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跌倒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1 Sep 2023 08:32:5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長者跌倒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 求醫查找背後原因、防惡化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8%b7%8c%e5%80%92%e5%8f%af%e5%a4%a7%e5%8f%af%e5%b0%8f-%e6%b1%82%e9%86%ab%e6%9f%a5%e6%89%be%e8%83%8c%e5%be%8c%e5%8e%9f%e5%9b%a0%e3%80%81%e9%98%b2%e6%83%a1%e5%8c%96/ Fri, 26 Aug 2022 04:13: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206 長者一旦不慎跌倒,切勿掉以輕心,建議應盡快求醫檢查,以免因潛在的傷患隨時間惡化;同時亦需要釐清跌倒的原因,是否源於如心臟問題等隱性疾病,如未有及早跟進治療,有機會有更嚴重的後果。急症科醫生提醒,即使長者跌倒後無大礙,家人除了繼續注意長者的身體狀况,亦應留意長者的生活空間及日常習慣,以盡力預防其他非疾病因素引致跌倒意外。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長者晚間摸黑行動易跌倒 不主動求醫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長者最常於晚間跌倒,這是因為部分長者凌晨時分需去洗手間或因失眠欲起床走動,起床時自行摸黑行動下,因而易生意外。此外,根據經驗,不少長者為免家人擔心,即使受傷亦沒有主動告知家人,更不會主動求醫,甚至隱藏傷勢;及後可能因傷勢太明顯或惡化,甚至再次跌倒,才令問題曝光,屆時長者的傷患可能已經惡化,即使治療亦可能預後不佳。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 求醫查找背後原因、防惡化
長者跌倒後即使表面沒有大礙,家人也應格外注意他們的身體狀况,以免出現骨折移位、顱內出血等。

分辨跌倒「外在」或「內在」因素

岑醫生指出,長者如跌倒受傷,不論傷勢輕重,建議均應盡快向家庭醫生求醫,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及問診,評估長者的傷勢,以及判斷長者的跌倒原因,例如是因為從高處拿東西、腳踏空而失足等外在原因;抑或是因心臟跳動不規律,導致短暫性腦缺血、血壓不穩、突然疼痛、視力變差等與疾病相關的內在因素。如屬後者,便應從根本治療,例如心臟問題亦尋求心臟科詳細檢查、視力問題可由眼科跟進等,以免本身的疾病惡化而導致可能比跌倒更嚴重的後果。


注意跌倒後身體狀况轉變

此外,如長者跌倒後表面上沒有大礙而且拒絕求醫,家人需分外注意長者跌倒後的身體情况,因為其傷患處有機會是在受傷後期才變得嚴重,例如跌倒後可能已出現骨裂,但骨頭初時尚未移位,只導致輕微痛楚,仍能走路;惟數天後骨折位置或已移位,傷患會急速惡化引致更嚴重的疼痛,此時應盡快求醫,經醫生評估後有機會需施手術處理。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 常見眼疾:青光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糖尿眼 定期驗眼及早發現 減視力受損機會


突見手腳不協調 或因跌倒致顱內出血

此外,如長者在跌倒後的4-6星期內,突然出現手腳不協調情况,如拿不到筷子、夾不到食物、走路偏向一邊、無法寫字等,有機會是源於跌倒引發的顱內出血,因腦部滲血問題需一段時間才會壓着腦神經,影響活動能力,應盡快送院。


強身多做負重運動、曬太陽 改善環境防跌倒

岑醫生指出,長者要預防跌倒,可以從強化肌肉及改善家居環境入手。她解釋,骨質密度會隨年紀增長而逐漸流失,導致骨骼愈來愈脆弱,而少運動亦會令肌力持續下降,較容易跌倒,因此建議長者多做負重運動、多吸收維他命D以促進鈣質吸收,外出曬太陽、進食魚肝油、肝類、蛋黃等食物,都有助攝取維他命D,從而增加鈣質吸收;以及多做伸展運動,增強肌力。

至於環境因素,應確保不要存放太多雜物,同時要特別注意如洗手間等較容易引致跌倒的地方,因為有時會有地濕、日常需跨過浴缸才能洗澡、抹身時失平衡等的潛在跌倒風險。岑醫生建議,有需要可尋求職業治療師協助,評估家居環境的黑點,考慮在洗手間加裝扶手或改造企缸等,以盡量減低跌倒的機會。

]]>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5%81%b4%e8%b7%8c%e9%ab%96%e9%aa%a8%e6%8a%98%e9%a2%a8%e9%9a%aa%e9%ab%98-%e5%b0%88%e5%ae%b6%e6%95%99%e4%bd%a0%e7%b7%b4%e5%b9%b3%e8%a1%a1%e5%8a%9b/ Mon, 19 Oct 2020 06:45: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809 【明報專訊】長者跌倒甚為常見,香港房屋協會在2014年起展開為期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2000多名社區長者中,每5名長者就有1人曾跌倒受傷。中大一項研究,翻看2377段長者跌倒影片,發現跌倒後側向落地,髖部骨折風險最高,提倡高危長者使用護髖。另一邊廂,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推出運動遊戲程式,即使在疫情之下,長者都可以透過平板電腦操肌強身,預防跌倒。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明報製圖)

