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12 Jul 2024 08:02:0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自閉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細菌種類少 中大研究:驗糞及早測自閉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7%aa%e9%96%89%e7%97%87%e5%85%92%e7%ab%a5%e8%85%b8%e9%81%93%e7%b4%b0%e8%8f%8c%e7%99%bc%e5%b1%95%e9%81%b2%e7%b7%a9%e7%b4%b0%e8%8f%8c%e7%a8%ae%e9%a1%9e%e5%b0%91-%e4%b8%ad%e5%a4%a7%e7%a0%94%e7%a9%b6/ Fri, 12 Jul 2024 08:02: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72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證實自閉症患者腸道微生態有別一般人,並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開發由31種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組成的自閉症檢測工具,有助及早評估兒童自閉風險,料最快今年底可臨牀應用。研究結果最近於頂尖國際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有份參與研究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說,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較遲緩,且多樣性較低。

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細菌種類少 中大研究:驗糞及早測自閉風險
中大醫學院開發由31種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組成的自閉症檢測工具。左起為中大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永昊、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家亮、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及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蘇奇。(中大醫學院提供)

中大研究: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細菌種類少

研究團隊2021至2023年期間跟進1627名1至13歲兒童,部分患有自閉症,並蒐集他們糞便樣本,利用宏基因組測序分析,以及蒐集他們於飲食、藥物或共病的數據。團隊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有多種微生物、微生物基因及代謝通訊路徑出現改變,再利用機器學習模型,組合31種標誌物開發非入侵自閉症診斷工具,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4%及93%。


相關閲讀: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表現和徵狀有不同 了解診斷及治療

31種腸道微生態標誌物組成 非入侵診斷工具

中大醫學院亦完成一項先導臨牀研究,透過增強兒童腸道內的腦部傳遞物質「γ-胺基丁酸」治療自閉症,並研發微生態配方為30名4至11歲自閉症兒童提供12星期療程,初步發現可緩解感官敏感和焦慮症狀15%至20%,且無不良反應。

身兼中大裘槎醫學科學教授的黃秀娟說,現有自閉症診斷是臨牀評估,徵狀輕微的年幼兒童可能會被遺漏而延遲診斷。她說今次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細菌發展遲緩,亦較少細菌種類,並會影響代謝物等,而新檢測工具可用於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兒童。


相關閲讀:益生菌 vs 益生元 哪些食物含量豐富?好處你要知(附營養師提供餐單建議)

陳家亮:腸道微生態有潛力成治療自閉症新方案

中大醫學院前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說,檢測腸道微生態可作為及早診斷自閉症的非入侵工具,研究亦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極具潛力成為治療自閉症的新方案,有望幫助父母管理孩子日常情緒問題。他預計檢測工具最快今年底至明年初可臨牀應用,由家長蒐集子女糞便樣本交至醫院,約一周後有診斷報告。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表現和徵狀有不同 了解診斷及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5%b0%88%e6%b3%a8%e5%8a%9b%e4%b8%8d%e8%b6%b3-%e9%81%8e%e5%ba%a6%e6%b4%bb%e8%ba%8d%e7%97%87-%e8%87%aa%e9%96%89%e7%97%87-%e8%a1%a8%e7%8f%be%e5%92%8c%e5%be%b5%e7%8b%80%e6%9c%89%e4%b8%8d%e5%90%8c/ Tue, 09 Jul 2024 09:3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42

作為父母,除了着緊孩子的健康,亦會非常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及社交表現。當留意到他們表現內向、不善與人溝通,便擔心是否有自閉傾向;若他們坐不定、欠缺集中力,便會懷疑是否有專注力不足。近年自閉症個案在全球愈趨普遍,根據美國疾控中心2020年統計,每36名8歲兒童中就有一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即2.8%,男女比例約4:1。而每100名兒童就有6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男女比例約2:1。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自閉症譜系障礙)及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同屬兒童腦神經發展障礙,到底兩者有何分別,有方法可以治療嗎?

