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4 Mar 2024 04:27:5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跑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渣馬】新冠康復者跑手賽前賽後 學者6建議:勿吃太酸、泡腳保暖迎開賽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b8%a3%e9%a6%ac%e3%80%91%e6%96%b0%e5%86%a0%e5%ba%b7%e5%be%a9%e8%80%85%e8%b7%91%e6%89%8b%e8%b3%bd%e5%89%8d%e8%b3%bd%e5%be%8c-%e5%ad%b8%e8%80%856%e5%bb%ba%e8%ad%b0/ Thu, 09 Feb 2023 08:33: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44 【明報專訊】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周日(12日)舉行,3.7萬人參賽。進入備戰最後階段,根據香港天文台預測,比賽當日氣溫為20至24℃,相對濕度介乎80%至100%。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助理教授周志豪昨稱,濕度較高在跑步時跑手呼吸定受影響,提醒新冠康復者跑手勿強迫自己完成賽事,量力而為。他建議新冠康復者賽前不要食太酸的食物,還可用蘇葉及生薑焗水飲用,亦可按摩位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兩乳頭之間的「膻中穴」,幫助肺氣運行;賽後可飲用「清補涼」、適量食辛辣食品等。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新冠康復者跑渣馬 賽前賽後飲食、失眠怎辦?中醫學者6建議

1.比賽當日天氣較濕熱,周志豪表示,跑手一般或容易感疲倦,建議賽前及賽後可飲用「清補涼」,有助保持肌肉力量,賽前防止受傷及賽後促進恢復;其中材料如淮山、蓮子及芡實更有助建脾,生熟薏米則有助去濕。

【渣馬】新冠康復者跑手賽前賽後 學者6建議:勿吃太酸、泡腳保暖迎開賽
渣馬 (明報資料圖片)

賽前勿吃太酸

2.賽前飲食方面,周志豪建議跑手不要食太酸的食物,稱中醫認為脾主肌肉,過食酸或有損脾胃、傷筋及助長肝氣。對於市面大部分運動飲品都是酸性,他強調中醫不會阻止跑手飲用。


賽後適量食辣補肝

3.周志豪建議,跑手賽後可食適量辛辣食品、如葱、蒜及薑,疏通肝氣。


按穴紓緩腹痛

4.周志豪亦分享如何按適當穴位,若在比賽中途感到腹痛,他建議跑手可按摩腕橫紋上兩寸,掌長肌腱及橈側屈腕肌腱之間的「內關穴」、或上腹部正中線,肚臍上四寸的「中脘穴」,紓緩痛楚。

【渣馬】新冠康復者跑手賽前賽後 學者6建議:勿吃太酸、泡腳保暖迎開賽
渣馬開跑在即,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助理教授周志豪(圖)介紹多個穴位按摩方法,以供一眾跑手參考,紓緩身體不同部位痛楚。(黃迪暉攝)

按摩兩眉頭中間改善失眠

5.針對跑手賽前因緊張而難以入睡,周志豪建議跑手可按摩兩眉頭中間的「印堂」及「太陽穴」,有改善睡眠質素、放鬆心情及提神。


相關文章:【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泡腳保暖迎開賽日 減受傷風險

6.他又建議,跑手可在開跑前的日子泡腳保暖,有助「陽氣升發」,減低受傷風險;賽後可按摩小腿外側、腓骨突起處下方(即近膝頭外側)的「陽陵泉」,有助紓緩肌肉。

]]>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www.afterroberto.com/%e7%97%9b%e7%97%87-%e8%b7%91%e6%ad%a5%e5%be%8c%e4%b8%8b%e8%83%8c%e3%80%81%e8%87%80%e3%80%81%e5%a4%a7%e8%85%bf%e5%be%8c%e5%81%b4%e7%97%9b%e6%a2%a8%e7%8b%80%e8%82%8c%e7%b6%9c%e5%90%88%e5%be%b5/ Thu, 20 Oct 2022 09:30: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15 【明報專訊】梨狀肌與跑步姿勢息息相關。有沒有試過跑步之後,下背、臀部和大腿後側有痠痛感,而且持續一段時間,以為只是做完運動後的普通肌肉痠痛,三數天後就會消退?結果卻發現愈來愈痛!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當它受傷、勞損,可導致坐骨神經受壓,引起下背、臀部和大腿後側疼痛或麻痹。怎樣測試自己有沒有梨狀肌綜合徵呢?有哪4個症狀呢?為何跑步會傷及這一組臀部深層肌肉?如何預防?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與跑步姿勢有關 梨狀肌綜合徵4個主要症狀 可致下背臀、大腿後側疼痛

梨狀肌綜合徵(Piriformis syndrome)是由梨狀肌壓迫坐骨神經而引起的痛症。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連接薦椎和股骨大轉子。梨狀肌受創傷或發炎皆是導致該肌肉壓迫坐骨神經的原因(圖1)。常見痛症範圍包括下背、臀部和大腿後側。研究顯示,約6%下背痛與梨狀肌綜合徵有關。另外,女性更容易患上梨狀肌綜合徵,機率約是男性的6倍。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梨狀肌綜合徵——跑步時,梨狀肌負責穩定髖關節,以及控制髖關節旋動。當梨狀肌過勞,便可能出現腫脹、發炎,引發梨狀肌綜合徵。(Boyloso@iStockphoto)

梨狀肌綜合徵症狀

1.下背、臀站和大腿後側疼痛、痠痛、刺痛或麻痺,可延伸至小腿。

2.久坐或久站後疼痛加劇。

3.躺下時,疼痛可能會減輕。

4.嚴重可致小腿抽搐或無力。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負責穩定髖關節 跑步支撐受壓大

在跑步過程中,梨狀肌主要負責穩定髖關節,以及控制髖關節外旋的動作。當梨狀肌過勞,便有可能出現腫脹,甚至發炎,從而引發梨狀肌綜合徵。

梨狀肌與跑步姿勢息息相關。跑步姿勢可以簡單分為兩個周期,支撐期與擺動期(圖2)。在支撐期,梨狀肌在臀部眾多肌肉中負責髖關節穩定,尤其在支撐期前半部分,梨狀肌為了穩定髖關節以至整個軀幹,受到的壓力特別大。若盆骨或髖關節容易搖擺,例如髖關節內收和內旋,梨狀肌受傷的風險特別高。另外,臀中肌(圖3)無力亦會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再加上,步距愈大,梨狀肌及其他臀部肌肉的力量需求會愈大。

