感覺,都有可能顯示腫塊並非由炎症引起,有需要交由專科醫生跟進,作更深入檢查。

兒童方面,大部分情况是急性感染如中耳炎、口腔牙齒發炎引起,一般不用太擔心;但如果小朋友的頸部腫塊突然變大,影響飲食,或腫塊出現超過一個月而又無明顯成因,都要交由專科醫生跟進,以確定是否患上淋巴癌或血癌。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中耳炎引發——小朋友頸部出現腫塊,大部分情况是中耳炎或口腔問題引起,但若找不到明顯成因,就要轉介專科跟進。(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kdshutterman@iStockphoto)

毋須直接求診腫瘤科?

問:當懷疑是腫瘤,應轉介耳鼻喉專科還是腫瘤科?

鄧:頸部腫塊成因很多,可以是良性或惡性,並不一定由腫瘤科專科醫生跟進。即使是腫瘤,也要先確認原發位置,而檢查頸部腫瘤,需要以內窺鏡深入上呼吸道檢查,可即時抽取活組織化驗,這些都是耳鼻喉專科醫生擅長的領域,所以一般由耳鼻喉科醫生診斷,確診後才與腫瘤科醫生商討治療方案。一般來說,大部分病人只是因炎症引致淋巴結腫脹,注射抗生素後便可控制感染,毋須一開始便看腫瘤科醫生。

 

需要「拮針」驗腫瘤?

問:透過內窺鏡檢查,就可以診斷頸部腫塊成因?

鄧:當病人頸部出現腫塊,耳鼻喉專科醫生要詳細問症,還要做很多檢測。首先病人需要接受咽喉內窺鏡檢查,因為不論是炎症或腫瘤,多數跟上呼吸道有關連,醫生從鼻孔引內窺鏡伸入至喉部,觀察整個上呼吸道的黏膜有沒有異常;一旦發現有可疑的黏膜增生,便會同時抽取組織化驗,視乎位置決定需否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另外,亦要透過超聲波了解頸部腫塊的情况,有需要時採用經皮穿刺抽組織化驗是否惡性腫瘤。如確認是癌症,更要為病情作全面評估,例如使用電腦掃描(CT scan)、磁力共振(MRI),了解腫瘤在頭頸部分的影響範圍。電腦掃描適用於檢查深層組織,例如有否影響骨;磁力共振則可看清楚腫瘤與周邊軟組織如頸動脈、深層肌肉的關係。當醫生懷疑頸部腫瘤已轉移,可能需要使用正電子斷層掃描(PET CT),檢查病人有否出現頭頸以外部位轉移,包括肺、腹腔及骨轉移等。當掌握以上所有資料,才可為病人制定合適的療程。

 

原發位置不明怎麼辦?

問:一旦確診頸部腫瘤為惡性,治療方案是什麼?

鄧:如頸部腫瘤並非原發,而是因頭部腫瘤轉移,便要視乎原發部位,選擇不同治療方案。如果是鼻咽癌,電療及化療會是第一步;如腫瘤出現在口腔、舌、喉,則先以手術切除腫瘤及周邊組織,再以電療、化療作輔助治療。

有些情况是完成檢查,也無法判斷原發位置在哪裏,醫生可能會為整個上呼吸道及頸部作電療及化療,消滅這個連影像分析也無法捕捉的敵人。

有病人詢問有沒有標靶藥物,由於標靶藥物仍是研究階段,未去到獨當一面,除非病人無法承受化療後遺症,或病情復發,才會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否則現時首選仍是手術、電療或化療。


知多啲:手術或影響口腔活動、腸蠕動神經

頸部有腫塊,很多人認為是「熱氣」,只要多飲水、多休息,甚至飲杯涼茶,腫塊就會消失。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鄧志豪提醒,頸部腫瘤延誤治療,隨時影響吞嚥、說話及上肢活動能力。

治療頸部惡性腫瘤,大多需要手術切除腫瘤及周邊組織,減少復發風險。鄧志豪說,由於切除範圍貼近頸部深層組織、頸部動脈及靜脈,均會引致流血;而且視乎腫瘤位置,會引發不同的後遺症。「位於頸上半部分有可能影響口腔、舌頭活動神經,令病人日後出現語言或吞嚥困難;而下半部分則有可能影響頸、膊及上臂感覺神經,活動能力及感覺都會大打折扣。」還可能影響到控制橫膈膜、腸道蠕動的神經。

