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5 Oct 2024 04:37:5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酒精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www.afterroberto.com/%e6%8b%86%e8%a7%a3%e5%95%a4%e9%85%92%e8%bf%b7%e6%80%9d-%e5%8e%9f%e6%96%99%e8%a3%bd%e6%b3%95%e4%bc%bc-%e6%b6%b2%e9%ab%94%e9%ba%b5%e5%8c%85-%e5%8f%af%e4%bb%a3%e6%9b%bf%e7%b1%b3%e9%a3%af/ Fri, 25 Oct 2024 04:37: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97

【明報專訊】又到了一年一度啤酒節,不少餐廳和市集舉行慶祝派對,提供不同口味的啤酒,還有挑戰速度與酒量的競飲比賽。啤酒酒精濃度較低,許多人當水飲,更有人說啤酒原料是大麥和小麥,可以代替米飯。坊間對啤酒有不少迷思,真假難分。營養師提醒,啤酒的酒精含量和熱量都不容忽視。另一邊廂,新一份《施政報告》大減烈酒稅,立時引起各界對酒精危害的討論。其實不論酒精濃度高低,節日歡聚小酌,也應適可而止。對於各種啤酒迷思,找來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註冊營養師黃蘊芝為大家拆解。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golero@iStockphoto)

拆解啤酒6個迷思
迷思1:啤酒是「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澱粉質?

黃:這說法源於啤酒原料和製作過程與麵包相似,均使用穀物和酵母。然而,啤酒營養成分遠不及麵包。麵包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纖維,但啤酒在釀造過程中,營養成分大多被分解或過濾,剩下主要是酒精和水分。飲酒帶來的健康風險,遠高於其所能提供的有限營養。

顏色有深淺 營養成分相似
迷思2:啤酒顏色愈深,含維他命B1與B2就愈豐富?

黃:啤酒顏色主要來自大麥或小麥在磨研後經過烘烤,烘烤時間愈長,顏色愈深,味道亦愈濃郁,甚至帶煙熏味道。不同顏色啤酒的營養成分大致相似,大麥、小麥和酵母本身含有豐富維他命B,但在釀酒過程中,基本上都被高溫揮發掉;即使有剩餘的維他命B,也殘留在過濾掉的啤酒渣中。因此,日常所需營養無法從啤酒中獲得。飯、麵包、蔬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維他命B,肉類如豬肉也是維他命B1和B2重要來源,保持均衡飲食已可以攝取各種必要營養。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啤酒顏色與酒精含量並無關係,顏色的差異主要是源於麥芽烘烤時間的長短。(Anton Dobrea@iStockphoto)

淺色啤酒≠酒精含量低
迷思3:淺色啤酒酒精含量低, 可以當水飲,不易醉?

黃:啤酒酒精含量主要取決於釀造過程和使用的原料,例如發酵時間、溫度和次數,而不是顏色。例如,雙倍印度淡艾爾(double IPA)酒體顏色呈稻草至琥珀色,酒精濃度可高達10% vol;黑色的愛爾蘭斯陶特黑啤酒(Irish-style dry stout)酒精濃度反而較低,約4.1%至5.3% vol。

坊間有不少混入果汁、糖漿、冰塊等的啤酒雞尾酒,聲稱將酒精稀釋,不易醉。事實上,一罐330毫升啤酒,加入冰塊或果汁後,的確改變了酒精濃度,但若最終還是整罐喝光,攝取酒精量並未有減少,依然是一整罐的酒精分量。反而帶甜的啤酒雞尾酒因更易入口,讓人不經意多飲,忽略其酒精濃度,更容易飲過量而醉酒。

酒精阻礙燃燒脂肪
迷思4:飲餐酒或烈酒,就不會有「啤酒肚」?

黃:啤酒熱量不容忽視,一罐330毫升(酒精濃度約5% vol)含有約130至150千卡,相當於半碗飯。長期大量飲用會令熱量超標,轉化為脂肪,導致增重和肥胖,形成「啤酒肚」。不過,導致啤酒肚的不僅是啤酒,其他酒也可能令體重增加。每克酒精含有約7千卡熱量,一杯175毫升紅酒(酒精濃度約13% vol)含有約160千卡熱量。此外,酒精會阻礙身體燃燒脂肪,肝臟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以便身體利用它們,但當攝入酒精時,肝臟會優先燃燒酒精而不是脂肪。脂肪分佈位置會影響疾病的風險,如積聚於腹部,健康風險更高,因腹腔內有許多重要內臟器官,過多脂肪在器官內或周圍,會損害器官機能,增加患慢性疾病風險。就華裔成年人而言,男性腰圍逾90厘米(約35.5吋),女性腰圍逾80厘米(約31.5吋),便定義為中央肥胖

零酒精啤酒未必無酒精
迷思5:零酒精、零糖、零熱量啤酒,零負擔?

