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寒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30 Aug 2023 09:41:1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虛寒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立冬】4類體質偏性:實寒、虛寒、實熱、虛熱 初冬保暖方法有不同(養生帖) //www.afterroberto.com/%e7%ab%8b%e5%86%ac-%e4%bf%9d%e6%9a%96%e6%96%b9%e6%b3%95-4%e9%a1%9e%e9%ab%94%e8%b3%aa-%e5%af%a6%e5%af%92%e3%80%81%e8%99%9b%e5%af%92%e3%80%81%e5%af%a6%e7%86%b1%e3%80%81%e8%99%9b%e7%86%b1/ Mon, 07 Nov 2022 08:20: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833 【明報專訊】秋冬天感到寒冷時,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最有效地保暖?根據每個人不同體質,保暖方法會不同。如果將人的體質偏性粗略地分為4種,可分為實寒、虛寒、實熱、虛熱。


相關文章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體質偏性大致有4類:實寒、虛寒、實熱、虛熱 保暖方法有何不同?

初冬時分,天氣逐漸轉涼,街上會出現一種奇景,在同一個空間中,有人會身穿短袖,打扮清涼,有人會身穿大衣,彷彿已步入寒冬之中。這情景絕非因為溫度不平均,而是因為每個人耐寒能力有所差異而出現的現象。


【立冬】4類體質偏性:實寒、虛寒、實熱、虛熱 初冬保暖方法有不同(養生帖)
(資料圖片)

實熱:保溫不假外求

實熱體質的人會比較怕熱,夏天喜歡留在空調下,否則會大汗淋漓,甚至會感到煩躁易怒;即使在冬天,他們也可以穿短袖衣物而不覺得寒冷。實熱體質的人最佳保暖方法是利用自身的體溫保暖,只要穿著一些具有保存人體溫度的衣物,減少身體熱能量流失,就可以有效保暖。如果使用了外在方法保暖,例如暖爐等,會容易使體質偏性加重,從而產生各種不適。


虛熱:輕量運動暖手腳

虛熱體質的人容易出現身軀和暖,但手腳卻冰冷的表現。他們在手腳冰冷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寒冷,因為身體溫度是足夠,但礙於整體氣血不足,因此令遠離身軀的手足出現溫度差。虛熱體質的人比較適宜做一些輕量帶氧運動或伸展運動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但切記不能運動至大汗淋漓,否則會加重手腳冰冷。


實寒:黐住暖爐 吃辛辣

實寒體質的人比較喜歡溫暖的東西,他們會比較怕冷,每到秋冬天,身體原有的疾病就會加重,亦容易出現各種痛症,適合使用暖包或暖爐。另外,實寒體質的人可以多食用辛辣的食物保暖,例如薑葱蒜等,都是能改善體質的食物。

【立冬】4類體質偏性:實寒、虛寒、實熱、虛熱 初冬保暖方法有不同(養生帖)
辛辣食物如薑葱等,有助改善寒性體質。(資料圖片)

虛寒:長備外套 藥膳補身

虛寒體質的人多數都非常怕冷,直接被風吹到會感到不適,就算是夏天,也必須要長備一件外套在身旁,以防在空調下感到寒冷。虛寒體質的人難以自己產暖,必須靠外在的發熱物品保溫。另外,他們在秋冬季食用溫陽補身的藥膳,也可以達到良好的保暖效果。

保暖和其他養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果方法用得不對,有可能產生副作用,造成不適。有關合適自己體質的養生方法和飲食,建議向註冊中醫查詢。


相關文章保暖食物陷阱? 教你食得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蔡雪筠(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會員、註冊中醫)