自閉症多與遺傳因素有關 與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徵狀有別

betway体彩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劉健真醫生表示,ASD成因與遺傳因素有頗大關係,由多項基因及環境因素互相影響,患者的兄弟姊妹患上ASD或ADHD的機會明顯地較高。大約有一成患者也同時患有其他遺傳及基因突變疾病,如唐氏綜合症、脆性X綜合症、結節性硬化症等等。與遺傳有關的ADHD個案則達七成,患者的父或母可能出現些急躁或善忘的迹象。

ASD的其他成因包括小童免疫系統異常,患者容易有哮喘、腸道問題或濕疹等情况;孕婦產前服用抗抑鬱藥或抗癲癇藥、母胎受感染、妊娠糖尿病、產前出血等都是ASD的風險因素;而ADHD的風險因素則包括食物色素及添加劑、農藥、環境污染等。

自閉症社交及溝通障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等,均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劉醫生指出,每名ASD患者的行為表現都存在着差異,醫生會先根據兩大臨床診斷條件作出評估,包括:
1. 社交溝通、互動及人際關係障礙、難於理解社交提示及身體語言
2. 興趣狹隘、思想固執、行為重複刻板

其他徵狀包括:

  • 異常感官反應,感知過敏或過弱
  • 動作計劃及協調困難、自理能力較弱
  • 運動技能偏弱,難以做出控球或跳繩等動作
  • 專注力不足、自制及情緒控制偏弱、不能專心聆聽
  • 對某些感覺或事物特別有興趣
  • 睡眠困難

由於ASD是屬於早期的腦部神經發展障礙,家長一般很早已經留意到孩子有異常情况,而大部分個案的確診年齡約在4歲前。

行為治療針對溝通及社交能力

縱使目前還未有根治自閉症的方法,但劉醫生指,透過早期介入治療,包括行為治療(Behavioural Therapy),有助減低患者的重複性行為,協助他們建立自理能力,以及改善其社交互動和溝通方面的障礙。言語治療師也可利用引導的方式與自閉症兒童進行互動及模仿遊戲(Symbolic Play)及社交思維訓練(Social Thinking),從而建立溝通和社交能力。其他治療方式例如音樂治療可改善他們的互動及聆聽能力;感覺統合治療(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則適用於過度尋找或過度避免感覺刺激的患者。綜合訓練是利用有系統的環境及視覺策略提供結構化教學(TEACCH)。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ural Analysis),簡稱ABA,則着重透過分析行為成因及後果,釐定改變行為的方法,配以獎勵及重複練習,讓兒童掌握新技巧。

劉醫生續指,現時沒有針對自閉症的藥物,但若孩子在自我控制及專注力方面出現問題,構成對學習及環境適應方面的影響,醫生可處方改善相關精神或行為徵狀的藥物,令他們更容易適應生活及學習需要。


相關閲讀:ADHD成人患者症狀:工作屢出錯、人際關係緊張、感情易觸礁 易被誤解性格或能力有問題

ADHD無法專注、過度活躍

ADHD的患者因腦部傳送信息的神經介質(Neurotransmitter)出現功能障礙,導致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等徵狀: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
■無法長時間專注需用腦的工作,容易分心
■疏忽細節,難以聽從指示做事
■無法細心聆聽別人說話
■做事欠組織能力、拖延工作操作記憶差、善忘
■腦袋精力不足、容易疲勞
■時刻亂蹦亂跳(特別在年幼時)、難以安靜下來
■坐立不安
■多言
■欠耐性、衝動
■打斷別人談話

劉醫生表示,要診斷是否患上ADHD,醫生會透過臨床觀察評估求診者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包括判斷力、集中力、處理資訊的速度、操作記憶、情緒、自控力,以及對學習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相關閲讀:【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藥物治療   改善專注力

ADHD患者可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改善徵狀,藥物有助改善患者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及去甲腎上線素(Norepinephrine)的不平衡,從而改善運作記憶、注意力、自我控制等。

在本港,常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藥物大致可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Stimulants)及非中樞神經刺激劑(Non-stimulants)。有研究顯示,大約六至八成的兒童患者對中樞神經劑有良好反應,包括提升自控力、專注力及運作記憶,惟需注意患者在服用藥物後有可能出現食慾不振、腸胃不適、頭痛、失眠、情緒變得緊張或低落等副作用,而此藥更不適用於同時患有青光眼或思覺失調的患者。