以上原因,皆會增加梨狀肌綜合徵發生的風險。換言之,了解清楚自己跑步姿勢的不足並加以改進,有助減低患上梨狀肌綜合徵的風險。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痛症】跑步後下背、臀、大腿後側痛?測試和了解梨狀肌綜合徵4個症狀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好Zone動:毋須拉伸彎腰 應對坐骨神經痛


文:許培權(物理治療師)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8%b6%85%e6%85%a2%e8%b7%91%e6%af%8f%e5%88%86%e9%90%98180%e6%ad%a5%e6%b8%9b%e8%86%9d%e9%97%9c%e7%af%80%e5%8f%97%e5%8a%9b-%e6%b3%a8%e6%84%8f4%e5%8e%9f%e5%89%87/ Thu, 06 Oct 2022 04:52: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96 【明報專訊】跑步,究竟快跑還是慢跑好?專家指出,跑步速度愈快,不代表減肥效果愈好,熱量消耗多少需要考慮運動持續時間、體重等因素。再者,快跑容易跌倒受傷,加上大步幅會增加膝關節負荷。慢跑一般步幅較小,可減輕膝關節受力。日本和台灣流行超慢跑,跟着節拍以「慢」取勝,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超慢跑」要注意4個原則,並可在音樂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下載「節拍器」來輔助,設定步頻為每分鐘180步。若想增加超慢跑難度及加強減肥效果,物理治療師建議,將超慢跑結合HIIT訓練,不妨參考以下5組動作。惟HIIT對心臟負荷比較大,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跑步4原則

運動場上,快跑力有不逮,跑得慢又擔心被人笑「龜速」。不論什麼跑速,跑步都能提升心肺功能,而且有助心臟健康,甚至延年益壽,有利整體健康。根據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與不跑步的人相比,即使跑得很慢或偶爾跑步,有跑步的人往往多活3年。當然,跑步並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但可使預期壽命增加上限約3年。該研究顯示,「跑步」與「長壽效益」的比率約為1:7,這意味跑步1小時可額外延長7小時壽命。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跑步1小時延壽7小時 可跟上節拍超慢跑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及副系主任雷雄德指出,世衛建議成年人每星期至少做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果按照此標準持續鍛煉,推算跑步1小時可延長壽命約7小時,「1賠7都不錯啊」!

跑步對身體有益,但具體到底要跑多快?雷雄德強調,快跑和慢跑沒有優劣之分,兩者可在每星期的訓練中輪流交替。惟要留意的是,快跑容易跌倒受傷。為提高跑步速度,跑者通常踏出較大步幅。大步幅要承受較大的着地衝擊,增加膝關節負荷。慢跑一般步幅較小,可減輕膝關節受力,從而降低受傷風險。此外,高強度快跑者容易感到疲勞,無法維持長時間的快速奔跑。相反,中低強度的慢跑較不容易產生疲勞感,跑者能更長時間持續運動,相對「襟跑」。

日本、台灣興起以非常慢的速度跑步,這種超慢跑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超慢跑」源自日本,可在音樂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下載「節拍器」來輔助,設定步頻為每分鐘180步,跑步時盡量跟上節奏,作「節拍超慢跑」。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雷雄德(受訪者提供)

超慢跑的4個原則:

.前腳掌先落地,再後腳跟觸地

.跑步時膝蓋微彎曲

.腳步放輕,輕力着地

.步伐小而快,步頻以每分鐘180步的速度為目標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依年紀、身體調運動強度

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超慢跑動作相對溫和,對膝關節和足踝負荷較低。以運動量衡量,「超慢跑」適合大部分人士。惟不同年紀和身體狀况對心臟負荷有所不同,應調整運動強度。在計算運動量水平時,以最大心跳率計算最為準確。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歐陽健(資料圖片)

訓練心跳範圍

健康人士:

*最大心跳率×60%至80%

長者或心血管病患者:

**儲備心跳率×50%至70%

註:* 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儲備心跳率=

最大心跳率-靜止心跳率

超慢跑輕鬆簡單,男女老幼可以邊看電視邊原地慢跑。如果嫌原地超慢跑單調乏味,不妨試試「改良版超慢跑」。雷雄德建議,前後左右踏步不但增加趣味,同時可分散足部壓力,降低勞損風險。他提醒,在家超慢跑時穿上運動鞋,更能減低受傷風險。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Dan Riec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最少持續20分鐘 燒脂才明顯

一般人都會認為,運動愈激烈,減肥效果愈好,而放慢速度跑步往往令人覺得不似運動,無助減肥。其實快跑和慢跑同樣有減肥的效果,兩者透過不同機制燃燒脂肪。雷雄德解釋,透過高強度運動如快跑(最大心率約維持在85%以上),身體會啟動「後燃效應 」(after-burn effect)燒脂機制,由於運動後身體需要大量能量恢復,以提升新陳代謝減輕疲勞,身體會動用脂肪作為能量,因此在運動後繼續燃燒脂肪。

當持續做中低強度運動(最大心率約維持在60%至70%)如慢跑,身體透過β-氧化作用(β-Oxidation)燃燒多餘脂肪。要經由β-氧化作用達到燃脂效果,需要同時符合運動的持續時間和中低強度運動的兩個條件。由於過程中需要持續提供氧氣,鍛煉時間持續20至30分鐘以上燒脂效果才較明顯。

「在疫情下,在家超慢跑好過你坐梳化!」雷雄德表示,久坐令心肺功能變差,即使疫情下要留在家中,亦應避免久坐不動。歐陽健強調,所有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e)都會燃燒熱量,包括做家務、行樓梯、散步和游泳等,即使做較低強度的體能活動亦勝過久坐不動。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體能活動——體能活動不限於跑步、打籃球、游泳,做家務亦是體能活動之一,同樣為健康帶來裨益。(設計圖片,kazoka30@iStockphoto)

超慢跑消耗熱量有數計

想知道超慢跑消耗多少熱量,可從以下公式計算:

熱量消耗=代謝等值(MET)×運動時間(分鐘)×體重(公斤) / 60

代謝等值(MET,Metabolic Equivalent)是用作形容不同體能活動的強度指標,身體維持於靜止狀態相等於1 MET。以每小時5英里(即約8公里)以下速度「超慢跑」計算,大約換算為6 METs。

例子:

體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連續「超慢跑」30分鐘的熱量消耗

= 6 METs × 30分鐘 × 70公斤 / 60

= 210千卡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居家運動:超慢跑×HIIT 減肥更有效

2019年巴西研究發現,HIIT(高強度間歇式訓練)比起持續中等強度運動更有效減少脂肪達28.5%。若想增加超慢跑難度及加強減肥效果,物理治療師歐陽健建議,將超慢跑結合HIIT訓練。惟HIIT對心臟負荷比較大,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完成超慢跑後,可做以下5組HIIT動作。每組動作以30秒為目標,限時內盡力做最多次數。每組動作之間可短暫休息15至30秒,重複3個循環。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利楚兒攝)

