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7 Feb 2024 06:25:1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過敏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腦癇症症狀多變 常見病發失知覺全身抽搐 藥物治療助控病情 勿自行停藥 //www.afterroberto.com/%e8%85%a6%e7%99%87%e7%97%87%e7%97%87%e7%8b%80%e5%a4%9a%e8%ae%8a-%e5%b8%b8%e8%a6%8b%e7%97%85%e7%99%bc%e5%a4%b1%e7%9f%a5%e8%a6%ba%e5%85%a8%e8%ba%ab%e6%8a%bd%e6%90%90/ Tue, 27 Feb 2024 06:25: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333 突然失去知覺暈倒,甚至出現全身抽搐的情况,是較為常見的腦癇症(Epilepsy)症狀。然而,有腦神經科醫生指出,腦癇症引起的症狀,需要視乎腦部出現問題的位置,因此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典型的症狀,醫生必須謹慎了解病人病發時的情况,再配合臨床檢查以助診斷。現時控制腦癇症病情一般為藥物治療,如果病人服藥後因為感覺發作次數減少便自行停藥,有機會令病情失控,因此病人的自律性對病情控制是非常重要。

腦癇症大部分個案成因不明 常見病發症狀:失知覺全身抽搐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解釋,腦癇症是源於病人腦部產生一些不正常的電波而引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症狀,部分個案成因不明,亦有研究發現部分病人由於體內有某些基因問題,導致他們容易在腦部誘發不正常腦電波而病發。

腦癇症病人的病發情况及症狀會因腦部出現問題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非常多樣化,失去知覺及全身抽搐是最常見的症狀,但並非必然會出現,例如有部分病人憶述每次病發前可能會有腸胃不適、胃脹感;部分人則出現幻聽,這些症狀反映出可能是顳葉出現問題而引致的腦癇症。

腦癇症症狀多變 常見病發失知覺全身抽搐 藥物治療助控病情 勿自行停藥
腦癇症是源於病人腦部產生一些不正常的電波而引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失去知覺及全身抽搐,亦有部分病人會有腸胃不適、出現幻聽等症狀。


相關閲讀:【暈倒】打針見血、胃痛、經痛均可導致迷走神經昏厥 4個徵兆 突然暈倒原因逐個數 急救自救知多啲

臨床問診配合腦電圖檢

吳醫生強調,診斷腦癇症需要非常謹慎,臨床問診是重要一環,由於大部分病人病發時會意識下降或失去意識,病發期間發生過的事通常都難以由病人自行描述,因此最好由見證病發過程的家人或朋友陪診,協助解釋病發時的細節,以助醫生診斷。

另一方面,病人需要接受腦電圖檢查,收集大腦腦電波以檢視有否不正常情况,但由於腦癇症並不是持續發作,病人在檢查期間未必會出現不正常的腦電波,加上腦電圖只能偵測到大腦皮層較表面的不正常腦電波,深層結構中的不正常腦電波有機會難以捕捉,所以即使病人的腦電圖正常,醫生不會即時排除腦癇症的可能性,必須配合臨床問診來作出診斷。

制定藥物組合 找出最佳「藥方」

吳醫生指出,約70%病人可以透過藥物來控制病發,令病人能過正常生活,而藥物的作用是降低腦細胞活躍程度,以減少不正常腦電波的出現。以往常用的藥物主要為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及丙戊酸(Valproate),前者曾經是最常處方的腦癇症藥物,但部分服藥者會出現皮膚泛紅、潰爛、脫皮等過敏反應,嚴重甚至可致命。研究發現有部分患者如攜有某種特定基因,會較容易出現上述過敏反應,因此醫生一般會先為病人安排基因測試,確保病人可安全服用才會處方;至於丙戊酸的藥效甚佳,惟病人可能會有手震、出疹、脫髮,甚至肥胖等副作用,年輕女病人服用此藥更會增加生產畸胎的風險,因此醫生一般不會處方此藥物予年輕女性。

除了上述兩款藥物,多種新一代藥物其實已經面世,但暫時沒有任何一款藥物是對所有病人都有效,因此治療初期會因應病人的腦癇症種類,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及劑量,以找出最能有效控制病情而副作用最少的「藥方」。


相關閲讀: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服藥須自律 切勿自行停藥

吳醫生強調,要有效控制病情,最重要莫過於病人服藥的紀律性,病人如認為發作次數減少便可自行停藥,會令體內藥物水平下降,有機會更容易誘發腦癇症發作,屆時會令病情更難控制。不過他亦指出,腦癇症病人未必需要終身服藥,部分個案的病情得到妥善控制後,醫生會嘗試調整藥物劑量,逐步減量後如效果理想,甚至可以停藥,不再發作便毋須再服藥。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避開誘發因素:強光刺激、疲勞壓力 減病發風

吳醫生又指出,不少病人會因為某些情况而特別容易誘發腦癇症,例如缺乏休息、疲勞、長時間用腦、閃光刺激等。病人除了按醫生指示服藥外,亦應該留意避免這些誘發因素,例如注意作息時間、避免有太大壓力、小心在暗黑環境中看強光、閃光等,都有助減低病發機會。

]]>
素肉較健康?注意飽和脂肪、鈉含量 營養師提醒過敏、痛風人士小心選擇 //www.afterroberto.com/%e7%b4%a0%e8%82%89%e8%bc%83%e5%81%a5%e5%ba%b7-%e6%b3%a8%e6%84%8f%e9%a3%bd%e5%92%8c%e8%84%82%e8%82%aa-%e9%88%89%e5%90%ab%e9%87%8f-%e9%81%8e%e6%95%8f-%e7%97%9b%e9%a2%a8%e4%ba%ba%e5%a3%ab%e5%b0%8f/ Mon, 19 Feb 2024 07:40: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275

近年愈來愈多人因為健康和環保等原因而轉吃素,市面上也出現更多不同的素肉(Vegetarian meat)選擇,例如素漢堡扒、素腸仔、素午餐肉和素碎肉等。到底素肉是用什麼製成呢?素肉雖不像一般肉類含有膽固醇和肉類中的致癌物,但當中的熱量、飽和脂肪和鈉質含量又是否真的較為健康呢?若本身有花生過敏或痛風人士應如何選擇素肉呢?

