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活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2 Oct 2018 06:01:4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親子活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長者健康】知多啲:親友陪玩 打開長者心扉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95%b7%e8%80%85%e5%81%a5%e5%ba%b7%e3%80%91%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8%a6%aa%e5%8f%8b%e9%99%aa%e7%8e%a9-%e6%89%93%e9%96%8b%e9%95%b7%e8%80%85%e5%bf%83%e6%89%89/ Mon, 22 Oct 2018 06:01: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428 【明報專訊】步入晚年,不少人的家庭與社交網絡都會出現變化。親友相繼離世、子女生活繁忙、搬遷到陌生環境、行動不便而難以外出等等,是不少長者變得孤獨的原因。根據社會情緒選擇理論(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隨着自己預計壽命接近尾聲,長者會將維繫緊密的關係(例如與子女的關係)視為人生首要目的,而其他方面,例如結識新朋友、接觸新事物等等興趣與動機則變得較低。問題是,當生活範圍慢慢縮窄,隨之而來的社交孤立,正正是引致抑鬱與其他健康問題(包括死亡)的重要因素,容易令長者跌入自我封閉、抑鬱、孤獨的惡性循環。

這亦是為什麼在長者地區中心或其他社區活動中,積極參與的長者往往較多是身體健康而且相對年輕,而對於體弱、年邁的長者,不少社工同事都表示要花很長時間拉近關係,才能鼓勵他們重新投入社區。這過程中,是否有長者重視的親友一同參與,是讓孤獨的長者敞開心扉、接納他人關懷的關鍵。

文:林一星(「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總監、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old-b.jpg(明報圖片);

]]>
【長者健康】老「樂」去!80歲也要親子活動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95%b7%e8%80%85%e5%81%a5%e5%ba%b7%e3%80%91%e8%80%81%e3%80%8c%e6%a8%82%e3%80%8d%e5%8e%bb%ef%bc%8180%e6%ad%b2%e4%b9%9f%e8%a6%81%e8%a6%aa%e5%ad%90%e6%b4%bb%e5%8b%95/ Mon, 22 Oct 2018 03:53: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397 【明報專訊】編按:不少家長很重視親子活動,每逢周末或假日,他們都會費盡心神,構思要帶子女去哪些地方、參加什麼活動,長假期時更舉家出國旅行,好好建立親子關係。

不過,很多人卻忽略了跟自己父母維繫緊密的親子關係,令雙方逐漸疏離。透過參加互動家庭活動,其實可以重新活化雙方已僵化的關係,讓上了年紀的父母感覺受到關心及重視,減少抑鬱問題。

「是在這裏參加活動嗎?」一個50多歲的女士扶着她已經80多歲的老爸來到。女兒表示,留意到父親近年情緒較差,不願出門,見有機構舉辦長者與家人的活動,就想帶爸爸出來走走。她那天參加的是一個親子活動,準確點說,是成年子女帶同年老父母到來一起玩,了解相處與精神健康的活動。小時候,總是父母帶小朋友去玩,有想過到父母年老了,原來需要兒女主動鼓勵他們去參加活動嗎?

孤單人更易抑鬱更短命

「伯伯,你先坐這兒,活動就快開始啦。」這個年老的伯伯一臉愁容地坐着,耳朵的聽力不好,令他與周邊世界增添隔膜,就像一座孤島般。「他這陣子都是這樣,不想理睬別人,又不說話,不願出街,整天都好像心情不好,連胃口都差了。」女兒愁容滿面地說,「媽媽幾年前過世後,爸爸的情緒就變得愈來愈差。我見他這樣,就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是抑鬱,已在服藥;但我總是想,會不會他需要的不僅是藥呢?我叫他去長者中心參加活動,他自己一個又不願去,可能那裏有太多關於媽媽的回憶吧」。女兒見這次是整個家庭的活動,可以陪爸爸來,便邀請爸爸一同出席,難得的是爸爸也沒有抗拒參加。

「有女兒陪嘛,動力都會大點的。」我說。

「才不,有時你真的沒法知道他的心思。」女兒很無奈地說。

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擁有親密關係的人,情緒更健康,生活更愉快,對生命更滿足;反之,沒有親密關係、孤單的人更易抑鬱,壽命亦較短。其實中國人很重視關係,只是與身邊人相處久了,總是容易把對方定型,把對方的優點當成是理所當然,同時容易將缺點放大。久而久之,我們不再為對方好奇,關係開始僵化,相處開始變得公式化,甚至沉悶。結果,心意總是沒法表達,也不易看懂對方行動背後的感受和感情,明明重視對方,卻變成各自各孤單;很多長者更因不想負累兒女,不再表達內心的孤獨感,情緒亦易變得低落,甚至出現抑鬱徵狀。

創造新的相處經驗

那天的長者家庭活動,就提供一個平台讓家人創造新的相處經驗,活化彼此的關係,關心長者情緒健康。過程中玩的都是簡單遊戲,重要是一家人可以一起投入參與,共同享受那一刻,重新發現對方的優點。這亦為家人之間帶來久違了的歡笑,就像這對父女一樣。

伯伯最後和女兒玩了三個活動(女兒說幾十年都沒有跟爸爸這樣玩過):面譜手工、桌上遊戲,還有椅子舞。伯伯做的面譜很美,女兒很驚訝原來爸爸的手工這麼好,伯伯還主動幫她製作面譜。刺激的桌遊更激發起這對父女的鬥心,伯伯的反應並不比年輕時差。勝負之間,伯伯經常繃緊的眉頭亦慢慢放鬆。而在椅子舞時,不知道是因為那歡樂的音樂,周遭的氣氛,還是從來沒試過那些動作,又或看到女兒的動作跟不上拍子與滑稽的表情,讓投入在活動中的伯伯露出笑容,女兒看着爸爸的反應,也跟着腼腆地笑了起來。

「幾十年都沒跟爸爸玩過」

活動的最後,伯伯與女兒手拉着手,以即影即有相機拍照留念。

「你今天開心嗎?」女兒問,伯伯點點頭。

「最開心是什麼?」女兒好奇問。

「你陪我來。」伯伯回應。

這是那天我聽到伯伯說的唯一一句話,一句令女兒潸然淚下的話。

不是活動,不是手工,不是遊戲,更不是小禮物。

從來,最治癒人心的,都是另一顆溫暖關懷的心。

文:郭韡韡(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經理(臨牀)及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old.jpg(插圖:謝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