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5 Jun 2024 09:12:5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遊戲治療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精神健康】及早辨識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個案  適時介入遊戲治療助解困 //www.afterroberto.com/%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5%85%92%e7%ab%a5%e5%8f%8a%e9%9d%92%e5%b0%91%e5%b9%b4%e6%83%85%e7%b7%92%e5%9b%b0%e6%93%be-%e9%81%a9%e6%99%82%e4%bb%8b%e5%85%a5%e9%81%8a%e6%88%b2%e6%b2%bb%e7%99%82/ Tue, 25 Jun 2024 03:29: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230

近年學童自殺事件接連發生,單在2023年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 32 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屬五年新高。及早辨識受情緒困擾的兒童及青少年十分重要,惟他們未必能夠透過言語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能夠從他們的日常行為和表現了解背後的問題呢?有臨床心理學家和遊戲治療師指出,情緒受困擾的兒童可能會成績變差、經常發脾氣、發惡夢、封閉自己,甚至出現自殘等不同行為或情緒等變化。除了臨床治療外,也需要家庭及學校方面的配合和協作,亦可考慮適時透過遊戲治療介入,讓孩子以非言語方式表達內心所想,解開他們的心鎖,讓父母或家人了解和明白他們的心聲和需要,減少悲劇發生。

【精神健康】及早辨識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個案  適時介入遊戲治療助解困
受情緒困擾的兒童及青少年未必能夠透過言語表達其內心世界,作為家長或師長,如何能夠從他們的日常行為和表現了解背後的問題呢?

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不容輕視  源於父母情緒及學業壓力

betway体彩 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引述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大約兩成半6至17歲學童在過去一年內曾受到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焦慮症、抑鬱症及睡眠問題等,情况跟外國研究相若。當中最令人關注是近4%受訪學童過去一年曾有自殺想法,中學生的比率更達8.4%,情况不容忽視。

她指出,學童的情緒會受到父母、朋輩等影響,常見導致負面情緒的原因包括學業壓力、人際關係及家庭問題等,若一直未有妥善處理,便有機會漸漸萌生自殺念頭。

【精神健康】及早辨識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個案  適時介入遊戲治療助解困
betway体彩 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呼籲家長多加留意子女的行為及情緒變化,當子女出現負面情緒時,應避免批判、質問或指責他們。

注意子女行為、情緒、身體表現變

當小朋友或青少年面對情緒困擾,未必懂得清晰表達,需要父母或師長從他們的日常表現尋找蛛絲馬迹。馮淑敏表示,孩子有可能在不同方面出現變化,例如行為方面會出現成績變差、無精神,甚至封閉自己、不說話等;情緒表現則可能經常坐立不安、反應過敏、容易煩躁及哭鬧,覺得自己無能力應付一切人和事,甚或對將來失去希望;身體方面亦可能出現各種不適,如經常失眠及發惡夢等,甚至有鎅手、鎅大腿等自殘行為。

個案分享父母、學校欺凌 萌自殺念頭 

她分享了17歲芷君(化名)的個案。「芷君與父母的關係疏離,在學校亦受到欺凌,加上面對重要的大學入學考試,種種壓力令她出現難以集中精神、逃避上課等情况,更有過『想被車撞死掉便算』的悲觀念頭。」馮淑敏表示,芷君後來被診斷為適應障礙及抑鬱症,除了臨床心理輔導幫助疏導情緒和引導她的想法外,也約見她的父母了解情况,希望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修補關係,並聯絡學校駐校社工幫助在校內協調。馮淑敏強調,在輔導情緒受困的學童,最重要是找出問題所在,明白他們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再制訂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需要家庭及學校方面的配合和協作。

行為表現不等內心真正想法 家長應了解背後原因

「開心大本營」行政總裁、遊戲治療師鍾雅芬表示,兒童或青少年同樣面對不少壓力,但由於未必找到適當渠道宣洩,遂以不同行為「求救」,例如用打火機燒自己、掹頭髮、打頭及搣手指等自殘行為最為明顯。

「在知悉孩子打人、在學校不守規矩亂跑或有尿床等行為時,部分家長都會很直接地認定小朋友是頑皮或不聽話,但要明白這背後可能隱藏着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有些孩子會因為讀書壓力過大,見到擦膠便會大叫、咬斷鉛筆,也有個案是每當看到0字或圓形物件便十分害怕,因為擔心考試得『零雞蛋』。」

