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訓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8 Aug 2024 04:54:4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阻力訓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改善膝關節靈活度 教你阻力帶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 //www.afterroberto.com/%e6%94%b9%e5%96%84%e8%86%9d%e9%97%9c%e7%af%80%e9%9d%88%e6%b4%bb%e5%ba%a6-%e6%95%99%e4%bd%a0%e9%98%bb%e5%8a%9b%e5%b8%b6%e5%bc%b7%e5%8c%96%e5%a4%a7%e8%85%bf%e8%82%a1%e5%9b%9b%e9%a0%ad%e8%82%8c%e5%8a%9b/ Thu, 08 Aug 2024 04:54: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45

【明報專訊】膝關節曾經受傷或接受手術的人,如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術或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往往面臨大腿股四頭肌力量流失或膝關節無法完全伸直的問題。以下介紹膝關節終端伸展(terminal knee extension)運動,在膝關節伸直的最後15至20度範圍內做阻力訓練。此運動在膝關節手術後或康復期間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強化四頭肌,協助加快膝關節的伸展恢復,令關節更靈活和穩定等。如你感覺膝關節在伸展時無法完全伸直,或伸直時出現無力感,可以試試膝關節終端伸展運動。如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意見。

膝關節難伸直?用阻力帶練習膝關節終端伸展

準備姿勢:選擇適合阻力帶

1.站立,雙腳與肩同寬,保持身體挺直,腹部收緊

2.將合適自己能力的阻力帶,一端固定在穩固地方,另一端圈在膝關節後方

3. 膝關節保持微微彎曲

4.如有需要,可以扶着穩定物件支撐

改善膝關節靈活度 教你阻力帶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

相關閲讀: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動作:膝關節慢慢從彎曲至伸直

  • 專注於大腿前的股四頭肌肌肉,慢慢收縮股四頭肌,將膝關節從彎曲狀態慢慢伸展,直到膝蓋盡可能伸直
  • 每次伸展到最直時維持5秒,然後慢慢放鬆。每組做15至20次,共做3組

相關閲讀:【膝痛】對付膝關節炎3種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功效和副作用 止痛兼減慢關節退化?

注意事項:勿借力 應用股四頭肌發力

1.收緊和放鬆肌肉的動作要緩慢

2.用股四頭肌發力,避免「借力」

文:周錦浩(註冊物理治療師)

(好zone動)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6%af%8f%e5%a4%a9%e4%b9%85%e5%9d%90%e9%80%be6%e5%b0%8f%e6%99%82%e8%87%b4%e4%ba%8c%e5%9e%8b%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e6%af%8f%e5%91%a8100%e5%88%86%e9%90%98%e9%81%8b%e5%8b%95/ Mon, 06 Jun 2022 09:28: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155 【明報專訊】根據本地數據,65至84歲長者,逾25%患有二型糖尿病,近年更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均為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有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體能活動,能減低2.75mg/dl血糖和0.14%糖化血紅素;而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透過運動減重,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不過,糖尿病患者在做運動前後,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適合空腹或睡前做運動嗎?糖尿患者有以下4點必須注意!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世衛:每天久坐逾6小時 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改善血糖

糖尿病影響患者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當身體未能產生足夠胰島素,或不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去分解血糖,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可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糖尿病,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普遍。診斷糖尿病普遍採用空腹血糖高於7.0mmol/L或糖化血紅素高於6.5%為標準。根據本地數據,65至84歲長者,逾25%患有二型糖尿病, 近年更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例如每天坐超過6小時,均為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現時已有大量研究顯示,常規運動有效控制糖尿病情,亦能預防糖尿病。尤其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空腹血糖5.7至 6.9mmol/L),透過有效的運動計劃減輕體重後,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運動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不論是前期糖尿或是糖尿病患者,都應保持活力,避免長時間坐在椅子、梳化看電視和使用電子產品。物理治療師會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個人化運動處方,體重超標的糖尿病患者可透過帶氧運動來消脂減重,一來有助提升身體尚存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改善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再者中量帶氧運動可鍛煉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而阻力訓練能改善肌肉比例,提升肌肉力量,減低日常疲累感;當肌肉收縮時,又可以消耗血液中糖分,從而令血糖更穩定。

