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4 Jun 2024 09:34:2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鄭志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大鼠戊型肝炎】衛生防護中心:本港第12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 了解病徵、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5%a4%a7%e9%bc%a0%e6%88%8a%e5%9e%8b%e8%82%9d%e7%82%8e-%e8%a1%9b%e7%94%9f%e9%98%b2%e8%ad%b7%e4%b8%ad%e5%bf%83%e6%9c%ac%e6%b8%af%e7%ac%ac12%e5%ae%97%e4%ba%ba%e9%a1%9e%e6%84%9f/ Sat, 19 Sep 2020 00:00: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349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第12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患者是79歲長期病患男子,居於藍田邨,曾腹痛,9月1日到聯合醫院急症室,同日入院,留院期間曾現肝功能異常,目前情况穩定。究竟什麼是大鼠戊型肝炎?戊型肝炎如何傳染?怎樣預防傳染呢?

【大鼠戊型肝炎】衛生防護中心:本港第12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 了解病徵、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

大鼠戊型肝炎第12宗個案 患者曾腹痛

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患者入院後曾現肝功能異常,他沒吃過生豬肉或豬內臟,也沒接觸齧齒動物或老鼠,潛伏期沒外遊。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暫未確定感染源頭及途徑,仍在調查。據食環署去年鼠患指數,指數最高地區是灣仔(11.7%),其次是觀塘(9.1%)屬全港第二高,高於全港整體(4.2%)。食環署表示昨已派員到患者居所,及潛伏期曾到訪地點一帶公眾地方清洗及滅鼠,衛生尚可,沒明顯鼠患;署方派員巡視患者曾到食肆,未見明顯鼠患,惟廚房地磚及牆磚有破損,已指導食肆持牌人防鼠知識。署方今日會視察藍田邨鼠患情况。

大鼠戊型肝炎知多啲 醫生解答:大鼠戊型肝炎的病徵、傳染和預防

陳:陳沛然(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肝炎有幾多種?什麼是大鼠戊型肝炎?

鄭:肝炎(Hepatitis)是指肝臟細胞發炎,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病毒、細菌、酒精、藥物、自身免疫系統失調、膽石等。單是病毒性肝炎,已經有甲、乙、丙、丁、戊多種,臨牀上醫生難以分辨,必須通過血液化驗去分類。

陳:戊型肝炎有不同種類,感染的宿主亦有不同,例如有些會感染人類,有些會感染駱駝、野豬或大鼠。一般來說不同品種很少會交叉感染,但去年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有人類感染了原先只會感染老鼠的大鼠戊型肝炎,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戊型肝炎如何傳染?

陳:肝炎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血液或體液傳染,乙、丙、丁型肝炎便屬於此類;甲、戊型肝炎則是進食了未煮熟的肉類、動物內臟、海鮮或不潔食物引起。

 

怎樣防止傳染?

陳:戊型肝炎是「病從口入」的疾病,大鼠戊型肝炎估計是因為食物被老鼠糞便沾染並感染人類,所以要預防大鼠戊型肝炎爆發,必須由處理人和老鼠兩方面入手。我們要確保個人衛生及食物安全,例如進食前洗手,如廁後必須洗手及清洗乾淨進食器皿等。食物安全方面,生熟食物要分開擺放、徹底煮熟肉類或肝臟食材,才可以殺死內裏的病毒。

老鼠方面,主要是截斷牠們的食住行,例如妥善處理垃圾及廚餘,清理牆角雜物、堵塞牠們藏匿和堵塞牠們出沒管道,以減少老鼠聚集及繁殖能力,由老鼠引發的疾病便可以控制。

了解更多:食物沾鼠糞 屙嘔肚痛 免疫力弱 提防大鼠戊肝偷襲

]]>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8%8f%8c%e4%b8%89%e6%ad%b2%e5%ae%9a%e5%85%ab%e5%8d%81-%e5%a4%b1%e8%a1%a1%e6%8b%9b%e7%97%85%e8%87%b4%e8%82%a5-%e7%a7%bb%e6%a4%8d%e5%a5%bd%e8%8f%8c-%e6%94%b9%e5%96%84/ Mon, 16 Mar 2020 08:10: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289 腸炎
腸道健康——3歲前是建立腸道菌群的黃金時期,多食新鮮食物,避免過量添加劑,勿濫用抗生素,以免腸道微生物失衡。(joey333、sorbet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臭臭」能治療腸胃病、評估大腸癌風險,甚至預防自閉症?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對健康影響重大,而且腸菌「三歲定八十」,從懷孕期至孩子3歲前腸道微生物容易受環境影響,3歲前建立有益腸道菌群,對孩子日後健康影響深遠;而透過破解腸道微生物群的奧秘,就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中大成立糞便庫,捐糞者的健康要求比捐血者更嚴格,而且每天要到醫學院的指定廁所「捐便」。

 

◆黃:黃秀娟(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肝臟科教授、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鄧宗弘攝)

 

腸道微生物防病控情緒?

問:什麼是腸道微生物?

黃:一提到腸道微生物,總會想到有害、令人生病的「惡菌」,其實腸道微生物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人體內有40萬億的微生物,包括了細菌、病毒和真菌,主要住在小腸和大腸內,我們和微生物互惠互利,它們幫助我們吸收營養、增強免疫系統、防止病菌入侵,甚至控制情緒。

不少研究發現,當腸道微生物失衡,惡菌增多、益菌減少的時候,會引致不同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糖尿病、肥胖,嚴重可引致癌症。有研究亦指出,兒童疾病如皮膚過敏、自閉症,都與腸道細菌的關係密切。

 

3歲前建益菌黃金期?

問:腸道菌群「三歲定八十」?
黃:俗語說「三歲定八十」,原來從母親懷孕至孩子3歲前人體內腸道微生物十分不穩定,容易受環境影響,因此3歲前是建立有益腸道菌群的黃金時期,可對孩子日後的健康帶來長遠和正面作用,甚至影響一生。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腸道微生物群,媽媽懷孕時會傳給嬰兒,要保護腸道微生物,孕婦要注意飲食,最好以新鮮食材自家煮食,避免攝取過量添加劑,勿濫用抗生素,以免損害腸道中有益的微生物。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展開研究——中大展開研究,定期量度從孕婦懷孕至嬰兒3歲的腸道微生物群,分析日後患上疾病的風險。(RyanKing999@iStockphoto,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中大醫學院將展開一項針對孕婦及其嬰兒腸道菌群的研究,會為研究對象從懷孕至嬰兒3歲前,定期量度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種類和組合,分析其患上疾病的風險。評估風險後,嘗試以始創方法來改變微生物組群,例如補充缺少的益菌,以減低患上自閉症、糖尿病、嬰兒肥胖等疾病風險。

 

自閉童多5、6種惡菌?

問:腸道細菌能治自閉症?
黃: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比較150名患有自閉症和健康兒童的腸道細菌群,發現有自閉症的兒童腸道多出5至6種「惡菌」和少了3至4種「益菌」,因此,如果能盡早發現腸道菌群不平衡,可望預防和治療自閉症。

另外,歐洲一個研究顯示,有七成自閉症病人接受過3至4次腸胃微生物移植後,情緒和腸胃問題都得以改善。由於遺傳因素也是自閉症成因之一,相信難以完全根治,能夠改善病情已經是很好的成效。

 

飲食、運動逆轉腸菌?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蔬果有益——蔬果、高纖食物能增加腸道益菌。(e-anjei@iStockphoto)

問:「三歲定八十」,所以過了3歲就已成定局,不可逆轉?

