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賢心事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9 Oct 2023 10:49:0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醫賢心事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抑鬱】節日氣氛成壓力?易生孤獨感距離感 毋須強迫自己歡樂(醫賢心事)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8a%91%e9%ac%b1%e3%80%91%e7%af%80%e6%97%a5%e6%b0%a3%e6%b0%9b%e6%88%90%e5%a3%93%e5%8a%9b%ef%bc%9f%e6%98%93%e7%94%9f%e5%ad%a4%e7%8d%a8%e6%84%9f%e8%b7%9d%e9%9b%a2%e6%84%9f/ Wed, 01 Feb 2023 04:20: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493 【明報專訊】節日可以是高興的,也可以是難過的。聖誕節和春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大家喜氣洋洋、互相祝福,可以暫時從忙碌工作中休息一下,心情也愉快一點。但不是每個人也享受這種氣氛,這種氣氛本身也可以是一種壓力。如果你本身情緒狀態不好,在這種強烈的歡欣氣氛下,反而容易產生距離感和孤獨感。焦慮和抑鬱情緒往往使人對社交感到焦慮和煩厭,因而更傾向獨處和留在家中。但這跟社會期望相違背,因而使情緒病患者感到壓力


相關文章:高功能抑鬱症是什麼?旁人眼中工作生活如常 暗裏受負面情緒困擾


節日感孤單不罕見 不要勉強壓抑情緒

有時候,即使我們的情緒沒什麼問題,但遇上某些性格特質的親友,也可以令我們反感。有些親友平日本來就不多見面,大家生活圈子和價值觀也不同,在相聚過程中,若對方高談闊論,沒有留意其他在場人士的感受,或嘗試強行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便容易引起不愉快情况。

若有些我們想念的親友離開了香港,在節日便容易勾起思念之情。這種想念對老人家來說尤其痛苦。老人家生活圈子一般較窄,亦比較重視家庭關係。若子女移民,節日裏便會倍感孤單。

節日裏感到孤單並不罕見,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感到歡樂。感受自己真實情緒,無論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每種情緒也有它背後原因,不能勉強壓抑或改變。


【抑鬱】節日氣氛成壓力?易生孤獨感距離感 毋須強迫自己歡樂(醫賢心事)
本身若情緒狀態不好,在節日的歡欣氣氛下,反而容易令人產生距離感和孤獨感。(網上圖片)

聆聽內心感覺 思考背後原因

節日時感受到的情緒,可能是整體情緒其中一部分。當我們對某些人和事產生反應,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了解自己喜歡和什麼人相處。

我們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的期望。聆聽自己內心的感覺,若第一個感覺是自己需要休息,這便是最真實的感覺。可以嘗試找個平衡,例如跟親友作短暫聚會,然後告訴他們有其他事情要做,不能逗留太久。記住,你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


面對真實自己 面對情緒是寶貴經歷

我們不能控制或改變別人。親友高談闊論,甚至把意見強加在你身上,會使你感到不安和憤怒。他在嘗試改變你,你不要犯同樣錯誤。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對這個人有這樣感覺,這種感覺跟過往經歷有什麼類似?當過去的創傷沒有好好處理,便會對當下情景有更強烈的反應。我們能夠做的,是好好了解自己和照顧自己。

只要我們面對真實的自己,無論是怎樣的情緒,也是一種寶貴的經歷呢。


相關文章:【笑多一點快樂多一點】世界微笑日 關注精神健康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吃出好心情 慎防情緒爆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7%97%85-%e7%82%ba%e4%bb%80%e9%ba%bc%e6%9c%83%e6%82%a3%e4%b8%8a%e7%84%a6%e6%85%ae%e7%97%87%e6%8a%91%e9%ac%b1%e7%97%87-%e5%a4%aa%e6%83%b3%e8%a7%a3%e6%b1%ba%e5%95%8f%e9%a1%8c/ Wed, 23 Nov 2022 03:51: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947 【明報專訊】當我們遇上問題,第一個自然反應便是嘗試把問題解決。這看來理所當然,當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壓力自然會減少。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等情緒病呢?也是因為太想解決問題。


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解決問題過程易產生壓力、情緒問題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案。當你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要照顧一下情緒。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案,而且亦要視乎我們有多少資源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有些問題雖然勉強能用很多時間和資源來解決,但過程中會產生壓力。若這種壓力狀態一直持續,便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核心在別人身上的「問題」 在無限可能徘徊變焦慮 

