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09 Jul 2024 09:30:1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過度活躍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表現和徵狀有不同 了解診斷及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5%b0%88%e6%b3%a8%e5%8a%9b%e4%b8%8d%e8%b6%b3-%e9%81%8e%e5%ba%a6%e6%b4%bb%e8%ba%8d%e7%97%87-%e8%87%aa%e9%96%89%e7%97%87-%e8%a1%a8%e7%8f%be%e5%92%8c%e5%be%b5%e7%8b%80%e6%9c%89%e4%b8%8d%e5%90%8c/ Tue, 09 Jul 2024 09:3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42

作為父母,除了着緊孩子的健康,亦會非常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及社交表現。當留意到他們表現內向、不善與人溝通,便擔心是否有自閉傾向;若他們坐不定、欠缺集中力,便會懷疑是否有專注力不足。近年自閉症個案在全球愈趨普遍,根據美國疾控中心2020年統計,每36名8歲兒童中就有一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即2.8%,男女比例約4:1。而每100名兒童就有6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男女比例約2:1。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自閉症譜系障礙)及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同屬兒童腦神經發展障礙,到底兩者有何分別,有方法可以治療嗎?

自閉症多與遺傳因素有關 與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徵狀有別

betway体彩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劉健真醫生表示,ASD成因與遺傳因素有頗大關係,由多項基因及環境因素互相影響,患者的兄弟姊妹患上ASD或ADHD的機會明顯地較高。大約有一成患者也同時患有其他遺傳及基因突變疾病,如唐氏綜合症、脆性X綜合症、結節性硬化症等等。與遺傳有關的ADHD個案則達七成,患者的父或母可能出現些急躁或善忘的迹象。

ASD的其他成因包括小童免疫系統異常,患者容易有哮喘、腸道問題或濕疹等情况;孕婦產前服用抗抑鬱藥或抗癲癇藥、母胎受感染、妊娠糖尿病、產前出血等都是ASD的風險因素;而ADHD的風險因素則包括食物色素及添加劑、農藥、環境污染等。

自閉症社交及溝通障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等,均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劉醫生指出,每名ASD患者的行為表現都存在着差異,醫生會先根據兩大臨床診斷條件作出評估,包括:
1. 社交溝通、互動及人際關係障礙、難於理解社交提示及身體語言
2. 興趣狹隘、思想固執、行為重複刻板

其他徵狀包括:

  • 異常感官反應,感知過敏或過弱
  • 動作計劃及協調困難、自理能力較弱
  • 運動技能偏弱,難以做出控球或跳繩等動作
  • 專注力不足、自制及情緒控制偏弱、不能專心聆聽
  • 對某些感覺或事物特別有興趣
  • 睡眠困難

由於ASD是屬於早期的腦部神經發展障礙,家長一般很早已經留意到孩子有異常情况,而大部分個案的確診年齡約在4歲前。

行為治療針對溝通及社交能力

縱使目前還未有根治自閉症的方法,但劉醫生指,透過早期介入治療,包括行為治療(Behavioural Therapy),有助減低患者的重複性行為,協助他們建立自理能力,以及改善其社交互動和溝通方面的障礙。言語治療師也可利用引導的方式與自閉症兒童進行互動及模仿遊戲(Symbolic Play)及社交思維訓練(Social Thinking),從而建立溝通和社交能力。其他治療方式例如音樂治療可改善他們的互動及聆聽能力;感覺統合治療(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則適用於過度尋找或過度避免感覺刺激的患者。綜合訓練是利用有系統的環境及視覺策略提供結構化教學(TEACCH)。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ural Analysis),簡稱ABA,則着重透過分析行為成因及後果,釐定改變行為的方法,配以獎勵及重複練習,讓兒童掌握新技巧。

劉醫生續指,現時沒有針對自閉症的藥物,但若孩子在自我控制及專注力方面出現問題,構成對學習及環境適應方面的影響,醫生可處方改善相關精神或行為徵狀的藥物,令他們更容易適應生活及學習需要。


相關閲讀:ADHD成人患者症狀:工作屢出錯、人際關係緊張、感情易觸礁 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

ADHD無法專注、過度活躍

ADHD的患者因腦部傳送信息的神經介質(Neurotransmitter)出現功能障礙,導致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等徵狀: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
■無法長時間專注需用腦的工作,容易分心
■疏忽細節,難以聽從指示做事
■無法細心聆聽別人說話
■做事欠組織能力、拖延工作操作記憶差、善忘
■腦袋精力不足、容易疲勞
■時刻亂蹦亂跳(特別在年幼時)、難以安靜下來
■坐立不安
■多言
■欠耐性、衝動
■打斷別人談話

劉醫生表示,要診斷是否患上ADHD,醫生會透過臨床觀察評估求診者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包括判斷力、集中力、處理資訊的速度、操作記憶、情緒、自控力,以及對學習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相關閲讀:【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藥物治療   改善專注力

ADHD患者可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改善徵狀,藥物有助改善患者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及去甲腎上線素(Norepinephrine)的不平衡,從而改善運作記憶、注意力、自我控制等。

在本港,常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藥物大致可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Stimulants)及非中樞神經刺激劑(Non-stimulants)。有研究顯示,大約六至八成的兒童患者對中樞神經劑有良好反應,包括提升自控力、專注力及運作記憶,惟需注意患者在服用藥物後有可能出現食慾不振、腸胃不適、頭痛、失眠、情緒變得緊張或低落等副作用,而此藥更不適用於同時患有青光眼或思覺失調的患者。

劉醫生提醒,按醫囑服藥和行為治療對改善及控制病情同樣重要。藥物能發揮即時性的效果,當停藥後徵狀容易重新出現。雖然行為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但能達到長遠改善小朋友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
持續行動力不足是抑鬱症、焦慮症或過度活躍症ADHD作怪呢?4個克服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6%8c%81%e7%ba%8c%e8%a1%8c%e5%8b%95%e5%8a%9b%e4%b8%8d%e8%b6%b3%e6%98%af%e6%8a%91%e9%ac%b1%e7%97%87-%e7%84%a6%e6%85%ae%e7%97%87%e6%88%96%e9%81%8e%e5%ba%a6%e6%b4%bb%e8%ba%8d%e7%97%87%e4%bd%9c%e6%80%aa/ Tue, 03 Oct 2023 09:31: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498

【明報專訊】行動力不足表現為缺乏主動、拖延、無法開始或完成任務、缺乏動力和意志力等情况。行動力不足可能只是一種心理或情緒狀態,亦可以是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或情緒病的一部分。如何分辨呢?(編者按:要克服專注力不足對行動力的影響,可以考慮以下4個方法。)

行動力不足持續出現 或抑鬱、焦慮症、過度活躍症導致

當我們對某事情缺乏動機或目標,甚至不感興趣,行動力自然低下。而面對一些陌生、不熟悉任務時,因為不知道怎樣規劃和實行任務,便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從何開始,因而使進度緩慢。而自信心、對目標工作經驗,以及本身規劃和組織能力,也會影響面對工作和困難時的行動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行動力不足的情况持續出現,便要考慮是否有深層問題導致;這可以是情緒問題,亦可以是專注力不足導致:

‧抑鬱症:常見情緒病,特點包括情緒低落、興趣和動力減退。抑鬱症可導致缺乏動力和意願去執行日常活動,使人感到無法開始或完成工作。

‧焦慮症:亦是常見都市情緒病,特點是過度擔憂和焦慮。焦慮症患者因為太多事情擔心,很難做決定,因而變得猶豫不決,行動力低。某些患者因為害怕自己做得不好,乾脆避免某些活動或任務。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特點包括注意力困難、過度活躍和衝動行為,可導致行動力不足,難以專注和完成任務。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出現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因此,即使你沒有過度活躍,但只要受專注力的問題困擾,也可以尋求協助。

