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特稿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4 Nov 2024 10:31:2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養和特稿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長者精神健康】是抑鬱、情緒低落或是認知障礙?了解長者抑鬱症成因和6個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4%ba%86%e8%a7%a3%e9%95%b7%e8%80%85%e6%8a%91%e9%ac%b1%e7%97%87%e6%88%90%e5%9b%a0%e5%92%8c%e8%ad%a6%e8%99%9f/ Fri, 15 Nov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93

根據2023年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的「長者精神健康調查」,逾4800位居於社區或安老院舍的60歲以上本地受訪者中,有8.6% 患有抑鬱及焦慮症。長者受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的影響,在精神健康上面對不少挑戰。有些長者會傾向將問題訴說成身體不適或記憶力變差的問題,往往較難表達自己的情緒。如何及早發現長者患上抑鬱症?若長者出現以下6個警號,家人及照顧者便要提高警覺及及早求醫。

長者抑鬱成因涉生理、心理、社會不同因素

betway体彩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指,長者抑鬱的成因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而部分與年老後的身心變化有關,情况與一般成年人或有分別。

【長者精神健康】是抑鬱、情緒低落或是認知障礙?了解長者抑鬱症成因和6個警號
長者抑鬱的成因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因素,部分更與年老後的身心變化有關。

生理因素:
1. 家族遺傳:抑鬱症具遺傳性,如果家族內有抑鬱症病史屬高風險。惟長者未必可以追溯到家族病史。

2.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的患者有較大機會患上抑鬱症,如柏金遜症及中風等。甲狀腺分泌過少亦容易令人情緒低落,因為甲狀腺分泌負責控制身體的新陳代謝,猶如身體的「火爐」產生能量,如分泌過少會令人的動力減低情緒低落。

3. 藥物副作用:有些藥物如應用不當,其副作用可引致抑鬱的反應,例如某些治療高血壓的傳統藥物及部分精神科藥物等。

4. 受老化影響:各種老化的表徵,如體能轉差、外貌變老等,都會令人情緒低落。

5. 身體機能衰退引致「孤獨感」:視力、聽力、行動力隨年老轉差,影響長者與外界的接觸及溝通,會引致孤獨感。而「孤獨感」與抑鬱情緒關係密切。

心理因素:容易憂慮、悲觀、處事過度執着、完美主義等性格特徵,患上抑鬱症的風險較高。

社會因素:孤獨感、貧困,或伴侶摯親患病離世,以至近年的移民潮,對長者的挑戰頗大。有些長者未能適應子女移民後,失去一家人相處、見面的機會,或照顧兒孫、家人膳食等精神寄托,較易出現抑鬱,而這種影響可迅速浮現。

長者眉頭深鎖?留意抑鬱表徵:Omega sign表情

情緒高低起伏,在所難免。然而,長者看來悶悶不樂、沉默寡言、沒有笑容,是否便等同患上抑鬱症?潘醫生表示,長者如有上述迹象可理解為有某程度的情緒低落。醫學上形容這種「眉頭深鎖」的表情為Omega sign(即如希臘字母Ω),是抑鬱的表徵,它亦可能伴隨易哭、食慾不振、睡眠欠佳、對事物及活動失去興趣等情况。

嚴重抑鬱症:身體行為出現不同徵狀

若為更嚴重的抑鬱症,長者還會出現身體徵狀,如疼痛、心胸如被壓;有些抑鬱症的長者會同時有焦慮情緒,有機會被誤以為是焦慮症,卻忽略了其源頭可能是由抑鬱症所引發。潘醫生續稱,無法處理日常事務,如個人物品亂放、無法作出決定、難以集中精神思考都是常見的病徵。若出現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甚至會計劃實行、安排後事等,是非常嚴重的抑鬱症徵狀,必須正視。

認知障礙症患者 或出現「假性抑鬱」

另一方面,即使長者看來情緒低落,有可能是認知障礙症帶來的「假性抑鬱」。他解釋,認知障礙症的的其中一個病徵是「冷漠」,患者會沒有表情、沒有笑容,似是對周遭所有事物沒有反應,不瞅不睬、不感興趣。但若仔細傾談,患者會表示並沒有感覺抑鬱。「假性抑鬱」容易與抑鬱症混淆。如有懷疑,需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對症下藥。

治療抑鬱症身心兼顧

潘醫生表示,現已有廣泛證明,心理治療對輕度抑鬱症的療效不俗,甚或可媲美藥物,當中最常見的有認知行為治療或人際關係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至於藥物治療則以抗抑鬱藥為主,有時會輔以安眠藥改善長者睡眠狀况。新一代的抗思覺失調藥物也適用於重性抑鬱症患者,因它有良好的抗抑鬱功效。如長者有緊張情緒,可使用鎮靜劑作為輔助。另外,情緒穩定劑適用於躁狂抑鬱症,有助減低復發機會。

潘醫生補充,長者常見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生理上亦更易受藥物副作用的影響,所以使用任何藥物都要份外謹慎。醫生在處方及調校藥物劑量時,亦必須考慮長者的身體狀况、原有疾病及因年老而產生的身體變化,盡量減少藥物種類、劑量以最低而有效為目標。


相關閲讀:情緒困擾非朝夕 留意8個行為表徵 減長者患抑鬱症焦慮症風險


抑鬱症的顱外刺激療法(TMS)

另外,一些透過醫療儀器施行的治療亦開始應用於治療抑鬱症,包括近年使用愈趨廣泛的「腦磁激療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TMS)。潘醫生解釋,此療法是在頭顱外的指定位置,透過儀器發出電磁脈衝,調節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活度,影響腦部負責情緒調節的功能,屬於一種非創傷性而安全的治療方法。

另外亦有傳統的「腦電盪療法」,方法是在頭顱外以儀器發出的微量電能刺激腦部,產生與腦癎相近的腦電活動,屬非入侵性的治療。醫學界已應用腦電盪療法多年,它對嚴重抑鬱症的療效正面,惟至今醫學界尚未完全了解其療效背後的原理。潘醫生指出,醫生會因應患者的病情及需要,作出合適的診治與轉介。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更老壓力大 精神健康急救五部曲


TIPS:留意長者抑鬱6個警號 及早求醫

潘醫生表示,人生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正常情况下多屬短暫性,即使因為喪親等人生事件而影響情緒,總會漸漸恢復過來。然而,抑鬱症不單時間持續較長,程度亦會愈來愈嚴重,當事人會感到情緒未有好轉的迹象。如出現下列症狀更屬警號,需及早求醫:

  • 睡眠欠佳:早醒,相比日常習慣提早超過一個小時醒來,而醒後不能再入眠;
  • 情緒低落具時間性通常在清晨時分特別感到情緒低落;
  • 食慾不振胃口轉差,體重明顯下降;
  • 思覺失調有妄想、認為有其他人要傷害自己、認為自己做錯事而受到懲罰等病徵;
  • 幻聽聽到有聲音在責罵自己、怪責自己做錯事;
  • 自殺的意念。

家人及朋友應多加留意長者的情緒,幫助他們表達自己,並鼓勵他們多參與社交活動,及早介入以防病情惡化。

]]>
【傷口處理】急性傷口、燙傷、燒傷傷口處理方法各異 徹底清除異物防發炎感染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82%b7%e5%8f%a3%e8%99%95%e7%90%86%e3%80%91%e6%80%a5%e6%80%a7%e5%82%b7%e5%8f%a3%e3%80%81%e7%87%99%e5%82%b7%e3%80%81%e7%87%92%e5%82%b7%e5%82%b7%e5%8f%a3%e8%99%95%e7%90%86%e6%96%b9%e6%b3%95/ Fri, 08 Nov 2024 04:14: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67

日常生活難免會弄傷流血,若當刻能找到最合適的敷料盡快止血固然最為理想,因為當傷口處理不當,有可能引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慢性傷口,後果可大可小。形成傷口的原因除了磨擦、碰撞或割傷,因燙傷及燒傷而造成的傷口亦非罕見,嚴重者甚至有機會傷及全層皮膚和皮下組織,需要植皮甚至是截肢處理。到底怎樣才是正確處理傷口的方法呢?如何減低出現發炎、感染、疤痕增生等機會呢?

