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處方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30 Oct 2024 08:58:3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衛生處方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6%97%a5%e8%a1%8c%e8%90%ac%e6%ad%a5-%e6%b8%9b%e5%bf%83%e8%a1%80%e7%ae%a1-%e4%ba%8c%e5%9e%8b%e7%b3%96%e5%b0%bf%e7%97%85-%e7%99%8c%e7%97%87-%e9%a2%a8%e9%9a%aa-%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hu, 31 Oct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62 市民生活繁忙,不少人沒時間進行運動,甚至須長期久坐,導致體能活動不足。體能活動不足和久坐時間過長,均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癌症等非傳染病的風險。(編按:步行是一項既簡單又易於實行的體能活動,如何逐步建立步行的習慣?怎樣才能夠達到日行萬步的目標呢?)

衞生署調查:四分一成人體能活動量不足

根據衞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接近四分之一的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不足,不符合世界衞生組織 (下稱「世衞」) 建議的帶氧體能活動水平。另外,約七分之一的15歲或以上人士表示,每天維持坐着或躺着的時間長達10小時或以上。

按世衞建議,成年人應每星期進行最少 150 至 300 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等量的中等和劇烈強度所組合的體能活動,才可獲得顯著健康裨益。我們亦應限制久坐時間,多作體能活動。

恆常體能活動 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

恆常的體能活動有益健康,可以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和骨骼、降低患非傳染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中風、 二型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而且更可改善精神健康,減少抑鬱和焦慮的症狀。

要長遠建立持續運動的習慣,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時間、健康狀况等選擇合適的體能活動。


相關閲讀:糖尿病人運動要恆常 帶氧、負重運動助穩定血糖 計算心跳率反映運動強度、成效


步行簡單兼易於實行 拾級達日行萬步目標

相信大部分市民每天都需要步行。步行是一項簡單而易於實行的體能活動,鼓勵大家養成步行的習慣。我們可先從短距離步行開始,例如通話時來回踱步、行樓梯替代乘搭電梯或升降機等,然後因應自己的身體狀况、能力、節奏和個別情况,逐漸增加步行距離、步數、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日行步數的目標逐漸提升至 10000 步。

除步數之外,步速亦影響活動量水平。一般來說,步速達至每分鐘100步為快步行,屬於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若持續一星期維持每天快步行約20至30分鐘,便能達到世衞建議的帶氧體能活動水平。

我們亦鼓勵大家相約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步行,例如結伴到海濱長廊、公園、健步行徑及郊野公園等戶外地點步行,既可增加運動量,亦可欣賞風景,促進身心健康。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步行是一項簡單而易於實行的體能活動,可以因應自己的身體狀况、能力和節奏逐漸增加步行距離、步數、強度和持續時間,不難做到日行 10000 步的目標。(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步行運動】間歇式步行助減肥 倒後行練平衡 4種步行變奏研究:日行4400步死亡率跌41%


步行融入生活  朋友相互鼓勵監察

現時許多電子裝置均設有計步功能,如智能電話、智能手表、健身手環和計步器等,市民可訂立步數目標,並與親朋好友互相監察進度,互相鼓勵,一起達到步數目標。

衞生署分別於2022及2023年舉辦「日行萬步」活動下的步行挑戰,推廣步行帶來的健康益處,鼓勵市民增加體能活動,增強體魄,以應對非傳染病。

今年11月,衞生署將繼續舉辦「日行萬步」活動,並推出第3個階段的步行挑戰,活動以「陪我行 陪你講」為口號,讓更多市民認識步行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並鼓勵他們與朋友之間互相支持,將日行萬步融入生活之中。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如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參閱:www.10000stepsaday.hk/?lang=tc

文: 李予晴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

]]>
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2024/25)已經展開!早打不要遲!(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5%ad%a3%e7%af%80%e6%80%a7%e6%b5%81%e6%84%9f%e7%96%ab%e8%8b%97%e6%8e%a5%e7%a8%ae%e8%a8%88%e5%8a%83%e5%b7%b2%e7%b6%93%e5%b1%95%e9%96%8b-%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ue, 15 Oct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112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可由多種類型的流感病毒引起,而本港最常見的是甲型(H1)流感、甲型(H3)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患者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疼痛及全身疲倦等症狀。