波比跳

1.手掌與肩同寬按着地板,雙腳打開比肩寬

2.雙腳向前跳,蹲下

3.向上跳起,雙手舉起過頭

4.蹲下,兩手觸地,雙腳向後蹬直,回到動作1再做


側弓步

1.兩手拇指交疊置於腹/胸前,雙腳打開比肩寬

2.身體重心慢慢向右移,右腳彎曲,髖部向後推成深蹲姿勢,左腳向外伸直

3.右腳推蹬回到開始姿勢,換腳再做


登山跑

1.起始動作如同掌上壓一樣

2.左右腳輪流抬起至胸部


提腿蜷腹

1.躺在地墊上,上身抬起約45度,雙腳離地略微彎曲

2.雙手連同上半身向一邊扭動,換另一個方向再做


分腿蹲

1.站在椅子前約1.5個腳掌的距離

2.一腳向後放在椅子上,身體向下蹲

3.起身,重複再做(下個循環換腳做)

示範:物理治療師歐陽健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5%a7%bf%e5%8b%a2%e4%b8%8d%e7%95%b63%e5%8e%9f%e5%9b%a0-%e6%ad%a3%e7%a2%ba%e8%b7%91%e5%a7%bf%e8%a9%b1%e4%bd%a0%e7%9f%a5/ Fri, 22 Jul 2022 09:38: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49 【明報專訊】天氣雖然炎熱,但隨着防疫措施放寬,好動的朋友已漸漸恢復日常運動。跑步是最方便的運動,無論身處何方,只要穿上跑鞋及輕便裝備,就可以成行。然而,不少人練習跑步一段時間後,便因為膝痛而暫停,痛症原因多是跑步姿勢不當及肌肉不平衡。

跑姿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 大腿向內旋 X形腳致膝痛

如果落地腳的膝關節內旋,會導致關節外側壓力加重(俗稱X形腳),容易引起跑步膝頭痛。跑姿不當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髖關節內的股外旋肌力不足,導致整個大腿向內旋。腳落地時膝部內塌,拉開膝內側韌帶及加重半月軟骨的壓力(圖)。

2.扁平足導致膝關節內旋。扁平足的足弓高度不足,令足底承受過大壓力,足底筋膜缺乏彈性與伸縮,延伸到膝部令內側韌帶過分伸展,加重半月軟骨的壓力。

3.四頭肌及股肌肉力量不足或不配合,引起髂脛束綜合徵(即大腿外側一條筋膜,把髕骨外旋及拉緊)。每次用力伸直膝關節時,即腳着地受力時及向後用力蹬直時,都會引起痛楚。

正確的跑步姿勢很重要,落地腳的膝蓋要對正第二及第三腳趾,膝蓋亦不能超過腳趾(見右圖)。另外,一對好的跑鞋要支撐腳板足弓,維持雙足落地時的姿勢,減輕跑步膝蓋痛。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明報製圖)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膝關節勿內旋——落地腳的膝蓋要對正第二及第三隻腳趾(左圖),膝關節內旋(X形腳,右圖)會導致關節外側壓力加重。(作者提供)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膝蓋不過腳趾——落地腳的膝蓋不應超過腳趾。(作者提供)

練肌力改善跑姿

要改善跑姿,可以參考以下方法鍛煉股外旋肌,增強四頭肌、股巨肌力,以及加強足底的支撐力。以下動作每組8至10次,做3至4組。

訓練股外旋肌

1.側身躺地,雙腳曲起,把練力帶圍在雙膝上(圖A)

2.向上的腳打開外旋,維持10秒,然後返回原位(圖B)

註:如可以找同伴或對鏡練習,留意腳形及姿勢,效果更佳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作者提供)

增強四頭肌、股巨肌力及足底支撐力

1.背靠牆,雙腳打開至肩寬

2.慢慢坐下,雙腳同時向前移,直至腳趾在膝蓋前方,膝關節呈90°,維持10秒(圖C)

3.身體向前,蹬起腳尖身體向上並維持10秒(圖D)

對跑姿有疑問,應諮詢跑步教練。如出現膝關節痛,要盡快尋求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協助,及早治療。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作者提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嘉祈(聖雅各福群會中風復康計劃 物理治療師)

示範:任穎斐(聖雅各福群會中風復康計劃 復康助理)

]]>
【報復式運動】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 行山、跑步、健身易受傷拗柴 運動前後做足準備 //www.afterroberto.com/%e5%a0%b1%e5%be%a9%e5%bc%8f%e9%81%8b%e5%8b%95-%e4%b9%85%e4%bc%91%e5%be%a9%e5%87%ba%e9%ab%94%e9%81%a9%e8%83%bd%e4%b8%8b%e9%99%8d-%e8%a1%8c%e5%b1%b1-%e8%b7%91%e6%ad%a5-%e5%81%a5%e8%ba%ab%e6%98%93/ Sat, 07 May 2022 02:30: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716 【明報專訊】第五疫情回穩,社交距離防疫措施再鬆縛,運動場、健身室重開,大家摩拳擦掌要「報復式運動」!然而物理治療師提醒,大家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無論行山、跑步或健身,都要先提升肌力、平衡力防受傷;運動後做足拉筋、補水防痠痛、防拗柴。運動前後應要做足哪些準備?物理治療師更教路,做好下肢肌力訓練和肩膊強化訓練,有助全身上下都做好準備。

動態熱身——近日疫情緩和,大家急不及待出外「報復式運動」,惟物理治療師提醒,久休後突然做劇烈運動容易受傷,出發前宜做足準備!動態熱身如緩步跑、急步行等,有助肌肉作好準備及提升關節溫度。(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動態熱身——近日疫情緩和,大家急不及待出外「報復式運動」,惟物理治療師提醒,久休後突然做劇烈運動容易受傷,出發前宜做足準備!動態熱身如緩步跑、急步行等,有助肌肉作好準備及提升關節溫度。(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久休復出報復式運動 體適能減弱 關節負荷增易受傷

疫情高峰期,運動機會減少甚至歸零,體適能減弱,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如果一下子做劇烈運動,尤其現在天氣開始炎熱,身體未必調節得到」,身體反應力也需要時間去鍛煉,「shut down幾個月,一開始就劇烈運動,反應不來就容易發生意外」。

