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7 Sep 2024 08:20:2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血壓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通波仔】了解兩款新式支架:可體內降解支架 血管恢復自然功能適應血壓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0%9a%e6%b3%a2%e4%bb%94-%e4%ba%86%e8%a7%a3%e5%85%a9%e6%ac%be%e6%96%b0%e5%bc%8f%e6%94%af%e6%9e%b6-%e5%8f%af%e9%ab%94%e5%85%a7%e9%99%8d%e8%a7%a3%e6%94%af%e6%9e%b6/ Fri, 27 Sep 2024 08:20: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982

【明報專訊】(編按:每年的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隨着科技進步,支架技術亦有新突破,能夠為心臟病人帶來哪些治療選擇呢?文中提及的兩款新式支架跟現代通波仔手術所用的滲藥性支架有何不同?是否每個病人都適用呢?)金屬可以用來起橋建屋,製車造船,令人生活更加舒適;金屬亦可以製成醫療器具,拯救生命。不少心臟科日常使用的工具都由金屬製成,例如血管成形術所用的鋼絲、心血管金屬支架、心臟起搏器等,其中心血管支架形狀如原子筆筆芯大小的彈弓,可打開堵塞了的心臟血管,恢復血流供應至心臟肌肉,在危急關頭拯救生命。

【通波仔】了解兩款新式支架:可體內降解支架 血管恢復自然功能適應血壓
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隨着科技進步,在治療上能夠為心臟病人帶來哪些好處和選擇呢?(資料圖片)

通波仔:兩款新式支架與現代滲藥性支架有何不同?

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是一項常見微創手術,為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病人擴張收窄的冠狀動脈血管,令血液恢復暢順流動。通波仔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以往做手術時會用一條帶有細小球囊專用的導管,透過鋼絲帶到收窄的冠狀動脈位置,到達時球囊擴張並壓扁動脈壁上的斑塊,打開動脈,以增加心臟血流,再從動脈取出球囊。不過,動脈在手術後或會再次收窄,此情况稱為彈性回縮,病人或需短期內再做手術。

時至今日,做通波仔手術時會放置金屬支架。現代滲藥性支架是一個可擴張的小金屬網,透過導管帶到冠狀動脈,到達收窄位置時球囊就會膨脹,將滲藥性支架擴張至血管大小,支架鞏固的結構會將斑塊壓扁,增強及恢復流向心臟肌肉的血流,之後醫生會取出球囊,滲藥性支架則永久留在血管內。數星期後,患者血管會在支架周遭癒合,支架上的藥物塗層則會在血管癒合期間慢慢釋放藥物,避免血管壁組織過度增生,有助保持血管暢通。

新一代生物適應架:讓血管自然脈動 協助推送血液

隨着科技進步,支架技術亦有新突破。有別於永久固定在血管內的滲藥性支架,新一代生物適應架可以讓血管自然脈動,即血管隨脈搏跳動而擴張和收縮,協助推送血液,動脈痊癒後可恢復正常功能。生物適應架植入方式與滲藥性支架一樣,兩者都有藥物塗層,同樣可避免癒合期間組織過度增生。


相關閲讀:【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新式可降解支架:讓血管恢復自然功能 適應血壓

另一類新式支架是可降解支架,是一種創新技術,採用聚合物或鎂合金等材料製成,術後兩年內在患者體內慢慢降解。一般支架溶解後,基本上冠狀動脈亦已癒合,毋須任何支架協助亦可保持血流暢通。這一類新式支架能讓血管恢復自然功能,亦能更好地適應血壓。另外,若患者血管內的支架已降解,日後如需再作介入治療,就不會因金屬支架而減少治療空間。


相關閲讀:【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非每個病人都適合

兩款新式支架都為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病人帶來更多選擇和好處,不過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使用以上的新支架,如有問題,可諮詢心臟科醫生意見。

文︰鄭裕康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www.afterroberto.com/%e8%a7%a3%e6%a7%8b%e9%ab%98%e5%b1%b1%e7%97%87%e8%88%87%e6%bd%9b%e6%b0%b4%e5%a4%ab%e7%97%85%e7%9a%84%e8%99%95%e7%90%86%e5%92%8c%e9%a0%90%e9%98%b2-%e4%b8%8a%e5%b1%b1%e4%b8%8b%e6%b5%b7%e5%88%87%e5%bf%8c/ Thu, 11 Jan 2024 03:35: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03

不少港人都是登山和水上活動的愛好者,更會趁假期外遊享受行山或潛水的樂趣。不過這兩項活動帶有一定的風險,出發前必須做好準備,並在進行活動時留意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觀察身體有否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或「潛水夫病」(即減壓症)等徵狀,切忌貿然挑戰,才能夠安全地享受上山下海的樂趣。

什麼是高山症與潛水夫病?海拔愈高氣壓愈低 登山切忌急進

能夠成功「攻項」固然是每位登山者的目標,但若身處的地方海拔愈高,氣壓和空氣含氧量便愈低。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提醒,若上山時過於急進,身體未必能夠適應氣壓和氧氣量的變化,有機會出現「高地綜合症」,即高山症。

高山症徵狀一般在攀至海拔2,500米(8,000多呎)時出現,包括頭痛、頭暈、作悶、作嘔等輕微徵狀,即時的處理方法是吸入較高濃度氧氣或服藥;嚴重的話則會出現腦水腫,甚至肺水腫,前者會令人失眠和疲倦,後者會導致氣喘、心翳和咳血,必須即時接受治療。

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登山、潛水均有風險,愛好者出發前應做好準備,並要了解高山症、潛水夫病可引致的徵狀,及早做好預防和懂得應變處理。

登山循序漸進 新手每天攀登不多於500

林醫生指出,要預防高山症,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登山,切勿在短時間內攀得太高、太快。她建議於2,500米至3,000米處停留一至兩晚作適應期;當達到3,000米以上,休息地點的海拔高度可以每晚增加300至500米,每登高1,000米便應多停留一晚作適應期。對於新手而言,每天的攀登高度不宜多於500米,稍有不適便要提高警覺,不要堅持完成餘下的旅程。

