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5 Jan 2024 08:04:2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馬拉松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www.afterroberto.com/%e5%82%99%e6%88%b0%e9%a6%ac%e6%8b%89%e6%9d%be-%e9%96%8b%e8%b7%91%e5%9c%a8%e5%8d%b3%e5%85%a8%e9%a6%ac%e5%8d%8a%e9%a6%ac10%e5%85%ac%e9%87%8c%e8%a8%93%e7%b7%b4%e6%b3%a8%e6%84%8f%e4%ba%8b%e9%a0%85/ Fri, 05 Jan 2024 08:03: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52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跑界年度盛事渣打香港馬拉松(渣馬)將於本月21日舉行,距離開跑不足3個星期,去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半馬拉松代表林穎璋提醒,準備全馬拉松到最後階段要開始減量,訓練要控制得宜,避免跑手在比賽前太疲累,影響發揮。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博士強調,跑手切忌在渣馬前夕「臨急抱佛腳」,訓練中必須要有預防受傷的概念,比賽當日更重要的是要聆聽身體的變化!兩位專家還提供了不少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調整等備戰貼士!)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渣馬(明報資料圖片)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渣馬將於本月21日舉行,港將林穎璋(左)及雷雄德博士(右)與一眾跑友分享貼士,備戰這項跑界年度盛事。(許嘉明攝)

備戰馬拉松: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策略大不同

距離渣打香港馬拉松(渣馬)開跑不足1個月,去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半馬拉松代表林穎璋,以及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博士,從飲食、作息至訓練課表,全方面向一眾跑手分享備戰秘訣。

香港跑界年度盛事渣馬將於本月21日舉行,參賽名額回復至疫情前的7.4萬個,亞洲馬拉松錦標賽亦會同場舉行,是該項比賽第5度落戶香港。渣馬今屆續設「萬金先生/小姐」,參加馬拉松挑戰組的香港永久居民,男子在3小時內完成,女子在3.5小時內完成便可獲1萬元特別獎金,一班跑手自然期望跑出最好表現。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港將林穎璋:全半馬俱講求速耐力 賽前三四周起練30公里長課

林穎璋表示不同項目的準備策略亦不相同,如半馬(21.0975公里)及全馬(42.195公里)講求速耐力,因此在賽前3至4星期要開始跑約30公里的長課,「藉着長課,可以模擬比賽的強度」。雷博士則教路,長跑訓練必須要循序漸進,也是坊間所言的「儲里數」,他表示:「我們的肌肉及肝臟要有足夠儲備,就像汽車要加大油缸,才能駕駛長距離。有研究指出每星期累計跑64公里,跑全馬時會大大減低抽筋、跌倒、痛症等問題出現」。


相關閲讀:【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臨近比賽 控制訓練強度 勿太疲累

即使林穎璋專注半馬賽事,但他在去年10月開始為母校香港華仁書院的師兄弟特訓,衝擊全馬「sub3」籌款。他直言準備全馬拉松的理想時間為16個星期,到最後階段亦要開始減量,「臨近比賽,訓練強度一定要控制得宜否則跑手在比賽前就會覺得很疲累,發揮不到應有水準」。

雷博士:忌「臨急抱佛腳」須有預防受傷概念量力而為

港人工作繁忙,雷博士提醒大家訓練之餘,亦要好好休息,切忌在渣馬前夕「臨急抱佛腳」,訓練中必須要有預防受傷的概念,而在比賽當日更重要的是要聆聽身體的變化,「你的最佳紀錄(PB),要以安全的大前題下盡力完成」。

注意長跑肌肉、心肺負荷跟其他運動不同

除了全馬,雷博士直言半馬和10公里的訓練也不容輕視,尤其有逾3萬參賽名額的10公里賽,「即使平日有打球或做其他運動,跟跑10公里也是不同的概念,因為打球所用的肌肉、心肺功能的負荷,也與長跑不同。不要忘記過去的事故中,曾有參加10公里的跑手離世」。

每周一兩次健身室鍛煉下肢 改善跑動時穩定性

除了練跑,林穎璋和雷博士異口同聲指交叉訓練有助改善跑步成績,前者坦言較喜歡健身,透過重訓加強腹關節、身體柔軟度、機動性等表現,「我們可以藉重複動作令到肌肉產生記憶,用不同的肌肉幫助我們跑步」。長跑需不斷重複提膝、着地、後蹬等動作,雷博士表示小腿比目魚肌及腓腸肌力較好的話,亦可降低受傷風險,「不論跑甚麼距離,每星期抽一、兩日去健身室鍛煉都可以加強下肢,改善跑動時的穩定性」。


相關閲讀:運動抽筋3個應急方法 反覆出現或身體亮警號

賽前加碳  宜戒咖啡因助調理比賽狀態

作為跑手的林穎璋,直言飲食、作息與跑步表現大有關係,他更透露賽前除了「加碳」,亦會戒掉咖啡因及生冷食物,「我習慣比賽前一星期會慢慢調整生理時鐘,嘗試早睡早起,起牀後再慢跑。而且我的體質對咖啡因很敏感,所以賽前一日不會汲取含咖啡因的東西」。

雷博士補充最理想的睡眠時間為每日8小時,亦有科研指出咖啡因影響新陳代謝,繼而令睡眠質量下降,導致恢復未如理想,「飲食就等於跑步,咖啡因影響深層睡眠和肌肉的恢復,因為它更易讓你感到疲勞和虛脫」。

【備戰馬拉松】開跑在即全馬半馬10公里訓練注意事項  賽前飲食、作息、心態要調整
去年代表港隊出戰世大運及亞洲半馬錦標賽的林穎璋(圖)表示,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皆與跑步表現息息相關。(許嘉明攝)

相關閲讀: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 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 5大貼士改善睡眠質素