素肉代替肉類 飽和脂肪、鈉含量未必較低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素肉又稱為植物肉,早在60年代已經出現。初期人們會以豆腐及天貝(Tempeh)來代替肉類,後來隨食品科技發展出現黃豆或小麥製成的絲狀植物組織蛋白(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TVP),食物製造商便是使用此原料仿製多種素肉製品。她指出,雖然素肉與一般肉類都能提供蛋白質,但由於豆類蛋白本身沒有彈性,其口感與真正肉類有一定分別,因此在製作素肉時會加入小麥麩質(Gluten),以模仿肉類的口感和外觀。

肉類(尤其是紅肉),含有較多膽固醇、飽和脂肪、荷爾蒙和致癌物,漸漸亦令關注健康的市民卻步。就此,很多人希望減少進食紅肉,並以素肉代替,但素肉真的較為健康嗎?陳勁芝表示,雖然素肉不像一般肉類含有膽固醇和肉類中的致癌物,但部分素肉模仿腸仔或午餐肉等加工肉類,而這些傳統食物本身含有飽和脂肪,為了模仿其口感,食物製造商都會在素肉中加入不少油脂,常見如椰子油,所以其飽和脂肪含量不一定較低。因此大眾別誤以為素肉必定是低脂健康的選擇而過量進食,應參考其營養資料作衡量。

素肉較健康?注意飽和脂肪、鈉含量 營養師提醒過敏、痛風人士小心選擇
近年素肉愈來愈多口味和款式,賣相更「像真」。要健康地享用素用,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陳勁芝建議,可選擇飽和脂肪和鈉質含量較低的素肉,亦要控制攝取量。

素碎肉熱量較低 應控制攝取量

如果想健康地享用素肉,她建議可以選擇飽和脂肪和鈉質含量較低的素肉,同時可以比較其卡路里,例如選擇熱量相對較低的素碎肉,但仍需控制攝取量。而近年亦有素魚類產品,一般的飽和脂肪含量亦較低。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改善口感味道 豐富蛋白質多種營養素

相對傳統的「齋雞」、「齋燒鵝」,近年素肉愈來愈多口味和款式供選擇,口感也相對豐富,賣相更「像真」,吸引更多人嘗試。陳勁芝指出,市面上常見的新興素肉多以豆類或菇類食物的蛋白質製作,部分則抽取大豆內類似血紅蛋白結構的蛋白(Soy Leghaemoglobin),然後以酵母培植並發酵,從而模仿肉類的外觀和味道。有些素肉更會加入紅色的食物,如紅菜頭(Beetroot),讓它在烹調時猶如有「血水」流出。

除了改善口感和味道,素肉作為肉類的代替品,很多新興素肉的營養價值都能做到與一般肉類相近,包括含有豐富蛋白質,製作時也會加入小量纖維,同時含有鈣質、鐵質、維他命B和鋅質等營養素,以及小量的碳水化合物,讓素食者都能夠從中攝取所需的營養素。


相關閲讀:痛風5大成因 適當戒口尿酸濃度可減15% 高危人士:男性、肥胖、高血壓要注意

過敏、痛風人士需注素肉成分

陳勁芝指出,市面上部分素肉以豌豆(Pea)製作,它與花生屬同科植物,提醒若本身對花生敏感,進食此類素肉後有機會出現過敏,應留意包裝上有否列明素肉含有豌豆成分及對花生過敏者的風險;部分素肉產品亦會有蛋和奶的蛋白質,所以購買前應要看清楚食物標籤。此外,由於素肉大多由豆類及菇類製作,屬於高普林(purine)的食物,因此痛風患者應注意,建議進食素肉前,應從小量開始嘗試,有需要可以先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
【兒童過敏】八大高致敏食物 愈早奉行多元化飲食 有助改善食物過敏機會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7%ab%a5%e9%81%8e%e6%95%8f-%e9%ab%98%e8%87%b4%e6%95%8f%e9%a3%9f%e7%89%a9-%e6%84%88%e6%97%a9%e5%a5%89%e8%a1%8c%e5%a4%9a%e5%85%83%e5%8c%96%e9%a3%b2%e9%a3%9f/ Tue, 17 Oct 2023 09:18: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50

八大「高致敏」食物包括哪些呢?食物過敏在全球都有上升的趨勢,若確診為過敏,傳統的應對方法是避免進食相關的食物,但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提醒,如非確診食物過敏,靠胡亂猜測而過度戒口的話,不但會影響小朋友的營養均衡,長遠而言更會引發更多的食物過敏。相反,提早在未出現食物敏感前讓小朋友進食多種所謂「高致敏」食物,跟過敏「鬥快」,反而有助身體盡快學習適應及增加耐受性,減低過敏機會。

【兒童過敏】八大高致敏食物 愈早奉行多元化飲食 有助改善食物過敏機會
食物過敏在全球都有上升的趨勢,但若非確診食物過敏而胡亂或過度戒口,有機會影響小朋友的營養均衡,長遠更會引發更多的食物過敏。(網上圖片)

八大「高致敏」食物 推遲進食反增兒童食物過敏機會

食物過敏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因為無法分辨食物中某些物質是否有害,而產生的反應,繼而出現臉部、舌頭或嘴唇腫脹、氣喘、皮膚出疹及痕癢等徵狀,情况嚴重更可引致休克甚至死亡。按統計最常見的8種食物致敏原包括奶類、蛋類、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動物、大豆及小麥,俗稱八大「高致敏」食物。

betway体彩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表示,不少家長因為受身邊朋輩或網上錯誤資訊影響,認為嬰兒在一兩歲前不應進食上述所謂「高致敏」食物,推遲多元化飲食的習慣,這反而會增加孩童日後出現食物過敏的機會。


相關閲讀:食物過敏≠食物不耐 營養師拆解不同測試方法


讓免疫系統盡早適應「高致敏」食物

高風險的嬰兒或小朋友,即有家族過敏病歷或濕疹,更需要在1歲前及早開始維持多元化飲食,令身體愈早適應,以降低日後患上食物過敏的風險,這亦有助避免飲食失衡及營養不良。

