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18 Sep 2020 10:08: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驚恐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抑鬱症像嚴師? 直視情緒 重新出發 //www.afterroberto.com/%e6%8a%91%e9%ac%b1%e7%97%87%e5%83%8f%e5%9a%b4%e5%b8%ab%ef%bc%9f-%e7%9b%b4%e8%a6%96%e6%83%85%e7%b7%92-%e9%87%8d%e6%96%b0%e5%87%ba%e7%99%bc/ Mon, 08 Oct 2018 04:28: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282 抑鬱症是洪水猛獸嗎?

隨着愈來愈多名人及藝人分享自身的情緒問題或經歷,抑鬱症對於社會大眾來說不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雖然大家可以開放討論,但這是否又代表社會大眾可以坦然地面對?

時至今日,很多人聽到「抑鬱症」三個字,態度仍然敬而遠之。抑鬱症患者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低落,與社交圈子、職場甚至是家人關係的逆轉,固然會感到無助、害怕,而患者身邊的家人及朋友,亦可能因為不懂得如何相處,無法理解患者的想法而選擇逃避。其實這些無助、害怕及逃避的想法都是人之常情,抑鬱症並不是洪水猛獸,只要願意嘗試敞開心扉,多理解、多學習,你便會發現抑鬱症並不可怕。

健康的膚色加上燦爛的笑容,很難想像Maria經歷過兩次抑鬱症。第一次患上抑鬱症已是二十多年前,但Maria仍然清楚記得當時的情况,並非因為任何突如其來的打擊或轉變而誘發抑鬱情緒,Maria形容那次抑鬱就好像感冒一樣,沒有原因的說來就來。當年香港普遍對抑鬱症認識不多,患病就去看醫生,沒有別的選擇,Maria亦是在家人安排下向精神科醫生求診,但她坦言覺得當時醫生對她的幫助並不大。

經歷幾個月時間,Maria的情緒變得平穩,生活重回軌道,以為「抑鬱」這個名詞在她生活中應該不會再出現。這是她第一次經歷抑鬱症。

二十年來,Maria生活在無風無浪的環境下,但人生不似如期,2015年Maria經歷喪父之痛,抑鬱徵狀再次出現。她變得胃口差,以及會無緣無故出現驚恐情緒,導致她不能外出及上班,生活基本上是停頓下來。Maria知道應該是抑鬱病發,雖然萬般不願意,但在哥哥勸喻下仍然乖乖地去看醫生。此外Maria在家人介紹下亦認識了一名社工,她認為社工抱持非批判態度,提供較為中肯的意見,確實讓她感到病情得以紓緩。這是Maria第二次患抑鬱症的經歷。

抑鬱症可怕?因為不理解

Maria患過兩次抑鬱症,分別在於她如何面對及看待抑鬱症。第一次患抑鬱症時,Maria以為自己生活重上軌道就等於沒事,亦認定抑鬱症一定是外來原因誘發;在第二次患病中,她覺得今次自己不能心存僥倖,明白到因為不理解「抑鬱症」才會變得可怕,而且了解到抑鬱症不一定源自外來因素,個人的思想模式又或是對事情的處理手法,也可能會誘發抑鬱情緒,所以當她情緒變得平穩後,便上網搜尋各式各樣有關抑鬱症的資訊,過程中Maria填寫了情緒GPS(eGPS服務)的抑鬱及焦慮情緒自我測試網上問卷,從而接觸到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及eGPS服務。

情緒管理課程 同路人交流互助

根據當時情况,Maria獲轉介至參與「整全認知行為情緒管理課程」(Transdiagnostic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TCBT)。有別於一般單向課程,這課程有臨牀心理學家教授各種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讓參加者學習如何正視自己的情緒問題外,Maria亦可以在課堂中與同路人互相分享患病經驗及討論如何面對。Maria認為這個分享及討論的過程很重要,她終於明白到自己並不是孤身一人,而且學懂了時時刻刻為自己的精神健康作好準備。除了上課,她亦繼續接受精神科醫生的治療,此外,她參加了新生會的「靜觀大使」計劃。Maria希望學習如何將靜觀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