文、圖:許嘉明

]]>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82%99%e6%88%b0%e9%a6%ac%e6%8b%89%e6%9d%be%e3%80%91%e8%b3%bd%e5%89%8d%e3%80%81%e4%b8%ad%e9%80%94%e8%a6%81%e8%a3%9c%e5%85%85%e5%a4%9a%e5%b0%91%e7%a2%b3%e6%b0%b4%e5%8c%96%e5%90%88%e7%89%a9/ Thu, 14 Dec 2023 07:36: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22 【明報專訊】香港街馬2023將於周日(17日)舉行,有近2萬名跑手參加,分為全馬、半馬及10公里。要為馬拉松做好準備,在賽前、比賽當日、中途應做好哪些準備呢?什麼時候要攝取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如何提升運動表現?吃蛋白粉、補充BCAA增肌有用嗎?在健美風潮帶動下,很多健身人士選擇以蛋白粉增肌,長跑跑手也需要嗎?還有物理治療師教4招增肌耐力和5個賽前貼士,以減低受傷風險。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水分

比賽前和中途,要補充碳水化合物嗎?註冊營養師兼健身教練曾熙建議,與其臨急抱佛腳找「雞精」,不如在比賽前和中途補充足夠碳水化合物,對提升表現也十分重要,「要為長達幾個小時的運動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較蛋白質重要」。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比賽前2小時可以吃較多碳水化合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2克,如60公斤人士,宜進食60至120克,例如1滿碗飯或2至3片麵包加果醬;同時攝取適量蛋白質和水分,如火腿、低脂芝士、脫脂奶或咖啡。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賽前吃包——馬拉松比賽前宜先攝取充足碳水化合物,若早餐不習慣吃白飯,麵包是個好選擇。(資料圖片)

能量啫喱非人人適合 勿在賽前嘗試新食物

比賽中途,也要為身體不斷加添「燃料」。每1小時應補充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可考慮能量啫喱或運動飲品。曾熙指,能量啫喱糖分濃度高,或引致部分人腸胃不適,可嘗試醣分漱口法(carb rinsing),把能量啫喱含於口中,漱口5至10秒再吐出,這能刺激口腔內神經感應器(sensory receptor),「欺騙」大腦有食物,從而產生精力充沛的感覺。但此舉並沒有真正補充能量,若運動超過60分鐘,仍是要吃下能量啫喱,因此容易因能量啫喱而腸胃不適的人應及早準備,訓練腸胃適應。

她強調,「比賽前及中途不應吃從未吃過的食物和補充品,一來未必接受該口味,二來不知道腸胃能否受得住」。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曾熙(李欣敏攝)

比賽日起牀先冲暖水浴 5個貼士減受傷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高級講師、物理治療師梁澤祺強調,長跑應量力而為,「訓練不足的問題通常在比賽中段才浮現,如感到痛楚就不應勉強再跑,就算想完成賽事也應步行至終點,如因跑姿差而造成傷患,得不償失」。他提供以下賽前5個貼士,減低受傷風險:

賽前1周多拉筋,舒展肌肉、關節

在跟開賽時間相若的時間練跑,讓身體習慣氣溫、環境等變化

到海外比賽,前1天可以在開賽相若的時間去賽道附近散步,感受氣溫、環境

賽前要有充足睡眠;比賽日起牀後,宜先洗個暖水浴,活動身體,關節不會「硬邦邦」

提早到達比賽場地,做15分鐘熱身,包括慢跑、伸展和輕量肌肉訓練「喚醒」肌肉及關節


相關閲讀:渣馬備戰 物理治療師教路 賽前熱身「扮跑」更有效

毋須吃蛋白粉 太健碩不利長跑

「增肌對於長跑不是很重要。」曾熙表示,很多長跑好手,例如是肯尼亞跑手Eliud Kipchoge的肌肉量都不多;太健碩反而令身體沉重,跑得辛苦,因此毋須過分補充蛋白質。「健身人士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補充1.6至2.2克蛋白質,但長跑者每公斤體重只需補充1至1.6克蛋白質。」適量蛋白質可以防止肌肉流失和促進肌肉復元,一般從食物已可攝取足夠分量,毋須使用蛋白粉。


相關閲讀:【大隻奶粉】拆解蛋白粉成分、類型 要增肌蛋白質有幾重要

素食者或需服BCAA

蛋白粉以外,聲稱能提升運動表現的BCAA(branched-chain amino acid),也受不少運動愛好者追捧。曾熙指,人體9種必需氨基酸,BCAA是其中3種支鏈氨基酸,即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纈氨酸(valine)。「如已進食足夠優質蛋白質食物,包括肉、魚、蛋、奶及奶製品,已含有9種必需氨基酸,再補充BCAA其實沒有額外效用」,惟未能從食物中吸收足夠蛋白質的人,如素食者,就可能需要服用蛋白質補充品和BCAA。

練習時試食 觀察腸胃反應

由澳洲體育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AIS)設立的運動補充品分類系統(ABCD Classification System),把運動食品和營養補充品分成A、B、C、D 4個組別。曾熙指出,BCAA列入C組,即科學證據不支持或沒有相關研究顯示能提升運動表現。至於A組的運動食品及補充品,則是有科學實驗證明,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有助提升運動表現;針對耐力運動,咖啡因、β-丙氨酸(ß-Alanine)和紅菜頭汁都屬A組。

‧咖啡因能提高神經系統警覺力、減低痛楚和減少用力的感覺,「運動前1小時,可攝取每公斤體重3至6毫克咖啡因,如60公斤就是180毫克,約為1杯double shot咖啡」,亦可選擇加入了咖啡因的能量啫喱(energy gel)。

‧β-丙氨酸是製造肌肽(carnosine)的重要成分,肌肽可以中和高強度運動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減少疲勞。但要留意,研究指持續補充β-丙氨酸至少4周,才能令肌肉肌肽水平顯著增加。

‧紅菜頭汁在跑步界愈來愈紅,曾熙指,「紅菜頭汁中的硝酸鹽(nitrate)在體內轉化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能使血管擴張,增加氧氣輸送到肌肉」。從紅菜頭、菠菜等食物中可以吸收硝酸鹽,而紅菜頭運動飲品所含的濃度和穩定程度會較高。雖然有研究指連續使用紅菜頭汁3天就可以獲得功效,但建議先在模擬練習中嘗試。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跑界新寵——紅菜頭汁是長跑界的新寵兒,有研究指它有助提升運動表現。但營養師提醒,不應在臨近比賽才嘗試新的補充品,以免身體不習慣而影響表現。(FatCamera、zeleno@iStockphoto)

訓練貼士:4招增肌耐力 免跑姿「走樣」致傷

練跑多時,馬拉松比賽就像是跑手的考試。考試殺到,有「雞精」可速成嗎?

