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錯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3 Jul 2024 09:41:0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落錯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www.afterroberto.com/%e8%aa%a4%e5%90%9e%e9%aa%a8%e9%a0%ad-%e5%b0%8f%e7%89%a9%e4%bb%b6%e7%ad%89%e7%95%b0%e7%89%a9-%e9%a3%9f%e7%89%a9-%e5%8f%a3%e6%b0%b4%e8%90%bd%e9%8c%af%e6%a0%bc-%e6%80%a5%e6%95%91%e6%b3%95/ Wed, 03 Jul 2024 09:41: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295

【明報專訊】最近英國一名4歲女童吞下玩具中的鈕扣電池,報道指她靠着不停食蜜糖而保住一命!是真是假?根據外電報道,英國每年約有2名兒童因誤吞電池而死亡。兒童誤吞異物屢見不鮮,常見是骨頭、玩具配件等體積較小物件。其中電池暗藏危險,一旦吞下,輕則阻塞食道,重則嚴重化學燒傷。了解誤吞異物的急救知識至關重要,可以降低損傷風險。(編按:什麼是「蜜糖急救法」、「哈姆立克法」人人都可以助人把鯁喉、鯁塞異物吐出?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由於食道與氣管位置相近,異物一旦落入氣管會比較麻煩,有可能造成肺炎。至於日常「落錯格」的東西如飯粒、口水等,則要視乎能否咳出來,一旦持續劇烈咳嗽,便要盡快求醫檢查……)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設計圖片,IL21、EkaterinaZakharova、photoman@iStockphoto)

兒童誤吞異物 常見魚骨、玩具小物件  蜜糖急救法可行?

小朋友好奇心旺盛,常將身邊小物件放進嘴裏,甚至吞進肚子。最近英國發生一宗誤吞電池事件,一名4歲女童玩耍時吞下發光戒指玩具中的鈕扣電池,送到急症室後,獲醫護處方一大罐蜜糖,女童父母按醫生指示,每10分鐘餵女童吃1湯匙(10毫升)蜂蜜,持續2小時直至醫生叫停,藉此阻擋電池腐蝕腸胃,隔天女童順利將電池排出體外。

電池含電解液 致腸胃壁壞死

急症科專科醫生朱國強指,一個急症醫生平均每兩星期都會接診一個誤吞異物個案,患者多數是小朋友,最常吞魚骨,其次是小玩具如BB彈及塑膠積木等,再者就是硬幣;吞電池則並不常見,可能1年只有1宗甚至沒有,但危害不容小覷。常見能夠吞下的電池通常為圓柱形電池或鈕扣電池,後者尤其危險。「鈕扣電池通常是鋰金屬,對於食道或黏膜傷害會大一點,吞下可能會燒傷食道內壁。」加上電池含電解液,一旦外殼被消化液蝕穿流出,鹼性物質也會導致腸胃壁壞死,「無論哪一種電池,內裏的液體通常並非中性,一些過酸或過鹼的東西吞進食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化學燒傷」。

誤吞電池立即求醫 須X光檢查

若電池體積較大,更可能卡在消化道或壓迫腸壁,造成肌肉損傷或阻塞,阻礙食物通過,甚至導致呼吸困難。此外,電池本身帶有電流,「如果電池正極和負極都碰到體內黏膜,有可能會通電」,電流雖然並非強烈,但都有可能造成組織損傷。

他指,誤吞電池應立即求醫,接受X光檢查,判斷電池能否通過胃部入口,「如果通過,大部分情况可以自然排出」,視乎患者腸道蠕動速度,一般2至3日就會排出。但如卡在胃部入口,不上不下就較危險,要用內窺鏡將電池取出。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立即求診–孩子誤吞異物,最好立即往就近醫院或診所求診。(設計圖片,maroke@iStockphoto)