]]>
【中醫治療】養生帖:長歎冷氣寒氣內生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3%80%91%e9%a4%8a%e7%94%9f%e5%b8%96%ef%bc%9a%e9%95%b7%e6%ad%8e%e5%86%b7%e6%b0%a3%e5%af%92%e6%b0%a3%e5%85%a7%e7%94%9f/ Mon, 22 Jul 2019 10:30: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582 【明報專訊】只有溫暖的地方才能生機旺盛,寒氣,是自然界生命的大敵。人體寒氣的形成,與外界環境中的低溫有着緊密關係,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2012年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地處溫熱環境的香港婦女中,體質偏寒的比例明顯高於中國北方地區,港人長期處於冷氣環境和冷飲的生活習慣造就了寒氣內生,即中醫學所謂的虛寒。

【中醫治療】養生帖:長歎冷氣寒氣內生
(圖:KittisakJirasittichai@iStockphoto)

寒氣傷陽影響月經 或致不孕

女性有着經孕產乳等特殊生理,與人體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環路有密切關係,中醫學稱為腎氣-天癸-沖任-胞宮軸,其功能推動離不開人體的陽氣。若體內寒氣傷陽,會表現為經常怕冷,精神不振,面色青白缺乏血色,容易水腫,口淡,喜歡偏熱食物或喝熱水,大便經常不成形,小便次數偏多,容易腰痠,帶下量多清稀,月經量偏少、周期延長,甚至數月不來月經或痛經明顯,經血中有血塊,甚者可能出現宮寒不孕,懷孕後容易流產或體內產生癥瘕積聚等情况。

溫熱中藥調理 貼臍方外治

體質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改善也貴在堅持,運用性味偏溫熱的中藥(如乾薑、肉桂、吳茱萸、人參等)和食物(如生薑、胡椒、花椒、羊肉、對蝦、韭菜等)能夠幫助改善體質,外治也可用南懷瑾先生的貼臍方(等量的花椒粉與艾絨混合均勻,用適量的龍眼肉黏合成小指尖大的藥丸,夜晚放置肚臍中)或艾灸等方法。但需要藥物治療時,已經是亡羊補牢,最好還是平時就注意避寒涼,多接觸陽光,飲食均衡,預防體內寒氣的發生,養成智慧養生的好習慣。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教授)

相關文章:

【中醫治療】食療推介:生薑紫蘇散寒 薄荷菊花清熱

【讀者MailBox】暑濕感冒 頭昏身倦心煩

按穴打針止汗 爽手無尷尬

【中醫治療】桑椹烏髮 寒底多吃上吐下瀉

【中醫治療】養生帖:強肺益肝 風「邪」不能勝「正」

]]>
自家隔空艾灸 踢走虛寒不求人 //www.afterroberto.com/%e8%87%aa%e5%ae%b6%e9%9a%94%e7%a9%ba%e8%89%be%e7%81%b8-%e8%b8%a2%e8%b5%b0%e8%99%9b%e5%af%92%e4%b8%8d%e6%b1%82%e4%ba%ba/ Mon, 15 Jan 2018 06:25: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1778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認識艾灸,它是遠古聖賢遺留給我們的瑰寶,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艾灸如何對身體產生作用呢?古人運用艾葉製成艾灸材料,如艾炷、艾條等,以燒熱後所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的經絡或穴位以治病養生,是溫養體質的一個重要外用方法。

離肌3厘米 感溫熱無灼痛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比較簡單及容易自行施灸的是溫和灸。方法是將艾條點燃,施灸時對準穴位,距離皮膚2至3厘米,被灸者會感到穴位局部有溫熱而無灼痛的感覺為宜。一般每灸10至20分鐘,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微紅暈但不會灼傷。另外,插在艾灸盒上施灸亦是十分安全的用法。

要達到艾灸養生,可留意以下3個穴位:

1. 關元穴 暖宮助孕

關元穴是一個重要的強壯身體穴位,陽氣不足的體質十分適合艾灸此穴。關元穴位於小腹丹田處,為一身元氣所在,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能補腎虛、壯體質、治虛喘、療痛經、暖宮助孕,是生化氣血之源,男女藏精血之處。虛寒者長期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延年益壽。此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有些女士艾灸此穴能增加受孕率,故為暖宮助孕的要穴。關元穴在臍下3吋,要找出並不困難。