黃:雖然過了「黃金時期」,但腸道微生物不如基因般不可改變,我們可用不同方法改變腸道微生物,以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

  • 不要胡亂服用抗生素,以免破壞腸道益菌
  • 注意飲食習慣,多食蔬果,高纖維食物能增加腸道益菌
  • 少食含添加劑和加工食品,因為添加劑亦會破壞腸道益菌,引致腸道發炎,更可能導致肥胖或炎症性腸病
  • 多做運動,有研究指出,跑馬拉松的人腸道菌群中的益生菌比沒有跑馬拉松的人多

 

移植一次KO難辨梭菌?

問: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治療什麼疾病?
黃:最新研究發現,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改善和治療不同疾病。其中成效最顯著是難辨梭菌(也稱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患者會嘔吐及肚瀉,無有效方法根治;但九成病人做了一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就能完全康復。

鄭:難辨梭菌正常存活在大約5%人的腸道中,一般情况下不會引起疾病。但若服用了廣譜抗生素,抗生素把腸道細菌殺死,卻無法殺死難辨梭菌,它們便會大量繁殖,並釋出毒素,引致患者身體出現腸胃炎的病徵,包括發燒、腹瀉、嘔吐等,更可能引致嚴重腸炎。

黃:另外,中大醫學院初步研究及英國有研究顯示,有七成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病人做了3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後,腹痛、腹瀉和情緒問題都得以改善。未來5年,我們希望能改變腸道微生物來預防和治療如肥胖、糖尿病和自閉症等疾病。

 

驗菌助防大腸癌?

問:移植腸道微生物可以治療大腸癌嗎?
黃:研究發現,有幾種惡菌會與大腸癌有關。老鼠實驗發現,排除了那些惡菌後,可以預防瘜肉;但暫時未有方法排除人體內這些惡菌。不過,它們可作為biomarker(生物指標)檢驗出病人有沒有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如果在病人的腸道細菌群中發現到該3種惡菌,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達80%至90%,病人便應盡早做大腸鏡檢查。

另外,腫瘤科也有很大的突破,大腸癌病人接受免疫治療之前,可以先檢查腸道細菌群,並根據其細菌組合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未來可預測患病風險?

問:驗測腸道微生物,可否預告患病風險?
黃:中大醫學院已收集幾千名健康及有不同疾病人士的糞便樣本,整理成數據庫,大概1年後就可正式推出以腸道微生物評估疾病風險的服務。有需要人士只需把大便樣本交給我們,24小時後就能得出腸道微生物的評估報告,得知其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並與數據庫中的資料對比,評估有沒有某幾種疾病的風險。由於大便在腸道中吸收了不同細菌,所以能很準確驗出腸道微生物。

 

知多啲:捐糞助治病 研藥丸植菌

移植腸道微生物是近年炙手可熱的研究,但醫生如何把腸道微生物移植到人體?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黃秀娟解釋,目前的技術暫未能在實驗室培植菌群用作治療,「現時最直接方法是抽取健康人糞便中的微生物樣本,以內視鏡、胃鏡、大腸鏡或灌腸的方法移植到病人體內」,醫學界亦正研究將微生物製成藥丸,用口服的方式移植入病人腸道。

 

要求嚴格 目前僅約5人合適

「健康糞便」又從何而來?中大醫學院成立了一個糞便庫,當有難辨梭菌感染的病人入院,就可即時從攝氏負80度的存庫中拿取細菌樣本,以灌腸或大腸鏡的方法移植到病人體內。要成為捐贈者殊不簡單,現時只有4至5人是合適的捐贈者。黃秀娟指,挑選糞便捐贈者的要求相當嚴格,除了年齡介乎18至45歲,身體亦必須十分健康,「每10人僅1人符合要求,比捐血更嚴格。要抽血檢查他們有沒有傳染病,檢驗糞便細菌樣本,亦不能經常外遊、沒有敏感病歷、沒有家族病史」。另外,為確保細菌樣本新鮮,捐贈者每天都要在指定廁所「捐便」,所以現時的捐贈者都是鄰近中大的沙田居民或醫院職員,黃秀娟稱將來會招募更多捐贈者。

 

中大招募定期捐糞者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招募腸道微生物移植(FMT)的大便捐贈者。FMT是將健康人士腸道微生物移植到患者體內,已應用於日常治療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許多研究顯示FMT也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

腸道微生物的原材料是健康人士的大便。為確保FMT安全,大便捐贈者需要符合嚴謹的捐贈標準,並需要接受簡單面試和生物樣本化驗。通過測試後,需要星期一至五連續5天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捐贈大便。每次捐助獲得100元現金交通津貼。捐贈者的資料亦會用於腸道微生物研究。

文:杜欣勇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有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逐增 抗疫長期戰 防護可持續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e6%84%9f%e6%9f%93%e5%80%8b%e6%a1%88%e9%80%90%e5%a2%9e-%e6%8a%97%e7%96%ab%e9%95%b7%e6%9c%9f%e6%88%b0-%e9%98%b2%e8%ad%b7/ Mon, 17 Feb 2020 03:10: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250 【有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逐增 抗疫長期戰 防護可持續
長期抗疫——疫情並非在14天關鍵期後就會完結,所以大家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narvik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升溫,確診個案愈來愈多,而接受家居檢疫的人數亦不斷上升。究竟家居檢疫能否防疫?或是會危及周遭居民?同一單位、隔鄰單位的人,如何抗疫?經常用酒精搓手可以做到零病毒?買不到外科口罩,怎辦?

兩位醫生強調,疫症威脅不會在短時間內解除,大家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曾:曾祈殷(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 家居隔離可阻疫情擴散?

【有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逐增 抗疫長期戰 防護可持續
隔離檢疫——不少變數會影響疫情發展,隔離的原意是監察有可能受感染的人士,但若政策過於寬鬆,效果成疑。(資料圖片)

問:政府執行家居隔離政策,應該可阻止疫情擴散?

曾:香港已出現社區感染個案,而由內地入境香港的人士可能潛伏病毒,因應病毒可潛伏14日,政府推出隔離政策,希望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不過,隔離的理念及原意應該是讓被監察人士獨自隔離,限制他們不可離開隔離單位,但現時的政策偏向寬鬆,因為被監察人士可以與家人、朋友同住一個單位,如真的感染病毒,便有很大可能傳染給同一單位內的人,進而將病毒散播到社區。另一方面,政府亦沒有實際方法阻止被監察人士偷偷外出,所以未必能有效阻止疫情擴散。

鄭:如準備接受家居隔離,在選址時要特別小心,因為你沒有辦法知道自己有否感染肺炎病毒,所以如家中有長者、小朋友等高危人士,就更加要避免在同一單位內居住。當然,最好的做法是單獨在家或某一地方執行隔離,同時要自律不可外出。

 

隔離期間發燒咳嗽,怎辦?

問:如果隔離期間出現徵狀,應該怎做?

曾:家居隔離實際上是醫學監察,被監察人士在單位內過14天,要定時量度體溫及留意有沒有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徵,如咳嗽呼吸困難發燒乏力等。若隔離期間出現病徵,要第一時間通知衛生防護中心,有關方面便會派員將懷疑感染個案移送醫管局轄下有隔離設施的醫院,接受篩查、隔離或治療,而密切接觸者亦會送去檢疫或隔離。

 

未找到病毒源頭,疫情難樂觀?

問:政策未如理想,疫情會如何發展?

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的大家庭,研究指出「武漢肺炎」的基因與SARS有八成相似,而對比2003年SARS的全球約8000宗感染個案,現時新型冠狀病毒只兩個多月已有數萬宗感染個案,內地每日更有過千宗新個案,可見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傳人能力更強,所以預計疫情仍會持續變差。事實上,早前香港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也以數學模型作預測,估計疫情在4月才會到達頂點,之後才慢慢回落。當然,亦有不少變數會影響疫情發展,例如內地流行病學措施有否加強或改變、增強控制疫情的能力等。而在香港方面,我認為可採取更多措施,例如安排兩批司機分別留在兩地作跨境貨運,貨物在邊界上交收,既不會因隔離措施阻礙物流流程,亦可減少來港司機進入市區。不過,現時最大問題是仍未找到病毒源頭,無法清楚掌握透過什麼宿主傳染病毒,實在難以樂觀。

 

不停用酒精搓手零病毒?

