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質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4 Sep 2024 03:49:2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致癌物質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衣物中殘留甲醛成分有無致癌風險?可致皮膚過敏紅腫 //www.afterroberto.com/%e8%a1%a3%e7%89%a9%e4%b8%ad%e6%ae%98%e7%95%99%e7%94%b2%e9%86%9b%e6%88%90%e5%88%86%e6%9c%89%e7%84%a1%e8%87%b4%e7%99%8c%e9%a2%a8%e9%9a%aa%ef%bc%8d%e5%8f%af%e8%87%b4%e7%9a%ae%e8%86%9a%e9%81%8e%e6%95%8f/ Wed, 04 Sep 2024 03:49: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837

【明報專訊】不少人在購買新衣時開始留意甲醛(CH2O)殘留問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均將甲醛歸類為可致癌物質,到底衣物中殘留的甲醛成分有無致癌風險?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去除甲醛?

甲醛歸類為可致癌物質 可刺激皮膚過敏 長期接觸可致鼻咽癌

甲醛在室溫下是一種無色、劇毒、易燃的氣體。它不僅會刺激皮膚、喉嚨、肺部和眼睛,職業上長期接觸甲醛,亦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導致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等。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環境中甲醛濃度保持在0.08ppm(即0.1mg/m³)以下對人體相對安全,而這也是多數國家及地區室內甲醛濃度限值。簡言之,日常環境中接觸低濃度甲醛不足以致癌。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顯示,接觸甲醛平均水平1.34mg/m³以下和峰值水平5.36mg/m³以下的人群中,鼻咽癌發病率並未增加。

游離甲醛通過汗液被吸收 含量不足致癌

衣物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衣物染色牢度和防皺性能,會使用固色劑;塗料印花工藝也常使用含甲醛的自成體系交聯劑。這些化學物質中的甲醛與衣物纖維結合,確保衣物色彩鮮艷和形態穩定。然而,衣物出廠時可能殘留甲醛,其中未與纖維固定部分稱為游離甲醛。由於甲醛能溶於水,未清洗新衣物中游離甲醛可能會通過汗液等途徑被人體吸收,但這種吸收極為微小,甲醛含量和暴露時間遠未達到致癌水平。


相關閲讀:【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長期接觸低濃度甲醛或引發急性眼不適、咳嗽、流淚

然而,這並不意味可以完全忽視甲醛的存在。雖然衣物中殘留甲醛在一般情况下不會直接導致癌症,但可能引發一系列皮膚問題,如過敏、紅腫等。此外,長期接觸低濃度甲醛還可能引發急性眼部不適徵狀、咳嗽、流淚等反應。對於敏感人群來說,這些影響可能更為顯著。

衣物中殘留甲醛成分有無致癌風險?可致皮膚過敏紅腫
衣物中殘留甲醛在一般情况下不會直接導致癌症,但可能刺激皮膚過敏紅腫,若職業上長期接觸甲醛,有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導致鼻咽癌等。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新衣物宜先洗後穿 有效除殘留甲醛

新衣通過清洗,可有效去除殘留甲醛及其他有害物質。此外,購買衣物時盡量選擇天然材質,如棉、麻、絲等衣料;此類材質毋須使用過多化學處理劑,甲醛殘留量相對較低。另選擇經過合格檢測的衣物,並在穿新衣前先清洗,可以減少接觸甲醛。享受時尚帶來的愉悅與自信的同時,不忘呵護自身健康,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文:曾偉光(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瘤言情深)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咖啡=致癌?】認清「丙烯酰胺」莫恐慌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92%96%e5%95%a1%ef%bc%9d%e8%87%b4%e7%99%8c%ef%bc%9f%e3%80%91%e8%aa%8d%e6%b8%85%e3%80%8c%e4%b8%99%e7%83%af%e9%85%b0%e8%83%ba%e3%80%8d%e8%8e%ab%e6%81%90%e6%85%8c/ Mon, 17 Jan 2022 09:00: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3243 編者按: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49款不同種類的咖啡產品,包括10款咖啡豆、9款咖啡膠囊、16款咖啡粉及14款即溶咖啡粉,當中47款樣本驗出含有基因致癌物丙烯酰胺。消委會指出,未成熟的咖啡豆含有大量的游離天冬酰胺,高溫烘焙下會形成丙烯酰胺,雖然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較其他煎炸食物,例如薯片、薯條等為低,而所有樣本均符合歐盟訂立的基準水平,但仍需多加留意咖啡的飲用量和頻密程度,以減少攝入丙烯酰胺的機會。究竟丙烯酰胺是什麼?