梁澤祺指,長跑是耐力訓練,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同樣重要,「心肺功能可透過跑步訓練,大部分跑友有做;但忽略了肌肉訓練,有如死讀書而欠缺考試技巧」。提升肌耐力有助維持正確跑姿,否則肌肉力量不足,跑姿容易「走樣」,不但容易受傷,速度也下降。長跑者可重點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和膕繩肌,以下4個運動可一次過滿足3個願望!均以10次為1組,每次做3組,第1至3個運動需換邊再做3組,隔天進行,習慣訓練強度後可慢慢增加次數。「肌肉訓練至少要鍛煉2至3個月才有效果」,梁澤祺提醒,從未做過肌肉訓練者,不應在臨近比賽時才開始訓練,以免肌肉痠痛,又不夠時間恢復,影響表現。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梁澤祺(資料圖片)

1. 箭步蹲

做法:前後腳站,慢慢屈膝、身體下沉(圖A),維持3秒後回起始姿勢

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

2. 單腳半蹲

做法:單腳站立,慢慢屈膝、身體下沉(圖B),維持3秒後回起始姿勢

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平衡力

貼士:起初可扶住穩定物件幫助平衡

3. 軀幹穩定髖伸展

做法:雙腳跪墊子上,雙手與肩同寬撐地,眼望地下;向上提起一隻腳,膝部維持約90度,收腹(圖C),維持3秒後回到起始姿勢

訓練:膕繩肌、臀部、腰腹核心肌肉

4. 橋式練臀

做法:躺墊子上,屈膝,雙腳與臀部同寬,雙手伸直,手掌朝下;提起臀部,身體與大腿成一直線(圖D),維持3秒後回起始姿勢

訓練:臀部肌肉、跑步推進力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李欣敏攝)

相關閲讀:【長跑】錯誤跑步姿勢人疲倦 新手易犯的4個錯誤 建立跑步習慣 5種常見長跑訓練方法

示範:AFTC運動治療師曾燕填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www.afterroberto.com/%e9%81%8b%e5%8b%95%e7%a7%91%e5%ad%b8-barry-sir-%e8%b7%91%e9%a6%ac%e6%8b%89%e6%9d%be%e5%a7%bf%e5%8b%a2%e9%8c%af%e9%9a%a8%e6%99%82%e8%b6%b3%e5%ba%95%e7%ad%8b%e8%86%9c%e7%82%8e/ Fri, 06 Mar 2020 03:00: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820 一年容易馬拉松,可惜今年2月的渣馬(渣打馬拉松)賽事,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下無奈取消。近年跑馬拉松成為人氣打卡活動,吸引不少年輕選手參賽,由於缺乏經驗在短時間催谷練習,無疑增加雙腳筋腱、膝蓋、腰椎受傷的機會,嚴重更可能猝死!作為長途賽,跑友宜恒常練習,在長課或負重訓練前跟Barry Sir先做這三個預防跑步創傷(Injury Prevention)的熱身運動,為2021馬拉松備戰!

 

相關文章:

【運動科學 Barry Sir】3組彈力帶伸展動作 企定定輕鬆矯正圓肩、寒背、勞損痛症

 

跑友「職業病」足底筋膜炎

人們走路或跑步時姿勢不正確,又或長期站立,以致筋膜過度勞損引起炎症,不及時治療慢慢就會演變成足底筋膜炎。高危族多為中年人、長期站立工作者、腳部先天變形患者(扁平足、高弓足),及長跑跑友。如果早上起牀或在久坐後第一步踏地,腳底特別疼痛,而痛處沒明顯紅腫,則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了!

Tips
Barry Sir 話你知:長跑最易傷膝蓋和腳踝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Barry Sir跟據美國研究報告,提醒長跑跑友最常受傷的部位是膝蓋和腳踝[1]。跑步姿勢不正確原因千千萬萬,當中有兩個不正確姿勢特別值得注意: 膝蓋內塌、腳踭著地跑[2]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他解釋不少女性跑友有膝頭內塌問題,她們盆骨較大,核心肌肉乏力,以致跑步時骨骼東歪西倒,有膝蓋內塌的情况 或令十字韌帶受傷;而腳踭著地跑,使腳踝與地面失去避震保護,易引起足底筋膜炎。這樣無疑會牽連全身關節的穩定性,引起其他姿勢不正確的痛症炎症。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3個保護關節熱身動作 助你「長跑長有」

為針對以上兩個不正確跑步姿勢,Barry Sir醒你三個動作保護膝、腰、足底筋膜,適合跑友加插在長課練習或負重訓練前熱身,以預防跑步創傷(Injury Prevention):

 

動作一:中腳掌著地 Walking Leg Swing (Focus on Mid Foot Strike)

— 改善腳踭著地跑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1. 幻想前方有扇門,
  2. 伸出腳撐開門,中腳掌會自然著地。
  3. 記著這個著地動作,按自己需要重覆練習。

 

動作二:單腳硬舉 (Single-Leg Deadlifts)

— 鍛鍊關節穩定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1. 預備動作:雙手緊握胸前,單腳曲起。
  2. 幻想腳向後撐直
  3. 上身自然鐘擺式俯前。
  4. 每邊腿伸展8-12次為一組,共三組。
    注意!扁平足人士易失平衡跌倒。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動作三:驢子踢(Fire Hydrant and Donkey Kick)

— 提升臀部避震功能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1. 預備動作:雙手平肩撐地,雙膝屈曲跪地。
    2. 腿向外側橫向打開至90度角,並回到地面10次;
    3. 向後蹬腿並曲膝,來回10次;
    4. 每腿各10次橫向及10次後蹬伸展為一組,共三組。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Tips
Barry Sir 話你知:什麼是預防跑步創傷熱身(Injury Prevention)?

