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5 Aug 2023 08:27:5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西醫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6%8b%86%e8%a7%a33%e9%a1%9e%e9%bb%91%e7%9c%bc%e5%9c%88%e6%88%90%e5%9b%a0-%e6%9c%aa%e5%bf%85%e8%88%87%e7%86%ac%e5%a4%9c%e3%80%81%e7%9d%a1%e7%9c%a0%e6%9c%89%e9%97%9c%ef%bc%9f%e4%b8%ad%e8%a5%bf%e9%86%ab/ Thu, 09 Feb 2023 08:22:0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40 【明報專訊】一雙黑黑沉沉的「熊貓眼」,予人疲累不堪的印象。都市人日間忙刷手機、晚上忙煲劇,24小時金睛火眼,極度用神,又或者長期睡眠不足……眼袋、黑眼圈、魚尾紋提早報到!要解決惱人的眼周皮膚問題,首先要拆解3類黑眼圈的成因和了解到原來「熊貓眼」分為3類,如何對付黑眼圈呢?中西醫各有絕招,從選擇眼霜、穴位按摩、針灸、醫美療程等,對症下藥,守住年齡的秘密。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靈魂之窗——靈魂之窗輕易泄露年齡,提早預防黑眼圈、眼袋和魚尾紋,就能守住年齡的秘密。(Tomwang112@iStockphoto)


相關文章:世界睡眠日|你睡得好嗎?了解睡眠周期 找出失眠、鼻鼾、夜尿成因 培養助眠生活及飲食習慣


黑眼圈成因 拆解3類熊貓眼 未必與熬夜、睡眠不足有關

一對「熊貓眼」,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才形成黑黑啡啡的千年黑眼圈?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和註冊中醫蕭驪珣拆解黑眼圈類型,原來「熊貓眼」分為3類,遠不止與睡眠不足、熬夜有關!

第一,色素型黑眼圈,即黑色素積聚在眼睛下方的皮膚,平日常揉眼睛、眼周附近缺乏防曬,或長期用力地用化妝棉摩擦皮膚,都會導致色素沉澱。亦有人先天眼周皮膚及眼窩較深色,看起來眼圈周圍黑黑的。

第二,血管型黑眼圈,常見因鼻敏感、鼻竇炎等造成血管擴張,影響血液循環,而眼周皮膚較薄,因而透出血管暗暗沉沉的顏色;睡眠不足、經常熬夜亦會使血液循環變差。

第三,結構型黑眼圈,與面部肌肉結構有關,如先天淚溝明顯、眼窩凹陷、眼袋較大,又或眼周皮膚鬆弛產生皺紋,皮膚一凹一凸出現對比,形成陰影。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改掉壞習慣——都市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如過度用眼、常揉眼睛、熬夜、睡眠不足等,都是造成黑眼圈和眼袋的元兇之一。(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精神緊張或變「青」眼圈

黑眼圈除了黑外,還有青色。蕭驪珣指「黑」眼圈多反映腎虛,「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推動人體生命運行,對健康很重要。當長時間耗神耗腦、玩樂或者熬夜,會耗用腎中精髓,造成腎虛」。至於「青」眼圈主要與肝鬱有關,當情志不暢、精神緊張導致肝氣鬱滯,血行不通,瘀血內停,胞瞼滯血不散,就會出現青黑之象。


大眼袋或脾腎虛弱

「熊貓眼」令雙目無神,再掛上眼袋,更見憔悴!林嘉雯指,眼袋是下眼瞼的脂肪,有些人先天眼瞼脂肪過厚,年紀輕輕已有眼袋;而不少人的眼袋是後天形成,「用眼過度、過度搓揉眼周皮膚等,都會導致皮膚鬆弛」,40歲後皮膚開始老化鬆弛、眼眶骨骼流失或眼部脂肪層積聚等,也會造成眼袋。

在中醫角度,眼袋與脾、腎虛弱有關。蕭驪珣指,脾虛加重體內濕氣,當濕氣聚於眼眶,會令眼瞼下脂肪層慢慢下墜,形成眼袋,多呈黃色。眼眶又與肝、脾有關,不良飲食習慣、吃喝生冷食物或捱夜等,都會使體內水分運行與代謝變差,水氣聚集,皮膚容易鬆弛無彈性,出現眼瞼下垂,形成眼袋。「先天形成的眼袋與腎虛有關,腎負責水的代謝與運行,如果先天腎虛,代謝水的功能較弱,水氣較易積聚於眼眶皮下,形成眼袋,顏色一般偏黑。」

前陣子流行畫「臥蠶」,雖然臥蠶與眼袋一樣是眼下隆起部位,但兩者予人感覺相差甚遠。「臥蠶是眼瞼下方一條凸起的橫狀肌肉,笑的時候肌肉收縮,就像眼睛在笑,看起來很可愛」,林嘉雯續說,眼袋是臥蠶下方的脂肪層,通常範圍較大,年紀愈大愈明顯,卻添憔悴。怎樣分辨兩者呢?蕭驪珣教路,對鏡子笑時,臥蠶會突起,而眼袋反而不太明顯;但當木無表情時,眼袋則清晰可見。