有些問題好像跟自己有關,但我們可以做到的卻很少。「兒子什麼時候才要結婚」、「伴侶為什麼拋棄了我」,這些問題核心在別人身上,我們是被動,實際上可以做的亦很少。而當我們不停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是在無限的可能裏重複徘徊,這就變成了焦慮。


沒答案「問題」 不宜無止境思考

有些問題,可以從哲學角度討論和思考,例如「人生的意義」、「快樂是什麼」,但這些問題沒有絕對答案,不適宜無止境地思考。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時間,例如每次10分鐘去想這些問題,時間到了便要停止。當發現自己在不停想某個問題時,代表這些問題單憑自己未必可以解答,如果想認真探討,也許可考慮先找找參考資料再繼續研究。


接納現狀 通往心靈平靜道路

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什麼時候才決定接受現狀,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沒有對和錯。有人會認為接納現狀是軟弱、放棄的表現,但背後卻是無比勇氣,是通往心靈平靜的道路。

這個過程並不簡單,當中帶着強烈情緒,可能是憤怒、悲傷、自責等。當情緒太強烈的時候,我們更難向前進。情緒使我們不能安靜下來、使痛苦思想不斷重複。當這些情緒持續太久或太強烈,身體便可能承受不了,繼而形成情緒病。


情緒病會令人「鑽牛角尖」 致失眠疲倦孤僻

情緒病會使我們更固執,所謂「鑽牛角尖」,身體亦可能出現各種不適,包括失眠和疲倦,個性變得孤僻和暴躁,繼而影響人際關係。在這個狀態下,我們會被困在過去,更難向前行。

很多病人在這個時候發覺身體出現問題而求醫。情緒病得到治療後,除了身體問題得到改善外,可能你會發現,過去使你悲傷或憤怒的事情,都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相關文章:【失眠原因】1/4青年受失眠困擾 睡眠、壓力與精神健康有關 如何解「睏」?


難關總會過去 照顧自己情緒

難關總有一天會過去。下一次當你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要照顧一下情緒。可能你會發現,問題雖然依舊存在,但並沒有那麼可怕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情人節】哪裏才能找到一個完美伴侶?(醫賢心事)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4%ba%ba%e7%af%80-%e5%93%aa%e8%a3%8f%e6%89%8d%e8%83%bd%e6%89%be%e5%88%b0%e4%b8%80%e5%80%8b%e5%ae%8c%e7%be%8e%e4%bc%b4%e4%be%b6-%e9%86%ab%e8%b3%a2%e5%bf%83%e4%ba%8b/ Mon, 14 Feb 2022 09:26: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449 【明報專訊】大家希望在情人節有一個完美的伴侶陪伴自己嗎?當然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這夢想卻同時是失望的根源……

 

經過磨合體諒 感情才長久

如果有朋友告訴我找到了一個完美伴侶,除了替他高興外,我亦會擔心他對這個伴侶的了解有多深?一段關係,從一開始的熱戀、過分美化,必定會慢慢出現需要磨合、互相體諒的情况,而這些情况才是感情成長的開始。當一對情侶能夠經歷這些階段,感情才會長久。相反,若抱着找到完美伴侶的心態,便會不知不覺地對身邊的伴侶作出批判,慢慢演變成懷疑和不信任。

所謂磨合,就是溝通和互相配合。這個過程中,雙方的努力是少不免。如果抱着找到完美伴侶的心態,當過程中出現困難,我們只會覺得眼前伴侶不夠完美,要再找另外一個會更好。而現在的交友App使這過程可以無限輪迴、不斷發生,反而忘記了自己在關係裏是必須要付出的。

互相體諒——一段感情需要磨合,互相體諒,才會成長。(emiekayama@iStockphoto)
互相體諒——一段感情需要磨合,互相體諒,才會成長。(emiekayama@iStockphoto)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溫柔方式表達 忌說教責怪

我們要把自己的感覺和需要用溫柔方式表達出來。當我們生氣,若期望別人能「讀心」知道所為何事,這些溝通方式會使磨合過程更加困難。日子久了,便覺得身邊伴侶不適合我們,反而忘了自己的溝通方式使別人難以掌握自己的需要。