處理急性傷口 應盡快止血避免血壓驟降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黃建華醫生指出,要處理由意外受傷引致的急性傷口,首先要盡快止血,因大量流失血液有機會導致血壓驟降,引致昏迷,甚至危及性命。若當刻未能找到潔淨無菌的敷料幫助止血,只能就地取材,除了首選的紗布,也可用上潔淨的毛巾,若欠缺這兩種東西,可使用潔淨的紙巾按着傷口約10分鐘以上直至沒有再出血。若傷者屬高風險出血人士,例如正在服用薄血藥、本身凝血指數異常或血小板偏低的傷者,有機會未能短時間內止血,便應盡快前往醫院待醫護人員處理傷口。

勿用過期、不潔、受污染藥膏敷料塗抹傷口

另外,有不少人會自行使用坊間各種止血粉或藥膏的外敷方法處理傷口。黃醫生提醒,首先要看清楚這些物料是否已過期,或已開封了一段時間。若貿然將不潔、受污染的藥膏敷料塗在傷口上,這不但會減慢傷口復原,更有機會令發炎情况惡化,增加引致併發症的風險。常見併發症包括疤痕增生、傷口復原後仍持續出現神經痛,甚至令其演變成慢性傷口等等,所以妥善處理急性傷口非常重要。


相關閲讀:【疤痕修復】改善疤痕、傷口癒合 拆解飲食須知(附8種營養素食物來源和功效)


如何處理受污染或沾有異物的傷口?

黃醫生指出,在室內環境造成的傷口,如被利器割傷或不小心跌倒致擦損等,傷口不會太骯髒;但若在戶外,傷口有機會因接觸了泥土、沙石或廢物而受污染,增加發炎風險。要處理受污染的傷口,宜先用含消毒成分的清洗液或生理鹽水清潔,若情况不許可,可使用潔淨的冷開水。如在戶外,則可先以自來水沖洗傷口,再盡快前往醫院或診所,待醫護人員使用合適的消毒液清洗傷口最為理想。

被尖銳物刺傷 應盡快求醫

醫學上有一種特別的傷口稱為「刺傷」(Puncture wound),這種傷口通常由直徑小而尖銳的物體所造成,例如動物的牙齒或破損的玻璃。「刺傷」的特點是傷口面積可能很小,外觀不會產生大的缺損,從而令人掉以輕心,但是尖銳物可能穿入較深層的組織,並且把各種異物,如玻璃碎或木屑,帶進皮膚深層,污染傷口,數量可能多於一顆。在此情况下,應盡快讓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處理程序,把異物清除。他們首先會把傷口局部麻醉,再將傷口翻開,以檢查清楚有沒有殘留的異物。殘留異物會引致發炎、令傷口滲出黃綠色的膿液,妨礙傷口癒合,嚴重者更可能發高燒,所以必須徹底清除。

什麼原因會令急性傷口演變成慢性傷口?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類固醇的人士,其傷口復原會較其他人慢。除此之外,血液循環較差,例如患有血管閉塞的病者,亦會出現此情况,有可能需要用上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護理傷口,更甚者是傷口一直不能癒合。

除縫針外,還有什麼方法處理傷口?

黃醫生建議,若傷口不是太深,經過初步處理後沒有再出血,可考慮用醫學膠布或膠水,便未必需要縫針。然而縫針仍然是其中一種最常用於處理傷口的治療方法,縫針前醫護人員會先為傷者進行局部麻醉,以便更仔細、更深層地清洗傷口,清除異物後,才再把傷口縫合。因此縫針除了可盡快為傷口止血,更可把其發炎的機會減至最低,以減低疤痕增生及長出肉芽的機會,促進痊癒。


相關閲讀:疤痕處理要及時 嚴重至蟹足腫怎辦?了解疤痕治療和預防3點要注意


如何處理燙傷及燒傷的傷口?

由於高溫會破壞皮膚的組織,所以急救的方法是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約10分鐘或以上,把熱能帶走,減輕痛楚。黃醫生解釋,流動的水才能更有效地帶走熱能,如當刻找不到水源,可使用冰敷或以潔淨的毛巾包裹着冰粒、冰凍的罐裝飲品或玻璃瓶,敷在燙傷位置。

燒傷傷口4級別 處理有別

至於由燒傷造成的傷口,按燒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4個級別:

第一級:只發生在表皮淺層,令皮膚出現像曬太陽後的紅腫,經沖洗後會有所改善;第二級:可分為傷及部分真皮層(相對較淺的燒傷)和傷及真皮深層(較深層的燒傷),令傷口出現水泡,小水泡在1至2周內便會消失,唯不建議自行刺穿水泡。若水泡太大,建議由醫護人員使用專業的儀器抽走水泡內的水分,防止水泡突然破損,引致發炎;

第三級:傷及全層皮膚,傷口呈白色或焦黑狀,硬如皮革並已無法自行癒合,需要植皮;

第四級:指傷及全層皮膚和皮下組織,以及傷及肌肉和骨骼,令皮膚呈焦炭狀,需要植皮甚至截肢處理。

若傷口出現異常情况應怎辦?

一般而言,傷口經適當處理後的2至3天,腫痛會明顯減少。假若傷口的疼痛感突然急劇增加,傷口出現溫熱、紅腫、隆起、流出膿水,甚或患者發燒,這些都是傷口受到細菌感染引致發炎的危險信號。一旦出現以上情况,便應盡快求醫,待醫護人員用上專業手法及儀器清潔傷口,並根據傷者需要處方抗生素。

【傷口處理】急性傷口、燙傷、燒傷傷口處理方法各異 徹底清除異物防發炎感染
處理由意外受傷引致的急性傷口,首要是盡快止血,緊記切勿用已過期、不潔、受污染的藥膏敷料塗抹傷口,以免減慢傷口復原,甚或令傷口發炎的情况惡化。(pexels)
]]>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5%92%8c%e8%aa%bf%e6%9f%a5-%e4%b9%9d%e6%88%90%e5%8f%97%e8%a8%aa%e8%80%85%e8%84%8a%e6%a4%8e%e7%97%9b%e7%97%87%e5%bd%b1%e9%9f%bf%e7%94%9f%e6%b4%bb-%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 Tue, 29 Oct 2024 04:17: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8 養和醫療集團一項脊椎健康問卷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因脊椎問題影響生活,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同時受到兩種或以上脊椎痛症困擾。調查結果亦顯示,白領人士的背痛和頸痛發病率高;至於64歲或以上的受訪者中,坐骨神經痛的發病率顯著增加。脊椎退化是脊椎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長者,這類退化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腰背疼痛,負重時更會引致疼痛加劇或活動受限。建議市民戒煙、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以減少病發風險。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透露,該院未來數月將成立脊椎中心作跨專科共診,並已聯同港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民經手機應用程式上載的脊椎相片,篩查脊骨變形患者。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現需依靠輪椅出入的68歲頸椎脊髓病變患者阮太(前排)曾接受兩次手術治療,她說知道很多港人飽受嚴重脊椎問題折磨,希望以個人經驗鼓勵他人正視脊椎問題。後排左起:betway体彩 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港大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脊柱外科主任及臨牀副教授關日康、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高天祐、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betway体彩 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陸瓞驥、betway体彩 副院長翁維雄、betway体彩 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黃一華。(廖凱霖攝)