方法:每天或隔天艾灸約15至20分鐘

2. 足三里 暖脾益胃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是醫療腸胃病的常用穴位,也是強身防病的要穴。此穴位多氣多血,長時間艾灸可保養陽氣、強身健體。它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手持艾條相隔皮膚約3厘米,感到微溫不燙為宜,想強身健體、溫暖體質者適合。它能暖脾益胃,是氣血化生之源。難怪古人有「若要安,三里常不乾」的說法。

方法:每天或隔天兩邊同時艾灸約15至20分鐘

3. 腎俞穴 補腰強腎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艾灸腎俞穴能溫養腎氣。腎俞穴位於腰椎第二節棘突旁對開1吋半,左右各一個,為腎氣聚合之處,是補腎溫腎的重要穴位。長期施灸可使人體腎氣充足,消除疲倦,補腰強腎,男子強精,更可保持精力旺盛,充滿能量。亦可用手掌摩擦到發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或直接用手指按揉腎俞穴,力度以痠脹為宜,每次做5至10分鐘,每天1次。

方法:每天兩邊同時艾灸約半小時

以上3個穴位,關元穴溫補元氣,足三里健脾益氣,腎俞穴溫養腎氣。三者交替配合,能強壯身體,踢走虛寒不生病。

編按:由於艾灸涉及一定程序及穴位,必須先徵詢註冊中醫意見,清楚自己是否適合艾灸,並在熟悉艾灸方法及穴位後,才好自行艾灸。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9a5f8790bdd09716497ae58b595f5863.jpg;//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9a5f9ed9c5a5a54b9fd48bf1a65d708a.jpg;

]]>
【了解關節痛】趁盛夏注陽氣 衝出冷氣房 迎日救虛寒 //www.afterroberto.com/%e8%b6%81%e7%9b%9b%e5%a4%8f%e6%b3%a8%e9%99%bd%e6%b0%a3-%e8%a1%9d%e5%87%ba%e5%86%b7%e6%b0%a3%e6%88%bf-%e8%bf%8e%e6%97%a5%e6%95%91%e8%99%9b%e5%af%92/ Sun, 09 Jul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c4a020b9fd8ecb235233e8a35c4afd8a 【明報專訊】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除了大家熟悉的天灸,還可以透過中藥、艾灸、拔罐,甚至簡單的日曬,趁着陽氣旺盛的夏天,把陽氣注入身體,治療虛寒性疾病,改善體質。偏偏香港人在夏天長時間躲在冷氣間、避開日曬、不愛出汗,無法把陽氣注入身體。

冬病夏治 多用天灸等溫性療法

夏季養陽氣,是一個很重要的養生原則。

人體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夏天皮膚腠理處於開泄狀態,通過排汗使體溫達到平衡。但都市人長時間在冷氣環境下工作,皮膚腠理便會進入閉合狀態,汗液排出不暢,影響正常代謝;加上夏季潮濕炎熱的氣候特別適合細菌和病毒繁殖,室內外溫差大,戶外出汗後即刻到室內吹冷氣,容易「攝親」冷倒感冒。

為減少這種情况,虛寒體質的人最好利用冬病夏治這方法溫煦臟腑,以溫性治療去調動體內陽氣,增強體質提升抗病能力,把握夏季陽氣旺盛的時機,驅走寒性疾病。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內服中藥、天灸、艾灸、拔罐等溫性療法。原理是在夏天陽氣旺盛的季節把陽氣注入身體,從而治療虛寒性疾病,改善體質。對於容易感冒、咳嗽、哮喘、腸胃病、經痛、慢性關節痛、怕凍、手腳冰冷的虛寒性體質者,都可以通過溫補陽氣去增強體質,改善臟腑缺乏陽氣的狀况,從而減少疾病。