劉醫生提醒,按醫囑服藥和行為治療對改善及控制病情同樣重要。藥物能發揮即時性的效果,當停藥後徵狀容易重新出現。雖然行為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但能達到長遠改善小朋友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
【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www.afterroberto.com/%e9%9d%9e%e5%b8%b8%e5%be%8b%e5%b8%ab%e7%a6%b9%e8%8b%b1%e7%a6%91%e5%8a%a9%e7%a4%be%e6%9c%83%e7%90%86%e8%a7%a3%e8%87%aa%e9%96%89%e7%97%87-asd%e5%b8%b8%e8%a6%8b%e7%97%87%e7%8b%80/ Tue, 09 Aug 2022 04:48: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049 【明報專訊】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下簡稱《非常律師》)最近全球爆紅,主角禹英禑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下簡稱「自閉症」)的天才律師,成長過程既要克服自身缺陷,也要克服外來偏見。《非常律師》對自閉症患者及其身邊人日常處境的寫實刻劃備受好評,被寄望可對公眾對自閉症的理解帶來正面影響。但仍有一些聲音憂慮《非常律師》帶來反效果,例如加劇刻板印象或淪為欺凌話題。究竟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什麼?根據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網站介紹,ASD的兒童患者行為表現不一,一般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7項(詳見附表)。

【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非常律師禹英禑》角色自小患自閉症譜系障礙 7個ASD常見症狀

禹英禑自小被診斷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社交上面對困難,但同時有強大記憶力,一談到心愛的鯨魚和法律便滔滔不絕。但囿於社會偏見,即使她在名校法學院以第一名畢業,也幾經艱難才得到當律師的機會。故事刻劃禹英禑如何在自身障礙的掣肘和社會偏見下成長,以及她身邊的人如何學習跟她相處。


相關文章: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ASD成因與遺傳因素有關 治療主要循教育及行為訓練

究竟ASD是什麼呢?根據香港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網站中提及,「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患者在社交以至認知、情緒、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以往有關自閉症的診斷名稱常有差異,但在診斷標準更新後,諸如自閉症、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等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的成因被普遍認為跟遺傳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並由多項基因及環境因素相互影響。自閉症的症狀一般在1至2歲之間可被發現,較輕微者或到2歲以後才被發現。每名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但跟患者的年齡、語言、智力、新舊治療有密切關係。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患者行為表現不一,一般常見的臨牀症狀包括7項(詳見附表)。

現時對兒童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法,主要是從教育及行為訓練着手,助其建立有效社交溝通技巧。目前未有證據顯示藥物能根治患者的社交及溝通困難,但某些症狀可透過藥物來減低,以助兒童在接受教育及行為治療時有更佳表現。


學者:僅10%自閉者有學者症候群 某領域有超常表現

正如劇中禹英禑自述「所有自閉症患者都是獨特的」,自閉症譜系障礙涵蓋廣泛類型的特點和習性,像她擁有強大記憶力的只是少數。這也令部分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關注,劇集以極少數或不現實的「學者症候群」案例為主角,反增外界的誤解。慶熙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潘建昊稱,約10%的自閉症人士同時有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指僅在某個很有限領域有超常表現,在其他方面則廣泛有明顯心智障礙),有些像禹英禑般具異乎常人記憶和分析力,但也有些只有力記住諸如首爾地鐵路線圖等的特定資訊。劇集顧問、韓國拿撒勒大學幼兒特殊教育學專家金炳建坦言,最初對顧問邀請非常抗拒,擔心演員模仿得不好會招致反感,但看到劇本後改變心意,認為劇集有助提高公眾對自閉症認知。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非常律師》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非常律師》在韓國國內外獲廣泛好評,評論者認為該劇寫實地描繪自閉症患者及其身邊人面對的生活,也有自閉症患者的家長對劇集的感人描繪讚好。更有專家認為,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視劇受歡迎,可望為公眾對自閉症的關注帶來正面影響。潘建昊向韓國《中央日報》表示,以美國為例,1988年賣座電影《手足情未了》(由德斯汀荷夫曼飾演自閉症數學天才)也扭轉了當地社會原先對自閉症的歧視觀念。