持續行動力不足是抑鬱症、焦慮症或過度活躍症ADHD作怪呢?4個克服方法
 (juststock@iStockphoto)

專注力不足患者 注意4個行動力問題

若是專注力不足患者,在行動力方面會出現以下問題:

1.注意力易分散:無法集中注意力,很難專注於一個任務或目標,這可能使你的行動力降低

2.難開始任務:專注力不足者,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無法集中精力開始行動,導致拖延和行動力低下

3.易中斷和放棄:當你無法保持專注,容易受到其他刺激或誘惑干擾,從而放棄任務或計劃,進一步降低行動力

4.難保持長期動力:因為容易分心或失去對目標的興趣,使你在追求目標時缺乏持久行動力


相關閲讀:知多啲:情緒病、ADHD易混淆


疑因精神問題所致 5因素分辨

若懷疑行動力低是因精神問題引起,可從以下因素分辨:

1.持續度:如長期感到行動力低落,超過2周且影響了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能力,可能需要考慮是否存在精神問題

2.強度和頻率:行動力低落的強度和頻率也值得注意。如果行動力低落嚴重到無法開始或完成基本任務,且經常發生,可能需要進一步探討是否涉及精神問題

3.其他徵狀:注意觀察是否伴隨其他精神徵狀,例如,情緒低落、焦慮、睡眠問題、食慾改變、自尊心下降等。這些徵狀可能是精神問題的指標

4.社交功能:觀察你的社交功能是否受到影響。精神問題可能會對與他人交往、與環境互動和參與活動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5.個人歷史:回顧自己的個人歷史,是否有精神健康問題或家族病史。這些因素增加存在精神問題的可能


相關閲讀:【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克服方法:分拆任務 增專注力

要克服專注力不足對行動力的影響,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創造無干擾的環境:建立一個能夠提供無干擾,集中注意力的環境,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因素,例如關掉電視、關閉社交媒體通知等

‧制訂明確計劃和時間表:將任務分拆為小步驟,並為每個步驟設定時間限制。這樣可使我們在完成每一個小步驟也得到成功感,更有動力繼續堅持下去

‧使用專注技巧:例如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小休或做專注力訓練(如冥想或深呼吸),有助提高專注力和集中注意力

‧培養專注力習慣:專注力是一種習慣,可通過訓練和實踐培養。逐漸增加專注時間和難度,並持之以恆地練習,逐漸提高專注力水平

如果你已經用盡所有方法,在生活各方面行動力仍欠佳,可能是情緒或精神健康方面問題影響,建議找醫生診斷。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醫賢心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ADHD|用藥擔憂 補習追分壓力大 多動兒讀書難 母掙扎求出路 //www.afterroberto.com/%e7%94%a8%e8%97%a5%e6%93%94%e6%86%82-%e5%a4%9a%e5%8b%95%e5%85%92%e8%ae%80%e6%9b%b8%e9%9b%a3-%e6%af%8d%e6%8e%99%e6%89%8e%e6%b1%82%e5%87%ba%e8%b7%af/ Wed, 21 Oct 2020 04:23: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844 【明報專訊】「多動兒」(即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兒童)通常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及衝動,容易出現學習、社交和情緒方面的困難。研究顯示,多動兒父母與一般父母比較,在管教上承受更大的身心壓力。文仔媽媽發現孩子是多動兒,生活頓時遇上極大挑戰。

文仔(化名)2歲時在一間社福機構的遊戲小組中,被發覺與同輩相處上有困擾。當時文媽不認同社工的判斷,認為文仔還小,不能下定論。直至文仔入讀幼稚園,K2時頻頻遭教師投訴,因他在班中甚為「活躍」,不單常常和同學談話,還指揮同學在課室跑動。到了K3,文仔書寫障礙問題顯露,文媽自責工作太忙,沒有好好教養文仔。文媽在社工建議下,帶文仔見專注於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同時,文媽抽空閱讀書籍,對照文仔的徵狀,最終接受文仔很可能是多動兒的現實。文仔剛升讀小一,學校是一間傳統小學,隨着他的學業壓力加重,文媽心頭湧現諸多愁緒。

ADHD|用藥擔憂 補習追分壓力大 多動兒讀書難 母掙扎求出路
挑戰重重——多動兒帶給每個家庭的挑戰都不一樣,家長宜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建立支援網絡,才能正面地看待孩子。(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PixelsEffect@iStockphoto)

 

吃藥不吃藥 反覆掙扎

在文仔K3下學期,文媽帶他見精神科醫生。經初步評估後,文仔確診患有輕度專注力不足,醫生建議藥物治療。但文媽對食藥甚是謹慎,擔心本身胃口不佳的文仔,因藥物副作用影響下,會更加不想食飯。「文仔本身就瘦,食唔到嘢,體質更差,對他成長不好。」文媽有自己的見解。她上網搜尋了資料,發覺對於多動兒的藥物治療方案,贊成方和反對方各佔一半。食藥,怕副作用;不食藥,怕學業跟不上。一面擔心身體,一面擔心出路。究竟食藥還是不食藥呢?

文媽認為整個社會都看重讀書。她坦言,自己並不奢望文仔讀到大學,但是「如果讀書不行,他會有負面情緒、自卑。」她最終選擇了用藥。然而,不久後便決定停藥, 她明言食藥的擔憂比成績不好的擔憂更大。於是,她改用行為治療改善文仔的讀書行為。

ADHD|用藥擔憂 補習追分壓力大 多動兒讀書難 母掙扎求出路
用藥與否——孩子患有ADHD,父母對於用藥與否,有很多考慮,不用藥擔心學業跟不上,用藥則擔心副作用。(Gam1983@iStockphoto)

 

花錢補習 「買番自信」

上小學後,學業壓力大增。入學首一個月,學校就開始公布逐科排名。為了不在競爭中墊底,以致失掉信心,文媽給文仔請了補習導師。補習導師每周上門輔導5日,每日1.5小時。高密度的補習,在文媽眼中,帶來的卻不是成正比例的回報。她舉例,為了準備某個考試,連續3個周末,文仔都沒有機會出去玩耍,但考試成績仍然是中下游。文媽心中很矛盾。光是每月的補習費超過5000元;再加上有時要用玩具「賄賂」文仔補習,學業上開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雖然覺得有負擔,但文媽也有她堅持下去的理由。補習後,文仔的成績能跟上,不至於掉隊,「起碼,我給個仔買番自信」。

 

圖轉校 不懂找支援

作為多動兒家長的文媽,掙扎的不單是食藥與否、學業問題,還有學校與教師的不合作、不支持。當初醫生給文媽一封信,上面有給學校教師在教導文仔時的建議,例如,上堂時,教師需要不住提醒文仔,將他的注意力拉回來。又比如,要將文仔座位安排在靠前位置。然而事與願違,文仔班主任根本沒有參考來自專業人士的意見,而是根據自己經驗,判斷文仔不屬於嚴重情形,拒絕與文媽合作,文媽坦言失望。

與此同時,學校對學生填鴨式的學業要求,亦令文媽憂愁。文媽透露,她有意為文仔轉校,卻不知香港學校有相關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SEN)兒童的支援政策。例如,延長考試時間、放大試卷字體等。文媽對政府相關福利和政策,也知道甚少,更遑論結交同路家長,開展互助。