若我們在溝通前,心裏已經有點生氣,責怪對方「為什麼你這樣也不明白」,這些怒氣會從我們的身體語言中表達出來。畢竟,身體語言佔了溝通很大比重,而且,這些資訊很多時候連自己也沒有覺察,更遑論掩飾。因此,良好溝通的大前提是,我們真誠地希望溝通,而不是說教或責怪對方。

 

了解自己 真實看到問題根源

更深一層,我們跟伴侶相處上的困難,很多時也反映我們自身的性格特質。對伴侶的懷疑,可能反映你對關係缺乏信心。伴侶之間感覺冷漠,缺乏溫柔,可能反映我們不善於聆聽和表達自己。當我們能夠了解自己,才能更真實地看到一段關係問題的根源。

哪裏才能找到一個完美伴侶?遺憾地,恐怕只有在閣下的幻想中才能找到。但好消息是,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伴侶才能享受細水長流的關係呢!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工作失魂 成人也會專注力不足!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5%b7%a5%e4%bd%9c%e5%a4%b1%e9%ad%82-%e6%88%90%e4%ba%ba%e4%b9%9f%e6%9c%83%e5%b0%88%e6%b3%a8%e5%8a%9b%e4%b8%8d%e8%b6%b3%ef%bc%81/ Tue, 18 Aug 2020 04:22: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898

【明報專訊】不要以為只有小孩子才會專注力不足,成人也可以有專注力的問題。首先解釋一下,很多精神疾病也可引致專注力的問題,最常見的焦慮症抑鬱症,或是簡單的失眠也可以影響專注力。但如果是真正的「專注力不足」,應該在童年讀書時,問題已開始浮現,而且在人生不同時期、活動,例如學業、工作、社交也會出現專注力的問題,即使情緒穩定,專注力不足的情况也會持續。

醫賢心事:工作失魂 成人也會專注力不足!
(明報資料圖片)

成人專注力不足的患者,大部分在兒童時期已出現徵狀,只是沒有被發現。專注力不足徵狀可以是「遊魂」,即是好像在聽別人說話,但是集中力已經不知道飄到哪裏,因此不能記着別人說話的重點、指示或要求;當患者做一些沒趣,或者要用腦的事情時會覺得特別困難,想逃避、不願意做,而做的時候亦容易放棄,或出現一些大意的錯誤。這些表現常常令人覺得患者無心工作、不上進,因而他們工作不順利和不穩定。某些患者亦會有衝動的性格,情緒比較火爆,遇上壓力時容易焦躁,和伴侶相處亦容易出現爭執。

醫賢心事:工作失魂 成人也會專注力不足!
(網上圖片)

不代表必定一事無成

專注力不足的患者也可以是成功人士,因為決定我們成功與否還要視乎其他因素,例如情商、智商等因素。有些專注力不足的患者,從小到大比別人付出更多時間閱讀,雖然效率很差,但也在某程度上可以彌補專注力不足的問題。但因為這樣容易產生壓力,很多時會產生焦慮,引起併發的情緒問題。當然,亦有一些工作,例如是創作、銷售、市場推廣等,比較着重創意和溝通技巧,因此對專注力不足的患者影響較小。

專注力不足的病徵雖然可能不明顯,但對事業、人際關係等始終有影響,亦容易引發其他情緒問題。專注力不足是可以治療的,若懷疑自己專注力有問題,便找醫生談談吧。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壓力累積 隱形焦慮炸彈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5%a3%93%e5%8a%9b%e7%b4%af%e7%a9%8d-%e9%9a%b1%e5%bd%a2%e7%84%a6%e6%85%ae%e7%82%b8%e5%bd%88/ Mon, 04 May 2020 09:21: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568 【明報專訊】近半年,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後,迎來新冠病毒肺炎的洗禮,實在是元氣大傷。在社會運動期間,有病人因為長時間接收相關資訊,當中難免有衝突、情緒高漲的畫面出現,焦慮便漸漸產生。還未有休養生息的時機,肺炎疫情便接踵而來,精神壓力一直累積下去。

醫賢心事:壓力累積 隱形焦慮炸彈
疫境壓力——疫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轉變,要適應這些轉變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精神壓力太大或持續,有可能引發焦慮。(Syldavia@iStockphoto)