感染流感或致支氣管炎、肺炎 免疫力低人士注意

患者一般會在 2 至 7 天內自行痊癒。然而,免疫力較低的人和長者一旦染上流感,可以引致較重病情,並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肺炎或腦病變等併發症,嚴重時更可導致死亡。嚴重感染或流感併發症亦有可能發生在健康人士身上。

本港冬季流感季節一般於1月開始,而夏季高峰期則在7月至8月間出現。今年1月中旬開始的流感季節持續28星期至7月下旬,流行病毒株初期主要為甲型(H3)流感,至中期開始轉為甲型(H1)流感,相信流感病毒株轉變是今年的長流感季節的主要原因。

料今年底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再升 接種疫苗要及時

隨着天氣預期逐漸轉涼,預料今年底季節性流感的活躍程度會再次上升。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方法之一,亦可減低因流感住院和死亡的個案。流感疫苗亦十分安全,而健康人士亦有可能患上嚴重流感,因此,除個別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滿 6 個月或以上人士每年都應接種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


相關閲讀:流感高峰注意6徵狀盡快求醫提防上呼吸道感染併發腦膜炎及肺炎致命

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已展開

2024/25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已於9月26日展開,合資格人士可透過計劃免費或獲資助接種流感疫苗,合資格人士及建議接種疫苗地點如下:

  • 50歲或以上人士
    • 一般人士:由家庭醫生或地區康健中心接種
    • 長期病患人士:由定期覆診的公營或私家診所接種
  • 18至49歲的智障/傷殘人士或領取綜援的長期病患人士:由家庭醫生、定期覆診的公營或私家診所接種
  • 2至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
    • 一般兒童:由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或家庭醫生接種
    • 長期病患兒童:由定期覆診的公營或私家診所接種
  • 6個月至未滿2歲兒童:由家庭醫生或母嬰健康院接種
  • 孕婦:由家庭醫生、公營或私家產前檢查診所接種
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2024/25)已經展開!早打不要遲!(衛生處方)

為了讓市民更加方便接種疫苗,政府今年特別新增多個接種地點,包括6個月至2歲以下的兒童可於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接種疫苗,而50 歲或以上人士可到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接種。接種地點名單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疫苗計劃專頁: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7880.html

特別一提,就讀於本地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兒童及青少年除了可到家庭醫生診所接種疫苗,亦可參加在學校舉辦的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為提升學童的季節性流感疫苗覆蓋率,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今年實施了特別安排,讓幼稚園和幼兒中心的疫苗選項更有彈性。幼稚園和幼兒中心可於同一或不同的外展活動選用注射式滅活和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另外,衞生署以先導計劃形式,為今年早前表示希望為學生安排接種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的中、小學,提供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家長可向子女就讀的學校了解詳情。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預防勝於治療 宜入冬前接種疫苗

「預防勝於治療」,由於接種疫苗後人體需要約兩星期產生抗體,我們須於流感季開始前接種流感疫苗,才能在未來一年對流感有足夠保護作用。入冬前是最適合接種流感疫苗的時間。市民愈早接種,愈能夠盡量利用疫苗在未來一年作全面的流感預防。因此,流感疫苗「早打不要遲」。

如對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有任何疑問,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衞生防護中心(電話:2125 2125),或參閱疫苗接種計劃專頁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7880.html

撰文:楊曉鴻醫生(衞生署緊急應變及項目管理處醫生)

]]>
2024世界精神衞生日:推動職場精神健康 (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7%b2%be%e7%a5%9e%e8%a1%9e%e7%94%9f%e6%97%a5-%e6%8e%a8%e5%8b%95%e8%81%b7%e5%a0%b4%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Mon, 07 Oct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55

世界心理衞生聯盟將每年10月10日定為世界精神衞生日,以提高公眾關注精神健康。今年活動的主題為「優先關注職場精神健康由此刻做起(譯自”It is time to prioritize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