黃:零酒精、零糖、零熱量的啤酒,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特別對需要控制糖分、熱量和酒精攝入量,又想享受啤酒風味的人來說。然而,飲酒時常伴隨高熱量小食,同樣會增加肥胖風險。此外,習慣了這類風味飲品,將來會更傾向於選擇飲普通啤酒或其他酒類。

值得一提,對孕婦和小朋友來說,零酒精啤酒一樣存在風險。根據法例,酒精濃度低於0.5% vol的飲品毋須標示酒精含量,因此仍可能含有小量酒精。酒精可由胎盤傳遞給胎兒,影響其發育;酒精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由於小朋友體型較小,對酒精耐受程度低,風險相對增加。孕婦、兒童或有慢性疾病人士,應避免飲用這類所謂零酒精飲品。

此外,時下流行手工啤味道多樣,例如蜂蜜、咖啡、香茅、果香、拖肥等,有些是利用不同種類的麥芽和酵母,產生各種香氣和風味,譬如烘焙過程中產生的梅納反應使麥芽顏色加深並產生香氣,以製作出帶有朱古力、咖啡風味的啤酒;但有些則是加入香料、果汁或其他調味劑,這些額外成分可能會增加啤酒熱量和糖分。消費者選購時應特別留意是否有額外添加成分。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飲酒時常伴隨高熱量小食,不但增加肥胖風險,若過多脂肪積聚於腹部,更可能損害器官機能。(Fertnig@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啤酒花不含THC 不致幻或上癮特性
迷思6:啤酒花是大麻的「親戚」,會上癮?

黃:啤酒花是大麻科葎草屬的植物蛇麻(Humulus lupulus),與毒品大麻同科;但啤酒花不含毒品大麻中的精神活性成分(THC),不具備致幻或上癮的特性。啤酒花主要用於啤酒釀造中,提供苦味和平衡甜味,增添香氣及延長啤酒的保存期限。雖然啤酒花本身不會令人上癮,但長期大量飲酒會對酒精依賴。


相關閲讀: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知多啲:酒精危害無分烈酒啤酒 可傷肝致癌

剛於上星期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大減烈酒稅,醫療衛生界人士聯署反對,指出任何程度的酒精都會危害健康,憂慮減稅會鼓勵飲用烈酒,引發更多相關疾病。

肝臟負責處理酒精,長期飲酒對肝臟百害而無一利,嚴重可能導致酒精性脂肪肝,甚至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註冊營養師黃蘊芝表示,酒被列為第一類人類致癌物,可導致肝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等癌症。另外,飲酒會增加肥胖風險,當體重超出正常範圍(亞洲成年人體重指標,即BMI 23至24.9屬於過重,≥25屬於肥胖)會引發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甚至是中風。多項研究報告指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酒精飲品,都對血壓有不良影響,而高血壓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中風和腎病等風險。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黃蘊芝(受訪者提供)

計「酒精單位」限制飲用量

偶然小酌不會立即引發上述疾病,但長時間累積酒精飲用量仍會影響健康;加上,這些健康風險與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只顧飲酒而忽視其他有營養價值的食物,營養不足會增加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至於酒精對健康的即時影響,則包括頭痛、嘔吐、反應遲緩、判斷力下降、急性酒精中毒等。

有人認為「一醉解千愁」,其實要放鬆心情有很多其他健康方法,例如聽音樂或做運動。如果想喝些冰涼飲品,但又不想攝取過多熱量,可考慮飲用凍綠茶或淡茶,還可以使用家用氣泡機,加入二氧化碳製作氣泡冷茶。

黃蘊芝強調,酒精沒有安全攝取量。感受啤酒節歡樂氣氛的同時,應限制酒量,男士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單位」(詳見表),女士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惟若無飲酒習慣,便不要開始飲酒,即使是低酒精的啤酒也不例外。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6%b4%be%e5%b0%8d%e5%b8%b8%e8%a6%8b%e9%a3%b2%e6%96%99-%e6%9e%9c%e6%b1%81%e9%85%92%e7%b2%be%e5%8f%8a%e9%ab%98%e7%b3%96%e9%a3%b2%e5%93%81%e6%85%8e%e9%98%b2%e9%ab%98%e7%86%b1%e9%87%8f%e9%99%b7%e9%98%b1/ Sat, 30 Dec 2023 1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17

歡度節日,最高興莫過於與一班親朋好友相聚大吃大喝,當中不少得各式各樣的飲品,例如果汁、高糖飲料、酒精飲品等。然而,過量飲酒或高糖飲料會影響健康,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人士更應格外小心,以免節日後病情失控而不自知。(附飲酒4個小貼士)

大時大節小酌一番十分普遍,不過不同種類的酒精飲品,所含的酒精濃度、糖分及熱量各異。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表示,酒精飲品的熱量有多少,需視乎酒精濃度、酒精單位及分量,例如250毫升啤酒(酒精含量5%)等於一個酒精單位;100毫升紅酒(酒精含量12%)等於一個酒精單位;烈酒如威士忌及白蘭地(酒精含量40%)等,30毫升已等於一個酒精單位。

酒類混合含糖飲料  熱量更高

一個酒精單位等於12克酒精量,每克酒精的熱量為7千卡路里,因此每喝一個酒精單位,即等同攝取約84千卡路里。除了上述提及的酒類,廣受歡迎的雞尾酒由多種酒精及其他飲料混合而成,很多時所選用的都是含糖的果汁、糖水、椰奶等,視乎選材而定,熱量通常介乎於180至500千卡路里不等。因此,周明欣建議,如果想降低糖分攝取,可考慮使用零卡路里的梳打水來調製雞尾酒;喝烈酒時,部分人亦可能會加入汽水,建議應使用零卡路里或無糖汽水,以減少熱量吸收。


相關閲讀: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酒精飲品熱量表(部分)

酒精飲品熱量 (千卡路里)
啤酒 (Beer)153/罐
甜蘋果酒 (Apple Cider)194/罐
香檳 (Champagne)98/杯
白酒 (White Wine)123/杯
紅酒 (Red Wine)126/杯
馬天尼 (Martini)360/杯
伏特加(80度酒精含量)(Vodka)97/小杯

