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1 Apr 2020 08:15:4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骨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知多啲:社區康健中心 助街坊「企穩」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7%a4%be%e5%8d%80%e5%ba%b7%e5%81%a5%e4%b8%ad%e5%bf%83-%e5%8a%a9%e8%a1%97%e5%9d%8a%e4%bc%81%e7%a9%a9/ Mon, 23 Sep 2019 06:48: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653 知多啲:社區康健中心 助街坊「企穩」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由本月開始,髖骨骨折病人將有一個在社區康復的好選擇——地區康健中心。剛在葵青區開展的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工作包括加強公眾的預防意識、提升公眾對個人健康管理的能力、及早診斷並治療慢性疾病、為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及支援。其中第一層預防——健康推廣、諮詢及輔導服務尤其重要,中心會舉辦名為「站穩陣腳」的防跌小組項目,為市民評估跌倒風險,並透過各類型的活動傳授防跌知識及訓練。

項目由跨專業的醫護人員主持,為有跌倒風險的長者提供各項指導及協助,包括:

  • 護士:評估跌倒風險、提供防跌知識
  • 物理治療師:評估身體活動能力、肌肉力量;教授強化肌力運動,以改善關節功能及增強身體平衡力
  • 職業治療師:評估長者身體功能,檢視並建議如何改善日常生活模式和起居習慣等。需要時會教導長者使用輔助器具或調整家居環境
  • 營養師:指導長者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鈣質、鎂質、維他命D等,以維持骨骼健康及預防骨質疏鬆症
  • 中心亦會鼓勵曾經跌倒的人士,透過培訓成為健康大使,分享經驗,推廣防跌知識及技能,建立鄰里互助網絡,持之以恆地做運動和採納健康的生活模式,帶動全民不倒翁。

3個月康復計劃 出院後延續護理

地區康健中心會讓髖骨骨折的患者參加為期約3個月的「髖骨骨折社區復康計劃」,讓病人出院後在社區中延續護理,以鞏固復康治療的效果。計劃內容包括個別的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諮詢等服務,還有防跌訓練及教育,幫助病人盡快融入社區,恢復正常生活。除此之外,護理統籌主任(註冊護士)會為病人統籌各種服務,並會按需要透過電話或接見跟進,確保病人在社區安全及健康地生活。病人互助小組則鼓勵病友彼此支援。

除照顧病人的需要,中心醫護團隊亦會提供服務予照顧者,教導照顧技巧及壓力的處理。若病人或照顧者需要其他的社區資源配合,地區康健中心會因應需要轉介相關服務,讓照顧者身心得到支援。

相關文章:
長者一跌 斷髖骨手尾長 依從練習 戒除惡習 重拾活動能力

]]>
長者一跌 斷髖骨手尾長 依從練習 戒除惡習 重拾活動能力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4%b8%80%e8%b7%8c-%e6%96%b7%e9%ab%96%e9%aa%a8%e6%89%8b%e5%b0%be%e9%95%b7-%e4%be%9d%e5%be%9e%e7%b7%b4%e7%bf%92-%e6%88%92%e9%99%a4%e6%83%a1%e7%bf%92-%e9%87%8d%e6%8b%be%e6%b4%bb/ Mon, 23 Sep 2019 06:37: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652 長者一跌 斷髖骨手尾長 依從練習 戒除惡習 重拾活動能力
預防跌倒——隨着人口老化,預防老年人跌倒是醫護界重點關注項目。(Toa55@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2017年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是82年,女性則是88年。隨着人口老化,預防老年人跌倒是醫護界重點關注項目。

周伯是一名80歲退休消防員,個子高高,體型偏瘦,行動自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症,定期在普通科門診覆診。夫妻二人與兒子居住在一間600多呎的房屋,嗜好烹調中西美食,是家中的伙頭大將軍。每天早上兩夫妻飲過早茶,便到街市選購食材做飯,每晚兩餸一湯,年終無休,生活寫意,一家樂也融融。閒時,他們忙於參與教會活動,包括逢星期二舉行的長者茶座、星期六的詩班練習,星期日崇拜後和教友知己到酒樓用膳。

「想不到一跌這麼嚴重」

一天早上 ,正當周伯夫婦出門時,周太先行去按電梯。「伯爺公,有?嘞!」「嚟緊……唉吔!」周太聽到周伯的叫聲便立即去看過究竟,看到他手中緊握着門匙,倒在地上,動彈不得,面容扭曲,嚷着右邊髖部很痛。鄰居聞聲而出,協助召喚救護車,把周伯送院,經X光診斷發現右股骨折,需要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周伯憶述意外過程,猶有餘悸。「當時聽到老婆話有?到,就趕忙鎖上鐵閘,誰不知一轉身,踢到走廊的雜物,失去平衡,倒在地上。當時我的右臀先着地,即時感到極度痛楚。心想,我每日都去樓下公園做晨運,想不到這一跌就傷得這麼嚴重!」