電療引發炎症 頸繃緊麻痹

手術有後遺症,電療亦會對頸部肌肉造成傷害,「腫瘤切除手術後,病人須接受電療以徹底清除腫瘤細胞;電療會引發炎症,令頸部皮膚纖維化,病人會感到繃緊、麻痹或針刺,頸部活動能力受限,影響日常生活,或需配合物理治療。

正因為有不少後遺症,所以在制定療程時,醫生必須清楚讓病人知道治療風險和後遺症,讓病人考慮治療及復康的安排。

文:wongyim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1.mp4,根據病歷、持續時間、位置判斷;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2.mp4,大部分感染引起 與多種疾病有關;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3.mp4,抽組織分析 多重掃描斷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4.mp4,化療或切除 視乎原發位置;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HET20200827_05.mp4,或影響深層結構 需配合物理治療;

]]>
【有片】孩子持續噴嚏鼻塞 誤當感冒醫 鼻敏感拖得耐 棚牙合唔埋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5%ad%a9%e5%ad%90%e6%8c%81%e7%ba%8c%e5%99%b4%e5%9a%8f%e9%bc%bb%e5%a1%9e-%e8%aa%a4%e7%95%b6%e6%84%9f%e5%86%92%e9%86%ab-%e9%bc%bb%e6%95%8f%e6%84%9f%e6%8b%96%e5%be%97/ Mon, 03 Feb 2020 03:35: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968
【有片】孩子持續噴嚏鼻塞 誤當感冒醫 鼻敏感拖得耐 棚牙合唔埋
(mokuden-photos@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踏入流感高峰期,小朋友持續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吃了傷風感冒藥也不斷尾,何解?

香港每4名兒童便有1人患上鼻敏感;如果父母誤把鼻敏感當作感冒看待,延誤醫治,持續性鼻敏感可演變成睡眠窒息症鼻竇炎中耳積水,甚至下顎咬合不正。

【網購Power Up】擊退致敏原!Smartech UV除蟎吸塵機助你保持家居清潔,減輕皮膚痕癢、氣管敏感。

 

◆馮:馮加恆(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
◆吳:吳國強(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

 

  • 感冒鼻敏感易混淆?

問:鼻塞塞,究竟是感冒還是鼻敏感?

馮:鼻敏感與感冒的病徵相似,容易混淆。當小朋友鼻塞以致呼吸困難時求診,可從徵狀及持續時間,診斷是感冒還是鼻敏感。感冒是由於上呼吸道受病毒感染引起,鼻水分泌較濃稠呈黃色,通常伴隨發燒喉嚨痛等病徵,持續數天至一周。

鼻敏感是過敏反應,患者沒有發燒徵狀,但會持續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在早晚及轉季時病情特別明顯,難以斷尾。

小朋友因鼻塞求診,家庭醫生會為患者做耳鼻喉檢查,查看鼻腔內有沒有異物如玩具或擦膠等堵塞,同時檢查皮膚及呼吸系統有沒有濕疹及哮喘等過敏徵狀。如診斷是鼻敏感,會提供生理鹽水洗鼻,並配合口服藥或類固醇噴鼻劑紓緩病情,如沒改善便需轉介專科進一步檢查。

 

  • 奶粉也會誘發鼻敏感?

問:鼻敏感一定是遺傳?

吳:在香港每4名兒童便有1人患鼻敏感,十分普遍。半數患者遺傳了父母的過敏體質,容易因進食或吸入致敏原引起過敏,出現持續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發癢及流眼水等徵狀。如果小朋友屬「過敏底」,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最早由嬰幼兒時期開始;嬰兒鼻腔細小很容易有持續鼻塞;到2、3歲時因奶粉或牛奶等食物誘發過敏而經常流鼻水及鼻塞;至幼年大多數是吸入致敏原如塵蟎及貓狗毛引起鼻敏感。尤其在天氣潮濕的香港,約七成患者是因為家居塵蟎而產生過敏反應。

治療鼻敏感,除了藥物治療控制徵狀,最有效方法是找出致敏原從而避免接觸。現時較常用的有血液測試(blood tests for sIgE)及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ing),前者可以測試10至20種致敏原;後者是將小量懷疑致敏原刺入皮膚測試過敏反應,即時可知結果。

【有片】孩子持續噴嚏鼻塞 誤當感冒醫 鼻敏感拖得耐 棚牙合唔埋
洗鼻紓緩——用生理鹽水洗鼻腔,有助清除鼻黏膜的致敏原,紓緩鼻內發炎及鼻水倒流等徵狀。(yaoinlove@iStockphoto,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網購Power Upflo 深層鼻竇沖洗系列沖洗鼻腔內花粉及過敏原,適合鼻咽手術後,或日常護理之用。立即網上訂購。

  • 嚴重患者用類固醇噴鼻?