■ 帶氧運動減重 阻力訓練穩定血糖

帶氧運動:晚餐後散步半個鐘 坐或站「舞動健康」

步行是非常有效的帶氧運動。初嘗試運動的糖尿病患者,可由簡單步行開始,例如晚餐後散步30分鐘,然後循序漸進增加步行速度至急步行。當體能改善後,可揀選中量帶氧運動如游泳、單車、健康舞等,目標是盡量保持每星期5天或以上,每天30分鐘中量運動。

「舞動健康」是一套特別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帶氧運動,適合不同活動能力的患者。

.如患者有一定運動基礎,站立平衡良好,可選擇「舞動健康站立篇」:bit.ly/3N4eDPa

.如有下肢關節痛,如膝頭退化等問題,可選擇「舞動健康健坐篇」:bit.ly/3NDaoK8

增糖尿風險——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設計圖片,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增糖尿風險——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設計圖片,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 阻力訓練:增肌力減疲累感

以下簡單的阻力訓練,適合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練習:

1)二頭肌提舉

.手握啞鈴(建議女士3至5磅、男士5至8磅),屈曲手肘然後慢慢放下,應感到上臂用力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換邊再做

2)三頭肌提舉

.雙手握住啞鈴,手肘伸直,雙臂舉高至頭頂位置

.緩慢向後屈曲手肘,再伸直返回原位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3)牆上壓

.站立,手肘伸直,手臂舉高至肩膊位置, 雙掌按牆壁,兩手保持膊頭闊度

.手肘向外屈曲90度,收腹,軀幹保持挺直向前傾;然後返回原位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4)平板支撐

.選擇穩固家具,用前臂支撐身體,軀幹保持挺直,收腹,注意正常呼吸

.維持15至30秒,重複2至3次

5)靠牆坐馬

.背靠牆站立,慢慢屈曲膝頭,直至大髀有收緊感覺

.停留15秒,慢慢站起;重複10次

.如有膝關節問題,可調節角度,避免增加關節負荷,引起疼痛

6)橫踢腳

.手扶穩固家具,另一手叉腰,同一邊腿向橫踢起

.維持5秒,然後慢慢放下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換邊再做

.熟練後可在小腿位置加阻力橡筋帶,增加難度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 HIIT改善糖化血紅素

如糖尿病患者已有運動習慣,體能良好,可選擇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研究顯示,HIIT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素和最大攝氧量,也能減低其他心血管病風險。運動前應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評估風險和制訂詳細運動計劃。

相關文章: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 注意事項:糖尿患者 勿空腹、睡前運動

糖尿病患者做運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運動前後特別留意血糖指數。一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容易因為運動而血糖過低,但應避免空腹做運動。當血糖低於5.6mmol/L時,應先進食適量碳水化合物,例如一片方包;運動後不應過量進食以免增重

.應避免睡前運動,尤其是接受胰島素注射的患者,否則有可能引起夜間血糖過低

.選擇適合鞋履保護雙腳,可選氣墊運動鞋和棉質襪子;定時檢查雙腳有無傷口和保持衛生

.運動時應注意天氣狀况,糖尿病患者調節體溫機能會較遲緩,天氣太熱或太冷均不適宜運動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鄭玲(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後遺症】英數據:約65%新冠患者受長新冠影響 物理治療師:至少7天沒新冠病徵疲倦氣促 可實行3階段運動計劃 //www.afterroberto.com/%e8%8b%b1%e6%95%b8%e6%93%9a-%e7%b4%8465%e6%96%b0%e5%86%a0%e6%82%a3%e8%80%85%e5%8f%97%e9%95%b7%e6%96%b0%e5%86%a0%e5%bd%b1%e9%9f%bf-%e8%87%b3%e5%b0%917%e5%a4%a9%e6%b2%92%e6%96%b0%e5%86%a0%e7%97%85/ Tue, 03 May 2022 09:14: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631 【明報專訊】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都受「長新冠」影響;而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四成新冠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本港有過百萬人在第五波疫情中染疫,感染者發病程度各有不同,不少患者在病毒檢測呈陰性後仍持續受一系列症狀困擾,擔心是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或稱「長新冠」)的影響。「長新冠」包括多種不同症狀,如疲倦、氣促等,康復者可循序漸進做運動,緩解不適。如何實行3個階段的運動鍛煉計劃?不過,不恰當的運動量或會令症狀惡化,什麼情况下要暫停運動?血氧水平?頭暈?心口痛?