陳醫生指出,若嬰兒出生後首年都沒有接觸高致敏食物,身體的「學習期」一過,當接觸到那些食物時,免疫系統便會把它們當作「敵人」,作出攻擊而形成過敏反應。除了透過進食,致敏原亦可經皮膚或呼吸道進入人體,例如烹調時的油煙、廚具及身體接觸,若某些食物不能經口腔進食正常進入身體,反而只是經皮膚或呼吸道接觸食物,身體便很容易誤認這些食物為有害物質、為敵人,便會引發過敏反應,形成食物過敏的情况。因此家長應讓嬰幼兒及早從出生後約6個月開始進食多元化的食物,當中包括所謂的「高致敏」食物,好讓身體盡早適應,增加對致敏原的耐受程度。

【兒童過敏】八大高致敏食物 愈早奉行多元化飲食 有助改善食物過敏機會
最常見的8種食物致敏原包括奶類、蛋類、堅果、魚類、甲殼類動物、大豆、小麥及花生(見圖),俗稱八大「高致敏」食物。(網上圖片)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1歲前循序漸進實行多元化進食法

近年愈來愈多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及早在1歲前開始多元化飲食可大大提高患者對相關食物的耐受程度,長遠來說可減少食物敏感和提升改善生活質素。陳醫生表示,一般嬰兒和高風險嬰兒的進食方法有所不同。一般嬰兒可按其出生月數分階段進行多元化飲食:

6個月大嬰兒:鼓勵盡量餵哺母乳;

6個月大後:家長可以開始餵食糊仔、南瓜糊、梨蓉等嬰兒食品,如適應便可嘗試蛋類、乳酪、花生醬、無骨的魚肉或蝦蟹肉等等的所謂「高致敏」食物;

6個月至1歲的嬰兒:可約每3日加添1款新的食材,並持續增加種類,務求達致多元均衡,而味道應由淡至濃。若餵食奶類食品則要留意,1歲前可先餵食配方奶粉或乳酪,而普通牛奶則適宜1歲後才食用。

高風險嬰兒:有濕疹、家族過敏病史 應先諮詢醫生

至於高風險的嬰兒,如早產或已確診有過敏體質、患有濕疹或有家族過敏病史的孩童,家長應先諮詢醫生意見,在醫生建議下盡早嘗試多元化食物。萬一家長發現子女進食某種食物後出現疑似過敏反應,例如手腳或臉部紅腫、痕癢等,便應停止餵食相關食物和諮詢醫生意見,以及早診斷是否過敏及安排適切治療。

]]>
【母乳餵哺】77%剖腹產媽媽哺乳難 理大:配方奶粉腸道益菌可差異40倍 或影響嬰兒免疫力 致過敏、腹瀉、便秘 //www.afterroberto.com/%e6%af%8d%e4%b9%b3%e9%a4%b5%e5%93%ba-77%e5%89%96%e8%85%b9%e7%94%a2%e5%aa%bd%e5%aa%bd%e5%93%ba%e4%b9%b3%e9%9b%a3-%e9%85%8d%e6%96%b9%e5%a5%b6%e7%b2%89%e6%88%96%e5%bd%b1%e9%9f%bf%e5%ac%b0%e5%85%92/ Wed, 28 Jun 2023 08:53: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73 【母乳餵哺】77%剖腹產媽媽哺乳難 理大:配方奶粉腸道益菌可差異40倍 或影響嬰兒免疫力 致過敏、腹瀉、便秘

【明報專訊】不少媽媽都希望迎接寶寶後可母乳餵哺,理大昨日發表有關剖腹產嬰兒建立早期腸道益菌的研究結果,顯示77%剖腹產母親面對哺乳困難,包括較遲上奶、乳汁不足、不了解如何護理剖腹傷口等,加上剖腹產嬰兒在出生過程中未有接觸母親產道,較少接觸母親的產道益菌,家長因而需選擇配方奶粉餵哺。調查發現,不同配方奶粉建立腸道益菌效果差異可超過40倍,令嬰兒缺失建立良好免疫力及保持腸道健康的關鍵益菌。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指出,若剖腹產嬰兒腸道益菌比例較少,有可能影響免疫發展,並較易過敏、腹瀉、便秘等。

測試15款奶粉75嬰糞樣本 餵哺配方奶粉助剖腹產嬰兒建立良好腸道微生物組成

理大研究人員蒐集75個分別接受15款配方奶粉餵哺的剖腹產初生嬰兒的糞便樣本,發現不同樣本在一周後腸道內益生菌「雙歧桿菌」的數量相差可達40倍,當中為剖腹產嬰兒專研的「益生致親組合配方」奶粉可最快補足益菌數量,餵哺首周後已達母乳餵哺的順產嬰兒腸道益菌之水平,但接受非專研配方奶粉的嬰兒,腸道益菌直至4周後仍維持在較低水平。研究人員未有公布受試15款配方奶粉品牌。

理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副系主任、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邱家琪表示,香港是亞洲剖腹分娩率最高的地方之一,雖然母乳是初生嬰最好的營養來源,但如需餵哺配方奶粉,家長應了解不同餵哺方式提供的營養,幫助剖腹產嬰兒及早建立良好的腸道微生物組成。

【母乳餵哺】77%剖腹產媽媽哺乳難 理大:配方奶粉腸道益菌可差異40倍 或影響嬰兒免疫力 致過敏、腹瀉、便秘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右)表示,若剖腹產嬰兒腸道中益菌比例少,有可能影響免疫發展。旁為參與研究的剖腹產媽媽Michelle(左)及理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副系主任、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邱家琪(中)。(李淑瑤攝)

相關閲讀:【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嬰兒成長需不同益生菌 醫生倡選標明含產道益菌奶粉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建議家長考慮選用為剖腹產嬰兒專研的奶粉配方,留意奶粉罐上有否標明含有產道益生菌及益生元,指相關配方能為嬰兒補充益菌來源,及早打好免疫基礎。不過她提醒,嬰兒在不同成長階段需要不同益生菌,受日常生活、飲食及體質影響,每個嬰兒所需的益生菌種類都不同,建議可諮詢醫生意見再選擇奶粉配方。

剖腹產媽媽未能長期餵哺母乳 轉含益生菌配方奶粉

參與研究的剖腹產媽媽Michelle分享餵哺方式,她表示在其寶寶6個月大之後,她因為工作而不能長期餵哺母乳,聽從醫生建議轉用含有益生菌的配方奶粉,現時寶寶身體健康,每天都有大便,生長線十分理想。