問:如何完全消除病毒?

鄭:愈細心的人,會愈關心疫情,密切留意有關武漢肺炎的資訊,頻密用酒精清潔雙手。不過,生活上有很多細節會污染雙手,例如出入開門閂門、按升降機掣、插袋等,是否每次也要用酒精搓手呢?

受訓練的醫生,在做手術或進入高危環境要為雙手消毒時,有一套非常嚴格的程序要遵守,例如消毒後雙手要高舉,飲水、抹汗也要其他人幫忙,希望可以減少污染。但現實中根本做不到,甚至已有病人因頻密洗手導致雙手乾燥、乾裂,甚至發炎。所以,在抗疫上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關注哪一款口罩消毒酒精品質較佳;應退後一步,從宏觀層面評估自己感染病毒的風險,以及設計一些可融入生活及持續執行的方法。

事實上,疫情並非在14天關鍵期後就會完結,很大可能會持續幾星期至數月,所以在防疫上不應保持短跑的心態,由一開始很緊張,去到後期放棄不做。我們難以做到零菌零病毒,所以只能盡量減少接觸病毒及讓病毒停留在身上的時間。另外,亦不要感到恐慌,錯誤地認為只有消毒酒清才可消滅病毒,其實跟足指示用洗手液清洗雙手也有效消毒,洗手後亦可使用潤膚液滋潤雙手,避免引發其他問題。最重要是可跟家庭醫生一起探討可持續實行的方案,就可做到安全防疫。

 

買不到口罩點算?

問:買不到口罩和消毒酒精,可以怎辦?

曾:現時香港一罩難求,如果真的未能購買符合標準的外科口罩,也可透過其他方法保護自己。首先可嘗試使用布或棉質口罩,雖然阻隔能力未如理想,但比起完全不戴口罩,至少也能提供阻隔,減少吸入飛沫的風險。上班時亦要特別留神,因為辦公室內存有很多共用設施,例如洗手間門柄、飲水機,如懷疑接觸到可能帶有病毒的東西,便不應捽眼或鼻,應盡快洗手,依足洗手7式及洗夠20秒,保持手部衛生。另外,亦要盡量減少到人流密集的地方,與其他人接觸時,應保持2至3米距離,都可有效防止受到感染。

【有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逐增 抗疫長期戰 防護可持續
(鄧宗弘攝)

 

知多啲:鄰居被隔離 衣服勿晾窗外

同一屋苑、同一大廈,甚至同一樓層,有人要家居隔離,怎處理?

隨着政府實施隔離令,社區上陸續有不同人士在家居隔離,再加上政府未有全面封關,預計被隔離人士將會「梗有一個喺左近」,甚至在同一屋苑或大廈中。由於隔離令欠缺監管,全賴被監察人士自律執行,很難避免會有人偷偷外出,一旦真的是病毒潛伏人士,鄰居便有一定的感染風險。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出,屋苑管理處及鄰居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如被隔離人士不知道病毒傳播途徑,便會忽略防疫細節,有可能不為意下接觸公共設施或打開窗戶,增加散播風險」。首先,屋苑的清潔力度要大大加強,因為病毒可透過飛沫、接觸或糞口傳播,管理處便要安排足夠人手,頻密清潔門柄、大堂、升降機等設施。

鄰居亦要為家居環境做好防疫措施,例如確保洗手間去水渠內U形氣隔有水在內,防止病毒經排污管道入侵;勤洗手及以1:99漂白水清潔家居。衣服清洗後不要晾出窗外,應掛在室內,以抽濕機或乾衣機弄乾衣物;如需打開廁所窗戶吹乾衣服,亦要選擇並非面向天井或面向鄰居洗手間的窗戶才打開。

外出時,不要徒手接觸門柄、按電梯掣或挨在牆邊,避免接觸病毒。「當屋苑或大廈有過多人士在家隔離,如經濟能力許可,建議應考慮到較安全的環境暫住。」

 

文:wongyim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2/HET20200207_01.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2/HET20200207_02.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2/HET20200207_03.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2/HET20200207_04.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2/HET20200207_05.mp4

]]>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4%b8%8a%e5%a4%a9%e4%b8%8b%e6%b5%b7%e6%b0%a3%e5%a3%93%e8%ae%8a-%e8%b0%b7%e7%a9%bf%e8%80%b3%e8%86%9c%e9%bb%9e%e8%a3%9c%e6%95%91/ Mon, 18 Nov 2019 03:39: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382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kimberrywood@iStockphoto/明報製圖,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潛入深海,忽然耳朵劇痛、暈眩,要立即撤退,到底是什麼原因?出海遊船河,跳水時側身「撻」入水,「噗」一聲撞穿耳膜,莫非從此失聰?傷風感冒搭飛機,落機後一兩日依然耳痛、聽力下降,應如何處理?

上天下海,氣壓驟變,耳咽管一時未能調節氣壓,谷穿耳膜,輕則一兩日內自行復元,重則須手術修補,否則破損耳膜容易受細菌感染發炎,進一步影響聽力。

陳:陳琳(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

何:何頌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耳痛閉塞點紓緩?

問:為什麼潛水、跳水、搭飛機,易出現耳朵不適?

陳:潛水後,出現耳朵疼痛、閉塞、聽力下降等不適徵狀。這主要因氣壓不平衡導致。耳朵構造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外耳與中耳之間有一塊耳膜阻隔,並有一條耳咽管通向外耳,以平衡外耳與中耳之間的氣壓。

潛水時受水壓影響,耳咽管容易水腫、充血,導致外耳與中耳之間的氣壓不平衡。下潛愈深,氣壓愈大,當耳咽管不暢通,未能平衡中耳壓力,便有可能導致中耳積水、發炎,嚴重會令耳膜穿孔。此外,亦有人跳水時因姿勢不當,耳朵拍向水面造成壓力,猶如被摑而迫爆耳膜。

至於不少人在搭飛機後覺得耳痛、耳朵閉塞或流水、流膿,原理跟潛水後出現的耳膜損傷一樣,乃由壓力不平衡所致。傷風感冒、鼻敏感時搭飛機,因耳咽管黏膜水腫,加重壓力不平衡,增加中耳積水、耳膜穿孔風險。

上機前,可預先服用抗敏感藥、通鼻塞藥物,減少耳咽管水腫。正常情况下耳咽管會關閉,當吞嚥時便會打開,故食糖、吞口水的動作可幫助打開耳咽管,平衡氣壓。而做反壓動作,手揑鼻翼、閉口,用力呼氣,亦有助打開耳咽管。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明報製圖)

睇家庭醫生抑或耳鼻喉專科?

問:醫生如何診斷是耳膜破損?或只是中耳發炎?

陳:家庭醫生可透過耳窺鏡觀察耳內,初步評估病情。如病人只是普通黏膜水腫,情况輕微,便毋須接受治療,休息一兩天可自行痊癒;如發現外耳道發炎,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滴耳藥水,用藥後可於一星期內復元;若是中耳發炎或中耳積水,則須處方口服抗生素。而出現較嚴重情况,如耳膜穿孔,則須轉介耳鼻喉科專科,有可能要手術修補耳膜。

耳膜穿孔會否自行癒合?

問:耳膜穿孔,是否一定要做手術?

