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6 May 2022 11:24:5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體適能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報復式運動】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 行山、跑步、健身易受傷拗柴 運動前後做足準備 //www.afterroberto.com/%e5%a0%b1%e5%be%a9%e5%bc%8f%e9%81%8b%e5%8b%95-%e4%b9%85%e4%bc%91%e5%be%a9%e5%87%ba%e9%ab%94%e9%81%a9%e8%83%bd%e4%b8%8b%e9%99%8d-%e8%a1%8c%e5%b1%b1-%e8%b7%91%e6%ad%a5-%e5%81%a5%e8%ba%ab%e6%98%93/ Sat, 07 May 2022 02:30: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716 【明報專訊】第五疫情回穩,社交距離防疫措施再鬆縛,運動場、健身室重開,大家摩拳擦掌要「報復式運動」!然而物理治療師提醒,大家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無論行山、跑步或健身,都要先提升肌力、平衡力防受傷;運動後做足拉筋、補水防痠痛、防拗柴。運動前後應要做足哪些準備?物理治療師更教路,做好下肢肌力訓練和肩膊強化訓練,有助全身上下都做好準備。

動態熱身——近日疫情緩和,大家急不及待出外「報復式運動」,惟物理治療師提醒,久休後突然做劇烈運動容易受傷,出發前宜做足準備!動態熱身如緩步跑、急步行等,有助肌肉作好準備及提升關節溫度。(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動態熱身——近日疫情緩和,大家急不及待出外「報復式運動」,惟物理治療師提醒,久休後突然做劇烈運動容易受傷,出發前宜做足準備!動態熱身如緩步跑、急步行等,有助肌肉作好準備及提升關節溫度。(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久休復出報復式運動 體適能減弱 關節負荷增易受傷

疫情高峰期,運動機會減少甚至歸零,體適能減弱,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如果一下子做劇烈運動,尤其現在天氣開始炎熱,身體未必調節得到」,身體反應力也需要時間去鍛煉,「shut down幾個月,一開始就劇烈運動,反應不來就容易發生意外」。

藍芳遇到有人「報復式運動」,一口氣行山8小時,之後膝痛、腳跟痛;「因為熱身不足,加上太久沒有戶外活動,肌肉已變弱,突然長時間運動,關節負荷劇增,引致關節發炎,甚至受傷」;也有個案行山時跌傷腰骨「整親大陣」,因平時少曬太陽,可能有骨質疏鬆問題,一旦跌倒,輕則脊椎倒塌,重則骨折。尤其是45歲以上女士骨質疏鬆風險較高,所以要做好準備工夫才去登山遠足。

 

相關文章: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每周2次緩步跑鍛煉心肺 在家做深蹲平板支撐

藍芳教路,如沒有定期運動習慣,建議每星期做2次簡單心肺功能鍛煉,如急步行、緩步跑、踩單車等;最好在室外做,因為溫度、濕度等會影響身體反應。另外,也要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去健身室用機械操練,最快最有效」,但在家也可以做深蹲、箭步蹲、平板支撐等,或考慮做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

藍芳(資料圖片)
藍芳(資料圖片)

 

單腳企跳繩練小腿防拗柴 平衡訓練不可少

此外,平衡訓練也不能忽視,如模擬行鋼線或閉上眼單腳企立最少半分鐘,亦可跳繩,「就算沒有繩,原地模擬跳繩也可。單腳、雙腳、左右腳輪流、單腳跳幾下然後交替等,是很好的小腿鍛煉」。她解釋,「腳腕有很多神經感應細胞,其反應及運作主要由小腿肌肉控制」,如果小腿的反應好,有效避免拗柴。她建議每星期做2、3次肌力和平衡訓練。

 

急步行熱身 中途每45分鐘小休

平日做好準備,行山當天也要做熱身運動。藍芳表示,以往常說拉筋熱身,但近10多年發現運動前拉筋,未必有助防止受傷,反而約15分鐘的動態熱身,如緩步跑、急步行等令肌肉作好準備及提升關節溫度,反應力會較好。她鼓勵在中途休息時做伸展,「尤其是下肢伸展,如小腿、大腿前後、髖關節,拉一拉筋,可以減低疲勞」。長時間運動下,中段需要讓肌肉和關節休息,所以每45分鐘至1小時就要小休;但不建議休息太久,否則再起動會影響表現,「休息15至20分鐘,喝足夠水、吃輕量食物,補充能量,加上少少拉筋就繼續行」。

