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5 Oct 2023 04:48:3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乳癌】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預防乳癌由健康生活開始(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99%82%e5%88%bb%e9%97%9c%e6%b3%a8%e4%b9%b3%e6%88%bf%e5%81%a5%e5%ba%b7-%e9%a0%90%e9%98%b2%e4%b9%b3%e7%99%8c%e7%94%b1%e5%81%a5%e5%ba%b7%e7%94%9f%e6%b4%bb%e9%96%8b%e5%a7%8b/ Thu, 07 Jul 2022 09:07: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652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女性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過去十年均有顯著上升趨勢。單單在2019年,女性乳癌個案新增超過4700宗,逾800名女性因乳癌離世。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發現乳癌 適時治療 提高存活率

然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本港女性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超過八成,早期乳癌存活率更可達95%或以上。可見及早發現乳癌,能大大提高治癒機會。

因此,婦女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熟悉乳房平常的外表和觸感。在日常生活例如沐浴、更換衣服或塗抹潤膚露時,多觀察、觸摸和留意自己乳房有沒有出現不尋常的變化,包括出現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凹陷或有分泌物等。雖然這些症狀亦可以由良性乳房疾病引起,並不一定代表患上乳癌,但一旦發現症狀,都應盡快求醫,以便及早識別。

【乳癌】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預防乳癌由健康生活開始(衛生處方)
衞生署建議婦女實踐健康生活,包括恆常進行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避免飲酒等,以減低患上乳癌的風險。

相關文章:【乳癌食療】患者常見的3個飲食問題 營養師拆解治療前後選低脂、低糖、高纖食物原因 減復發風險


預防乳癌 由健康生活開始

由於有些乳癌的風險因素與生活習慣相關,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恆常進行體能活動、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避免飲酒,都可減低罹患乳癌和多種癌症的風險。母乳餵哺及較年輕時生育也有助預防乳癌。


評估乳癌風險 接受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婦女在未出現任何症狀前接受乳癌篩查,可及早發現乳癌,以便適時治療。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方式進行乳癌篩查,並就不同乳癌風險水平的婦女作出以下的篩查建議:

  • 高風險婦女(例如帶有BRCA1 BRCA2 基因突變等),應諮詢醫生意見及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 風險屬中等的婦女(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 44至69歲的一般婦女,如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本港婦女可使用個人化乳癌風險評估工具(www.cancer.gov.hk/bctool)評估乳癌風險。

所有篩查測試都有局限,並非百分百準確,或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婦女若考慮接受乳癌篩查,應先諮詢醫生以了解篩查的好處和風險。如欲了解更多乳癌預防和篩查的資訊,請瀏覽癌症網上資源中心:www.cancer.gov.hk/breastcancer

政府已於2021年在衞生署轄下的3間婦女健康中心(www.fhs.gov.hk/tc_chi/centre_det/cent_pwhs/14734.html)和18間長者健康中心(www.elderly.gov.hk/tc_chi/about_us/main_services.html)展開「乳癌篩查先導計劃」,透過使用個人化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為合資格婦女評估罹患乳癌的風險,並按風險適當地為她們提供乳癌篩查服務。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癌症患者若病情穩定 籲及早接種新冠疫苗

癌症患者若感染新冠病毒,患重症及死亡風險會較高。癌症患者若病情穩定、沒有併發症或其他特別的長期病患,政府鼓勵他們及早接種新冠疫苗,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如果癌症患者正在接受治療,可與醫生商討最佳的接種時間。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