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糖急救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3 Jul 2024 09:41:0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蜜糖急救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www.afterroberto.com/%e8%aa%a4%e5%90%9e%e9%aa%a8%e9%a0%ad-%e5%b0%8f%e7%89%a9%e4%bb%b6%e7%ad%89%e7%95%b0%e7%89%a9-%e9%a3%9f%e7%89%a9-%e5%8f%a3%e6%b0%b4%e8%90%bd%e9%8c%af%e6%a0%bc-%e6%80%a5%e6%95%91%e6%b3%95/ Wed, 03 Jul 2024 09:41: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295

【明報專訊】最近英國一名4歲女童吞下玩具中的鈕扣電池,報道指她靠着不停食蜜糖而保住一命!是真是假?根據外電報道,英國每年約有2名兒童因誤吞電池而死亡。兒童誤吞異物屢見不鮮,常見是骨頭、玩具配件等體積較小物件。其中電池暗藏危險,一旦吞下,輕則阻塞食道,重則嚴重化學燒傷。了解誤吞異物的急救知識至關重要,可以降低損傷風險。(編按:什麼是「蜜糖急救法」、「哈姆立克法」人人都可以助人把鯁喉、鯁塞異物吐出?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由於食道與氣管位置相近,異物一旦落入氣管會比較麻煩,有可能造成肺炎。至於日常「落錯格」的東西如飯粒、口水等,則要視乎能否咳出來,一旦持續劇烈咳嗽,便要盡快求醫檢查……)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設計圖片,IL21、EkaterinaZakharova、photoman@iStockphoto)

兒童誤吞異物 常見魚骨、玩具小物件  蜜糖急救法可行?

小朋友好奇心旺盛,常將身邊小物件放進嘴裏,甚至吞進肚子。最近英國發生一宗誤吞電池事件,一名4歲女童玩耍時吞下發光戒指玩具中的鈕扣電池,送到急症室後,獲醫護處方一大罐蜜糖,女童父母按醫生指示,每10分鐘餵女童吃1湯匙(10毫升)蜂蜜,持續2小時直至醫生叫停,藉此阻擋電池腐蝕腸胃,隔天女童順利將電池排出體外。

電池含電解液 致腸胃壁壞死

急症科專科醫生朱國強指,一個急症醫生平均每兩星期都會接診一個誤吞異物個案,患者多數是小朋友,最常吞魚骨,其次是小玩具如BB彈及塑膠積木等,再者就是硬幣;吞電池則並不常見,可能1年只有1宗甚至沒有,但危害不容小覷。常見能夠吞下的電池通常為圓柱形電池或鈕扣電池,後者尤其危險。「鈕扣電池通常是鋰金屬,對於食道或黏膜傷害會大一點,吞下可能會燒傷食道內壁。」加上電池含電解液,一旦外殼被消化液蝕穿流出,鹼性物質也會導致腸胃壁壞死,「無論哪一種電池,內裏的液體通常並非中性,一些過酸或過鹼的東西吞進食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化學燒傷」。

誤吞電池立即求醫 須X光檢查

若電池體積較大,更可能卡在消化道或壓迫腸壁,造成肌肉損傷或阻塞,阻礙食物通過,甚至導致呼吸困難。此外,電池本身帶有電流,「如果電池正極和負極都碰到體內黏膜,有可能會通電」,電流雖然並非強烈,但都有可能造成組織損傷。

他指,誤吞電池應立即求醫,接受X光檢查,判斷電池能否通過胃部入口,「如果通過,大部分情况可以自然排出」,視乎患者腸道蠕動速度,一般2至3日就會排出。但如卡在胃部入口,不上不下就較危險,要用內窺鏡將電池取出。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立即求診–孩子誤吞異物,最好立即往就近醫院或診所求診。(設計圖片,maroke@iStockphoto)

蜜糖急救欠實證 未滿1歲或致敏

近年,美國中毒控制中心提倡使用蜜糖作為誤吞電池的急救措施,「因為蜂蜜黏力較高,可以形成一道保護膜,令電池減少與肌肉、食道直接接觸,從而降低損傷」。惟朱國強強調,相關科學依據尚未完善,目前理據主要來自動物實驗和臨牀案例,尚未有大型、嚴謹的臨牀試驗證實其效用。歐美建議應用蜜糖的原因,主要基於蜜糖是一種常見食物,一般人食用後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就算未必有幫助,也不會造成傷害」,因此在緊急情况下使用相對安全。建議吞掉電池後12個小時內使用,用於1歲或以上小朋友,「因有些1歲以下小朋友,會對蜜糖有嚴重的過敏反應」。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或減傷害–蜂蜜具有黏力,能夠包裹電池形成保護膜,或可減少電池與食道直接接觸,減低傷害。(Ljupco@iStockphoto)