何: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仔細檢查病人耳膜穿孔的情况,若檢查時發現耳道有異物及血塊,會一併清理。此外,透過聽力測試,可評估病人聽力受損程度。

確診耳膜穿孔,醫生會建議病人保持耳道清潔,避免感染。例如:勿用棉花棒採耳、避免佩戴入耳式耳機、冲涼洗頭時宜以棉花球阻擋,以免污水入耳。此外,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滴耳藥水,如情况嚴重或會處方口服抗生素,以避免發炎,影響耳膜自我復修能力。一般情况下,超過一半病人於病發1個月後,耳膜會自行癒合,但亦有部分病人傷口癒合的時間較長(如糖尿病人),醫生會採取保守療法跟進,若超過3個月耳膜仍未能癒合,就建議手術修補。

相關文章:知多啲:聽骨移位比穿耳膜更傷

微創修補成功率有多大?

問:修補耳膜手術如何進行?

何:醫生會利用一個顯微鏡或內窺鏡做微創手術,在病人耳道抽取筋膜,填補耳膜穿孔位置,並放置填塞物,讓耳膜自然癒合,成功率約90%。手術切口細小,大概1厘米。手術過程約1小時30分鐘,一般以全身或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若用局部麻醉,其間病人的身體需要保持穩定,胡亂郁動會影響手術效果。大部分病人可即日出院,小部分因頭暈或需留院1天。術後,醫生會處方抗生素,避免傷口發炎。其後病人需要覆診,讓醫生清理耳道內的填塞物,並觀察耳膜修補後的復元情况。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郭慶輝攝)

不做手術會否失聰?

問:耳膜穿孔如不修補,會有什麼風險?

何:耳膜穿孔若於3個月內沒有自行癒合,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做修補手術,因發炎風險高。冲涼洗頭時不慎耳道入水,可引起中耳發炎,除了會出現流膿、流水等徵狀,亦可能會引致聽覺下降。當每次發炎會逐少影響聽覺,長此下去可導致深度聽障,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若因此而須戴助聽器,也會造成不便。

假如病人為潛水愛好者,若不接受耳膜修補手術,此後便不能再參與這類活動,因潛水期間,當冰凍的海水自耳道、破裂耳膜走入內耳,可引發劇烈的頭暈,這情况在漆黑的海底發生,可引起性命危險。

相關文章:知多啲:聽骨移位比穿耳膜更傷

文:吳穎湘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壓力不平衡 令聽覺受損

做基本檢查 視嚴重程度予治療

檢查穿孔情況 留意有否異物血塊

成功率達九成 可即日出院

較容易中耳發炎 或引致聽覺下降

]]>
【有片】生長期癒合快 延誤復位影響活動 小孩傷骨 彎曲多過斷裂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7%94%9f%e9%95%b7%e6%9c%9f%e7%99%92%e5%90%88%e5%bf%ab-%e5%bb%b6%e8%aa%a4%e5%be%a9%e4%bd%8d%e5%bd%b1%e9%9f%bf%e6%b4%bb%e5%8b%95-%e5%b0%8f%e5%ad%a9%e5%82%b7%e9%aa%a8/ Mon, 02 Sep 2019 04:04: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267 【明報專訊】開學了,「繁忙兒童」除要應付排山倒海的功課測驗,還有排得滿滿的課外活動:游水、跑步、打波、攀石,跑跑跳跳、爬上爬落,偶爾跌撞受傷亦在所難免。

小兒骨骼創傷,未必像成年人般骨折,治療原則亦跟成年人大有分別,絕不能將小朋友當作「迷你大人」看待。

骨科,骨折,小孩傷骨
(real444@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李揚:李揚立之(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成人小孩骨骼成分大不同?

問:小朋友骨骼受傷,跟成年人有何不同?
李揚:小朋友的身體結構雖是大人的縮小版,但從骨科角度,他們絕對不是迷你大人。在骨骼成分方面,小朋友骨骼中含有的骨膠原及水分都較成年人多,骨膜較厚,較有彈性。所以,當出現同一類型創傷例如手肘、手掌撞擊地面時,成年人傾向會骨折,小朋友則較多出現塑性變形(plastic deformation),即骨變形但沒有見到裂痕。另一方面,由於小朋友處於成長期,如出現骨折,癒合速度會較成年人快得多,骨折位置一般4至6星期便會癒合,所以必須盡快處理。

 鄭:曾見過有麻煩個案,小朋友手肘受傷後,因家長遲了帶小朋友去醫治骨折,而骨折位置已癒合,令手肘活動變得不正常。

■亂拉骨雪上加霜?

問:小朋友骨骼受傷骨折,睇跌打好嗎?
李揚:小朋友骨骼較富彈性,如遇上足夠力度,單是拉扯手臂,已可令其手臂骨出現塑性變形。照X光檢查時,可看到整條手臂骨也彎了。這種情况下小朋友的臂骨很少自動變直,必須透過閉合復位(Closed Reduction)手法將骨拉回正常狀態。但若跌打師傅在未了解情况下施力,最擔心是將臂骨拉得彎彎曲曲,之後又要再接受骨科醫生閉合復位,甚至要做開放式手術矯正,徒添小朋友的痛苦。

■小孩骨折先試閉合復位?

問:骨折是否一定要施手術?
李揚:視乎受傷位置及嚴重程度,小朋友即使骨折,也不一定要做手術,有可能只需閉合復位療法。以小朋友最常見的橈骨末端(即手腕)骨折為例,當他們不小心從較高位置墮下並以手支撐身體,橈骨末端便有可能骨折。經X光檢查後如發現骨折移位不算嚴重,醫生便會考慮以閉合復位法將橈骨移回原位,再於受傷位置打石膏固定,大約4至6個星期就可拆除。

不過如移位嚴重,嘗試閉合復位後效果不理想,便有可能要入手術室治療,通常要全身麻醉,在肌肉鬆弛及止痛情况較好之下,再試一次閉合復位,一般都會成功。否則便要開刀復位,復位後打一至兩支鋼針固定骨折位置,再打石膏固定及保護,6至8個星期後就可將石膏及鋼針拆除。家長不用太擔心,因為小朋友骨折後完全康復的機會很大。

■組件留骨 或致長短手?

問:小朋友骨折做手術,用作固定的鋼針是否跟一世?

李揚:成年人骨折,骨科醫生一般都會採用開放復位手法,開刀將斷骨移回正常位置,然後以螺絲、鋼針固定斷骨。如果是長者,這些螺絲或鋼針一般不會取出。但如果是小朋友,醫生一般會考慮將這些金屬組件取出來,所以打鋼針時會外露,手術後以石膏包着保護,癒合後鋼針會連石膏一齊拆除。

 鄭:由於小朋友的骨骼仍處於成長階段,特別是長骨兩個末端的生長板(growth plate)位置,如留有手術組件,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拉扯,影響骨骼成長,引致長短手、腳問題,所以會考慮癒合後取出組件。

■缺鈣觀念已out?

問:骨折復原,需要補鈣嗎?
鄭:即使小朋友沒有骨折,很多家長也經常懷疑小朋友或自己缺乏鈣質而向醫生查詢。其實,缺鈣這個觀念很久以前已出現,可能因為昔日經濟或地理因素,導致某些地區的人缺乏鈣、碘等營養;而且過往家長對戒奶的知識較差,當嬰兒滿4至6個月大已戒奶轉餵粥仔,有可能影響鈣的吸收。

不過,現時香港的奶製品供應充足,嬰兒亦不會太早戒奶。除非嬰兒有先天原因例如出世時體重不足又吃得不好,或有乳糖不耐症,才可能出現病理性缺鈣。必須留意,即使家長擔心小朋友缺鈣,也不應自行補充鈣片,最好交由醫生評估。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8_01.mp4 懷疑扁平足 不用過
份擔心;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8_02.mp4 骨痛腳痛爛牙 未必
缺乏鈣質;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8_03.mp4 小兒較具彈性 傷骨
不易傷韌帶;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8_04.mp4 名為扯肘症 多以閉
合復位治療;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8_05.mp4 手腕骨折最常見 閉
合復位或可解決;

]]>
【有片】激光脫毛 無力減汗除狐 止汗劑 趕在出汗前用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6%bf%80%e5%85%89%e8%84%ab%e6%af%9b-%e7%84%a1%e5%8a%9b%e6%b8%9b%e6%b1%97%e9%99%a4%e7%8b%90-%e6%ad%a2%e6%b1%97%e5%8a%91-%e8%b6%95%e5%9c%a8%e5%87%ba%e6%b1%97/ Tue, 23 Jul 2019 03:47: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588 【明報專訊】盛夏7月,烈日當空,上街走一轉,大汗淋漓,最尷尬莫過於體臭困擾。根據外國研究,全球有5%的人被多汗及體臭問題困擾;而生活於潮濕炎熱環境的香港人,比歐美人士更容易患有多汗症及臭狐,尤其是發育期的青少年。

然而,出汗是否就一定臭?汗臭是否等同臭狐?