脊椎痛症常見成因:脊椎退化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在職者背頸痛佔多

養和今年8月蒐集813名年滿18歲香港受訪者回應,發現87%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因脊椎問題,即背痛、頸痛或坐骨神經痛影響生活,28%同時受兩種或以上脊椎痛症影響。調查亦發現,白領人士脊椎痛症比率達九成。各年齡層方面,64歲或以上組別的坐骨神經痛比率明顯較其他年齡組別高,達41%。63%有脊椎問題的受訪者會選擇放鬆或休息緩解痛楚,32%會尋求西醫意見及治療。


相關閲讀: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脊椎退化引發多種併發症  嚴重骨質疏鬆或致脊柱變形

脊椎退化是長者常見的脊椎健康問題之一。養和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胡永祥醫生表示,這類退化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例如腰背疼痛,負重時疼痛加劇或活動受限,嚴重者連翻身、起坐或行走都有困難。他提醒,嚴重的骨質疏鬆,同樣會引發脊柱變形、身高縮短、駝背;壓縮性骨折更會導致胸廓畸形丶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脆弱性骨折更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常見骨折部位包括手腕丶腰椎丶髖部等。

微創手術減創傷 術後復康訓練助恢復

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高天祐醫生指出,長者或同時患有多種長期病症,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並與其他專科醫生,例如心臟科、神經科的醫生等,為患者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而微創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小,亦有效降低手術風險。

養和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強調,微創手術的復康周期較短,能減少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配合術後的專業復康訓練,有助患者更快恢復活動能力,減少術後併發症。

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 或致成人脊柱畸形

還有一些隱性的脊柱畸形或慢性病變,亦有可能因延遲治療而導致病情惡化。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陸瓞驥醫生以一些有脊柱畸形問題的成人患者為例,可以追溯到其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脊柱側彎,由於未能及時發現及處理,成年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脊柱結構性問題。建議家長應特別留意孩子在青春期的脊柱快速增長發育時,若有異常,應盡早求醫。

其他成因:脊椎腫瘤、脊髓或神經受損等病變

除了脊椎退化外,養和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黃一華醫生還指出,脊椎腫瘤、脊髓或神經受損等病變也不罕見。「以脊椎轉移腫瘤為例,骨科醫生需要與腫瘤科醫生合作,提供最適切的緩和治療。有些病例可能可以採用腫瘤分離手術,使放射治療更加有效。對於某些病例,腫瘤整塊切除可降低惡性腫瘤在局部區域復發的機率,有助預後治療。」

運動過量可致脊椎問題

要減少病發風險,胡永祥建議市民戒煙及控制體重。若出現脊椎或骨骼問題,應該及早治理,以免引起其他併發症或失去日常活動的能力。他提醒,時下流行健身,市民或因運動過量或不小心而有脊椎問題,做運動也要小心。黃一華亦建議,白領人士久坐易感腰背痛,鼓勵要不時轉換坐姿,並適量運動如游泳,若懷疑牽涉更嚴重病情,就應及早求診諮詢專業意見。


相關閲讀:【腰背痛】物理治療師話你知處理疼痛四部曲避免惡化成慢性痛症


將設脊椎中心跨專科共診
伙港大研AI篩查脊骨變形

陳煥堂透露該院未來數月將設立脊椎中心,除了骨科專家外,更會涵蓋腦神經外科醫生、痛症專科醫生、復康科專家及物理治療師等的跨專科共診,並與港大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合作,研究複雜脊椎疾病及最新治療技術。黃一華補充,養和已聯同港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市民經手機應用程式上載的脊椎相片,篩查脊骨變形患者,期望病人可及早獲治療,現正向醫管局中央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開展研究。

]]>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8%85%b9%e7%97%9b%e6%88%90%e5%9b%a0%e5%8d%83%e7%99%be%e7%a8%ae-%e9%86%ab%e7%94%9f%e6%8f%90%e9%86%92-%e7%97%9b%e6%b3%95-%e6%88%96%e6%bd%9b%e5%9c%a8%e7%96%be%e7%97%85%e8%ad%a6%e8%99%9f/ Tue, 22 Oct 2024 07:47: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80 腹痛可能是很多人身體不適時最常出現的徵狀之一,有人會因肚子劇痛而縮作一團、上吐下瀉,甚至同時出現心絞痛等徵狀。除了腸胃炎、消化不良、經前綜合症等常見成因之外,腹痛也可能是嚴重疾病所發出的警號,如急性闌尾炎、膽管炎、生蛇、心肌栓塞、大腸癌等。有醫生提醒,腹痛問題可大可小,未必每次都是輕微的腸胃不適,切勿以為僅是小毛病而耽誤求診,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多項腹痛指標  揭示潛在疾病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素懷醫生表示,當遇上病人因腹痛求診,家庭醫生會首先作出全面評估、排除惡疾及鎖定病源,以免令病情有機會惡化甚至構成生命危險。陳醫生解釋,家庭醫生會根據患者腹痛所維持的時間、腹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質、痛感是否有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以及疼痛所伴隨的其他症狀等,作出第一線的病情評估與鑒別。若家庭醫生判斷病人屬於嚴重急性個案或個別器官的病變,便會將個案轉介至其他專科,以作進一步檢查和診治。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腹痛成因有很多,除了便秘、腸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見成因外,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號,如生蛇、大腸癌等。有醫生提醒,切勿以為腹痛只是小毛病而掉以輕心。

小孩腹痛  常見由便秘引致

便秘是兒童腹痛的常見原因,飲食不均衡、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情緒壓力等因素都會導致便秘。陳醫生表示,曾有一名5歲的男孩因間歇性腹痛而求診,其母稱他偶有肚痛,大便後有所紓緩,但近日因嚴重腹痛而無法上學。從前男孩相隔3、4天才排便一次,大便亦乾硬。他一向沒有學習及情緒困擾,但卻有偏食問題,抗拒吃水果和蔬菜,喝水也不多。醫生建議男童增加纖維攝取、多喝水及多做運動,並處方軟便藥物作短期紓緩之用,其後安排轉介至營養師跟進。一個月後,男孩的便秘及腹痛情况已有明顯改善。

必須注意,除了便秘外,急性腸胃炎、食物過敏、腸套疊、腹股溝疝氣等疾病同樣會引起小兒腹痛。若兒童出現劇烈肚痛、發燒、嘔吐、腹瀉、脱水等情况,必須立即求醫。

腹部劇痛  或與婦科疾病有關

陳醫生提醒,女性如受腹痛困擾應多加留意,因為由生殖器官系統引起的婦科問題,例如宮外孕、卵巢囊腫、經痛、子宮肌瘤等,都會引致腹痛。其中,以宮外孕所導致的腹痛最為劇烈,如受精卵錯誤地在輸卵管内著床,隨着胚胎愈來愈大,有可能會令輸卵管破裂出血,導致突發性腹部劇痛、心跳加快、暈眩,甚至休克,如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陳醫生表示,曾有一位30多歲女士於深夜由丈夫陪同前來求診,原因是她於當天清早已出現左下腹疼痛,隨後痛楚加劇,甚至蔓延至整個腹部,並且伴隨陰道出血、血壓偏低及頭暈等徵狀。病人獲安排接受驗孕測試,結果呈陽性,再經超聲波檢查後診斷為宮外孕破裂,需即時轉介進行緊急手術,術後情况穩定。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腹背皆痛  原來是生蛇