「我自己也有跑步和行山,有時看見有人兩手揈揈就上山,未有帶足夠的水。」藍芳提醒,香港5月時潮濕悶熱,排汗量也高,應每行30至45分鐘就補充約200毫升水,約4小時路程要帶2公升水,超過半日路程至少帶3公升水,「因為缺水加上疲勞,很容易肌肉抽筋、中暑」。

注意補水——戶外運動、行山要注意補水,即使未感口渴,也應每30至45分鐘補充約200毫升水,以免因缺水和疲勞,導致肌肉抽筋、中暑。(PhotoTalk@iStockphoto)
注意補水——戶外運動、行山要注意補水,即使未感口渴,也應每30至45分鐘補充約200毫升水,以免因缺水和疲勞,導致肌肉抽筋、中暑。(PhotoTalk@iStockphoto)

 

行山杖用錯邊 累上加累

一般遠足徑以石屎路為主,藍芳表示,穿平時慣用的運動鞋或跑步鞋已經足夠。行山靴鞋底偏硬,不習慣的人反而容易招致腳板、腳跟疲勞。至於行山杖,正確使用能夠在落斜和樓梯時卸力和平衡,減低跌倒風險。但不少人錯用行山杖,「有人以為一邊腳較累,用同一邊手握行山杖有助支撐,此舉反而加重累腳負荷,應用較fit的一邊握行山杖」。若路段有很多斜路和樓梯,擔心膝頭「頂唔順」,不妨考慮用行山杖。

 

運動後伸展「即日清」助復元

無論是行山或做其他運動,不想翌日周身痠痛,藍芳建議即時做1組伸展,「1組即是每個動作或每組肌肉都維持拉筋半分鐘,做4至5次」,然後當晚睡前再做1組,「隔天才做拉筋,復元效果較差,『即日清』最見效」;同時補充足夠水分,減少肌肉乳酸積聚,「就算不口乾,行山後都至少喝1.5公升水,排汗排尿足夠,有助肌肉放鬆」。

 

相關文章:【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深蹲+強膊 輕鬆上山

【明報專訊】腳力夠,行山當然輕鬆點,但揹背囊、垂頭看路,都會用到肩膊肌肉。物理治療師藍芳推介下肢肌力訓練和肩膊強化訓練,全身上下做好準備!

下肢肌力訓練:負重深蹲

 

做法:

站直,雙腳稍寬於肩,雙掌托起啞鈴一端(圖A),慢慢屈膝約90˚(圖B),回復開始姿勢。20至30次為1組,做4組

 

目的:

鍛煉背、腰、臀、大腿及核心肌肉

 

注意:

˙新手可先不負重,慢慢增加重量;女士最好達5公斤,男士則至少10公斤

˙眼望正前方;上身保持挺直,重心平均分佈在整個腳掌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肩膊強化訓練:彈力帶肩膊運動

做法:

站直,兩腳踏在彈力帶上,雙手各執彈力帶一端,垂直(圖C);肩膊向上縮,手肘保持伸直(圖D)。慢慢返回開始姿勢。15次為1組,做3至4組

 

目的:

強化肩膊肌肉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飲食陷阱:休閒行山運動飲品補能量 小心致肥

【明報專訊】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行山前、中途和完結後,有沒有飲食陷阱?

 

低GI澱粉質早餐「襟飽」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陳星輝建議,出發前,選擇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做早餐,提供能量,如雜豆肉絲通心粉、吞拿魚三文治、原味粟米片配低脂奶和水果等。應選擇低GI(升糖指數)澱粉質,因身體消化和吸收過程較慢,飽肚感高之餘,「能量供應可維持較長時間」。

行山中途需要補充能量,不少人帶備朱古力,陳星輝指,「朱古力熱量高,可以補充熱量,但脂肪含量亦高,對於休閒型行山活動來說,太多熱量和脂肪消耗不完,變成脂肪儲存體內,變相容易肥胖」。他亦指,如果是一般郊遊,運動量很低,不需要飲運動飲品,因運動飲品大多加入糖分去提供能量,糖分用不完,同樣容易增肥。但若預期運動量大,例如跑山,則建議準備能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品。