與大多數多動兒家庭不同,文媽還是一名單親媽媽。在文仔幾個月大的時候,她已經離婚,前夫已經另立家庭,對文仔不聞不問。文媽一個人,又當爸,又當媽。幸好文媽有妹妹、妹夫兩口子,時常來家裏坐坐。妹夫可扮演爸爸的角色,滿足文仔渴望父親的心願。

文媽為了儲錢,近兩年工作需頻繁到內地。周一至周五很少在家。文仔的婆婆同住幫忙照顧外孫,偶爾買點小玩具,鼓勵文仔好好讀書。補習導師也無形中擔任了照顧者的角色,在文媽出差時,看顧文仔。文媽在出差途中,仍不忘看多動症相關書籍,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調整心態 建立支援網絡

多動兒、學業壓力、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婚姻不幸……這些困擾,每一個都令文媽憂愁,然而生活磨難沒有打到文媽,反而使她不斷調整心態,更加理性、平靜地籌劃未來。關於香港教育制度,文媽不甚滿意,她選擇用腳投票。近幾年,文媽加緊儲錢,打算將來賣掉房子,和文仔一起去外國生活。

多動兒帶給每個家庭的挑戰都不一樣,家長宜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處理情緒,建立個人支援網絡,這樣才能有心靈空間正面地看待孩子,善用個人和社區資源,為孩子創造幸福。

ADHD|用藥擔憂 補習追分壓力大 多動兒讀書難 母掙扎求出路
集中力弱 —— 每100名學齡兒童中,約有3至7人患有ADHD,他們的集中力較弱。(Wavebreakmedia@iStockphoto)

 


 

知多啲:ADHD患者 大腦運作有異

「多動症」即「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患者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集中能力及抑制衝動能力表現較弱。每100名學齡兒童中,約有3至7人患有ADHD。ADHD成因暫時沒有定論,而基因、環境和不同人生階段都會影響徵狀的嚴重程度。

專注力促進會網站:adhd.hk

 

文:何慧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郭昊禕(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研究生)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功課債纍纍 回家似打仗 照顧ADHD兒 就爆煲點算? //www.afterroberto.com/%e5%8a%9f%e8%aa%b2%e5%82%b5%e7%ba%8d%e7%ba%8d-%e5%9b%9e%e5%ae%b6%e4%bc%bc%e6%89%93%e4%bb%97-%e7%85%a7%e9%a1%a7adhd%e5%85%92-%e5%b0%b1%e7%88%86%e7%85%b2%e9%bb%9e%e7%ae%97/ Mon, 26 Nov 2018 10:13: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797 【明報專訊】今年初,一個懷疑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六歲男童被家人勒斃,引起大眾關注。大眾對ADHD認識不多,常將患者誤解為愛破壞秩序的頑皮孩子。近年,香港以至全球確診ADHD個案持續上升,本港約6.4%兒童及青少年出現徵狀,當中多為男生,估計全港約有超過40,000兒童確診ADHD。他們如能及早得到專家協助及同路人互相鼓勵,不單孩子可得到適當支援,家長的壓力亦大減。

張女士的兒子剛上小學,經常被老師投訴上課不專心,跑來跑去,又時常欠交功課,弄得「欠債纍纍」。縱然老師嘗試替他「重組債務」,但兒子也未能還清功課債。開學不足一個學期,張女士已多次被學校約見。全職工作的她坦言:「每一次收到老師的投訴電話時,我都感到迷惘及難受,經常責怪自己因上班而沒有好好督促管教孩子。」

全港約6.4%孩子現徵狀

回家後又是另一個戰場,張女士每天也奮力與兒子鬥體力鬥意志。戰事從吃飯到做功課、溫習、洗澡,直至睡覺方為結束,她直言身心俱疲。一開始,張女士以為孩子不過比較活潑好動,惟在老師多次建議下,同意由校本教育心理學家作初步評估,並轉介到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終確診為ADHD。張女士透露:「起初也擔心有此標籤,會為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慢慢地卻發覺在確診後,我和身邊的人對兒子似乎多了一份了解與體諒。」

參加家長小組 遇見同路人

張女士經學校社工介紹,參加了由相關服務機構舉辦的家長小組,學習與孩子相處及管教技巧,亦在家長小組遇到同路人,互相關照鼓勵;加上學校的配合,為兒子作出調適,老師也會運用課堂策略來幫助兒子多專心上課,孩子的學習漸見進步。雖然家中戰火依然,但看到孩子不像以往那麼害怕上學,張女士彷彿看到一線曙光。

■學懂求助免壓力爆煲

不少家長或許有跟張女士類似的經歷,要照顧ADHD孩子確實很不容易。孩子常常有無限的精力,好像一輛不能停的火車,無法安安靜靜的定下來;自制能力和情緒管理也相對較弱,要排隊等候對他們而言是難事一樁。在學習上難以專注,容易分心,做事欠缺條理,亦會經常忘記事情或遺失東西,導致「債台高築」。作為照顧者的壓力與疲乏,雖能想像,但實非外人所能完全理解。

學校配合 適切照顧孩子需要

當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以上徵狀時,應及早正視問題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在本地,ADHD須由精神科醫生或受過相關專業訓練的兒科醫生診斷。醫生會透過臨牀觀察,並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問題行為、嚴重及持續程度、成長歷程等等來作出判斷。同時亦會向老師查詢孩子的學習情况,從多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問題與需要。

家長亦可主動聯絡學校老師、社工或輔導人員,讓學校為孩子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運用合適的課堂教學策略、安排朋輩支援、提供校本小組訓練及個別輔導等。緊密的家校合作,有助雙方更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需要,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要鑰匙。

■家長可瀏覽教育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網頁,尋找更多有關ADHD及其支援服務的相關資料。

文:沈嘉敏(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教育心理學家)

編輯:王俊杰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health-11262018-c1.jpg照顧者辛酸——ADHD兒童做功課不專注,玩手指或離座跑來跑去,導致「課債纍纍」?其實家長及早求助,學懂管教方法,便毋須「 激到爆煲」。(NI QIN@iStockphoto,設計圖片,本版模特兒與本文個案無關);//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health-11262018-c2.jpg家長如懷疑孩子出現ADHD徵狀,應及早正視問題及向專業人士求助。(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health-11262018-c3.jpg(明報製圖);

]]>
【開學系列】知多啲:捱夜做功課 陷惡性循環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6%8d%b1%e5%a4%9c%e5%81%9a%e5%8a%9f%e8%aa%b2-%e9%99%b7%e6%83%a1%e6%80%a7%e5%be%aa%e7%92%b0/ Mon, 02 Jul 2018 03:50: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3994 小朋友無心機讀書,默書讀極唔識,功課錯漏百出……是否ADHD?