當精神壓力太大時,便有可能開始出現焦慮症的徵狀。要注意,壓力是累積的。我們未必直接感到壓力是因為肺炎疫情而起,但當中重複洗手、查看相關資訊、身邊家人的焦慮無形中使我們緊張了。當我們再面對生活的轉變,例如在家工作時上司不斷地追問工作進度,平日累積了的焦慮便伺機爆發出來。

 

腦海不停運轉 睡眠質素差

每個人對焦慮的感受不同,不一定要覺得有事情解決不了才是焦慮。有些人的思想總是停不下來,只要空閒時腦海便不停運轉,即使運轉內容不一定是負面思想,但這種不能停止運作也是焦慮的一種表達方式。另外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身體疲倦。當腦海不停運轉,其實是精神的一種消耗。身體會漸漸出現一些信號,例如疲倦,又或者是一些自律神經失調徵狀,例如心悸胃痛等,肌肉繃緊亦容易導致頭痛、頸痛等。大部分人,最直接感覺到的可能是睡眠出現問題,那不一定指不能入睡,亦可以是半夜醒來,有些人可以再睡,有些則不能。有些人睡醒了也覺得疲倦,這是因為睡眠質素欠佳引致。

疫情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要適應這些轉變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這段時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除了不讓病毒入侵外,還要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才能持久作戰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醫賢心事:在抗疫中的焦慮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5%9c%a8%e6%8a%97%e7%96%ab%e4%b8%ad%e7%9a%84%e7%84%a6%e6%85%ae/ Mon, 20 Apr 2020 03:42: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083
醫賢心事:在抗疫中的焦慮
(明報圖片)

 

【明報專訊】抗疫是與危險對抗、保護自己。因為時刻要保持警惕,所以焦慮已在大家心中慢慢累積起來。有一些朋友已經發覺睡眠出現問題,有些之前穩定了的情緒病人這個時候情緒問題再次浮現。

當「戒備狀態」一直持續,壓力便一直累積。這種壓力的來源不是來自某單一事情,比較沒有聚焦,但在生活中使我們不斷牽掛,漸漸形成緊張狀態,使身體不能放鬆下來。在疫情裏,我們無可避免地不時注意着洗手、買口罩、戴口罩、留意身邊有沒有人看似不適徵狀、留意疫情相關新聞等等,這些動作不會使我們馬上焦慮起來,但當時日久了,身體便可能出現不能放鬆的信號,例如腦海總是轉個不停、情緒變得焦躁、處事變得沒有彈性,甚至開始出現疲倦、腸胃不適、半夜醒來等等徵狀。正正因為壓力的來源並不明顯,不是每個人都留意到疫情為我們帶來的壓力。

 

照顧身心靈 為持久戰作準備

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可能還會繼續。當我們在抗疫物資、衛生習慣上已經有了準備,現在是時候也為我們的心靈準備一下。這個準備並不是要自己再做些什麼,而是多留意自己在無意間因為疫情而不能放鬆下來、因為疫情而變得疲累。要打持久戰,便要在抗疫的生活方式裏找到自己能放鬆和享受的時刻,要看見自己在這個戰備狀態下的焦慮。當我們看見自己的感覺,才能找到平衡點,在抗疫之餘不忘照顧自己。

要打持久戰,我們不能一直忽略自己的心靈。是時候重整一下旗鼓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醫生)

 

]]>
醫賢心事:你上司有人格障礙嗎?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4%bd%a0%e4%b8%8a%e5%8f%b8%e6%9c%89%e4%ba%ba%e6%a0%bc%e9%9a%9c%e7%a4%99%e5%97%8e%ef%bc%9f/ Mon, 17 Feb 2020 03:24: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266 醫賢心事:你上司有人格障礙嗎?

【明報專訊】正所謂「三歲定八十」,性格從小時候漸漸形成,一般不會有突變。性格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基因、親子關係、小時候朋輩影響等等。而性格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反應和行為,亦影響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觀感,以及我們與人相處的溝通模式。正因為性格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廣泛和深層次,因此才會有「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說法。

如果性格極端,使一個人在不同的層面,例如人際關係、工作、家庭、情緒反應等等都出現問題,引起困擾,甚至衍生其他情緒病、藥物濫用、暴力行為等等,這種情况便可以稱之為「人格障礙」。有人格障礙的人,不一定像電影裏的變態狂魔般恐怖,有很多甚至是有一種表面上的魅力 (superficial charm),第一印象可能會使人感覺討好,但當相處日久,身邊的人才會發現問題。這類人很可能是所謂的「高功能人格障礙」,藉着自己表面的魅力,犧牲別人、爬上高位,因此,公司高層、政客等等也不乏這類人。