許多人或誤以為沒有精神疾患便等於精神健康,其實良好的精神健康還包括有效應對生活壓力、發揮潛能並為社會做出貢獻。促進精神健康可為僱主及僱員雙方帶來好處。有研究指出,僱員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愈高,愈能減低倦怠感及缺勤率,並可提高生產力,激發潛能及創意,同時可為企業提升形象,吸引及挽留人才,獲取顧客及社會的認同及支持。

2024世界精神衞生日:推動職場精神健康 (衛生處方)
不要以為沒有精神疾患即等同精神健康,其實良好的精神健康還包括有效應對生活壓力、發揮潛能,並要為社會做出貢獻。若在職場中,能夠進一步促進精神健康,可為僱主及僱員雙方帶來好處。(網上圖片)

相關閲讀:【精神健康】做一個好的聆聽者:理解、支持和陪伴情緒病患者 釋放壓力減輕孤獨感


建職場精神健康

為推動職場精神健康,我們鼓勵更多僱主支持並簽署《精神健康職場約章》,透過與僱員一同實踐有關的行動項目,共建精神健康友善的工作環境。部分建議如下:

僱主/管理層:

  • 調整工作時間,安排彈性工時
  • 靈活及人性化的工作安排
  • 調整目標和職責,讓員工發揮所長
  • 保持雙向溝通

僱員:

  • 尊重及支持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
  • 避免使用「痴線」、「白卡」等帶有偏見的詞語
  • 避免以患者的精神健康問題開玩笑,或輕視他們的狀况

以下的方法亦有助在職人士管理壓力,促進精神健康:

  • 平衡工作及休息
  • 培養健康興趣,拒絕以吸煙、飲酒等不良方式減壓
  • 定時、適量及均衡飲食,避免情緒化飲食
  • 肯定自己的工作貢獻,勿過度自我批評
  • 保持社交聯繫,與人分享、互相支持
  • 遇上精神健康問題時主動求助

相關閲讀:高功能抑鬱症是什麼?旁人眼中工作生活如常 暗裏受負面情緒困擾


正視職場上的污名化

要推動職場精神健康,還需要對抗「污名化」。常見的「污名化」包括視受精神困擾人士為具性格缺陷、無法正常工作、不可靠、懶散、危險、無法康復等。

職場上的「污名化」打擊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向外求助的意願,致問題惡化,造成更大損害,更難復元及融入社會。

事實上,在接受合適的治療後,很多復元人士亦可以在工作上發揮所長,與同事和諧相處,為團隊繼續效力。

如想獲取更多精神健康資訊,請瀏覽「陪我講Shall We Talk」專題網站(https://www.shallwetalk.hk)或《精神健康職場約章》專題網站(https://mentalhealthcharter.hk)。

撰文:何宗偉 (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

]]>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9%97%9c%e6%b3%a8%e6%9c%88-%e9%a0%90%e9%98%b2%e4%b9%b3%e7%99%8c-%e6%b8%9b%e4%bd%8e%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Thu, 26 Sep 2024 08: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76 文:劉家怡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三大女性癌症殺手。

近年本港女性乳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本港於2021年就有5500多宗女性乳癌新症,2022年亦有近800宗乳癌死亡個案,情况令人擔憂。

關注乳房健康 及早發現乳癌

乳癌是乳房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惡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控制,腫瘤會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嚴重更可致命。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8%,可見及早發現和適時治療是非常重要,可提升治癒率。

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密切留意有否出現異常變化,例如乳房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等。如有任何症狀,應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了解7個乳癌風險因素

影響女性罹患乳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 基因突變:乳癌患者中,約有10至15%個案遺傳了可導致乳癌的基因突變,而BRCA1和BRCA2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 家族病史:若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女性患乳癌風險會增加一倍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
  • 荷爾蒙因素:例如較早(12歲前)出現初經、較遲(55歲後)收經、從未生育、較遲(30歲後)生育第一胎等
  • 更年期後肥胖:相比正常體重的女性,超重的女性在停經後患乳癌的風險會高出約五成,而肥胖女性更會高出逾兩倍
  • 飲酒: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女性每天攝取10克酒精,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5至 9%
  • 缺乏體能活動

衞生署鼓勵女性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減少久坐時間、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煙酒,也建議剛生育的媽媽延長母乳餵哺期,這都有助預防乳癌。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評估乳癌風險 按需要接受篩查