影響小朋友學習的原因眾多,未必一定是ADHD,有時可能是視力或聽覺出問題,或只是因為睡眠不足,導致無精神專注學習;但亦可能是患有腦癇症。兒科專科醫生楊穎欣指出,香港小朋友「好多時唔瞓覺」,有3歲小朋友晚上11、12點才上牀睡覺,翌日早起上學自然「無精神」,上課時無心機,難以吸收新知識。小朋友測驗考試成績欠佳,家長應先檢查小朋友睡眠情况,例如作息時間,或有否受鼻敏感、睡眠窒息症等影響睡眠質素,如有懷疑宜及早求醫。

家庭醫生鄭志文亦稱,有些小朋友做功課比較慢,但又要完成才能上牀睡覺,「夜瞓給家長鬧,翌日又無精神,令學習又再差一點,再加上一大堆功課,結果又要夜瞓,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家長必須正視及改善兒童睡眠不足的情况。

另外,小朋友經常失神發呆,父母誤以為是專注力不足,但可能是失神性腦癇症的徵狀。楊穎欣稱,患有腦癇症的小朋友,無論是做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現「突然斷片」的失神情况,「就算食雪糕、行街途中,突然好像定鏡一樣,有時更可能在睡覺時抽筋」。

無端失神「斷片」 或患腦癇症

小童失神性腦癇症,失神情况每次維持數秒,一般不會引起危險,多數在青少年時期會好轉。但「一日失神幾十次」,對學習的影響就可以很大,雖然病情會隨成長改善,但若失神次數多也需要藥物幫助,以免妨礙學習。

鄭志文提醒家長,小朋友做功課或學習出問題時,「唔好一味話佢曳」,例如有時在診症室也會見到家長斥責小朋友亂寫字,但其實可能跟小朋友學習困難有關,應該與醫生傾一傾。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66e4072dc08668dbef327908e9577f1b-1.jpg;

]]>
【有片】寫極都錯,唔係我曳呀!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5%af%ab%e6%a5%b5%e9%83%bd%e9%8c%af%ef%bc%8c%e5%94%94%e4%bf%82%e6%88%91%e6%9b%b3%e5%91%80%ef%bc%81/ Mon, 02 Jul 2018 03:45: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3989 為了令子女贏在起跑線,家長扭盡六壬,由playgroup、學前班到小學,精心部署。一旦發現孩子成績稍微落後,即擔心是否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小朋友學習追不上進度,到底睇醫生有沒有幫助?

■問醫生

:楊穎欣(兒科專科醫生)

:鄭志文(家庭醫生)

■進度差 或涉一籃子問題?

問:懷疑小朋友有學習問題,是否需要看醫生?

鄭:新一代的小朋友十分忙碌,年紀小小就要學習各種知識,課程內容艱深,小朋友之間的學習進度較易出現落差。當進度不理想,家長便會懷疑子女有學習問題。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視力或聽力問題,也可以是廣泛性的智力問題,如智力過低或資優學童無心機上堂,或是讀寫障礙、集中力欠佳、過度活躍等問題,甚至是行為或性格問題,最後還有是父母對小朋友的過度期望。

■點解打機才可坐定定?

問:兒子平日跳跳紮,做功課坐唔定,但打機就好專注,是否ADHD?

楊:大概要等到小朋友讀K2,才較易分辨是否ADHD。因為K2開始接觸讀書和寫字,較易反映情况,例如教師發出一個指令,小朋友卻聽漏部分內容無法完成,又或答題時心不在焉,不知翻到第幾頁書。至於N班或K1小朋友,通常坐不定又難專心,較難判斷,除非教師發覺情况異常,如:性格行為較衝動。很多時可以透過教師了解,看看小朋友上課是否特別不留心,或行為和情緒十分衝動。如是,建議及早接受評估。

■孩子食藥無胃口?

問:如何治療ADHD?藥物有何副作用?

楊:治療可分為認知行為訓練及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首選利他能(Ritalin)。整體而言,6歲後可考慮藥物醫治,4至6歲用藥治療的效果較差,所以主要是做認知行為治療。ADHD與前額葉功能發揮不佳有關,藥物可以改善小朋友的行為和情緒,情况就像小朋友踏上一架沒有煞車掣的單車,藥物有助他們的大腦重新裝上煞車系統。利他能是與安非他命相類似的興奮劑,家長最擔心是導致子女上癮,但只要跟足指引服用,一般不會上癮。另一常見副作用是令胃口變差,家長有可能要配合周末休假、小朋友毋須用藥時,讓孩子多吃一點,或多煮一些他們喜愛的食物去補充營養吸收。

■ADHD代代相傳?

問:ADHD成因是什麼?

楊:磁力共振研究顯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其中一種成因與前額葉的執行及自我管控能力有關。 ADHD分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兩部分。有些小朋友只是專注力不足,沒有過度活躍;有些則相反。現時成因仍然不明,部分與遺傳有關,例如父母有,小朋友便有,亦有不少兄弟姊妹都有這方面的問題。

■自我評估嚇自己?

問:網上有些自我評估測試,聲稱可以診斷讀寫障礙、ADHD,可信嗎?

鄭:網上資訊發達,部分家長懷疑子女有學習問題時,會自行上網找資料,填寫一些問卷。這樣做有好有壞,好處是家長察覺問題所在,而這些問卷是根據診斷準則去建立,所以有一定幫助。不過要留意,這些問卷設計十分細緻,填寫時要小心細讀及跟足指示,醫生也要經過學習及訓練,才能有效使用這些工具,而評估過程需要臨牀判斷,因為很多情况可以導致學習困難,因此要確診子女的表現是否正常,最好還是求醫跟進。

文:張意宇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6/HET20180607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6/HET20180607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6/HET20180607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6/HET20180607_04.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6/HET20180607_05.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6/HET20180607_07.mp4;//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66e3eba402f490d1691c5269bd3f2231.jpg;//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66e4072dc08668dbef327908e9577f1b.jpg專注打機——小朋友打機時專注力高於讀書,並不代表一定是患上ADHD。(SavySophie@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66e413e5d3ffec81c806afa50a196288.jpg 補充營養——服用治療ADHD的藥物有可能令小朋友胃口變差,家長要特別花心思為子女補充各種營養。(資料圖片);

]]>
【有片:開學系列】升小第1個月 易發現ADHD //www.afterroberto.com/%e5%8d%87%e5%b0%8f%e7%ac%ac1%e5%80%8b%e6%9c%88-%e6%98%93%e7%99%bc%e7%8f%beadhd/ Sun, 27 Aug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36b01da7d299ded6a4bd8108eb622dba 【明報專訊】暑假步入尾聲,小朋友正準備開學,甚至已回校上堂。升小一或轉校是發現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高峰期。

小朋友活潑好動「無時停」,家長頭痛萬分,甚至擔心是ADHD。

ADHD令孩子學習出現問題,也影響與朋輩的相處,更會牽動家長情緒健康;若未有適當處理,問題更可延伸至成人階段。

明仔升上小一,返學沒多久媽媽便收到教師的電話,「投訴」明仔問題多多,例如上堂不專心,上廁所不排隊,又因為口沒遮攔而得罪很多同學,試過指着鄰座女同學說「你條辮真係紮得好核突」。

其實,明仔媽媽也正為兒子而煩惱,縱使剛剛開學功課不多,但每日做功課也要拉鋸三四小時才完成,令母子身心俱疲。於是她決定帶明仔看醫生,結果診斷他患有ADHD。

正規學習模式突顯問題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愷怡表示,升小一或轉校首個月是發現ADHD的高峰期,因為面對新的校園和學習環境,例如由幼稚園小班教育進入小學正規的學習模式,較容易發現一些「上堂坐唔定、唔留心、衝動易鰥脾氣等問題」的小朋友。另外,第一次考試成績也可能觸發家長帶小朋友求診的動力。她稱,有些家長在孩子四五歲時已察覺他們難專注學習,但部分會認為只是年紀小,「大個會定啲」;但六歲升小一時問題依舊,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便要正視。