長者一跌 斷髖骨手尾長 依從練習 戒除惡習 重拾活動能力
置換關節——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病人康復進度很多時取決於能否依從醫護人員指示。(juliawhite@iStockphoto)

周伯通過手術前評估,確定身體狀况適合做手術。知道將要接受手術,平常善言的周伯變得沉默寡言,擔心骨折令他不能如常地參加活動。醫護人員知道周伯的顧慮後,便向他解釋並加以鼓勵。手術後,周伯的健康狀况不錯,術後一天疼痛稍為改善。醫生提醒周伯,步行和輕量的活動對康復很重要,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他開始以輔助器慢慢步行。到第四天轉到康復病房繼續治療,兩星期後出院。

出院後,醫院安排周伯每星期兩天到日間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師教導專門運動加強周伯下肢力量,並恢復髖關節活動能力去應付日常生活,職業治療師則協助周伯重拾生活技巧。

髖骨骨折康復的成效進度,很多時取決於病人能否依從醫護人員指示。周伯定時練習,加強髖關節的活動能力。另外,他掌握到自我照顧的技巧,不要交叉腳坐、不坐過矮的椅子,以防髖部屈曲超過90度、避免過度地把大腿向內或向外翻等,因為這些姿勢和動作都可能破壞人工關節的穩定度。他也學懂基本的傷口照料、觀察感染警告徵兆等。回家後,除了初期需用拐杖協助步行,周伯基本上都能恢復受傷前大部分的活動能力。護士亦建議他要注意飲食,避免身體過重而加速髖關節損耗。此外,一系列的防跌措施亦不可缺少。

眼耳退化 增跌倒風險

要避免跌倒,必須注意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要鍛煉肢體活動,增強平衡力;當有腳患、下肢痛時要及早治理,需要時適當使用助行器,保持平穩步履。另外,視力和聽力退化都會增加跌倒風險;心情較焦慮及急躁的人亦較容易跌倒。環境因素方面,應除去家居陷阱,清除雜物,保持通道通暢及適度照明。浴室內宜裝上扶手,配備冲涼椅子等,使用高度合適、有靠背及扶手的椅子亦同樣重要。

文:蔡宇思醫生(食物及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長)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運動消閒】骨骼「偵」奇:跑步傷膝的魔咒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5%82%b7%e8%86%9d%e7%9a%84%e9%ad%94%e5%92%92/ Mon, 01 Apr 2019 03:2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859 【明報專訊】本港大型馬拉松參賽人數每年創新高,大家對跑步的熱情從未減卻。但每當提起跑步傷膝,很多人也會立時頓了一頓,這個魔咒困擾了不少人,甚至令你有放下跑步的念頭。

 

骨骼,運動消閒,跑步,傷膝,馬拉松,跑者膝,

 

「跑者膝」是跑友膝關節最常見的傷患,但其實跑者膝只是一個籠統說法,並非醫學名詞。跑者膝泛指髂脛束綜合症或髕股關節綜合症。髂脛束是大腿外側一組肌肉筋膜組織,膝關節長期屈伸和自體柔軟度不足,會出現繃緊,甚至和股骨摩擦發炎,所以疼痛主要集中在膝關節外側。而髕股關節則是膝關節的一部分,髕骨俗稱「菠蘿蓋」,位於膝關節前端,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其重要作用是將股四頭肌的拉力透過髕肌腱帶到脛骨上,令膝關節做出伸直的動作。膝關節重複屈伸,尤其是髕股關節已經有偏移時,髕骨軟骨容易出現軟化或損傷,導致炎症,令前膝持續疼痛。

【長跑備戰】6.2萬人戰渣馬 31送院1危殆 學者﹕不少跑手身形超重 反映訓練不足

 

軟骨損傷 只能靠手術治療

處理跑者膝,一般靠物理治療和運動計劃去改善軟組織的繃緊和柔軟度,包括放鬆膝關節外側的髂脛束。另外,股四頭肌的強化訓練也對穩定髕股關節有顯著幫助。但如果已出現軟骨損傷,便需要手術治療。髕骨軟骨損傷主要利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去清創和重建軟骨。

 

伍教練是田徑教練,曾是香港紀錄保持者,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事。退役後,一直有膝關節疼痛問題,經臨牀診斷和掃描檢查,膝關節已經出現軟骨磨損和關節炎,需要接受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當然,教練的膝關節病情與以往的高強度訓練和比賽有關,是日積月累的五勞七傷所引致。對運動員而言,這個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但作為教練,這些傷患的經歷卻是寶貴經驗,因為她對學員的訓練考量可以更加全面。

