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胰島素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1 Aug 2023 09:03:2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補充胰島素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了解糖尿病】新分類法 精準拆解糖尿病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a%86%e8%a7%a3%e7%b3%96%e5%b0%bf%e7%97%85%e3%80%91%e6%96%b0%e5%88%86%e9%a1%9e%e6%b3%95-%e7%b2%be%e6%ba%96%e6%8b%86%e8%a7%a3%e7%b3%96%e5%b0%bf%e7%97%85/ Mon, 12 Mar 2018 03:21: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519 【明報專訊】據衛生署數字,糖尿病在本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排第10位,2016年便有498人死亡。隨着人口老化及肥胖人數上升,預計患者人數會增加。

現時糖尿病分有一型及二型,一型患者約佔3%,逾九成患者屬於二型。不過,早前有外國科學家建議,糖尿病按病情及病因應細分成5類,這種分類法跟現時常用的分類有什麼分別?

【有片】糖尿病人「識飲識食」 美食當前食得開心又放心

 

現主要分兩類 逾九成患者屬二型

糖尿病是與胰島素有關的慢性疾病,胰島素是胰臟分泌出來的荷爾蒙,負責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若分泌不足,就會令葡萄糖積聚血液中,導致血糖過高。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周振中指出,現時糖尿病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型糖尿病

患者因遺傳或免疫系統問題,導致體內出現胰島素抗體,破壞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令身體嚴重缺乏胰島素,血糖嚴重超標,有可能引發急性酮酸中毒,若不及時治療,會有死亡風險,他們需終生注射胰島素。

二型糖尿病

成因主要有二,一、胰島素分泌不足,成因或是遺傳或是年老導致胰臟退化;二、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需要更多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水平。舉例正常人可用一粒胰島素開啟細胞讓一粒糖進入,但有胰島素抵抗的患者可能需用10粒胰島素才做到,減慢轉化葡萄糖的功能。早期患者可通過飲食及運動控制病情。

【明報讀者優惠價】原大地 稀有糖 – 專為「關注血糖」及「控制體重」人士研製 立即網上訂購 優惠至2020年3月30日

周振中指,即使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胰臟會因應血糖調整,較一般人分泌出更多胰島素,抵消胰島素抵抗,「但分泌不能無限增加,久而久之胰臟功能會變差,若到某個階段無法抵消,便會出現糖尿病」。中央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猶如雙生兒,但肥人未必一定有胰島素抵抗。

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識計數食得開懷

分拆5類 治療方案更準確
早前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及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發表報告,指應該將現時的糖尿病分類,由2分拆為5類。周振中講解:

第1類「自身免疫嚴重糖尿病」

Severe autoimmune diabetes(SAID)

多在年輕時發病,與現時一型糖尿病患者相似,患者大致上健康,體重正常至偏瘦,因免疫系統問題導致無法分泌胰島素。

周:此類與一型糖尿病相似,估計香港糖尿病患者數字較少,可能低過3%,只得1%至2%。

第2類「胰島素缺乏嚴重糖尿病」

Severe insulin-deficient diabetes(SIDD)

與第1類SAID相似,患者屬年輕,體重正常至偏瘦,免疫系統沒有問題,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出現糖尿病,常出現與糖尿病相關的眼疾。

周:這類病人是體型偏瘦的糖尿病患者,佔本港患者約10%至15%。

第3類「胰島素抵抗嚴重糖尿病」

Severe insulin-resistant diabetes(SIRD)

患者可分泌胰島素,但有胰島素抵抗,身體肥胖,較大可能出現腎病。

周:此類患者有代謝綜合症,估計本港患者約15%至20%。

第4類「肥胖有關輕度糖尿病」

Mild obesity-related diabetes(MOD)

患者肥胖,沒有代謝綜合症,沒有胰島素抵抗。

周:這些患者雖然肥胖,但沒有代謝綜合症,不過應有非常小量的胰島素抵抗。此類患者佔本港患者20%。同樣是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有否高血壓、血脂紊亂及蛋白尿等問題,主要視乎個人的遺傳因素。

第5類「年齡有關輕度糖尿病」

Mild age-related diabetes(MARD)

較年長時發病,徵狀較輕微。
周:年輕時沒有徵狀,直到60至70歲時才慢慢出現糖尿病,主要因老化,胰臟β-細胞數目下跌,胰島素分泌功能下降,漸漸應付不到身體需要,發病過程是緩慢,佔本港患者40%。不少長者患者生活習慣已很好,未必可進一步改善,建議應用藥物,但未必一定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治療目標可較寬鬆。