臨牀上,ADHD有三類

一、專注力不足

小朋友很難專注,容易分心,功課或考試錯漏百出,又經常遺失自己的物件,如水壺、八達通等。

二、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

小朋友「坐唔定」,缺乏耐性,例如排隊時插隊,大人說話時插嘴,又因衝動而容易發脾氣及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

三、同時有上述兩種問題

服藥、行為治療助專注

陳愷怡指出,治療ADHD主要靠藥物及行為治療兩方面,近年家長明白到藥物能改善小朋友的專注力,較願意接受藥物,藉以令孩子追上學習進度。而明仔接受治療後情况明顯改善,教師投訴減少,而明仔媽媽亦在醫生建議下,幫助明仔改善與同學的關係,增強其自信心,上學也重現笑容。

IQ130成績差 影響至成年

別以為ADHD只影響兒童階段,問題可能延續到成年。例如二十多歲的Edward,小時候智力評估得分超過一百三十,屬於「叻仔」,但多年來讀書成績不理想,每次考試明明溫習充足,應考時卻空白一片,要半小時後才進入狀態,以至無法完成所有題目,慢慢地他懷疑自己有問題,求醫後才知道自己專注力不足。

除了ADHD外,兒童亦可能出現情緒困擾而影響學習,展現的徵狀可能是身體不適,如嘔吐、頭痛,或拒絕上學。陳愷怡說,家長發現小朋友身體持續不適但檢查後並無不妥,又或拒學,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及尋求協助,經驗顯示,這些情况大都是情緒問題所致,例如有一個小五學生,每天上學便嘔吐,後來發現有抑鬱問題。及早求助可以盡快找出原因和處理,以免問題持續困擾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文:張意宇

圖:劉焌陶

註:本版設計圖片中的模特兒與內文提及疾病無關

編輯:林信君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1.mp4坐唔定=過度活躍?;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2.mp4藥物/行為治療;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3.mp4返學嘔吐、肚痛 焦慮徵狀;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4.mp4多溝通 找專家;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5.mp4正面態度 給予信任;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28/news/_28ya101.jpgADHD徵狀——小朋友上堂不專心,功課錯漏百出,缺乏耐性,又或經常坐不定,駁嘴,插隊,可能是ADHD的徵狀,家長如有懷疑,建議盡早尋求專業協助。(設計圖片,圖:資料圖片、Wavebreakmedia、somethingway@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28/news/_28ya102.jpg(圖:劉焌陶);]]>
【明報專訊】暑假步入尾聲,小朋友正準備開學,甚至已回校上堂。升小一或轉校是發現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高峰期。

小朋友活潑好動「無時停」,家長頭痛萬分,甚至擔心是ADHD。

ADHD令孩子學習出現問題,也影響與朋輩的相處,更會牽動家長情緒健康;若未有適當處理,問題更可延伸至成人階段。

明仔升上小一,返學沒多久媽媽便收到教師的電話,「投訴」明仔問題多多,例如上堂不專心,上廁所不排隊,又因為口沒遮攔而得罪很多同學,試過指着鄰座女同學說「你條辮真係紮得好核突」。

其實,明仔媽媽也正為兒子而煩惱,縱使剛剛開學功課不多,但每日做功課也要拉鋸三四小時才完成,令母子身心俱疲。於是她決定帶明仔看醫生,結果診斷他患有ADHD。

正規學習模式突顯問題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愷怡表示,升小一或轉校首個月是發現ADHD的高峰期,因為面對新的校園和學習環境,例如由幼稚園小班教育進入小學正規的學習模式,較容易發現一些「上堂坐唔定、唔留心、衝動易鰥脾氣等問題」的小朋友。另外,第一次考試成績也可能觸發家長帶小朋友求診的動力。她稱,有些家長在孩子四五歲時已察覺他們難專注學習,但部分會認為只是年紀小,「大個會定啲」;但六歲升小一時問題依舊,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便要正視。

臨牀上,ADHD有三類

一、專注力不足

小朋友很難專注,容易分心,功課或考試錯漏百出,又經常遺失自己的物件,如水壺、八達通等。

二、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

小朋友「坐唔定」,缺乏耐性,例如排隊時插隊,大人說話時插嘴,又因衝動而容易發脾氣及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

三、同時有上述兩種問題

服藥、行為治療助專注

陳愷怡指出,治療ADHD主要靠藥物及行為治療兩方面,近年家長明白到藥物能改善小朋友的專注力,較願意接受藥物,藉以令孩子追上學習進度。而明仔接受治療後情况明顯改善,教師投訴減少,而明仔媽媽亦在醫生建議下,幫助明仔改善與同學的關係,增強其自信心,上學也重現笑容。

IQ130成績差 影響至成年

別以為ADHD只影響兒童階段,問題可能延續到成年。例如二十多歲的Edward,小時候智力評估得分超過一百三十,屬於「叻仔」,但多年來讀書成績不理想,每次考試明明溫習充足,應考時卻空白一片,要半小時後才進入狀態,以至無法完成所有題目,慢慢地他懷疑自己有問題,求醫後才知道自己專注力不足。

除了ADHD外,兒童亦可能出現情緒困擾而影響學習,展現的徵狀可能是身體不適,如嘔吐、頭痛,或拒絕上學。陳愷怡說,家長發現小朋友身體持續不適但檢查後並無不妥,又或拒學,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及尋求協助,經驗顯示,這些情况大都是情緒問題所致,例如有一個小五學生,每天上學便嘔吐,後來發現有抑鬱問題。及早求助可以盡快找出原因和處理,以免問題持續困擾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文:張意宇

圖:劉焌陶

註:本版設計圖片中的模特兒與內文提及疾病無關

編輯:林信君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1.mp4坐唔定=過度活躍?;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2.mp4藥物/行為治療;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3.mp4返學嘔吐、肚痛 焦慮徵狀;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4.mp4多溝通 找專家;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8/HET20170814_05.mp4正面態度 給予信任;//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28ya101-1.jpgADHD徵狀——小朋友上堂不專心,功課錯漏百出,缺乏耐性,又或經常坐不定,駁嘴,插隊,可能是ADHD的徵狀,家長如有懷疑,建議盡早尋求專業協助。(設計圖片,圖:資料圖片、Wavebreakmedia、somethingway@iStockphoto);(圖:劉焌陶);

]]>
【有片】徵狀與過度活躍症相似 孩子坐不定 甲亢作怪 //www.afterroberto.com/%e5%be%b5%e7%8b%80%e8%88%87%e9%81%8e%e5%ba%a6%e6%b4%bb%e8%ba%8d%e7%97%87%e7%9b%b8%e4%bc%bc-%e5%ad%a9%e5%ad%90%e5%9d%90%e4%b8%8d%e5%ae%9a-%e7%94%b2%e4%ba%a2%e4%bd%9c%e6%80%aa/ Sun, 06 Aug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e42288eb06b8af9727b9d73d02145618 【明報專訊】小朋友坐不定、活躍好動又多說話,是否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抑或是甲狀腺素過高?如何分辨是正常,還是病態?