 

不理別人批評 自己永遠是對

自戀型人格障礙——這類人很多也是高功能的人格障礙。他(她)們喜歡以自己成為世界的中心、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充滿信心。但反過來,他們對別人的批評都不放在眼裏,不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不明白下屬的難處,因而給人「離地」或「沒有常識」的感覺。遇上問題時,他們往往把問題怪罪於別人,自己永遠是對的。這類人因為非常自我中心,因而他們的伴侶往往是相對上隨和的,才能和他們相處。

反社會人格障礙——這類人缺乏同理心,在小時候可能已經會欺負小動物,或者其他較弱小的同伴。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不惜犧牲別人,而對自己傷害了別人完全不會感到悔意。因為他們不重視別人的感受,所以無論在工作、在感情上都可能給人不負責任的感覺,而當別人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會用傲慢的方法來回應。

這些不同性格的元素可以同時出現,而共通點是都會使身邊的人覺得難受。可惜的是,因為性格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當我們遇上這類上司、社會領袖時,如果制度上沒有適當的制衡,還是自求多福好了!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滿腦子想抗疫 小心焦慮症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6%bb%bf%e8%85%a6%e5%ad%90%e6%83%b3%e6%8a%97%e7%96%ab-%e5%b0%8f%e5%bf%83%e7%84%a6%e6%85%ae%e7%97%87/ Mon, 10 Feb 2020 05:54: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096  

 

醫賢心事:滿腦子想抗疫 小心焦慮症
憂慮難免——肺炎殺到,口罩供應緊張,多區出現人龍購買口罩,就連超市都出現糧食搶購潮。臨牀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出於自我保護和生存機制,面對危險,憂心焦慮在所難免。(Tomwang@iStockphoto,資料圖片/明報製圖,模特兒跟內文提及個案無關)

【明報專訊】我是精神科醫生,肺炎跟情緒健康表面上好像沒有大關係,但實際並非如此。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近日不自覺地又看多了facebook?每次看到網上流傳關於疫情的新聞時,又有什麼感覺呢?

壓力對我們的影響會累積。當我們持續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精神壓力一直累積,便會漸漸出現焦慮、失眠等徵狀。香港在過去幾個月裏社會氣氛緊張,很多人已經出現焦慮的徵狀。現在可以說是禍不單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這次肺炎疫情的威脅,因為對自身安全的威脅更大,會引發更大的恐懼。

 

持續高度戒備 精神壓力累積

在之前幾個月的反修例風波裏,若市民沒有直接參與遊行示威,一般只是從社交媒體裏看見相關消息,極其量也只是偶然在街上看見衝突場面,然後急步走過。雖然整體社會氣氛緊張,但還比較有「自主權」置身事外;這次肺炎疫情則是全民皆兵,起碼每人也要為口罩張羅。肺炎病毒因為無影無形,感覺就像無處不在,那種受威脅的感覺更加持續,更加防不勝防。而市民亦沒有選擇權不參與這場抗疫戰。

在之前的日子裏,香港整體的情緒健康狀况已經急轉直下。當市民還未能從之前的焦慮復元之際,又要繼續應對當下的疫情,精神壓力便漸漸超出負荷。農曆新年前後因為大家還在急着找口罩,無暇照顧自己的精神狀况,但有些之前本來穩定了好一陣子的病人,精神又開始變得緊張,有復發迹象。人承受壓力的能力有限,在當前的社會狀况下,出現情緒問題實在是不足為奇。有時候,可能患者本身已經有一些自身的壓力來源,已經出現了一些如失眠等輕微的情緒病徵狀,整個社會的緊張氣氛只是最後一根稻草,使情緒問題進一步浮現出來。焦慮不安、腦海內常常想着應對危機的方法、疲倦、半夜醒來、身體疼痛等等,也是焦慮症的徵狀,值得留意。

肺炎疫情使大家生命受威脅,而情緒病則使大家活着受苦。若真的出現情緒困擾,早日尋求協助便能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裏重新感受生活的平安。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長時間工作易情緒不穩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9%95%b7%e6%99%82%e9%96%93%e5%b7%a5%e4%bd%9c%e6%98%93%e6%83%85%e7%b7%92%e4%b8%8d%e7%a9%a9/ Mon, 16 Dec 2019 04:29: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974