周振中表示,第4類的MOD及第5類的MARD大多屬於糖尿病前期,病情相對較輕及發展較慢。「其實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在治療時,已知現時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情况,不能劃一治療,例如SIDD及SIRD就屬於兩個極端病理。是次研究結果有更明確的病理分析,例如治療時對SIDD及SIRD病人要採用較進取的療法,其他如MOD或MARD因病情較輕微,併發症風險較低,治療方案可溫和些。這些分類可讓一般醫護人員對糖尿病有更深入的認識,有助制定更準確的治療方案,但毋須因此改變糖尿病定義,對普羅大眾來說,分兩型已足夠。」

文、圖: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養生帖:足部按摩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肥胖惡循環 手術解魔咒
糖尿病併發症影響大
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最佳女「煮」角 擊退糖尿風險
問醫生:糖尿會否斷尾? 視乎病因
醫徹中西:糖尿病人關節肌肉痛
注意飲食 控制體重 糖尿病不易察
提防常見都市病 糖尿病隨時潛藏體內
手術治療糖胖症
新研口服藥治癡肥糖尿 飯前一粒 覆蓋腸壁控血糖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e97dd3cab0fcca1710a9ca5ec3fd4c4.jpg仔細分類——歐洲科學家建議的糖尿病新分類,把糖尿病分類得更仔細,有助制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圖:ADragan@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e97f3850db1cdf2ca249f35ff19f1f0.jpg周振中(圖:許朝茵);

]]>
【了解糖尿病】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a%86%e8%a7%a3%e7%b3%96%e5%b0%bf%e7%97%85%e3%80%91%e6%88%b3%e7%a0%b4%e8%ac%ac%e8%aa%a4%ef%bc%9a%e7%b3%96%e5%b0%bf%e7%97%85%e9%9d%9e%e8%82%a5%e4%ba%ba%e3%80%8c%e5%b0%88%e5%88%a9%e3%80%8d/ Mon, 12 Mar 2018 03:16: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515 【明報專訊】雖然糖尿病例普遍,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存在很多誤解。

問:瘦人不會患上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人是遺傳及自身免疫力出現問題,與體型無關,瘦人也可患上;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部分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除遺傳因素,還可能是出世不足磅或不足月,影響胰臟成長。這類患者的血糖指數可以很高,但身形反而偏瘦,出現如口乾、體重下跌、疲倦等徵狀。治療方法主要是胰島素,其他方案不太有用。

不同成因糖尿病 未必要用胰島素

問:一旦確診糖尿病,便一定要用胰島素治療,別無他選?

因人而異,要先了解患者病理。一型病人及部分胰島素分泌低的二型患者,治療方案確實是以補充胰島素為主,同時也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其他二型患者伴隨中央肥胖,大多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過高。曾有患者不斷補充胰島素,以為可抵消胰島素抵抗問題,結果無效用外,患者反而愈來愈肥,因胰島素會刺激胃口,添增肥胖風險。這類患者主要透過減肥及減少胰島素抵抗的治療方法。若病人肥胖但沒有代謝綜合症徵狀例如三高,病情又輕微的話,可先由生活習慣入手,改善飲食,多做運動有助降低胰島素抵抗,雙管齊下,如有改善,便毋須用藥。

如病人有代謝綜合症,便需要謹慎處理,不止要嚴控血糖水平,更要全方位改善,包括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血壓及低密度膽固醇。此類患者大多需要用藥治療,可服用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有助促進葡萄糖從小便排出,降低血糖影響,兼改善血壓、減少蛋白尿,連隨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一類藥物GLP-1 RA(GLP-1 receptor agonist)促效劑,10多年前已有口服藥,現在還發展成針劑,效果也加強;主要作用是增加腸道一種激素,輔助胰臟控制餐後血糖,有助患者減體重,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病風險及死亡率。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處方不同藥物,有些病人可能要針劑加口服藥。如以上兩種藥沒有效用,就只能採用胰島素治療。

各類型患者 併發症不一

問:一旦患上糖尿病便後患無窮,一定引發肝、腎及眼疾?

每個患者的併發症及病情發展並不一樣,糖尿病會影響肝、腎及眼,但不同類型患者的患病風險也不一樣。

一型、二型瘦人糖尿病的微血管併發症風險較大,如視網膜病變、腎小球腎炎最終可引致腎衰竭,四肢的微細血管及神經線病變可引致手腳麻痺等,主要是微血管受影響,截肢風險相對較低。惟微血管病變並非一朝一夕,可能要10多年時間演變。

對於有代謝綜合症的患者,病理上主要是出現胰島素抵抗,伴隨高血壓、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過低、血脂紊亂、高血壓損害腎臟出現蛋白尿,患者有較高的大血管風險,如心臟病、中風、腎衰竭及足部大血管病變,較易出現感染、潰爛及壞疽,嚴重更需要截肢。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e981ddbd17a973297e70b310f6e439c.jpg瘦人也中招——糖尿病不是肥人「專利」,瘦人也可能因胰島素分泌有異而患病。(圖:Milatas@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疾病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