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兒科專科醫生鄭慧芬指出,小朋友活潑好動,是正常的,「大部分小朋友,除非是病倒或者受傷,才會不動」。

胃口突增 體重卻下降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甲狀腺素過高的徵狀有些相似,但細心看,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3個範疇﹕專注力差、過度活躍或衝動行為,如果有其中一項,影響日常生活或學習,就可能患病。

至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甲狀腺是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是一種荷爾蒙,有助控制新陳代謝、調節體內鈣的平衡,亦是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激素。當甲狀腺素分泌過高,會導致新陳代謝過速,身體整體運作加快,家長如發現孩子突然胃口大增,但體重下降;怕熱、出汗、緊張、焦慮、心跳加速、手震、難以入睡等,就要盡快找醫生檢查。

小童及青少年患上甲亢的比率較成人低。「香港早年做過研究,每十萬人計,成人每年有20至30病例,兒童及青少年則只有3至6.5病例。」鄭慧芬說。

女性居多 五六成有家族病史

不論成人、青少年或小童,甲亢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是1:9。她指出,「青少年女性發病比男性多,當中有五至六成患者都有家族病史;通常都是媽媽的女性親友也有類似情况」。家庭醫生鄭志文補充,「媽媽通常帶同女兒前來,說﹕『她好像跟我從前一樣』或『她的徵狀跟姨媽的相似』。」

「小朋友容易煩躁、學業突然退步;青春期少女可能經期紊亂、經量減少。父母或會發覺小朋友的甲狀腺腫脹,有小部分更會眼突。」鄭慧芬說。

甲狀腺腫脹 小部分眼突

患上甲亢的小朋友,大都是由Graves' disease(格雷氏症)引致。格雷氏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產生抗體,刺激甲狀腺素分泌;而由甲狀腺腫瘤引致的個案則很少。

醫生會透過驗血確診,鄭慧芬解釋,T4(甲狀腺素)是由甲狀腺分泌;而TSH(促甲狀腺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負責控制甲狀腺的分泌功能。「甲狀腺有一個負回饋機制﹕當T4高,腦下垂體就會抑壓TSH的分泌,所以TSH就會低。憑着這個關係,醫生可以確定問題出於甲狀腺而不是腦下垂體。」

甲減影響智力 免費抽臍帶血驗

「然而,除了甲亢,也有甲減(即是甲狀腺分泌過低)。」鄭志文說,缺乏甲狀腺素是會直接影響嬰兒和小童的生長和智力發展。「有見及此,政府提供『先天甲狀腺功能不足普查』,詳細情形是怎麼?」

「『先天甲狀腺功能不足普查』早在1982年4月試行,1984年全面推行。現時,衛生署遺傳篩選組會為所有公立醫院出生的嬰兒提供甲狀腺普查。方法是抽取嬰兒臍帶血檢驗,費用全免。」鄭慧芬說,由於甲減早期沒有明顯病徵,普查旨於及早發現,有助嬰兒預防身體和智力發展遲緩。

她補充,如果懷疑嬰兒先天性甲減,有關部門就會安排嬰兒驗血和檢查。如果確診甲減,就會轉介作進一步檢驗及治療。

文:麥穎姿

協力:鄭寶華、勞耀全

圖:馮凱鍵

編輯:梁小玲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1.mp4孩子食極唔肥 小心甲亢!;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2.mp4治療甲亢 長幼有別;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3.mp4先天甲減 影響智力;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4.mp4facebook live足本;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a101.jpg盡快求醫——如果發現小朋友突然學業退步、容易煩躁、胃口大增、體重下降、緊張焦慮、心跳手震、難以入睡等甲亢徵狀,就要盡快求醫。(圖:KatarzynaBialasiewicz@iSto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a102.jpg(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小朋友坐不定、活躍好動又多說話,是否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抑或是甲狀腺素過高?如何分辨是正常,還是病態?

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兒科專科醫生鄭慧芬指出,小朋友活潑好動,是正常的,「大部分小朋友,除非是病倒或者受傷,才會不動」。

胃口突增 體重卻下降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甲狀腺素過高的徵狀有些相似,但細心看,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3個範疇﹕專注力差、過度活躍或衝動行為,如果有其中一項,影響日常生活或學習,就可能患病。

至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甲狀腺是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是一種荷爾蒙,有助控制新陳代謝、調節體內鈣的平衡,亦是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激素。當甲狀腺素分泌過高,會導致新陳代謝過速,身體整體運作加快,家長如發現孩子突然胃口大增,但體重下降;怕熱、出汗、緊張、焦慮、心跳加速、手震、難以入睡等,就要盡快找醫生檢查。

小童及青少年患上甲亢的比率較成人低。「香港早年做過研究,每十萬人計,成人每年有20至30病例,兒童及青少年則只有3至6.5病例。」鄭慧芬說。

女性居多 五六成有家族病史

不論成人、青少年或小童,甲亢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是1:9。她指出,「青少年女性發病比男性多,當中有五至六成患者都有家族病史;通常都是媽媽的女性親友也有類似情况」。家庭醫生鄭志文補充,「媽媽通常帶同女兒前來,說﹕『她好像跟我從前一樣』或『她的徵狀跟姨媽的相似』。」

「小朋友容易煩躁、學業突然退步;青春期少女可能經期紊亂、經量減少。父母或會發覺小朋友的甲狀腺腫脹,有小部分更會眼突。」鄭慧芬說。

甲狀腺腫脹 小部分眼突

患上甲亢的小朋友,大都是由Graves’ disease(格雷氏症)引致。格雷氏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產生抗體,刺激甲狀腺素分泌;而由甲狀腺腫瘤引致的個案則很少。

醫生會透過驗血確診,鄭慧芬解釋,T4(甲狀腺素)是由甲狀腺分泌;而TSH(促甲狀腺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負責控制甲狀腺的分泌功能。「甲狀腺有一個負回饋機制﹕當T4高,腦下垂體就會抑壓TSH的分泌,所以TSH就會低。憑着這個關係,醫生可以確定問題出於甲狀腺而不是腦下垂體。」

甲減影響智力 免費抽臍帶血驗

「然而,除了甲亢,也有甲減(即是甲狀腺分泌過低)。」鄭志文說,缺乏甲狀腺素是會直接影響嬰兒和小童的生長和智力發展。「有見及此,政府提供『先天甲狀腺功能不足普查』,詳細情形是怎麼?」

「『先天甲狀腺功能不足普查』早在1982年4月試行,1984年全面推行。現時,衛生署遺傳篩選組會為所有公立醫院出生的嬰兒提供甲狀腺普查。方法是抽取嬰兒臍帶血檢驗,費用全免。」鄭慧芬說,由於甲減早期沒有明顯病徵,普查旨於及早發現,有助嬰兒預防身體和智力發展遲緩。

她補充,如果懷疑嬰兒先天性甲減,有關部門就會安排嬰兒驗血和檢查。如果確診甲減,就會轉介作進一步檢驗及治療。

文:麥穎姿

協力:鄭寶華、勞耀全

圖:馮凱鍵

編輯:梁小玲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1.mp4孩子食極唔肥 小心甲亢!;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2.mp4治療甲亢 長幼有別;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3.mp4先天甲減 影響智力;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7/HET20170720_04.mp4facebook live足本;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a101.jpg盡快求醫——如果發現小朋友突然學業退步、容易煩躁、胃口大增、體重下降、緊張焦慮、心跳手震、難以入睡等甲亢徵狀,就要盡快求醫。(圖:KatarzynaBialasiewicz@iSto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a102.jpg(圖:馮凱鍵);

]]>
【開學系列】功課困獸鬥 不如桌遊鬥個夠 //www.afterroberto.com/%e5%8a%9f%e8%aa%b2%e5%9b%b0%e7%8d%b8%e9%ac%a5-%e4%b8%8d%e5%a6%82%e6%a1%8c%e9%81%8a%e9%ac%a5%e5%80%8b%e5%a4%a0/ Sun, 30 Jul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84bc70d9bb420c09e0ccaf35ebf9715c 【明報專訊】「孩子連玩耍的時間和快樂都沒有,當壓力爆煲時,孩子便不告而別……」