丙烯酰胺

 

咖啡是許多上班一族的提神佳品,習慣每天總呷上一杯的人為數不少。早前美國加州洛杉磯法院裁定咖啡公司在咖啡產品上必須貼上「含有致癌物質」的警告標籤,令一眾咖啡愛好者擔心不已,喝咖啡會否致癌?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這說法源自咖啡含有一種化學物質「丙烯酰胺」(Acrylamide)。 「丙烯酰胺」是一種常見的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時產生的副產品。當含有糖或澱粉質的碳水化合物食物經過煎、炸或烘焙等高溫烹調方法處理時,都會產生「丙烯酰胺」。其實在日常飲食中經常會攝取到這種化學物質,但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極低,可以放心繼續飲用。

於咖啡而言,由於咖啡豆內含有碳水化合物,當經過烘焙後亦會產生丙烯酰胺。陳勁芝解釋,在即磨咖啡方面,有研究指出烘焙度愈深的咖啡豆,丙烯酰胺的含量會愈低。但即溶咖啡卻剛相反,若即沖粉末顏色愈深的,丙烯酰胺的含量則愈高。這與大部分即溶咖啡需要在烘焙後再用不同加熱方法烘乾有關。兩種咖啡比較,若以同樣160毫升的分量計算,一杯即溶咖啡含有0.93微克的丙烯酰胺,比即磨咖啡的0.45 微克為多。

 

至於一些常吃到食物如炒菜、薯片、炸薯條、餅乾以及黑糖等等,由於均含有碳水化合物,所以經烹調後均含有不同程度丙烯酰胺。陳勁芝引述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報告指出,香港人每天主要從炒菜中攝取丙烯酰胺(最多每千克含有360微克),其餘是從穀物類。另外,一些零食的丙烯酰胺含量更高,如梳打餅、消化餅及薯片,其中一款薯片每千克更含有3000微克的丙烯酰胺,遠多於同樣分量的液體黑咖啡(少於3-13微克),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這種化學物質無處不在。

陳勁芝指出,平日飲食含有丙烯酰胺並不等於直接致癌,亦需要看含量有多少。根據歐洲食物安全局計算,以體重60公斤人士為例,每天攝取10200微克丙烯酰胺,患病風險會增加大約10%。然而日常飲用咖啡所攝取的丙烯酰胺量並不多,遠低於其他油炸、烘焙食物。因此,陳勁芝建議,若要減低丙烯酰胺攝取量,平日少吃炒菜、油炸食物會較為可行。

]]>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www.afterroberto.com/%e8%b6%85%e5%b8%82%e6%8f%80%e9%a3%9f%e5%93%81-%e8%ad%98%e7%9d%87%e6%a8%99%e7%b1%a4%e5%85%88%e5%a4%a0%e7%87%9f/ Tue, 15 Sep 2020 08:41: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296 【明報專訊】人人留家抗疫,主要售賣包裝食品的超市,遂成為「入貨勝地」。但在琳瑯滿目且包裝吸引的食品中,暗藏不少健康陷阱,即使食物包裝寫明低糖、低脂、高纖也不一定較好,「魔鬼」細節盡在產品成分表中。想食得有營,可以參考營養師意見,即使腸仔、即食麵、餅乾或罐頭,在超市一樣可以挑選到好食物。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健康之選?——超市食物質素參差,部分食品高脂高鈉高糖,多吃無益。識揀優質食物,才食得健康。(twinsterphoto@iStockphoto)