另外,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年屆44至69歲的一般女性,可以瀏覽www.cancer.gov.hk/tc/bctool或掃瞄以下二維碼進行評估,如經評定發現帶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而令其患上乳癌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乳癌關注月】預防乳癌 減低乳癌風險因素(衛生處方)

至於高風險女性(例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並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

風險屬中等的女性(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最後提醒大家,所有癌症篩查都有局限性及潛在風險,在接受乳癌篩查前,建議先跟醫生商討,共同評估風險,在充分了解其利弊的基礎上,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
中秋應節食品熱量高 健康飲食四式 助調控體重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7%a7%8b%e6%87%89%e7%af%80%e9%a3%9f%e5%93%81%e7%86%b1%e9%87%8f%e9%ab%98-%e5%81%a5%e5%ba%b7%e9%a3%b2%e9%a3%9f%e5%9b%9b%e5%bc%8f%e3%80%80%e5%8a%a9%e8%aa%bf%e6%8e%a7%e9%ab%94%e9%87%8d/ Thu, 05 Sep 2024 04:17: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52

中秋佳節將至,正所謂人月兩團圓,大家都喜歡在這天與親友共聚和享受美食。若想渡過一個充滿節日氣氛且健康的佳節,以下是一些有用的飲食建議。

市面上的月餅種類形形色色,但當中大多數含高熱量、糖分及脂肪。市民在品嘗美味月餅的同時,如何可兼顧健康?

注意中秋月餅熱量  每次進食1/8

月餅的熱量偏高,市民不宜進食過多,建議每次不多於1/8個。另外,市民選購月餅時,亦應查看營養標籤,揀選糖分、脂肪和熱量較低的月餅。選購分量較少的迷你月餅,亦是減低熱量攝取的明智之選。

中秋應節食品熱量高 健康飲食四式 助調控體重

留意、脂肪和鹽分攝取

除了攝取足夠蔬果外,亦應注意食物中隱藏的糖分、脂肪和鹽分。燒乳豬、燒肉等節慶常見的美食往往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建議去皮及可見脂肪才食用。此外,傳統中式菜餚經常伴隨醬料或芡汁。這些調味料往往含有大量鹽分、脂肪和糖分,建議市民如在家烹調,宜採用天然調味料調味,減少使用現成醬料。如外出食飯時,則避免「用汁撈飯」。

中秋美食琳琅滿目,若再加上酒精及含糖飲料,就更易攝取過多熱量。為避免佳節後體重上升,宜選擇無糖飲品,如檸檬水、清茶、蘇打水等。如想增添一點甜味,可以考慮加入一些新鮮水果,如將士多啤梨或橙切片,然後放入清水或蘇打水中。這些飲料既沒有額外添加的糖分,亦清新可口。


相關閲讀:【中秋月餅】餅皮用起酥油、豬油、牛油、橄欖油等拆解熱量、膽固醇 2種材料自製無油月餅

攝取足夠蔬

在節慶聚餐期間,無論外出用餐還是在家下廚,切勿忘記準備一些以蔬菜為主的菜式。根據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至少三份蔬菜及兩份水果。一份蔬菜相當於半碗煮熟的蔬菜或一碗未經煮熟的蔬菜。一份水果等於一個中型水果,如蘋果和橙,或半個大型水果,如楊桃和香蕉,又或者是半碗顆粒狀水果或水果塊,例如藍莓、哈密瓜粒。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

此外,有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蔬果有助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


相關閲讀:【有片】營養標籤要識睇—飲品零食健康有選擇

控制食量

除了留意食物熱量,控制進食量亦同樣重要。我們可將食用的分量分次放在小碗中,逐漸添加,可有效幫助控制食量。另外,細嚼慢嚥的習慣亦可讓大腦有充足時間接收飽腹的信號,以減少過度進食的情况。

在此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在歡度佳節的同時,大家應緊記均衡飲食的原則,並養成運動的習慣,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體魄。

市民如想搜尋「星級有營食肆」、「有營食譜」或了解更多健康飲食的資訊,為中秋過節作準備,可瀏覽「星級有營食肆」運動的專題網站(restaurant.eatsmart.gov.hk)、或追蹤運動的Facebook及Instagram專頁,以獲取更多資訊。