*每罐約360毫升、每杯約150毫升、每小杯約45毫升

周明欣提醒,飲酒要適可而止,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人士更要特別留神,因為攝取大量酒精會令血壓及血脂上升,變相影響病情控制;至於糖尿病患者如只飲酒、不進食,會令血糖水平不穩定,因此患者應在飲酒時適量進食,同時避免選喝甜酒。

飲酒4個小貼士 歡慶同時注

  • 飲酒前應先適量進食
  • 慢飲,每杯酒之間應喝清水
  • 補充足夠水分
  • 每日飲酒上限:男士兩個酒精單位;女士一個酒精單位

喝多於一罐可樂  已超出一日糖分攝取量

除了酒精飲品,開派對當然不少得罐裝及紙包飲品,不過有不少罐裝及紙包飲品都含有高糖分。周明欣解釋,成人男士每日的糖分攝取量約為9至12粒方糖;成人女士則為7至8粒方糖,以5克糖為一粒方糖來計算,一罐可樂便含有約7粒方糖,對於女性而言,一天喝多過一罐可樂已經超標,因此應留意攝取量。至於兒童,不少家長可能會為他們準備果汁,感覺上可能較健康,但其實暗藏高糖陷阱,坊間有不少果汁產品含有高果糖而且纖維低,除了熱量高容易引致體重上升,更會令三酸甘油脂高,嚴重更可能會引起脂肪肝。

她建議,派對上可多準備無添加糖分的茶類、無糖梳打水、不含卡路里及糖分的健怡汽水等,亦可以考慮準備蔬菜汁,奉行低卡、低糖之選,即使要喝含糖飲料,亦謹記不宜過量,購買前可多參考產品上的營養標籤,以助判斷。


相關閲讀:【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常見包飲品熱量表(部分)

飲品容量(毫升)熱量 (千卡路里)糖分(克)
汽水 (可樂、七喜、雪碧)35513635
健怡汽水35571
橙汁25012021
蔬菜汁2505211
紙包檸檬茶250137.534
低糖檸檬茶2505012.5
無糖茶25000
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勿過量飲酒精飲品、果汁、高糖飲料,以免影響健康,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士更應格外小心。
]]>
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www.afterroberto.com/%e9%85%92%e7%b2%be10%e5%85%8b3-5%e8%8c%b6%e5%8c%99%e7%b3%96-30%e5%88%86%e9%90%98diy%e3%80%8c%e7%86%b1%e7%b4%85%e9%85%92%e3%80%8d%e5%a4%a7%e4%ba%ba%e5%b0%8f%e5%ad%a9%e9%bd%8a%e4%ba%ab%e7%94%a8/ Wed, 27 Dec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788

【明報專訊】節日和家人朋友聚餐,高興下或會小酌兩杯吧,但大家有否留意酒精對身體影響,不止是神經受損?酒精即是「乙醇」,有充分證據顯示它和其代謝物「乙醛」對人體有致癌性,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與煙草、二噁英和加工肉同組。不少研究證實飲酒會增加各種癌症發病或死亡率,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與不飲酒人士相比,每日飲用12克酒精(約1罐啤酒)為例,各種癌症發病或死亡風險便會提高7%至47%不等,以咽喉癌風險最高,風險亦會隨飲酒分量而遞增。

酒精是「無營養的熱量」 10克酒精=3.5茶匙糖

此外,營養師常稱酒精為「無營養的熱量」,因為1克酒精含7千卡,每1酒精單位有10克酒精,即有70千卡,約相等於1.5茶匙油或3.5茶匙糖。節慶通常邊飲酒邊吃,會無意間吃過量,攝取過多熱量,提升假期後增重機率;加上豪飲一晚後的宿醉徵狀,也會影響隔天精神狀態。

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乳癌】40歲以上患乳癌風險增 定期3D乳房攝影+超音波 及早偵測癌魔減少假陽性

飲酒4點要注意

如選擇飲酒,則有以下建議:

•用小杯盛載,每次飲用以1酒精單位為基準,限制飲用分量

•選擇酒精含量較低的飲料

•先飲水或梳打等非酒精飲品,並與酒精飲品交替飲用

•酒後切勿駕駛


相關閲讀:肝癌4大高危因素 患乙肝、脂肪肝、酗酒、吃發霉食物高危

DIY無酒精「熱紅酒」  大人小孩齊分享

最後分享一個可30分鐘內完成、大人小孩都能享用又充滿聖誕氣氛的飲品食譜:

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無酒精「熱紅酒」(Marina Kositsyna@iStockphoto)

材料(4人分量):

石榴/紅莓汁2杯(可用其他果汁代替,成人可用無酒精紅酒代替)、葡萄汁2杯、清水2杯(若用無酒精紅酒可免)、檸檬和橙各1個切薄片、肉桂2支、丁香6粒、豆蔻3粒、八角3粒、紅糖(可免或適量)

做法:

1. 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大火加熱

2. 煮沸後轉中火,半掩蓋煮20至30分鐘

3.飲料隔渣倒入杯內,加入橙片或肉桂裝飾,即成

想認識更多營養資訊?可向註冊營養師查詢或瀏覽社區營養服務網頁:t.ly/ciOc5

文:陳瑋嘉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

(食得smart)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飲酒前先吃麵包芝士宜慢飲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5%97%e9%85%92%e3%80%91%e6%98%8f%e8%bf%b7%e7%8c%9d%e6%ad%bb-%e9%86%ab%e7%94%9f%e6%8c%87%e9%85%92%e5%be%8c1%e5%b0%8f%e6%99%82%e8%a1%80%e6%b6%b2%e5%85%a7%e9%85%92%e7%b2%be%e6%bf%83%e5%ba%a6/ Mon, 16 Jan 2023 07:30: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74 【明報專訊】一名中年漢前晚於旺角聯合廣場一間酒樓參與公司團年飯,疑不勝酒力,不省人事,翌日由酒樓職員發現昏迷,由接報到場救護員證實死亡。急症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酒後1小時血液內的酒精濃度會最高,亦最為危險,其時中央神經會受酒精影響,令人昏迷,甚至未能控制咽喉,令嘔吐物阻塞氣道,無法暢順呼吸致死。他提醒市民,酒家如見有人醉倒昏迷,應幫忙聯絡家人或召救護車,「唔好諗住由得佢喺度瞓」。若飲酒前宜先吃麵包、芝士等可減慢酒精吸收,慢慢飲亦可降低醉酒機率,最重要是量力而為。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飲酒前先吃麵包芝士宜慢飲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肝炎與肝癌】小貼士:酒精引發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頂酒酗酒者同高危 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急症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醉酒猝死不論年齡均有可能發生,如沒飲酒習慣的人在宴會幫人「頂酒」,易不自量力「飲多咗」;酗酒者則因肝已適應酒精,「飲醉都唔知」,兩種情况同樣高危。

彭繼茂續指,血液內的酒精濃度在酒後一小時最高,最為危險,其時中央神經會受酒精影響,令人昏迷,甚至未能控制咽喉,令嘔吐物阻塞氣道,無法暢順呼吸致死。


【酗酒】昏迷猝死 醫生指酒後1小時血液內酒精濃度高 飲酒前先吃麵包芝士宜慢飲
中年漢前晚疑醉酒在酒樓休息,酒樓職員翌日發現他昏迷不醒,私人物品放於座椅(左方)。救護員當場證實他死亡,以白布臨時遮蓋遺體。

籲召白車「唔好由得佢瞓」 勿空肚飲酒 慢飲減醉酒機會

彭繼茂續指,飲酒前吃麵包、芝士等可減慢酒精吸收,慢慢飲亦可降低醉酒機率,最重要是量力而為;同行朋友或酒家如發現有人醉酒昏迷應協助,懂急救者可先檢查呼吸脈搏,適時為醉酒者打開氣道及做心外壓,不懂急救亦可召救護車或聯絡家人,「唔好諗住由得佢喺度瞓,等佢聽朝自己醒」。

警方昨早7時許接報案,指聯合廣場「百好名宴」有身上有酒氣的食客於偏廳昏迷。救護員到場,當場證實47歲李姓男子死亡,其親友事後到場協助了解。案件暫列屍體發現,死因待驗屍確定。據了解,李為裝修工人,有飲酒習慣,無病歷;公司前晚在酒樓筵開5席團年飯,眾人飲紅酒、烈酒,李其後疑不勝酒力在酒樓休息,同事先後離開,至昨早職員在偏廳執拾,發現他昏迷不醒、身體冰凍。


相關文章:【糖尿病】高血糖增中風機會2至4倍 了解11個中風風險因素 控制三高預防10個貼士


]]>
唇部有傷口 忌辛辣酸燙食物酒精 冬日注意:打針抗疫、忍口護唇(膚見) //www.afterroberto.com/%e5%94%87%e9%83%a8%e6%9c%89%e5%82%b7%e5%8f%a3-%e5%bf%8c%e8%be%9b%e8%be%a3%e9%85%b8%e7%87%99%e9%a3%9f%e7%89%a9%e9%85%92%e7%b2%be-%e5%86%ac%e6%97%a5%e6%b3%a8%e6%84%8f-%e6%89%93%e9%87%9d%e6%8a%97/ Fri, 14 Jan 2022 09:05: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078 【明報專訊】這陣子溫度低及乾燥,大家要注意唇部皮膚護理。對愛美一族來說,美白肌膚需要長時間小心保養,但唇部皮膚護理,似乎較少人關注。唇部皮膚跟其他部位皮膚比較,有些事項是值得注意。

注意唇部皮膚護理 有傷口忌辛辣酸燙食物及酒精

第一,唇膏成分有色素及抑制細菌的防腐劑,長期使用會對唇部皮膚構成一定刺激,出現痕癢、裂紋或紅腫。而對患有濕疹的病人或因暗瘡問題需要服用維他命A酸,唇部容易乾燥,問題更大。

第二,當唇部出現受傷迹象時,再接觸到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酸辣、熱燙食物等,會引發更嚴重的皮膚炎。

假如出現上述問題,應立即停止使用唇膏而改用潤唇膏,使皮膚得到休息。病人會問是否要停止或減少接觸刺激性食物呢?如果進食前塗上油性潤唇膏作為屏障,食物放入口中避免跟唇部接觸;飲用熱湯時用湯匙送進口裏,減少對唇部直接刺激,有助慢慢回復正常。

還有一點,對喜歡飲酒的人也要小心,酒精明顯會刺激已受傷的唇部,所以避免或減少直接接觸。最後如果還未解決問題,就要諮詢皮膚科醫生作進一步評估。

(編者按:文章稍作調動,原文於1月10日刊登)

切記忍口——唇部乾燥,出現痕癢、裂紋時, 再接觸熱燙、辛辣等刺激食物,會引發更嚴重的皮膚炎。(pengpeng@iStockphoto)
切記忍口——唇部乾燥,出現痕癢、裂紋時, 再接觸熱燙、辛辣等刺激食物,會引發更嚴重的皮膚炎。(pengpeng@iStockphoto)