練跑要點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 體能訓練有分「跑季」(On Season)與「恒常」(Off Season),跑季期間的訓練以避免受傷為主。以上示範的三個動作,建議加插在在長課或負重訓練前進行,每星期練習2-3次。
    • 至於「恒常」(Off Season)的體能訓練,則每星期訓練習3-4次。
    • 保持正確跑姿,足夠休息與睡眠,才能確保關節健康,做出好表現達至「長跑長有」。

 

【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Presented by: WAW Creation
場地鳴謝:South China Athletic Association 南華體育會健體中心

 

Barry Sir的參考資料

[1]: Running Fact Sheet.-Facts on running injuries. Sports Medicine Australia. Available at https://sma.org.au/resources-advice/running/

[2]: The 5 Most Common Running Injuries and Hot to Fix Them. GQ.com. Available at https://www.gq.com/story/5-most-common-running-injuries

▲Bio – Barry Sir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Dr. Barry Ki(@barry_sir_ki)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中文名「紀榮賢」,「Barry Sir」是暱稱,又稱「紀Sir」。作為運動科學專家,他熱衷鑽研健康 生活科學,喜歡「睇書」,最討厭人 云亦云。

對於與健康和運動的種種事宜,諸如 體適能、健體、運動的效益及運動員的勞損、業界的認證和牌照、以至相關產品等等,都力求真相,並期望透 過不同的方式教育大眾和拆解坊間的謬誤。

個人使命便是要教曉大家如何 「活得健康」!

擁有「PhD educator for Fitness Professional」的Barry Sir 目前身兼多職,是ASCA亞洲體能協會Sport Science Officer、南華體育會健體中心 隊總教練、YMCA College of Careers: Sport Management Advisor。

]]>
練跑欠休息 腳底勞損鈣化 足底筋膜炎 一步一椎心 //www.afterroberto.com/%e7%b7%b4%e8%b7%91%e6%ac%a0%e4%bc%91%e6%81%af-%e8%85%b3%e5%ba%95%e5%8b%9e%e6%90%8d%e9%88%a3%e5%8c%96-%e8%b6%b3%e5%ba%95%e7%ad%8b%e8%86%9c%e7%82%8e-%e4%b8%80%e6%ad%a5%e4%b8%80%e6%a4%8e%e5%bf%83/ Wed, 29 Jan 2020 05:34: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694
練跑欠休息 腳底勞損鈣化 足底筋膜炎 一步一椎心
跑出禍?——足底筋膜炎屬慢性炎症,主因是筋膜過度勞損;工作時要長期站立走路,或身體偏重、腳部先天變形(扁平足、高弓足)的人,以及一眾跑友都是高危一族。(Micolino@iStockphoto)

【明報專訊】跑跑跑,臨近馬拉松大賽,參賽者也在加課操練。但如果你腳跟每踩一步便痛一下,當心已經患上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勞損傷患,綜觀所有運動員的足底筋膜炎患者,跑友便佔約76%。

 

跑友佔運動員患者76%

雙足承托了全身重量,除了要支撐軀幹,還要吸收震動,更要在走路和跑步時推進軀幹。足部結構既精密又強壯,一隻腳掌由26塊骨頭緊密拼合組成,再由超過100條韌帶和肌肉互相連結,既要穩定地承托壓力,又要有適當伸展度以方便走動。

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是足部最長的一組韌帶,由足底跟骨(calcaneus)像魚網一樣延伸至前掌的5根腳趾。靜態站立時,足底筋膜配合腳骨和肌肉承托起內足弓(foot arch);動態走路時,足底筋膜又會隨着走動時伸展和收縮,讓身體更有效率地移動重心。

練跑欠休息 腳底勞損鈣化 足底筋膜炎 一步一椎心
(明報製圖)

在步行周期中,腳尖需要局部着地以推進軀幹,足底筋膜便起了相當大的穩定作用,稱之為絞盤機制(windLass mechanism)。當前掌的蹠趾關節(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向上屈曲時,由於足底筋膜橫跨整個腳掌,它便好像絞盤一樣,利用自身的張力將足弓拉緊鎖定,足部關節便可以維持穩定以推進身體。而在步行周期中的其他時間,足底筋膜會相對鬆弛,以幫助腳掌吸收體重着地時的衝擊力。如果大家也想感受一下足底筋膜的繃緊,可利用這個絞盤機制,將自己的大腳趾向上屈曲,便能感受到這組強壯的韌帶。

 

長站長跑 肥胖中年高危

足底筋膜炎,大部分都是慢性炎症,主因是筋膜過度勞損,足底筋膜日復日、年復年地承受走路壓力,結果出現重複性創傷撕裂,如果這些創傷未及時修復,便會出現慢性炎症。患者以中年人為主,如果工作上需要長期站立、走路,或身體偏重、腳部有先天性變形(扁平足、高弓足),便更容易出現筋膜炎。

另一高危群組,便是一眾跑友了。如果估算每個成年人每天要走一萬步,跑友一課練習隨時已經超過這個數字。跑步對於足底筋膜構成更大壓力,而且不少跑友急於操練,足底筋膜沒有足夠時間復元,重複發炎令筋膜留下傷疤,甚至鈣化,筋膜彈性愈來愈小,情况就有如一條已經硬化的橡筋,所以足底筋膜炎是一眾跑友最常見的腳部傷患。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點,多發生在足底筋膜和跟骨連接的位置,尤以跟骨內側(medial calcaneal tubercle)最常見,這位置也是整組筋膜壓力最大的地方。不少患者在早上起牀或在久坐後第一步踏地特別疼痛,部分人走路久了也出現疼痛。慢性炎症有以下數個特點:痛楚一開始時比較輕微但漸趨嚴重,沒有太明顯的紅腫,疼痛稍有好轉便再次發作等。

 

踩中骨刺致劇痛?未必關事

除了臨牀檢查,影像掃描也可以協助診斷足底筋膜炎的嚴重程度。在X光檢查下,部分足底筋膜炎患者會出現骨性增生,俗稱「骨刺」。骨刺是骨骼為應付長時間過大的壓力而形成,都是由跟骨向足底筋膜的方向生長。很多人以為足底痛是因為走路時踩着骨刺,其實骨刺和疼痛並沒有絕對關係。骨刺形成只顯示了足底筋膜炎已經存在了好一段時間,屬於慢性炎症。而磁力共振(MRI)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足底筋膜炎的嚴重程度,包括筋膜有否增厚等。