寫實刻劃患者日常獲讚 難避反效果爭議

不過,也有聲音質疑《非常律師》會帶來反效果。早在《非常律師》去年底宣布開拍時,關注成人自閉症患者的韓國組織Estas曾發表聲明,指摘劇方公布的劇情梗概未有準確描述自閉症,反而加強對自閉症的部分負面刻板印象,即使劇集播出獲讚,Estas仍抱持相對負面的看法。另外,有網民模仿禹英禑自閉症患者行為引發爭議,也有校園欺凌者以禹英禑角色來言語攻擊自閉者患者。

編劇文智媛之前的作品、電影《5時恭候的證人》同樣有自閉症角色(金香起飾自閉症的兇殺案證人),促成製作公司邀請她創作自閉症患者成為律師的故事。對於上述爭議,她坦言:「如果我是自閉症,或者我的熟人是自閉症,我會對這齣劇感到有點不舒服。」她解釋,即使劇中沒有特別的反派角色,禹英禑面對的困難也可能是自閉症本身和隨之而來的偏見,因此在創作時也曾苦惱要如何處理這些困難而不會帶來傷害。導演劉仁植回應模仿爭議時,則指模仿者未必是想貶低自閉症,但同意應要小心謹慎,認為「角色最好不要帶到劇外」。飾演禹英禑的女星朴恩斌坦言接到角色時,感受到一股責任感,也擔心會冒犯他人。她因此決定不模仿真實人物或現有角色,而參考醫生使用的診斷準則和請教學者,以自己想像方式創造角色。


真人版禹英禑感同身受:需對患者更多正面描繪

《非常律師禹英禑》爆紅後,對於有關禹英禑在現實中是否可能真有其人惹來爭論。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確有一個名為莫斯(Haley Moss)的律師公開承認有自閉症。莫斯最近還接受韓媒訪問,她對《非常律師》刻劃自閉症的方式也大加讚賞,對部分劇情更有同感。她認為類似劇集是好事,「需要有更多對自閉症患者的正面描繪」。

剛度過28歲生日的莫斯,在3歲時確診為自閉症,醫生曾指她可能永遠無法說話,但幸運地未有成真,相反在13歲時為中學生寫了一本有關自閉症的指引書籍,還以專題小組成員身分在美國自閉症研究學會的年度大會上發言,到2019年起成為執業律師。


專業受漠視 遭同僚當孩子

莫斯上月接受《韓國先驅報》訪問時,自言有看過《非常律師》的第一集,對劇集頗有讚賞。她認為劇集有趣之處在於劇中的禹英禑都會搞砸事情,和其他人一起學習和成長,而不是只向觀眾說教。她更寄望有朝一日會看到一些自閉症演員獲得表演機會。

莫斯對某些劇情也感同身受。例如劇中有一幕提到禹英禑入職律師樓報到時,她的上司和同僚更關心其履歷第二頁寫上她是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無視履歷第一頁寫有她在頂尖大學法學院以第一名畢業,莫斯自言也有類似經歷。她表示,有養育自閉症兒童的同僚會將自己當成小孩子對待,即使自己跟他們有相同的專業資格,「我常覺得需要更多地證明自己,才得到跟其他人相同的尊重和機會」。但莫斯不是《非常律師》的主角原型,劇本創作的其一參考對象是另一知名的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美國畜產學專家葛蘭汀。劇集顧問學者金炳建向《韓國日報》稱,禹英禑的法庭戲其實參考了葛蘭汀的演講。

《非常律師》並非首套以自閉症作為主角的韓國影視製作,還有以患有自閉症兼學者症候群的醫生為主角的韓劇《好醫生》。另外,今年《我們的藍調時光》則起用了歷來首名唐氏綜合症演員鄭恩惠出演,同樣引起迴響。

明報記者

(環球熱話)