陳醫生指出,腹痛未必一定是由腹部器官問題引起,心臟病、肺炎、帶狀疱疹等疾病也會導致類似腹痛的病徵,須加倍留意。曾有一位60多歲病人,兩天前起床後開始左腹刺痛,隨後蔓延至左邊背部。他立即到急症室求診,結果其腹部檢查、常規血液、尿液及腹部超聲波檢查均屬正常,獲醫生處方止痛藥後回家休息。惟腹痛情况未有改善,病人再度求診。家庭醫生發現他左邊腹部沿着神經帶出現紅疹及小水泡,診斷為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繼而為病人解釋病因、處方抗病毒藥和止痛藥,以及安排覆診跟進。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許多人幼年時患上水痘後痊癒,但病毒仍潛藏在神經元中,當年紀漸長或因壓力、疲勞令免疫力降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度轉為活性,因而發病。帶狀疱疹可在身體任何部分出現,病發初期,病人已有神經痛的感覺,繼而皮膚上出現紅疹及小水泡。如果懷疑患上帶狀疱疹要盡快求醫並接受治療,避免出現後遺神經痛症。此外,陳醫生亦建議50歲以上人士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從而減低病發風險或嚴重性。

腹痛成因千百種  醫生提醒4種「痛法」或潛在疾病警號  應立即求醫
腹部隱隱作痛,以為是消化不良、腸胃炎?若出現排便不暢順、大便帶血、體重顯著下降等徵狀,應立即求醫,因下腹痛或是直腸癌的警號。(明報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生蛇可再復發?72小時黃金治療期?接種疫苗可減後遺症?拆解5個生蛇常見問題

下腹隱隱痛  疑為結直腸病變

陳醫生續指,腹痛亦有機會是癌症的病徵,切勿掉以輕心。曾有一位年約70歲的男病人,多年來煙酒不離身。幾個月來下腹隱隱作痛,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不以為意,近日卻出現排便不暢順、大便帶血、體重顯著下降等徵狀,因而求醫。醫生為病人進行探肛檢查時發現直腸中有硬塊,立即安排入院並轉介至外科醫生診治。經內窺鏡檢查及抽取組織化驗後,病人確診患上直腸癌,隨即獲安排手術及接受進一步治療。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本港最普遍的癌症之一,症狀包括腹痛、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直徑變小、貧血及體重減輕等。如果上述徵狀在短時期内出現且持續,應立即向家庭醫生求診。另外,陳醫生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或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有高風險因素,包括近親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吸煙、經常進食加工肉類等不良生活習慣,建議約見家庭醫生,安排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如檢查過程發現瘜肉,可直接在檢查過程中切除或抽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部分瘜肉屬癌前病變,如能及早發現並切除,能有助防止進一步惡化成腫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 //www.afterroberto.com/%e5%ad%b8%e7%ab%a5%e9%81%a9%e6%87%89%e9%9a%9c%e7%a4%99%e5%be%b5%e7%8b%80-%e9%96%8b%e5%ad%b8-%e8%80%83%e8%a9%a6-%e9%95%b7%e5%81%87%e6%9c%9f%e9%ab%98%e5%8d%b1-%e5%a2%9e%e6%82%a3%e7%84%a6%e6%85%ae/ Fri, 18 Oct 2024 08:40: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51 升學對小朋友來說是重要的轉變之一,而任何轉變都難免帶來壓力。由幼稚園入學、升小學、中學,甚至每個學年的開始,學生們都可能因生活上種種轉變被壓力所困擾,有些還會出現適應障礙(Adjustment Disorder)的徵狀。究竟這種心理狀况,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家長應如何應對?若不及早處理,會否演變為抑鬱症、焦慮症呢?

不少家長都曾有這些經歷:每早要孩子起床上學甚為艱難,要不孩子賴床不加理睬、要不發脾氣大鬧一場;孩子下課後顯得悶悶不樂,連對最喜歡的零食、活動、玩手機等都顯得冷淡。家長看見孩子似有不懂或不願意表達的情緒,感到擔心卻不知從何入手。

留意學童適應障礙徵狀 對喜愛事失興趣、情緒變暴躁

betway体彩 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表示,如果學童對於上學突然顯得很擔憂、不願上學;或在開學後對本來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如嗜好、食物、玩手機等;或有睡眠欠佳、時常發呆、時常感到疲累不堪、對社交不及以往的興趣、忟憎暴躁等情况,有可能是孩子出現「適應障礙」的行為情緒表現。

適應障礙症的患者在面對轉變所帶來的壓力時,未能適應或應對,因而引致心理、行為及情緒問題。學生除了在開學期間會出現適應障礙,考試期間及長假期亦屬高危時間。原因與學生的日常規律有變,或減少與同學見面及面對新的挑戰有關。

不斷「反芻」負面思想 增患焦慮症或抑鬱症機會

李永浩指,在未能適應轉變的背後,孩子心底裏或潛藏着一些負面的想法。有時,壓力會引發他們重複不停地想着負面的事情,心理學上稱為「反芻」(Rumination)。「舉例說,小朋友心裏會想:『如果同學不睬我怎麼辦』,這可能只是一個假想而非事實,但當他們不斷重複這個想法,變得愈來愈擔心卻沒有解決方案,最終,孩子真的會漸漸孤立自己,甚至認為只有在家中才安全,沉迷於自我的負面思想,如不能自拔會增加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的機會。」

李永浩續稱,如我們看待自己的想法變得負面,思路屬於負面思想,往往會引致以假亂真的感受。家長可教導孩子要時常考究、檢視自己的想法。例如可問孩子:「你怎知道別人看不起你呢?」然後,逐步引導孩子探索思想的真確性:「若同學真的看不起你,他們可能會走開、你說話他們也不會給予反應。但反思你的同學卻不是,他們似乎仍很有興趣聽你的說話呢。」可引發孩子作進一步的反思:「這觀察其實反映同學實際是否跟你想像的一樣負面。」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

「往內」「往外」看壓力 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人際關係與學業成績,是許多學生的壓力來源。李永浩指,面對壓力時,可從不同層面應對:往內看、也要往外看。所謂「往內」,是指先檢視問題(壓力狀况),衡量這些壓力有多確切(假使是真切的,對自己有什麼不良影響?可以怎樣應對等。)然後,再跟孩子討論可以怎樣提升自我的適應能力。有時更可與孩子試行一些角色扮演的訓練。


相關閲讀:小孩表達抑鬱焦慮情緒或跟成人不同 家長注意6個表現3大壓力來源

藉外在支援因素 助小朋友紓緩壓力

另外,亦可以透過一些外在的支援因素(rescue factors)幫助孩子降低壓力感。例如:

朋輩支持:知道自己無論遇到挫敗或難關,都會有同學朋友的支持、「撐自己」。無論是小息時的玩伴或一起溫習的同學,這種友誼可減低孩子孤立無援的感覺。友誼的建立是自主發生的,家長老師只需從旁觀察、支持便足夠。而當孩子慢慢發現,自己也可以為朋友提供支援,也有助建立自信心。

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不論能力高低,自卑感往往是負面思想的源頭。如「人人都比我叻」的想法變得以偏概全(generalization),會令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成功的證據視而不睹、也把難關想得太嚴峻。另一極端是過度的「完美主義」,以為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才是成功與完美,否則會「災難性」地認為自己是全盤失敗。事實上,每人都有各式各樣的優點及不足的地方,家長可教導孩子無需過份完美,發揮所長,同時間積極改善自己的弱點就可以了。家長如能耐心地與孩子傾談,讓孩子敞開心扉,才能引導他們從負面思緒中找到出口。

聆聽孩子的心事:只要有傾訴對象,任何情緒都會變得有出路。李永浩指,聆聽孩子時父母不應「訓話」,如此會失去與孩子互動的機會,不特難以支援孩子,更令孩子怕了父母,在家也不安心。若孩子不懂用言語表達,家長可適量提問予以引導,「其實你是否想告訴我你在學校很孤單?」、「害怕別人會怎樣看自己?」回應時,可先取用孩子自己的智慧,「你自己曾經試過如何應付這件事?」如此,孩子便會感到自己有被聆聽,自然會吐露更多內心想法,與家人一起多元地探索紓緩壓力的有效方案。


相關閲讀:【DSE】考試壓力源自錯判?學生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症?