腸仔:注意可致癌添加劑

飢腸轆轆,很多人或會選擇煮一個「腸蛋麵」醫肚。但腸仔這類醃製肉類,通常加入添加劑「亞硝酸鹽」(nitrite),以防肉類腐壞,亦可令食物呈現粉紅色。澳洲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a)提醒:「攝取過量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還有可能轉變成致癌物質亞硝胺。腸仔一般也含亞硝酸鹽,添加劑編碼為E250,選擇註明不添加人工成分,成分中沒E250亞硝酸鹽的腸仔較安全。」Gloria建議,以含豐富蛋白質的蝦仁或帶子等冰鮮海鮮,代替加工肉類更健康。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腸仔選無添加——很多腸仔及火腿等加工食物含多種添加劑,如增味劑、色素、酸度調節劑、穩定劑、乳化劑等,亦會用上亞硝酸鹽(E250)作為防腐劑,攝取過多亞硝酸鹽會增致癌風險。有些外國腸仔標榜不添加人工成分、無亞硝酸鹽,而且脂肪較一般腸仔少70%,是較佳選擇。(資料圖片)

 

麵食:宜不經油炸、低鈉

至於麵食類,選不經油炸的米粉、蛋麵、通粉及烏冬較健康。不過,亦要留意營養標籤,因為同類型麵食,鈉含量可以相差很遠,例如急凍烏冬,就記者在超市所見,有些不含鈉,但有些烏冬(以一個240克計算)卻含400毫克鈉。Gloria表示:「每一餐鈉攝取量上限為660毫克,建議選擇的急凍烏冬,以每一個(約200至250克)計算,應少於300毫克鈉。」攝取過多鈉,容易引致水腫、高血壓。

豆腐:含硫酸鈣、石膏較高鈣

豆腐美味又富含營養,是下廚的好食材。不過,有些豆腐的鈣含量未如理想。消委會早前測試34款預先包裝豆腐,發現每100克豆腐計,鈣含量由16毫克至420毫克不等,相差甚遠,當中只有個別預先包裝豆腐樣本的鈣含量較高,以每100克計算,鈣含量較高的有維他奶山水有機黃豆硬豆腐(420毫克)、正豆原味有機豆腐(195毫克),見於高檔超市的博多屋木綿豆腐(大),則含144毫克。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豆腐選高鈣——選購豆腐時可留意是否以硫酸鈣(E516)或石膏為固化劑。消委會早前測試發現,以此作為固化劑的豆腐樣本鈣含量較高。(李佩雯攝)

選購預先包裝豆腐時,不妨留意成分中有否含「硫酸鈣」(calciumsulphate,E516)或食用石膏。消委會指出,鈣含量較高的預先包裝豆腐樣本,均以這兩種成分作為固化劑。

此外消委會指出,非預先包裝的板豆腐,鈣含量普遍比預先包裝豆腐樣本高,估計因這類豆腐多以食用石膏(主要含硫酸鈣)為固化劑。

乳酪:希臘乳酪蛋白質較高

不少人都喜歡在超市買乳酪,既可當早餐,也可以當零食或甜品。眾所周知,乳酪含益生菌,能促進腸道健康。但原來選錯乳酪,不一定健康。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希臘乳酪選低脂——優質乳酪不含人工色素或增稠劑等不必要的添加物,希臘或希臘式乳酪的蛋白質含量高,選擇低脂產品更健康。(李佩雯攝)

乳酪主要成分是牛奶和益生菌,部分加入生果,但有些僅含生果味而非有真生果,亦會添加色素,「整色整水」。Gloria建議選擇只有奶、益生菌或含水果的乳酪,亦要留意成分表是否標示活性益生菌(live lactic cultures),因有些乳酪經高溫處理,會殺死部分益生菌。

乳酪中,有些註明是希臘乳酪(Greek yogurt)或希臘式乳酪(Greek style yogurt),相比一般乳酪,它們奶含量較高,因此蛋白質亦較高,有飽肚感,質感較濃稠。Gloria表示,傳統希臘乳酪使用全脂奶、忌廉及乳酸菌製造,脂肪含量相對較高,選擇「低脂」希臘乳酪較為理想。部分希臘式乳酪在脫脂奶中額外加入牛奶固體,蛋白質含量跟希臘乳酪差不多,加上是低脂,也是健康之選。