飲水過度或者睡得不好,都可能出現「假眼袋」,「這是水腫引起,時好時壞;但如果是先天或後天皮膚老化而出現的眼袋,會持續一段時間」。蕭驪珣不建議睡前2小時飲水過多,尤其因脾虛而出現眼袋的人士,當脾胃因水液運化失常而濕盛,一旦體內濕氣與外來的結合,進一步加重濕氣,導致氣血運行不佳,加重眼袋。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眼敏感】家長注意小朋友眼痕常捽眼 可致結膜角膜受損、影響視力 4個紓緩眼睛敏感方法(有片)


表情豐富易有魚尾紋

隨年紀增加,眼角漸漸顯露一道深且長的魚尾紋。林嘉雯解釋,膠原蛋白是支撐皮膚重要成分,20歲後慢慢流失,眼睛附近的皮膚較薄,膠原蛋白流失更快,使皮膚鬆弛,形成魚尾紋;「有些人面部表情豐富,經常眨眼、笑,都會較易形成皺紋。」

另外,蕭驪珣指,體質陰虛火旺人士,皮膚較乾燥,容易形成細紋;又或脾虛濕氣重,使皮膚下垂,都可能使魚尾紋更早顯現。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蕭驪珣(受訪者提供)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林嘉雯(受訪者提供)

文:張淑媚

編輯:朱建勳


相關文章:【鼻敏感】關於洗鼻的3個迷思 可加快新冠患者康復?可治癒鼻敏感?洗鼻10個步驟


知多啲:中西「睛靈」妙法

處理黑眼圈、眼袋和魚尾紋最好方法,莫過於預防眼周皮膚出現問題,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最重要。蕭驪珣提醒盡量晚上11時前入睡,讓肝膽經得到充分休息,維持肝膽經氣血通暢,讓肌膚保持應有的光澤與彈性。林嘉雯補充,平日多做運動,避免過度用眼,定時讓眼睛休息,不揉眼睛,並不時冷熱敷交替按摩眼周,幫助眼部血液循環。

針對眼周皮膚問題,中西醫各有妙法!

中醫蕭驪珣建議:眼部穴位按摩+熱敷

.穴位按摩

每日早晚用手指輕輕按揉眼周附近穴位,包括攢竹、睛明、魚腰、太陽及承泣穴,每次3至5分鐘,紓緩眼部疲勞和促進血液循環,持之以恆可減淡黑眼圈和讓眼袋回復緊致。

另外,可透過針灸刺激血液循環、經絡與穴位,讓眼部肌肉回復緊致,慢慢將脂肪層減少,或在臉部刮痧,促進氣血運行暢順,減輕眼袋。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明報製圖)

.熱敷

每晚以蒸氣眼罩或毛巾熱敷雙眼5分鐘,可促進眼部皮膚血液循環。至於敷青瓜、敷茶包,則作用有限;青瓜雖含維他命C,但難有效滲入皮膚,「茶包只是熱敷,但體積小、散熱快,效果不及熱毛巾」。

.食療

針對不同體質而形成的黑眼圈和眼袋,可以透過食療調理。腎虛人士可食黑芝麻、何首烏,固腎兼補益精血;而脾虛則多吃淮山、薏米、伏苓等,健脾祛濕。由肝鬱引起的黑眼圈,可飲用玫瑰花茶紓緩。

至於魚尾紋,如因脾虛濕重所致,可多吃健脾食物,如伏苓、薏米、淮山等;而陰虛火旺人士,應改變飲食習慣,少吃辣物、煎炸食物,多以沙參、玉竹滋陰。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ValentynVolkov@iStockphoto)

西醫林嘉雯建議:對付頭號敵人紫外線

.防曬

無論是黑眼圈、眼袋還是魚尾紋,都要預防皮膚頭號敵人——紫外線,尤其是魚尾紋,因紫外線照射皮膚後產生自由基,破壞膠原蛋白,加速皮膚老化。「最重要的抗衰老工作,就是每日在眼周附近塗防曬」,因眼附近皮膚幼嫩,可用成分較溫和的物理性防曬品。


.護膚

預防皮膚老化,可選含抗氧化物的眼霜,如維他命C、維他命E、綠茶精華、葡萄籽精華等,「每次搽眼霜時,用手指頭輕輕按摩眼周」,幫助皮膚吸收之餘,同時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紓緩黑眼圈和眼袋。

而針對不同類型的黑眼圈,治療方法有別。色素型黑眼圈,可用美白成分產品,如維他命C或乳糖酸、葡萄糖酸等果酸,有助減淡色素,「但使用酸類產品要小心,因為眼周皮膚接近眼睛,如果誤入眼睛,可致化學灼燒」。血管型黑眼圈就需先治好鼻敏感、鼻竇炎等,才可改善問題。


.刺激膠原蛋白增生

欲避免皮膚因膠原蛋白減少而變得鬆弛,形成魚尾紋,可透過塗搽A醇(又稱視黃醇)、維他命A酸、果酸等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但酸類產品容易刺激皮膚,需在醫生指引下使用,懷孕婦女不適合用A醇或A酸。