 

激光脫毛,無力減汗除狐,止汗劑,出汗
(劉毓霖攝/明報製圖)

 

問醫生

陳:陳厚毅(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夜晚無故大汗 肺癆危機?

問:經常大量出汗,是否身體有毛病?

鄭: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民間對出汗有很多說法,經常有病人因出冷汗、淡汗等求診,有家長會因為小朋友發燒出了一身汗而大為緊張,甚至用舌頭「試味」,嘗一嘗汗是鹹是淡,來判斷生病與否。亦有病人說自己行了兩三層樓梯,大汗淋漓,擔心身體太虛。

其實出汗的主要功能是排走身體熱能,一般人在曬太陽、做運動或發燒後都會大汗淋漓,屬正常現象。但當病人晚間靜止時也大量流汗,就要注意,擔心是肺癆,或其他慢性傳染病、慢性炎症,但今時今日肺癆不像以往般普遍。所以,無故大量出汗,可找家庭醫生檢查一下。

 

肥瘦一樣有臭狐?

問:汗一定是臭?汗臭與臭狐有無分別?

陳:汗腺分為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又稱為頂漿腺,主要分佈於腋下、乳房及大腿內側,它分泌出來的汗水較為黏稠,含大量蛋白質,沒有味道。但當汗液中的蛋白質遇上皮膚表層的細菌,會分解而產生出氨基酸及阿摩尼亞,釋放濃烈刺鼻的味道,即我們俗稱的臭狐。

小汗腺遍佈全身,用來調節體溫,它分泌出來的汗液偏透明水狀,帶有氯化鈉、尿素與阿摩尼亞等,在高溫下或做運動時,小汗腺會排汗幫助身體降溫及排走廢物。本身無味的汗液被細菌分解同樣會產生異味。不過此汗臭與臭狐完全不同,臭狐的氣味遠比汗臭味來得刺鼻難聞,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

很多人以為臭狐與肥胖有關,其實兩者沒有直接關係,瘦人也可以有臭狐,部分人是受遺傳影響。大多數患者的體臭問題從青春期開始,求診年齡最小只有12歲,由於受荷爾蒙刺激,大汗腺分泌變得旺盛,臭狐愈強烈。

 

緊張、嗜辣 體臭元兇?

問:大汗、臭狐是否一定要睇醫生?

鄭:多汗、有汗臭甚至臭狐的人,可先從日常生活入手改善情况。腋下及下腹的大汗腺分泌與情緒有關,心情緊張時腋下會大量出汗,細菌就會滋生引起異味。所以,學習放鬆心情有助減少排汗及體臭。經常吃辛辣、濃味食物,如咖喱、大蒜、麻辣火鍋等,濃烈氣味會從汗腺排出,亦是引起體臭元兇之一;多吃蔬果及多飲水都有效改善問題。另外穿著鬆身通爽衣物,加快汗液揮發,同樣有幫助。

陳:止汗劑含有氯化鋁(Aluminum Chloride),在未出汗前使用,可有效阻塞汗腺的分泌,減少汗量。

 

辛辣,濃味食物,咖喱,大蒜,麻辣火鍋
辣到體臭——常吃濃味的食物如咖喱、大蒜、麻辣等,濃烈氣味會從汗腺排出,是體臭元兇之一。(資料圖片)

 

毛囊汗腺兩回事?

問:脫毛可以減輕汗臭?

陳:坊間有很多醫治多汗症及臭狐的謬誤,較常見的是指激光脫毛可以減汗除臭,其實汗腺與毛孔是兩個不同的組織,激光脫毛只是破壞毛囊細胞以阻礙毛髮生長,不能達到減汗除臭的作用。

 

「叮」死汗腺僅腋下適用?

問:多汗症及臭狐,可否根治?

陳:目前有3種醫治方法,分別是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手術切除汗腺及微波治療。

  • 肉毒桿菌毒素
    原理是利用肉毒桿菌毒素阻斷神經末梢的信息,減少排汗。每次療程需要在兩邊腋下注射約20至30針,效果可以維持半年至9個月,如要長期有效便要重複注射,對多汗症及臭狐有一定療效。副作用是注射帶來痛楚及瘀腫,但不會有長遠的後遺症。
  • 切除汗腺手術
    以微創手術在患者腋下開一個小切口,用剪刀切除大汗腺,具永久療效。手術需全身麻醉,康復期約1至2星期。切除汗腺後有可能出現代償性補汗,即大量汗水轉移至其他部位排出,因而令不少患者卻步。
  • 微波能量治療
    近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通過55℃至65℃的微波熱能「叮」死大小汗腺,從而減少排汗,具永久療效。患者需要接受行局部麻醉,在腋窩部分畫出汗腺範圍,再用儀器定點發射微波熱量,整個療程約需2小時。治療後,患者腋下會紅腫痛,但當天已可上班或洗澡。微波能量治療多汗症及臭狐的效果明顯,外國臨牀研究顯示,接受1至2次療程後可減少腋下82%排汗量。不過,微波能量治療有可能傷及神經線,目前只可用於腋下,無法用來治療神經線較密集的手掌及腳掌。而孕婦、腋下有炎症、有疤痕,及18歲以下人士都不適合。

 

以上3種治療方案各有利弊,價格亦不一樣。肉毒桿菌毒素每次療程約數千至1萬元,患者需重複注射才能維持效果;微波能量治療每次費用約3萬元,一般建議做1至2次;而切除汗腺手術費用相對較高,約6至7萬,一次性手術可根治多汗症及臭狐問題。選擇哪一種方案,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患者意願。

 

文:吳敏霞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12歲女「狐仙」纏身 損社交生活

按穴打針止汗 爽手無尷尬

【濕疹】薑擦腋下KO臭狐? 無助止汗 反招濕疹

【中醫治療】養生帖:長歎冷氣寒氣內生

大汗定細汗 反映有無病?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20_07.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20_09.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20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20_08.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20_10.mp4 脫毛與汗腺無關 脫毛體臭仍然存在;

]]>
【心理健康】有片:病徵非典型易被忽略 笑得食得 也可能抑鬱 //www.afterroberto.com/%e7%97%85%e5%be%b5%e9%9d%9e%e5%85%b8%e5%9e%8b%e6%98%93%e8%a2%ab%e5%bf%bd%e7%95%a5-%e7%ac%91%e5%be%97%e9%a3%9f%e5%be%97-%e4%b9%9f%e5%8f%af%e8%83%bd%e6%8a%91%e9%ac%b1/ Tue, 25 Jun 2019 05:33: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911 【明報專訊】情緒低落,食慾不振,失眠,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就會懷疑患上抑鬱症。

偏偏有些抑鬱症患者情緒激動,煩躁易怒,甚至會大吃大喝,病情容易被忽略。醫生提醒,當一個人情緒走向負面,或經常投訴身體不適,身邊人就要注意。

 

心理健康,抑鬱症
(明報製圖、鍾林枝攝)

 

問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曾:曾繁光(精神科專科醫生)

 

抑鬱症多屬遺傳?

