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注射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7 Aug 2023 11:32: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靜脈注射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疫苗】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後10人出現心肌炎 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或靜脈注射有關(附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www.afterroberto.com/%e5%ad%94%e7%b9%81%e6%af%85-%e6%af%8f10%e8%90%ac%e5%b9%b4%e8%bc%95%e4%ba%ba%e6%8e%a5%e7%a8%ae%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5%be%8c10%e4%ba%ba%e5%87%ba%e7%8f%be%e5%bf%83%e8%82%8c%e7%82%8e/ Mon, 23 Aug 2021 04:44:0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951 【明報專訊】截至昨日( 22日),本港合共接種超過700萬劑新冠疫苗,其中接種首針者佔合資格人口58.30%。此外,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年輕人接種疫苗出現心肌炎屬預期之內,約每10萬人中有10人,其中男性較多。目前科興及復必泰疫苗均採用肌肉注射,港大專家袁國勇團隊以小鼠研究,發現以靜脈注射復必泰的小鼠,心包出現明顯白斑;而肌肉注射的小鼠沒上述情况。團隊稱現時注射前毋須先抽吸注射器,或令疫苗意外注射入靜脈,引發心肌炎或心包炎,建議注射前應抽吸注射器檢視,以確保針頭不會插入靜脈。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新冠疫苗】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後10人出現心肌炎 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或靜脈注射有關(附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明報製圖

港大研究:小鼠靜脈注射後48小時內出現心肌炎 袁國勇倡肌肉注射抽吸針頭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研究,以標準肌肉注射途徑將屬mRNA疫苗的復必泰接種到小鼠大腿肌肉,並比較和對照小鼠接受靜脈注射的結果。團隊發現,接受靜脈注射的小鼠接種後24至48小時內,出現明顯的心肌炎和心包炎,而相隔14天接種第二劑後,心臟損傷更嚴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小鼠肌肉注射 無心肌炎

團隊表示,涉及心肌炎及心包炎病變包括炎症細胞浸潤、細胞死亡,甚至心包鈣化。小鼠血清肌鈣蛋白水平亦升高,屬於心臟損傷的客觀迹象。至於接受肌肉注射的小鼠,心臟沒上述變化,血清肌鈣蛋白水平亦與注射生理鹽水的小鼠相似。

團隊相信,意外靜脈注射mRNA疫苗,如有足夠分量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可能導致心肌炎和心包炎。團隊續稱,在極少數情况下,注射液可能不經意通過靜脈被注入血管,因此,團隊建議接種新冠疫苗應恢復到常規接種方式,即在注射前短暫抽吸注射器,以排除吸入血液,確保針頭不會意外插入靜脈。另可改為接種大腿肌肉位置,但該方法相對不便,因接種者必須穿短褲、裙或寬長褲。

復必泰疫苗
復必泰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袁國勇打針後大部分心肌炎患者能康復 接種mRNA疫苗安全

袁國勇指出,接種mRNA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的風險,約為每100萬計有50宗個案,尤其是在12至29歲的年齡組別中,並在接種第二針之後;但大部分患者都能康復,因此接種mRNA疫苗相當安全,死於感染新冠的風險明顯大於疫苗的副作用。

【新冠疫苗】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後10人出現心肌炎 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或靜脈注射有關(附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打針後有10人出現心肌炎 男性較多

此外,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年輕人接種疫苗出現心肌炎屬預期之內,約每10萬人中有10人,其中男性較多。他說大部分個案都輕微,即使出現胸口痛等病徵須入院治療,患者一星期可痊癒。