 

治療方法:足墊+物理治療 為筋膜鬆縛

練跑欠休息 腳底勞損鈣化 足底筋膜炎 一步一椎心
鬆解筋膜——手術鬆解足底筋膜和跟骨內側連結,減少筋膜負重時的壓力,可以有效改善足跟疼痛。(作者提供)

治療足底筋膜炎要從多方面着手,在炎症嚴重時需要調整運動量,減少長時間站立或走路,讓發炎的筋膜有機會自我修復。醫生會處方口服止痛藥,主要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可接受類固醇注射以紓緩疼痛。而適當的鞋墊(insole)和足跟墊(heel pad)能減輕足弓內側的壓力。物理治療對於治療足底筋膜炎尤其重要,衝擊波治療能刺激結疤的筋膜再次修復,再配合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伸展運動,大部分病人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影響生活 微創最後方案

練跑欠休息 腳底勞損鈣化 足底筋膜炎 一步一椎心
增生骨刺——骨刺是因為骨骼應付長期壓力而形成,但骨刺和疼痛沒有絕對關係。(作者提供)

雖然大部分足底筋膜炎都可用非手術性治療來紓緩徵狀,但若病徵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運動等,手術治療便是最後方案。手術主要目的為鬆解足底筋膜和跟骨的內側連結,以減少筋膜在負重時的壓力。局部筋膜鬆解(partial plantar fasciotomy)手術可以改善足跟疼痛的問題,也不會影響到足部負重時的力學。它是微創手術,在腳內外側各開5mm傷口,以內視鏡檢查確定筋膜位置,再施以清創(debridement)、局部筋膜鬆解、骨刺切除(cheilectomy)等步驟。術後第2天,病人已經可以配合適當鞋墊行走。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有片】關節痛成因 – 注射透明質酸、血小板漿、換膝頭 解決退化性膝關節炎 //www.afterroberto.com/%e9%80%80%e5%8c%96%e6%80%a7%e8%86%9d%e9%97%9c%e7%af%80%e7%82%8e%e6%88%90%e5%9b%a0/ Mon, 29 Apr 2019 04:29: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406 【明報專訊】「風濕痛」其實為退化性膝關節炎(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每逢翻風落雨都會困擾無數長者。除了靜待天氣好轉,難道再沒辦法擺脫痛楚?

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近年出現不少新招,可以選擇注射透明質酸富血小板血漿,手術亦可選擇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不過,首要還是減重、做運動,一方面減輕膝關節負荷,同時增強肌力支援膝關節。

 

關節痛 風濕 退化性膝關節炎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富血小板血漿 透明質酸 何嘉棋 鄭志文 馬拉松 髂脛束症候群 換膝
(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何:何嘉棋(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40歲已膝頭痛?

問:膝關節退化的成因是什麼?是否只屬「老人病」?

何:退化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方面,遺傳了良好的膝關節結構,如骨頭之間的接觸面較大,退化的風險就較小。相反,父母40、50歲已有膝痛問題,或天生有O形腿,風險便會增加。

後天方面,年齡只是三大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運動創傷,例如有助減少關節摩擦的半月板,可能因過度屈膝或激烈碰撞而受傷,影響其功能,在步行和活動時多了不必要的摩擦,加速退化。第3個原因是重複動作,經常搬抬重物,或上落樓梯等,都會使膝關節退化,部分職業因而較「高危」,例如經常要巡樓的大廈保安員。可見,膝關節退化不一定發生在長者身上,我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40多歲。

 

馬拉松跑壞膝?

問:跑步一定傷膝?如何避免?

何:以往膝關節痛症,通常見於肥胖或年長人士身上,近年跑步盛行,令膝痛年輕化。

跑步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遠比一般步行為大,而由長跑引致的其中一種傷患,名叫髂脛束症候群(IT Band syndrome)。髂脛束(iliotibial band)是位於大腿側的一組肌肉筋膜,一直向下延伸至膝蓋位置外側。使用過度時,髂脛束與膝關節外側的股骨會不住摩擦。為免因摩擦而導致發炎,職業跑手會在跑步前,針對問題做伸展運動,以保護膝蓋,例如手扶牆壁並保持直立,運用身體的重量,盡量壓向大腿外側(圖),直至有痠緊感。但業餘跑手或偶爾才參加長跑者,對伸展動作缺乏認知,更可能跑姿錯誤,或者穿了不合適的裝備,再加上長時間運動,對膝關節肯定是負擔。

 
關節痛 風濕 退化性膝關節炎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富血小板血漿 透明質酸 何嘉棋 鄭志文 馬拉松 髂脛束症候群 換膝
手扶牆壁並保持直立,運用身體的重量,盡量壓向大腿外側,直至有痠緊感(明報製圖)
 

鄭:膝蓋痛楚不一定出於退化,成因需視乎年齡及創傷等因素。特別是年輕運動員,容易在比賽時承受猛烈的碰撞,韌帶、肌肉及半月板傷患都可能造成膝痛。患者病情各有不同,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

 

更多伸展運動:

【運動消閒】健身球運動 紓緩頸肩背痛 預防寒背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運動消閒】拉筋示範:簡易4招保肌肉柔軟

【運動消閒】正筋正骨:走出伸筋拉筋誤區

【有片:運動消閒】4式伸展:預防抽筋靠伸展放鬆

 

關節進補「回春」?

問: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什麼治療方法?

鄭:先要看醫生找出病因,並因應生活習慣、退化程度等,設計治療方案。較簡單的方法包括控制體重,改變生活和運動習慣,口服關節修補劑、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等。如經醫生評估,需要強度較大的治療,則可考慮在膝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甚至置換人工膝關節。

何:有患者會在坊間購買營養補充劑,期望關節能回復「青春」,常見的有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但暫時未有醫學文獻,證明藥物有助膝關節軟骨重新生長。我建議多抽時間做運動,減輕體重負荷,增強肌力,對紓緩關節不順滑的感覺,反而更有幫助。患者求醫後,醫生先會辨別膝關節退化的程度,屬於輕微、中度抑或嚴重。輕微至中度退化者,大多數會服止痛藥,增加運動及注射透明質酸;若程度嚴重,則要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手術。

 

透明質酸愈打愈無效?