醫賢心事:長時間工作易情緒不穩
影響多多——超時工作不但能引起焦慮、抑鬱、失眠,還會令工作效 . . . . . . (tuaindeed@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研究顯示,超時工作跟焦慮抑鬱等情緒有關,可能會影響睡眠、使人容易疲倦,甚至出現自殺念頭等等。香港的工作時間長,相信很多人對連續長時間工作、沒有足夠休息也有一些親身體會。如果只是短期的超時工作,精神還能勉強撐下去。但如果連續兩三天長時間工作、缺乏睡眠,情緒便會開始變得浮躁、思考緩慢、判斷力和工作效率下降。尤其是如果工作裏有很多「電光火石」之間要決定的事情,精神疲倦時便不能冷靜思考,作出焦躁的決定。

 

影響反應判斷 不能冷靜作決定

對身體而言,長期超時工作也跟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律不正的風險有關,亦和吸煙、酗酒、肥胖和糖尿病等情况有關。研究亦顯示,對於有家庭負擔的人士,尤其是有年幼小孩的家長,甚或是單親家長,因為小朋友也同樣需要他們的時間,所以長時間工作對他們的影響更大。

對於整個工作團隊而言,長時間工作使前線人員身心疲憊,變得容易沮喪,影響整體士氣、對管理層產生怨氣,甚至出現離職潮等等。而身心疲憊的狀態因為影響反應和判斷,對於不時要應付突發情况的前線人員來說亦容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險。

香港近日的社會氣氛緊張,我們必須承認,前線警察也是血肉之軀,是需要休息。面對群眾是充滿挑戰的工作,需要清晰的頭腦,否則容易因為情緒影響而造成惡性循環,與示威人士互相激發負面情緒。

這次社會運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可能還會持續下去,因此政府必須為前線警員的身心健康作考慮,在人手編制方面多下工夫,使前線警員得到充分休息,讓他們能盡快回到一個身心比較平靜的狀態。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精神健康】醫賢心事:不由自主追看新聞 或患情緒病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4%b8%8d%e7%94%b1%e8%87%aa%e4%b8%bb%e8%bf%bd%e7%9c%8b%e6%96%b0%e8%81%9e-%e6%88%96%e6%82%a3%e6%83%85%e7%b7%92%e7%97%85/ Mon, 18 Nov 2019 08:27: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400 【精神健康】醫賢心事:不由自主追看新聞 或患情緒病

 

【明報專訊】這幾個月,情緒病求診病人數目持續高企,相信與近日社會動盪,導致整個社會,甚至家庭裏的氣氛緊張有關。當我們看見暴力、有人受傷等新聞,情緒自然會被帶動,掀起憤怒、無助等感覺。

出現這些情緒是人之常情,證明你是一個有感覺的正常人,並沒有問題;但若發現自己不能停下來,要無止境地繼續接收這些資訊,潛意識被這些資訊所帶來的情緒控制,也就是說,不由自主,這才是問題。

這些新聞有很強烈信息和畫面,本身已經能夠牽動一些人的情緒。如果當中報道內容跟我們自身經歷有關,更容易產生共鳴。這些聯繫因為在潛意識層面,所以是不明顯。例如,小時候家庭管束得嚴厲,使自己情緒十分壓抑、沒有反抗的空間。當長大後看見社會一些不公平、有人被欺壓的事情,因過去沒有處理好的創傷,會令我們對這些事情感覺更大,使無助感和憤怒等情緒更快、更強烈地跳出來。

過去沒有處理好的情緒,會在潛意識層面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過去自己受傷害時感受到無助,現在看到有人被欺壓,感覺便會特別強烈。因為潛意識地希望幫助受害者,所以特別關心新聞內容,追着收看,過程之中整個人變得特別緊張。而因為這份關心,當身邊人不像自己般關心,甚至乎持相反意見的時候,便容易激起憤怒和孤獨感,甚至疏遠別人或容易和別人吵架。

這些背後的情緒如果一直持續,是步向情緒病的先兆。如果發現這些情緒強烈而且持續,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找醫生。治療第一步是穩定當下情緒,然後慢慢加深自己對情緒的了解,從而慢慢處理舊日累積下來的情緒。

相信社會動盪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大家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