「剝洋蔥」了解孩子壓力根源 制定心理治療適應方案

當然,現實中的親子溝通並不一定那麼順利。「許多孩子來接受心理治療時,有時我都會了解:你為什麼不跟父母說?許多孩子都反映,父母對他們的說話都聽不入耳,不知道如何啟齒。」李永浩指,在輔導的過程中,臨床心理學家會如「剝洋蔥」般讓孩子表達想法,先要弄清楚孩子腦袋內思考的問題是什麼。如果孩子感到有壓力,那麼,壓力的根源是什麼?如果是因為缺乏自信,或可由如何提升自信心開始。想法思路或行為傾向都需要了解,了解後就可更有系統的想出更有效的適應方案。

他時常會跟孩子打這個比喻:「一班朋友去旅行,拍了一張團體照。大家一起看這張團體相,你第一個會看哪個人?」孩子會發現,原來人們通常只會關注自己的模樣。「別人不會特別留意你,你亦不會知道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要掌握的是你怎樣可以充實自我,而不要被其他人的看法左右了你人生的大目標。」

他補充,適應障礙有時是心理困擾的表徵,如不及早處理,困擾會逐漸擴大,可能演變為更嚴重的抑鬱症、焦慮症等;亦有些時候,適應障礙的行為表徵,是由自閉症譜系障礙或過度活躍症等問題所引發。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其獨特之處,家長如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感到不解,可考慮尋求專業人士的診斷及意見。

]]>
【補鐵食物】紅肉以外有選擇!營養師解構鐵質攝取關鍵助你預防缺鐵性貧血 //www.afterroberto.com/%e8%a3%9c%e9%90%b5%e9%a3%9f%e7%89%a9-%e7%b4%85%e8%82%89%e4%bb%a5%e5%a4%96%e6%9c%89%e9%81%b8%e6%93%87-%e7%87%9f%e9%a4%8a%e5%b8%ab%e8%a7%a3%e6%a7%8b%e9%90%b5%e8%b3%aa%e6%94%9d%e5%8f%96%e9%97%9c%e9%8d%b5/ Mon, 07 Oct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48 鐵質是一種礦物質,為人體必須,身體一旦缺乏鐵質,有機會導致缺鐵性貧血,患者容易出現疲累、乏力、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要補充鐵質,從食物吸收可謂其中一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然而,由於動物類與植物類食物中所蘊含的鐵質結構不相同,導致吸收成效有異,加上部分蔬菜中獨有的元素,會阻礙人體腸道吸收鐵質,因此素食者須分外留意鐵質攝取量。

血色素助運送氧分  缺鐵質易致貧血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鐵質對於人體輸送氧分到全身有着重要的角色,若鐵質攝取不足,就有機會患上缺鐵性貧血。她解釋,紅血球中的血色素(Haemoglobin),主要成分為氧氣及鐵質,其角色猶如一輛載滿氧氣的車輛,而鐵質就是其引擎,負責將氧氣從肺部運送到體内每個細胞;一旦身體缺乏鐵質,便會直接影響這些「運氧車」的數量,即血色素含量下降,嚴重者可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猶如身體的「運氧車」數量處於低水平,未能有效為身體提供氧氣,當身體的氧氣需求增加時,例如在運動時,缺鐵性貧血人士就會較易出現疲累、乏力、呼吸急促等反應。

女士鐵質需求較男士高  紅肉非「高鐵」首選

進食含高鐵質的食物,可謂最直接攝取鐵質的方法。一般19-50歲女士每日需要攝取約18毫克鐵質,孕婦則需要約27毫克;至於同年齡層男士則需要約8毫克。但有研究指出,普遍香港人的鐵質攝取不足,很多貧血女性都有偏食問題,例如不吃海鮮和牛肉,因此亦較難攝取充足鐵質。

陳勁芝表示,部分人認為紅色的肉代表含有多些「血紅素」,想補鐵自然必須多吃紅肉類(如牛肉、羊肉等)。但事實上,除了肉類及動物內臟含有豐富鐵質外,不少海產亦然,以每100克重量計算,蜆肉的鐵質含量更是相較肉類及動物內臟為高。

【補鐵食物】紅肉以外有選擇!營養師解構鐵質攝取關鍵助你預防缺鐵性貧血
不少人認為要補鐵必須多吃紅肉類,如牛肉、羊肉等,但其實部分海產如蜆肉,或部分蔬菜類如毛豆等都是攝取鐵質的選擇。(相片:pexels)

高鐵質食物一覽:
包含肉類、動物內臟、海鮮選擇(以煮熟後、每100克重量計算)

食物鐵質含量 (毫克)
蜆肉27.53
豬肝17.92
墨魚10.84
9.21
2.95
牛肉2.66
1.09

植物中「非血鐵」需轉化後人體方可用

不同於肉類鐵質,植物性食物中的鐵質較難被人體吸收,因此素食者比葷食者需要更大量的鐵質攝取。雖然部分種類的蔬菜同樣含有高鐵質,惟其蘊含的鐵質屬「非血鐵」(Non-heme iron),而肉類及海鮮所含的鐵質則為「血鐵」(Heme iron),兩者化學構造不同,「非血鐵」需要在身體內轉化成「血鐵」,才能被身體運用,構成血紅素。此外,全穀類如全麥麵包、紅米,乾豆類如紅豆、黃豆,種籽類及部分果仁所含有的植酸(Phytic Acids),以及咖啡茶類中的單寧(Tannins),均會阻礙腸道吸收鐵質,因此素食者須分外注意鐵質攝取量。

陳勁芝建議,素食中的豆類相對含有較豐富鐵質,而市面上亦有添加鐵質的食品,例如穀物類早餐及奶類飲品等。另外,乾果類如無花果亦含有豐富鐵質。素食者不妨多留意營養標籤,作高鐵選擇。


相關閲讀:【貧血飲食】預防貧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是什麼?營養師:肉食/素食鐵質攝取飲食手冊


部分高鐵質素食選擇(以半杯分量計算)

食物鐵質含量(毫克)
毛豆(未煮)4.55
羊肝菌4.02
乾藜麥3.9
燕麥3.68
菠菜(熟)3.22
黑豆(未煮)2.7
黑木耳3.6(以20克計算)

相關閲讀:缺鐵可致貧血 經期是主因?增心臟衰竭、育齡婦女早產機會 補鐵三大注意


補鐵Tips:每3日進食高鐵質食物

陳勁芝提醒,補鐵應注意以下5個Tips:

  • 鐵質儲存在身體一般只能維持約3日,因此最好每3天進食一些高鐵質食物,一星期分兩次攝取會較佳。
  • 如果想更有效吸收植物類食物中的鐵質,建議在進食高鐵質蔬菜的同時,與肉類、家禽或魚等一同進食,可有助吸收植物中的非血鐵質。
  • 應盡量避免在用餐,尤其在進食高鐵質食物時,同時喝茶或咖啡。
  • 維他命C會有助鐵質吸收。
  • 如需服用鐵質的營養補充劑,切勿與鈣質的補充劑一同服用,因為鈣質與鐵質一同服用或會影響鐵質的吸收,建議應分開時段服用。