蜜糖急救欠實證 未滿1歲或致敏

近年,美國中毒控制中心提倡使用蜜糖作為誤吞電池的急救措施,「因為蜂蜜黏力較高,可以形成一道保護膜,令電池減少與肌肉、食道直接接觸,從而降低損傷」。惟朱國強強調,相關科學依據尚未完善,目前理據主要來自動物實驗和臨牀案例,尚未有大型、嚴謹的臨牀試驗證實其效用。歐美建議應用蜜糖的原因,主要基於蜜糖是一種常見食物,一般人食用後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就算未必有幫助,也不會造成傷害」,因此在緊急情况下使用相對安全。建議吞掉電池後12個小時內使用,用於1歲或以上小朋友,「因有些1歲以下小朋友,會對蜜糖有嚴重的過敏反應」。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或減傷害–蜂蜜具有黏力,能夠包裹電池形成保護膜,或可減少電池與食道直接接觸,減低傷害。(Ljupco@iStockphoto)

「蜜糖急救法」香港未必適合

他又補充,「蜜糖急救法」在外國的實際作用較大,因為地方廣闊,許多時到就近醫院都需要1小時或以上,因此醫護人員通常會用這個方法,以爭取時間送院診斷或將異物拿出來。香港則未必適合,通常建議立即到最近醫院或診所求診,一般只需約10分鐘,若家裏有蜜糖才不妨一試。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朱國強(受訪者提供)

■診治對策:磁石貼合夾爛腸

急症比較常見誤吞骨頭的個案,例如魚骨、豬骨碎、雞骨等鯁塞。急症科專科醫生朱國強指,醫生先以電筒照射咽喉,若見到骨頭就嘗試取出;若肉眼看不見,又屬沒有危險的異物,如小型積木、塑膠玩具等,即使吞入胃部都不會構成傷害,通常X光檢查觀察位置,沒有危險的話便可回家觀察,待自然排出,隔數天覆診便可。

吞針恐穿腸或要留醫

若是較危險的異物,就要考慮用內窺鏡或手術取出。磁石是例子之一。朱國強說若只是吞掉一粒尚可,但有小朋友吞掉多於一粒磁石,在等待排出期間,兩粒磁石位置移動,「若一粒在腸道上游,另一粒在下游,兩粒磁石的正負極吸引而貼在一起,就會夾住腸道,變成像三文治般,有可能會壓爛腸道」。所以當X光檢查見到多粒磁石,醫生通常選擇立即取出。一般6歲或以上小朋友,消化道已夠寬闊,通過內窺鏡免開刀取出;但年齡較小,消化道可能較窄,或異物位置停留在內窺鏡及腸鏡無法到達的「盲區」,就需要開刀手術。

至於一些尖銳物件,「如吞了一支針,就算能落到胃,我們都會擔心它排出來的時候會刺穿腸,可能會留醫觀察」。如有需要,會使用內窺鏡取出。

急救Dos & Don’ts:異物誤入氣管 亂催吐隨時窒息

誤吞異物,視乎吞掉了什麼、患者身形、年齡等,有時難以判斷是否危險,建議盡快求醫。急症科專科醫生朱國強指,比較令人擔心的情况是異物鯁塞或掉落氣管影響呼吸,所以應盡快求醫。不要自行催吐或灌水,因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例如嘔吐物噴出有可能會掉進氣管,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或有些人直接用手指或匙羹嘗試挖出來,絕大部分情况都是有害,如小朋友喉嚨較窄,更容易造成阻塞,甚至窒息;亦有見挖出血的情况。」


相關閲讀: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哈姆立克法非人人可急救 腹部衝擊錯姿傷肋骨

遇上鯁塞,若有相關急救知識,例如哈姆立克法(一種腹部衝擊方法令鯁塞異物吐出),可立刻執行。但朱指出,若未學過急救或沒有相關訓練,可能會做錯姿勢而造成傷害,例如過度用力或是弄錯位置如肋骨而受傷。

誤吞骨頭、小物件等異物 食物、口水落錯格 急救法Dos & Don’ts
哈姆立克法–若擁有急救知識,遇上有人鯁塞可立即以哈姆立克法急救,並致電999求助。(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鯁喉急救有法 幼童吞嚥能力較弱 注意食物大小吃前先喝水免濁