]]>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www.afterroberto.com/%e7%96%ab%e8%8b%97%e6%8e%a5%e7%a8%ae%e6%96%b9%e5%bc%8f%e7%9f%a5%e5%a4%9a%e5%95%b2-%e8%82%8c%e8%82%89%e6%b3%a8%e5%b0%84-%e7%9a%ae%e5%85%a7%e6%b3%a8%e5%b0%84-%e7%9a%ae%e4%b8%8b%e6%b3%a8%e5%b0%84/ Mon, 29 Mar 2021 08:42: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772 【明報專訊】疫苗接種的方式有很多,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更自行在前臂打針,還說:「呢個皮內注射,好痛㗎,不過正嘢嚟。」疫苗接種一般分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3種,注射藥物和注射疫苗的方式有不同考量。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醫護行者註冊藥劑師王潔婷解釋,注射藥物與藥物動力學有關,不同給藥途徑可影響藥物吸收率;而注射疫苗,關鍵在於注射位置有無免疫組織或免疫細胞「巡邏」,疫苗和免疫系統要在一個「有利位置」相遇,才可誘發免疫反應,產生抗體。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明報製圖)

注射上臂位置痛楚小 副作用較少

表皮層、真皮層、脂肪組織都有免疫細胞,例如樹突細胞、巨噬細胞,但大部分疫苗都是通過肌肉注射,其次是皮下接種,少數是皮內、鼻內或口服疫苗。王潔婷表示,皮下和肌肉注射產生免疫反應的能力相若,但肌肉注射副作用較少。肌肉比較多血流,令佐劑(令疫苗更穩定安全、提高效力的成分)快點被帶離注射部位,減低局部不良反應風險。再者,疫苗包含其他輔助成分如佐劑、穩定劑,肌肉容許較高注射劑量而痛楚較輕。因此,大部分疫苗都採用肌肉注射。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會董、註冊藥劑師蘇曜華補充,常以上臂為注射位置,是因為上臂少脂肪、多血管,血管連接免疫系統,可令白血球有更多機會接觸抗原,產生免疫反應。不少醫學期刊有針對研究各種疫苗注射方法的效果及安全度,當中針對脊髓膜炎4價多醣體疫苗、流感疫苗的研究均發現,肌肉注射比皮下注射有較好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對免疫系統激活效能較高;再者上臂神經線較少,注射時痛楚較輕,「揭開衫袖就可以打」,故不少疫苗均選擇上臂為注射部位。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新冠疫苗 —— 新冠疫苗使用不同技術製作,但科興及BioNTech均採用肌肉注射。(資料圖片)

服薄血藥 肌肉注射或「半臂瘀晒」

他續指,疫苗盒上列明藥廠建議注射方法,如IM代表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SC代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等,藥劑師會按藥廠指引及接種者病歷、體質等選擇注射方法。以流感針為例,多數用肌肉注射;惟若接種者正服用薄血藥或其他抗凝血藥,肌肉注射可能會令微絲血管爆裂滲血,嚴重更會「半隻手臂都瘀晒」,則會改用皮下方式注射疫苗。

皮內注射痛楚大 高劑量不宜

肌肉注射是主流疫苗接種方式,但不代表其他注射途徑較遜色。王潔婷表示,注射疫苗有不同考慮因素,例如疫苗配方和作用機制、接種部位有否免疫細胞、臨牀數據等。以輪狀病毒疫苗為例,其作用機制需要在腸臟產生免疫反應,所以採用口服疫苗。疫苗前期研究通常會探究在哪個位置注射最好,她形容這是「睇餸食飯」,若是高劑量疫苗,根本不會考慮皮內注射,因為痛楚令事情不可行。「情况猶如撞瘀了,皮層有血塊壓着神經線都會痛!」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皮內注射 ——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自行以皮內注射疫苗。(袁國勇提供)

知多啲:打皮下藥力持久 靜脈注射見效快

除了疫苗,不少藥物也由針劑輸送,如靜脈注射抗生素,糖尿病人皮下注射胰島素。為何有不同注射方法?註冊藥劑師蘇曜華指,使用靜脈注射,一般是希望藥物快見效。而糖尿病人經皮下注射胰島素,是因為皮下組織有較多脂肪,痛感較低,又能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風險;同時令藥效持續較長時間。

《糖尿病研究雜誌》(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一份有關皮下注射胰島素的研究亦指,若經肌肉注射胰島素,會因血流量增加,更快被身體吸收,令血糖下降速度加快,藥效「來得快亦去得快」,不夠持久,且易致低血糖。故不少研究均指皮下注射胰島素會較理想。

他續指,在不同位置注射胰島素,吸收速度亦有分別,在腹部注射吸收最快,其次是手臂、大腿,最後是臀部。一般建議病人分開不同位置注射,因為長期在同一個位置注射胰島素,脂肪可能變硬,影響藥物滲透效果。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胰島素筆針(資料圖片)

打針迷思:靜脈打「空氣針」 3cc可致死

打「空氣針」會死?