藍芳遇到有人「報復式運動」,一口氣行山8小時,之後膝痛、腳跟痛;「因為熱身不足,加上太久沒有戶外活動,肌肉已變弱,突然長時間運動,關節負荷劇增,引致關節發炎,甚至受傷」;也有個案行山時跌傷腰骨「整親大陣」,因平時少曬太陽,可能有骨質疏鬆問題,一旦跌倒,輕則脊椎倒塌,重則骨折。尤其是45歲以上女士骨質疏鬆風險較高,所以要做好準備工夫才去登山遠足。

 

相關文章: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每周2次緩步跑鍛煉心肺 在家做深蹲平板支撐

藍芳教路,如沒有定期運動習慣,建議每星期做2次簡單心肺功能鍛煉,如急步行、緩步跑、踩單車等;最好在室外做,因為溫度、濕度等會影響身體反應。另外,也要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去健身室用機械操練,最快最有效」,但在家也可以做深蹲、箭步蹲、平板支撐等,或考慮做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

藍芳(資料圖片)
藍芳(資料圖片)

 

單腳企跳繩練小腿防拗柴 平衡訓練不可少

此外,平衡訓練也不能忽視,如模擬行鋼線或閉上眼單腳企立最少半分鐘,亦可跳繩,「就算沒有繩,原地模擬跳繩也可。單腳、雙腳、左右腳輪流、單腳跳幾下然後交替等,是很好的小腿鍛煉」。她解釋,「腳腕有很多神經感應細胞,其反應及運作主要由小腿肌肉控制」,如果小腿的反應好,有效避免拗柴。她建議每星期做2、3次肌力和平衡訓練。

 

急步行熱身 中途每45分鐘小休

平日做好準備,行山當天也要做熱身運動。藍芳表示,以往常說拉筋熱身,但近10多年發現運動前拉筋,未必有助防止受傷,反而約15分鐘的動態熱身,如緩步跑、急步行等令肌肉作好準備及提升關節溫度,反應力會較好。她鼓勵在中途休息時做伸展,「尤其是下肢伸展,如小腿、大腿前後、髖關節,拉一拉筋,可以減低疲勞」。長時間運動下,中段需要讓肌肉和關節休息,所以每45分鐘至1小時就要小休;但不建議休息太久,否則再起動會影響表現,「休息15至20分鐘,喝足夠水、吃輕量食物,補充能量,加上少少拉筋就繼續行」。

「我自己也有跑步和行山,有時看見有人兩手揈揈就上山,未有帶足夠的水。」藍芳提醒,香港5月時潮濕悶熱,排汗量也高,應每行30至45分鐘就補充約200毫升水,約4小時路程要帶2公升水,超過半日路程至少帶3公升水,「因為缺水加上疲勞,很容易肌肉抽筋、中暑」。

注意補水——戶外運動、行山要注意補水,即使未感口渴,也應每30至45分鐘補充約200毫升水,以免因缺水和疲勞,導致肌肉抽筋、中暑。(PhotoTalk@iStockphoto)
注意補水——戶外運動、行山要注意補水,即使未感口渴,也應每30至45分鐘補充約200毫升水,以免因缺水和疲勞,導致肌肉抽筋、中暑。(PhotoTalk@iStockphoto)

 

行山杖用錯邊 累上加累

一般遠足徑以石屎路為主,藍芳表示,穿平時慣用的運動鞋或跑步鞋已經足夠。行山靴鞋底偏硬,不習慣的人反而容易招致腳板、腳跟疲勞。至於行山杖,正確使用能夠在落斜和樓梯時卸力和平衡,減低跌倒風險。但不少人錯用行山杖,「有人以為一邊腳較累,用同一邊手握行山杖有助支撐,此舉反而加重累腳負荷,應用較fit的一邊握行山杖」。若路段有很多斜路和樓梯,擔心膝頭「頂唔順」,不妨考慮用行山杖。

 

運動後伸展「即日清」助復元

無論是行山或做其他運動,不想翌日周身痠痛,藍芳建議即時做1組伸展,「1組即是每個動作或每組肌肉都維持拉筋半分鐘,做4至5次」,然後當晚睡前再做1組,「隔天才做拉筋,復元效果較差,『即日清』最見效」;同時補充足夠水分,減少肌肉乳酸積聚,「就算不口乾,行山後都至少喝1.5公升水,排汗排尿足夠,有助肌肉放鬆」。

 

相關文章:【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深蹲+強膊 輕鬆上山

【明報專訊】腳力夠,行山當然輕鬆點,但揹背囊、垂頭看路,都會用到肩膊肌肉。物理治療師藍芳推介下肢肌力訓練和肩膊強化訓練,全身上下做好準備!

下肢肌力訓練:負重深蹲

 

做法:

站直,雙腳稍寬於肩,雙掌托起啞鈴一端(圖A),慢慢屈膝約90˚(圖B),回復開始姿勢。20至30次為1組,做4組

 

目的:

鍛煉背、腰、臀、大腿及核心肌肉

 

注意:

˙新手可先不負重,慢慢增加重量;女士最好達5公斤,男士則至少10公斤

˙眼望正前方;上身保持挺直,重心平均分佈在整個腳掌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肩膊強化訓練:彈力帶肩膊運動

做法:

站直,兩腳踏在彈力帶上,雙手各執彈力帶一端,垂直(圖C);肩膊向上縮,手肘保持伸直(圖D)。慢慢返回開始姿勢。15次為1組,做3至4組

 

目的:

強化肩膊肌肉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飲食陷阱:休閒行山運動飲品補能量 小心致肥

【明報專訊】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行山前、中途和完結後,有沒有飲食陷阱?