天灸及曬太陽是其中兩個比較簡單有效、又符合經濟原則的養生保健方法。天灸療法乃根據中醫學「冬病夏治」及「春夏養陽」的理論,以經絡穴位及中醫時間學為基礎,選用芳香、辛溫之品研末調製,在每年「三伏天」,在穴位敷貼藥物去改善陽虛體質,以達到祛除寒邪、提升人體正氣之功效,以消除病根恢復人體正常的功能。

天灸療法經常用來治療哮喘、鼻敏感等上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鼻敏感容易見於體弱兒童及辦公室工作人士,因為他們先天稟賦不足或缺乏身體鍛煉,加上時常在冷氣環境下工作及過多冷飲,都是形成虛寒體質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灸對於體質虛寒的人及許多虛寒性的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即使沒有陽虛徵狀的平和體質,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都可把三伏天灸作為強身健體的方法。

孕婦 皮膚敏感 不宜天灸

天灸療法既具有穴位調節作用,又可通過藥物在穴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加以結合時間治療學為特色,在三伏天期間接受治療,達到祛除寒邪、宣通經絡、提升人體正氣之功效,消除病根恢復人體正常的氣血平衡。然而,孕婦、皮膚過敏及發熱人士都不適合天灸療法。

天灸大多選用背部穴位,貼藥時間一般為一至兩小時,因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貼藥後如有局部痕癢、灼痛等,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而小孩或皮膚較嫩薄人士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至半小時。貼藥後兩小時內不宜洗澡,特別是冷水浴。在飲食忌口方面,貼藥後一周內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慎食易化膿的發物,如鵝、鴨、牛肉、海鮮、花生等易致敏的食物。

■中醫教路

防病6招 運動後不宜凍飲

◆陽光猛烈時段不能過度暴曬,要補充足夠水分

◆夏天氣溫炎熱,易出汗,所以運動不宜過度劇烈,以免中暑

◆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鍛煉身體,將體內濕氣排出

◆運動後不宜即時用冷水降溫,會使寒邪進入體內,損傷陽氣

◆夏天要注意飲食衛生,易生腸胃炎、霍亂、痢疾等傳染病

◆出汗後不宜即時吹風,否則容易「攝親」冷倒感冒

■玉屏風散預防感冒

除了天灸、艾灸、拔罐等溫性療法,內服中藥亦能做到冬病夏治,其中玉屏風散便有固表益肺,預防感冒的功效。對於夏天容易出現疲倦、出汗、惡風人士,更加適宜。

◆玉屏風散

材料:黃耆3錢、白朮5錢、防風3錢、大棗(去核)4枚、生薑3片

做法:將大棗以外的材料研末;每次3錢,每天2次,加大棗煎湯送服;或將所有材料放鍋中,以600毫升清水煎成200毫升即成

用法:每天兩次,每次一杯,早上或午時空腹服用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沈燕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g101.jpg冬病夏治——夏季要養陽氣。虛寒體質的人可趁着暑熱天時,透過日曬、中藥、艾灸、天灸等不同方法,把夏天陽氣注入身體,治療寒性疾病 。(humonia@iStockphoto、AH86@iStockphoto、EastFenceImage@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g102.jpg(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g103.jpg(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除了大家熟悉的天灸,還可以透過中藥、艾灸、拔罐,甚至簡單的日曬,趁着陽氣旺盛的夏天,把陽氣注入身體,治療虛寒性疾病,改善體質。偏偏香港人在夏天長時間躲在冷氣間、避開日曬、不愛出汗,無法把陽氣注入身體。

冬病夏治 多用天灸等溫性療法

夏季養陽氣,是一個很重要的養生原則。

人體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夏天皮膚腠理處於開泄狀態,通過排汗使體溫達到平衡。但都市人長時間在冷氣環境下工作,皮膚腠理便會進入閉合狀態,汗液排出不暢,影響正常代謝;加上夏季潮濕炎熱的氣候特別適合細菌和病毒繁殖,室內外溫差大,戶外出汗後即刻到室內吹冷氣,容易「攝親」冷倒感冒。