:陸肇麟(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

]]>
【世界肝炎日】治理乙肝保障健康(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8%82%9d%e7%82%8e%e6%97%a5-%e6%b2%bb%e7%90%86%e4%b9%99%e8%82%9d%e4%bf%9d%e9%9a%9c%e5%81%a5%e5%ba%b7-%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Fri, 26 Jul 2024 05:55: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81

每年的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以引起公眾關注乙型肝炎(乙肝)。香港屬乙肝中高度流行地區。按衞生署去年底發表的病毒性肝炎主題性報告(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整體人口當中約5.6%,即約41萬人患有乙肝。

若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跟進,約15至40%的乙肝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調查報告亦顯示,近四成乙肝患者未知自己已受感染,高達七成患者沒有就其肝臟疾病進行醫療跟進。

【世界肝炎日】治理乙肝保障健康(衛生處方)
乙肝患者若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約15至40%的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藥物有效預防乙肝併發症

慢性乙肝患者可持續多年沒有症狀,直至肝臟受嚴重損害後才出現徵狀,加上早年未有有效的藥物治療乙肝,確診者許多時候都沒有積極跟進自己的乙肝狀况,忽視乙肝病毒的潛在健康威脅。

時至今日,乙肝治療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口服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大大減低患者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其副作用少,抗藥風險亦低。

醫生會根據慢性乙肝患者的個別情况,如肝功能、病毒數量、肝臟纖維化的程度,以及有否出現併發症等因素作詳細評估,以決定何時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


相關閲讀:拆解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治療 及早驗血防無聲惡化


定期跟進檢查不能等

即使暫時無需接受藥物治療,所有乙肝患者都應定期覆診及進行檢查,如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及病毒量,及進行肝臟超聲波檢查,以及早察覺及處理肝臟的變化。

慢性乙肝患者的最大隱憂,莫過於無聲無色地併發出肝癌。肝癌是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香港的肝癌病人中,約八成屬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癌往往難以察覺,因此,乙肝患者定期進行檢查,對減低本港肝癌的患病及死亡數字至為重要。


相關閲讀:體檢解構(中)肝功能指數


治理乙肝 保障健康

有見及此,衞生署一直透過不同渠道,讓公眾了解本地乙肝流行情况、政府的防控工作,並提醒市民「早篩查 早發現 早醫治」乙肝的重要性。

衞生署今年以「治理乙肝 保障健康」為主題,宣傳預防乙肝,提醒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定期檢查,並遵從醫生指示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及跟進,以控制乙肝病情。

最後,我們亦呼籲未知自己乙肝感染及免疫狀况的市民,及早諮詢家庭醫生,作乙型肝炎測試。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乙肝的健康資訊,請瀏覽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網頁:︁www.hepatitis.gov.hk

【世界肝炎日】治理乙肝保障健康(衛生處方)

撰文:衞生署特別預防計劃高級醫生何美蓮醫生

]]>
【世界預防溺水日】預防遇溺 時刻採取安全措施14項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9%a0%90%e9%98%b2%e6%ba%ba%e6%b0%b4%e6%97%a5-%e9%a0%90%e9%98%b2%e9%81%87%e6%ba%ba-%e6%99%82%e5%88%bb%e6%8e%a1%e5%8f%96%e5%ae%89%e5%85%a8%e6%8e%aa%e6%96%bd%e6%b3%a8%e6%84%8f/ Tue, 23 Jul 2024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47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遇溺是全球非故意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頭兩位分別為交通事故和跌倒),估計在2019年有超過23萬人因遇溺而死亡。

為引起公眾關注遇溺風險,世衞從2021年起將每年7月25日定為「世界預防溺水日」,希望公眾了解遇溺對家庭和社區的影響,並採取措施預防遇溺。

【世界預防溺水日】預防遇溺 時刻採取安全措施14項注意
每年因遇溺而死亡的人數近10年呈上升趨勢,近兩年數字已攀升至自1991年以來的30年高位。

10年遇溺至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

世衞在2023年5月舉辦的第76屆世界衞生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諾與國際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加強預防遇溺的工作,並向所有世衞成員國家及地區搜集資料,編撰首份關於預防遇溺的全球狀况報告。該報告將於2024年底發佈,為未來的預防遇溺工作提供方向。