市面上不少聲稱可補充膠原蛋白的食品,「其實作用不大,因為食物進入腸道後,膠原蛋白會被打散為細小分子,很難去到面部皮膚」;至於外塗含膠原蛋白護膚品,同樣成效成疑,「因為分子太大,難以滲入皮膚,塗在臉上僅能保濕而已」。


.醫美療程

處理頑固的眼周問題,醫美療程能助一臂之力。如因表情過多而產生皺紋,可注射肉毒桿菌素減淡;而眼袋可藉激光、射頻或注射膠原蛋白等紓緩。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8%a5%bf%e9%86%ab%e7%b5%90%e5%90%88%e6%b2%bb%e7%99%8c%e7%97%87-%e5%8d%b3%e7%b2%be%e6%ba%96%e9%86%ab%e5%ad%b8%ef%bc%8b%e6%95%b4%e5%85%a8%e6%b2%bb%e7%99%82/ Mon, 19 Dec 2022 06:51: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175 【明報專訊】中西醫結合治癌,是精準醫學和整全治療結合。就像踢世界盃一樣,西醫標靶藥着重找出最有實力的前鋒,攻破對方龍門,但對手會想辦法制約前鋒,情况好比標靶藥失效。而中藥處方用上十多種中藥,就像全隊球員互相配合、變陣,令對方難以識破。想贏得世界盃,最好方法是以上述兩種哲學結合運用。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乳癌術前化療助縮瘤 新標靶藥提升治癒率


精準醫學 vs. 整全治療

西醫腫瘤學在近十多年發生了重大改變。由以往只用化療,慢慢地變為用各種不同類型標靶藥和免疫治療。藥物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給,但更為重要的是,現在西醫腫瘤學已經變成一種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最常見的是,不少癌症,特別是肺癌、大腸癌和乳癌,在未開始用藥之前,都會先作各種腫瘤基因測試,斷定最合適該病人的標靶藥物,或評估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為每名病人定下最合適的藥物組合,才會開始治療。相對以往在同一癌症上,病人都用同樣化療,確實是一種進步。因為精準治療不但成效更好,而且副作用一般也較輕。

那麼中醫藥治癌有沒有精準治療呢?中醫學也有類近於精準醫學,就是傳統望聞問切、辨證論治。簡單說,就是中醫會先透過望聞問切,了解每一名病人病情和當下體質等因素,才定下一個「證形」,再開出針對該病人的處方。所以即使是兩個同是肺癌的病人,兩條中藥處方可以截然不同,一個病人可能着重補氣養陰,另外一個病人可能着重活血化瘀。可以說中醫藥是度身訂做的醫學。

然而,中醫的辨證論治和西醫的精準治療,其實有很大的差異。西醫精準治療主要是透過腫瘤樣本分析腫瘤基因突變來斷定最佳用藥。中醫望聞問切主要是了解病人患病後,如何影響了身體五臟六腑,再用中藥處方去糾正五臟六腑的失衡,透過改善五臟六腑的平衡,間接發揮抗癌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夾擊癌細胞——西醫的精準治療是針對癌細胞,中醫的度身治療則是針對病人體質。(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

標靶藥一大弱點

所以簡單地說,西醫腫瘤學是直接針對癌細胞的精準治療,而中醫學是針對病人本身的度身訂做整全治療。

西醫標靶治療確實是很厲害的治癌武器,因為當找到合適標靶藥,用藥後腫瘤細胞一般都會快速死亡,疾病可以大幅度受控。但標靶藥有一個最大弱點,就是很多時用了一段時間後,腫瘤再度發生基因突變,產生抗藥基因令標靶藥慢慢失效。這時候便要重新抽腫瘤細胞組織,再去研究有否其他標靶藥可以使用。假如沒有,便要回歸傳統的化療。這種情况在肺癌病人身上特別多見。

中醫的整全治療,除了考慮腫瘤本身以外,更加全盤考慮病人體質和身體各樣問題。以肺癌病人為例,中醫除了考慮治療要使用針對肺癌的「抗癌中藥」,在不同階段用藥也有不同;病人起初病徵時,肺熱較重,要使用更加多清熱解毒的中藥;但過一段時間,可能病人本身有腸胃問題,脾虛有濕,引起咳嗽痰多,容易肚瀉,加上經過早前治療後熱毒已清除,反而痰濕瘀滯,就需要加上健脾化濕、化痰散結中藥。若病人在治癌過程中,不幸染上新冠病毒,出現氣喘消瘦的問題,便要加入益氣養陰的中藥,同時稍為減少清熱解毒的中藥。

另外,中醫着重生活調理治療腫瘤,例如會叮囑肺癌病人要有充足睡眠,適當戒口,針對病人體質定出合適的湯水藥膳,避免工作過量,要調節情緒等。這些生活上細節看似簡單,其實在中醫學上對於養病的病人甚為重要。所以中醫藥治癌雖然有精準的一面,但更為着重整個人體多方面同時兼顧的整全治療。