陳媽媽和陳爸爸曾經因為功課,每晚和女兒開戰,但看見接二連三的學童自殺新聞後,陳媽媽及時回頭,放下功課,每晚透過桌上遊戲,不單重修親子關係,還增加女兒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我看到的現象是,一個又一個孩子從高樓上跳下去。因為我們一直為應付考試功課逼孩子,孩子連玩耍的時間和快樂都沒有,當壓力爆煲時,孩子便不告而別。」陳太和丈夫曾經跟女兒為功課困獸鬥,她每天放工回家,開門時手便會顫抖,因為她害怕看到屋內的丈夫和女兒正為功課開戰。看到學生跳樓自殺的新聞,張太一陣怵然——幸好自己知道回頭,不然瘋掉的是自己,跳下去的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只懂強迫 愈不快樂

陳太的經歷,或許是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徵狀孩子的家庭寫照,孩子做功課往往轉化成親子戰場。陳太發現,女兒升小一後在學習上出現困難,短至十分鐘做功課的專注力也沒有。每一科的老師都說她女兒專注力不足,心理學家也評估懷疑女兒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需排期等候看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診斷。孩子的困難讓陳太反思,重新整理她對孩子及家庭的期望,決定要改變原來的家庭相處模式。「孩子有學習障礙,如果我們仍然只懂強迫,孩子愈來愈不快樂,最終只會不告而別。所以我決定把分數成績擱在一旁,重建孩子的身心,讓她快樂自信是最重要。」

盡快完成功課 與父母玩遊戲

當時陳太想起,老師曾建議他們和女兒下棋,改善親子間的衝突關係;再加上得到心理學家的鼓勵和肯定,陳太便在網上尋找桌上遊戲資料。她除了帶女兒跟其他家長和小孩一起玩桌上遊戲,晚上還會待女兒做完功課後,放下手機等所有電玩,全家一起專心玩遊戲。

親子一齊玩 大家治療大家

經過約一年的全家一起玩桌遊,陳家不經不覺產生了改變。「現在放工回家開門時,不會再有恐懼,我會問﹕今晚玩哪種遊戲?」每晚桌遊時間,就是最佳的親子時間。陳太發現,原來女兒心底十分渴望父母下班回家跟她玩,正因如此,女兒會主動盡快完成功課,以便爭取更多與父母玩桌遊的時間。一家人比以前快樂,衝突減少了,因為在遊戲中,父母不是永遠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輸給女兒的朋友,一家人一起同哭同笑。「我上班也有壓力,大家都有壓力,原來透過玩,是可以大家治療大家。」在遊戲間,親子還可以有真正對話。「以前追問她學校發生的事,她不肯說。但現在玩得高興時,她就自然會說『學校的同學這樣那樣……』。」

此外,桌上遊戲也是一個讓孩子愉快學習,以及讓家長正向管教的平台。透過玩模擬現實的遊戲,家長適時給予孩子協助和讚賞,孩子的自信也會增加。

上課專心了 把快樂還給孩子

玩了親子桌上遊戲,陳太女兒在學校表現也大有改善,老師說她女兒上課時專心多了。「我覺得,這是因她在家中找到了快樂,覺得被接納,所以每天也有動力了。」陳太不想看到不快樂的女兒,所以選擇了改變。「有一次,她跟我說﹕『媽媽,下次重組句子時,你可以給我多些練習嗎?』」陳太說,把快樂還給孩子,孩子自然會用他們的方法回饋父母。

香港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工作忙碌,學童功課量大,加上中國文化中「勤有功,戲無益」的價值信念,讓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徵狀孩子的家庭,往往為應付孩子的課業疲於奔命,忽略了親子玩樂的重要性。陳太的故事,會否給大家一點撥亂反正的啟示?

■知多啲

平衡電玩世界 鍛煉思維情商

桌上遊戲(Tabletop Game)簡稱桌遊,指可以在桌上或平面上玩,毋須依賴電子設備的遊戲,包括卡片、圖板、骰牌遊戲等。傳統的象棋和撲克亦算是桌上遊戲。相較其他遊戲,桌遊較注重多種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能力鍛煉。近年愈來愈多桌遊愛好者組織起來,推廣各種桌遊,以平衡電玩世代。

文:何慧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編輯:蔡曉彤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31/news/_31YC005_.jpg找回快樂——孩子如果可以在遊戲中找到快樂、自信,就自然增加學習動力。有學校就將桌遊融入平日教學。(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31/news/_31YC004_.jpg戲有益——家長和孩子為功課和學習疲於奔命,忽略了親子遊戲的重要性。(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31/news/_31YC001_.jpg多重鍛煉——桌上遊戲注動多重思維、語言表達和情商能力的鍛煉。(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孩子連玩耍的時間和快樂都沒有,當壓力爆煲時,孩子便不告而別……」

陳媽媽和陳爸爸曾經因為功課,每晚和女兒開戰,但看見接二連三的學童自殺新聞後,陳媽媽及時回頭,放下功課,每晚透過桌上遊戲,不單重修親子關係,還增加女兒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我看到的現象是,一個又一個孩子從高樓上跳下去。因為我們一直為應付考試功課逼孩子,孩子連玩耍的時間和快樂都沒有,當壓力爆煲時,孩子便不告而別。」陳太和丈夫曾經跟女兒為功課困獸鬥,她每天放工回家,開門時手便會顫抖,因為她害怕看到屋內的丈夫和女兒正為功課開戰。看到學生跳樓自殺的新聞,張太一陣怵然——幸好自己知道回頭,不然瘋掉的是自己,跳下去的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只懂強迫 愈不快樂

陳太的經歷,或許是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徵狀孩子的家庭寫照,孩子做功課往往轉化成親子戰場。陳太發現,女兒升小一後在學習上出現困難,短至十分鐘做功課的專注力也沒有。每一科的老師都說她女兒專注力不足,心理學家也評估懷疑女兒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需排期等候看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診斷。孩子的困難讓陳太反思,重新整理她對孩子及家庭的期望,決定要改變原來的家庭相處模式。「孩子有學習障礙,如果我們仍然只懂強迫,孩子愈來愈不快樂,最終只會不告而別。所以我決定把分數成績擱在一旁,重建孩子的身心,讓她快樂自信是最重要。」

盡快完成功課 與父母玩遊戲

當時陳太想起,老師曾建議他們和女兒下棋,改善親子間的衝突關係;再加上得到心理學家的鼓勵和肯定,陳太便在網上尋找桌上遊戲資料。她除了帶女兒跟其他家長和小孩一起玩桌上遊戲,晚上還會待女兒做完功課後,放下手機等所有電玩,全家一起專心玩遊戲。

親子一齊玩 大家治療大家

經過約一年的全家一起玩桌遊,陳家不經不覺產生了改變。「現在放工回家開門時,不會再有恐懼,我會問﹕今晚玩哪種遊戲?」每晚桌遊時間,就是最佳的親子時間。陳太發現,原來女兒心底十分渴望父母下班回家跟她玩,正因如此,女兒會主動盡快完成功課,以便爭取更多與父母玩桌遊的時間。一家人比以前快樂,衝突減少了,因為在遊戲中,父母不是永遠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輸給女兒的朋友,一家人一起同哭同笑。「我上班也有壓力,大家都有壓力,原來透過玩,是可以大家治療大家。」在遊戲間,親子還可以有真正對話。「以前追問她學校發生的事,她不肯說。但現在玩得高興時,她就自然會說『學校的同學這樣那樣……』。」

此外,桌上遊戲也是一個讓孩子愉快學習,以及讓家長正向管教的平台。透過玩模擬現實的遊戲,家長適時給予孩子協助和讚賞,孩子的自信也會增加。

上課專心了 把快樂還給孩子

玩了親子桌上遊戲,陳太女兒在學校表現也大有改善,老師說她女兒上課時專心多了。「我覺得,這是因她在家中找到了快樂,覺得被接納,所以每天也有動力了。」陳太不想看到不快樂的女兒,所以選擇了改變。「有一次,她跟我說﹕『媽媽,下次重組句子時,你可以給我多些練習嗎?』」陳太說,把快樂還給孩子,孩子自然會用他們的方法回饋父母。

香港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工作忙碌,學童功課量大,加上中國文化中「勤有功,戲無益」的價值信念,讓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徵狀孩子的家庭,往往為應付孩子的課業疲於奔命,忽略了親子玩樂的重要性。陳太的故事,會否給大家一點撥亂反正的啟示?