問:對已退化的膝蓋,打針能否起修補作用?

何:注射透明質酸功效在於潤滑關節,減少痛楚與不適,以及活動時發出的咯咯聲;但無助逆轉膝關節退化。其發揮功效的時間亦愈來愈短,假設第1針功效能維持12個月,第2針可能只有9個月功效,並逐次遞減。這是因為打針只能紓緩徵狀,卻沒減慢膝蓋退化,長年累月下,膝關節繼續退化,問題愈趨嚴重,打針的作用愈不顯著。
 

注射血小板漿 復元膝關節

近年有另一種治療方法,是注射「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身體有自我修復機制,在受傷時協助復元,其中血小板起很大功用。PRP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50ml血液,透過離心機去除紅血球部分,再運用儀器,從血漿中抽取血小板,濃縮成6ml,注入需要修復的膝關節,目的是促使關節軟骨修補或再生。

在醫學理論及臨牀上,PRP的確能起修補作用,這也是跟注射透明質酸不同之處。但效用是大是小,目前仍欠缺大型或科學研究數據,需再作大量評估,才得知PRP對什麼病人、哪種程度的退化能見效。若膝關節已嚴重退化,注射性的治療手法已不足夠,有需要接受手術。

 

關節痛 風濕 退化性膝關節炎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富血小板血漿 透明質酸 何嘉棋 鄭志文 馬拉松 髂脛束症候群 換膝 關節痛 風濕 退化性膝關節炎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富血小板血漿 透明質酸 何嘉棋 鄭志文 馬拉松 髂脛束症候群 換膝
(黃志東攝)

 

相關關節痛文章:

【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了解關節痛】關節「風濕」嗌救命 及早保養勤伸展

【了解關節痛】好zone動:發育期多運動 易誘發膝痛

【了解關節痛】生物製劑延緩退化 強直病人保關節新希望

【了解關節痛】趁盛夏注陽氣 衝出冷氣房 迎日救虛寒

【了解關節痛】游水解關節痛? 錯誤泳姿傷上傷

 

文:李安兒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3/HET20190328_03.mp4 情況普遍 應求診做評估;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3/HET20190328_04.mp4 口服效果理想 一般情況少打針;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3/HET20190328_05.mp4 膝痛咯咯聲 響起年老警號;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3/HET20190328_07.mp4 未有強烈證據 或無助改善關節;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3/HET20190328_08.mp4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徹底解決膝痛;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3/HET20190328_06.mp4 FB Live足本;

]]>
【運動消閒】骨骼「偵」奇:跑步傷膝的魔咒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5%82%b7%e8%86%9d%e7%9a%84%e9%ad%94%e5%92%92/ Mon, 01 Apr 2019 03:2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859 【明報專訊】本港大型馬拉松參賽人數每年創新高,大家對跑步的熱情從未減卻。但每當提起跑步傷膝,很多人也會立時頓了一頓,這個魔咒困擾了不少人,甚至令你有放下跑步的念頭。

 

骨骼,運動消閒,跑步,傷膝,馬拉松,跑者膝,

 

「跑者膝」是跑友膝關節最常見的傷患,但其實跑者膝只是一個籠統說法,並非醫學名詞。跑者膝泛指髂脛束綜合症或髕股關節綜合症。髂脛束是大腿外側一組肌肉筋膜組織,膝關節長期屈伸和自體柔軟度不足,會出現繃緊,甚至和股骨摩擦發炎,所以疼痛主要集中在膝關節外側。而髕股關節則是膝關節的一部分,髕骨俗稱「菠蘿蓋」,位於膝關節前端,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其重要作用是將股四頭肌的拉力透過髕肌腱帶到脛骨上,令膝關節做出伸直的動作。膝關節重複屈伸,尤其是髕股關節已經有偏移時,髕骨軟骨容易出現軟化或損傷,導致炎症,令前膝持續疼痛。

【長跑備戰】6.2萬人戰渣馬 31送院1危殆 學者﹕不少跑手身形超重 反映訓練不足

 

軟骨損傷 只能靠手術治療

處理跑者膝,一般靠物理治療和運動計劃去改善軟組織的繃緊和柔軟度,包括放鬆膝關節外側的髂脛束。另外,股四頭肌的強化訓練也對穩定髕股關節有顯著幫助。但如果已出現軟骨損傷,便需要手術治療。髕骨軟骨損傷主要利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去清創和重建軟骨。

 

伍教練是田徑教練,曾是香港紀錄保持者,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事。退役後,一直有膝關節疼痛問題,經臨牀診斷和掃描檢查,膝關節已經出現軟骨磨損和關節炎,需要接受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當然,教練的膝關節病情與以往的高強度訓練和比賽有關,是日積月累的五勞七傷所引致。對運動員而言,這個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但作為教練,這些傷患的經歷卻是寶貴經驗,因為她對學員的訓練考量可以更加全面。

 

言談之間,大家討論到過往和現在的訓練模式已經大不相同。以往的訓練可說是「土法煉鋼」,很多時候只集中於技術訓練,盲目反覆的鍛煉容易令肌肉組織和關節過度勞損,引致運動創傷。但現在的訓練模式已經大不相同,隨着運動科學發展,有系統的科學化訓練可以透過數據顯示出運動員各項的優點和缺點,讓教練針對地強化訓練以提升整體成效。除了運動力學外,科學化訓練更考慮到運動員營養、生心理質素,更加重要是醫學上的創傷保護。受傷患困擾的運動員是沒可能發揮和表現理想,所以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
【運動消閒】關節運動:復康運動 增關節活動幅度

 

適量跑步可護關節

跑步究竟是傷關節?還是保持健康的良藥?去年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發表的大型研究,探討跑步和膝關節、髖關節退化的關係,發現競賽型職業跑手有較高比率的關節退化,為13.9%,而完全不做運動的組別則是10.2%;最理想的是非職業跑手,關節退化比率是3.5%。研究同時尋找跑友的跑齡和關節退化的關係,跑齡15年以上的跑友(屬於競賽級別)有17.2%,15年以下(屬於非競賽級別)則是3.03%。所以適量的跑步對關節不但沒有傷害,反而可以保護關節。