持續劇烈咳嗽 異物或入肺

此外,由於食道與氣管位置相近,異物一旦落入氣管會比較麻煩,例如落入肺部較細小的氣管,有可能造成肺炎。不過,日常「落錯格」的東西如飯粒、口水等,氣管入口有絨毛定時分泌黏液,黏着異物,然後慢慢撥出,並咳出來,毋須過於擔心。但如咳嗽持續且劇烈,有可能是異物已經落入肺部,建議盡快求醫檢查。朱國強分享,曾有一個小朋友咳嗽了很長一段時間,入院接受X光檢查發現患上肺炎,最後經內窺鏡檢查發現有一顆花生堵塞了支氣管,分泌物無法流走演變成肺炎。因此家長應時刻警覺,以及做好家居安全。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www.afterroberto.com/%e5%90%b8%e5%85%a5%e6%80%a7%e8%82%ba%e7%82%8e%e6%88%90%e5%9b%a0-%e7%b4%b0%e8%8f%8c%e6%98%93%e5%85%a5%e8%82%ba-%e6%b3%a8%e6%84%8f%e5%8f%a3%e8%85%94%e8%ad%b7%e7%90%86/ Wed, 02 Aug 2023 04:29: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990

【明報專訊】吸入性肺炎,顧名思義,就是病人吸入一些含菌量大的東西,細菌從上呼吸道跑進肺部,引起肺炎。引致吸入性肺炎3個主要原因,分別是外來物誤入氣管、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以及外來物含菌量高。除了適當的口肌和吞嚥復康訓練,保持良好口腔衛生,亦有助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編者按:患有中風、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長者,口腔靈敏度及口肌活動能力減退。無論用口進食或用鼻胃管餵食的長者,假如口腔護理不足,會滋生大量細菌,形成牙菌膜,引致蛀牙及牙周病等。當長者不幸「落錯格」,口腔大量細菌便會跟隨唾液及食物一同進入肺部,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了解吸入性肺炎3大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者倘食物「落錯格」細菌隨唾液食物入肺

要解構吸入性肺炎,首先要了解口腔至咽喉這個區域負責的3項工作:呼吸、咀嚼和吞嚥。三者之間,呼吸和咀嚼能同時進行,但吞嚥時必須閉氣,待吞嚥後才能繼續呼吸,兩者之間需要精準協調(breathing-swallowing coordination)。如果過程中發生任何不協調或遲緩,都有可能導致吞嚥困難(dysphagia)。

當食物進入咽喉,喉部聲帶會閉合,會厭軟骨也會向下將氣管入口蓋住,防止食物掉進氣管。一般人偶有「落錯格」,即食物意外掉進氣管中;正常情况下,有外來物誤入氣管會引發咳嗽反射(cough reflex),用作清除外來物以保護肺部。因此,單純「落錯格」未必會導致吸入性肺炎,還需要考慮另外兩個因素。


相關閲讀:【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一.咳嗽反射變差

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防禦機制的第一道屏障,部分長者因疾病如中風,令咳嗽反射的靈敏度減退,或因長期臥牀導致咳嗽反射功能變差,以致未能清除下呼吸道殘留的外來物,再加上長者普遍抵抗力相對較弱,都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二.細菌隨唾液食物入肺

患有中風、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長者,口腔靈敏度及口肌活動能力減退,導致口腔進食後積聚食物殘渣;另外,使用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餵食的長者因長時間缺乏口部刺激,口腔可能積聚痰涎。無論用口進食或用鼻胃管餵食的長者,假如口腔護理不足,會滋生大量細菌,形成牙菌膜,引致蛀牙及牙周病等。當長者不幸「落錯格」,口腔大量細菌便會跟隨唾液及食物一同進入肺部,令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顯著上升。總括而言,引致吸入性肺炎3個主要原因(見圖):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ankomand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1. 外來物經常誤入氣管