經歷過兩次抑鬱症,Maria認為抑鬱就像發燒、感冒一樣,其實是身體自我保護機制發出的一個警號,要自己好好調理身體,以免狀况惡化下去。套用在抑鬱症上,道理亦一樣。抑鬱症亦好像一個很嚴厲的老師,讓長久以來積壓的鬱結一次過爆發出來,只要直視抑鬱情緒,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及處理問題的方法,配合專業人士的協助,反而是一個讓生命從新出發的契機。

文:凌悅雯(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1d8fea00e66eab99249014c7e9fd02b3.jpg積極面對——抑鬱症並非洪水猛獸,只要願意主動面對及接受治療,直視抑鬱情緒,反而有可能成為讓生命從新出發的契機。(NiseriN@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1d90004ed1397b642905b059827331fd.jpg 惡性循環——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反應、行為和思想,而三者之間也會互相影響,如問題長期不獲解決,便會成惡性循環,難以改善病情。(資料圖片/設計圖片,圖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個案無關);

]]>
治療方案:恐懼症作怪 「假心臟病發」 //www.afterroberto.com/%e6%b2%bb%e7%99%82%e6%96%b9%e6%a1%88%ef%bc%9a%e6%81%90%e6%87%bc%e7%97%87%e4%bd%9c%e6%80%aa-%e3%80%8c%e5%81%87%e5%bf%83%e8%87%9f%e7%97%85%e7%99%bc%e3%80%8d/ Mon, 04 Sep 2017 04:43: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9362 【明報專訊】家庭醫生不時遇上「心臟病發」的病人,結果發現原來恐懼症作怪。
鄭志文指出,常會遇到幽閉恐懼症或廣場恐懼症的患者,不過多是病情較輕的一群。「最常見的案例就是怕搭長途車、飛機或船;也有一些怕乘升降機。」鄭志文指出,患者前來求助,主要是因為驚恐發作的不適。驚恐發作,出現暈眩、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徵狀;患者自然聯想到一些嚴重事故。他們於是前來檢查有否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等。「如果檢查確定無恙,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好轉。」

服藥減發作 緩和病徵

當病人持續出現恐懼徵狀,先要排除甲狀腺疾病(甲亢可以引致焦慮徵狀)或腦部問題,然後仔細問症。許龍杰說,「醫生需要清楚了解幽閉恐懼/廣場恐懼徵狀出現的時間、場合,有否伴隨其他(如:驚恐、強迫)徵狀。辨別類型,方可作出針對性的治療」。

一般情况,醫生先會處方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和鎮定劑給予患者服用。大約一至三個星期,焦慮和驚恐的徵狀就會逐漸減少。「因為藥物減少驚恐發作,有些患者的恐懼徵狀也會有所緩和。」許龍杰說,這個時候,醫生就會加入心理治療,幫助他們面對陰影。

暴露療法 逐步克服

醫生主要採用逐漸暴露療法(Graded Exposure Therapy),即是循序漸進地讓患者面對他所恐懼的環境或事物,從中訓練自己減少焦慮的反應。「舉個例子:如果患者怕搭港鐵,最初就是前往港鐵站附近逛逛,成功克服恐懼後;再建議病人嘗試走入港鐵站內。之後,可以試到月台、搭一個站……逐步加上去。當患者可以由中環搭港鐵到荃灣,表示他已不再害怕從前產生恐懼的環境,可以投入正常生活。」

許龍杰補充,處理心理陰影,解決辦法就是面對它。「醫生不是直接告訴病人『不用怕』或者強迫他們面對陰影。Exposure的方法就好像『做實驗』一樣。由於病人對於特定地方的驚恐發作留有深刻印象,醫生協助加上藥物效力,令到他們重返那個地方而又沒有出現徵狀;試過一次、兩次、三次的「實驗」,再經冷靜分析,病情就會逐漸得到改善。

嘉賓﹕許龍杰(精神科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04ya10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