 

低GI澱粉質早餐「襟飽」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陳星輝建議,出發前,選擇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做早餐,提供能量,如雜豆肉絲通心粉、吞拿魚三文治、原味粟米片配低脂奶和水果等。應選擇低GI(升糖指數)澱粉質,因身體消化和吸收過程較慢,飽肚感高之餘,「能量供應可維持較長時間」。

行山中途需要補充能量,不少人帶備朱古力,陳星輝指,「朱古力熱量高,可以補充熱量,但脂肪含量亦高,對於休閒型行山活動來說,太多熱量和脂肪消耗不完,變成脂肪儲存體內,變相容易肥胖」。他亦指,如果是一般郊遊,運動量很低,不需要飲運動飲品,因運動飲品大多加入糖分去提供能量,糖分用不完,同樣容易增肥。但若預期運動量大,例如跑山,則建議準備能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品。

加入糖分——營養師提醒,運動飲品大多加入糖分,如果是運動量很低的郊遊活動,不需要飲運動飲品,因糖分消耗不完易致肥。(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加入糖分——營養師提醒,運動飲品大多加入糖分,如果是運動量很低的郊遊活動,不需要飲運動飲品,因糖分消耗不完易致肥。(Natalia Semenova@iStockphoto)

 

蘋果雪梨提子 充飢補水

陳建議以香蕉、全穀物棒或即食甘栗作小食,都含豐富碳水化合物,又方便攜帶。另外,以無添加糖乾果充飢也不錯;一些較多汁水果,如蘋果、雪梨、提子,充飢之餘又可補充水分。「若預期行山超過2至3個小時,建議帶備較飽肚的食物,補充能量」,建議選方包或五穀合桃包做三文治,比腸仔包、菠蘿包等脂肪含量少;也可選原味和低脂餅乾,如水餅(water cracker)。

 

行山後食大餐要「計數」

行山後,不如去食下午茶獎勵自己?陳提醒,「要留意消耗量和熱量攝取,行山後食個大餐,攝取能量多於消耗,就達不到控制體重的目的」。根據康文署的資料,計算體能活動的熱量消耗方程式為:體重(公斤)×活動時間(小時)×代謝等值(MET)=所消耗的熱量(千卡),其中行山的MET是5.3。舉例,體重60公斤人士行山2小時,消耗能量就是:60公斤×2小時×5.3MET = 636千卡。如果行山後吃沙嗲牛肉即食麵配紅豆冰,攝取843千卡,攝取能量就比消耗多。

「運動後記住3R飲食口訣,Refuel、Repair、Rehydrate」,可以幫助身體恢復體力。陳指,應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補充能量;富含蛋白質且低脂肪的食物有助修補身體組織,當然還要補充水分。他舉例,去皮白切雞飯配無糖飲品,再加煠菜「全走」,有肉有菜又有碳水化合物,健康又能補充體力。

陳星輝(受訪者提供)
陳星輝(受訪者提供)

 

康文署普及健體運動小冊子中,列出不同活動的MET

下載:bit.ly/3EWZ4Wh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長跑】錯誤跑步姿勢人疲倦 新手易犯的4個錯誤 建立跑步習慣 5種常見長跑訓練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b7%91-%e9%8c%af%e8%aa%a4%e8%b7%91%e6%ad%a5%e5%a7%bf%e5%8b%a2%e4%ba%ba%e7%96%b2%e5%80%a6-%e6%96%b0%e6%89%8b%e6%98%93%e7%8a%af%e7%9a%844%e5%80%8b%e9%8c%af%e8%aa%a4-%e5%bb%ba%e7%ab%8b/ Tue, 19 Oct 2021 10:32: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729 【明報專訊】渣打香港馬拉松將在周日(10月24日)舉行。不少跑手因疫情而鬆懈,重拾跑鞋時,難免感覺步伐亂了,節奏失調,肌力也減弱。訓練要由零開始?想跑得又快又好,有什麼秘訣?腳跟着地傷不傷膝?間歇跑和變速跑訓練有何不同?近期走紅的碳纖板跑鞋,是否入門必備?至於新手與其煩惱用什麼訓練方法、穿哪一品牌跑鞋,倒不如馬上落街跑一圈!

新手:建立跑步習慣 錯誤跑姿人易疲倦

「我經常跟初學者說,先踏出第一步,養成跑步習慣。」長跑運動員、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副講師周子雁建議,新手先訂立目標,例如1周跑3日,每次20分鐘,當連續4周都達標,再慢慢加長距離、時間,循序漸進。建立習慣後,就開始注意正確跑姿。保持正確跑姿能增進「跑步效能」,用最低能量,以最快速度完成最長路程,減低受傷風險。在長距離賽事,若跑手浪費能量在多餘動作上,徒添整體能量消耗,更易疲勞兼影響成績。

周子雁舉例,腳跟落地會產生制動力(braking force),就像開車時突然煞車,不但令速度變慢,影響整體跑步效能;更會讓膝蓋承受更大衝擊,較易受傷。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運動科學 Barry Sir】跑馬拉松姿勢錯隨時足底筋膜炎 三個熱身動作助你長跑長有

跑姿修正「ABC」 熱身練肌

跑姿人人不同,原來是天生的,不容易改變,所以運動員要靠大量練習running drills(跑姿訓練),潛移默化正確跑姿。

跑步教練Gerard Mach在1950年代發明跑姿訓練ABC(ABC drills),原本用來改善短跑選手的姿勢,後來各類跑手都用來修正跑姿。周子雁說,ABC drills又分ABC runs與ABC skips,runs就是邊跑邊做,skips(跑跳步)則邊跳邊做。一般人練跑前可用ABC skips當熱身,訓練會專注平時少用的臀部肌肉,並增加髖關節靈活度。

(賴俊傑攝)
(賴俊傑攝)

A skip

雙腳交替向前踏跳;踏跳時,膝蓋盡量提高至腰部,想像膝蓋指向天空,向前踏跳。注意全腳掌着地,手臂隨動作自然前後擺動

B skip

動作與A skip類似,雙腳交替向前踏跳,膝蓋盡量提高至腰部,再將小腿踢向前方後落地。注意全腳掌着地,手臂隨動作自然前後擺動

C skip

左腳向前踏跳(A skip),腳掌着地後,再向外側(90度)舉起踏跳,再做1次A skip,共3次抬腿為1組。左右腳交替練習

每周留1天休息

「在培養跑步習慣的時候,最好每個星期也加入1至2日肌力訓練。」周子雁建議,對於稍微進階、正備戰10公里或半馬的跑手,建議1星期4至5日跑步,1至2日cross training,用游泳、划艇等,訓練跑步時較少用的肌肉,增進整個人的體適能,對跑步有裨益。「最後留1日休息恢復。跑步最忌『心雄』,不停操練傷及肌肉,得不償失。」

長跑訓練:新手不宜練間歇跑 變速跑夠fun

間歇跑、變速跑,又快又慢,時跑時停,哪一套才是最標準、最有效率的訓練方法?周子雁說,訓練計劃因人而異,「每個人起點不同,一切從養成跑步習慣開始」,再視乎目標,選擇不同訓練方法;或當跑手遇上平台期,可以嘗試不同跑步訓練方法,「例如由間歇跑轉為節奏跑,可能會有進步」。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常見長跑訓練方法

間歇跑(interval)

運動強度:最大心跳率(註)80%至95%

方法:不固定;分短、中、長間歇跑。例如:快速跑400米,慢跑100米,共重複10組

作用:改善跑姿、提升跑步效能與最大攝氧量(VO2max)、耐力。由於間歇跑速度快、強度高,若肌肉未能適應便容易受傷,故不建議初學者或體力較弱跑手練習

變速跑(fartlek)