常見疲倦——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發現, 四成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設計圖片,monzenmachi@iStockphoto)
常見疲倦——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發現, 四成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設計圖片,monzenmachi@iStockphoto)

 

長新冠症狀:疲倦、氣促 至少7天沒新冠病徵可開始3階段鍛煉計劃

「長新冠」是指新冠患者康復後,出現多種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一般在發病後3個月內出現,這些症狀並非由其他疾病引起。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都受「長新冠」影響。疲倦是「長新冠」最常見症狀。

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四成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勞動後感到疲倦持續超過24小時,休息也不能改善​。團隊發現透過適當的復康治療方案,約七成患者的情况有改善。氣促問題也是「長新冠」症狀。康復者過去至少7天沒有新冠病徵,便可以開始以下3個階段的鍛煉計劃:

趕走不適——英國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受「長新冠」影響,循序漸進運動可緩解不適。(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趕走不適——英國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受「長新冠」影響,循序漸進運動可緩解不適。(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第一階段:循環呼吸運動及伸展

康復者於首兩星期,可以嘗試做呼吸訓練或針對呼吸肌肉的伸展運動。循環呼吸運動有助改善肺部功能、清除肺部和氣管痰涎;針對呼吸肌肉的伸展運動,可幫助肺部擴張​,加強呼吸系統。如康復者於首兩星期內健康狀况穩定,可漸漸加入10至15分鐘輕度運動,例如步行。運動的強度應讓康復者感到輕鬆,不會氣喘。

 

1a. 循環呼吸運動

由以下3部分順序組成,每天可做3至5組。

i. 放鬆呼吸

以舒適及放鬆的姿勢,慢慢呼吸3至5次,吸氣時應感到腹部微隆,代表有運動到橫膈膜(圖A)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ii. 橫膈膜深呼吸

肩膀和上背保持放鬆,從鼻孔緩慢地吸入空氣,深吸氣直到胸部和腹部擴張,閉氣3秒,再從口慢慢呼氣,重複3次

 

iii. 咳嗽及哈氣

收緊腹部,張大嘴巴,快速哈氣或咳嗽,如氣管內有痰,可透過哈氣​或咳嗽將痰咳出(圖B)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血氧含量跟新冠病毒有何關係?了解低血氧4個徵狀 注意長者、兒童出現「隱形缺氧」解讀血氧機數據

 

1b. 伸展運動

每組重複3至5次,每天可做3組。

 

1. 肩膀伸展

左手肘上提至高於肩水平,手掌至手肘平貼牆面,左腳向前跨一小步使身體稍微向右轉,維持10至15秒;換邊再做(圖C)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2. 頸部伸展

坐在椅子上,右手垂下;左手扶着右邊頭,往左方拉,維持10至15秒;換邊再做(圖D)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3. 上胸伸展

坐椅子上,雙手輕按心口,呼氣時配合下巴向上抬起,伸展上胸肌肉和軟組織(圖E)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第二階段:帶氧運動、阻力訓練

康復者在7天內可連續步行約30分鐘,步行期間不會感到非常吃力,可逐漸加入帶氧運動和阻力訓練,例如慢跑、踩單車和舉啞鈴,加強心肺功能,以及避免肌肉流失。康復者可每5分鐘稍作休息,視乎身體情况再決定是否繼續運動。

 