 

30%髖骨折長者 1年內死亡

香港每年有超過6300名長者髖部骨折,逾95%因跌倒引致;約20%至30%髖部骨折的長者,因長期卧牀或感染而在1年內死亡,逾半未能恢復活動能力,長者跌倒可大可小。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楊懌健表示,綜合過往多個研究,跌倒危險因素包括下肢肌肉弱、過去曾跌倒、步態不穩、平衡失調、視力減弱、關節炎等;其中下肢肌肉無力的長者,跌倒風險是健康人士4.4倍。了解跌倒風險因素固然重要,還要教導長者如何在跌倒時減低受傷風險。

 

下肢無力、重心轉移易跌

楊懌健與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的研究團隊,於2007至2010年間在加拿大兩所護老院中觀察研究,2013年在期刊The Lancet發表第一階段結果,發現長者跌倒最常見原因是重心轉移,其次是絆倒。研究團隊分析數據,歸納跌倒出現骨折的風險因素,並驗證髖關節保護墊(護髖)能有效減低受傷風險。研究結果在今年5月刊登於The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關節保護墊(林若勤攝)

研究分析了2377段長者跌倒影片,當中30次跌倒(1.26%)導致髖部骨折,最常見部位是外側或後外側骨盆,顯示側向落地引致髖部骨折的風險最大。由於向前跌倒導致頭部着地的傷害大,所以有長者為免頭部受到撞擊,有身體轉向的反應,「向前跌倒」的長者,有45.3%身體轉向變為側身落地。楊懌健相信是基於自我保護反應,但從生物力學角度,向側面或後側落地對盆骨衝擊力最大,側向落地髖部骨折風險較向前或向後高5.5倍。相反,「側向跌倒」的長者若能夠轉身為向後落地,骨折風險降低72%。

楊懌健建議,長者多做上肢訓練,加強上肢肌肉力量,跌倒時能作出即時及有效的保護反應,例如以上肢撐地(如主圖),減低受傷風險。他提醒,訓練前宜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意見,或在他們指導下練習。

 

護髖減40%跌倒撞擊力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每年每1000名居於護老院的長者中,平均56.8人因跌倒而髖部骨折,跌倒及髖部骨折風險是社區長者的2至3倍。有份參與研究的楊懌健估計,護老院人手有限,加上住在院舍的長者身體狀况一般較差,跌倒風險因此較高。團隊亦發現,佩戴護髖可降低髖部骨折風險54.5%。

然而,香港護老院只有不足20%長者佩戴護髖。而市面上護髖有不同大小、軟硬度,保護效果也參差。楊懌健與團隊正研究用不同物料改良護髖,希望提升保護能力和舒適度,適用於香港潮濕天氣。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研究助理梁健忠補充,不少臨牀研究證實,護髖有效減低40%跌倒時的撞擊力,將髖部骨折風險降低約六至八成。「晚上光線不充足,長者去洗手間容易跌倒,期望高危長者(過往半年曾跌倒)可以24小時佩戴。」團隊希望透過教育和推廣,護髖可在醫院和護老院廣泛應用。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楊懌健(林若勤攝)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梁健忠(林若勤攝)

 


 

鍛煉二頭肌

做法:

.雙腳張開至肩寬,踩着練力帶

.身體保持挺直

.雙手快速拉起橡筋帶

.6至8下為1組,共3至4組

注意:手腕不要向手背屈曲

 

鍛煉三頭肌

做法:

.坐在椅子,撐着扶手起身

.起來後再坐下(輕碰椅子)

.雙腿伸直可增加難度

.6至8下為1組,共3組

注意:將椅子靠牆,更加穩固安全

 

示範: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研究助理陳諾筠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林若勤攝)

 

有片睇

練上肢肌力: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9/het20200930_01.mp4;

 


 

循序漸進練平衡

1. 踏步訓練

難度:低

.雙腿分開至肩寬,站於穩固椅子後方

.輪流左右提腳,腳尖碰椅背1秒,然後放下(右圖)

.每日1次,每次10至20下

注意:如難度太高,可找矮櫈、石壆代替

 

2. 前後腳站立

難度:中至高

.雙腳站立

.右腳放在左腳腳尖前成一直線(右圖)

.手張開保持平衡

.維持5至10秒為1組,每日做5至10組,換邊再做

注意:如難度太高,雙腳可稍微分開/雙手張開至水平/將維持動作的時間縮減

 

3. 單腳站立

難度:高

.雙腳站立,提起右腳 (下圖)

.雙手張開至水平,保持平衡

.維持5至10秒為1組,每日做5至10組,換邊再做

注意:

.提腳高度可因人而異,離地即可

.多練習後,可降低雙手提起幅度,挑戰更高難度

示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高級物理治療師黃國昌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黃志東攝)

 

有片睇

練平衡防跌倒: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12_01.mp4;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