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3 Jun 2019 04:04:0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醫療券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兒言自得:殺雞取卵 – 視光師濫收費用「一鋪清」醫療券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6%ae%ba%e9%9b%9e%e5%8f%96%e5%8d%b5/ Mon, 25 Mar 2019 09:15: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826 【明報專訊】「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都是貪而反智的行徑。為了榨取利益,像寓言裏的大媽那樣把生金蛋的母雞開膛破腹,亟求盡取母雞肚裏的金子,誰知母雞肚內無金,死掉後更不能產卵;或者像《呂氏春秋》裏的漁夫,排盡湖水以取魚,怎料到湖泊乾涸後水不復臨,以後再也沒魚。

 

兒言自得,醫療券,霍泰輝,視光師
蘇智鑫攝

 

最近的「醫療券設限」事件,視光師學會的代表反對只向視光師設限,說濫收費用的,只是行業內一小撮害群之馬所為,政府不應以偏概全,針對整個行業。看來這些害群之馬,比成語故事裏的大媽和漁夫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但殺了自己的雞和斷了自己的魚獲,還連累到整個視光師行業。

 

害群之馬 醫療券「一鋪清」

害群之馬的所為,的確激起民憤。有好幾個戴了幾十年眼鏡的「四眼」長者朋友便曾告訴我,醫療券面世之前,頂多花數百元便可配一副適用稱心的老花眼鏡。自從政府推出醫療券之後,眼鏡價錢上漲了不少;更甚的,是眼鏡舖職員鍥而不捨地向他們推銷名牌眼鏡框和鏡片,以及殷勤地為他們上網查看他們的醫療券還有多少「剩餘價值」。

結果是每次付帳都要好幾千元,把他們的醫療券「一鋪清袋」,甚至要從自己口袋掏錢出來補貼不足。朋友不甘為了一副眼鏡用罄醫療券,曾經想過「急流勇退」,但總是敵不過店員的如簧之舌,威逼利誘的態度,以及「橫豎是政府的錢、不花白不花」的心理,終於就範。

 

提高手術費 盡取病人保險額

給醫療券設限,今次政府做對了。根據過往醫療券支付的數據,先給視光師服務設限,也算恰當。可是,我也認同視光師學會會長所說,害群之馬,並非視光師行業獨有,其他醫療行業一樣也有不良分子。

 

把長者病人的醫療券「一鋪清袋」,固然不可取,和這行徑異曲同工的,是盡取病人的醫療投保額。由於公營醫療服務供不應求,近年多了朋友購買醫療保險,以備有病時可以負擔私營醫療的費用,醫療保險漸漸成了中產的必需品。

 

有朋友向我反映,有病求醫時醫生要是知道他購了醫療保險,會把收費提高。有一次他住院動一個小手術,術前和醫生商討,獲悉手術及住院費用的大概,並告知醫生他購了醫療保險。由於保額高出所需費用一大截,所以朋友很放心接受手術。那知出院時收到帳單,銀碼竟然比醫生之前告訴他的高出許多,原來醫生把手術費大幅提高,剛剛到了他的保額上限。「雖然不用我付錢」,朋友氣憤地說,「可是這麼一來,保險公司怎不調高保險費,一般中產怎有能力買保險」?

 

按病人「身家」收醫生費

把病人醫療券「一鋪清袋」,以及盡取病人保險額,都是殺雞取卵的行徑。根據病人的「身家」收費卻又如何?香港一些私營醫院有一個由來已久的規矩,就是醫生的所有服務,會按病人住房的等級收費。頭等房病人所付的醫生費會倍於二等或三等房的病人。

 

按理說,醫生提供給病人的服務,不論貧富應該一視同仁,收費應該劃一。按房金收費,間接就是按病人的「身家」收費了。若這是「羅賓漢」式的劫富濟貧,也還罷了,可是看他們收取三等房病人的「最低收費」,卻又看不到任何「濟貧」的意味。行醫「劫富」,醫學道德倫理上是否說得通,值得深思。

 

相關文章:

兒言自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兒言自得:長命百二歲

兒言自得:護士上街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
醫療券僅8%用於預防違原意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7%99%82%e5%88%b8%e5%83%858%e7%94%a8%e6%96%bc%e9%a0%90%e9%98%b2%e9%81%95%e5%8e%9f%e6%84%8f/ Wed, 04 Oct 2017 06:31: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0255 【明報專訊】屬基層醫療措施之一的長者醫療券,原意是鼓勵長者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建立關係,加強預防護理,惟計劃推出逾8年,僅8%用於預防護理,急性病症診治則佔63%。

原意增用保健驗身服務

港府2009年展開長者醫療券計劃,資助70歲或以上長者以醫療券接受私家醫療服務,而自今年7月1日起,合資格年齡降至65歲。醫療券目的之一是希望長者可增加使用預防保健和驗身服務,醫療金額由起初每人每年250元增至現時2000元。據衛生署回覆,近年醫療券申領急升,單是去年總額已逾10億元,由2009年至去年有逾1160萬次交易,當中用作預防護理的約98萬次,佔整體約8.5%,而處理急性病症則約733萬次,佔整體63.2%(見表)。

學者憂推基層醫療變「派餅仔」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陳銘偉形容醫療券是「小恩小惠」,現時很多機構聲稱做基層醫療,實際上是否真的做基層醫療及成效皆無人知,故擔心外界以為政府很多錢,以「派餅仔」心態向政府申請撥款推基層醫療,「結果大家開心,但開心不代表有成效」,盼政府小心處理。

陳認為基層醫療應由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帶領,但相關醫生不足,現有458人,以現時人口估計,應有3000名才足夠。他指本港醫療偏重住院,致基層醫療發展遲緩,政府在發展基層醫療上欠組織及前瞻,難辭其咎,建議成立「基層醫療管理局」統籌及分配資源,令各部門及社區醫生有方向地運作。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0/01-5.jpg;//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0/e1df6e21a0955afab9796a8eb8d4c93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