 

言談之間,大家討論到過往和現在的訓練模式已經大不相同。以往的訓練可說是「土法煉鋼」,很多時候只集中於技術訓練,盲目反覆的鍛煉容易令肌肉組織和關節過度勞損,引致運動創傷。但現在的訓練模式已經大不相同,隨着運動科學發展,有系統的科學化訓練可以透過數據顯示出運動員各項的優點和缺點,讓教練針對地強化訓練以提升整體成效。除了運動力學外,科學化訓練更考慮到運動員營養、生心理質素,更加重要是醫學上的創傷保護。受傷患困擾的運動員是沒可能發揮和表現理想,所以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
【運動消閒】關節運動:復康運動 增關節活動幅度

 

適量跑步可護關節

跑步究竟是傷關節?還是保持健康的良藥?去年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發表的大型研究,探討跑步和膝關節、髖關節退化的關係,發現競賽型職業跑手有較高比率的關節退化,為13.9%,而完全不做運動的組別則是10.2%;最理想的是非職業跑手,關節退化比率是3.5%。研究同時尋找跑友的跑齡和關節退化的關係,跑齡15年以上的跑友(屬於競賽級別)有17.2%,15年以下(屬於非競賽級別)則是3.03%。所以適量的跑步對關節不但沒有傷害,反而可以保護關節。

增廣健聞 – 隔半小時步行3分鐘 助降血壓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
骨骼「偵」奇:當拗柴變成習慣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9%aa%bc%e3%80%8c%e5%81%b5%e3%80%8d%e5%a5%87%ef%bc%9a%e7%95%b6%e6%8b%97%e6%9f%b4%e8%ae%8a%e6%88%90%e7%bf%92%e6%85%a3/ Mon, 28 Jan 2019 04:04: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665 【明報專訊】很多跑友都試過「拗柴」,甚至會習以為常,以為沒什麼大問題,但其實這個「習慣」隱藏了健康危機。最近有名跑友基哥前來求診,是一個可在3小時內完成馬拉松(Sub 3)的長跑好手,但兩年前有次跑山拗柴後,便經常在運動時拗柴,直至最近一次,腳踭疼痛至影響日常行走,才開始正視問題。

 

骨骼「偵」奇:當拗柴變成習慣

▲(圖:lzf@iStockphoto)

 

「慣性拗柴」可致關節退化

所謂「慣性拗柴」,醫學上稱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很多運動員覺得即使有慣性拗柴也沒什麼大不了,消腫後便可以重回比賽;然而,每一次拗柴都會加劇踝關節的病情,最後更有可能演變成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出現持續疼痛、腫脹和關節僵硬等徵狀。有研究指出軟骨損傷和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都是引致關節退化的主因之一,所以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現時醫學上並沒有一個確實拗柴次數,去釐定病人是否有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問題,原因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並不只得拗柴一種徵狀;其他徵狀還包括關節感覺鬆脫,例如有跑友形容「當起跑和急停時,隻腳好像會鬆一鬆」。如果此類徵狀於拗柴後仍然持續,而且影響個人的運動以至日常生活,便可能患上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問題的成因由兩部分構成:關節的機械性不穩定(Mechanical Instability)和功能性不穩定(Functional Instability)。機械性不穩定是指踝關節的韌帶組織受到損傷後無法完全康復,而功能性不穩定則指關節的本體感覺神經受到損傷,以至影響平衡感。要根治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便需要接受手術修復韌帶組織,並以物理治療增強關節的本體感覺神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拗柴所引致的韌帶損傷,超過九成都是足踝的「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當中大部分是在腓骨的韌帶接合點撕裂。原來在韌帶修復過程中,可以出現錯位和韌帶組織鬆弛等情况,這亦解釋了為何即使消腫後關節仍然有不穩定的後遺症。醫生可以透過臨牀檢查和磁力共振去判斷韌帶受傷的程度,如基哥在接受磁力共振後,確診為拗柴引致韌帶撕裂及踝關節軟骨損傷,最後需接受手術根治。

傷及韌帶需手術治療

雖然大部分傷者都可以藉非手術性治療改善傷情,但如果已出現慣性拗柴,便可能需要以手術重建關節的穩定性。韌帶的修復手術一向以開放式手術為主,此手術在1966年已開始進行,但因為傷口較大而令不少人卻步。隨着手術儀器和技術的發展,現在已可利用微創關節鏡進行,在腳踝上開兩個小傷口,於腓骨韌帶接合點利用線錨釘(Suture Anchor)拉緊前距腓韌帶。病情如較嚴重,則需要同時利用附近的組織來加強修復的穩定性。病人一般在術後不需要任何矯具,第二天便可以下牀行走,其後再配合物理治療改善關節的本體感覺,達至完全康復。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