問:抑鬱症徵狀,一定是不開心?

鄭:經傳媒廣泛報道,大眾對抑鬱症已有較深認識。抑鬱症可通過量表初步評估,量表分為兩部分,首先接受測試者必須持續兩星期以上情緒低落,或對身邊事情失去興趣;其次是食慾改變,經常疲倦,思想動作緩慢,集中力下降,有罪疚感或有自殺傾向等6項徵狀中出現4項,而以上徵狀並非因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失調、思覺失調或服食藥物所引起,並影響日常生活,便符合「1+4」的評估標準,可能患上抑鬱症。不過,當中還有「非典型抑鬱症」,患者未必有齊上述徵狀,所以應交由醫生詳細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曾:大部分抑鬱症都與先天遺傳有關,但長時間面對壓力、酗酒或濫用藥物,也有可能引發抑鬱症。發病年齡為15至60歲,但幾歲小朋友及八九十歲的長者也會患上。
 

行為突變要留神?

問:何謂非典型抑鬱症?徵狀有何分別?

鄭:非典型抑鬱症也是抑鬱症的一種,只是患者表現出來的徵狀未符合「1+4」的評估準則。其實非典型抑鬱症,只是在實證醫學下病症分類,方便醫生溝通或研究。臨牀上需要因應病人不同情况擬定治療方案。無論是典型或非典型,骨幹都是指一個人情緒走向負面。

曾:約兩成抑鬱症患者,表現未必是抑鬱徵狀,有些可能會好煩躁成日鬧人,甚至有些看起來很快樂,但實際上可能已在思考如何了結生命。有精神解剖學研究顯示,約五至七成自殺者生前已有證據顯示患有抑鬱症,但因未被發現徵狀,結果得不到治療而輕生。曾有個婆婆常說自己心口翳痛,腸胃不舒服,看了很多專科醫生也找不到問題所在,最後轉介來看精神科;陪同一起來的兒子說,婆婆從來沒有說不快樂,但會經常罵人。經詳細問症,發現原來她每晚失眠,常有便秘,體重在一年內減少了50磅,而且因為心口翳痛,間中會為此落淚,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最後確診患有抑鬱症,服用精神科藥物後,大大減輕了心口翳痛的感覺。由於病人沒有不開心或失去興趣等抑鬱徵狀,所以親友難以察覺。因此,最重要是留意日常行為的轉變,例如最近心情突然很差、暴飲暴食等,都可能是情緒問題。

 

心理健康,抑鬱症
抑鬱徵狀——常投訴身體不適、脾氣暴躁、失眠等,都可能是抑鬱症徵狀。(Toa55@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躁鬱誤當抑鬱 食錯藥亂買樓?

問:既然是非典型,如何確診?

曾:無論是抑鬱症抑或非典型抑鬱症,都無法用儀器或驗血確診,需要靠醫生臨牀診斷。為何醫生有時會建議患者檢查身體,因為有其他疾病也會出現抑鬱症徵狀,例如曾有一個校長,突然有天拒絕洗澡及吃飯,情緒很低落,服用抗抑鬱藥後情况仍未見改善;便懷疑是大腦前額葉功能出現問題,接受磁力共振後發現腦內有一個4厘米腫瘤。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分泌過高或過低、感冒、肝炎,也可能出現抑鬱徵狀,所以為了排除其他疾病,有時也會建議患者接受檢查。

 

另外,醫生要分清楚患者是躁鬱症還是抑鬱症,由於兩者初期徵狀相似,醫生也有可能走漏眼。如果是躁鬱症患者,服用抗抑鬱藥後情緒會很亢奮,覺得自己好叻,曾有病人試過胡亂購物,走去買鑽石,甚至買了1個2000萬的物業。由於抗抑鬱藥在服用後4至8星期才出現效果,如患者用藥1星期後已表現異常,就要立即轉治療方向。

 

心理健康,抑鬱症
運動預防——隔天運動、曬太陽,以及多食含奧米加3魚類和五色蔬菜,都有助預防抑鬱症。(rcaucino@iStockphoto)

 

不吃藥可以嗎?

問:治療抑鬱症,一定要食藥?

鄭:自從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出現後,治療方面就簡單得多,因為藥效高,副作用較少,但仍未簡單到只靠一種藥或固定劑量就可治療。抑鬱症是長期病患,治療期一般4至6個月,醫生開藥前要先評估病情,例如是否有高度自殺傾向,如病情嚴重便要考慮院舍治療,同時亦可配合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曾: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依然是抗抑鬱藥,藥物有新舊之分,新藥較少副作用;有研究顯示病人在服用新藥後情緒會好轉,不會感到難過,還會有開心感覺。不過,雖然副作用較少,但在服藥初期會有反胃及作嘔的反應,通常一至兩星期後就會好轉。

 

此外,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月前批准一種含有艾氯胺酮(esketamine)成分的噴鼻劑,應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不過艾氯胺酮成分與俗稱「K仔」的氯胺酮(ketamine)相近,所以對成癮的爭議仍然很大。除了藥物,心理治療同樣有效,而腦磁力刺激治療或直流電刺激治療,對不適合服用藥物或重度抑鬱症病人亦非常有效。

 

運動曬太陽助預防?

問:如何預防抑鬱症?

曾:有病人說,抑鬱症既然是遺傳,沒法預防,好悲哀!但其實醫學界在病理上有新發現,其中有研究指出抑鬱症可能是腦內情緒迴環(Emotional Circuits)出現問題,導致神經單元樹突損毁無法傳遞神經信號。這些研究都有助了解問題所在,所以不用灰心。另外,亦有方法可減少病情復發和預防,例如隔日做中等強度運動,曬太陽,多食含奧米加3的魚類,多吃五色蔬菜等。另外,朋友支持及家人互信,都有助控制病情。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微電流激活快樂 醫6星期花10萬

指導式自助治療 助解抑鬱焦慮

中大最新研究 – 抑鬱藥治胃病 胃部如「小腦袋」 情緒壓抑可

【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獨力湊仔拒援手 單親媽鬱爆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5/HET20190523_11.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5/HET20190523_12.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5/HET20190523_13.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5/HET20190523_14.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5/HET20190523_15.mp4;

]]>
【有片: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醫柏金遜 點解變爛賭二? 了解副作用 按個性、年齡選藥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6%9f%8f%e9%87%91%e9%81%9c-%e9%bb%9e%e8%a7%a3%e8%ae%8a%e7%88%9b%e8%b3%ad%e4%ba%8c-%e4%ba%86%e8%a7%a3%e5%89%af%e4%bd%9c%e7%94%a8-%e6%8c%89%e5%80%8b%e6%80%a7%e5%b9%b4%e9%81%b8%e8%97%a5/ Mon, 10 Jun 2019 09:20: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515 【明報專訊】緩慢、僵硬、震顫是柏金遜綜合症主要徵狀,最常見是原發性柏金遜病,估計香港有1.2萬人患病。

柏金遜病目前未能根治,主要靠藥物「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及「左旋多巴」紓緩病徵。長年服用左旋多巴會出現耐藥性,令身體不由自主郁動;而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17%可能出現強迫症行為,例如過量購物、沉迷賭博。因此醫生需評估病人個人狀况而選擇藥物,而病人用藥前亦應詳細了解藥物功效和副作用。

 

長者健康,柏金遜症
(Gearstd@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問醫生

陳:陳然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牀副教授)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行路死火腳黏地?

問:手震,是柏金遜病嗎?