出發前做好全方位準備

在計劃行程時,宜訂立日數和每天到達目標高度,盡量確保有充足的睡眠,若身體不適就不宜堅持上山。除了準備好基本的行山裝備,也應自攜氧氣筒及紓緩高山症徵狀的藥物,例如乙醯唑胺。林醫生提醒,如本身有肺氣腫、肺炎、肺纖維化、肺動脈壓力高,或者患有腦腫瘤、神經肌肉疾病、曾接受頸動脈手術、腦血管病等風險較高的人士,就不宜攀登高地。

正式出發前,謹記留意當日天氣變化,做好防曬,並適時補充足夠水分和鹽分以促進血液循環。進食方面,可以選擇高卡路里食物以提供足夠熱量,避免攜帶太多行李。林醫生指出,若行程中有專業人士陪同及指導則最為理想,有助應付任何突發情况。

潛水夫病:水壓急劇變化所致 血管充血或出血

潛水是另一項港人外遊的熱門活動,但不論是潛得太深或上水過急,都有機會出現潛水夫病(即減壓症),原因是外在水壓與身體軟組織的壓力霎時變得不平衡,下潛愈深,軟組織會因外在水壓增大而腫脹,令血管充血或出血。

當下潛逾10米,一半肺部無法擴張而出現呼吸困難、耳鳴、頭暈等徵狀。若繼續下潛,更會令人失去知覺、暈倒、心翳,甚至無法呼吸。一旦潛至超過40米,高達八成肺部無法擴張,屆時便要留意逗留在水中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


相關閲讀:【減壓症會好嗎?】潛水前出現8種情况勿下水 提防減壓症 嚴重者可誘發心臟病

上水忌過急 或致耳膜破穿、鼻竇出血

即使潛得不太深,但若上水過急,身體軟組織亦會因壓力驟變而受損,繼而引致耳膜破穿、鼻竇不適或出血,嚴重者更會突然失聰。一般情况下,服用止痛藥可處理耳膜破穿及出血,患者會在數星期內痊癒,如逾兩個月仍未康復,或需進行耳膜修補手術;如鼻竇出血則須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爆肺徵狀:呼吸困難、氣促、胸痛

另一個有機會出現的情况是「氣胸」,俗稱「爆肺」,徵狀包括呼吸困難、氣促、胸口痛、乾咳。閉氣期間若未有慢慢呼氣,肺部會膨脹,令氣胸壓着心臟,使其無法泵血,又或造成動脈栓塞,在血管內迫出血泡,構成生命危險。處理「爆肺」需在胸膜腔放置導管排氣,令血壓回升,紓緩對心臟的壓力﹔若血管出現氣泡,須立刻送院進行高壓氧治療,否則對性命構成威脅。

另外,林醫生特別提醒以下的高危人士不宜潛水:

• 患有肺纖維化、慢阻性肺病、心律不正、心臟病、心臟衰竭,或曾有氣胸

• 經常感冒,或有嚴重鼻竇炎,導致鼻塞

要確保安全,潛水時的深度應逐步加深,讓身體慢慢適應壓力變化,以及預留足夠時間上水,並時刻留意身體狀况,一旦有任何不適,必須停止活動。此外,千萬不要單獨潛水,宜在專業人士從旁指導下才進行相關活動,以便適時得到協助。

大圖說:

]]>
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6%b4%be%e5%b0%8d%e5%b8%b8%e8%a6%8b%e9%a3%b2%e6%96%99-%e6%9e%9c%e6%b1%81%e9%85%92%e7%b2%be%e5%8f%8a%e9%ab%98%e7%b3%96%e9%a3%b2%e5%93%81%e6%85%8e%e9%98%b2%e9%ab%98%e7%86%b1%e9%87%8f%e9%99%b7%e9%98%b1/ Sat, 30 Dec 2023 1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17

歡度節日,最高興莫過於與一班親朋好友相聚大吃大喝,當中不少得各式各樣的飲品,例如果汁、高糖飲料、酒精飲品等。然而,過量飲酒或高糖飲料會影響健康,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人士更應格外小心,以免節日後病情失控而不自知。(附飲酒4個小貼士)

大時大節小酌一番十分普遍,不過不同種類的酒精飲品,所含的酒精濃度、糖分及熱量各異。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表示,酒精飲品的熱量有多少,需視乎酒精濃度、酒精單位及分量,例如250毫升啤酒(酒精含量5%)等於一個酒精單位;100毫升紅酒(酒精含量12%)等於一個酒精單位;烈酒如威士忌及白蘭地(酒精含量40%)等,30毫升已等於一個酒精單位。

酒類混合含糖飲料  熱量更高

一個酒精單位等於12克酒精量,每克酒精的熱量為7千卡路里,因此每喝一個酒精單位,即等同攝取約84千卡路里。除了上述提及的酒類,廣受歡迎的雞尾酒由多種酒精及其他飲料混合而成,很多時所選用的都是含糖的果汁、糖水、椰奶等,視乎選材而定,熱量通常介乎於180至500千卡路里不等。因此,周明欣建議,如果想降低糖分攝取,可考慮使用零卡路里的梳打水來調製雞尾酒;喝烈酒時,部分人亦可能會加入汽水,建議應使用零卡路里或無糖汽水,以減少熱量吸收。


相關閲讀:酒精10克=3.5茶匙糖 30分鐘DIY「熱紅酒」大人小孩齊享用


酒精飲品熱量表(部分)

酒精飲品熱量 (千卡路里)
啤酒 (Beer)153/罐
甜蘋果酒 (Apple Cider)194/罐
香檳 (Champagne)98/杯
白酒 (White Wine)123/杯
紅酒 (Red Wine)126/杯
馬天尼 (Martini)360/杯
伏特加(80度酒精含量)(Vodka)97/小杯