但要留意,有些希臘式乳酪只是加入增稠劑(如pectin)來營造希臘乳酪口感,蛋白質含量不高。選購時記緊要留意營養標籤,Gloria表示:「在每100克乳酪中,有多於8克蛋白質及低於3克脂肪,便屬於高蛋白質、低脂的希臘或希臘式乳酪。」

餅乾:香脆背後藏油脂致肥

餅乾需要添加油脂來製造香脆口感,因此屬高熱量食物,吃太多容易致肥,但餅乾方便又頂肚,很多人都會在超市買來「看門口」。有沒有較健康的餅乾選擇?Gloria提醒:「避免選擇成分中有『人造奶油、植物起酥油、酥皮油』等含高反式脂肪的油脂,亦要避開含高飽和脂肪的『棕櫚油』(palm oil)。」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均會增加人體壞膽固醇,增加患心臟病風險。「葵花籽油」(sunflower seed oil)或「菜籽油」(colza oil)屬較優質的油,宜選以這兩種油製作的餅乾。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餅乾選啱油——餅乾使用菜籽油(colza oil),含較多不飽和脂肪及極低飽和脂肪,相對健康。(李佩雯攝)

此外,註明「高纖」的全麥類餅乾不一定健康,最重要是留意是否使用優質油類及低糖。為免攝取過多脂肪,Gloria建議選每100克少於15克脂肪的餅乾。

罐頭:推介高纖低脂

罐頭食物給人印象是添加了不少糖和鹽,也使用大量防腐劑;又或認為食物入罐前經高溫消毒,營養已大量流失。而事實上,部分罐頭食物的確不健康,例如很多人至愛的午餐肉,已被國際癌症研究基金(IARC)定為一級致癌物,每日食兩片(約50克)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8%,而且高鈉高脂,少吃為妙。

但Gloria糾正坊間對罐頭的一些誤解,「食物一般都經高溫滅菌後填充入罐內,密封後再以高溫加熱方式滅菌;由於外面的細菌無法進入罐內,因此毋須添加防腐劑也能在室溫下存放一段長時間。食物經高溫消毒或會流失維他命C,但當中的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素不會流失」。因此,罐頭並非必定「萬惡」,以下是Gloria的一些「好罐頭」推介。

1. 紅腰豆: 抗氧化能力比番薯或西蘭花高4倍,而且一碗紅腰豆約有13克纖維,較3個紅蘋果更高。而當中所含的水溶性纖維,有效降低膽固醇。最好選無鹽紅腰豆,可用來煲湯或做沙律。
2. 茄汁焗豆: 高纖維,一罐220克約含10克纖維,滿足成年人一天所需纖維的40%。市售的茄汁焗豆的鹽含量相差頗大,宜選低鹽產品。
3. 粟米: 高纖維,含抗氧化營養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能預防黃斑點病變,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亦有抗皮膚老化功能,選沒添加鹽及糖的粟米較佳。
4. 茄汁沙甸魚: 奧米加-3脂肪含量比吞拿魚高5至10倍,對心臟有益,亦能補充鈣質和蛋白質,但患痛風人士要少吃,因沙甸魚嘌呤(purine)含量比較高,容易誘發痛風。建議查看消委會7月刊登的罐頭魚報告,避開金屬污染物較高的品牌。
5. 吞拿魚: 含奧米加-3脂肪,低脂及高蛋白質;選擇水浸、番茄味或辣味吞拿魚,較油浸的低脂。建議查看消委會7月刊登的罐頭魚報告,避開金屬污染物較高的品牌。

 


小貼士:何謂低脂脫脂?小心「輕怡」陷阱

脂肪:

攝取過多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會增加體重和影響心臟健康。在同類產品中,選擇低脂為佳。產品中常見「低脂」、「脫脂」字眼,脂肪含量有一定規範,澳洲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a)說:「低脂定義是每100克固體食物含少於3克脂肪,或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少於1.5克脂肪。至於脫脂並非完全不含脂肪,每100克固體食物含少於0.5克脂肪,或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少於0.3克脂肪,產品也可印上脫脂兩字。」