相關文章:【了解腸癌】預防大腸癌 從生活飲食習慣入手


前鋒單刀 vs. 隊友助攻

此外,一般中藥處方使用藥材數量很多,跟西藥標靶藥只用一兩種藥物截然不同。中西藥理念之不同,就像世界盃一樣,西藥標靶藥着重找出最有實力的前鋒,希望靠這名明星球員來贏得比賽,但假如這位明星球員因傷未能上陣,或踢法被識破受制(情况好比標靶藥失效),那麼球隊便會輸掉球賽。中藥處方的理念是,十多種中藥就像全隊球員互相配合,雖然沒有哪一個是突出的明星球員,但不同球員互相變陣,在平平無奇之間達到效果,對方難以識破。

想贏得世界盃,最好方法是以上述兩種哲學結合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癌,也正就是精準醫學和整全治療,兩種不同方向達到相輔相成的目標。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朱建勳

]]>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www.afterroberto.com/%e9%85%b7%e7%86%b1%e5%a4%a9%e6%b0%a3%e5%ae%b9%e6%98%93%e4%b8%ad%e6%9a%91-%e4%b8%ad%e8%a5%bf%e9%86%ab%e7%90%86%e8%a7%a3%e6%9c%89%e5%88%a5/ Tue, 26 Jul 2022 10:28: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82 【明報專訊】中西醫所指的「中暑」具體意思有不同。中醫所指「中暑」,是指在感受暑熱後,出現身熱、大汗、疲憊乏力、口乾等耗氣和傷津的不適,甚則引起頭暈、惡心,相當於西醫所指的熱衰竭。而西醫所指「中暑」,是指在感受酷暑後,由於調節體溫的功能失靈或無法正常排汗,導致出現體溫飈升、無汗、抽搐、心跳過快、休克等症狀,相當於中醫所指的「暑厥」。中醫認為暑厥的病機為暑熱直犯心包、閉阻心竅。中醫「中暑」的治療方向為清熱解暑、益氣養陰,常用方藥如王氏清暑益氣湯、生脈散。至於中醫治療暑厥的方向為清熱祛暑開竅,常用方藥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


中西醫理解「中暑」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踏入盛夏,受酷熱天氣影響,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中醫理解為身體感受暑熱後,出現「氣陰兩傷」的失調。若高溫再加上潮濕多雨,可形成「暑濕」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胸悶、腹脹、泄瀉等。透過藥物、食療及起居養生調攝,可減低炎熱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

「暑」是「六氣」之一,為夏至之後、立秋之前的代表氣候;《說文解字》曰:「暑,熱也。」暑氣炎熱,其性升散,在天氣酷熱的日子,身體機能相對活躍、代謝旺盛,也會加劇排汗散熱。隨着體力消耗增加及水分流失,容易出現「氣虛」、「津傷」的失調。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設計圖片,marok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疲倦宜益氣 煩躁需養陰

暑邪侵襲導致暑熱傷氣,常見徵狀包括疲倦乏力、神倦欲睡、少氣懶言、食慾不振等,望舌時可見舌體腫脹,甚至腫大得令舌邊滿佈齒印,診脈時可見脈象細而無力。中醫治療方面宜清暑益氣,如用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記載的清暑益氣湯。臨牀常用清暑中藥包括西瓜翠衣、黃連、荷葉、淡竹葉、石膏、知母等,至於有益氣作用的中藥則包括西洋參、太子參、黨參、黃芪、五指毛桃等。

暑熱傷津,陰虛津虧會導致虛火,常見徵狀包括口乾欲飲、煩躁、盜汗、尿黃、大便秘結等,望舌時可見舌色偏紅,舌質乾燥少津,舌苔質乾或光滑無苔,或見舌苔呈不規則分佈,稱「剝苔」,無苔地方反映陰津虧虛。中醫治療方面宜養陰生津,兼清虛熱,如用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記載方劑生脈散;臨牀常用有養陰、生津、清熱作用的中藥包括麥冬、天花粉、石斛等。

若天氣炎熱再加上多雨,空氣濕度增加,容易形成「暑濕」。暑濕侵襲身體,除了令身體難以散熱,感到身熱、煩躁、胸悶、口渴之外,濕邪也會妨礙脾胃正常運化,阻滯氣血輸佈,導致周身困重、昏昏欲睡、胃口欠佳、脘痞腹脹、大便黏爛等。中醫治療方面除要清熱消暑外,也要祛濕健脾,常用方藥如白虎加蒼朮湯、藿香正氣散、蒼朮、佩蘭、竹茹等。

要減低暑熱天氣對身體的影響,除使用中藥外,也可透過日常飲食、起居作息調節。中醫認為「熱者寒之」,而且主張不時不食,在炎夏飲食宜適度清涼,以消暑解熱,如食用西瓜、哈密瓜、梨、綠豆、苦瓜、冬瓜等。這些天然食物性質偏寒涼,一般體質人士在夏天可以酌量食用,惟注意勿吃過多,否則容易刺激脾胃和耗損陽氣。至於像雪糕、凍飲、刺身、涼茶等人工製作生冷食物,由於其寒性較天然食物更為強烈,比較容易刺激身體,建議盡量避免食用。如體質陽虛寒多,或脾胃功能欠佳者,縱使在炎夏亦最好堅持戒口,以防不適。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資料圖片)