*每罐約360毫升、每杯約150毫升、每小杯約45毫升

周明欣提醒,飲酒要適可而止,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膽固醇人士更要特別留神,因為攝取大量酒精會令血壓及血脂上升,變相影響病情控制;至於糖尿病患者如只飲酒、不進食,會令血糖水平不穩定,因此患者應在飲酒時適量進食,同時避免選喝甜酒。

飲酒4個小貼士 歡慶同時注

  • 飲酒前應先適量進食
  • 慢飲,每杯酒之間應喝清水
  • 補充足夠水分
  • 每日飲酒上限:男士兩個酒精單位;女士一個酒精單位

喝多於一罐可樂  已超出一日糖分攝取量

除了酒精飲品,開派對當然不少得罐裝及紙包飲品,不過有不少罐裝及紙包飲品都含有高糖分。周明欣解釋,成人男士每日的糖分攝取量約為9至12粒方糖;成人女士則為7至8粒方糖,以5克糖為一粒方糖來計算,一罐可樂便含有約7粒方糖,對於女性而言,一天喝多過一罐可樂已經超標,因此應留意攝取量。至於兒童,不少家長可能會為他們準備果汁,感覺上可能較健康,但其實暗藏高糖陷阱,坊間有不少果汁產品含有高果糖而且纖維低,除了熱量高容易引致體重上升,更會令三酸甘油脂高,嚴重更可能會引起脂肪肝。

她建議,派對上可多準備無添加糖分的茶類、無糖梳打水、不含卡路里及糖分的健怡汽水等,亦可以考慮準備蔬菜汁,奉行低卡、低糖之選,即使要喝含糖飲料,亦謹記不宜過量,購買前可多參考產品上的營養標籤,以助判斷。


相關閲讀:【高糖飲品】檸檬茶比併 手打vs港式vs紙包 哪款糖含量最高、可攝維他命C最少、調味劑最多?


常見包飲品熱量表(部分)

飲品容量(毫升)熱量 (千卡路里)糖分(克)
汽水 (可樂、七喜、雪碧)35513635
健怡汽水35571
橙汁25012021
蔬菜汁2505211
紙包檸檬茶250137.534
低糖檸檬茶2505012.5
無糖茶25000
派對常見飲料:果汁、酒精及高糖飲品慎防高熱量陷阱 附飲酒4個小貼士
勿過量飲酒精飲品、果汁、高糖飲料,以免影響健康,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士更應格外小心。
]]>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 研究:用醫健通每日記錄血糖 達標機率增4成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6%8e%a7%e5%88%b6%e8%a1%80%e7%b3%96%e6%b0%b4%e5%b9%b3-%e7%a0%94%e7%a9%b6%ef%bc%9a%e7%94%a8%e9%86%ab%e5%81%a5%e9%80%9a%e6%af%8f%e6%97%a5%e8%a8%98%e9%8c%84%e8%a1%80/ Fri, 30 Jun 2023 11:41: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709

【明報專訊】香港有70多萬人患糖尿病,即每10人就有1個。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糖尿病人用「醫健通」手機程式的「健康管理」功能後,成功控制糖化血紅素(HbA1c)至理想水平的機率,較沒有使用醫健通的病人平均高四成,年輕女性糖尿病人的相關機率更高六成 。研究團隊表示,數據反映醫健通有助病人自我管理血糖水平,更建議鼓勵更多老人家使用。

中大研究:糖尿病人用醫健通 血糖達標機率增四成

政府於2021年首季推出「醫健通eHealth」App,同年7月增設「健康管理」功能,用家可自行記錄血壓、血糖指數等數據。中大研究團隊前年1月至去年5月收集了超過10萬個糖尿病患者的數據,約3.2萬人有用醫健通,當中1744人同時使用健康管理功能。

數據顯示,使用健康管理功能的病人,成功控制HbA1c至理想水平的機率較沒有使用醫健通的病人平均高四成,年輕女性糖尿病人的相關機率更高達六成。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 研究:用醫健通每日記錄血糖 達標機率增4成 
香港有逾70萬人患有糖尿病,即每10人已有1個患者。(網上圖片)
 

相關閲讀:【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病人覆診 醫護即時查血壓、血糖指數等數據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表示,糖尿病人每次覆診要帶備很多文件,部分未必帶齊資料,醫健通App的健康管理功能便有助醫護即時查閱數據,可以更對症下藥,建議港府加強推廣醫健通。


相關閲讀:【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
【高血壓併發症】中風?心臟病?消融腎動脈交感神經 微創手術對付頑固高血壓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ab%98%e8%a1%80%e5%a3%93%e4%bd%b5%e7%99%bc%e7%97%87%e3%80%91%e4%b8%ad%e9%a2%a8%ef%bc%9f%e5%bf%83%e8%87%9f%e7%97%85%ef%bc%9f%e6%b6%88%e8%9e%8d%e8%85%8e%e5%8b%95%e8%84%88%e4%ba%a4%e6%84%9f/ Mon, 26 Jun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41

本港約三成人口有高血壓,大部分患者都沒有明顯徵狀,直至出現併發症如中風、心臟病等才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患者主要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和做適量運動等方式來控制血壓,需要時也會獲處方降血壓藥物。然而,部分患者服藥後血壓依然高企,也會因為副作用等問題無法長期服用藥物,致血壓難以維持正常水平,近年醫學界研發用微創手術方式,希望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

對付頑高血壓 慎防併發症 難單以服藥控

betway体彩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曜東醫生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動脈血管內壁增厚和硬化,血管變得狹窄令血液流經動脈時的阻力增加,長遠會影響心臟、腎臟的血液循環,甚至會引起眼睛視網膜病變。為控制血壓,醫生會因應患者情况,建議不同的抗高血壓藥物,較嚴重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多於一種藥物。

不過,黃醫生指出,有些病人服藥後仍未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又或會出現頭暈、頭痛等副作用,也有患者特別是較年長人士難以依循醫生的指示準時服用多種藥物,導致血壓的控制未如理想,便可考慮進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