就本地情况而言,根據統計,2022年有58宗因「意外淹溺和沉沒」而導致的登記死亡個案。每年因遇溺而死亡的人數雖然遠遠不及癌症和肺炎等非傳染病,但數字在近10年呈現上升趨勢,近兩年的死亡人數已經攀升至自1991年以來的30年高位。

衞生署在2019年曾經對非故意遇溺事故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研究,並發表首份《香港遇溺個案報告》,發現大多數遇溺個案都是由多種複雜原因引致,並向公眾建議一系列簡單措施,尋求市民、社區及各持份者共同努力預防遇溺。


相關閲讀: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預防遇溺14項措施

為響應今年的「世界預防溺水日」,衞生署參考本港的實際情况,建議公眾人士採取以下措施,預防遇溺:

提升水上安相關的知識及技

  1. 學習游泳;
  2. 學習專門為拯救遇溺人士而進行的心肺復蘇法,有別於處理其他類型心跳停頓的心肺復蘇法

預防家中遇溺

  • 了解及改善家中隱藏的危機,於儲水位置設置屏障,小心看管兒童及留意有特別需要的家庭成員進出浴室;
  • 保持警惕,看管及照顧家中較易跌倒或暈倒的成員,以免引發遇溺

參與水上活動前作好準備

  • 了解個人能力,掌握該活動所需技能並使用適當裝備;
  • 如有健康問題,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自己身體狀况是否適合參與該活動;
  • 避免飲酒;
  • 切勿服食毒品;
  • 結伴同行

相關閲讀:3個問題評估跌倒風險 防跌訓練4點要注意 附運動示範


參與水上活動前了解環境和照顧同行者

  1. 在惡劣天氣下,特別是當香港天文台發出對水上活動安全有影響的天氣警告(包括颱風、雷暴、暴雨、強烈季候風及水浸警告)時,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2. 了解進行水上活動的環境和設施,以及活動的存在風險;
  3. 在有救生員當值時進行水上活動;
  4. 在計劃需經過河流或溪澗之水上活動或遠足時,瀏覽香港天文台網站,以了解相關信息;
  5. 看管兒童,陪伴長者

無論在家中或進行戶外水上活動,希望大家採取安全措施,合力減低意外風險。

:衞生署非傳染病處科學主任(疾病預防)司徒英浩

]]>
【糖尿病】教你精明挑選家用血糖機查閱表列醫療儀器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6%95%99%e4%bd%a0%e7%b2%be%e6%98%8e%e6%8c%91%e9%81%b8%e5%ae%b6%e7%94%a8%e8%a1%80%e7%b3%96%e6%a9%9f%e6%9f%a5%e9%96%b1%e8%a1%a8%e5%88%97%e9%86%ab%e7%99%82%e5%84%80%e5%99%a8/ Thu, 06 Jun 2024 04:03: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069

糖尿病是本港常見慢性疾病之一。遺傳、年老、體形肥胖、缺乏體能活動等都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可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一種調節血糖的荷爾蒙)或身體有效運用胰島素,繼而令血糖水平上升。血糖長期過高,可導致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中風、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失明、慢性皮膚潰瘍等疾病。

【糖尿病】教你精明挑選家用血糖機查閱表列醫療儀器

糖尿病者慎吃高脂高熱量食品 血糖飈升易致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須維持規律的飲食習慣,就算在喜慶及節日,亦需節制飲食。端午節將至,端午粽等應節食品普遍屬高熱量及高脂食品,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否則有機會促使血糖迅速飈升,引發急性併發症,嚴重時更可危及生命。

因此,監測血糖水平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患者須根據醫療人員指示,在特定時間量度血糖,因應情况調整飲食及藥物治療,將血糖維持於正常水平內。

要監測和記錄血糖水平,一部可靠而精準的家用血糖機不可或缺。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血糖機監測記錄血糖水平 購買醫儀器貼士