為減少這種情况,虛寒體質的人最好利用冬病夏治這方法溫煦臟腑,以溫性治療去調動體內陽氣,增強體質提升抗病能力,把握夏季陽氣旺盛的時機,驅走寒性疾病。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內服中藥、天灸、艾灸、拔罐等溫性療法。原理是在夏天陽氣旺盛的季節把陽氣注入身體,從而治療虛寒性疾病,改善體質。對於容易感冒、咳嗽、哮喘、腸胃病、經痛、慢性關節痛、怕凍、手腳冰冷的虛寒性體質者,都可以通過溫補陽氣去增強體質,改善臟腑缺乏陽氣的狀况,從而減少疾病。

天灸及曬太陽是其中兩個比較簡單有效、又符合經濟原則的養生保健方法。天灸療法乃根據中醫學「冬病夏治」及「春夏養陽」的理論,以經絡穴位及中醫時間學為基礎,選用芳香、辛溫之品研末調製,在每年「三伏天」,在穴位敷貼藥物去改善陽虛體質,以達到祛除寒邪、提升人體正氣之功效,以消除病根恢復人體正常的功能。

天灸療法經常用來治療哮喘、鼻敏感等上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鼻敏感容易見於體弱兒童及辦公室工作人士,因為他們先天稟賦不足或缺乏身體鍛煉,加上時常在冷氣環境下工作及過多冷飲,都是形成虛寒體質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灸對於體質虛寒的人及許多虛寒性的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即使沒有陽虛徵狀的平和體質,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都可把三伏天灸作為強身健體的方法。

孕婦 皮膚敏感 不宜天灸

天灸療法既具有穴位調節作用,又可通過藥物在穴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加以結合時間治療學為特色,在三伏天期間接受治療,達到祛除寒邪、宣通經絡、提升人體正氣之功效,消除病根恢復人體正常的氣血平衡。然而,孕婦、皮膚過敏及發熱人士都不適合天灸療法。

天灸大多選用背部穴位,貼藥時間一般為一至兩小時,因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貼藥後如有局部痕癢、灼痛等,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而小孩或皮膚較嫩薄人士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至半小時。貼藥後兩小時內不宜洗澡,特別是冷水浴。在飲食忌口方面,貼藥後一周內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慎食易化膿的發物,如鵝、鴨、牛肉、海鮮、花生等易致敏的食物。

■中醫教路

防病6招 運動後不宜凍飲

◆陽光猛烈時段不能過度暴曬,要補充足夠水分

◆夏天氣溫炎熱,易出汗,所以運動不宜過度劇烈,以免中暑

◆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鍛煉身體,將體內濕氣排出

◆運動後不宜即時用冷水降溫,會使寒邪進入體內,損傷陽氣

◆夏天要注意飲食衛生,易生腸胃炎、霍亂、痢疾等傳染病

◆出汗後不宜即時吹風,否則容易「攝親」冷倒感冒

■玉屏風散預防感冒

除了天灸、艾灸、拔罐等溫性療法,內服中藥亦能做到冬病夏治,其中玉屏風散便有固表益肺,預防感冒的功效。對於夏天容易出現疲倦、出汗、惡風人士,更加適宜。

◆玉屏風散

材料:黃耆3錢、白朮5錢、防風3錢、大棗(去核)4枚、生薑3片

做法:將大棗以外的材料研末;每次3錢,每天2次,加大棗煎湯送服;或將所有材料放鍋中,以600毫升清水煎成200毫升即成

用法:每天兩次,每次一杯,早上或午時空腹服用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沈燕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g101.jpg冬病夏治——夏季要養陽氣。虛寒體質的人可趁着暑熱天時,透過日曬、中藥、艾灸、天灸等不同方法,把夏天陽氣注入身體,治療寒性疾病 。(humonia@iStockphoto、AH86@iStockphoto、EastFenceImage@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g102.jpg(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g103.jpg(資料圖片);