【高血壓併發症】中風?心臟病?消融腎動脈交感神經 微創手術對付頑固高血壓
持續高血壓會造成血管壁組織增生和慢性發炎,令血管硬化、失去彈性,增加中風、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等風險,建議及早求醫。


相關閲讀:【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交感神經過度活躍 致高血壓

黃醫生解釋,人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會自動相互調節,控制全身血管的彈性及收縮。例如當緊張時,便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出現血管收縮、心臟大力泵血、呼吸加快等進入作戰狀態般的反應,同時分泌更多腎上腺素,令血壓上升。交感神經分布在人體多個位置,其中腎血管表面和腎血管壁最為集中,醫學界早在近100年前已開始研究切斷交感神經以治療高血壓,但由於當時的手術風險高而且不一定成功,所以一直主要用藥物控制血壓。

微創消融 阻截腎動脈交感神經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是透過消融腎動脈的交感神經,減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程度,從而減少血管過分收縮,令血壓下降。過程中病人會接受局部麻醉,好像做「通波仔」般,醫生會經腹股溝橈動脈置入一條捲曲形狀的膠導管至腎動脈,導管的前端有4個金屬點緊貼腎動脈的血管壁,當導管到達腎血管後,金屬點可發出射頻能量消融交感神經。一般每邊腎動脈需要消融20點,需時約10分鐘,而整個治療過程約45分鐘。

接受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後,大部分病人的血壓在兩至3個月內有明顯下降,並在半年至1年後漸趨穩定。黃醫生引述一項跟進病人3年的大型研究顯示,術後病人的上壓平均下降20多毫米汞柱 (mmHg),下壓則下降了10多毫米汞柱 (mmHg),而且效果可維持3至4年。


相關閲讀: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約七至八成病人術後有效控制高血壓

然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並非對所有病人有效,黃醫生指根據其臨床經驗,30名接受此手術的病人,約七至八成病人的血壓在術後有所改善,成功率與全球研究的數字吻合,但仍有兩至三成沒有明顯效果,估計病人高血壓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活躍,還有其他原因。此外,手術過程亦存在一定風險,有機會刺穿血管,或者導致腎血管阻塞,因此病人在術後半年至1年需要進行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掃描檢視血管,不過這些併發症十分罕見。

定期量血壓 持續血壓高企及早求醫

黃醫生提醒,高血壓會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當血管不斷受損,便會造成血管壁組織增生和慢性發炎,令血管硬化、失去彈性,亦即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增加患上中風、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等風險。因此,他建議應定期量度血壓,若發現血壓持續高企,便應及早求醫,積極實行健康生活習慣,以防高血壓問題繼續惡化。

]]>
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www.afterroberto.com/%e4%ba%86%e8%a7%a3%e7%aa%81%e7%84%b6%e6%9a%88%e5%80%924%e5%80%8b%e7%97%85%e5%9b%a0%ef%bc%9a%e5%bf%83%e5%be%8b%e4%b8%8d%e6%ad%a3%e5%b8%b8%e3%80%81%e7%9f%ad%e6%9a%ab%e5%bf%83%e8%87%9f%e5%81%9c%e9%a0%93/ Mon, 20 Feb 2023 04:54: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598 【明報專訊】老馮半年內暈倒3次,但每次都在送入急症室前醒過來,看似回復正常,留院觀察也找不到任何問題。因為擔心隨時再次暈倒,老馮變得畏縮,整天留在家裏,什麼也不敢做。到底發生什麼事?(編者按:筆者指出,最常見引致突發暈厥的病因包括: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及突發性血壓低外,另外一個導致暈倒的腦部病理因素就是腦癇症(俗稱「發羊吊」),患者會突然手腳抽搐、全身顫抖、兩眼反白、口吐涎液,繼而失去知覺、昏迷暈倒,甚至……)


半年突然短暫暈倒3次 查找4病因:心律不正常、低血壓、腦癇症?

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發病先兆——腦癇症發病年齡主要分3個時間,嬰幼期、中小學階段及65歲以上。大多數病人發病前會有肚痛、頭痛、呆滯等先兆,然後短暫失去知覺。(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人物無關,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老同學「大哥成」來電,說他的拍檔老馮最近入了幾次醫院,但到現在也不知到底發生什麼事。老馮每次送院前都是好端端,但卻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清醒之後又像沒事一樣。如是者多次進出醫院。病因仍是不明。

大哥成之後發覺老馮看來十分不妥,平常十分活躍及堅強的他,變得畏縮及煩憂,整天留在家裏,不敢外出。至於慣常的活動,如行山、耍太極,更是碰也不敢碰。他說不知自己身體何時會出狀况,一旦暈倒不省人事,便不知如何是好。眼見老拍檔驟然對自己的能力完全失卻信心,對一切充滿懷疑,大哥成於是想起我來。

「阿福,老馮真的有點不妥!你幫忙看看他到底發生什麼事。」大哥成說。

「好。我試試看。不過,暈倒可以好難搞。先要找出病因,才可對症下藥。」我回答。


相關文章:【暈倒】打針見血、胃痛、經痛均可導致迷走神經昏厥 4個徵兆 突然暈倒原因逐個數 急救自救知多啲


擔心隨時暈倒跌倒撞傷

老馮今年68歲,曾是大哥成的生意伙伴,他倆早已退隱江湖。老馮與妻子過着逍遙的2人退休生活。他興趣多多,戶外活動如觀星、攝影、遠足、旅行、園藝,都樂在其中。但現在他自覺什麼也不能做、不敢做,生活了無生趣。

馮太將丈夫的情况一一向我講述。「疫症3年,我們算好彩,沒有中招。正當暗暗歡喜時,一日老馮突然不省人事,暈在家裏。我真的害怕,立即打999送他去醫院。到了急症室,他雖然已經醒來,但都要留院觀察。不過兩日後,醫生說可以出院,一切正常。」