相關文章: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Omicron是聖誕禮物?打針抗疫

此外,自2019年起,我們已有兩年沒有感受到濃厚節日氣氛。在剛剛過去幾個節日,冬節、聖誕節及除夕夜,天氣都很不錯,清涼乾爽,大家本來已重拾節日氣氛,雖還未百分百回到疫情之前狀况,但感覺已經離它不遠,隧道前的曙光若隱若現。香港已有約3個月沒有出現本地個案,大家期待可跟內地通關,一切都衷心感謝政府及醫護人員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可惜因為小部分人自私行為,令Omicron近日走進社區出現隱形傳播鏈,希望政府及各醫護人員再次化險為夷,減輕第五波殺傷力。

新冠病毒和愛滋病毒同樣是RNA病毒,在進化過程中不斷改變基因構造,所以新冠病毒在這兩年時間已先後出現幾次變種:英國的Alpha、南非的Beta、巴西的Gamma、印度的Delta,Omicron約2個月前在南非出現。從初步科學數據分析(大部分來自南非),它的傳播速度比Delta快很多,對未有接種新冠疫苗或之前未有受感染的人來說,殺傷力究竟減少或增多仍未有定案。但肯定的是,接種疫苗及曾受感染的人的免疫力,仍然是最有效方法去預防重症及死亡,特別是打完三針疫苗之後,所以將來各地政府好可能要完成接種三針疫苗,才可以達到免檢疫基本要求。有人說Omicron是一份聖誕禮物,幫世界早點結束大流行(pandemic),這說法是對是錯我們拭目以待,但要加把勁請還沒接種疫苗的人,盡快打針,已完成兩針的人盡快打加強劑。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即日籌新安排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1月10日)

文:黃偉傑(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7%88%86%e6%8b%86-%e7%9a%ae%e8%86%9a%e4%b9%be%e7%87%a5%e7%97%95%e7%99%a2%e5%85%bc%e6%b4%97%e6%89%8b%e6%90%93%e6%89%8b-%e5%87%ba%e7%8f%be%e9%be%9c%e8%a3%82%e6%98%93%e8%aa%98%e7%99%bc%e7%b4%b0-2/ Wed, 13 Jan 2021 03:00: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556 新冠肺炎肆虐接近一年,不少市民已養成頻繁洗手、搓手的衛生習慣,加上近日天氣乾燥,手腳都出現痕癢、爆拆等皮膚問題,怎辦呢?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提醒,長期接觸具消毒殺菌功效的洗手液,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容易誘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俗稱「主婦手」)。如果塗搽潤手霜次數不足,更會導致手部皮膚乾燥,出現龜裂損傷,誘發細菌感染。即使使用酒精搓手液或洗手後要經常塗搽潤膚霜,如何選購潤膚霜呢?要注意什麼呢?要預防手部爆拆有何貼士呢?

武漢肺炎
洗手頻繁容易引致乾燥爆拆,皮膚科醫生提醒,洗手後應趁雙手仍有微濕時塗上潤膚霜,保濕效果最佳。(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潤膚要薄搽 乾燥宜戒辣

 

皮膚乾燥爆拆 洗手後微濕即搽潤膚霜

胡惠福建議,保濕效果較佳的潤手霜可選擇油膏類產品,如乳霜(Cream)、油膏(Ointment)如凡士林(Vaseline)或乳化油膏(Emulsifying Ointment),可防止水分在皮膚表面蒸發,且不含防腐劑及其他化學物質,較少引致敏感反應;惟缺點是含較少水分,質地較硬及油膩難以均勻塗搽,有機會堵塞毛孔。

 

相關文章:玫瑰痤瘡、暗瘡難分辨?扁平疣、汗管瘤會傳染? 皮膚科醫生:解決皮膚問題 做足5件事容光煥發新一年

 

預防手部爆拆敏感7個貼士 留意潤膚產品成分

胡惠福建議,市民使用酒精搓手液、潤膚露時,有助減低皮膚敏感的貼士:

1.)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手,以免損害角質層保護屏障。

2.)洗手後應趁雙手仍有微濕時塗上潤膚霜,保濕效果最佳。

3.)留意潤膚產品成分:以不含香料、色素、羊毛脂、防腐劑(如甲醛、MIT、Parabens) 等致敏成分的產品為佳。

4.)選購酒精搓手液、消毒洗手液時,宜選用不含香料和防腐劑(如MIT)等致敏成分的產品。

5.)使用酒精搓手液後要經常塗搽潤膚霜,補充天然油分及滋潤皮膚,恢復表皮屏障保護功能,每逢乾燥便要補搽。

6.)酒精搓手液主要在街外使用,回家後應使用溫和的洗手液(如弱酸至弱鹼性範圍)清潔雙手,減少使用酒精搓手液次數,從而減少刺激皮膚。

7.)如手部嚴重乾燥龜裂,塗抹潤手霜後可戴上棉質手套睡覺,有助加強皮膚保濕效果。

 

文:余敏

]]>
搓手液及酒精存放注意|酒精容器空位多易揮發 專家提醒:大樽轉細樽 氣味太淡勿用 //www.afterroberto.com/%e6%90%93%e6%89%8b%e6%b6%b2%e5%8f%8a%e9%85%92%e7%b2%be%e5%ad%98%e6%94%be%e6%b3%a8%e6%84%8f-%e9%85%92%e7%b2%be%e5%ae%b9%e5%99%a8%e7%a9%ba%e4%bd%8d%e5%a4%9a%e6%98%93%e6%8f%ae%e7%99%bc/ Thu, 27 Aug 2020 08:32: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032
搓手液及酒精存放注意|酒精容器空位多易揮發 專家提醒:大樽轉細樽 氣味太淡勿用
消毒酒精或搓手液開封後應蓋好,專家建議如用剩不多,可把酒精倒入小瓶,減少接觸空氣揮發的機會。(資料圖片)