加入糖分——營養師提醒,運動飲品大多加入糖分,如果是運動量很低的郊遊活動,不需要飲運動飲品,因糖分消耗不完易致肥。(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加入糖分——營養師提醒,運動飲品大多加入糖分,如果是運動量很低的郊遊活動,不需要飲運動飲品,因糖分消耗不完易致肥。(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蘋果雪梨提子 充飢補水

陳建議以香蕉、全穀物棒或即食甘栗作小食,都含豐富碳水化合物,又方便攜帶。另外,以無添加糖乾果充飢也不錯;一些較多汁水果,如蘋果、雪梨、提子,充飢之餘又可補充水分。「若預期行山超過2至3個小時,建議帶備較飽肚的食物,補充能量」,建議選方包或五穀合桃包做三文治,比腸仔包、菠蘿包等脂肪含量少;也可選原味和低脂餅乾,如水餅(water cracker)。

 

行山後食大餐要「計數」

行山後,不如去食下午茶獎勵自己?陳提醒,「要留意消耗量和熱量攝取,行山後食個大餐,攝取能量多於消耗,就達不到控制體重的目的」。根據康文署的資料,計算體能活動的熱量消耗方程式為:體重(公斤)×活動時間(小時)×代謝等值(MET)=所消耗的熱量(千卡),其中行山的MET是5.3。舉例,體重60公斤人士行山2小時,消耗能量就是:60公斤×2小時×5.3MET = 636千卡。如果行山後吃沙嗲牛肉即食麵配紅豆冰,攝取843千卡,攝取能量就比消耗多。

「運動後記住3R飲食口訣,Refuel、Repair、Rehydrate」,可以幫助身體恢復體力。陳指,應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補充能量;富含蛋白質且低脂肪的食物有助修補身體組織,當然還要補充水分。他舉例,去皮白切雞飯配無糖飲品,再加煠菜「全走」,有肉有菜又有碳水化合物,健康又能補充體力。

陳星輝(受訪者提供)
陳星輝(受訪者提供)

 

康文署普及健體運動小冊子中,列出不同活動的MET

下載:bit.ly/3EWZ4Wh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睡眠肥胖體適能逾半不達標 中大研究:港童港青心肺耐力「十人排尾三」 //www.afterroberto.com/%e7%9d%a1%e7%9c%a0%e8%82%a5%e8%83%96%e9%ab%94%e9%81%a9%e8%83%bd%e9%80%be%e5%8d%8a%e4%b8%8d%e9%81%94%e6%a8%99-%e4%b8%ad%e5%a4%a7%e7%a0%94%e7%a9%b6%ef%bc%9a%e6%b8%af%e7%ab%a5%e6%b8%af%e9%9d%92%e5%bf%83/ Fri, 25 Jan 2019 08:34: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644 睡眠不足,體能,學童,體適能,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研究團隊以10項國際指標及2項自訂指標,評估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活動表現,並完成「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與全球49個國家及地區情况對比,結果發現本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體適能指標僅獲D級,而研究指香港在50個國家及地區中,兒童和青少年的心肺耐力平均位於30.8百分位數,亦即「十個人內排尾三」。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整體活動平均級數是C-,低於日本及台灣。

是次為中大第二次按「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評估學童狀况,較2016年的報告卡新增3個指標,包括健康體適能、睡眠及肥胖。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系主任王香生指出,香港在3個新指標的表現都「強差人意」,只有C-至D-的評級,即不足一半的學童達標準。

 

體適能D級 睡眠C- 肥胖D-

研究以教育局的心肺耐力(VO2peak)的體適能數據,對比50個國家數據,發現香港兒童和青少年的表現平均位於30.8百分位數,王香生稱簡單來說即全球「十個人中排名尾三」,而男生和女生分別位於25.4和36.2百分位數,故在報告卡中,健康體適能的一項只被評為D級,低於49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

 