蘇:氣泡打進肌肉不會有危險,但會增加痛楚,所以注射疫苗前醫護會用手輕彈針管,盡量排走管內空氣,減輕痛楚。但如果以靜脈注射打「空氣針」,則有可能致死。有研究指,若多於3立方厘米(cc)空氣進入血液,會影響血液引流,或令血液未能及時供應至身體各部位,出現氣泡栓塞,但臨牀較少見;皮下、肌肉注射都不會導致氣泡栓塞,毋須太擔心。

王:部分疫苗採預填充式針劑(prefilled syringe),內裏有無氣泡視乎生產技術。肌肉注射疫苗內的氣泡,不會進入血管,會被身體吸收。另外,有流感疫苗使用airlock設計,針筒內留有空氣,可避免疫苗注射到最尾時沿針進入皮下組織,確保所有疫苗留在肌肉層,延長疫苗在肌肉層的時間。但並非所有疫苗都需要airlock,亦切勿自行在大氣中抽取空氣入針筒,以免疫苗受污染。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王潔婷(受訪者提供)

憋氣、呼氣、聽歌 或可減痛

打針時呼氣,可減痛楚?

蘇:各有說法。有外國研究指,憋氣可令注射時減低痛感,亦有外國指引推薦打針時改變呼吸方法,如咳嗽或憋氣減輕痛楚。不過,呼氣亦可令肌肉放鬆,相較憋氣令肌肉繃緊,或可減輕注射時痛楚。若擔心注射疫苗時疼痛,建議避看注射過程,或聽歌分散注意力。

王:心情緊張導致肌肉繃緊,打針更加痛,還有可能「驚到暈」,出現暈針的情况。如對接種疫苗後風險感到憂慮,宜向醫護了解自己身體狀况。假如心理和生理上未準備好,宜取消預約。另外,早上接種時段可能較少市民預約,縮短等候時間可減少心情緊張;也要避免與「騰雞」朋友一起去接種,台灣曾有學校集體注射疫苗時,出現「集體暈針」,群體恐慌情緒容易出現暈針。

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蘇曜華(受訪者提供)

大隻佬用較長針頭

大隻佬、皮包骨,要用不同針頭?

王:注射角度和針頭長度會因應接種方式調整。肌肉注射的針頭以90度插入,一般會因應接種者的身形而選擇針頭長度,對於健碩的人,會採用較長針頭,甚至要盡量「撳扁」脂肪層,以確保針頭插至肌肉層。

蘇:若使用同等長度的針頭,如25毫米,一般可按插入角度分辨出注射位置。而為方便糖尿病人以皮下注射方式,自行注射胰島素,部分胰島素筆針的針頭設計較短,只有約10至15毫米,方便患者「在肚皮垂直拮入去」也不會刺到肌肉層,避免影響藥效。

文:姚穎彤、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醫言有理:肺囊蟲肺炎 趁你病攞你命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a8%80%e6%9c%89%e7%90%86%ef%bc%9a%e8%82%ba%e5%9b%8a%e8%9f%b2%e8%82%ba%e7%82%8e-%e8%b6%81%e4%bd%a0%e7%97%85%e6%94%9e%e4%bd%a0%e5%91%bd/ Sun, 11 Jun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a464f5403b9e8da4e6513b75e7f24e79 【明報專訊】香港一成市民屬乙肝病毒帶菌者,接受大劑量類固醇、抗排斥藥物、某些標靶藥或化療藥後,乙肝病毒轉趨活躍,破壞肝臟,令肝功能受損;患者先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可防止肝功能受損。