運動強度:最大心跳率70%至90%

方法:連續跑,不停變換速度。例如:快跑1分鐘,慢跑30秒,再快跑2分鐘,慢跑1分鐘,連續做10次

作用:趣味較強,比起間歇跑壓力較小

節奏跑(tempo)

運動強度:comfortably hard(跑步時能與旁人簡單對答)

方法:連續跑,相比變速跑,轉速間隔較久。例如:用comfortably hard速度跑10分鐘,慢跑5分鐘,連續做3組

作用:又稱「乳酸門檻跑」,鍛煉身體速耐與承受乳酸能力。持續運動時,身體分泌乳酸,當乳酸濃度超過「乳酸閾值」(LT值,lactate threshold),肌肉會僵硬和疲勞。節奏跑比較累,但有效提升心肺耐力

長距離慢跑(LSD)

運動強度:最大心跳率65%至70%

方法:均速長跑,距離因人而異,原則上,長跑的訓練距離/時間應比平日訓練長1.5至2倍,但具體因應跑手能力而定。對於初學者,5公里或已算是長距離;馬拉松老手可能跑逾30公里才算長距離

作用:鍛煉身體耐力;讓跑手學習如何在長時間比賽中保持集中

低心率跑步(low heart rate)

運動強度:心率維持於(180-年齡)

方法:均速連續跑,時間因人而異

作用:提升基礎帶氧能力(endurance base),不容易受傷。研究發現跑手用低心率跑步訓練6至8周後,用同樣配速(pacing)跑步,心率變得更低,代表心肺耐力提升

註:最大心跳率=220-年齡;例如一名40歲跑手,其最大心跳率預估為220-40=180下/分鐘

跑的疑惑:膝痛有因 拉筋防甲組腳

Q:跑步傷膝?

跑步不一定會引起膝痛,跑步時膝蓋也不應該痛。周子雁說,「膝痛有很多原因,可能跑者本身有傷患,不良跑姿也會加重膝蓋負擔」。腳跟落地產生制動力,膝蓋承受撞擊力量增加。想避免跑步傷膝,就要強化股四頭肌、改善跑姿;可嘗試單腳站立強化腳部肌力,跑步時全腳掌落地減低膝蓋承受壓力。另外,選擇避震能力較高的鞋。如果跑步時膝蓋痛楚,就要馬上停止並盡快求醫。

Q:練跑變「甲組腳」?

長跑是消脂的有氧運動。剛跑完步,肌肉處於充血狀態,導致小腿看上去更粗。周子雁說,只要做好跑後拉筋,就不必擔心變成「甲組腳」。

文:沈晴、唐可怡

圖:賴俊傑

]]>
姿治通鑑:跑步賽季 正確跑姿減腰腳勞損 //www.afterroberto.com/%e5%a7%bf%e6%b2%bb%e9%80%9a%e9%91%91%ef%bc%9a%e8%b7%91%e6%ad%a5%e8%b3%bd%e5%ad%a3-%e6%ad%a3%e7%a2%ba%e8%b7%91%e5%a7%bf%e6%b8%9b%e8%85%b0%e8%85%b3%e5%8b%9e%e6%90%8d/ Mon, 20 Jan 2020 06:39: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479

姿治通鑑:跑步賽季 正確跑姿減腰腳勞損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現在離跑步賽季愈來愈近,訓練強度會因而提升,但不能忽視跑姿的重要。

跑步牽涉單足着地、支撐、推蹬,再換上另一隻腳重複同樣動作。一個以50分鐘完成10公里的跑手,大概用上8000步跑畢全程。若用一個不太有效的跑姿練習,就等於重複一個錯誤動作數萬次,甚至數十萬次。適合的跑姿除有助提升跑步效率之餘,亦能長遠且從根源減低跑步常見的下肢、腰背勞損痛。

觸地放鬆 忌鎖腳腕

有研究指出,下肢着地衝擊力(vertical loading rate)愈大,下肢受傷機率愈會增加,所以跑步着地有一定技巧,跑者觸地時應注意兩點:

  1. 觸地時腳掌要保持適量放鬆,不能鎖實腳腕
  2. 觸地時腳掌要放盆骨前面約半個腳掌,不能離身體重心太近或太遠

究竟前、中、後掌哪一個觸地方式較為適合?其實前、中或者後掌着地未必是決定性因素,觸地放鬆而落點適中更能減低下肢着地衝擊力所帶來的受傷風險。

着地後需要單腳支撐整個身體重量,故必須有強壯的下肢肌肉如股四頭肌、腓腸肌、臀大肌等,以承受全身體重;而良好的單足平衡力能提供穩健的基礎,減少身體搖晃。在肌肉負荷減低的情况下,推蹬會變得順暢且省力,因此下肢力量與平衡力兩者不可或缺。

推蹬 儲能量 再向前推

推蹬是跑步中重要一環,原因是推蹬能提供大部分跑步所需的前進力。觸地與支撐只是準備動作,令肌腱儲存足夠能量作出回彈;推蹬則是運用儲存能量,透過肌肉力量製造龐大的前進力量。打個比喻,當你嘗試推開時,將手伸直壓到門上然後用力推,不難發現推門時相當費力;假如先將手掌放鬆壓到門上、屈曲手肘,再用力推,你會發現推門會容易得多,這就是儲存能量後再用力的感覺。

跑步是一項重複度高的運動,從着地放鬆、支撐穩定,到儲力推蹬均是一個良好跑姿的需要元素,能協助跑手保持一個有效而順暢的跑姿及降低受傷風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辦「進階長跑肌肉訓練班」,時間為3月5日晚上,可致電2783 3616查詢。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國際一級田徑教練)

]]>
姿治通鑑:肌肉運用次序錯 愈跑愈傷身 //www.afterroberto.com/%e5%a7%bf%e6%b2%bb%e9%80%9a%e9%91%91%ef%bc%9a%e8%82%8c%e8%82%89%e9%81%8b%e7%94%a8%e6%ac%a1%e5%ba%8f%e9%8c%af-%e6%84%88%e8%b7%91%e6%84%88%e5%82%b7%e8%ba%ab/ Mon, 08 Jul 2019 08:42: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275 【明報專訊】潮流崇尚健康生活,不少人會選擇低消費及簡單方便的運動——跑步。跑步既能提升身體的帶氧能力,增強下肢力量,亦能約三五知己結伴同跑,促進身心健康。亦正因風氣漸盛,近年坊間興起形形色色的周末賽事,供不同程度的跑手挑戰自己。當跑者興趣漸濃,便會提升訓練量,追求更好的成績;但與此同時,若訓練量提升但欠缺基礎能力訓練配合時,傷患或會隨之而來。