她提醒要小心標籤陷阱,例如產品註明「較低脂」或「輕怡」,可能只是較相同品牌的同類產品低25%或以上脂肪,卻同樣屬於高脂行列。Gloria以同一品牌消化餅為例,「輕怡版相比非輕怡版本的確少了30%脂肪,但同時增加了18%糖分,所以最終每片消化餅只是相差5kcal」。

糖:

多餘糖分會囤積於體內,並在肝臟中轉換成三酸甘油脂,以皮下脂肪、內臟脂肪或肌肉內脂肪等形式儲存於人體中,成致肥原因。在每天2000kcal膳食中,糖分攝取量應少於50克(約10粒方糖),忌選高糖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超過15克糖。

鹽:

攝取過多鹽分會引致水腫、高血壓等問題,因此在同類產品中,選擇少鹽產品,若100克食物中,少於120毫克為之低鹽。

超市揀食品 識睇標籤先夠「營」
營養專家——謝詠瑩(Gloria):澳洲註冊營養師(資料圖片)

資料來源:澳洲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a)

 

文:李佩雯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知多啲:自家炸用米糠油 避免釋致癌物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8%87%aa%e5%ae%b6%e7%82%b8%e7%94%a8%e7%b1%b3%e7%b3%a0%e6%b2%b9-%e9%81%bf%e5%85%8d%e9%87%8b%e8%87%b4%e7%99%8c%e7%89%a9/ Mon, 20 Jan 2020 07:01: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493 【明報專訊】想一展身手,親自下廚炸油角、炸芋蝦,送禮自奉?註冊營養師萬侃表示,自家炸或買現成,食物脂肪含量都不會相差太遠,不過自行烹調可以選擇用「好油」。首先要考慮食油中的脂肪酸,大量生產的油炸食物,不少用上椰子油、棕櫚油,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影響心臟健康。而米糠油、葵花籽油和橄欖油則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可提高好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壞膽固醇。

初榨橄欖油不適合炸物

另外,油炸食物時的溫度逾200℃,選好油還要注意食油的「煙點」,即食油加熱後開始冒煙的最低溫度。初榨橄欖油煙點較低,高溫會釋放大量油煙,產生致癌物質,故只適用於低溫煮食。所以油炸食物宜選煙點較高的食油,例如米糠油、花生油、芥花籽油、茶油。

知多啲:自家炸用米糠油 避免釋致癌物
(明報製圖)

 

]]>
增廣健聞 – 做唔到10下掌上壓 要小「心」 //www.afterroberto.com/%e5%a2%9e%e5%bb%a3%e5%81%a5%e8%81%9e-%e5%81%9a%e5%94%94%e5%88%b010%e4%b8%8b%e6%8e%8c%e4%b8%8a%e5%a3%93-%e8%a6%81%e5%b0%8f%e3%80%8c%e5%bf%83%e3%80%8d/ Mon, 25 Feb 2019 04:3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192 【明報專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本月中刊登一篇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報告。於2000至2010年間,研究團隊追蹤美國印第安納州1104名消防員,分別在2000年及2007年,以掌上壓檢測他們的體能,然後分為5級,最高級別可完成超過40下掌上壓,最低級別只能做0至10下。

掌上壓,紅酒,心血管病,致癌物質,電子煙,食物過敏,e-cigarette,food allergies,
▲Tomwang112@iStockphot

至2010年,當中37人出現心血管病。研究員發現,掌上壓次數與心血管病發生率呈明顯反比;做到超過40下的人,只有1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相比只能做0至10下的人,心血管疾病的病發率少96%。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雜誌

紅酒護心?滴酒不沾最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於1988年已把「酒精飲品中的乙醇」,包括啤酒、紅酒、白酒、烈酒等,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可引致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及肝癌;於2007年確認酒精可引致大腸癌及女性乳癌。

2018年8月,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一項就1990至2016年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酒精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風險因素,死亡率和癌症的風險隨飲酒分量增加而提升,而最健康的飲酒分量是滴酒不沾。