相關閲讀: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87%b4%e6%95%8f%e5%8e%9f%e3%80%91%e6%b8%af45%e9%81%8e%e6%95%8f%e6%82%a3%e8%80%85%e5%b0%8d%e6%9b%b1%e7%94%b4%e6%95%8f%e6%84%9f-%e7%ac%ac%e4%ba%8c%e5%b8%b8%e8%a6%8b-%e4%b8%ad%e5%a4%a7/ Fri, 24 Feb 2023 03:49: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41 【明報專訊】曱甴致敏鮮為人知,本地過敏患者45%對曱甴敏感,是第二常見致敏原因。中大醫學院聯同深圳和泰國院校,為美國曱甴基因組測序和鑑定致敏原,已知13種曱甴致敏原外,發現7種新型致敏原及1個變異致敏原,研究在國際科學期刊《過敏症》(Allergy)發表。帶領研究的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稱,研究有助日後直接用致敏原做過敏測試,更精準得知敏感源頭。(如何防止曱甴滋生或進入屋內呢?以下3招可供參考。)


相關閲讀:找出致敏原 對症下藥


男童過敏測試:對蟹、塵蟎、曱甴過敏 曱甴致敏反應最嚴重

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引述個案稱,一名10歲男童以往3次食蝦蟹後,一小時內全身長滿俗稱「風癩」的蕁麻疹,數天後才消退,此外無其他呼吸道敏感;過敏測試發現男童對蟹敏感,對曱甴和塵蟎也有過敏反應,其中曱甴過敏反應最嚴重。

一向主力研究塵蟎過敏的徐國榮稱,現時過敏測試主要用塵蟎、曱甴或蝦蟹等提取物檢測,是次研究發現「美國曱甴」其中一種致敏原是「原肌球蛋白」,塵蟎和貝類也帶有該種蛋白,或可解釋上述男童個案。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中大醫學院分享一宗個案,一名13歲女童過去一年曾4度喘鳴發作,亦有鼻敏感症狀,每天出現俗稱「風癩」的蕁麻疹,經測試後發現對塵蟎、曱甴和貓皮屑過敏。(中大醫學院提供)

相關閲讀:食物過敏?切忌將「過敏測試報告」盲目視作「飲食指南」


有助直接利用致敏原做過敏測試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中)提醒,市民應盡量保持家居陰暗地方乾燥,減少曱甴入屋。(中大醫學院提供)

徐稱,研究有助日後研發直接利用致敏原做過敏測試,取代現時用不同物種的提取物測試,如發現患者對某種致敏原有反應,可知對所有帶有該致敏原的物種過敏,毋須多次測試。

曱甴留下分泌物 接觸皮膚或致敏

徐國榮稱曱甴爬過之處會留下分泌物,接觸皮膚後或引起過敏,他稱油尖旺、深水埗等食肆林立地區較多曱甴,晚上會爬至民居,提醒政府不能只關注鼠患,也要打擊曱甴滋生。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防曱甴滋生入屋方法 門窗噴小量殺蟲藥

徐續稱,曱甴於攝氏28度最活躍,市民應如何防止曱甴滋生或進入屋內呢?

。盡量保持家居陰暗地方乾燥,譬如確保鋅盆無滴水;

。不要牀上進食;

。如住所附近有食肆、垃圾房等,可考慮定時在門窗噴小量殺蟲藥,減少曱甴爬入屋內。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5%b0%8f%e6%9c%8b%e5%8f%8b%e5%8f%8a%e5%ad%95%e5%a9%a6%e6%8e%a5%e7%a8%ae%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7%9a%846%e5%80%8bqas%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Mon, 01 Aug 2022 03:25: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946 香港現正使用的兩款新冠疫苗安全有效,世界各地過億的孩子、本港超過80萬個學生亦接種過這兩款疫苗。科興疫苗採用滅活病毒技術為平台,適合3歲或以上人士接種;復必泰疫苗採用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為平台,適合5歲或以上人士接種。

接種新冠疫苗會否出現過敏及副作用?

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設有先進和完善的醫療信息系統,密切監察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有效掌握新冠疫苗的接種情况。兩款為小孩接種的新冠疫苗已獲證實安全有效。家長大可放心讓小朋友接種以上兩款新冠疫苗。

很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會有過敏反應,接種新冠疫苗與打流感針差不多,世界各地已累積大量經驗,新冠疫苗過敏不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至於有一般過敏症的人士,甚至患有哮喘、鼻敏感、濕疹、食物,甚至藥物敏感的小朋友,都可以安全地接種新冠疫苗,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過敏反應。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新冠疫苗對預防孩子感染 Omicron 後出現重症有效嗎?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自從去年11月份在南非爆發之後,迅速席捲全球,今年2、3月更嚴重重創香港,長者和幼童都深受影響。目前,要安全獲得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並且建立群體免疫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種。

世界各地已有非常足夠的科學數據,證實新冠疫苗能有效地預防感染後出現重症,減低入院和死亡風險,以及康復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家長值得留意的是小朋友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後,可大大減低感染 Omicron 後入院和出現重症的風險。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要盡快為小朋友接種。

巿民仍需緊記,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士,亦應繼續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並經常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本港有超過80萬學生已接種過新冠疫苗,有專家指出,小朋友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後,可大大減低感染 Omicron 後入院和出現重症的風險。(政府新聞處圖片)

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會出現多系統性炎症,會有什麼影響?

家長絕對不能輕視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中、長期後遺症情况,因為發現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絕大多數兒童均未曾接種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即使最初感染新冠病毒時症狀輕微,但康復約2至6星期後,出現持續發燒,心臟、腦部、肝臟、腎臟等不同身體器官及皮膚出現發炎的情况。

大部分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兒童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使用呼吸機、強心藥和大劑量的類固醇以穩定病情、亦有機會導致死亡。亦有發現顯示,部分兒童就算僥倖地康復過來,亦會出現器官長期受損、長遠後遺症的情况,需要緊密跟進日後的進展。

預防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最有效的方法是盡快幫小孩完成接種。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追蹤了幾千個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多糸統性炎症的病人,發現接種新冠疫苗能成功避免大部分多系統炎症的個案。為了避免兒童出現重症及後遺症,家長應盡快讓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


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長新冠」的患者大會在感染新冠病毒後3個月之內出現病徵,並持續至少兩個月,並無法由其他疾病診斷所解釋。這些病徵可以牽泛多個身體器官,而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程度影響。