鄭:電影《逃學威龍》中吳孟達飾演的達叔,為了扮柏金遜病人,經常手震。其實醫學界對柏金遜徵狀中的手震有很細緻的描述——靜止性顫抖(resting tremor),即手部沒有任何動作時手震,傳統描述就是pill-rolling tremor,拿着1粒藥丸時手指不由自主的轉動藥丸。要判斷手震是否柏金遜徵狀,也同時看求診者其他狀况,例如60歲以下一般較少患上柏金遜病,可能是因緊張手震;年輕女性可能跟甲狀腺問題有關,醫生須同時考慮其他因素。

陳:柏金遜徵狀大致有3個:僵硬、緩慢、手或腳震,一般來說有其中兩項就會懷疑是柏金遜病。患者行動特點是起步緩慢,步幅細及窒步,中途更會像汽車死火一樣停下來。不少病人說其中一隻腳好像黏着地面無法提起,而在出入門口及轉彎時,更會因平衡力差而較易跌倒。不過,有這些徵狀未必等於患有柏金遜病,醫生必須作其他診斷。
 

腦掃描無法確診?

問:如何診斷柏金遜病?是否要腦掃描?

鄭:醫學界只知道柏金遜病是腦分泌的多巴胺(dopamine)不足,影響神經傳導,從而出現各種柏金遜徵狀。不過,一般身體檢查如驗血不能測量多巴胺濃度;而磁力共振、電腦掃描亦無法看到,必須動用特殊掃描儀器才可檢查到腦內情况是否與柏金遜病有關。所以現時確診柏金遜病,主要靠醫生臨牀診斷。

陳:雖然一般腦掃描無法判斷受檢測人士是否患有柏金遜病,但由於其他病症如腦退化等都會出現僵硬、行動緩慢或手震等徵狀,所以病人仍可能需要接受腦部造影檢查,以排除其他病症的可能,如中風、腦積水。另外,如懷疑病人患有柏金遜病,醫生有可能會讓病人服用低劑量柏金遜藥物,觀察其反應,如果柏金遜徵狀得以改善,就確診患上柏金遜病。
影響生活才用藥?

 

問:確診後就要立即食藥?
陳:藥物只能幫助病人改善生活質素,但無法阻止腦部退化。所以如柏金遜徵狀困擾病人生活,例如無法買餸煮飯,或職業司機影響駕駛安全,才會考慮處方柏金遜藥物,始終藥物會有一些副作用。如病人覺得徵狀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我會建議先觀察病情,毋須即時食藥。
蜜月期後周身郁?

 

問:治療柏金遜病的藥物有幾多種?有何副作用?

陳:現時用作紓緩柏金遜徵狀的藥物主要有兩類,分別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opamine agonists)及「左旋多巴」(levodopa)。左旋多巴發展了很多年,副作用很少,只是剛開始服藥時較易出現頭暈及作嘔等副作用,而且藥物需透過胃酸吸收,與進餐時間太接近會影響藥物吸收,所以必須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不過,如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下,會盡量處方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因為病人服用左旋多巴5至7年後,可能出現耐藥性,出現身體不由自主郁動(dyskinesia)的副作用,到時可能要手術治療,所以不建議過早開始使用。此外,如病人記性較差、夾雜其他腦退化症,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能令記性變得更差及出現幻覺,所以選擇藥物時主要視乎病情而定。

 

一般人較注重柏金遜病的活動障礙問題,其實非活動障礙問題也要留意,例如失眠、便秘等都會影響柏金遜藥物吸收,所以治療時要同時解決這些問題。

 

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牀副教授,陳然欣,鄭志文,醫生
(鍾林枝攝)

 

手術是最後板斧?

問:柏金遜病可否施手術治療?

陳:手術治療主要針對出現藥物耐藥性的中晚期病人,他們在用藥最初5至7年內有良好反應,但過了這段蜜月期後發現藥效愈來愈差,多次增加劑量也無法紓緩病情。曾有一個病人每天要服用12次左旋多巴,未服藥時全身無法郁動,服藥後又會周身郁,身體狀况每天經歷12次高低起伏,非常辛苦。這時醫生才會考慮讓病人冒風險接受手術,其中一種常用手術為深腦刺激治療(deep brain stimulation),將兩條電極棒放入病人腦內灰質區,以電脈衝刺激,以減少服用藥物的次數。

其他正在研究的治療方法還有幹細胞移植、腦磁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超聲波照射等,創傷較小。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長者健康】柏金遜症可激發強迫症 沉迷食、色、買

健康血壓血糖 減腦退化風險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
【有片】電子煙、「女人煙」無咁傷? 慢阻肺病照樣上門 //www.afterroberto.com/%e9%9b%bb%e5%ad%90%e7%85%99%e5%a5%b3%e4%ba%ba%e7%85%99%e7%84%a1%e5%92%81%e5%82%b7-%e6%85%a2%e9%98%bb%e8%82%ba%e7%97%85%e7%85%a7%e6%a8%a3%e4%b8%8a%e9%96%80/ Mon, 27 May 2019 08:16: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252 【明報專訊】經常痰上頸,咳極唔斷尾,行平路都喘氣,不少煙民以為這是人到中年的「正常現象」。

不過,這些「正常現象」其實是慢阻肺病徵狀,而吸煙正是慢阻肺病主因,無論吸食傳統煙草抑或新型電子煙一樣會中招。

衛生署資料顯示,2017年有1223人死於慢阻肺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了2030年,此病會躍升成為全球第3號殺手。慢阻肺病無藥可醫,戒煙是預防和紓緩病情的最有效方法。

電子煙,慢阻肺病,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署,林志良,鄭志文,
(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問醫生

林:林志良(香港胸肺學會會長、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煙民靠氧氣筒吊命?

問:吸煙會引起什麼疾病?

鄭:長期吸煙容易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當中慢阻肺病可算是吸煙及吸二手煙惹出來的頭號疾病,病人會長期氣喘、咳嗽及呼吸困難,重症者需要戴氧氣筒延長壽命。

煙草所含的有害物質亦令煙民易患各種奪命危疾,如心臟病、中風以及多種癌病,包括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腸癌、胃癌、肝臟癌、血癌及子宮癌等。過往有研究發現吸煙亦會增加患白內障及糖尿病風險。吸煙亦影響儀容,令皮膚變乾及損害牙齒。二手煙及三手煙問題更禍及非吸煙者,令他們增加罹患上述惡疾的風險。

 

慢阻肺病似感冒?

問:什麼是慢阻肺病?

林:慢阻肺病,全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屬十分普遍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即是較多人熟知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主要成因是長期吸煙。由於煙草中含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破壞了氣管及肺部組織,令患者肺部出現慢性炎症,氣管持續收窄,肺功能下跌速度比常人快3至4倍,因而出現長期咳嗽、痰多及氣促的病徵。

由於慢阻肺病發病初期病徵似感冒,有患者甚至誤以為是年老所致,不加理會而延誤就診。當病情惡化,體能及活動能力明顯減退,連行平路都會氣喘。大多數人斷症時,病情已到中期甚至晚期,由於肺部組織及功能永久受損,無法恢復,最終患者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九成患者曾吸煙?

問:慢阻肺病與哮喘病徵相似,同樣有咳嗽和氣促,如何區分?

林:兩病成因完全不同,超過九成的慢阻肺病患者都是長期吸煙或曾吸煙者,通常煙齡超過10年,年紀偏大。而哮喘則屬過敏體質導致氣管發炎,與吸煙無關,患者較年輕。

兩者病因不同,我們勸喻哮喘病人切勿吸煙,因為無論傳統煙草或電子煙產生的有害物質,一樣會刺激氣管發炎,增加哮喘發作的風險。

要精準診斷病人是否患有慢阻肺病,我們通常先要病人做評估問卷,了解其病歷、入院次數、氣喘及咳嗽程度。下一步安排肺活量測試,患者對電腦儀器大力吹氣,測出呼氣速度及流量,量度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1秒鐘用力呼氣的容積)及FVC(Forced Vital Capacity,最大肺活量),慢阻肺病患者的FEV1和FVC都比常人低。

 

電子煙,慢阻肺病,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署,林志良,鄭志文,
(黃志東攝)

 

立即戒煙 死亡率大降?