夏天飲綠茶烏龍 更勝紅茶普洱

炎熱天氣會令出汗增加,要補充足夠水分,多飲清水或以開水泡茶飲用。中醫認為喝茶能消暑解渴,在夏天建議飲用涼性綠茶或烏龍茶,少喝熱性紅茶、普洱茶。屬性相對溫熱的食物,如辛辣、煎炸、炒爆、油膩、燒烤或火鍋,或味道太濃烈、含糖量高食物或飲料,均不建議在夏天食用,以防刺激上火或助濕。在暑熱天氣下食物容易變壞,因此要注重食物衛生,慎防飲食不潔招致外邪入侵。

起居作息方面,暑天待在室內涼冷氣,雖然涼快舒適,但長時間下有可能耗損陽氣,出現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消化不良,甚者因而感受風寒,出現喉嚨痕癢、流清涕、咳嗽、關節痛等。要避免吹冷氣時出現不適,首先室內溫度不宜過低,保持在24至26℃為宜,其次不宜全天長時間涼冷氣,要安排時間到室外活動。

此外涼冷氣時亦不忘要定時活動身體、伸展手腳,忌久坐久臥不動。當從炎熱室外進入涼快室內,要在出入口處稍事停留,好讓身體適應溫差;否則,正當開泄發散的皮腠突然遇上冷風,很容易會招惹風寒入侵,即俗語說的「攝親」。

雖說戶外活動接觸陽光有益身心,但不宜長時間在烈日當空下暴曬,可計劃在早晨、黃昏時做戶外活動,避開正午時間。戶外活動時,宜穿通爽衣物,並要多飲水,和適時到陰涼處休息,以防感暑。出汗後要及時把汗水拭乾,或更換內衣,避免在運動後立即洗冷水浴或喝凍飲,注意不要受寒。

盛夏養生食療可着重清熱、消暑、祛濕、健脾方面,一般用上性質清涼材料,而較少用溫熱、滋膩食材。


花旗參扁豆竹葉薏仁瘦肉湯

材料:花旗參12克、扁豆30克、淡竹葉12克、生薏仁15克、熟薏仁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消暑祛濕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醫路同行:一粒「石」攞命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7%af%e5%90%8c%e8%a1%8c%ef%bc%9a%e4%b8%80%e7%b2%92%e3%80%8c%e7%9f%b3%e3%80%8d%e6%94%9e%e5%91%bd/ Tue, 14 Apr 2020 01:00: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011 【明報專訊】急性膽管炎是指膽管受細菌感染引發炎症,最常見成因是膽結石阻塞膽道,導致膽汁無法流通,積聚細菌引致發炎;其他成因有腫瘤寄生蟲或膽管狹窄等。病徵可以輕微如右上腹疼痛,到較嚴重的發燒黃疸、神志不清,以至敗血症

醫路同行:一粒「石」攞命

 

阻塞膽道膽汁不通 積菌發炎

急性膽管炎具致命風險,細菌入血,可併發敗血症,影響心、肺、腎等器官功能。若無及時治療,死亡率非常高。醫生在救治病情緊急的患者時,首先會安排靜脈輸液穩定血壓,然後施行抗生素治療。情况較差的可能要注射強心藥,用手術將膽汁引流,減輕膽管堵塞對身體的負荷。如情况允許,醫生會以「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置入支架,紓緩被堵塞的膽管,排走積聚的膽汁。若患者曾接受胃部手術或身體結構不容許,無法使用ERCP,就要施用「經皮肝膽道引流術」(PTBD),經皮膚切口將導管引至膽管排走膽汁。

若膽管炎由結石阻塞引致,醫生會在患者身體狀况許可下,作根治性治療,避免復發。當患者病况轉趨穩定,醫生會經ERCP找到連接總膽管的十二指腸乳頭並切開,利用碎石術把結石透過切口移除至腸道,再排出體外。當清除引致阻塞的結石,在適當時候,醫生會再擇期施行膽囊切除手術。若患者年紀較大,身體不適合膽囊切除,會建議做前部分的治療以移除結石,減低結石堵塞膽管的風險。

針對結石過大而難以用傳統內窺鏡方法取石的情况,以往患者或需要以開放式或其他侵入性手術治療。近年醫學界發展「膽胰導管鏡」能有效處理這些個案。「膽胰導管鏡」可以透過ERCP進入膽管,導入光纖用雷射將體積較大的結石擊碎。與開放性手術相比,「膽胰導管鏡」及雷射技術毋須另設開放式傷口,所以康復速度較快。

 

敗血症患者 不能隨便施手術

醫生在清除結石和切除膽囊前,須考慮患者健康狀况,特別是敗血症患者,他們不能隨便做手術,否則有可能令病情惡化。曾有一名已出現敗血症的膽管炎患者,進院時血壓不穩且心跳過快,須送往深切治療部搶救。由於身體狀况極不穩定,只能暫時使用ERCP放入支架,緩解被堵塞的膽管,並配合抗生素對抗血液中的細菌。該病人3天後才脫離危險期,約6星期後身體恢復,接受進一步治療。