增廣健聞 – 隔半小時步行3分鐘 助降血壓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
骨骼「偵」奇:當拗柴變成習慣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9%aa%bc%e3%80%8c%e5%81%b5%e3%80%8d%e5%a5%87%ef%bc%9a%e7%95%b6%e6%8b%97%e6%9f%b4%e8%ae%8a%e6%88%90%e7%bf%92%e6%85%a3/ Mon, 28 Jan 2019 04:04: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665 【明報專訊】很多跑友都試過「拗柴」,甚至會習以為常,以為沒什麼大問題,但其實這個「習慣」隱藏了健康危機。最近有名跑友基哥前來求診,是一個可在3小時內完成馬拉松(Sub 3)的長跑好手,但兩年前有次跑山拗柴後,便經常在運動時拗柴,直至最近一次,腳踭疼痛至影響日常行走,才開始正視問題。

 

骨骼「偵」奇:當拗柴變成習慣

▲(圖:lzf@iStockphoto)

 

「慣性拗柴」可致關節退化

所謂「慣性拗柴」,醫學上稱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很多運動員覺得即使有慣性拗柴也沒什麼大不了,消腫後便可以重回比賽;然而,每一次拗柴都會加劇踝關節的病情,最後更有可能演變成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出現持續疼痛、腫脹和關節僵硬等徵狀。有研究指出軟骨損傷和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都是引致關節退化的主因之一,所以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現時醫學上並沒有一個確實拗柴次數,去釐定病人是否有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問題,原因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並不只得拗柴一種徵狀;其他徵狀還包括關節感覺鬆脫,例如有跑友形容「當起跑和急停時,隻腳好像會鬆一鬆」。如果此類徵狀於拗柴後仍然持續,而且影響個人的運動以至日常生活,便可能患上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問題的成因由兩部分構成:關節的機械性不穩定(Mechanical Instability)和功能性不穩定(Functional Instability)。機械性不穩定是指踝關節的韌帶組織受到損傷後無法完全康復,而功能性不穩定則指關節的本體感覺神經受到損傷,以至影響平衡感。要根治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便需要接受手術修復韌帶組織,並以物理治療增強關節的本體感覺神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拗柴所引致的韌帶損傷,超過九成都是足踝的「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當中大部分是在腓骨的韌帶接合點撕裂。原來在韌帶修復過程中,可以出現錯位和韌帶組織鬆弛等情况,這亦解釋了為何即使消腫後關節仍然有不穩定的後遺症。醫生可以透過臨牀檢查和磁力共振去判斷韌帶受傷的程度,如基哥在接受磁力共振後,確診為拗柴引致韌帶撕裂及踝關節軟骨損傷,最後需接受手術根治。

傷及韌帶需手術治療

雖然大部分傷者都可以藉非手術性治療改善傷情,但如果已出現慣性拗柴,便可能需要以手術重建關節的穩定性。韌帶的修復手術一向以開放式手術為主,此手術在1966年已開始進行,但因為傷口較大而令不少人卻步。隨着手術儀器和技術的發展,現在已可利用微創關節鏡進行,在腳踝上開兩個小傷口,於腓骨韌帶接合點利用線錨釘(Suture Anchor)拉緊前距腓韌帶。病情如較嚴重,則需要同時利用附近的組織來加強修復的穩定性。病人一般在術後不需要任何矯具,第二天便可以下牀行走,其後再配合物理治療改善關節的本體感覺,達至完全康復。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
骨骼「偵」奇:骨骼也會疲勞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9%aa%bc%e3%80%8c%e5%81%b5%e3%80%8d%e5%a5%87%ef%bc%9a%e9%aa%a8%e9%aa%bc%e4%b9%9f%e6%9c%83%e7%96%b2%e5%8b%9e/ Mon, 07 Jan 2019 03:43: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199 【明報專訊】運動過後,肌肉會因疲勞而痠痛;但原來不止肌肉會累,骨頭一樣會疲勞,嚴重更會出現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骨折,馬拉松,蹠骨,磁力共振,骨掃描,骨科,楊旭楠,
(明報圖片,示意圖)

跑友王先生正準備2月的馬拉松比賽,不斷加緊操練,但這時他腳掌持續作痛。臨牀診斷時,發現痛點集中在第三蹠骨的位置,接受X光檢查後,雖然沒有明顯骨折,但因為病人的腳掌疼痛情况嚴重,需要安排磁力共振作進一步影像診斷。磁力共振的結果顯示,王先生的腳掌骨出現細微裂痕,確診為疲勞性骨折。做運動做到骨折?好像匪夷所思,但原來這情况很普遍。

反覆受力致裂痕 最後變骨折

常見的急性骨折,是因為骨幹突然承受超出負荷的力量所致;但疲勞性骨折的概念則與此不同,骨幹因為長時間和反覆性受力而出現裂痕,而這些裂痕並沒有足夠時間修復,最後演變成慢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主要集中在下肢受力的骨幹,例如脛骨、腓骨和蹠骨等等。蹠骨的疲勞性骨折又稱為行軍性骨折,以往在軍旅中較常見;隨着長跑運動普及,蹠骨的疲勞性骨折在運動員身上變得更常見,這種骨折約佔疲勞性骨折整體的9%至19%。當中腳前掌的第二和第三蹠骨,更是最常受影響的位置,約八成個案都會出現這問題。世界各地每年有不同的大型運動項目,不少運動愛好者會制訂訓練計劃,追求更好的個人紀錄;但突然改變訓練強度、時間和頻率,都會提高疲勞性骨折的風險。其實過度操練不止出現於職業運動員身上,不少業餘運動員在大型比賽前都有同樣的情况。