為協助市民揀選安全、符合品質及性能要求的醫療儀器,衞生署醫療儀器科設立「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下稱「制度」),參照國際及地區的技術標準,以及相關國際機構的技術建議,審批出符合要求的醫療儀器,並將儀器表列。

醫療儀器以風險水平分為不同級別,一般醫療儀器以I至IV級分類,體外診斷醫療儀器則以A至D級劃分。

不少人以為家用血糖機及試紙只是普通健康產品,原來家用血糖機及試紙均屬於C級的體外診斷醫療儀器。市民可在衞生署醫療儀器科網站中找到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的產品資料,使用時更獲保障。


相關閲讀: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市民在購買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等醫療儀器時,可參考以下貼士:

  • 先登入醫療儀器科網站,查看獲審批及表列的醫療儀器,並優先考慮表列產品,保障健康;
  • 細閱及遵從使用說明;
  • 使用兼容的血糖試紙並注意使用期限;
  • 定時按使用說明進行測試並解讀測試結果;
  • 記錄測試結果;
  • 按使用說明儲存及保養儀器;
  • 如有病徵(如口渴、尿量增多、傷口經久不癒等)或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療人員

為進一步便利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的使用者,衞生署醫療儀器科亦設立了專題網頁,羅列已表列的家用血糖機及試紙,方便市民參考並比對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產品的製造商、品牌及型號,以及查閱產品的本地負責人、包裝樣式、包裝上的表列號碼(格式為 「HKMD No ######」),方便向負責人查詢產品資料,及到商店選購產品。

想了解更多關於「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的資訊,歡迎瀏覽衞生署醫療儀器科網站( https://www.mdd.gov.hk )或透過電郵 ( mdd@dh.gov.hk )查詢。

相關網頁:

衞生署醫療儀器科網站:https://www.mdd.gov.hk

「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下已表列的醫療儀器:https://www.mdd.gov.hk/tc/mdacs/search-database/list-md/index.html

家用血糖機的專題網頁:https://www.mdd.gov.hk/tc/information-publication/thematic-pages/index.html

撰文:衞生署醫療儀器科電子工程師周浩邦

]]>
響應「世界無煙日」免費派發戒煙藥物及中醫戒煙耳穴貼 //www.afterroberto.com/%e9%9f%bf%e6%87%89%e4%b8%96%e7%95%8c%e7%84%a1%e7%85%99%e6%97%a5-%e5%85%8d%e8%b2%bb%e6%b4%be%e7%99%bc%e6%88%92%e7%85%99%e8%97%a5%e7%89%a9%e5%8f%8a%e4%b8%ad%e9%86%ab%e6%88%92%e7%85%99%e8%80%b3%e7%a9%b4/ Thu, 30 May 2024 1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043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將每年5月31日訂為「世界無煙日」,喚起市民關注煙草產品對健康的損害。為響應活動,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推出「六月.戒煙月」活動,透過多項活動鼓勵吸煙人士嘗試戒煙,以降低患上吸煙相關疾病和死亡風險。

響應「世界無煙日」免費派發戒煙藥物及中醫戒煙耳穴貼

控煙酒辦公室將透過全港250多間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向有吸煙習慣人士免費派發一星期戒煙藥物(尼古丁替代療法)試用裝,紓緩戒煙初期出現的退癮徵狀,增加戒煙成功率。

除派發戒煙藥物試用裝,今年亦會透過全港40多間中醫診所,向市民免費提供中醫戒煙耳穴貼,即王不留行籽壓丸。中醫耳穴戒煙療法安全無痛、副作用少,而且能起持續刺激作用。耳穴貼用法簡單,只需敷於耳穴上並按壓以刺激穴位。


相關閲讀:【世界無煙日】吸煙令患癌風險大增電子煙無助戒煙反上癮中西醫戒煙有法

中醫戒煙耳穴貼減煙癮

若遇到煙癮發作,戒煙人士可立即按壓穴位,便可逐漸消除煙癮。一般情况而言,耳穴貼可每隔兩天自行更換,亦可在2至4天後到診所由中醫師更換。戒煙人士試用中醫戒煙耳穴貼兩星期後,若想繼續中醫療程,可預約參加免費中醫針灸戒煙計劃。