總括而言,大家不可輕視急性膽管炎的威脅,一旦有疑似病徵須立即求醫,特別是患有膽石人士,更要加緊留意。

文:馮定邦(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外科專科醫生)

 

]]>
【抗疫你要知】家居檢疫需留意通風 無房單位要自製距離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3%80%91%e5%ae%b6%e5%b1%85%e6%aa%a2%e7%96%ab%e9%9c%80%e7%95%99%e6%84%8f%e9%80%9a%e9%a2%a8-%e7%84%a1%e6%88%bf%e5%96%ae%e4%bd%8d%e8%a6%81%e8%87%aa/ Thu, 09 Apr 2020 10:58: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981 自從爆發疫病後,市民對14這個數字會聯想到強制檢疫的日數。衞生署根據香港法例第599A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實施強制家居檢疫,按普遍居住環境,著實存在不少挑戰與問號。在不進行改裝家居的情況下,專家提供意見助你自設家居檢疫區,與同住家人保持安全隔離。

 

相關文章:

【抗疫你要知】食療偏方傳聞多 錯食徒增反效果

【抗疫你要知】坊間智慧難辨真假 抗疫資訊要問專家

防感染有房勝無房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黃天祐醫生認為,如果按數字的升幅,可以視為這是疫情爆發的第二波。隔離治療及檢疫是控制病毒恒之有效的方法。在接受檢疫人士嚴格遵從法例的情況下,最理想的家居檢疫,當然是接受檢疫人士獨自居住在一個單位,退而求其次是居住在連厠所的房間內隔離。如果情況不許可,有適當的配置下,住在獨立房間亦可以達到檢疫效果。最不理想是沒有房間的居住環境,這種情況接受檢疫人士及同住家人都要格外小心。至於如果家居厠所是「黑厠」,只要做足消毒工作便不用太憂慮;另外,雖然未有確實證據寵物如果帶病毒,會否直接傳染接觸者。安全起見,接受家居檢疫的人士還是少接觸寵物為佳。

【抗疫你要知】家居檢疫需留意通風 無房單位要自製距離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黃天祐醫生

 

需時研發疫苗

現時暫未知病毒的傳播會否受季節轉變而減少,暫時各國控制病毒傳播的力度成為主要防疫的關鍵。如果各國未有相同程度的防疫能力,比較難以控制疫情。無論如何,要為前線的醫護人員提供充足的醫療物資,減少醫務人員受感染的機會,同時市民要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受感染而增加醫療系統的壓力。要壓制疫病需要研發到疫苗,可是據估計最快要一年至年半才開發到疫苗,開發後仍要一段時間才可以供給各國應用。另一種情況是大量人受感染而又可以康復,痊癒的人將有抗體而減少患病人數,但是過程有機會傷亡很多人,這不是醫療界想見到的情況。

【抗疫你要知】家居檢疫需留意通風 無房單位要自製距離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RLP)董事及環保設計總監梁文傑

 

檢疫房面積細比大好

另外,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RLP) 董事及環保設計總監梁文傑認為,在14日檢疫期改建家居並不合理,善用通風換氣及殺菌裝置,有助做好家居檢疫工作。最理想的家居檢疫房間有前後窗及有獨立浴室、厠所的主人套房;如果不是套房,有兩個同樣是單面通風的房間可以選擇的話,選擇約兩米多三米深度寬度的細房比較好,因為房間面積細,只要有約3米高的樓底,其開窗戶的比例,會高於法例規定要求。按現時法規要求,房間要有6.25%開窗的比例,因此,房間面積少可增大開窗比例,代表有更好的通風效能。

最好定時開窗換氣

其實抗疫路上,單位通風很重要,每天最好早、午、晚都要有半小時或以上打開窗,讓房間有足夠換氣時間,近窗範圍兩、三米內通風效果最好,如果是四米甚至更遠,通風效能會減到很低。面積比較細的公屋單位可能有更好的通風效果,私人屋苑面積較大的單位,反而有些位置要留意通風問題,所以接受家居檢疫人士不宜在通風不足的位置停留太久。

房間換氣兼換好心情

現時香港大部分建築物集中建在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同一地區的建築通風能力,陽光照射入屋情況並不理想,多年前本港推行可持續發展建築時,已經建議有更大的通風度。雖然已經有改善,但是由於各區並不統一,同一用途的建築物限制用同一高度,這樣無助通風,加上公共空間、用地等有助透風的地方不多,所以個人在單位內更要留意通風問題。相信無論在家工作或響應停課不停學的子女,都用多了電腦等科技用品,能夠定時走到窗邊,打開窗戶看風景,可以幫助單位換氣,同時幫助調整情緒以面對漫長的抗疫環境。

Presented by :WAW Creation

]]>
【抗疫你要知】坊間智慧難辨真假 抗疫資訊要問專家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3%80%91%e5%9d%8a%e9%96%93%e6%99%ba%e6%85%a7%e9%9b%a3%e8%be%a8%e7%9c%9f%e5%81%87-%e6%8a%97%e7%96%ab%e8%b3%87%e8%a8%8a%e8%a6%81%e5%95%8f%e5%b0%88/ Thu, 09 Apr 2020 10:42: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967 不知不覺疫情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相對二月,三月內感染人數急增,近期受感染人數仍然徘徊於雙位數。主流資訊的焦點,比較集中報道檢疫措施及治療進展,雖然這類決策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坊間仍然有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抗疫小智慧,防疫小常識在流轉。沒有官方機構的下午記者會回答這類問題,現由「生活POWER UP」邀請中、西醫就這些小道資訊,按個人理解進行解答,供讀者參考。