資料來源:衛生署監測及流行病學處

掌上壓,紅酒,心血管病,致癌物質,電子煙,食物過敏,e-cigarette,food allergies,
▲gomita007@iStockphoto

電子煙及食物過敏知多啲
電子煙、加熱煙​與煙草有何分別?食物過敏有什麼最新資訊​?香港大學醫學院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育醫造才:探索醫學世界」免費公開講座,邀請專家分享醫學研究最新發展。

講題1:電子煙和加熱煙
講者:王文炳(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講題2:食物過敏最新資訊
講者:莊俊賢(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日期:3月16日(周六)
時間:上午10:00至中午12:0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查詢:3917 92123917 9994

 

]]>
醫言有理:病毒細菌感染可致癌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a8%80%e6%9c%89%e7%90%86%ef%bc%9a%e7%97%85%e6%af%92%e7%b4%b0%e8%8f%8c%e6%84%9f%e6%9f%93%e5%8f%af%e8%87%b4%e7%99%8c/ Sun, 23 Oct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e0f26933b2ee604ee9ad5bdd7d1a4697 【明報專訊】癌症乃疾病的頭號殺手,科學家不斷努力尋找病因。某些病毒(viruses)及細菌(bacteria)可誘發癌症,估計與15%癌症個案有密切關係。

「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引發「胃癌」(gastric carcinoma)及「胃淋巴癌」(gastric lymphoma),後者一般屬低毒性「邊緣區B細胞淋巴癌」(low grade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但可轉化成高毒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high grad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與多種癌症有關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大多經性接觸傳染,可誘發「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亦與多種其他癌症有關,包括「陰唇」(vulva)、「陰道」(vagina)、「陰莖」(penis)、「肛門」(anus)、「直腸」(rectum)及「口咽」(oropharynx)。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皆可引致「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及「肝硬化」(cirrhosis),有機會誘發「肝癌」。酒精增加患癌機率,肝炎病毒帶菌者切忌飲酒。「丙肝病毒」亦同時與多種淋巴癌有密切關係,包括低毒性及高毒性淋巴癌。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又稱「人類疱疹毒第四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4),與多種癌症有關,尤其淋巴癌,包括在非洲較多見的「伯基特淋巴癌」(Burkitt's lymphoma)及西方國家常見的「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在亞洲地區,上述兩種淋巴癌皆不多見,EB病毒卻與「鼻腔NK細胞淋巴癌」及「鼻咽癌」有極密切關係,科學家在癌細胞中找到EB病毒基因。

作者簡介: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文:梁憲孫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C004_.jpg肝炎患者喝酒,易誘發肝癌。(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癌症乃疾病的頭號殺手,科學家不斷努力尋找病因。某些病毒(viruses)及細菌(bacteria)可誘發癌症,估計與15%癌症個案有密切關係。

「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引發「胃癌」(gastric carcinoma)及「胃淋巴癌」(gastric lymphoma),後者一般屬低毒性「邊緣區B細胞淋巴癌」(low grade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但可轉化成高毒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high grad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與多種癌症有關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大多經性接觸傳染,可誘發「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亦與多種其他癌症有關,包括「陰唇」(vulva)、「陰道」(vagina)、「陰莖」(penis)、「肛門」(anus)、「直腸」(rectum)及「口咽」(oropharynx)。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皆可引致「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及「肝硬化」(cirrhosis),有機會誘發「肝癌」。酒精增加患癌機率,肝炎病毒帶菌者切忌飲酒。「丙肝病毒」亦同時與多種淋巴癌有密切關係,包括低毒性及高毒性淋巴癌。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又稱「人類疱疹毒第四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4),與多種癌症有關,尤其淋巴癌,包括在非洲較多見的「伯基特淋巴癌」(Burkitt’s lymphoma)及西方國家常見的「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在亞洲地區,上述兩種淋巴癌皆不多見,EB病毒卻與「鼻腔NK細胞淋巴癌」及「鼻咽癌」有極密切關係,科學家在癌細胞中找到EB病毒基因。

作者簡介: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文:梁憲孫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C004_.jpg肝炎患者喝酒,易誘發肝癌。(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