2. 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

3. 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

針對外來物經常誤入氣管,透過適當的口肌和吞嚥復康訓練改善吞嚥能力,能減少「落錯格」頻率。針對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適量運動保持肺功能,以及確保攝取足夠和均衡的營養,均有助改善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及增強抵抗力。針對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是降低口腔含菌量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相關閲讀: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知多啲:筷子毛巾助長者清潔口腔

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每天清潔牙齒及假牙,配合每年定期由牙醫檢查牙齒,是保持牙齦及牙齒健康的最好方法。根據衛生署建議,每天起牀及晚上睡前使用含氟化物(fluoride)牙膏刷牙,以及使用牙縫刷或牙線清除牙齒表面和鄰面的牙菌膜,有助預防蛀牙。如有使用假牙托,每晚睡前必須除下清洗。如果長期佩戴的假牙托不潔淨,可能會導致牙托性口炎,即口腔黏膜與假牙托接觸處出現疼痛、紅腫、潰爛等情况。

對於患有腦退化症、中風、柏金遜症等手部肌肉不靈活的長者,如仍能自己刷牙,應鼓勵他們盡力自行完成或按需要提供協助,如將毛巾綑上牙刷手柄加粗,使他們更易握住牙刷改善操控,或可考慮轉用電動牙刷,減少對刷牙技巧的要求。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衛生——要保持長者口腔衛生,否則一旦「落錯格」時,口腔細菌可能隨食物跌入肺部,令吸入性肺炎風險上升。(sakai000@istockphoto)

對於未能自行清潔口腔的長者,按照需要協助的程度,分為3個組別。

1. 清醒,能合作,有牙齒 每天早晚清潔牙齒

照顧者每天早晚應替他們清潔牙齒,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能有效防止蛀牙,而牙膏劑量(標準為一顆青豆大小)可按牙齒數目適當調整。然而,照顧者可能擔心長者刷牙時不慎吞下牙膏,其實吞下一顆青豆大小牙膏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

2. 清醒,能合作,但沒有牙齒 每晚夾紗布抹口腔

照顧者每天晚上都要替他們抹口腔一次,可用能鎖緊物件的鉗子把一片紗布夾好,用開水沾濕紗布,擠出多餘水分,放入他們口中並按以下順序(見上圖):面頰內側→上頜牙齦→下頜牙齦→上顎→舌面→舌底→嘴唇,清潔每個位置兩次,以及每次替換乾淨的紗布。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Reflu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3. 不清醒,不能合作,有吞嚥困難 以不易碎輔助工具清潔口腔牙齒

‧如果他們有牙齒,照顧者需替他們刷牙及使用牙縫刷或牙線清潔牙齒表面和鄰面,惟不能使用牙膏,以免牙膏誤入氣管;如果他們沒有牙齒,則每天晚上用濕紗布替他們抹口腔一次。

‧協助長者護理口腔及清潔牙齒時,他們可能咬住潔具,照顧者可使用有一定厚度並且不易破碎的輔助工具,例如把幾支筷子用毛巾捲起,讓他們用其中一邊的牙齒咬着,這便能將口固定張開,照顧者有足夠空間清潔另一邊牙齒。

‧由於他們不能漱口,完成所有口腔護理程序後要把口腔抹乾淨,如有需要可用棉花棒為唇部乾燥的長者以甘油(glycerine)塗抹。


相關閲讀:牙周病分4期 嚴重或致牙齒脫落 及早治療、注意口腔衛生 有望逆轉病情


言語治療師 度身設計口腔護理

老人院長者的口腔護理工作,以往通常由保健員或護士負責,近年有安老服務單位提供言語治療服務。以仁濟護養院為例,言語治療師為院舍員工提供長者口腔護理教育及建議,加強長者口腔護理服務。對於複雜個案,言語治療師制訂個人化及針對性建議後,由復康助理執行,全面照顧所有院友的口腔衛生。