 

相關文章:
【抗疫你要知】家居檢疫需留意通風 無房單位要自製距離

【抗疫你要知】食療偏方傳聞多 錯食徒增反效果

隔離有效減慢傳播速度

之前有藝人自製家居隔離檢疫區,希望有效減低傳播風險。其實如果已經出現病徵的人,必須隔離治療。隔離可以減少病人接觸他人的機會,是減慢傳染病,例如沙士、流感、新型冠狀病毒等傳播速度恒之有效的方法。控制感染的工作還包括進行檢疫,而檢疫的方式主要按風險評估而決定。如果評估屬高風險,需要在檢疫中心集中處理,讓醫護人員更密切留意接受檢疫人士的情況,次一級就是用家居檢疫的方法。

【抗疫你要知】坊間智慧難辨真假 抗疫資訊要問專家

耳鼻喉專科醫生何志謙

用房檢疫是好方法耳鼻喉專科醫生何志謙覺得自製家居隔離檢疫區是好方式,他認為很多家長迎接外國回來子女,自行在家設置檢疫區,讓子女在自己房間進食更衣,不准外出以減低接觸其他家人的機會。讓家人少機會感染病毒,只要事事小心便可以達到檢疫效果。

 

同住家人疑問多

然而,由於香港的居住環境,普遍家居並不寬敞,家居檢疫不是萬全之策。能否時刻與人保持防疫要求的距離等,都是相關措施是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尤其是如果接受檢疫人士與家人同住,同住家人會想到多戴數個口罩是否可以減低感染病毒機會?用熱水稀釋漂白水 東西可以殺更多細菌?等道聽途說的疑問。

無需用熱水開漂白水

何醫生認為其實口罩向外一面會黏上病毒細菌,而內側會因呼吸口氣產生濕度,所以不建議同時戴三、四個口罩,反而經常換口罩更好,所以多戴數個口罩不可以幫助到預防感染病毒。另外,漂白水的成份可以殺細菌病毒,再加熱應該沒有大幫助,所以我覺得不需要用熱水稀釋,按產品的說明做己經足夠。

家居要有清晰標示

其實如果有房間可作為家居檢疫房的情況,除了保持房間空氣流通外,在處理生活垃圾及換洗衣物時,要用拉圾袋獨立包好,放在房門外,交家人處理;膳食餐具亦可放在房門口交接。各處要有清晰標示,家人進入檢疫範圍要常戴口罩。如果沒有房間但要進行家居檢疫的情況則比較困難,除了各處有清晰標示外,最好劃定檢疫地方及圍上布簾以提高警覺,檢疫地方最好接近窗邊保持空氣流通,接受檢疫人士觸摸過的地方要消毒,家人要常戴口罩。如果要共用厠所及浴室,同樣要保持空氣流通,換洗衣物可以考慮分開處理,最重要是沖厠時蓋上厠板,家人亦可以考慮盡可能使用家居以外的厠所。

回家更衣可減低感染機會何醫生補充,有些市民以為在公眾場所戴口罩同時要用酒精噴衫才可以減低感染機會,其實我們到過公眾場所之後,回家更衣及洗滌是最理想的方法。所以噴酒精噴劑於衣服表面是不一定可以減低感染機會。
Presented by :WAW Creation

]]>
【抗疫你要知】 疫「堅」疫「流」醫生教你自製家居隔離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7%96%ab%e5%a0%85%e7%96%ab%e6%b5%81%e9%86%ab%e7%94%9f%e6%95%99%e4%bd%a0%e8%87%aa%e8%a3%bd%e5%ae%b6%e5%b1%85%e9%9a%94%e9%9b%a2/ Tue, 07 Apr 2020 03:31: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837

 

坊間流傳不少出處不明的防疫秘方、聲稱可以提升免疫力的小道消息、具創意重用口罩的心得等,五花八門的資訊在互聯網世界流動,其中有那些可以用?那些不要信?疫「堅」疫「流」請來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按他們的理解為市民作出選擇或建議,但是最終仍然是信不信由你。

.自製家居隔離區有效減低傳播風險

.多戴數個口罩可以減低感染病毒機會

.用熱水稀釋漂白水抺東西可以殺更多細菌

.在公眾場所戴口罩同時要用酒精噴衫才可以減低感染機會

.常用熱水洗澡可以減低感染機會

]]>
醫徹中西:一「網」連結中西醫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5%be%b9%e4%b8%ad%e8%a5%bf%ef%bc%9a%e4%b8%80%e3%80%8c%e7%b6%b2%e3%80%8d%e9%80%a3%e7%b5%90%e4%b8%ad%e8%a5%bf%e9%86%ab/ Mon, 16 Dec 2019 03:16: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944