]]>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5%81%a5%e5%ba%b7-%e9%a6%99%e6%b8%af%e9%86%ab%e5%ad%b8%e9%9b%9c%e8%aa%8c-%e5%88%8a%e5%85%a9%e5%ae%97%e7%bd%95%e8%a6%8b%e5%ad%b8%e7%ab%a5%e5%a1%9e%e7%95%b0%e7%89%a9%e5%85%a5%e9%ab%94/ Thu, 22 Apr 2021 05:09: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187 【明報專訊】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出疫下兩宗罕見的青少年塞異物入體內事件,同樣發生在停課期間,當中有自閉徵狀的12歲男童,將逾70厘米長電線塞入尿道,結果需割開部分陰莖從尿道取走電線;另有15歲少年將長10厘米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撰寫報告的醫生稱,新冠肺炎疫情下,體內異物案例增加近一倍,半年內已有近20宗,建議政府、家長及學校要注意學童情緒健康。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說,學生在疫下被困家中影響情緒,易現焦慮及抑鬱等,可能做出高風險行為或自殘。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香港醫學雜誌》兩宗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電線塞尿道需手術

根據《香港醫學雜誌》報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疫情下出現兩宗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當中12歲男童去年6月因尿道痕癢,在家將至少70厘米長電線塞進尿道,約20厘米長的電線末端外露。之後男童有血尿及痛楚,其母親嘗試移除電線不果,前往威院求醫。

男童尿道電線纏成一團,醫生幫他麻醉後亦未能取走電線,最終做割開尿道手術取走異物。男童兩日後出院,並要使用導尿管兩星期。威院小兒外科醫生馮智衡說,男童陰莖受到永久傷害的機率不大,性功能受損的可能亦較低。

報告引述男童母親稱,一家人最近由台灣移民到香港,兒子難以適應學校及日常生活,而他經常獨留在家,情緒更差。臨牀心理學家診斷男童有自閉特徵,並對電線有強烈興趣,建議持續接受心理輔導。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根據刊於《香港醫學雜誌》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報告,一名12歲自閉症男童去年6月因尿道痕癢,將闊4毫米的電線塞入尿道。X光影像顯示男童尿道內有打結成一團的電線(圖中箭嘴),至少有70厘米長,連接至體外的電線則有20厘米長(圖中線條)。(《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個案:15歲男便秘困擾 網上學用樽塞肛

另一宗個案發生於去年5月,15歲少年在網上尋找偏方解決便秘,然後將10厘米長、3厘米闊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他其後到急症室求醫,X光片顯示洗頭水樽位於橫結腸附近位置,少年留院一晚後自行排出洗頭水樽。醫護教導他以均衡飲食或服用瀉藥解決便秘,並要求其父母多注意兒子行為。

報告指出,兩宗個案家長報告子女社交及情緒受疫情影響,希望政府、家長、學校及醫護注意學童情緒健康,並向他們提供支援。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香港醫學雜誌》披露,一名15歲少年在去年5月,將10厘米高、約3厘米闊的洗頭水膠樽塞入肛門,膠樽停留在男生橫結腸附近位置(圖中右上箭嘴)。(《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醫生:半年近20宗體內異物案 連續現不尋常案例

馮智衡說,青少年體內異物案件不常見,以往住院治療案例每年約20至30宗,多為兒童吞入異物,但故意把異物放進肛門或尿道比較少見,約數年才有一宗;疫情期間體內異物案例有上升趨勢,半年內已有近20宗,亦連續出現不尋常異物案例。他提醒,異物放進肛門輕則疼痛流血,重則可造成阻塞,甚至弄穿直腸或結腸引發腹膜炎;若尿道曾經受過傷害和需要手術修補,長遠有可能出現尿道狹窄,嚴重受傷可能勃起不良。

 

精神科醫生:易因太悶影響情緒或「搵嘢搞」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常務)陳國齡表示,學生在疫情下被困家中多時,容易因太悶而影響情緒,出現焦慮、抑鬱等,亦可能會「搵啲嘢搞」,做出高風險、探索性的行為。她又稱,有小學生復課後即要面對考試及大量功課,返校後又要保持社交距離,無法如昔日與同學談天、追逐玩樂,導致期望落差,造成很大壓力。她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活動大量減少,情緒更易受影響,造成更易發脾氣,甚至自殘。