本港約有15%染疫小童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的情冼。各人症狀、嚴重程度及病情因人而異,但最常見的病徵包括影響味覺、嗅覺、失眠、頭痛、學習和認知能力兼記憶力變差等重要腦部功能。

目前尚未有針對「長新冠」的特定藥物,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個別症狀進行護理,或透過一些循序漸進的復康治療,來減輕「長新冠」對患者生活的影響。建議患者作足夠休息、採取均衡飲食和生活模式、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做適量運動,來紓緩「長新冠」的徵狀。「長新冠」是一種需要多部門協作跟進的新冠後遺症。

現今全球專家仍正在了解「長新冠」的病因,並且努力找尋解決方案。「長新冠」發生的風險跟新冠病毒感染的嚴重性和病毒量息息相關,再次強調,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能大大減低病毒量和感染重症的風險,是預防發生「長新冠」最有效的方法,幫助「長新冠」徵狀的康復。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小孩感染過新冠病毒後還需要打針嗎?如果要打、幾時打?

今年2、3月第五波的疫情爆發,有過百萬的香港市民感染Omicron,當中包括超過10萬個小朋友。許多家長以為孩子感染新冠後已有抵抗力,所以不需要再打針,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研究已證實感染Omicron 後的免疫保護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縱使感染新冠病毒後身體會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但這些抗體水平只能維持一段短暫時間,保護能力亦隨之消失。第五波爆發至今已經過了幾個月,孩子感染後的抗體已跌至很低水平,不足以保護孩子免受另一次重症的感染。

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小朋友感染新冠後必須完成接種疫苗。以測試陽性後14天作康復日計算,康復一個月後需要再接種新冠疫苗,可選擇接種科興滅活疫苗或復必泰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提高對抗新冠病毒的抵禦能力,更長久地保護自己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包括更具傳染性的病毒變異株。對於有新冠病毒感染史的人來說,接種新冠疫苗是安全的。如果不肯定小朋友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家長可直接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並不會增加風險。


懷孕和餵哺母乳的時候可否接種新冠疫苗?冠病毒後還需要打針嗎?如果要打、幾時打?

孕婦若不幸在懷孕期感染新冠病毒,有機會對胎兒有負面的影響,可引致胎兒發育不良、夭折、小產及早產等嚴重問題,所有計劃懷孕的婦女應儘快接種新冠疫苗。

未曾接種疫苗的孕婦可在懷孕期接種新冠疫苗,世界各地的科學數據已顯示懷孕期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都安全有效。懷孕期接種新冠疫苗不但能減低孕婦受感染患重症的風險,媽媽打疫苗後體內產生的抗體更能經胎盤傳送給胎兒,保護胎兒和出生後的嬰兒免受感染。

我們高度鼓勵孕婦接種後餵哺母乳,而正在餵哺母乳的媽媽,我們亦鼓勵他們接種,接種不但不會傷害嬰兒,抗體更可隨餵哺母乳傳送到嬰兒體內,保護初生嬰兒免受感染後發生重症。但切記接種新冠疫苗14天之後,才可產生足夠水平的抗體,所以孕婦應考慮盡早接種新冠疫苗。


撰文:

葉柏強醫生

(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關日華醫生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
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www.afterroberto.com/3%e5%a4%a7%e7%9a%ae%e8%86%9a%e5%95%8f%e9%a1%8c-%e8%86%9a%e8%89%b2%e6%9a%97%e5%95%9e-%e6%9a%97%e7%98%a1-%e6%bf%95%e7%96%b9-%e7%87%9f%e9%a4%8a%e5%b8%ab7%e5%80%8b%e8%b2%bc%e5%a3%ab-%e5%be%9e%e9%a3%b2/ Wed, 29 Jun 2022 09:48: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564 為什麼膚色總是暗暗啞啞、無光彩?容易出暗瘡,多吃西瓜竟然是錯?濕疹困擾註定要長期戒口?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莫穎姍表示,均衡飲食除了有助預防疾病,亦與皮膚的健康息息相關,針對皮膚暗啞、暗瘡、濕疹等3大皮膚問題,原來可以透過進食不同的食物改善皮膚情况,至於吃什麼、怎樣吃才能保持皮膚健康、容光煥發?以下7個營養飲食貼士不得不知!


3大皮膚問題 營養師教你從飲食開始7個貼士

膚色暗啞:維他命C助抗氧化 減黑色素沉澱

皮膚暗啞怎麼辦?莫穎姍表示,平日可以多選擇含有維他命C的食物。因為維他命C是具抗氧化功能,有助減少皮膚的黑色素沉澱。有不少研究發現,維他命C經飲食吸收後,可以提供至皮膚真皮層的血管。每天進食2份含高維他命C的水果,例如士多啤梨、番石榴、橙、檸檬、黑莓等,便能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

不過,香港人生活忙碌,可能連吃水果的時間也沒有,加上要在上班期間切和洗水果都比較困難,莫穎姍建議上班一族可考慮進食乾果,如提子乾、杏脯或其他風乾的水果,方便在辦公室食用,在晚餐前當零食也是不錯的選擇。

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皮膚問題如濕疹、暗瘡或膚色暗啞等都會令人困擾,原來透過進食不同的食物,有助改善情况。

相關文章:【皮膚問題】玫瑰痤瘡 vs 暗瘡 認識扁平疣、汗管瘤 皮膚問題逐樣講 注意5件事提升皮膚健康


進食不同水果營養更多元化 維他命C補充品非愈多愈好

莫穎姍亦建議進食多種不同的水果以確保營養飲食多元化,例如可以配合一些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菜,包括羽衣甘藍、三色椒、西蘭花等,雖然烹煮蔬菜的過程中有機會破壞所含的維他命C,但蔬菜仍含一定分量的維他命C,同時應配合每日攝取2份水果,而如有需要或需服用維他命C補充品。

莫穎姍提醒,有些補充品標榜含有高濃度的維他命C,但其實一次過攝取愈多並不代表愈好,因為維他命C屬水溶性,身體無法吸收的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一般成年人每天只需攝取到約100毫克維他命C便足夠身體所需,所以每天只需均衡飲食,進食兩份水果、3份蔬菜便足夠。


飲食貼士:

.每天進食2份含高維他命C的水果

.進食多種不同的水果,確保營養飲食多元化

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要保持皮膚健康,不妨日常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減少進食煎炸食品。

暗瘡:煎炸、烘焙食物含糖化終產物 易刺激皮膚

另一常見的皮膚問題是暗瘡,很多有暗瘡的人都知道要盡量避免進食煎炸食物,莫穎姍指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煎炸食物內含有糖化終產物(AGEs)和丙烯酰胺,這些物質都會令暗瘡惡化。而其他把食物變成金黃色的烹調方式,例如用氣炸鍋或焗爐烘焙食物,由於經過「梅納反應」,同樣會製造出大量糖化終產物及增加身體內的自由基,讓人容易出現暗瘡。

莫穎姍建議有暗瘡人士應盡量少吃經高溫烹煮的食物,改以清蒸、水煮、快炒的方式烹調食物,烹煮時的溫度也應盡量維持在150度以下,以減少產生出對皮膚有害的物質。


相關文章: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高升糖指數、膳食纖維低食物 可免則免

除炸物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包括精煉的食物,如白飯、使用白麵粉製成的烘焙品,甚至部分膳食纖維含量較低的水果(西瓜、哈密瓜等),也容易令身體出暗瘡,應可免則免。


飲食貼士:

.盡量避免進食高溫煎炸、烘焙的食物

.減少進食高升糖指數的食物

.部分膳食纖維含量較低的水果可免則免


濕疹:應盡早找出致敏原 戒吃致敏食物  

濕疹也是讓人苦惱的皮膚問題之一,莫穎姍表示,部分濕疹是過敏所致,建議受濕疹困擾的人士可以先向過敏病科醫生求診,如有需要,可進行皮膚點刺或血液IgE測試以尋找致敏原。如果發現是由於食物導致的濕疹,可以透過戒除該種致敏食物,加上醫生給予皮膚上的治療,有助改善病情。

萬一只有數個月大的嬰兒患有濕疹怎麼辦?莫穎姍指出,嬰兒最常接觸的是奶粉或者母乳。經過醫生的診斷後,臨床上發現有不少患有濕疹的嬰兒都是對牛奶或雞蛋過敏,進食母乳的嬰孩,則可能因為媽媽曾進食雞蛋或牛奶,透過母乳間接令嬰兒吸收了致敏原。所以要求有濕疹的嬰兒戒蛋、戒奶的同時,營養師也會建議餵哺母乳的媽媽,短期內同時戒食雞蛋和牛奶。至於本身飲用牛奶配方奶粉為主的濕疹嬰孩,可能要轉食深度水解奶粉,嚴重的牛奶過敏者,甚至需改用氨基酸配方粉。

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皮膚問題如濕疹、暗瘡或膚色暗啞等都會令人困擾,原來透過進食不同的食物,有助改善情况。

嬰兒期牛奶、雞蛋過敏 長大或有改善

對牛奶和雞蛋過敏的嬰孩,是否長大後永遠也要戒口?那倒不一定,莫穎姍表示,相比起花生,牛奶、雞蛋過敏有機會隨着嬰兒日漸長大而改善,日後有機會可以循序漸進進食含牛奶和雞蛋類製品,不過大前提是必須由醫生為患者作適當測試,若被判斷為不再有過敏,則可由進食低致敏度的牛奶或者雞蛋製品慢慢開始,例如烘焙食品內的牛油雞蛋與麵粉混和烘培後,一般致敏度會比較低。


飲食貼士:

.因食物導致的濕疹,可戒除這種致敏食物

.患濕疹的嬰兒戒吃致敏食物的同時,建議餵哺母乳的媽媽也要短期戒吃該致敏食物


皮膚健康有法:多吃奧米加三脂肪酸 減皮膚炎症

即使沒有上述3大皮膚問題,要保持皮膚健康、容光煥發,莫穎姍提醒要注意以下4件事:

.日常應多吃蔬菜水果

.多喝開水

.減少進食煎炸食品

.可適量地進食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特別是奧米加三脂肪酸,包括深海魚(例如三文魚、黃花魚、馬鮫魚、比目魚、石斑魚等)、雞蛋、牛油果、堅果等。奧米加三脂肪酸具消炎作用,多進食有助減少皮膚炎症。

]]>
【假牙種類】「固定式」?「活動式」?了解各類型假牙 詳細評估助裝配 //www.afterroberto.com/%e5%81%87%e7%89%99%e7%a8%ae%e9%a1%9e-%e5%9b%ba%e5%ae%9a%e5%bc%8f-%e6%b4%bb%e5%8b%95%e5%bc%8f-%e4%ba%86%e8%a7%a3%e5%90%84%e9%a1%9e%e5%9e%8b%e5%81%87%e7%89%99-%e8%a9%b3%e7%b4%b0%e8%a9%95%e4%bc%b0/ Fri, 10 Sep 2021 12:10: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241 恆齒一旦有先天缺失或因嚴重牙患而需拔除,可謂「一去不返」並不會再長出。由於不同恆齒有着其獨特的功能,當失去恆齒後,咀嚼能力、發音及外觀都有機會受影響,因此可考慮裝配假牙來修復缺失牙齒的功能。牙科醫生指出,假牙大致可分為「固定式」及「活動式」,它們各有優缺點,若打算配假牙人士,需先透過臨床和X光檢查,評估牙齒缺失及口腔情况等因素,再決定使用的類型。

裝配假牙是為了修復缺失牙齒的功能,而假牙大致可分為「固定式」及「活動式」,應如何選擇呢?
裝配假牙是為了修復缺失牙齒的功能,而假牙大致可分為「固定式」及「活動式」,應如何選擇呢?

