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的機械性不穩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8 Jan 2019 04:06: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關節的機械性不穩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骨骼「偵」奇:當拗柴變成習慣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9%aa%bc%e3%80%8c%e5%81%b5%e3%80%8d%e5%a5%87%ef%bc%9a%e7%95%b6%e6%8b%97%e6%9f%b4%e8%ae%8a%e6%88%90%e7%bf%92%e6%85%a3/ Mon, 28 Jan 2019 04:04: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665 【明報專訊】很多跑友都試過「拗柴」,甚至會習以為常,以為沒什麼大問題,但其實這個「習慣」隱藏了健康危機。最近有名跑友基哥前來求診,是一個可在3小時內完成馬拉松(Sub 3)的長跑好手,但兩年前有次跑山拗柴後,便經常在運動時拗柴,直至最近一次,腳踭疼痛至影響日常行走,才開始正視問題。

 

骨骼「偵」奇:當拗柴變成習慣

▲(圖:lzf@iStockphoto)

 

「慣性拗柴」可致關節退化

所謂「慣性拗柴」,醫學上稱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很多運動員覺得即使有慣性拗柴也沒什麼大不了,消腫後便可以重回比賽;然而,每一次拗柴都會加劇踝關節的病情,最後更有可能演變成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出現持續疼痛、腫脹和關節僵硬等徵狀。有研究指出軟骨損傷和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都是引致關節退化的主因之一,所以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現時醫學上並沒有一個確實拗柴次數,去釐定病人是否有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問題,原因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並不只得拗柴一種徵狀;其他徵狀還包括關節感覺鬆脫,例如有跑友形容「當起跑和急停時,隻腳好像會鬆一鬆」。如果此類徵狀於拗柴後仍然持續,而且影響個人的運動以至日常生活,便可能患上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問題的成因由兩部分構成:關節的機械性不穩定(Mechanical Instability)和功能性不穩定(Functional Instability)。機械性不穩定是指踝關節的韌帶組織受到損傷後無法完全康復,而功能性不穩定則指關節的本體感覺神經受到損傷,以至影響平衡感。要根治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便需要接受手術修復韌帶組織,並以物理治療增強關節的本體感覺神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拗柴所引致的韌帶損傷,超過九成都是足踝的「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當中大部分是在腓骨的韌帶接合點撕裂。原來在韌帶修復過程中,可以出現錯位和韌帶組織鬆弛等情况,這亦解釋了為何即使消腫後關節仍然有不穩定的後遺症。醫生可以透過臨牀檢查和磁力共振去判斷韌帶受傷的程度,如基哥在接受磁力共振後,確診為拗柴引致韌帶撕裂及踝關節軟骨損傷,最後需接受手術根治。

傷及韌帶需手術治療

雖然大部分傷者都可以藉非手術性治療改善傷情,但如果已出現慣性拗柴,便可能需要以手術重建關節的穩定性。韌帶的修復手術一向以開放式手術為主,此手術在1966年已開始進行,但因為傷口較大而令不少人卻步。隨着手術儀器和技術的發展,現在已可利用微創關節鏡進行,在腳踝上開兩個小傷口,於腓骨韌帶接合點利用線錨釘(Suture Anchor)拉緊前距腓韌帶。病情如較嚴重,則需要同時利用附近的組織來加強修復的穩定性。病人一般在術後不需要任何矯具,第二天便可以下牀行走,其後再配合物理治療改善關節的本體感覺,達至完全康復。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