問:治療鼻敏感,一定要用類固醇?

吳:輕微患者只須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s),有效減少打噴嚏、流鼻水及眼睛痕癢等徵狀。目前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效果比第一代更佳,不會產生昏睡副作用。另外,亦可按嚴重程度使用生理鹽水或高濃度鹽水冲洗鼻腔,有助清除鼻黏膜的致敏原,紓緩鼻內發炎及鼻水倒流等徵狀。

如病情未有改善,1年超過4星期或每星期超過4天出現鼻敏感徵狀,可定性為中度至嚴重的持續鼻敏感。患者先用生理鹽水洗鼻,再用血管收縮劑(decongestants)減少鼻膜充血,達到通鼻塞效果;類固醇噴鼻劑(intranasal steroids)有效消炎及減輕敏感徵狀,需要使用1至2星期才可達最佳藥效。噴鼻劑的類固醇含量低,很多病人用幾個月至幾年也沒有問題。如有需要可加上口服藥如白三烯受體阻斷劑(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減低炎症及敏感反應,它同時可有效控制哮喘。鼻敏感與哮喘關係密切,約九成哮喘患者同時患有鼻敏感,如能控制鼻敏感,治療哮喘也會事半功倍。

 

  • 用口呼吸影響顎骨生長?

問:鼻敏感久未治理,會有何併發症?

吳:誤把鼻敏感當作感冒來看待而延誤治療,增加併發症危機。有一個家長說6歲女兒一年有6至8次傷風感冒,吃了感冒藥也不斷尾,長年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檢查發現女孩鼻黏膜呈青白及腫脹、眼睛發炎,還曾受濕疹困擾。經確診為鼻敏感,而且已持續了一段時間,嚴重影響了她的睡眠、日常生活及情緒;又因長時間鼻塞而用口呼吸,影響顎骨生長,下顎骨特別細小,牙齒咬合不正。

小孩因鼻敏感久未治理而患上睡眠窒息症、鼻竇炎或中耳積水等併發症,案例相當普遍,尤其是睡眠窒息症。由於鼻敏感造成呼吸道堵塞,需長期用口呼吸,令上呼吸道變得狹窄,容易引起睡眠窒息。如果小朋友睡覺時經常有鼻鼾、輾轉反側及出大汗,日間嗜睡及專注力差,有可能是患上睡眠窒息症。治療鼻敏感可改善睡眠窒息症,如有需要可透過牙科矯正的裝置擴張顎骨,有助改善鼻塞及鼻鼾徵狀。

持續鼻敏感亦容易引發鼻竇炎及中耳積水。鼻敏感會令鼻黏膜腫脹,阻塞鼻竇通道,分泌物積聚於鼻腔及鼻竇而滋生細菌,造成亞急性鼻竇炎。患者鼻涕倒流、嗅覺功能減退而影響味覺,令胃口變差,同時有口臭。鼻竇炎患者需要使用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鼻敏感也可影響咽扁桃體發大,堵塞中耳出口造成中耳積水。如果發現小朋友有鼻敏感又經常聽不清楚,應盡快睇醫生。

 

  • 想斷尾勿自行停藥?

問:鼻敏感可以斷尾嗎?