氣促發燒 體重急降

病者抵抗力下降,亦可誘發其他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及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愛滋病及血癌患者尤其高危,器官及血幹細胞移植(organ and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病人亦易受影響。

肺囊蟲乃單細胞真菌,又稱肺孢子蟲;病者T淋巴功能下降,易染上肺囊蟲肺炎,嚴重可以致命。病狀包括發燒、咳嗽及氣促;一般咳嗽但少痰,氣促因血氧含量下降,其他病狀還有大汗及體重急降。部分患者或受其他細菌影響,引致繼發感染,令痰量大增,甚至出現濃黃痰。併發症還包括氣胸(pneumothorax),其他器官亦或受影響,包括肝、脾及腎。

肺囊蟲感染一般影響雙肺(bilateral lung involvement),肺部X光造影顯示「瀰漫性間質浸潤」(diffuse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部分病者X光變化可能不太明顯,但非常氣促,小心!

痰液中發現肺囊蟲,即可確診;不少病者需要接受氣管內視鏡(bronchoscopy)。抽取肺氣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檢查,有助診斷。

治療肺囊蟲感染,可使用高劑量複方新諾明(cotrimoxazole);它含兩種藥物,包括甲氧芐啶(trimethoprim)及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前者乃抗葉酸藥物(antifolate),後者屬一種含硫磺的抗細菌藥物「磺胺」(sulphonamides)。靜脈注射「噴他脒」(intravenous pentamidine) 乃另一選擇。

建議高危病人接受預防性治療,可服用低劑量的複方新諾明,或每月一次吸用「噴他脒」(pentamidine inhalation)。複方新諾明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又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引致貧血,白血球血小板數量下降。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 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即蠶豆症,不宜服用複方新諾明,可誘發溶血S現象(haemolysis)。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明報專訊】香港一成市民屬乙肝病毒帶菌者,接受大劑量類固醇、抗排斥藥物、某些標靶藥或化療藥後,乙肝病毒轉趨活躍,破壞肝臟,令肝功能受損;患者先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可防止肝功能受損。

氣促發燒 體重急降

病者抵抗力下降,亦可誘發其他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及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愛滋病及血癌患者尤其高危,器官及血幹細胞移植(organ and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病人亦易受影響。

肺囊蟲乃單細胞真菌,又稱肺孢子蟲;病者T淋巴功能下降,易染上肺囊蟲肺炎,嚴重可以致命。病狀包括發燒、咳嗽及氣促;一般咳嗽但少痰,氣促因血氧含量下降,其他病狀還有大汗及體重急降。部分患者或受其他細菌影響,引致繼發感染,令痰量大增,甚至出現濃黃痰。併發症還包括氣胸(pneumothorax),其他器官亦或受影響,包括肝、脾及腎。

肺囊蟲感染一般影響雙肺(bilateral lung involvement),肺部X光造影顯示「瀰漫性間質浸潤」(diffuse interstitial infiltrates);部分病者X光變化可能不太明顯,但非常氣促,小心!

痰液中發現肺囊蟲,即可確診;不少病者需要接受氣管內視鏡(bronchoscopy)。抽取肺氣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檢查,有助診斷。

治療肺囊蟲感染,可使用高劑量複方新諾明(cotrimoxazole);它含兩種藥物,包括甲氧芐啶(trimethoprim)及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前者乃抗葉酸藥物(antifolate),後者屬一種含硫磺的抗細菌藥物「磺胺」(sulphonamides)。靜脈注射「噴他脒」(intravenous pentamidine) 乃另一選擇。

建議高危病人接受預防性治療,可服用低劑量的複方新諾明,或每月一次吸用「噴他脒」(pentamidine inhalation)。複方新諾明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又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引致貧血,白血球血小板數量下降。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 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即蠶豆症,不宜服用複方新諾明,可誘發溶血S現象(haemolysis)。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23075676_l.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