「我們以為偶然暈一次好正常。但不足兩個月,他又暈倒了!不過今次暈之前,他感到肚痛和不適。我真的很擔心。跟上次一樣,他到急症室時已經醒來,看起來沒任何問題。醫生又安排他留院檢查兩日,結果同樣找不出原因,沒有任何藥物,只囑咐我們出院後約專科覆診。」馮太一口氣說了兩次情况,但原來還有第三次暈倒。那一次在3個月後,12月中,老馮又在家中突然暈倒,送院途中已清醒過來,又是留院觀察兩天。不同的是,之後他獲安排預約腦部磁力共振檢查。

「梁醫生,檢查排期在1年3個月之後啊!為何這麼久?我實在擔心。如果這段期間他又暈低,可能會跌倒、撞傷頭,會否有性命危險?我不敢多想。你幫他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馮太說。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腦或心血管病 可致短暫失知覺

聽罷馮太的描述,我嘗試從病理方向解釋。一個人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應該與腦部失靈有關。失靈可以是短暫或是較為持久。據觀察,老馮3次暈倒均屬短暫,應該是患上引致短暫腦部功能失靈的疾病,病因可包括:腦袋病理或心血管病理。這兩項病理均可引致病人失去知覺一段短時間,然後暈倒,但當腦部功能恢復,病人便會醒來。


心律不正常 突發暈厥沒先兆

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心血管病——心律不正是常見引發突發性暈厥的原因之一。(設計圖片,Pamela Moore@iStockphoto)

心血管疾病當中,最常見引致突發暈厥的病因包括: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及突發性血壓低。由於心律不正常或短暫心臟停頓的病徵均是突發出現,因此病人在暈厥前均沒有先兆,在無預警下突然不省人事,甚至跌倒在地。幸好大部分心臟突發停頓個案都是短暫,時間往往不會太長,大都維持1至2分鐘,很多患者在急救醫護人員趕到前已經慢慢轉醒。否則的話,心臟停頓稍一持久,病人必死無疑。

不過,突發暈厥怎樣說也有危險。因為不論在任何時間、地點及情况,病人都可能即時昏倒、失去知覺。由此可以想像,如果病人正處於高地活動、駕駛,又或在樓梯、馬路上,突發暈厥可導致嚴重意外創傷,甚至死亡。因此,若發現有突發暈倒的現象,最好盡快找出病因及醫治。


相關文章:【心臟病】留意胸痛警號?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律不整成因、徵狀和治療 及早預防併發症


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防心跳突停頓

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找出病因——突發暈厥原因可能與腦或心血管問題有關,必須了解病史和詳細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人物無關,xavierarnau@iStockphoto)

如果你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或是身體開始有退化迹象的60歲以上人士,那麼患上心律不正常或短暫心臟停頓的機率會較高。如果你試過突發暈倒,那麼心律檢查、心電圖檢查、24小時監測心律跳動等測試都不可少。萬一察覺徵狀,但心電圖監測沒有呈現數據時,就需要接受更持久的監測。一旦確診,務必盡快完成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預防心跳突然停頓。


低血壓可致暈倒 注意躺或坐突然站起

除了心律問題外,低血壓亦可引致暈倒。尤其當從躺着或坐着位置站起來,體內血壓驟然下降,形成體位性血壓低,因而暈倒。體位性血壓低可受糖尿病、內分泌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所影響。此外,藥物也可影響體位血壓。因此,最好從醫學檢查中找出暈倒原因,繼而作出針對治療。


老年腦癇發病年齡分3期 出現周痛、頭痛先兆

另外一個導致暈倒的腦部病理因素就是腦癇症。患者會突然手腳抽搐、全身顫抖、兩眼反白、口吐涎液,繼而失去知覺、昏迷暈倒,甚至停止呼吸數秒。「發羊吊」是較為人熟悉的俗稱(但醫學上早已不用此名稱)。腦癇症成因主要是腦電波失調,腦細胞間歇發放不正常電波,造成特殊變化。探討病因,往往是因為腦部發生某種病變或曾受傷害,小部分與遺傳有關。腦癇症發病年齡主要分為3個時期:第一是嬰幼期,第二是中小學入學前後,第三則是65歲以上。兒童及青少年的腦癇多是因頭部受傷、遺傳或腦炎所造成;成年人腦癇主要是受腦腫瘤影響;而老年人多發生在中風後。但仍有很多個案是無法找出明確病因。不過,絕大多數腦癇症病人在發病前會有先兆,例如:肚痛、頭痛、重複咀嚼、舐唇、失神呆滯等;失去知覺時間可維持數分鐘至20分鐘。轉醒後,病人大多感到睏倦,有些會隨即睡覺,有些會嘔吐,甚至大小便失禁。

我還未解說完畢,馮太搶先回應:「醫生,他一定是腦癇症!第一、他68歲,正是這個病症第三發病期;第二、他每次暈倒都有先兆,感到頭痛不適;第三、每次暈倒都超過10分鐘;第四、醒後都很疲倦。」

我十分佩服馮太的觀察力及分析力,她提供了重要資料作診斷。病人徵狀發生病史是很重要的資料,目睹徵狀而又能準確描述出來,馮太確實幫上一大忙。既然老馮3次進院檢查都沒有發現心臟與腦中風的問題,我也相信腦癇症的機率最高。因此,我建議老馮再做腦電圖及腦部掃描。不過,腦電波檢查有時也未必準確顯示問題所在,或需要進一步使用睡眠期或深部電極腦波檢查,提高診斷的準確度。有病人更需要使用斷層掃描(CT)或磁力共振造影(MRI) 來進一步確認。


藥物可控制病情 切勿自行停藥

「醫生,這個病有沒有藥物治療?如果有,我想老馮先食藥。因為我實在害怕他再次暈倒,發生意外!」馮太說。「目前有不少藥物有效控制病情。不過,藥物或需要服用一段時間才達到有效濃度,發揮作用,切勿因不再發作而自行停藥。我們要根據病人實際狀况而調整藥量。」