]]>
【中醫治療】鮮木棉花煲水 祛濕變助濕 陽虛寒底反致腹瀉 //www.afterroberto.com/%e9%ae%ae%e6%9c%a8%e6%a3%89%e8%8a%b1%e7%85%b2%e6%b0%b4-%e7%a5%9b%e6%bf%95%e8%ae%8a%e5%8a%a9%e6%bf%95-%e9%99%bd%e8%99%9b%e5%af%92%e5%ba%95%e5%8f%8d%e8%87%b4%e8%85%b9%e7%80%89/ Sun, 02 Apr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9f11f0505737fc43428fb91830d0a896 【明報專訊】每年初春,木棉花盛開,公園、行人路上,都不難找到它們蹤影。有人會將新鮮落下的木棉花拾回家中煲水,視為祛濕良飲。

雖然木棉花確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如果使用新鮮的木棉花煲湯或冲水飲,祛濕不成反助濕,可引致腹瀉;而且木棉花只適合身體強壯之人服用,如屬寒性體質,反而可能會因刺激脾胃而不適。

清熱解毒 治喉痛暗瘡

木棉花在中藥典籍的記載,包括清代由何諫撰寫的《生草藥性備要》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後者稱之為攀枝花。註冊中醫邱宇鋒指出,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寫的《中華本草》指出,木棉花性涼,味甘、淡,入脾、肝、大腸經,故有清熱解毒、利濕、止血的功效;可醫治喉嚨痛、暗瘡,因濕熱引起的泄瀉(腹瀉,排泄物呈糊狀)、濕疹,因熱毒引起的咳血、吐血,而這種濕熱大部分是由於進食大量肥膩食物、糖果引致。一般湯藥方用量約為9至15克。

夾雜泥沙蟲卵 入藥須先曬乾

雖然新鮮的木棉花可用作食材,但入藥用大多以曬乾為主。邱補充,不建議使用新鮮木花來煲湯或泡水,「因為未曬乾的木棉花,會刺激脾胃導致泄瀉;而瀉在中醫理解病因屬濕邪,『濕勝則濡瀉』,因此新鮮木棉花不能祛濕,反而是助濕之品」。而且新鮮木綿花隨時會夾雜沙泥、蟲卵等有害物,所以不建議直接使用。「正確做法是收集新鮮、完整、無蟲蛀或霉變的新鮮木棉花,小心去除花上的泥沙、蟲卵,但毋須用水洗。之後用繩將新鮮木棉花穿起成串,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曬乾備用。使用時只要把乾木棉花洗淨,便可煲水及煲湯飲用。」

木棉花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邱宇鋒表示並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能接受,「由於木棉屬性偏寒涼,通常適用於身體比較強壯的人士服用,如果陽虛體質、身體正氣較弱、脾胃功能差、容易腹瀉的人,便有可能出現刺激脾胃而不適;加上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像腹瀉、濕疹等病,病發後有不同階段和變化,只有屬於濕熱實證才有機會適用木棉花,否則療效不佳,甚至會令病情惡化。所以一般人在未經醫師辨證而只憑徵狀、病名而自己隨便服用,對身體隨時有害而無益」。

白領應靠運動祛濕

除了體質,邱指出,對於經常坐辦公室的人來說,木棉花飲料或湯水,都未必適合,「主要原因是在中醫的角度,很多都市人經常在室內工作,缺乏足夠運動,容易形成氣虛、脾虛的體質,而水濕便容易經飲食積聚在身體而出現不適,即中醫所稱為的寒濕。病者會出現頭重、手重腳重、易感到疲累、水腫、胃口變差、排泄物呈水狀等病徵,此時再服用藥性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帶來反效果」。正確的祛濕方法應該注重健脾益氣,多做運動並通過排汗增加體力消耗,加速新陳代謝及氣血運行,同時避免進食生冷食物,注意身體保暖,才是上策。