問:慢阻肺病無得醫?

林:慢阻肺病是一種沒法根治的慢性疾病,目前只能透過紓緩藥物及氧氣治療等方法來紓緩病情,減慢肺功能的退化速度。

常用藥物主要是吸入式氣管舒張劑,針對中度至重症病人,我們建議使用長效吸入式氣管舒張劑來放鬆及紓緩氣管,效用可長達12至24小時,有效預防病發;而短效吸入式氣管舒張劑,主要用作應付突發氣喘徵狀,讓氣管即時放鬆。對於嚴重缺氧的重症病人,需接受長時間的氧氣治療。

戒煙是最有效減慢病情惡化及降低死亡率的唯一方案;研究顯示,患者若能愈早戒煙,肺功能衰竭速度會明顯減慢,而且死亡率大大降低。

 

濾嘴只屬宣傳花招?

問:吸煙不吸入肺或加上濾嘴,對身體傷害會否較少?

林:不少人對吸煙存有種種錯誤想法,有人以為吸煙不吸入肺,或輕輕吸一小口馬上噴出,就不會傷身。其實煙草所含有害物質會殘留在口腔黏膜中,即使不吸入肺,都會經口腔黏膜進入體內,同樣致癌,包括引起頭頸、口腔、食道癌的風險。

而近年流行的「女人煙」,煙身設計特別幼細,不少煙民以為可以吸少一點;亦有標榜特別濾嘴設計的煙,聲稱可將有害物質減至最少。其實這些都是宣傳伎倆,研究發現,這些所謂特別設計的煙支或濾嘴有微型小孔,使吸煙時喉嚨刺激變弱,而煙民為了吸入更多尼古丁,每一次都會大力吸,因而吸得更深、吸得更多。

 

文:吳敏霞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24_01.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24_02.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24_03.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24_04.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24_05.mp4;

]]>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www.afterroberto.com/%e5%a4%a2%e9%81%8a%e6%89%93%e4%ba%ba-%e6%9f%8f%e9%87%91%e9%81%9c%e7%97%87%e5%85%88%e5%85%86-%e5%bf%ab%e9%80%9f%e7%9c%bc%e5%8b%95%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7%97%87/ Wed, 15 May 2019 05:13: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854 【明報專訊】夢境成真是好事?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明報製圖)

如果在夢中正遭人追打,而你出手還擊,或嘗試跳海逃生……夢境一旦「成真」,你不止會打傷枕邊人,還可能碌落牀撞傷自己;俗稱「發夢期夢遊」的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更被視為柏金遜症一個重要的臨牀前期徵狀。

 

問醫生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鄧宗弘攝)

榮:榮潤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夢醒時分 決定有無記憶?

問:什麼是睡眠周期?為何有些夢境特別清晰,有些卻無法想起?

鄭:人一生約有三分之一時間用來睡眠,家庭醫生常常遇到病人詢問有關睡眠的問題,例如明明睡了為何卻像沒有休息過?為何有些夢的印象特別深?其實這與睡眠周期關係密切。簡單說,睡眠周期可分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及非快速眼動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NREM)兩個階段,每個周期約持續90分鐘。

榮:根據科學研究,人之所以要睡眠,除了因為身體需要休息,還有助腦部排走新陳代謝下的廢物,以及鞏固腦部記憶。在NREM階段,身體機能減慢,呼吸變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肌肉鬆弛,腦部亦進入休息期,眼球會停止轉動。當進入REM階段,腦部則開始活躍,發夢期開始,如果在這階段中醒來,夢境會比較印象深刻。

 

「畀鬼壓」念經可驅鬼?

問:從噩夢驚醒,發現全身無法動彈,是否「畀鬼壓」?

鄭:大部分人應該都曾經歷過,從睡夢中醒來後,身體卻無法動彈,而且通常發生在噩夢之後。

正常的睡眠周期,當進入REM階段,腦袋變得活躍並開始發夢,這時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令身體肌肉失去活動能力,以防身體按着夢境郁動而受傷,只餘下眼球、聽覺及呼吸系統保持運作。如在這期間突然醒過來,身體有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不過這情况很短暫。所以有人指念經有幫助,其實只是因為念經需時數分鐘,身體慢慢可重新郁動。

榮:「畀鬼壓」較常見於青少年身上,因為他們處於發育階段,腦部功能未成熟。不過,如果問題經常出現,例如每星期都會發生,就有可能是由其他問題引起,包括情緒病、睡眠障礙或藥物問題等,最好盡快找醫生診斷。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鬼壓牀——若在REM階段突然醒過來,身體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出現「畀鬼壓」。(Piyapong Thongcharoen@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夢遊忘盡所作所為?

問:何謂夢遊?

鄭:夢遊一般是指病人在睡眠狀態中起牀活動的行為,大部分可以自行回到牀上;夢遊當刻,病人腦部活動是處於休息狀態的NREM階段,所以醒來後對做過的事不會有記憶。

此外,還有一種叫做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病人在「夢遊」活動時,處於腦部高度活躍的REM階段,所以醒來後會清晰記起夢境內容,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榮:在REM階段,腦部雖然活躍,但肌肉處於鬆弛狀態;患上RBD,病人卻可以如實做出夢中的行為,令到「夢境成真」。由於這些病人的夢境一般都是被人追或跟人打架,反映在動作上便會大聲叫、手舞足蹈,甚至有病人會在牀上跳起,很易傷害到自己或枕邊人。根據統計,八成病人會打到自己或伴侶,當中一成出現骨折,所以一定要接受治療。

 

弄醒病人 動口不動手?

問:患上RBD,如何治療?病人在睡覺時應否綁着他,限制他的行動?

榮:60歲以上長者約1%至2%患有RBD,控制病情可大大減低他們的受傷風險。曾聽過有病人為免在睡夢中失控,在睡覺前會綁着自己,或訂做如「棺材」的牀,限制自己的行動。其實這樣反而增加病人的窒息風險,我建議由改變家居環境着手,牀附近不要擺放可郁動的東西,例如鐘、刀、電視機、電話;牀上多放軟枕,又或選擇較矮的牀架,以防在睡夢中跌下牀。針對RBD的徵狀,可以從藥物入手,例如使用安眠藥、褪黑激素等,大約六至八成機會可減少病人郁手郁腳的情况。

另外,有人曾問如家屬患有RBD,應否在發作時立即叫醒他?我建議最好不要強行搖醒病人,因為他有可能將你當成夢中的敵人而施襲。較保險的方法是即時開燈,然後大聲叫醒他,不用擔心有什麼後遺症。

 

拍片無助確診?

問:如何確診RBD?用手機拍下病人「夢遊」過程是否有用?

榮:確診RBD的黃金標準,是讓病人留院接受睡眠檢驗。因為在某些情况例如睡眠窒息、飲用過量酒精下,當事人也有可能出現大叫或郁手郁腳的行為。即使用手機拍到當事人在睡眠中的異常表現,醫生也無法分辨病人處於哪個睡眠階段。最準確的方法是用儀器偵測當事人的腦電波及肌電圖,即使病人沒有郁動,但如發現當事人在REM階段肌肉仍保持張力,就可確診RBD。

 

相關文章: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睡眠與疾病】老友記睡眠習慣改變 宜日間多活動 夜晚睡得好

【肥胖系列】睡眠窒息症 嚴重鼻鼾、經常扎醒勿輕視

【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11_01.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11_02.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11_03.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11_04.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11_05.mp4;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4/HET20190411_06.m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