上課天27.4%青少年睡眠達標

在「睡眠」的等級預設基準中,6至13歲兒童每天最少有9小時睡眠,而14至17歲青少年則最少要有8小時,惟團隊綜合多份就兒童及青少年睡眠的研究報告後,把「睡眠」指標香港評級為C-,即全港僅40%至46%的兒童和青少年達標。其中一份參考研究更指出,上學日子中,僅27.4%青少年每日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

 

睡眠不足,體能,學童,體適能,
▲中大昨發表「2018香港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提及,僅約三成家長會每周最少一次與子女參與體力活動。在培基書院就讀小六的孫靖哲(左)說,校內有「體育家課」會要求學生課後活動,並由父母簽署作實。孫太(右)說偶爾也會與兒子一同完成「體育家課」,向兒子學習拉筋方式。(馮凱鍵攝)

 

平均評分與卡塔爾泰國同列 遜日台孟加拉

全球共有49個國家和地區有就報告卡的指標評級,當中連同香港共有10個亞洲國家及地區,而香港的平均評分在亞洲排名,與卡塔爾及泰國同排列第4,遜於日本、台灣及孟加拉。

王香生亦指出,是次報告中,兒童及青少年在觀看屏幕時間及家庭的指標上都需要重視,因兩個評級都比上次2016年的評分下跌,亦比全球地區明顯較低。

王香生說,本港有新研究發現,平均多於一半的學童每日使用電子屏幕多於兩小時;而本港有研究指出,只有約三成父母每周會與子女一起做運動,與香港父母工時長有關。

王認為,父母和學校都要鼓勵兒童及青少年多做體育活動,改善香港整體學童的體適能是一項社會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亦鼓勵學童多自由玩耍,增強體力。

 

睡眠不足,體能,學童,體適能,
▲培基小學今年起試驗使用可升降書桌,讓學生可站立上課或做伸展活動。校長稱會試驗能否增加學生專注力,以及在學生不會感累下讓他們多活動。(培基小學提供)
 

]]>
【運動消閒】好Zone動:側爬伸展 腰背鬆一鬆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1%8b%e5%8b%95%e6%b6%88%e9%96%92%e3%80%91%e5%a5%bdzone%e5%8b%95%ef%bc%9a%e5%81%b4%e7%88%ac%e4%bc%b8%e5%b1%95-%e8%85%b0%e8%83%8c%e9%ac%86%e4%b8%80%e9%ac%86/ Mon, 10 Dec 2018 03:03: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906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知道,不要「翹腳」坐,不要過分側重於一邊拿重物,但壞習慣很難完全戒掉。不如實際一點,請有翹腳習慣的人,兩邊輪流「翹」;拿重物時也要左右手交替,避免過分使用某一邊的肌肉。

【運動消閒】好Zone動:側爬伸展 腰背鬆一鬆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提供)

愈坐愈「攣」 變長短腳

除了上述小貼士,今期介紹一個簡單伸展動作:跪姿側爬。有別於平常以站立姿勢做側身伸展,這動作的重點是伸展腰側兩旁的腰方肌,因為經常翹腳或側身拿重物,會令一邊腰方肌長期縮短,引致軀體側彎。

腰方肌是連接肋骨和盆骨的肌肉,當腰方肌縮短而坐姿又沒有改善,有可能愈坐愈「攣」,甚至有些人會因腰方肌縮短,導致盆骨高低而出現長短腳。

腰方肌縮短亦會令腰背繃緊或僵硬,如果每天早晚做跪姿側爬伸展動作,一段時間後,便會發覺腰側肌肉明顯放鬆。不過,因為腰方肌縮短通常是長年累積而成,並非一時三刻可以放鬆得到,所以做腰方肌伸展需要較多耐性,大約3個月至半年,就會發現長期堅持的成果。

跪姿側爬

要點:

A:膝靠胸前跪姿,手肘觸地

B:一邊手跨過另一側,盡量伸延手臂,感到同側軀幹的外側有伸展感覺

訓練要項:

頻率:左右各維持10至30秒

呼吸:保持自然呼吸

常見錯誤:伸展時閉氣

註:上述訓練,效果因人而異,須留意身體情况,如疼痛不適,應馬上停止,並建議尋找物理治療師或專業人士進一步檢查

文:周錦浩(註冊物理治療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