]]>
新手媽媽擔心奶量不足?乳房脹痛如何紓緩?婦產科專科醫生拆解母乳餵哺成功關鍵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6%89%8b%e5%aa%bd%e5%aa%bd%e6%93%94%e5%bf%83%e5%a5%b6%e9%87%8f%e4%b8%8d%e8%b6%b3-%e4%b9%b3%e6%88%bf%e8%84%b9%e7%97%9b%e5%a6%82%e4%bd%95%e7%b4%93%e7%b7%a9-%e9%86%ab%e7%94%9f%e6%8b%86%e8%a7%a3/ Thu, 12 Sep 2024 06:30: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88 近年母乳餵哺廣受大眾推崇,但對於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而言,母乳餵哺並不容易。部分新手媽媽對於全母乳餵哺仍然心存疑慮,擔心因奶量不足而未能餵飽寶寶或提供充足營養。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表示,只要身體沒有特別問題,絕大部分孕婦產後都能夠分泌足夠的奶量應付全母乳餵哺。雖然母乳餵哺對嬰兒和媽媽健康均有莫大裨益,但每個媽媽及嬰兒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要有正確的餵哺信念及態度,結合健康的身體條件及情緒狀態,是順利餵哺母乳的第一步。

新手媽媽擔心奶量不足?乳房脹痛如何紓緩?婦產科專科醫生拆解母乳餵哺成功關鍵
不少新手媽媽都對全母乳餵哺有很多的擔心,例如奶量不足無法令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李君婷醫生表示,只要身體沒有特別問題,大部分媽媽都能夠分泌足夠的奶量應付全母乳餵哺,勿予自己太大壓力。

首次母乳餵哺時間:分娩後及早開始 順產後30分鐘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李君婷醫生解釋,孕婦產後隨着胎盤脱落,身體荷爾蒙會產生變化,大腦會發出信息分泌催乳激素,令乳房開始脹奶。若醫生認為婦女產後情况穩定,會建議媽媽在產後30分鐘內跟嬰兒肌膚相親,盡早讓初生嬰兒學習吸啜乳房,同時刺激乳汁分泌。剖腹生產的孕婦「上奶」相對遲一點,但一般會在生產後24至72小時內發生。

李醫生續指,嬰兒出生後首數周,母乳成分會出現巨大變化。初乳較濃稠,有助嬰兒排便和獲得抗體;上奶後2至3周會分泌過渡乳,奶量會開始提升建立供應,以應付嬰兒所需的具體奶量;4至6周後奶量開始穩定,分泌出來的成熟乳是嬰兒長期的營養來源。一般而言,媽媽身體會因應寶寶不同時期的成長需要,製造和調配母乳成分。

餵哺時注意寶寶吸啜和吞嚥動作 

乳汁的製造基於供求原則,即需求愈大,供應量便愈多,反之亦然。李醫生表示,餵奶的次數按嬰兒需要而定,一般每天餵奶最少8至12次。餵哺時應注意姿勢正確,留意嬰兒的吸啜和吞嚥動作。除此之外,媽媽體內的催產素在凌晨會特別高,故建議晚上也堅持餵哺母乳或每4小時泵奶一次,以保持乳汁分泌和避免塞奶。平日勿待嬰兒太餓才開始餵哺,因為媽媽和嬰兒同時焦急,會增加餵奶難度。

「埋身」親餵 vs奶樽餵哺

不少媽媽認為「埋身」親餵最初較為辛苦,相比之下,用奶樽餵哺感覺較為實在,能控制份量和觀察嬰兒進食狀况,因此部分媽媽會選擇將母乳泵到奶樽再餵哺。李醫生提醒,埋身餵哺其實有不少好處,例如可透過增加身體接觸加強母嬰感情聯繫。嬰兒慢慢亦會懂得調整習慣,例如在不太餓時輕力吸啜;相反奶樽較易流出奶汁,嬰兒吸啜亦較被動,就像自助餐一樣,有可能吃得比需要的多。

觀察寶寶體重及大小便次數

一般而言,嬰兒的體重增長、黃疸指數和大小便數量,是判斷嬰兒進食量是否足夠的重要指標。嬰兒出生後4至5天,胎糞會開始變成正常大便,出生後收水或體重下跌約7至10%以內屬正常,大部分嬰兒於7至14日內會回復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第一天最少一次小便、一次大便,至第5天後,次數會逐漸增加,每天最少應換上6至8條有清澈小便的尿片和3至6條有大便的尿片。

乳脹塞奶可致乳腺炎 溫和按摩乳房可緩解

痛楚是餵哺母乳的一大障礙,造成乳頭破損的常見原因包括嬰兒含啜方式不正確、舌繫帶過短而無法順利含住乳頭等。不少新手媽媽以為痛楚是正常,大多不以為意,倘若有持續不適,建議及早諮詢專業人士,找出原因。

另外李醫生指出,餵哺母乳導致塞奶或乳腺炎亦屬常見,誘發原因包括媽媽相隔太久沒餵奶或泵奶、休息不足、穿著太緊或有鐵線胸圍、乳頭破損引致細菌感染等。情况亦常見於在職媽媽剛投入工作未能定時泵奶、嬰兒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對母乳需求下降等階段。

乳房脹痛時,過長時間熱敷或會令情况惡化。李醫生建議温和按摩乳房,使乳汁流動,紓緩塞奶情况,或以冷敷止痛和消腫,並考慮按摩塞奶處與乳頭之間的位置。媽媽亦應盡量最少每2至3小時讓嬰兒吸啜乳房或泵奶,因痛楚而停止餵哺,無法有效改善情况。


相關閲讀:【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哺乳期間均衡飲食毋須戒口 應避免飲酒

哺乳期間的飲食要均衡及多元化,注意水分和營養攝取,避免刻意節食,一般亦不需特別戒口,惟飲酒會影響母乳餵哺。酒精會進入母乳,加上出生數月的嬰兒餵哺次數比較頻密,過量攝取含酒精的母乳容易令嬰兒焦躁不安,故此媽媽應盡量少飲酒。

不少媽媽擔心藥物會影響嬰兒,因此抗拒服藥。實際上,大部分藥物都與母乳兼容,授乳媽媽如要服用藥物或注射疫苗,可先諮詢醫生意見。


相關閲讀:孕婦產後高危?腹直肌分離影響肌肉功能、肚皮下垂鬆弛 術後護理4點要注意

餵哺期無上限 家人支持最重要

一般而言,醫生會建議嬰兒首6個月以全母乳餵哺;6個月至1歲繼續以母乳為主,再添加輔食;1歲後開始調整固體食品比例,可考慮持續餵哺母乳至2歲或以上,又或自然離乳,歲數並無上限。

餵哺母乳是自然的過程,媽媽要付出無比的耐性和信心,但切忌給自己太大壓力。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對媽媽堅持餵哺母乳十分重要。

]]>
【開學】學童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護眼3「B」法則家長都要識 //www.afterroberto.com/%e9%96%8b%e5%ad%b8-%e5%ad%b8%e7%ab%a5%e5%81%a5%e5%ba%b7%e4%bd%bf%e7%94%a8%e9%9b%bb%e5%ad%90%e7%94%a2%e5%93%81-%e8%ad%b7%e7%9c%bc3b%e6%b3%95%e5%89%87%e5%ae%b6%e9%95%b7%e9%83%bd%e8%a6%81%e8%ad%98/ Mon, 02 Sep 2024 03:39: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15 隨着資訊科技在不同課程的應用愈趨普及,許多學生無論在課堂內、做功課或課餘活動,都需要使用電子產品做功課、溫習、與朋友溝通或玩電子遊戲等。其實,家長、老師,甚至學生都知道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對眼睛帶來負擔,如增加近視風險。踏入電子教學的新時代,我們可以如何保護孩子的眼睛健康?眼科專科醫生建議,無論父母或孩子都要緊記3「B」護眼法則!