3個月後,老馮與太太同來覆診,開心的告訴我:「醫生,這幾個月很好,希望不會再復發。」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8%88%87%e5%bf%83%e8%87%9f%e5%81%a5%e5%ba%b7%e3%80%8c%e4%b8%89%e5%bc%8f%e3%80%8d%e8%ad%b7%e5%bf%83%e9%a3%b2%e9%a3%9f%e6%94%bb%e7%95%a5-%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Mon, 26 Sep 2022 07:33: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09 「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認識: 肥胖與心臟健康

肥胖會增加患上高膽固醇、血糖、血壓等風險,從而引致心血管疾病的問題,透過均衡飲食及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有助維持適中的體重。日常飲食可按「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多蔬果少肉,同時減少油、鹽、糖攝取以進一步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恆常運動對控制體重亦十分重要,建議成人每星期應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分析: 好壞脂肪

高脂的食物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因爲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熱量,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高(每克含4千卡的熱量)。脂肪可大致分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促進肝臟製造膽固醇,令血液中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引致血管硬化及心臟病;它主要來自高脂肉類、連皮家禽、全脂奶製品、以棕櫚油或椰子油製作的餅乾或麵條等。反之,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暢通;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牛油果、橄欖油和合桃。

反式脂肪雖為不飽和脂肪的一種,卻會令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反式脂肪主要來自以人造牛油、起酥油製作或烹調的煎炸、酥皮糕點、曲奇餅、炸薯條等。要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應適量攝取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同時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相關文章:【健康減肥】假期暴食?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怎辦?專家教你有營飲食慎防三高、脂肪肝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恆常運動外,日常飲食中多蔬果少肉,同時減少油、鹽、糖的攝取,有助進一步預防心血管疾病。(網上圖片)

顏色 進食不同種類新鮮蔬果

每天選擇不同顏色並進食足夠的新鮮蔬果,有助我們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和多種類植物化學物質,促進健康。士多啤梨和番茄等的紅色蔬果,含有較豐富茄紅素及花青素;茄紅素及花青素有助降低患上癌症的風險及增強心臟健康。紫藍色蔬果(例如藍莓和紫椰菜)提供花青素,花青素有助降低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除綠葉蔬菜外,鼓勵嘗試於日常飲食中加入不同顏色的蔬果,例如於三文治中加入番茄片及紫椰菜絲或將新鮮士多啤梨及無花果切粒混入低脂乳酪作健康甜點。

外出用餐或購買外賣食物時,可考慮光顧「星級有營食肆」,揀選「蔬果之選」菜式(多蔬果)助你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或「3 少之選」菜式以減少油、鹽、糖分攝取!瀏覽「星級有營食肆」專題網站 (https://restaurant.eatsmart.gov.hk)並使用食肆搜尋器,便能搜羅最合心意的「星級有營食肆」。想知更多健康飲食的資訊,立刻追蹤「星級有營食肆」的Facebook 同Instagram。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相關文章:【心臟病】留意胸痛警號?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律不整成因、徵狀和治療 及早預防併發症


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除了健康飲食,要保持健康體魄,減低疾病感染風險亦十分重要。本地疫情升溫,新冠疫苗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重症及死亡情况高度有效,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特別是長者及幼童,作為他們的家人或父母,應盡快安排長者及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接種疫苗,以得到最有效的保護。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病絕非一般傷風感冒,有機會併發腦炎等重症,甚至死亡。不要再等,請為家人作出好決定,打齊3針,寧早莫遲,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撰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盧庭威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 求醫查找背後原因、防惡化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8%b7%8c%e5%80%92%e5%8f%af%e5%a4%a7%e5%8f%af%e5%b0%8f-%e6%b1%82%e9%86%ab%e6%9f%a5%e6%89%be%e8%83%8c%e5%be%8c%e5%8e%9f%e5%9b%a0%e3%80%81%e9%98%b2%e6%83%a1%e5%8c%96/ Fri, 26 Aug 2022 04:13: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206 長者一旦不慎跌倒,切勿掉以輕心,建議應盡快求醫檢查,以免因潛在的傷患隨時間惡化;同時亦需要釐清跌倒的原因,是否源於如心臟問題等隱性疾病,如未有及早跟進治療,有機會有更嚴重的後果。急症科醫生提醒,即使長者跌倒後無大礙,家人除了繼續注意長者的身體狀况,亦應留意長者的生活空間及日常習慣,以盡力預防其他非疾病因素引致跌倒意外。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長者晚間摸黑行動易跌倒 不主動求醫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長者最常於晚間跌倒,這是因為部分長者凌晨時分需去洗手間或因失眠欲起床走動,起床時自行摸黑行動下,因而易生意外。此外,根據經驗,不少長者為免家人擔心,即使受傷亦沒有主動告知家人,更不會主動求醫,甚至隱藏傷勢;及後可能因傷勢太明顯或惡化,甚至再次跌倒,才令問題曝光,屆時長者的傷患可能已經惡化,即使治療亦可能預後不佳。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 求醫查找背後原因、防惡化
長者跌倒後即使表面沒有大礙,家人也應格外注意他們的身體狀况,以免出現骨折移位、顱內出血等。

分辨跌倒「外在」或「內在」因素

岑醫生指出,長者如跌倒受傷,不論傷勢輕重,建議均應盡快向家庭醫生求醫,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及問診,評估長者的傷勢,以及判斷長者的跌倒原因,例如是因為從高處拿東西、腳踏空而失足等外在原因;抑或是因心臟跳動不規律,導致短暫性腦缺血、血壓不穩、突然疼痛、視力變差等與疾病相關的內在因素。如屬後者,便應從根本治療,例如心臟問題亦尋求心臟科詳細檢查、視力問題可由眼科跟進等,以免本身的疾病惡化而導致可能比跌倒更嚴重的後果。