醫徹中西:一「網」連結中西醫

【明報專訊】寫了不少中西醫病症的診斷和治療,相信大家都感覺到中西醫雙方多了解溝通,對市民會有幫助。

西醫與中醫是兩個不同的醫療體系,要雙方真正而深入了解對方的確存在困難。有見及此,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常為中西醫協作努力。

2013年,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做了很多教育工作,包括大型的研討會及講座。當時我是會長,與眾人討論:「我們既做了這些活動推廣,但總不見中醫西醫有實際協作行動,這鴻溝該怎樣填補呢?」當時各人都很同意要在這方面努力,但苦思良久,前行實在不易。

經過多方討論,終於在2015年成功向創新科技署申請基金推行「中西醫醫學平台」IJOP計劃,目的是構建一個助長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環境,更藉此平台推廣雙方交流溝通,促進中西醫協作治療的發展,使業界及廣大市民受惠。記得當時創新科技署審核時,獨具慧眼,看到了其他人尚未看到的願景。兩年項目中,做了很多有意義工作,促使申請第二期資助IJOP再次成功。

 

分享知識 加深互相理解

承前啟後,2019年IJOP計劃中,包括了一個網絡平台,讓醫療業界使用,亦有部分內容給公眾瀏覽。

醫療業界方面,先以幾個專科疾病,集合各方文獻及專家經驗,創造醫療策略框架,以各病的專家組之珍貴知識、觀點和智慧,建立管理庫來幫助中醫和西醫協作。讓雙方在平台裏試行合作,包括在網絡和人際間交接聯通,希望達成一個協作渠道及系統。

平台亦會利用互動節目,促進中醫和西醫分享知識和經驗,以創新觀點,讓他們發揮所長。平台會通過多種方式,包括視頻、博客、網絡講座和社交媒體,播報專業人士和學術權威的訪問和闡述,務求加深互相理解認識。

這項目正密鑼緊鼓進行中,我十分興奮,多謝幾位好同事的經驗帶來不少啟發,多方面有新的發展,再加添了新項目,例如虛擬中西醫合作診症、中醫術語中英搜尋,為項目平添了朝氣。網絡平台即將面世(網址:www.ijopmed.org),還需要各界共獻新思維,分享心得和意見,使大家能互相激發,提高醫療知識,並為香港建立一個獨有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公眾將能直接享受協作成果。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 【中醫治療】醫徹中西:中西醫合璧藍圖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3%80%91%e9%86%ab%e5%be%b9%e4%b8%ad%e8%a5%bf%ef%bc%9a%e4%b8%ad%e8%a5%bf%e9%86%ab%e5%90%88%e7%92%a7%e8%97%8d%e5%9c%96/ Mon, 25 Mar 2019 04:38: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734 【明報專訊】中醫有用,西醫有用。如雙方可以多互動多對話,對市民病患絕對有好處。奈何兩方面的溝通有不同阻礙,常常引起不便。

 

西醫 中醫 中醫治療 痛症 中風 癌症
中西醫結合——推動中西醫結合,首要工作是把中醫有療效的社區病,寫出中西醫配合的藍圖。(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身為西醫者,覺得要對自己專業負責,把學到的用於病人身上;而西醫學中沒有中醫內容和方法,怎可以讓病人看中醫呢?一是不讓,務求自己的專業治療不因中醫介入而被影響;一是與中醫同時照顧同一病人,用信心放安心。

 

信心由哪裏來呢?現在多了很多中西醫並用的複雜專研,但對西醫來說也未及全面。為此,首要工作是把一些已有初步憑據、知道中醫有療效的社區病,寫出中西醫配合的全面藍圖。主要找出已經研究得到的各種資料,來顯示中西醫互動的可行性及困難,憑着證據支持,再尋找方案。

 

痛症中風癌症試行先導

醫院管理局從2014年已經開始在痛症、中風和癌症,這3種常見病種試行先導計劃,在醫院推行中西醫協作。這對日後中醫醫院發展造就了先機,更希望藉而發揮指導作用。

 

在社區,中醫西醫常為市民所用。本港的醫療制度十分完善,不應任由病患者因中西醫療多方面的落差而承受不必要的病苦。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為此,於2015年5月展開「中西醫醫學平台及中西醫協作路向調查」(IJOP)。

 

今年,在創新科技署資助下,IJOP計劃能夠繼續第2階段。從多種病症中,選取了濕疹、中風後期、癌症,經資料分析及整理,進一步組織大學學院領導人、中醫專家、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及教授,讓中醫西醫可就這些疾病案例、問題提出見解及關注點,甚至在治理方法上探討研究。在專業意見交流中找尋銜接細節,目標是藉此平台推廣中西醫交流溝通,建立一個協作治療策略框架,迎合中醫及西醫在病案治療中,得到各種資料及資源上的支持,使在推動基層醫療時有指引,令市民對中西醫實踐協作更為安心,使業界及廣大市民受惠。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中醫治療】穴位紓緩咳嗽 杏仁豬肺湯性溫助止咳

【中醫治療】芡實祛濕不全面 反致肚脹氣鬱

【中醫治療】知多啲:赤小豆祛濕最強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