■木棉樹是寶 皮、根也可入藥

經常聽到木棉花可以祛濕,但邱宇鋒表示除了木棉花可以入藥,其實全棵樹都有藥用價值,包括﹕

●木棉花

◆屬廣東涼茶中「五花茶」的其中一種常用材料,其他材料包括金銀花、菊花等,有清熱解毒、祛濕之用

◆用於煲湯時,可起清熱解毒、祛濕之用,但身體虛弱、脾胃功能差的人忌用

●木棉皮

◆樹皮可以入藥,性涼,味甘,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功效

木棉根

◆根或根皮也是中藥,性涼,味甘,有清熱利濕、散結止痛功效

■中醫食療

選對煲湯配料 木棉花健脾祛濕

針對現今都市人常見的濕症,想用木棉花祛濕,邱宇鋒建議木棉花與健脾的材料一同使用,達到健脾為主、祛濕為次的目的。「扁豆、生熟薏米、淮山都有健脾作用,其中扁豆可同時祛濕止瀉,而淮山則同時有補腎的功效。」

◆木棉花扁豆瘦肉湯(3至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朵、扁豆20克、生熟薏米各20克、淮山30克、陳皮2/3塊、瘦肉適量

製法﹕將瘦肉洗淨切開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個半小時,調味後即可

功能﹕祛濕健脾清熱

注意﹕體虛者慎用

文:勞耀全

圖:勞耀全、資料圖片

插圖:謝偉豪

統籌:鄭寶華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101.jpg(插圖:謝偉豪、圖:勞耀全);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109.jpg帶備口罩——正值木棉花盛開的季節,註冊中醫邱宇鋒提醒,本棉花開花結果時,產生的棉絮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患有鼻敏感或哮喘人士,在此期間最好出街帶備口罩。(圖:勞耀全);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002_.jpg滿地木棉花——除了木棉花可以入藥之外,其實全棵樹都有藥用價值。(圖:勞耀全);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004_.jpg五花茶——木棉花是涼茶中「五花茶」的其中一種材料,需曬乾後配合金銀花、菊花等材料製作,具有清熱解毒、祛濕之用。(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每年初春,木棉花盛開,公園、行人路上,都不難找到它們蹤影。有人會將新鮮落下的木棉花拾回家中煲水,視為祛濕良飲。

雖然木棉花確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如果使用新鮮的木棉花煲湯或冲水飲,祛濕不成反助濕,可引致腹瀉;而且木棉花只適合身體強壯之人服用,如屬寒性體質,反而可能會因刺激脾胃而不適。

清熱解毒 治喉痛暗瘡

木棉花在中藥典籍的記載,包括清代由何諫撰寫的《生草藥性備要》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後者稱之為攀枝花。註冊中醫邱宇鋒指出,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寫的《中華本草》指出,木棉花性涼,味甘、淡,入脾、肝、大腸經,故有清熱解毒、利濕、止血的功效;可醫治喉嚨痛、暗瘡,因濕熱引起的泄瀉(腹瀉,排泄物呈糊狀)、濕疹,因熱毒引起的咳血、吐血,而這種濕熱大部分是由於進食大量肥膩食物、糖果引致。一般湯藥方用量約為9至15克。