【開學】學童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護眼3「B」法則家長都要識
兒童長時間看電子產品屏幕會影響眼睛發育,也會增加近視風險。(明報資料圖片,鍾林枝攝)

兒童使用電子屏幕時間有指引:26歲每天不逾兩小時

醫學界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影響已有不少研究。betway体彩 眼科專科醫生范舒屏醫生表示,不論是衞生署或美國兒科學會,對不同年齡組別的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screen time)均有相關指引:

  • 1歲以下幼童不宜使用電子屏幕。
  • 26歲兒童每天不宜超過兩小時,包括看電視、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看視頻、視像通話或玩電子遊戲等。
  • 612歲兒童使用上限同樣為兩小時。此年齡群兒童大都需要使用電腦做功課,故此,這個時限所指的是課餘的屏幕時間。

長時間近距離看電子屏幕 增近視風險

范醫生指,持續看電腦屏幕會影響眼睛發育,所以盡量減少學童的屏幕時間是為重要的方向。她解釋,觀看屏幕屬於近距離視力,眼球肌肉會用力拉緊以便對焦,所以長時間看屏幕會增加近視的風險。兒童如果沒有建立健康地使用電子產品的觀念,過分沉迷而不懂得適時看看遠物讓眼球肌肉放鬆及休息,近視的情况便有機會惡化。

光線不穩定環境:眼睛易疲勞更傷眼

除了時間太長,使用電子產品的環境亦有影響。范醫生指,在光線不穩定的環境,或閱讀距離會時遠時近的情况,例如乘車或吃飯時看電子屏幕,雙眼需要更用力去對焦,更容易造成眼睛疲勞,故應該盡量避免在這些情况下使用電子產品。

要養成良好習慣,家長應從小朋友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時,盡早灌輸他們「健康使用」的觀念,例如明確限制孩子使用屏幕的時間,以及遵循適當的距離:

  • 手機:與眼睛的距離至少有 30厘米;
  • 平板電腦:應相隔至少40厘米;
  • 桌面電腦屏幕:距離應至少有50厘米。

另外,范醫生亦建議,兒童應與成年人一樣遵守「20、20、20」法則——即每當持續看屏幕20分鐘,便要看20呎以外的東西最少20秒;而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亦有利眼睛健康。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兒童應每天進行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所以家長亦不妨在孩子的日程中多安排戶外活動時間。


相關閲讀:開學不久即發燒、傷風咳嗽? 家長注意8個求醫警號 及早求醫提防傳染

遵守「20、20、20」法則 兒童驗眼不可少

家長如何觀察孩子可能因使用電子產品過多,而出現眼睛不適或視力出現問題?范醫生指,如果小朋友看東西時會瞇起眼睛,較常見是視力度數的問題。家長可與小朋友作簡單的日常觀察——如自己能在相同位置看到某物件而小朋友卻看不清,便值得留意。另外,如果孩子本身有斜視或眼乾的傾向,使用電子產品可能會誘發這些問題,家長可觀察小朋友說話時,會否只用一邊眼睛看着自己,或表示雙眼疲累、頭痛或看東西有重影等情况。若然,孩子或需接受驗眼,確認眼睛是否有其他問題。

她提醒,看網上影片常見一段完結即緊接下一段播放。小朋友未必懂得在段落之間,讓雙眼稍作休息。家長可提醒孩子,即使影片十分吸引亦應記得眨眼,有助紓緩眼睛易乾的情况。


相關閲讀:小朋友眼疾問題 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非小事 及早察覺慎防影響視力發展

護眼法則3個「B家長孩子做得到

范醫生護眼Tips:無論父母或孩子都記着3個「B」這個護眼法則:

  • Blink即要眨眼;
  • Break即每20至30分鐘望向20呎外的東西至少20秒。
  • Be a Role Model小朋友常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當他們發覺父母不斷使用手機,小朋友也會不自覺跟隨。所以家長應以身作則勿沉迷電子產品,如一家人晚飯時間宜將手機收起,建立好榜樣,孩子自然也會跟隨。

]]>
40歲肌肉量驟降?肌少症非長者專利肌肉流失容易跌倒、失平衡增骨折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40%e6%ad%b2%e8%82%8c%e8%82%89%e9%87%8f%e9%a9%9f%e9%99%8d-%e8%82%8c%e5%b0%91%e7%97%87%e9%9d%9e%e9%95%b7%e8%80%85%e5%b0%88%e5%88%a9%e8%82%8c%e8%82%89%e6%b5%81%e5%a4%b1%e5%ae%b9%e6%98%93%e8%b7%8c/ Thu, 29 Aug 2024 06:27: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02 多走幾步便無力?上落樓梯或走路時需要攙扶?甚至突然失去平衡?當發現自己不時遇上這些情况,有可能是患上肌少症(Sarcopenia)。雖然肌肉隨年紀逐漸流失是正常現象,但若流失過快過多,肌肉力量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便要正視問題,找出原因,以防活動能力繼續下降,增加骨折風險,形成惡性循環。到底年紀大是否就無可避免會患上肌少症?40歲後肌肉量便會逐漸減少?這病症可以如何預防?

40歲後肌肉量逐步減 肌少症非長者專利

肌少症是指肌肉隨着年齡增長而流失,導致肌肉力量下降。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李健靈指出,在近10年,歐洲及亞洲的肌少症工作小組訂立了具體診斷指引,相關討論亦愈見廣泛。有研究顯示,約有10% 的60歲以上長者患有肌少症,以香港的人口推算,即患者數目有差不多21萬人,情况值得關注。

雖然這現象常見於60歲或以上的長者身上,但其實人體的肌肉量一般發展達至20至30歲的高峰期後,便會開始逐漸下降,40歲後,每10年肌肉量便會逐漸減少8%,所以肌少症並不是長者的專利。

肌少症的成因及風險因素

除了因為身體出現不可逆轉的退化,肌少症的成因和生活習慣亦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吸煙、酗酒、BMI少於18.5、患有慢性疾病等都是患有肌少症的風險因素。

以年過60歲的長者為例,若生活模式偏向靜態、日常大部分時間都留家少外出的長者們,較每天晨運或有每日外出習慣的長者有更大機會患上肌少症。除此之外,久坐不動、營養不良、減肥方法不當的朋友,也有機會患上肌少症。

從身體變化初步評估肌少症

患上肌少症不會有很明顯的不適或疼痛,但徵狀會隨年齡漸漸加劇,如想及早察覺,可以多注意身體的信號,如走路愈見緩慢、從梳化或椅子站起時要靠別人或物件借力、扭毛巾感到困難,或「寒背」愈來愈嚴重。

如有懷疑,可透過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問卷,回答以下5個簡單問題,以進行自我評估:

40歲肌肉量驟降?肌少症非長者專利肌肉流失容易跌倒、失平衡增骨折風險
懷疑自己有肌少症?可透過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問卷作自我評估。