第三階段:不同球類運動

如果康復者連續7天做到30分鐘第二階段的運動,而且運動後1小時疲倦狀態得到消除,就可以逐漸做更複雜和更具挑戰的運動,例如不同的球類運動。

做任何運動前,都先以動態伸展運動熱身,減低運動時受傷的風險。運動過程中要保持呼吸暢順,如遇到氣促等情况,可在靜止時嘗試做呼吸運動(參考1a及1b)。每個康復者症狀和嚴重程度都不同,若有任何困難或疑問,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相關文章:感染新冠、康復者、長期病患者注意 營養師給你抗炎飲食貼士 以助復元紓緩長新冠

 

知多啲:靜止血氧低於96% 即暫停運動

康復後的運動對改善「長新冠」非常重要,但不恰當的運動量或會令症狀惡化。為了安全及有效地執行適當的復康治療方案,世界物理治療協會(World Physiotherapy)作出以下建議:

1.留意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的疲倦狀况,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過大運動量有可能令疲倦情况惡化

2.如有任何異常情况,例如呼吸困難、頭暈、心口痛或心悸等,應避免開始運動,又或停止運動;如情况持續,應立刻求醫

3.留意是否有氣促,如靜止時血氧水平低於96%,或做輕量運動時血氧水平較休息靜止時水平跌多於3%,都應暫停運動

4.運動前後量度維生指數如血壓和心跳,如發現指數因姿勢或動作而受影響,例如血壓在站立和坐下時有很大偏差,運動時要加倍小心

監察血氧——靜止時血氧水平低於96%,或做輕量運動時血氧水平較休息靜止時水平跌多於3%,都應暫停運動。(資料圖片)
監察血氧——靜止時血氧水平低於96%,或做輕量運動時血氧水平較休息靜止時水平跌多於3%,都應暫停運動。(資料圖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示範:左棟樑(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一級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人到中年 肌肉變脂肪 可能是肌肉萎縮? //www.afterroberto.com/%e4%ba%ba%e5%88%b0%e4%b8%ad%e5%b9%b4-%e8%82%8c%e8%82%89%e8%ae%8a%e8%84%82%e8%82%aa-%e5%8f%af%e8%83%bd%e6%98%af%e8%82%8c%e8%82%89%e8%90%8e%e7%b8%ae/ Tue, 06 Aug 2019 10:39: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838 人到中年,工作壓力大又少運動,難免會感到疲倦。休息過後,理應回復正常狀態,但如果依舊長時間覺得容易疲累、手腳無力,可能要考慮是否肌肉出問題,莫非肌肉變脂肪?甚或是患上肌萎症。

 

三文魚
(明報資料圖片)要有效改善及預防肌萎症,可多吃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及豆類等,以及定期做阻力訓練,促進肌肉增生。

 

肌肉有快肌與慢肌之分

betway体彩 骨科專科醫生黃惠國醫生指,肌肉分為快肌及慢肌兩大類,前者提供爆炸力,後者關乎耐力。30歲起,如果缺乏保養,肌肉開始流失,先是快肌慢慢變成慢肌,繼而因新陳代謝減慢,增加脂肪積聚。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50歲後加快

50歲過後,肌肉流失開始加快,大約每年減少0.5%至1%。研究證實,流失速度與基因及出生時的體重關係密切。

黃醫生指,肌萎症患者的肌肉流失較正常人快,他們平日感覺軟弱無力,容易疲倦、走路較慢,經常氣力不繼、關節控制較差、萬一遇上大病,痊癒後也需要更長時間康復。

 

肌萎症患者走路易氣力不繼 嚴重者多為糖尿病者

嚴重者會出現肌少型肥胖,他們大多本身是糖尿病患者,體內脂肪隨肌肉萎縮增加,導致肥胖。醫生會憑藉病人的淨肌肉重量、手握肌力及點對點步行速度來判斷病人患病的嚴重程度。如測試數字較同齡正常人士的平均數低兩個標準差,便可確診肌萎症。

 

肌萎症患者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做阻力訓練

目前肌萎症暫未有根治方法,要有效改善及預防,重點是增加肌肉量,以減少及減慢肌肉流失。病人可多吃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及豆類),以及定期做阻力訓練,促進肌肉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