夾雜泥沙蟲卵 入藥須先曬乾

雖然新鮮的木棉花可用作食材,但入藥用大多以曬乾為主。邱補充,不建議使用新鮮木花來煲湯或泡水,「因為未曬乾的木棉花,會刺激脾胃導致泄瀉;而瀉在中醫理解病因屬濕邪,『濕勝則濡瀉』,因此新鮮木棉花不能祛濕,反而是助濕之品」。而且新鮮木綿花隨時會夾雜沙泥、蟲卵等有害物,所以不建議直接使用。「正確做法是收集新鮮、完整、無蟲蛀或霉變的新鮮木棉花,小心去除花上的泥沙、蟲卵,但毋須用水洗。之後用繩將新鮮木棉花穿起成串,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曬乾備用。使用時只要把乾木棉花洗淨,便可煲水及煲湯飲用。」

木棉花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但邱宇鋒表示並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能接受,「由於木棉屬性偏寒涼,通常適用於身體比較強壯的人士服用,如果陽虛體質、身體正氣較弱、脾胃功能差、容易腹瀉的人,便有可能出現刺激脾胃而不適;加上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像腹瀉、濕疹等病,病發後有不同階段和變化,只有屬於濕熱實證才有機會適用木棉花,否則療效不佳,甚至會令病情惡化。所以一般人在未經醫師辨證而只憑徵狀、病名而自己隨便服用,對身體隨時有害而無益」。

白領應靠運動祛濕

除了體質,邱指出,對於經常坐辦公室的人來說,木棉花飲料或湯水,都未必適合,「主要原因是在中醫的角度,很多都市人經常在室內工作,缺乏足夠運動,容易形成氣虛、脾虛的體質,而水濕便容易經飲食積聚在身體而出現不適,即中醫所稱為的寒濕。病者會出現頭重、手重腳重、易感到疲累、水腫、胃口變差、排泄物呈水狀等病徵,此時再服用藥性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帶來反效果」。正確的祛濕方法應該注重健脾益氣,多做運動並通過排汗增加體力消耗,加速新陳代謝及氣血運行,同時避免進食生冷食物,注意身體保暖,才是上策。

■木棉樹是寶 皮、根也可入藥

經常聽到木棉花可以祛濕,但邱宇鋒表示除了木棉花可以入藥,其實全棵樹都有藥用價值,包括﹕

●木棉花

◆屬廣東涼茶中「五花茶」的其中一種常用材料,其他材料包括金銀花、菊花等,有清熱解毒、祛濕之用

◆用於煲湯時,可起清熱解毒、祛濕之用,但身體虛弱、脾胃功能差的人忌用

●木棉皮

◆樹皮可以入藥,性涼,味甘,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功效

木棉根

◆根或根皮也是中藥,性涼,味甘,有清熱利濕、散結止痛功效

■中醫食療

選對煲湯配料 木棉花健脾祛濕

針對現今都市人常見的濕症,想用木棉花祛濕,邱宇鋒建議木棉花與健脾的材料一同使用,達到健脾為主、祛濕為次的目的。「扁豆、生熟薏米、淮山都有健脾作用,其中扁豆可同時祛濕止瀉,而淮山則同時有補腎的功效。」

◆木棉花扁豆瘦肉湯(3至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朵、扁豆20克、生熟薏米各20克、淮山30克、陳皮2/3塊、瘦肉適量

製法﹕將瘦肉洗淨切開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個半小時,調味後即可

功能﹕祛濕健脾清熱

注意﹕體虛者慎用

文:勞耀全

圖:勞耀全、資料圖片

插圖:謝偉豪

統籌:鄭寶華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101.jpg(插圖:謝偉豪、圖:勞耀全);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109.jpg帶備口罩——正值木棉花盛開的季節,註冊中醫邱宇鋒提醒,本棉花開花結果時,產生的棉絮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患有鼻敏感或哮喘人士,在此期間最好出街帶備口罩。(圖:勞耀全);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002_.jpg滿地木棉花——除了木棉花可以入藥之外,其實全棵樹都有藥用價值。(圖:勞耀全);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403/news/_03YD004_.jpg五花茶——木棉花是涼茶中「五花茶」的其中一種材料,需曬乾後配合金銀花、菊花等材料製作,具有清熱解毒、祛濕之用。(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