 

跑步, 姿治通鑑, 肌力, 軟組織勞損, 肌肉運用模式, 跑步治療, 肌肉運用次序,
(明報製圖)

 

單靠休息不能真正「自」癒

做運動是為了健康生活,若結果反而損害健康,這對於有志追求成績的跑手而言,或許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事實上,正如小朋友未學行,不會先學跑;缺乏基礎肌力及身體控制訓練,選用不適合自己的動作模式,便會導致重複的軟組織勞損。或許你會認為:跑步不就是鍛煉下肢力量嗎?毫無疑問地,跑步的確需要應用某些下肢肌群力量,但並非全部;而一些跑步動作需要的下肢穩定肌肉,跑手並不會無故擁有。即使有良好的下肢穩定性及主動肌肉力量,錯誤的肌肉運用模式(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或會令你產生勞損,引起痛症。

 

什麼是理想的肌肉運用模式?試舉一個簡單例子,將右腳由站立姿勢拉向後時,會牽涉一個髖伸展(hip extension)的動作,當中除了需要用到臀大肌(主要肌肉),亦要運用到其他附近肌肉組群,如豎棘肌群、膕繩肌等。

 

肌肉運用模式,就是說明一個動作較理想的肌肉運用先後次序,而髖伸展理想的肌肉次序為:臀大肌、膕繩肌、對側豎棘肌群、同側豎棘肌群。若非使用一個理想的次序,或會因重複練習而導致下背痛或大腿後肌拉傷。即使休息可讓軟組織負荷減低,減少疼痛,但並不會令肌肉學習到理想的運用模式,疼痛亦會隨着訓練量再次增加而重複出現,並不能真正地「自」癒。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7月18日起的周四晚上,推出小班教學的跑步治療訓練班,內容包括矯正運動訓練,改善肌肉;同時提供戶外及水中跑步訓練、勞損痛症處理等,適合希望改善身體健康、跑步表現及加深對跑步認識的人士參與。

 

查詢:2783 3636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二級物理治療師)

]]>
【運動消閒】骨骼「偵」奇:跑步傷膝的魔咒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5%82%b7%e8%86%9d%e7%9a%84%e9%ad%94%e5%92%92/ Mon, 01 Apr 2019 03:2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859 【明報專訊】本港大型馬拉松參賽人數每年創新高,大家對跑步的熱情從未減卻。但每當提起跑步傷膝,很多人也會立時頓了一頓,這個魔咒困擾了不少人,甚至令你有放下跑步的念頭。

 

骨骼,運動消閒,跑步,傷膝,馬拉松,跑者膝,

 

「跑者膝」是跑友膝關節最常見的傷患,但其實跑者膝只是一個籠統說法,並非醫學名詞。跑者膝泛指髂脛束綜合症或髕股關節綜合症。髂脛束是大腿外側一組肌肉筋膜組織,膝關節長期屈伸和自體柔軟度不足,會出現繃緊,甚至和股骨摩擦發炎,所以疼痛主要集中在膝關節外側。而髕股關節則是膝關節的一部分,髕骨俗稱「菠蘿蓋」,位於膝關節前端,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其重要作用是將股四頭肌的拉力透過髕肌腱帶到脛骨上,令膝關節做出伸直的動作。膝關節重複屈伸,尤其是髕股關節已經有偏移時,髕骨軟骨容易出現軟化或損傷,導致炎症,令前膝持續疼痛。

【長跑備戰】6.2萬人戰渣馬 31送院1危殆 學者﹕不少跑手身形超重 反映訓練不足

 

軟骨損傷 只能靠手術治療

處理跑者膝,一般靠物理治療和運動計劃去改善軟組織的繃緊和柔軟度,包括放鬆膝關節外側的髂脛束。另外,股四頭肌的強化訓練也對穩定髕股關節有顯著幫助。但如果已出現軟骨損傷,便需要手術治療。髕骨軟骨損傷主要利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去清創和重建軟骨。

 

伍教練是田徑教練,曾是香港紀錄保持者,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事。退役後,一直有膝關節疼痛問題,經臨牀診斷和掃描檢查,膝關節已經出現軟骨磨損和關節炎,需要接受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當然,教練的膝關節病情與以往的高強度訓練和比賽有關,是日積月累的五勞七傷所引致。對運動員而言,這個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但作為教練,這些傷患的經歷卻是寶貴經驗,因為她對學員的訓練考量可以更加全面。

 

言談之間,大家討論到過往和現在的訓練模式已經大不相同。以往的訓練可說是「土法煉鋼」,很多時候只集中於技術訓練,盲目反覆的鍛煉容易令肌肉組織和關節過度勞損,引致運動創傷。但現在的訓練模式已經大不相同,隨着運動科學發展,有系統的科學化訓練可以透過數據顯示出運動員各項的優點和缺點,讓教練針對地強化訓練以提升整體成效。除了運動力學外,科學化訓練更考慮到運動員營養、生心理質素,更加重要是醫學上的創傷保護。受傷患困擾的運動員是沒可能發揮和表現理想,所以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
【運動消閒】關節運動:復康運動 增關節活動幅度

 

適量跑步可護關節

跑步究竟是傷關節?還是保持健康的良藥?去年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發表的大型研究,探討跑步和膝關節、髖關節退化的關係,發現競賽型職業跑手有較高比率的關節退化,為13.9%,而完全不做運動的組別則是10.2%;最理想的是非職業跑手,關節退化比率是3.5%。研究同時尋找跑友的跑齡和關節退化的關係,跑齡15年以上的跑友(屬於競賽級別)有17.2%,15年以下(屬於非競賽級別)則是3.03%。所以適量的跑步對關節不但沒有傷害,反而可以保護關節。

增廣健聞 – 隔半小時步行3分鐘 助降血壓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
【有片】No pain no gain 成大錯 忍痛跑 骨都裂!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no-pain-no-gain-%e6%88%90%e5%a4%a7%e9%8c%af-%e5%bf%8d%e7%97%9b%e8%b7%91-%e9%aa%a8%e9%83%bd%e8%a3%82%ef%bc%81/ Mon, 04 Feb 2019 06:54: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848 【明報專訊】跑步熱近年席捲全城,「跑友」大軍日益壯大。愛上運動看來百利而無一害,但凡事一旦過火就易招損,有狂熱跑友不顧天氣、不理痛傷堅持跑步,臨近馬拉松賽更加強操練備戰,深信no pain no gain。

骨科專科醫生提醒,若不正視身體警號,忍痛繼續跑,影響比賽表現之餘,骨骼長期勞損,沒有足夠時間修復,可導致骨折,甚至移位,隨時斷送跑步生涯。

跑步,骨骼勞損,骨折,扭傷,
▲thanakornsra@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楊: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長跑磨損不止傷膝?
問:長跑真的傷膝嗎?