1. 提起10磅的重物有沒有難度?
沒有難度 = 0分,有點難度=1分,很困難/無法完成 = 2分

2. 在房間走動,有沒有難度?
沒有難度 = 0分,有點難度 = 1分,很困難/要輔助/無法完成 = 2分

3. 走10級樓梯,有沒有難度?
沒有難度 = 0分,有點難度 = 1分,很困難/要輔助/無法完成 = 2分

4. 從床或椅子站起來,有沒有難度?
沒有難度 = 0分,有點難度 = 1分,很困難/無法完成 = 2分

5. 過去一年跌倒的次數?
沒有 = 0分,1至3次 = 1分,4次以上 = 2分

如總分超過4分便可能患上肌少症,應該盡快找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檢查。

診斷肌少症標準之一:四肢骨骼肌質量

肌少症的診斷標準有數項條件,其中一項就是檢查四肢骨骼肌質量(ASM)或其指數ASMI(ASM/身高2),可透過雙能量骨質密度掃描(DEXA)、或生物電阻抗分析(BIA)量度。如男士四肢骨骼肌質量重超過20公斤、女士超過15公斤,又或者ASMI男士>7.0、女士>5.5,都是合格的。


相關閲讀:【肌少症】肌肉質量變差致行動困難易跌倒 簡易強肌力動作 逆轉有法

從飲食及運動預防肌少症

當患上肌少症,肌力下降,行動緩慢,不單會令活動能力變差、自理能力下降,更會較易跌倒,增加骨折風險,另外肌肉量不足對於穩定血糖也有負面影響,情况不容忽視。李健靈指出,要預防肌肉流失,建議在日常多做運動,例如帶氧運動及肌力訓練。


相關閲讀:腰骨劇痛或骨折警號骨質疏鬆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療免失活動能力5個應對貼士

帶氧運動
建立每周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如:急步行、踏單車或水中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活動(如:緩步跑、單打網球或行山)的習慣,亦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運動,要注意安全及避免受傷:

  • 由低至中等程度開始
  • 逐步增加速度和活動時間
  • 運動前後,應以自覺輕鬆的速度進行熱身及緩和運動

肌力訓練
可使用自體重量進行半蹲、坐下起立等動作,或在家中使用啞鈴或阻力橡筋帶進行肌力訓練;若情况許可,使用健身器械效果會更理想。李健靈提醒,進行相關訓練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注意正確姿勢
  • 先以較輕重量開始,慢慢增加提舉重量及訓練密度
  • 提舉重量時保持正常呼吸,不要閉氣

]]>
年紀大周身痛?長期受痛症折磨只能忍?復康治療查找痛楚根源紓緩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5%b9%b4%e7%b4%80%e5%a4%a7%e5%91%a8%e8%ba%ab%e7%97%9b%ef%bc%9f%e9%95%b7%e6%9c%9f%e5%8f%97%e7%97%9b%e7%97%87%e6%8a%98%e7%a3%a8%e5%8f%aa%e8%83%bd%e5%bf%8d%ef%bc%9f%e5%be%a9%e5%ba%b7%e6%b2%bb%e7%99%82/ Mon, 26 Aug 2024 03:59: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74

痛症是都市人常見的健康困擾,不少曾經歷創傷、頑疾或手術的病人長期飽受痛症煎熬,對長者而言尤為普遍。他們的痛楚部位各有不同,有時來自單一的患處,有時卻難以分辨痛楚源頭。痛感也不盡相同,有如觸電、火燒、針刺或刀割等,嚴重時甚至會痛得令人寢食難安。有復康科專科醫生表示,「復康」的概念不應被局限於緩解治療或術後痛症,若能在評估病情階段融入復康治療,適當地運用非手術治療和確立手術的必要性,可針對地幫助長者病人紓緩並管理痛症。

痛症難忍?從痛楚根源出發  制定個人化復康計劃

betway体彩 復康科專科醫生周志平醫生指出,對於患有頸椎及腰椎痛症、長期糖尿病或類風濕病人而言,除了局部疼痛以外,手腳麻木及疲倦也是常見的病徵。診症時,醫生會詳細記錄痛楚的性質、位置、與身體活動的關係、可能觸發和紓緩痛楚的活動等,從而安排合適的檢查,以確定病源,並對症下藥為病人安排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即使病人未能回復原有的活動能力,也期望能夠協助他們適應病患,減低痛楚及重拾合理的活動水平(Re-adaptation)。

周醫生解釋,從疼痛的性質而言,痛楚可以分為因身體組織受到損害而引起的「創傷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或是因神經系統受到損害而引起的「神經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以及兩者混合的疼痛反應。對於創傷性疼痛,譬如因為肢體受傷、跌倒或手術後引致的創傷,可考慮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甚至嗎啡類藥物;對於神經性疼痛,許多時需要神經傳導測試和肌電圖檢查來確診,並使用抗癲癇類及抗抑鬱類的藥物來處理。

醫生會為病人找出疼痛位置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在完成初步診斷後或者會安排病人作進一步檢查。周醫生表示,如病人有手腳麻痹及無力、脊椎及四肢痛症等問題,神經傳導檢查和肌電圖檢查能有助準確鎖定病因,為病情評估提供可靠的客觀數據,幫助制定治療方案,進一步確認進行手術的必要性。


相關閲讀: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了解疼痛

疼痛性質創傷性疼痛 (Nociceptive Pain)神經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成因因身體組織受到損害而引起,如因肢體受傷、跌倒或手術後引致的創傷  因神經系統受到損害而引起,大多需要用神經傳導測試和肌電圖檢查來確診
藥物治療可考慮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嗎啡類藥物可考慮使用抗癲癇類、抗抑鬱類的藥物

另有以上兩種混合的疼痛反應

復康科作初步評估  非手術治療優先

周醫生續指,以較常見的脊椎腰背疼痛為例,病人可以首先由復康科醫生作初步評估。香港大學創傷及矯形外科部於2010年邀請了美國密芝根州立大學物理醫學及復康科教授Professor Andrew Haig為訪問教授。他所參與的一項研究分析了逾1500 名脊椎腰背痛病人的治療進程,患者首先由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醫生作出評估,並運用非手術方法治療痛症,結果成功地減少了約25%的手術個案。

周醫生表示,「復康」一詞常被認為是治療或手術後的下一階段計劃。然而,要減低病人因受到創傷、頑疾或手術帶來的疼痛影響,「復康」評估更應該在治療和手術之前開展,令病人在處理疼痛和康復的路上走得更為輕鬆。


相關閲讀:手部關節腫痛?分辨勞損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銀屑病關節炎成因和治療


復康評估判斷神經系統受損程度  協助釐定治療方案

周醫生分享,曾有病人患有腰椎椎管狹窄多年,間歇性出現腰背劇痛,每次接受止痛藥治療和物理治療後痛楚都能夠改善,他亦很自律地維持正常體重及保持運動習慣,但痛楚復發次數和嚴重程度隨着年齡增加,令愛好運動及行山的他感到十分氣餒。他一直擔心手術的風險,旁人都勸他不要在「大陣」上動刀。

有一次他腰痛復發求醫,醫生發現他雙腳力量輕微下降,便為他進行了神經傳導和肌電圖檢查,證實腰椎神經線已開始有壞死迹象,將逐漸出現雙下肢麻痺及乏力的情况,因此建議他及早接受腰椎神經減壓手術,經骨科專科醫生施刀,再配合復健運動療程後,病人得以完全康復,之後更能攀上各地的著名山峰。

年紀大周身痛?長期受痛症折磨只能忍?復康治療查找痛楚根源紓緩有法
痛症令人困擾,如何紓緩或擺脫這種煎熬?betway体彩 復康科專科醫生周志平醫生指出,若能在查找疼痛根源及評估病情階段融入復康治療,如運用非手術方法治療,可幫助病人紓緩和管理痛症。(相片: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