相關文章:牙周病分4期 嚴重或致牙齒脫落 及早治療、注意口腔衛生 有望逆轉病情

不同恆齒各司其職 失功能要裝配假牙

betway体彩 牙科部黃文昌醫生指出,不同的恆齒有其獨特的功能:

牙齒類型 主要作用
門牙 猶如剪刀,幫助切斷食物;亦關乎外觀
犬齒 幫助撕裂食物
臼齒 屬咬合面最大的牙齒,幫助研磨食物

黃醫生續表示,一旦缺失了上述部分,甚至全部的牙齒,其相應功能便會受到影響。他舉例指,失去門牙會影響外觀和發音,曾有病人因而大幅減少社交活動,影響其精神健康;亦有病人失去多顆臼齒,食物難以研磨,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挑假牙類型前需全方位評估

裝配假牙目的便是為了修復缺失牙齒的功能,而假牙大致可分為「固定式」及「活動式」,惟哪一款適合病人使用則不能一概而論,牙醫一般會先為病人進行評估,包括臨床和X光檢查,了解其身體及口腔情况、剩餘牙齒的位置、牙科病史等,以衡量修復治療的風險和成功率,同時亦要了解病人個人意願,選出最為合適的假牙為其裝配。

固定式假牙:牙橋及植牙

黃醫生指出,固定式假牙主要分為牙橋及植牙兩種,主要使用的材質通常是全金屬、全陶瓷或陶瓷融合金屬等,視乎鄰牙排列、咬合空間和強度等因素來決定。

牙橋即是在缺失牙齒的位置,利用相鄰的牙齒作為「橋躉」,裝嵌假牙在缺失的位置,並透過牙科接合劑將牙橋裝配在鄰牙上。黃醫生舉例解釋,如果病人缺失一顆臼齒,在鑲製牙橋前,需要先將缺失臼齒位置兩旁的鄰牙磨小,然後印製牙模,記錄咬合和牙齒顏色後,交予牙科技術員配製三個單位的牙橋,牙醫會使用牙科接合劑,將牙橋裝配在鄰牙上,缺失的臼齒位置便會由假牙取代。

另一種是植牙手術。他解釋,牙醫會將鈦合金植體植入缺失牙齒位置的牙床骨內,待傷口康復後,會為病人印製牙模,之後配製牙套,最後將牙套固定裝配在植體上便完成。

相關文章:【敏感牙齒原因】牙肉萎縮、琺瑯質磨蝕致敏感牙齒 5個預防方法要注意

穩定性較高 異物感較輕

固定式假牙的優點在於其穩定性相對較高,不論是牙橋及植牙,假牙的大小及形狀相對接近原來缺失的牙齒,病人的異物感會較輕,更可咀嚼黏度較高的食物,容易適應。

磨小鄰牙有過敏、疼痛風險

然而,製作牙橋需將鄰牙磨小,有機會增加鄰牙過敏及疼痛等風險,部分個案或需接受根管治療,甚至脫牙等後續治療。

至於植牙,一般需先進行X光及模具分析等術前評估,部分個案會被發現其牙床骨質量未必適合即時進行手術,或需先進行齒糟骨補修或鼻竇提升等手術,程序相對會變得繁複。

「橋躉」蛀牙或需拆除牙橋

黃醫生表示,雖然固定式假牙不會蛀牙,但亦不能忽視清潔護理,特別是裝配牙橋人士,因為牙橋與缺齒兩旁的鄰牙接合後,一般牙線是無法清潔牙橋底部,長期缺乏清潔會令鄰牙出現蛀齒或牙周病等問題,當「橋躉」有問題,牙橋有可能需要拆除。他建議用家可考慮使用「水牙線」和「特效牙線」等輔助工具,有助清潔牙橋底部。

至於植牙的護理方式則與真牙相似,建議使用適當的牙刷、牙縫刷或牙線等工具清潔,並定期接受牙醫臨床和X光檢查,避免出現植體周圍炎等問題。

活動式假牙:自行配戴的牙托

活動式假牙即是牙托,即是將義齒排列並裝配在牙托基底板,用家可隨時自行配戴及取出。

黃醫生表示,牙托的優點在於可同時修復多顆缺失牙齒,適合較多牙齒缺失的病人。他補充,使用牙橋或接受植牙手術,本身需符合多個特定條件,例如剩餘牙齒的位置適合作為「橋躉」、牙床骨質量良好等,如果病人不適宜進行牙床骨修補及植牙手術等,則牙托是不俗選擇,即使屬全口缺齒,配戴活動式假牙亦沒有問題。

異物感較強 或影響發音

不過,由於牙托的體積一般相對牙橋和植牙大,使用人士有相對較強的異物感,因此配戴會有機會影響發音,需要一段較長時間適應;同時應避免進食黏度高的食物。

至於活動式假牙的清潔護理,黃醫生指出,可使用軟毛牙刷清潔,亦可將牙托浸泡在假牙清潔劑中。他提醒,最好將假牙放入水盆中清潔,避免因手滑而令假牙跌在地上,有機會造成破損而不能使用。

]]>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突發腫脹窒息可致命 罕見遺傳病 藥物以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為治療目的 //www.afterroberto.com/%e9%81%ba%e5%82%b3%e6%80%a7%e8%a1%80%e7%ae%a1%e6%80%a7%e6%b0%b4%e8%85%ab-%e7%aa%81%e7%99%bc%e8%85%ab%e8%84%b9%e7%aa%92%e6%81%af%e5%8f%af%e8%87%b4%e5%91%bd-%e7%bd%95%e8%a6%8b%e9%81%ba%e5%82%b3%e7%97%85/ Wed, 26 May 2021 07:58: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729 身體不同部位毫無先兆下失控地腫脹,而一旦腫脹的位置是位於咽喉,可以因此堵塞病人的呼吸道,令其在短時間內窒息致命。這種可以影響全身,甚至致命的罕見病,叫「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簡稱HAE),屬一種顯性遺傳病。betway体彩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解釋,病人因缺乏一種特定蛋白酶或該蛋白酶的功能異常,在其個別的誘因誘發下,突發出現局部性水腫,醫生一般會按病人情况,處方急性及長期控制用的藥物,來降低病發時致命的風險,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相關文章:【有片】追蹤基因 預知百病 及早應對 減病發率、併發症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病因 過量產生「緩激肽」引發水腫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病因,是源於基因突變或遺傳,令身體缺乏一種「C1抑制蛋白酶」,或其「C1抑制蛋白酶」功能出現異常,令病人出現免疫發炎反應,體內從而不受控地產生另一種蛋白質「緩激肽」(Bradykinin),「緩激肽」會令血管擴張,增加體液通過血管壁進入身體組織,形成水腫。

 