注意跌倒後身體狀况轉變

此外,如長者跌倒後表面上沒有大礙而且拒絕求醫,家人需分外注意長者跌倒後的身體情况,因為其傷患處有機會是在受傷後期才變得嚴重,例如跌倒後可能已出現骨裂,但骨頭初時尚未移位,只導致輕微痛楚,仍能走路;惟數天後骨折位置或已移位,傷患會急速惡化引致更嚴重的疼痛,此時應盡快求醫,經醫生評估後有機會需施手術處理。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 常見眼疾:青光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糖尿眼 定期驗眼及早發現 減視力受損機會


突見手腳不協調 或因跌倒致顱內出血

此外,如長者在跌倒後的4-6星期內,突然出現手腳不協調情况,如拿不到筷子、夾不到食物、走路偏向一邊、無法寫字等,有機會是源於跌倒引發的顱內出血,因腦部滲血問題需一段時間才會壓着腦神經,影響活動能力,應盡快送院。


強身多做負重運動、曬太陽 改善環境防跌倒

岑醫生指出,長者要預防跌倒,可以從強化肌肉及改善家居環境入手。她解釋,骨質密度會隨年紀增長而逐漸流失,導致骨骼愈來愈脆弱,而少運動亦會令肌力持續下降,較容易跌倒,因此建議長者多做負重運動、多吸收維他命D以促進鈣質吸收,外出曬太陽、進食魚肝油、肝類、蛋黃等食物,都有助攝取維他命D,從而增加鈣質吸收;以及多做伸展運動,增強肌力。

至於環境因素,應確保不要存放太多雜物,同時要特別注意如洗手間等較容易引致跌倒的地方,因為有時會有地濕、日常需跨過浴缸才能洗澡、抹身時失平衡等的潛在跌倒風險。岑醫生建議,有需要可尋求職業治療師協助,評估家居環境的黑點,考慮在洗手間加裝扶手或改造企缸等,以盡量減低跌倒的機會。

]]>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www.afterroberto.com/%e9%ab%98%e8%a1%80%e5%a3%93-%e4%b8%96%e8%a1%9b%e6%96%99%e6%88%90%e5%b9%b4%e6%82%a3%e8%80%85%e8%bf%91%e5%8d%8a%e4%b8%8d%e7%9f%a5%e6%82%a3%e7%97%85-%e5%ae%9a%e6%9c%9f%e9%81%8b%e5%8b%95%e5%8a%a9%e9%99%8d/ Mon, 08 Aug 2022 07:02: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038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有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幫助降低血壓,降低約5至7mmHg,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膽固醇偏高和中風等風險。不過,如高血壓未受控,不宜做過度劇烈運動。久未運動的高血壓患者,應循序漸進,先由較為輕鬆的運動開始。研究顯示,簡單的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減低血壓和放鬆心情。(詳見「 5招鬆一鬆」)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世衛料成年患者46%不知患高血壓 運動助降低血壓減心血管病風險

高血壓是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全球25%人口。高血壓會增加患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血壓是由兩個數值組成。收縮壓(俗稱「上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管壓力,而舒張壓(俗稱「下壓」)是指心臟在兩次跳動之間放鬆時的血管壓力。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而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提倡調整高血壓標準為收縮壓高於130mmHg或舒張壓高於80mmHg。此項新建議旨在讓高血壓前期者(即上壓130至139mmHg或下壓80至89mmHg之人士)能及早得到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並不到半數的高血壓患者得到診斷和治療。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Koh Sze Kiat、xxmmxx@iStockphoto)

減7mmHg 心血管患病率降30% 不良生活習慣增高血壓風險

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男性為30.1%;女性為25.5%)。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例如不健康飲食,攝取過量鹽分和進食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又或缺乏身體運動、吸煙、飲酒及肥胖。

現時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預防高血壓,並且能降低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情。運動能降低血壓約5至7mmHg,這個降幅已經可以減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達20%至30%。而且運動可增強體能,幫助控制體重及紓緩壓力,因此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莫大裨益。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血壓計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每周150分鐘 急步行、游泳或行山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星期做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和每星期2至3次肌肉強化運動。如患者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做一星期3次、每次20分鐘帶氧運動,其後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和次數。

帶氧運動前應做10至15分鐘熱身運動,例如慢行或原地踏步,令心跳和體溫慢慢提升,活動身體關節,減少運動時受傷和不適風險。然後病人可以做20至3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游泳或行山等。患者可以透過說話測試檢視運動強度,如果患者做運動時仍能唱歌而沒有任何呼吸加速,這樣運動強度便是太低太輕鬆;但如果患者做運動時連一句完整句子也不能說,這樣運動的強度便會太高太劇烈;中強度運動應該是患者做運動時會呼吸加速但仍能說話。

患者也可以做一些肌肉強化運動,例如舉啞鈴或半蹲運動,訓練大組別肌肉強化運動,每星期2至3次,以加強肌肉力量。

運動後應做10至15分鐘緩和運動,例如一些伸展或呼吸運動,可以讓體溫和心跳慢慢下降,放鬆肌肉,以減少運動後的不適。而且研究顯示,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放鬆、減低血壓,以及放鬆心情。伸展運動和呼吸運動示範可見圖「5招鬆一鬆」。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中強度運動——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星期做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游泳、行山等。(設計圖片,hanapon1002@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5招鬆一鬆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5招鬆一鬆(作者提供)

●前大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手扶牆身作支撐

2. 單腳站立,另一腳膝向後屈曲,用手將腳踝拉向臀部,至大腿前方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頸部伸展

1. 保持腰背挺直

2. 將頭部向肩傾側,直至另一側頸部感到輕微拉扯;注意不要縮起肩膀

3. 停留15秒,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後三角肌伸展

1. 右手放於左肩膀,手肘屈曲

2. 左臂輕輕將右手肘壓向肩膀,至右肩膀後側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轉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478呼吸運動