搓手液、消毒酒精已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生活的隨身物品。科技大學化學系理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提醒,酒精使用後要注意封好瓶蓋,避免接觸空氣減少揮發。

搓手液及酒精存放注意|酒精容器空位多易揮發 專家提醒:大樽轉細樽 氣味太淡勿用
科技大學化學系理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資料圖片)

搓手液、消毒酒精選購存放3貼士:

1. 酒精濃度至少70%較穩陣

酒精噴霧及酒精搓手液的酒精濃度應介乎60%至80%,才能有效殺菌。陳鈞傑建議,購買搓手液或消毒酒精時,宜選酒精濃度至少達70%的較穩陣,因稀䆁及生產過中有±5%的酒精濃度誤差,使用時酒精亦有機會揮發。

2. 大樽轉小樽避免常打開

容器內的空位愈多,酒精在瓶內能夠接觸空氣揮發的空間比例會愈大。陳鈞傑建議如購買大支裝(1公升)的搓手液或消毒酒精,可倒入小容器內,方便出外時攜帶使用,亦避免經常要打開大支裝酒精。如瓶內酒精或搓手液僅餘五分之一或以下,建議盡快使用,或將之轉存至小瓶內,減少酒精接觸空氣揮發的機會。

搓手液及酒精存放注意|酒精容器空位多易揮發 專家提醒:大樽轉細樽 氣味太淡勿用
容器內空位愈多,酒精接觸空氣揮發的機會愈大。專家建議,可把大支裝的酒精倒入小容器內。(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3. 勿放高溫易燃物附近

無論大支裝或小支裝的搓手液或消毒酒精,都要注意瓶蓋要保持密封,避免存放在陽光直射、高溫或易燃物品附近。若發現酒精瓶已打開至少4至5日,或聞到酒精氣味太淡,應及早停用。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短片:使用酒精搓手液潔手】

]]>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www.afterroberto.com/%e7%9d%87%e6%b8%85%e6%b6%88%e6%af%92%e6%88%90%e5%88%86-%e6%bf%95%e7%b4%99%e5%b7%be%e9%9d%a0%e9%85%92%e7%b2%be%e5%bf%ab%e9%80%9f%e6%ae%ba%e7%97%85%e6%af%92/ Tue, 03 Mar 2020 08:27: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773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酒精殺毒——新型冠狀病毒表面有一層脂肪包膜,酒精可溶解脂肪膜,亦可令病毒的蛋白質變性,使其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明報製圖/AntonioGuillem@iStockphoto)

 

【明報專訊】「保持雙手清潔,勤洗手,勿捽眼」,在新型冠狀病毒陰霾下,市民衛生意識提高,時刻緊記清潔雙手的重要。有效清潔雙手的方法,是使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清洗,但在不便洗手情况下,消毒濕紙巾就成為不少人的隨身「法寶」。然而消毒濕紙巾的消毒成分有多種,消毒原理及速度也不同。專家稱,只有一種成分才是最有效及快速,選購時,宜留意成分,睇清睇楚才購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除了口罩和酒精搓手液,消毒濕紙巾也被市民瘋狂搶購。但要留意,市售的濕紙巾分兩種,一種是含消毒成分,另一種則沒有,如果是用作消毒用途,要留意包裝有否標明具「消毒」作用。

 

一般濕紙巾 沒封口易養菌

那麼,使用沒消毒成分的濕紙巾,可否抹走細菌和病毒?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專任導師黃浩賢說:「沒有消毒成分的濕紙巾,只是一張沾了水的紙巾,如果用來抹手,或可把抹擦範圍內的細菌及病毒黏在濕紙巾上,但在抹手過程中,這些細菌病毒有可能被帶到雙手其他位置,由於不含消毒成分,因此不能將它們殺死。」要用濕紙巾來消毒,還是購買含消毒成分的較穩妥。

部分不含消毒成分的濕紙巾,一包或一盒有數十張,如果使用或儲存不當,例如每次取用濕紙巾後沒馬上封口,濕紙巾如被細菌污染,裏頭的水分可讓細菌存活一段時間,所以濕紙巾應避免接觸傷口或雙眼。

殺菌≠殺病毒

市面上含消毒成分的濕紙巾,很多也標榜「殺菌99.9%」、「有效除菌」,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提醒市民,「細菌跟病毒不同,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病毒,並非細菌,能殺菌99.9%,不代表殺病毒也有同樣功效」。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迅速有效——酒精消滅病毒最迅速和有效,宜選含70%或75%酒精濃度的濕紙巾。(李佩雯攝)

消毒濕紙巾因不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監管,或欠缺相關效能測試報告,消委會曾檢視市面上15款搓手液和22款濕紙巾,但只有17個樣本的供應商提供測試報告。

黃浩賢表示:「即使濕紙巾品牌對產品做了相關測試,一般是以某幾種細菌或病毒作為測試對象,不一定對所有細菌或病毒有效。」如果消毒成分是酒精,含量達60%至80%,即使沒有標明什麼,已代表能殺死絕大部分細菌及病毒。

 

專家意見

◆崔俊明(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崔俊明(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資料圖片)

◆黃浩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專任導師)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黃浩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專任導師)(受訪者提供)

 

酒精溶解病毒脂肪包膜 破壞蛋白質外殼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明報新聞圖片)

市面上的消毒濕紙巾林林總總,消毒殺菌成分主要有酒精(alcohol)、季銨化合物、雙氯苯雙胍己烷等等,部分濕紙巾會有多於一種消毒成分。崔俊明及黃浩賢均認為,在各種成分中,酒精殺病毒最有效及迅速,消毒原理亦跟其他成分不同。