【精神健康】及早辨識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個案  適時介入遊戲治療助解困
「開心大本營」行政總裁、遊戲治療師鍾雅芬表示,遊戲治療利用各種工具,包括玩偶、繪畫、沙盤等,讓孩子透過玩樂的方式抒發內心情緒。

臨床治療+遊戲治療 助學童走出情緒困擾

兒童及青少年未必懂得透過言語表達內心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兒童,因此可透過遊戲治療等方式,了解及紓緩他們的情緒。鍾雅芬強調,遊戲治療師所用到的遊戲及工具都經過精心設計,當中會運用到隱喻、投射、角色扮演及治療性故事等作為「鎖匙」,遊戲治療師會因應小朋友的需要使用合適的「鎖匙」解開孩子心鎖。

【精神健康】及早辨識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困擾個案  適時介入遊戲治療助解困
遊戲治療師會因應小朋友的情况,為他們設計不同的遊戲治療方案,透過隱喻、投射、角色扮演及創作故事等方式,讓孩子以非言語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相關閲讀:【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個案分享:父親離世表面冷靜 發惡夢尿頻  遊戲治療抒發內心感受

陳女士(化名)的女兒,親眼目擊陪伴在側的父親突然心臟病發去世,加上從外地回港居住,需要重新適應學校生活,遇到不少壓力。陳女士表示女兒一直「很冷靜、沒有經常哭喊,7、8歲已表現如大個女,更會安慰我。」惟漸漸女兒經常發脾氣及搣手指,更常發夢見到喪屍,並且有尿頻情况,一小時內已要多次上廁所,最令陳女士驚慌的是女兒曾在逛商場時從高層望向地下說「想跳下去找爸爸……」。

鍾雅芬表示,女孩輾轉獲轉介接受遊戲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了解到她不哭泣並不代表不傷心,而是出於愛錫媽媽不想他人擔心,故刻意避談父親。經過治療後,女孩的情緒、尿頻等問題都得以改善,要尋死見爸爸的念頭也沒有再出現。

家長注意:從小培養健康生活模式 勿動輒批判指責

馮淑敏直言,明白大部分家長當知道孩子有情緒問題必定會十分緊張,但要妥善處理小朋友的情緒,家長首先要管控自己的情緒,並且要給予空間和時間,耐心聆聽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不應以批判、質問或指責孩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否則只會更難了解子女遇到的問題,甚至令他們覺得自己「無用」而封閉起來。

馮淑敏強調,家長可以幫助子女從小建立健康生活的模式,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以及培養其獨立處理能力,日常相處宜帶出正向人生的道理,包括樂觀、正面及懂得感恩的思維,以及學習面對挫敗及逆境的能力。


相關閲讀:小孩表達抑鬱焦慮情緒或跟成人不同 家長注意6個表現3大壓力來源

親子時間要專注 多戶外活動有效溝通

鍾雅芬稱,這一代父母都講求親子時間,但要注意與子女日常相處,關鍵在於「專注」,親子時間應放下電話,專注地進行交流和互動,謹記打遊戲機及看電視等都並不是合適的親子活動,建議家長多與子女到戶外走動接觸大自然,她表示曾有個案家長透過定期與孩子露營等戶外活動,成功令小朋友戒除打機癮。

為及早辨識及支援有需要的學童,養和醫療集團成立的「養和山村義工隊」,今年選定「開心大本營」為受惠機構,今年三月透過步行籌款籌得近50萬元,旨在用於資助小一至中六受情緒困擾的學童,參與學童情緒健康計劃,讓他們適時接受精神科醫生、遊戲及創意藝術治療師、心理輔導員及社工等的綜合心理及情緒支援服務,早日擺脫情緒困擾,健康地成長。

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betway体彩 副院長暨養和山村義工隊總隊長陳煥堂醫生表示,養和一直以不同方式關懷弱勢社群,積極履行社會企業責任,此乃秉承betway体彩 創辦人之一、前任院長李樹芬醫生成立「李樹芬醫學基金會」的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致力支援醫療相關的慈善項目。除了透過與不同基金會合作,資助有經濟需要的病人在養和接受醫療服務,養和亦鼓勵醫護及員工參與義工活動服務社群,如上門探訪為長者量血壓及解釋藥物用途、舉辦公眾健康教育講座等,善用自身專業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