1. 慢慢用鼻吸氣,默數4秒,並摒住呼吸7秒

2. 慢慢用口呼氣,默數8秒

3. 重複動作至身心覺得放鬆為止

後小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雙手扶牆身作支撐,弓箭步,前腳屈膝,後腳跟着地,腳尖指向前方

2. 身軀微微向前傾,至小腿後方感到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示範:麥耀濤


留意藥物影響 避免激烈運動

高血壓患者做運動應注意以下事項:

如患者收縮壓高於200mmHg或舒張壓高於110mmHg便不應做運動

部分降血壓藥物會影響體溫和血糖調節機制,而增加運動可能出現中暑和血糖過低風險。患者不應在肚餓或缺水時做運動,並留意會否出現中暑或低血糖的病徵

避免一些高速度及激烈運動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或心臟病,實行運動計劃前應諮詢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譚安欣(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5%9e%8b%e8%98%8b%e6%9e%9c%e7%87%9f%e9%a4%8a%e6%9c%89%e5%a4%9a%e5%b0%91-%e8%86%b3%e9%a3%9f%e7%ba%96%e7%b6%ad%e5%8a%a9%e7%a9%a9%e5%ae%9a%e8%a1%80%e7%b3%96-%e9%89%80%e8%b3%aa%e5%8a%a9%e9%99%8d/ Fri, 24 Jun 2022 08:17: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80 【明報專訊】6月,夏季當造水果陸續登場,西瓜、榴槤、菠蘿、芒果、山竹、荔枝……受到大家追捧。不過,衛生署健康調查顯示,約五成受訪香港人平均每天進食少於1份水果。水果含豐富營養素、膳食纖維、抗氧化元素及水分。簡單如一個蘋果,已經蘊藏着多種營養素,正所謂: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中型蘋果膳食纖維豐富 佔每日攝取量13% 水溶性纖維助穩定血糖

1份水果即相等於1個中型水果(如橙、蘋果)、2個小型水果(如布冧、奇異果)、半個大型水果(如香蕉、西柚、楊桃)、半碗顆粒狀水果(如提子、荔枝、車厘子、士多啤梨)。

蘋果含水量豐富,約八成五重量為水分。主要熱量源自碳水化合物(即由果糖、萄葡糖和蔗糖組成),脂肪及蛋白質含量非常低。此外,蘋果的膳食纖維十分豐富,還有礦物質及具抗氧化功能的植物元素。

1個中型蘋果(連皮)含約3.2克膳食纖維,以一般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25克計算,1個中型蘋果已是建議攝取量的13%。膳食纖維不會被人體吸收,進食後於腸道分解,可分為水溶性(water soluble)及非水溶性(water insoluble)兩種。水溶性纖維有助降低血液膽固醇,並有穩定血糖的功能。除水果外,五穀(如燕麥、薏米)及豆類均含水溶性纖維;非水溶性纖維則有助腸道蠕動,預防及紓緩便秘,食物如水果、全穀類、麥糠和蔬菜都含非水溶性纖維。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有助腸道健康。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優點多多——除了直接食用,蘋果還可以炮製飲品、甜品、醬汁等,而且價錢相宜,蘊含豐富營養。(pondsaksit@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7個水果冷知識 1份水果有多少?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選哪些水果?飯前或飯後果健康啲?


腎病、血鉀高也可吃

蘋果,如其他水果一樣,屬鉀質來源之一。鉀質有助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和細胞功能正常,亦有助降低血壓和中風風險。而需要控制鉀質攝取量人士,如慢性腎病或血液鉀質過高者,蘋果仍屬可選擇水果之一。


低GI助血糖穩定

此外,蘋果還含有植物元素多酚類(polyphenols)。其中兩種稱為槲皮素(quercetin)和兒茶素(catechin),均具抗氧化功能。抗氧化物有助降低體內自由基(free radical)活躍度,而自由基高度活躍與多種癌症和疾病相關連。抗氧化物亦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

蘋果雖含碳水化合物(亦稱醣質),但由於水溶性纖維豐富,因此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介乎28至45,屬於低;即被腸胃消化後血糖幅度較平穩。平穩血糖升幅對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士的健康均有幫助。


食譜:蘋果多煮意 磨蓉拌豬扒香甜

實行「一日一蘋果」,以蘋果當水果進食最簡單,此外亦可將蘋果入饌炮製鮮檸蘋果梳打、蘋果粒雞肉三文治、蘋果粒雞絲炒飯、香煎豬排拌蘋果蓉等 。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富含水溶性纖維——水果、五穀(如燕麥、薏米)、豆類等含豐富水溶性纖維,有助降低血液膽固醇。(資料圖片)

香煎豬排拌蘋果蓉

材料(2至3人分量):

瘦豬排3件(約260克)、青蘋果1/2個、紅蘋果1/2個、煮食用橄欖油2茶匙、糖1/4茶匙

醃料:

豉油1茶匙、糖1/4茶匙、胡椒粉適量、薑汁適量、生粉2茶匙

做法:

1. 瘦豬排洗淨抹乾、去肥剁鬆、切細件,加醃料醃至少30分鐘

2. 青、紅蘋果洗淨去皮去芯、切細粒剁蓉或利用蒜蓉機磨成蘋果蓉,燒熱易潔鑊,下蘋果蓉,攪拌約半分鐘,加1/4茶匙糖,再攪拌約半分鐘,離火備用

3. 於另一易潔鑊,燒熱橄欖油,以中火煎香豬排至兩面呈金黃色,轉慢火煎至全熟

4. 將豬排拌入蘋果蓉,上碟即成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營養分析(1人分量):

熱量 200千卡

碳水化合物(醣質) 10克

蛋白質 19克

纖維素 0.7克

脂肪 8.6克

膽固醇 48毫克

維他命C 3.6毫克

鈉質 103毫克

想認識更多營養資訊,可瀏覽社區營養服務網頁:www.ucn.org.hk/?c=nut_service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陳紫敏(作者提供)

文:陳紫敏(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註冊營養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