 

未能有效消滅輪狀病毒

酒精為何特別有效?因為酒精會令蛋白變性,亦有溶解脂肪效果,兩者都能有效殺死細菌和大部分病毒。

一顆完整的病毒顆粒,由具保護功能的蛋白質外殼,以及外殼包住的核酸組成。有些病毒外層有一層包膜,通常由脂肪和蛋白質組成,這類病毒稱為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es),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便屬於這一類。酒精能夠快速而有效消滅包膜病毒,因酒精屬脂溶性,能溶解外層的脂肪包膜,酒精亦具有親水和疏水兩種特性,故能吸收病毒蛋白質外殼的水分,亦能破壞蛋白質內、外之間的牽引力,造成蛋白質外殼脫水、變性、凝固,達到消滅病毒目的。

然而對付部分無包膜病毒 (non-enveloped viruses) ,如輪狀病毒,酒精只能使其失去活躍能力,未能將其消滅。

酒精除了可消滅病毒,也具殺菌作用,原理是使細菌細胞膜的蛋白質變性,結構受到破壞。

 

濃度70%或75%最理想

但酒精並非濃度愈高愈好,按世衛建議,60%至80%濃度酒精溶液最有效,濃度太高會適得其反。黃浩賢解釋:「因為酒精濃度太低,未能發揮效用,濃度太高則容易揮發,而且會迅速將細菌或病毒表面蛋白質脫水、凝固,變成了保護層,妨礙酒精繼續滲透,削弱消毒功效。濕紙巾含相當的水分很重要,能幫助酒精滲入細菌及病毒內,酒精濃度以70%或75%最為理想,餘下30%或25%是水分,這個比例有效使蛋白質凝固,以及達到穿透效果,徹底消毒。」

酒精消毒效率高,為何不少濕紙巾要強調不含酒精?因酒精屬脂溶性,如果常用來抹手,容易令皮脂流失,導致乾燥。

 

酒精以外 常見消毒成分

濕紙巾除了酒精,還有季銨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雙氯苯雙胍己烷(chlorhexidine)、三氯生(triclosan)等消毒成分。黃浩賢說:「這些成分的消毒原理主要是破壞病毒包膜,令其喪失活性及死亡,或破壞細菌細胞膜,使其死亡。」

 

季銨化合物  消毒殺菌較慢

季銨化合物以苯扎氯安(benzalkonium chloride)最為常見。據消委會資料稱,季銨化合物消毒殺菌速度較慢。使用該成分濕紙巾清潔時,要確保清潔的地方沒有食物污漬等有機物質,否則會影響功效。

 

雙氯苯雙胍己烷 效用持續一段時間

雙氯苯雙胍己烷消毒速度比酒精慢,但效用可持續一段時間。消委會資料指出,雙氯苯雙胍己烷對包膜病毒也有效,但對無包膜病毒作用則較低。

 

三氯生 抑制病毒真菌較弱

三氯生會干擾細菌和病毒的脂肪合成機制,從而減弱其外層細胞膜功效,以達至消毒效果。據消委會資料指,三氯生對病毒及真菌的抑制作用較弱。此外,有研究發現這成分有可能令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而且在動物身上可干擾內分泌。

不論是使用哪一種消毒成分的濕紙巾清潔雙手,黃浩賢提醒要認真地抹勻雙手每一處,抹手速度不要急。他解釋:「因為要讓酒精或消毒化學物滲入細菌和病毒處,才能發揮功效。如果抹手速度太快,化學物未能徹底沾到雙手便沒有效用。使用酒精濕紙巾抹手時,不要在同一位置重複快速地抹拭,原因是此動作會產生熱量,加速酒精揮發,降低功效。」

 

知多啲:無漂白水 洗潔精梘液代替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zGel@iStockphoto)

 

1. 濕紙巾要妥善密封,並儲存於陰涼地方,尤其是酒精消毒濕紙巾,小心包裝封口「漏氣」,讓當中酒精揮發。

2. 選購酒精消毒濕紙巾時,要留意標籤有否標明酒精含量,以60%至80%最為有效。

相同酒精含量的濕紙巾跟搓手液,哪一種較好?崔俊明表示,「酒精濕紙巾揮發速度相對較快,如抹手過程發現濕紙巾已乾透,應使用另一張」。他認為最理想是用肥皂或梘液以清水冲洗雙手,其次是用酒精搓手液,最後才是酒精濕紙巾。

近日漂白水亦被搶購,部分商人將漂白水價格大幅抬高,崔俊明說:「家居清潔可以改用洗潔精及梘液代替,這些清潔劑能溶解新型冠狀病毒的脂肪包膜,令其死亡。」

 

知多啲:病毒外層包膜 避免疫系統監視

雖然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也有可能形成新型傳染病,但細菌和病毒兩者大不同,於去年12月在武漢出現的病毒性肺炎,病原體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非生物 入侵宿主複製

病毒並非生物,需要入侵宿主以自我複製。病毒有一層蛋白質外殼,儲存遺傳資訊,有些病毒也有一層以脂肪或蛋白質組成的外層包膜,以躲避宿主免疫系統的監視。病毒內的核酸載有遺傳資訊,它們只要進入生物細胞內,就能複製出更多病毒。若病毒入侵身體,免疫系統會找出受感染細胞,再派出抗體攻擊病毒。

 