吳:鼻敏感是慢性病,及早正視及配合治療可增加斷尾機會。有很多家長以為鼻敏感不發作便自行停藥,結果很快又復發。幼兒一旦患上鼻敏感,需要持久地做預防措施以防止復發,包括改善環境避開致敏原、定時用鹽水洗鼻,並以藥物來控制病情;讓小朋友可過正常生活並能經常運動,運動有助強化肺部及氣管,減少氣管發炎及氣喘,大大提高日後斷尾的機會。我們鼓勵家長每日寫「鼻敏感日記」,記錄孩子日夜間的徵狀,幫助我們量化及監察病情,只要病情受控便可逐步減藥。

患者亦可嘗試脫敏治療(immunotherapy)。原理是通過皮下注射或舌底口服方式持續吸收微量致敏原,慢慢改變免疫系統對致敏原的反應,療程需時2、3年才有效果。不過,只限於致敏原種類不多的病人。

【有片】孩子持續噴嚏鼻塞 誤當感冒醫 鼻敏感拖得耐 棚牙合唔埋
(林靄怡攝)

 

知多啲:七成兒童過敏 由家居塵蟎誘發

家居塵蟎是鼻敏感的真正「元兇」?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指出,研究發現,超過七成過敏體質的兒童,因對塵蟎過敏而誘發不同程度的鼻敏感徵狀。肉眼難以看見的塵蟎,最愛藏於潮濕溫暖的棉被、牀褥、地氈等,其排泄物容易令人過敏。家長可以從家居環境入手,減低塵蟎的數量,有效減低小朋友的鼻敏感徵狀。

減少家居塵蟎方法:

  • 定期用攝氏60度的熱水清洗牀單、枕套、毛氈及冷氣機隔塵網
  • 使用緊密編織的抗過敏牀罩及枕頭套,以阻隔塵蟎及其排泄物
  • 使用抽濕機或打開窗戶令家居空氣流通,降低濕度
  • 定期以濕布或吸塵機清潔家居,避免用乾布或掃帚打掃以免塵埃飛揚
  • 趁小朋友上學將毛公仔放在雪櫃冰格殺死塵蟎
  • 家居東西擺放整齊,避免放置易堆積灰塵的物品
  • 移除地氈及其他塵蟎易於生長的家居用品

 

文:吳敏霞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02_01.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02_02.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02_03.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02_04.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02_05.mp4;

]]>
【過敏系列】知多啲:三分二哮喘兒 5歲後自然痊癒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4%b8%89%e5%88%86%e4%ba%8c%e5%93%ae%e5%96%98%e5%85%92-5%e6%ad%b2%e5%be%8c%e8%87%aa%e7%84%b6%e7%97%8a%e7%99%92/ Fri, 14 Dec 2018 07:12: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949 【明報專訊】孩子一旦確診哮喘,父母最擔心「唔斷尾」?兒科專科醫生周笑顏指出,不少醫學研究發現,每三個患哮喘的兒童,便有兩個大約會在五歲後自然痊癒;此外,不少病人踏入青春期後康復,此病不是「無彎轉」,家長毋須過於悲觀。

【過敏系列】知多啲:三分二哮喘兒 5歲後自然痊癒
(明報圖片)

不過,周笑顏也指出,以前一般認為兩歲或以上的兒童才會患上哮喘,但近年的臨牀數據或學術研究均發現,不足一歲的嬰兒也可出現相關病徵,單純的天氣轉變已可令他們咳至氣促,屬非常早期的氣管敏感或哮喘,家長要多加留意。

洗鼻不治本 鼻涕混濁或鼻竇炎

鼻敏感和哮喘是小朋友常見的病症,或因孩子發作次數不少,很多家長都懂得應對,不會每次都求診。但周笑顏提醒,如不適切處理鼻敏感,任由病情惡化,有可能引發眼敏感、鼻竇炎等。很多人會用坊間購得的鹽水洗鼻,但洗鼻只是紓緩徵狀,不具治療作用,而且洗鼻鹽水濃度非愈濃愈好。患者鼻敏感發作、鼻塞時,可在早上起牀、放學及睡前洗鼻;如平日護理,則每晚洗一次已可。若發現鼻涕混濁,服食鼻敏感藥、收鼻水藥也沒用,甚至出現耳鳴,有可能是鼻竇炎,需盡早求醫。

周笑顏又提醒,感冒或天氣轉變會令哮喘患者咳嗽變得嚴重,病人的病情變化也不同,有人會一日比一日差,但也有不少人是「跳崖式」惡化。她最近有一名病人,一整天無事,下午亦如常服藥,但半夜卻出現嚴重氣促,需立時送院。不少家長或不清楚「氣促」的定義,其實人在呼吸時,腹腔同肚子會同縮同脹,若發現孩子呼吸時,腹腔和肚子出現不自然的一縮一脹,則屬氣促。當子女出現氣促、口唇發藍、咳個不停,甚至嘔吐,影響進食或睡眠,就要立即求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