「蜜糖急救法」香港未必適合

他又補充,「蜜糖急救法」在外國的實際作用較大,因為地方廣闊,許多時到就近醫院都需要1小時或以上,因此醫護人員通常會用這個方法,以爭取時間送院診斷或將異物拿出來。香港則未必適合,通常建議立即到最近醫院或診所求診,一般只需約10分鐘,若家裏有蜜糖才不妨一試。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朱國強(受訪者提供)

■診治對策:磁石貼合夾爛腸

急症比較常見誤吞骨頭的個案,例如魚骨、豬骨碎、雞骨等鯁塞。急症科專科醫生朱國強指,醫生先以電筒照射咽喉,若見到骨頭就嘗試取出;若肉眼看不見,又屬沒有危險的異物,如小型積木、塑膠玩具等,即使吞入胃部都不會構成傷害,通常X光檢查觀察位置,沒有危險的話便可回家觀察,待自然排出,隔數天覆診便可。

吞針恐穿腸或要留醫

若是較危險的異物,就要考慮用內窺鏡或手術取出。磁石是例子之一。朱國強說若只是吞掉一粒尚可,但有小朋友吞掉多於一粒磁石,在等待排出期間,兩粒磁石位置移動,「若一粒在腸道上游,另一粒在下游,兩粒磁石的正負極吸引而貼在一起,就會夾住腸道,變成像三文治般,有可能會壓爛腸道」。所以當X光檢查見到多粒磁石,醫生通常選擇立即取出。一般6歲或以上小朋友,消化道已夠寬闊,通過內窺鏡免開刀取出;但年齡較小,消化道可能較窄,或異物位置停留在內窺鏡及腸鏡無法到達的「盲區」,就需要開刀手術。

至於一些尖銳物件,「如吞了一支針,就算能落到胃,我們都會擔心它排出來的時候會刺穿腸,可能會留醫觀察」。如有需要,會使用內窺鏡取出。

急救Dos & Don’ts:異物誤入氣管 亂催吐隨時窒息

誤吞異物,視乎吞掉了什麼、患者身形、年齡等,有時難以判斷是否危險,建議盡快求醫。急症科專科醫生朱國強指,比較令人擔心的情况是異物鯁塞或掉落氣管影響呼吸,所以應盡快求醫。不要自行催吐或灌水,因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例如嘔吐物噴出有可能會掉進氣管,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或有些人直接用手指或匙羹嘗試挖出來,絕大部分情况都是有害,如小朋友喉嚨較窄,更容易造成阻塞,甚至窒息;亦有見挖出血的情况。」


相關閲讀: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哈姆立克法非人人可急救 腹部衝擊錯姿傷肋骨

遇上鯁塞,若有相關急救知識,例如哈姆立克法(一種腹部衝擊方法令鯁塞異物吐出),可立刻執行。但朱指出,若未學過急救或沒有相關訓練,可能會做錯姿勢而造成傷害,例如過度用力或是弄錯位置如肋骨而受傷。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哈姆立克法–若擁有急救知識,遇上有人鯁塞可立即以哈姆立克法急救,並致電999求助。(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鯁喉急救有法 幼童吞嚥能力較弱 注意食物大小吃前先喝水免濁

持續劇烈咳嗽 異物或入肺

此外,由於食道與氣管位置相近,異物一旦落入氣管會比較麻煩,例如落入肺部較細小的氣管,有可能造成肺炎。不過,日常「落錯格」的東西如飯粒、口水等,氣管入口有絨毛定時分泌黏液,黏着異物,然後慢慢撥出,並咳出來,毋須過於擔心。但如咳嗽持續且劇烈,有可能是異物已經落入肺部,建議盡快求醫檢查。朱國強分享,曾有一個小朋友咳嗽了很長一段時間,入院接受X光檢查發現患上肺炎,最後經內窺鏡檢查發現有一顆花生堵塞了支氣管,分泌物無法流走演變成肺炎。因此家長應時刻警覺,以及做好家居安全。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