早期難發現 易混淆肌肉痛

疲勞性骨折的病徵並不明顯,大部分病人開始時只有輕微疼痛,容易與肌肉疼痛混淆而延誤求診。醫生必須高度警覺才可以診斷疲勞性骨折,特別是高危一族如長跑運動員、舞者等等。一般骨折,X光檢查已經可以作出正確診斷,但早期的疲勞性骨折在X光檢查下也不容易發現,因為這時期都是不完全的骨折,可能需要在數星期後,X光檢查才可發現問題。如懷疑是早期的疲勞性骨折,醫生需要安排病人接受骨掃描(Bone Scan)或磁力共振(MRI)協助診斷。

大部分的疲勞性骨折,只需採用保守治療,慢慢等待骨頭癒合,亦可以透過外固定如石膏和護具協助。但如果已經出現骨折移位,可能需要手術固定。大多數的骨折約於兩個月後自然癒合,但對跑友而言,除了沒辦法作訓練和比賽外,那種想跑卻無法跑步的心情,令人心癢難耐。面對疲勞性骨折,跑友切勿操之過急,否則只會影響癒合。癒合後,也需要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時間和距離,才能重返受傷前的水準。在復康路上,大家都需要拿出放慢速度的勇氣,才可以跑更遠的路。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
知多啲:飲水、運動 心臟百上加斤? //www.afterroberto.com/%e5%a4%9a%e5%95%b2%ef%bc%9a%e9%a3%b2%e6%b0%b4%e3%80%81%e9%81%8b%e5%8b%95-%e5%bf%83%e8%87%9f%e7%99%be%e4%b8%8a%e5%8a%a0%e6%96%a4%ef%bc%9f/ Mon, 22 Oct 2018 06:10: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431 【明報專訊】做運動會否傷心?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表示,高強度運動如馬拉松,事前應先全面檢查身體,看看心臟結構及血壓是否正常,醫生或會建議做動態心電圖,在跑步機上試跑,測試心臟可承受的上限;其間醫生會留意有否徵狀,觀察心電圖變化,心跳有否紊亂,血壓是否正常,若全部過關,參加高強度或競技運動時就較為安全。

何鴻光指出,運動時可接受的每分鐘最高心跳速率因年齡而有所不同,計算方法是:

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舉例以50歲的人來說,每分鐘最高心跳速率不可超過170(即220-50),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而普通運動可接受的比較安全每分鐘心跳速率,則是最高心跳速率的四分三,以50歲的人為例,約130 (即170×3/4)。他提醒,近年坊間不斷強調運動可以改善健康,甚至「能醫百病」,更有人放棄用藥,誤以為做運動及改善生活習慣,疾病就會痊癒,但這其實潛藏危險,「突然運動亦不太好,應先確保身體沒大礙,再花點時間操練,讓身體慢慢適應」。

心臟已肥大 飲水勿超1.5公升

另外,坊間常鼓勵多飲水,認為飲大量水對身體有益,但何指出,過量飲水或會引致心臟肥大,令心瓣倒流。正常人每天喝水1.5公升已足夠,年輕人或出汗較多者可喝2公升;但上了年紀的人腎功能會下降,不要喝太多水。而已出現心臟肥大的病人,吃東西不要太鹹,亦不要喝太多水或流質飲食,每天1.2公升至1.5公升已可;運動亦不要過量,以免令心臟百上加斤,每天步行8000至10000步已可。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run-c.jpg(明報圖片);

]]>
【長跑備戰】譚談健康:日行一萬步 好過跑馬拉松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95%b7%e8%b7%91%e5%82%99%e6%88%b0%e3%80%91%e8%ad%9a%e8%ab%87%e5%81%a5%e5%ba%b7%ef%bc%9a%e6%97%a5%e8%a1%8c%e4%b8%80%e8%90%ac%e6%ad%a5-%e5%a5%bd%e9%81%8e%e8%b7%91%e9%a6%ac%e6%8b%89%e6%9d%be/ Mon, 29 Jan 2018 04:01: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031 【明報專訊】一年一度的渣打馬拉松,超過6.2萬人參加。跟往年一樣,有數名參賽者要送院留醫,更有一人不治,令人開始反思到運動原來也有風險和副作用。

近年,很多地方都提倡人們要多運動。運動固然之有很多好處,可增強心肺功能,消耗多餘的卡路里,對於體重、膽固醇、血壓、糖尿,都有良好的影響。跑步所需要的資源和額外裝備並不多,但是全馬要跑42公里,一般人的體力應付不來,一定要賽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充足的準備才適宜參賽;即使是半馬,也需要經過訓練和準備,沒有充分準備下參加,風險不小。

最近,有些專家認為過分劇烈的運動可能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例如長途賽跑後,病人可能因缺水而引起腎臟功能問題,缺水嚴重者會引致橫紋肌溶解症。也有研究認為體能要求高的運動,對平時沒有運動的人來說,可能更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當然我們鼓勵運動,但不是一次過做非常長時間的劇烈運動,而是應該每天循序漸進,例如一個星期做五天,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對身體健康最有好處。而不是只集中在一天中跑40多公里。而且運動並不止局限於馬拉松長途賽跑,不要忽略運動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打高爾夫球、踩單車、園藝、步行等。所以現時建議,人們每天步行最少10,000步,大約是個半小時,對促進身體健康更有效,而不是在一周內只集中在一兩天做非常非常劇烈的運動,因為這樣身體可能負荷不來,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運動沉溺症 不做運動會焦慮不安

另外,最近也有一個現象稱為運動沉溺症,病人可能過分迷戀或沉迷運動,影響到自己的日常工作,這種情况在外國開始出現。患者可能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身去做強烈運動,而且覺得如果運動減少或運動量不足,會渾身不舒服;如果那天不運動,病人就可能覺得焦慮和煩躁不安,連病人都心知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歡聚的時間和關係,這些都告訴我們病人可能已經患上了運動沉溺症。病人如果有以上徵狀,應盡快尋找醫生協助。

總的來說,運動固然好,可以提升我們的心肺功能,預防心臟病,減少高血壓、糖尿病風險,但是如果運動不得其法,可能會適得其反,運動過量或不適合,可能會令身體健康受損。

文:譚國權(腎病科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6b6603dfdfbc499f3f05f71543f21651.jpg分散練習——長跑要求的體能極高,除了要有恆常訓練,每星期的練習量更須分散在數天完成,不應用一兩天時間勉強「造數」。(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