衞生署一直與博愛醫院合作,為市民提供免費中醫針灸戒煙服務。針灸戒煙成效顯著,成功率與戒煙藥物(尼古丁替代療法)相若。療法透過調整吸煙者的整體機能、宣通肺氣、鎮靜安神,改善戒煙初期短暫的身體不適感及退癮症狀,例如頭暈、煩躁、精神不集中等。

除了中醫針灸戒煙服務,衞生署一直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多元化的免費戒煙服務及支援,當中包括戒煙輔導、戒煙藥物等。吸煙人士亦可透過這些機構提供的「寄住戒」服務,經郵遞獲得免費戒煙藥物。


相關閲讀:【世界無煙日】電子煙禍害如傳統煙草無助戒煙籲尋專業協助

堅持無煙4星期 擺脫煙癮高5倍

戒煙無分年齡,只要實行戒煙,都能為健康帶來即時及長遠裨益,只要堅持無煙4星期,擺脫煙癮的機會便能提高5倍。戒煙亦可減低二手煙及三手煙對對身邊人的禍害。

為自己及家人健康着想,在「六月.戒煙月」齊心戒煙!

如想了解更多,請瀏覽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的專題網頁:https://www.livetobaccofree.hk/tc/index.html

撰文:曾令弦醫生(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

]]>
5.5手部衞生日 培養潔手習慣 有效抵禦傳染病注意8種情况要潔手 //www.afterroberto.com/5-5%e6%89%8b%e9%83%a8%e8%a1%9e%e7%94%9f%e6%97%a5-%e5%9f%b9%e9%a4%8a%e6%bd%94%e6%89%8b%e7%bf%92%e6%85%a3-%e6%9c%89%e6%95%88%e6%8a%b5%e7%a6%a6%e5%82%b3%e6%9f%93%e7%97%85%e6%b3%a8%e6%84%8f/ Fri, 03 May 2024 04: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79

每年5月5日定為「手部衞生日」,以引起市民關注手部衞生。「潔手」看似是老生常談,步驟簡單,但卻是對抗傳染病的強大武器。我們的雙手每天都接觸各類物品,由公共交通工具到電梯按鈕、錢幣到門柄、電話到衣物……這些看似清潔的表面,都存在着無數微細的細菌及病毒,有機會引致疾病感染。腸道疾病感冒,甚至是更嚴重的感染等,都可經接觸而感染。

5.5手部衞生日 培養潔手習慣 有效抵禦傳染病注意8種情况要潔手
有沒有忽略清潔雙手的步驟和細節呢?(明報資料圖片。黃詠賢攝)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5.5手部衞生日 注意8種情况要徹底潔手 

要減低感染風險,保持適當的潔手習慣是重要一環。除了定時潔手,我們更需以正確步驟清洗雙手,才可確保雙手清潔。只以清水洗手不足以清潔雙手,要徹底潔手,必須使用梘液及清水或含有70%至80%酒精的搓手液清潔雙手。

我們亦需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如遇以下情况均須潔手:

  1. 接觸眼、鼻及口前;
  2. 觸摸過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或門柄等公共物件;
  3. 處理食物前後、或進食前;
  4. 打噴嚏、咳嗽或擤鼻涕後;
  5. 如廁後;
  6. 護理病人前後;
  7. 接觸動物、家禽或其糞便後;
  8. 處理垃圾後。

最重要是培養良好的潔手習慣,並將這習慣融入生活,無論身處家中、辦公室還是公共場所,都應時刻保持警覺,適時潔手。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潔手有效扺禦疾病傳播

潔手不僅是為個人健康,亦是實踐出對身邊的人的責任和關懷,為保護他們的健康盡一分力。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疾病傳播速度比以前變得更快,潔手充當着抵禦疾病傳播的重要防線。

只要我們每一位都支持潔手,並且堅持不懈,就可減低疾病傳播。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培養良好的潔手習慣,推動健康生活。

如欲獲得更多關於手部衞生的信息,可瀏覽衞生防護中心「2024年手部衞生日」的專題網頁: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7826.html

撰文:衞生署感染控制處護士長葉家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