■知多啲

平衡電玩世界 鍛煉思維情商

桌上遊戲(Tabletop Game)簡稱桌遊,指可以在桌上或平面上玩,毋須依賴電子設備的遊戲,包括卡片、圖板、骰牌遊戲等。傳統的象棋和撲克亦算是桌上遊戲。相較其他遊戲,桌遊較注重多種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能力鍛煉。近年愈來愈多桌遊愛好者組織起來,推廣各種桌遊,以平衡電玩世代。

文:何慧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編輯:蔡曉彤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31/news/_31YC005_.jpg找回快樂——孩子如果可以在遊戲中找到快樂、自信,就自然增加學習動力。有學校就將桌遊融入平日教學。(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31/news/_31YC004_.jpg戲有益——家長和孩子為功課和學習疲於奔命,忽略了親子遊戲的重要性。(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31/news/_31YC001_.jpg多重鍛煉——桌上遊戲注動多重思維、語言表達和情商能力的鍛煉。(資料圖片);

]]>
知多啲:爸爸抽離 媽媽忙到暈?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7%88%b8%e7%88%b8%e6%8a%bd%e9%9b%a2-%e5%aa%bd%e5%aa%bd%e5%bf%99%e5%88%b0%e6%9a%88%ef%bc%9f/ Sun, 18 Dec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0cebe6ee6804c917a8c631db6e74774d 【明報專訊】爸爸在教養孩子上,常被認為投入度不及媽媽,尤其容易發生在孩子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家庭中。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馬麗莊教授說,跟以下兩個客觀因素有關﹕

男孩衝動當平常

◆父為家中經濟支柱﹕

在不少家庭中,爸爸是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加上香港整體工時長,爸爸難免為工作而早出晚歸,難以抽時間在子女身上,自然令教養子女的責任落在媽媽身上。

◆男性觀點影響﹕

ADHD多數發生在男孩身上,他們多衝動、活躍、不集中,當媽媽花時間教他們做功課時,難免焦急,但愈是催谷,愈易有反效果。這些情况爸爸通常感到難以理解,從男性角度思考覺得「男孩子是這樣,很正常」、「用不着這麼緊張」等等,這些分歧令夫妻間多了不必要的爭執,令關係愈趨緊張。若夫妻感情基礎良好,則問題不大,否則容易影響婚姻關係。

加上,現今女性教育程度高、工作機會增加,不少媽媽會外出工作,但同時需要兼顧「湊仔」、做家務,亦要充當子女的補習老師,如沒有長輩、傭人幫手,便會感到工作負擔沉重。若家中孩子患ADHD,更因難以啟齒而找不到傾訴對象;加上目前社會過度都市化,鄰舍之間疏離,有時甚至不知道鄰舍是誰,有需要時很難找人幫忙。

讓丈夫分擔 不加挑剔

馬麗莊建議媽媽們,給予一些事務讓丈夫負責。做丈夫不能諸多推搪,要樂意幫忙;而當媽媽將事務交給丈夫後,亦不宜要求他跟足自己的方式處理或諸多挑剔,否則丈夫會感到沒趣。媽媽需理解彼此都有強項與弱項,宜接納並互補不足。此外,亦可找尋有相似背景的家長傾訴(例如家庭治療的家長小組),同聲同氣,容易互相理解。

一如光仔的爸爸,有些人因童年陰影而不懂如何做父親。但馬麗莊說,亦有些人能夠超越童年陰影,她最近見過一位爸爸,兒時因家貧而被送給親戚養育,他在小組中分享時指,自己自小缺乏父愛,覺得沒人愛惜,所以想給女兒更多的愛。可見童年經歷負面,也可以帶來正面影響,視乎如何看待這個經歷。若感到受童年陰影所困,難以解決,可以尋求社工協助。

文:吳穎湘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19/news/_19YC004_.jpg家庭中,爸爸和媽媽各有強項與弱項,宜彼此接納,互補不足。(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爸爸在教養孩子上,常被認為投入度不及媽媽,尤其容易發生在孩子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家庭中。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馬麗莊教授說,跟以下兩個客觀因素有關﹕

男孩衝動當平常

◆父為家中經濟支柱﹕

在不少家庭中,爸爸是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加上香港整體工時長,爸爸難免為工作而早出晚歸,難以抽時間在子女身上,自然令教養子女的責任落在媽媽身上。

◆男性觀點影響﹕

ADHD多數發生在男孩身上,他們多衝動、活躍、不集中,當媽媽花時間教他們做功課時,難免焦急,但愈是催谷,愈易有反效果。這些情况爸爸通常感到難以理解,從男性角度思考覺得「男孩子是這樣,很正常」、「用不着這麼緊張」等等,這些分歧令夫妻間多了不必要的爭執,令關係愈趨緊張。若夫妻感情基礎良好,則問題不大,否則容易影響婚姻關係。

加上,現今女性教育程度高、工作機會增加,不少媽媽會外出工作,但同時需要兼顧「湊仔」、做家務,亦要充當子女的補習老師,如沒有長輩、傭人幫手,便會感到工作負擔沉重。若家中孩子患ADHD,更因難以啟齒而找不到傾訴對象;加上目前社會過度都市化,鄰舍之間疏離,有時甚至不知道鄰舍是誰,有需要時很難找人幫忙。

讓丈夫分擔 不加挑剔

馬麗莊建議媽媽們,給予一些事務讓丈夫負責。做丈夫不能諸多推搪,要樂意幫忙;而當媽媽將事務交給丈夫後,亦不宜要求他跟足自己的方式處理或諸多挑剔,否則丈夫會感到沒趣。媽媽需理解彼此都有強項與弱項,宜接納並互補不足。此外,亦可找尋有相似背景的家長傾訴(例如家庭治療的家長小組),同聲同氣,容易互相理解。

一如光仔的爸爸,有些人因童年陰影而不懂如何做父親。但馬麗莊說,亦有些人能夠超越童年陰影,她最近見過一位爸爸,兒時因家貧而被送給親戚養育,他在小組中分享時指,自己自小缺乏父愛,覺得沒人愛惜,所以想給女兒更多的愛。可見童年經歷負面,也可以帶來正面影響,視乎如何看待這個經歷。若感到受童年陰影所困,難以解決,可以尋求社工協助。

文:吳穎湘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19/news/_19YC004_.jpg家庭中,爸爸和媽媽各有強項與弱項,宜彼此接納,互補不足。(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