派抗體黏合細菌 逐一摧毁

細菌是地球上微小的生物之一,由單一原始細胞組成。細菌外層有一層細胞膜,負責執行多項代謝功能,細菌內部有由DNA組成的染色體,承載着細菌遺傳密碼,當中的核糖體如一所微型工廠,利用遺傳密碼來幫助細菌成長、分裂。萬一身體受細菌入侵,免疫系統會派出抗體,將細菌黏合,並逐一摧毁。

文:李佩雯
編輯:梁小玲

]]>
衛生處方:飲酒傷身 無安全水平 //www.afterroberto.com/%e9%a3%b2%e9%85%92%e5%82%b7%e8%ba%ab-%e7%84%a1%e5%ae%89%e5%85%a8%e6%b0%b4%e5%b9%b3/ Mon, 08 Apr 2019 04:04: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003 【明報專訊】你間中有沒有去happy hour,跟朋友「飲兩杯」?很多人喜歡在社交場合,尤其親友聚會、歡度節日時,「啤一啤」或者開一兩瓶葡萄酒共享。亦有人提倡每日淺嘗一兩杯紅酒來預防心臟病或改善健康。究竟所謂「飲酒護心」或「適量飲酒」有沒有科學根據?

 

白藜蘆醇 心臟病 癌症 紅酒 啤酒 烈酒 酒精 護心 happy hour 衛生署
▲資料圖片

 

列第一類致癌物

眾所周知吸煙致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世界衛生組織(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於1988年已把「酒精飲品中的乙醇」,包括啤酒、紅酒、白酒、烈酒等,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即致癌性5類中最高類別),即是與煙草、石棉及放射性輻射等一樣,對人類致癌性證據充分。

飲酒可引致超過200種疾病和損傷(包括癌症、心臟病、肝病、各種精神與行為障礙)。相關癌症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

很多人誤信每日飲小量酒精可保護心臟。但事實上,世衛從未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而本地亦有研究發現飲酒會增加長者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醫學期刊《刺針》(Lancet)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酒精使用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風險因素,並指出要確保健康不受損害,應該滴酒不沾。另外,就癌症而言,飲酒愈多,患癌風險愈大,即是沒有所謂的安全飲用水平!例如每日飲一罐啤酒,患上口腔癌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三成;若增至每日兩罐啤酒,相關風險更會高至七成。

 

紅酒防癌缺證據

有指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可抗氧化及防癌,但醫學研究顯示,人體中白藜蘆醇水平與罹患癌症或心臟疾病並沒有關聯。值得留意的是,就白藜蘆醇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大多建基於動物實驗,現時仍缺乏科研證據證明對人體的效用。而且,動物實驗常用高劑量的白藜蘆醇,一般人根本難以通過飲紅酒或日常飲食攝取同等分量。事實上,白藜蘆醇亦存在於花生、葡萄和果醬等食物中,絕對毋須透過飲用紅酒攝取。

由於飲酒導致的傷害遠超其所謂的潛在好處,沒有飲酒習慣的人士絕對不應開始飲酒,而好杯中物之人亦應逐漸減少飲酒以減低傷害。孕婦、兒童及青少年、身體不適或正在服用藥物人士,以及正操作機器或駕駛的市民更加不應飲酒。

其實只要奉行健康生活,就是護心或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包括選擇少鹽少糖少油的食物,每周最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不飲酒及不吸煙。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酒害的資訊,可瀏覽衛生署「酒為下著」網站:www.change4health.gov.hk/tc/alcoholfails

若想了解飲酒的潛在健康風險,可透過網上問卷評估:www.change4health.gov.hk/tc/audit

 

文:李嘉瑩(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疾病預防))

 

【營養要識】牛油果籽減重瘦身 含山埃單寧酸 阻吸收鈣鐵 進食過量可致抽筋

女性護眼貼士 防眼乾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
增廣健聞 //www.afterroberto.com/%e5%a2%9e%e5%bb%a3%e5%81%a5%e8%81%9e-6/ Mon, 26 Nov 2018 10:09: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805 ■小心掉入暴飲陷阱

聖誕氣氛愈來愈濃,又到了派對旺季。派對中,酒精往往是主角之一,小酌怡情,但暴飲不但亂性,還可以致命。

美國國家酗酒與酒癮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hoholism;NIAAA)指出,「暴飲」定義是飲酒導致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不低於0.08克,大約相當於約兩小時內,男士飲5杯、女士飲4杯或以上的酒精飲品。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大部分暴飲者並非酒精上癮的人。暴飲可導致意外、暴力事件、不安全性行為、心血管和肝臟疾病等。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www.cdc.gov)

■少坐多動 預防心臟病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美國人每天安坐超過8小時,四成半成年人每周缺乏中度至劇烈運動;更有近一成半人同時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和每周缺乏運動。在5900名受訪者中,只有3%每天安坐少於4小時而且有足夠運動。

美國心臟協會一直鼓勵大家「少坐、多動」,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成年人每周應最少有2.5小時中至強度運動,以及一至兩天負重肌肉訓練。

■杏林聖誕市集下周登場

明德國際醫院預早慶祝聖誕,醫院將幻化成星光閃爍的聖誕市集,五隊聖誕歌詠團連同聖誕老人和雪人,出席「燭光聖誕慈善夜」,歡迎各界人士參加,免費入場。

◆燭光聖誕慈善夜

主辦機構:明德兒童慈善基金

日期:12月4日(周二)(按此加到 Google Calendar)

時間:晚上6:00至8:00

地點:山頂加列山道41號明德國際醫院戶外場地

查詢:2849 0355

網址:www.matilda.org/childrenfoundation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health-11262018-g1.jpg(Alter_photo@iStockphoto);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health-11262018-g2.jpg(seb_ra@iStockph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