常見發病部位:四肢、面部、腸胃、眼 咽喉腫脹可致命

陳醫生指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見部位包括四肢、面部、腸胃、眼部等,腫脹程度因人而異,可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例如令病人不能睜開眼睛、嘴唇腫脹至不能進食等,腫脹問題可以維持長達3至5天;惟最令人擔心的腫脹部位屬咽喉,當咽喉突發腫脹而又未能及時處理,呼吸道可以被阻塞長達數分鐘,病人可能因而窒息致命。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並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誘因更是因人而異,根據文獻記載,常見誘因有荷爾蒙影響、壓力、感染、外來創傷、睡眠不足,甚至個人狀態差等,都可引致病發,因此病發前可謂毫無先兆,防不勝防。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發生在四肢、面部、腸胃、眼部等,腫脹程度因人而異。若在咽喉部位突發腫脹,呼吸道可以被阻塞,病人可能因而窒息致命。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發生在四肢、面部、腸胃、眼部等,腫脹程度因人而異。若在咽喉部位突發腫脹,呼吸道可以被阻塞,病人可能因而窒息致命。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屬罕見遺傳病難確診 誤作過敏病症醫治

由於「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屬罕見的遺傳病,即使患者在青少年時期起病發多年,都難以確診;或被誤當作一般過敏病症來醫治,處方的抗敏藥或類固醇,對此病實毫無幫助,未能對症下藥。陳醫生表示,有統計指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患者,一生中會有50%機會出現可能致命的咽喉腫脹,因此準確揪出罹患此病的患者尤其重要。

至於應如何診斷,陳醫生指,臨床診斷及問症、了解家族病史非常重要,因為此病屬顯性遺傳病,父或母如帶有致病基因,其子女便會有50%機會遺傳得此病,因此如發現求診者的直系親屬有相類似病徵曾出現,便有需要作更深入的檢測,安排求診者驗血,檢驗免疫系統指數是否異常、血清補體C4的數值及C1抑制蛋白酶水平是否低於正常值等,如符合相關診斷標準,便可確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並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兩類處方藥物治療目的有不同: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

陳醫生指出,治療目的主要分為「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兩部分。急性處理是針對病人當發病時,如何在短時間內紓解病人腫脹的症狀,一般會為病人即時注射血清,補充C1抑制蛋白酶,有呼吸困難的情况則會提供呼吸機輔助呼吸。

長期控制方面,目的是減少發作頻率和減低病發時的嚴重程度,一般會處方口服藥物,以補充C1抑制蛋白酶及抑制免疫系統。現時醫學界推出了新型藥物,其原理是抑制直接導致水腫的「緩激肽」,避免血管擴張,預防病發的有效率達90%,雖然副作用比舊式藥物相對較少,惟部分病人對新藥有過敏反應,因此需密切監察用藥情况。

]]>
【新冠疫苗】衛署:570人接種疫苗後過敏不適住院 科興佔300人 BioNTech佔270人 醫生:可先做疫苗成分敏感測試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8%a1%9b%e7%bd%b2-570%e4%ba%ba%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5%be%8c%e9%81%8e%e6%95%8f%e4%b8%8d%e9%81%a9%e4%bd%8f%e9%99%a2-%e7%a7%91%e8%88%88%e4%bd%94300/ Mon, 17 May 2021 10:27: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628 【明報專訊】衛生署表示,截至5月7日,有570人接種新冠疫苗後有過敏等不適並住院,接種科興及BioNTech分別佔300人和270人,署方經電話或短訊建議他們諮詢主診醫生或家庭醫生後,才重新安排第二針。市民接種首劑新冠病毒疫苗後,如有嚴重不良反應並需入院,政府會取消其第二劑預約,市民要諮詢醫生後才可預約第二針。有私家醫生表示,如接種後4小時內出現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相信再接種時過敏會出現得更快、更嚴重;如打首針回家後或翌日出現過敏等不適,從時間上看,不能排除與疫苗相關,建議先取消第二針預約,並與家庭醫生或過敏科醫生商討,以免體內免疫記憶導致下次接種時敏感更嚴重。

 

相關文章:接種兩劑科興或BioNTech疫苗反應對比 專家分析不接種、推遲注射第二劑意見

 

衛署:570人針後過敏不適住院 打首針需送院 次針預約會取消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如接種後4小時內出現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相信再接種時過敏會出現得更快、更嚴重;在接種現場要注射腎上腺素,出現血小板數目下跌、持續發燒、腦神經反應等,上述的人不宜接種疫苗。

【新冠疫苗】衛署:570人接種疫苗後過敏不適住院 科興佔300人 BioNTech佔270人 醫生:可先做疫苗成分敏感測試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有藥物敏感?疫苗過敏病史?接種新冠疫苗前可以做什麼準備?

 

針後4小時內過敏 再接種更嚴重 醫生:可先做疫苗成分敏感測試

何指出,如打首針回家後或翌日出現過敏等不適,從時間上看,不能排除與疫苗相關,建議先取消第二針預約,並與家庭醫生或過敏科醫生商討,以免體內免疫記憶導致下次接種時敏感更嚴重。他估計,有10%至20%人有不同程度出疹,若要用類固醇則屬中度以上,不建議再接種。如接種者本身會出「風癩(風疹)」,可先服藥控制病情再接種。

他表示,市民可接受敏感測試,以評估是否對疫苗成分敏感,例如測試對疫苗輔料PEG(聚乙二醇)是否敏感;有個別私營醫療機構獲授權以科興測試,包括用點刺或皮內注射的方式。另外,懷疑過敏者可接受「分級挑戰(graded challenge)」,即接種時並非一次過打完一劑,可每隔20分鐘接種部分劑量,觀察有否異常反應,但該方法須經衛生署討論及批核。

 

有人送院「乜都無做」 轉徵私醫意見可打次針

何表示,明白部分人出疹不算嚴重,對未能打第二劑而「深深不忿」。他說曾有接種者不滿接種現場的評估,到私家診所「上訴」,包括有人打BioNTech後出紅疹,由接種中心送院後「乜都無做過就出院」;另有市民懷疑衣領導致頸部泛紅,要求做過敏測試以排除與疫苗相關,結果二人「上訴」成功可打第二針。

何學工表示,隨着接種人數增加,而公院門診「條隊好耐」,相信疫苗過敏評估會供不應求。作為專科醫生,他說業界沒與家庭醫生討論轉介病人細節,例如什麼嚴重程度的患者要轉介、有何情况可在家庭醫生範疇處理,認同業界可制訂細則。

 

(疫情第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