鄭:長跑引致的骨科傷患,最多人擔心膝關節受損。其實骨科關注的不止關節,而是包括骨骼、關節和軟組織等整套系統。所以,醫生會留意關節、骨骼、韌帶有沒有出現問題。與此同時,運動引起的傷患可分急性和慢性兩類,除了運動時跌倒這類急性創傷外,亦要注意在長期訓練中引起的慢性傷患,如軟骨磨損。

楊:長跑傷患不止跟關節有關,最近有報告指出,大部分長跑受傷的人,患處集中在膝以下位置,包括膝蓋、腳跟、足底等,而最常見是韌帶和肌腱的勞損,例如阿基里斯腱發炎和足底筋膜炎。

另外,不少長跑者的小腿內側疼痛,有可能是患上脛痛症候群,又稱內脛骨壓力症候群(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MTSS),成因是脛骨連接着小腿肌肉群,反覆跑步時肌肉收縮,不斷拉扯骨膜導致發炎,屬勞損性創傷,需要休息才可康復,若不加理會,嚴重可致疲勞性骨折。

■拗柴消腫≠痊癒?
問:忍得到痛即不是太傷,食粒消炎止痛藥就繼續跑?

楊:很多跑手都抱持no pain no gain的觀念,忽略身體向自己發出的警號。其實身體痛楚時,就應停下休息,適量拉筋;如果痛楚持續,更應及早求醫。

例如「拗柴」,即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同時又最常被忽視的急性運動傷患。踝關節位於脛骨、腓骨和距骨之間,跑友常會拗柴,影響此關節外圍的軟組織。有研究指逾五成人拗柴後不會求醫,而是待它自行消腫。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若不好好處理,有三成人會出現併發症,例如踝關節不穩定,俗稱「慣性拗柴」,患者會在扭傷「痊癒」後,重複扭傷。而嚴重拗柴可能出現骨折、韌帶或軟骨損傷,需要手術治療。所以不要以為消了腫,不再疼痛就無事,「拗柴」不容小覷。

另一個例子是足底筋膜炎,也是困擾很多跑友的傷患。典型病徵是早上起牀時或剛起跑時疼痛,又或跑步途中痛楚,痛點通常出現在腳跟位置。足底筋膜有承托足弓的重要功能,發炎導致其疼痛和僵硬,屬勞損性筋膜發炎。

有一個病人參加全馬比賽(約42公里),每次跑到差不多10公里,腳跟便痛楚,他以為休息一下就會痊癒,但之後發現問題持續,嚴重影響比賽表現,因而求醫。其後,確診患上足底筋膜炎,透過口服和注射藥物,加上物理治療,病情顯著改善。透過此案例,希望跑步人士了解腳底疼痛需要求醫,假如確診足底筋膜炎,大部分情况可以用非手術的治療改善病情。不過,有小部分病人治療後,痛症仍持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就要考慮手術鬆解部分筋膜。

跑步,骨骼勞損,骨折,扭傷,
▲加快復元——跑友可透過交叉訓練如游泳,加速傷患復元。(torwai@iStockphoto,設計圖片)

■quick fix 只是「死頂」?
問:忍痛跑,比賽後才求醫也無傷大雅?

楊:去年有病人報名參加日本一個馬拉松賽,她來見我時說:「醫生我一定要去跑,雖然我現在很痛,請你盡快幫我搞定它。」這個病人平日十分注重健康,不時跑步,但在比賽前四星期開始加強操練,由平時一星期跑兩次,增加至一星期五至六次,慢慢腳面出現疼痛,患處受壓時更有不尋常痛楚。經檢查後,發現她的腳掌第二蹠骨有一條細微裂痕,確診為疲勞性骨折。

這類骨折以往稱作行軍性骨折(march fracture),是由於骨骼長期勞損,而身體沒有足夠時間修復導致骨折。若繼續跑步,患處會持續受力,可能會深化骨折,甚至導致骨折移位,需要手術復位和固定。該名病人最終放棄比賽,接受石膏固定治療。

因此,大家要摒除no pain no gain的觀念,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號,而且在參加馬拉松這類講求耐力的運動前,應盡早準備,亦切勿盲目跟隨別人的訓練計劃,量力而為,以免得不償失。

鄭:很多人準備重要比賽時,受傷了都希望quick fix,例如打消炎針,務求盡快「解決」問題,但其實quick fix只是暫時止痛,好讓身體繼續活動,只是「死頂」。大家毋忘初衷,想想最初為何開始跑步,為了消閒、強身健體,未必需要「死頂」繼續跑。

另外,跑步人士應視乎個人健康狀况,參加馬拉松比賽前找醫生檢查。例如,心臟病患者和心臟病患的高危人士,亦即有以下高風險因素:男性、40歲以上、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吸煙、肥胖,以及有心臟病紀錄的人應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參加馬拉松。此外,患有呼吸系統毛病,如哮喘、慢阻肺病也需多加留意。

跑步是很好的運動,但對身體要求頗高,練跑或比賽時緊記適可而止,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

■停跑點練心肺?
問:受傷後要休息,此段期間需完全停止運動嗎?

楊:受傷後休息是無可避免的,以足底筋膜炎為例,一般輕微情况,建議休息兩個星期,但如果情况較嚴重,就需要休息六個星期。不少人擔心完全停止練習,會令心肺功能衰退,因此現今的運動醫學主張病人可做交叉訓練,投入跑步以外的運動,如游泳、踏單車,保持鍛煉心肺功能。病人透過改變運動模式,再配合藥物消炎及物理治療,可加速復元。

跑步,骨骼勞損,骨折,扭傷,
▲(賴俊傑攝)

文:李欣敏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1/HET20190103_01.mp4高風險人士 應先評估身體狀況;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1/HET20190103_02.mp4膝關節受傷 或涉骨及軟組織;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1/HET20190103_03.mp4勿忽視「拗柴」或有後遺症;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1/HET20190103_04.mp4治療腳底筋膜炎 可用非手術方法;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1/HET20190103_05.mp4長跑安全錦囊 緊記量力而為;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1/HET20190103_06.mp4FB Live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