我們亦在院舍推行「全面口腔護理行動」,除了教育及護理工作外,還有一系列活動,包括改善院友自行護理口腔技巧的工作坊、重溫口腔護理要點之員工教育講座、口腔健康評估量表(Oral Health Assessment Tool, OHAT)推廣及應用等,期望加深大家對口腔護理的認知,共同築起預防院友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防線。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馮承駿(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仁濟護養院言語治療師)

吸入性肺炎3成因 中風、認知障礙症患者倘「落錯格」細菌易入肺 注意口腔護理
 馮承駿(作者提供)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肺腑之言:進食「吞錯格」 吸入性肺炎可大可小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8%85%91%e4%b9%8b%e8%a8%80-%e9%80%b2%e9%a3%9f%e5%90%9e%e9%8c%af%e6%a0%bc-%e5%90%b8%e5%85%a5%e6%80%a7%e8%82%ba%e7%82%8e%e5%8f%af%e5%a4%a7%e5%8f%af%e5%b0%8f/ Mon, 05 Aug 2019 02:15: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85 【明報專訊】我的貓兒最年長的一隻叫「大頭」,17歲高齡的牠,儘管牙齒也掉了不少,食量依然驚人。但從今年4月起,牠就逐漸不肯進食,而且常常嘔吐,經城中多個獸醫診斷,仍然找不到原因,最後唯有替牠從體外放置喉管去餵食物和水,暫時維持生命,希望牠遲一點會復元。然而數星期後,牠在進食後不停咳嗽和氣喘,狀甚痛苦;由於懷疑是「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所以便立即帶牠去看獸醫。

 

 

吞錯格, 落錯格, 吸入性肺炎,
安詳離開——17歲高齡的「大頭」早前進食後不停咳嗽和氣喘,懷疑是吸入性肺炎。「大頭」上月安詳地離開了!(作者提供)

 

 

高危:神志不清 長期臥牀 吞嚥不良

由於異物嗆入或吸入到肺部(俗稱「吞錯格」)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在人類(尤其是長者)其實十分常見。高危一族包括那些神志不清、長期臥牀和吞嚥不良的人士,例如中風、癲癎症、酗酒、濫藥和喉部疾病的患者;如果再加上嘔吐,風險和嚴重程度還會加劇。一般的病徵包括咳嗽、濃痰、發燒和呼吸急促等,嚴重的可以迅速致命。在上述的身體狀况下,由於平常用於預防「吞錯格」的吞嚥反射防禦能力降低,異物(例如食物或嘔吐物)便可以直闖氣管,進入肺部,阻礙正常呼吸過程。

 

吸入含胃液嘔吐物 可致呼吸衰竭

此外,由於吸入肺部的異物很多時都帶有細菌(例如口腔裏的「厭氧菌」),因此異物吸入肺部後可以引致細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如果病者吸入了含有自己胃液分泌的嘔吐物,那些高度酸性的物質更可能引致化學性肺炎(chemical pneumonitis),令到肺部組織受到嚴重的傷害,可引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儘管可以利用儀器抽走異物、給予抗生素治療、使用氧氣和其他輔助呼吸機器等方法去治療此類病者,但如果兩邊肺部受到廣泛的影響而導致嚴重缺氧,再加上很多患者本身已經年紀老邁和身體虛弱,同時患有其他長期病患的話,治癒的機率便會大為減低。

 

儘管放置餵食管可以幫助一些有吞嚥困難和進食欠佳的病人維持營養和水分的吸收,然而有別於很多人所想,使用餵食管其實在醫學文獻裏並未證實可以減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餵食方法不正確、胃液倒流甚至餵食管移位,一樣可以令胃液和食物進入呼吸道引致肺炎。

 

雖然貓貓「大頭」那一次僥倖逃過一劫,但由於始終不肯進食,身體狀况每况愈下,我們終於讓牠在上月安詳地離開了!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醫言有理:「落錯格」可變吸入性肺炎

知多啲:老少染肺炎球菌 數小時足喪命

健康血壓血糖 減腦退化風險

【長者健康】抗氧化補充劑增患癌風險?

鬧走家傭 疑神疑鬼 拆解父母「蠻橫」 化干戈為體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