陳國齡建議,家長應為子女訂立時間表,除了上課,吃飯、睡覺、社交、玩樂等活動都要包括在內,例如疫情嚴重可透過Zoom讓子女與同學聊天,以保持社交及期待感,不至無所事事,但家長應避免陪子女Zoom上課,否則會令子女感到壓力。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誰明我心:「A級丈夫」不懂世故 與妻關係破裂 //www.afterroberto.com/%e8%aa%b0%e6%98%8e%e6%88%91%e5%bf%83a%e7%b4%9a%e4%b8%88%e5%a4%ab-%e4%b8%8d%e6%87%82%e4%b8%96%e6%95%85%e8%88%87%e5%a6%bb%e9%97%9c%e4%bf%82%e7%a0%b4%e8%a3%82/ Fri, 02 Oct 2020 02:0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470 【明報專訊】有一種婚姻問題,不是因為有第三者,或是彼此之間再沒有感情,而是因為一個無法改變的原因。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性格問題,而是基於一種發展障礙,令有些人不懂看「眉頭眼額」,別人會覺得他們「唔識做人」,「無同理心」,不懂人情世故。一般人以為理所當然的基本社交常識,對他們來說難於掌握。正因如此,往往令伴侶感到無奈和困擾。

誰明我心:「A級丈夫」不懂世故 與妻關係破裂
相處困難——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天生發展障礙,有可能在成長期沒有被發現;在親密關係中,透過深度相處和交流才會發現。(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torwai@iStockphoto)

個案:陳太說:

「丈夫工作很專注,也算有點成就,但社交方面卻怎樣也不像個成年人,待人接物有時還比不上讀中學兒子般成熟。」

「有時真的給他激到半死,總是不明白別人的感受,要講到好明顯才勉強明白,但下次又是這樣,真的跟他溝通不到!」

「我好怕和他出席朋友聚會,他的說話和行為有時會令我好尷尬,一點也不懂人情世故。」

陳生說:
「太太的固執和堅持令我們的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無論怎樣跟她分析事情的經過,她都只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考慮別人的處境。我對於這些年大大小小的爭拗實在感到很疲累。」

在過去多年的臨牀工作中,認識了不少無奈的太太(較少數是丈夫)。其中一個是陳太,她和丈夫都是專業人士,在大學認識。陳太說喜歡丈夫的原因是覺得當年的他謙虛博學,彬彬有禮,有別於其他「口花花」的男孩子,他那股正直和傻氣特別可愛。

 

抱怨枕邊人不了解感受

畢業後,二人各自在事業上努力。他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色,唯獨是跟同事相處總遇上困難,甚至被人排擠。但每次下班後跟女朋友訴苦,得到她的安慰,又可以繼續專心工作。最後這個女朋友成為了陳太,兩口子新婚的生活安穩快樂。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陳太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承受很多壓力。每次跟丈夫訴說生活壓力時,雖知道丈夫在聆聽,但從他的回應便知道他並不了解她的心情,更莫說是安慰。有時,他的回應反而會火上加油,但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令太太更生氣,覺得自己很無辜。久而久之,他們的關係變得緊張,陳太覺得自己不被明白,心裏覺得既鬱悶又憤怒,怪責枕邊人沒有用心去明白關心自己。但陳先生又覺得太太漸漸變得不可理喻,自己一如過往盡心盡力照顧她愛她,換來的卻是不明所以的怪責。隨着壓力愈來愈大,陳太最後按捺不住,爆發出來,情緒跌入了谷底,而陳先生雖然不發一言,但也看出他很無奈。

 

「不知道為何太太不快樂」

「我知道自己和太太在現時這個狀况應該是很不快樂的,但我感受不到。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太太為什麼不快樂。我是一個簡單的人,每天努力工作後回家,陪伴及照顧她和孩子,日復一日,做好自己分內事。我覺得最困難是要猜測別人心中所想和期望我做的事情。我只希望別人能夠直截了當地告訴我應該怎樣做去回應別人感受,我是十分願意學習,尤其她是我心愛的太太。」

 

切忌硬碰 耐心引導思考

在婚姻輔導中,我很少邀請家長參與,這次經陳先生的同意,我請來了他的媽媽,了解陳先生兒童期的發展和成長經歷。最後發現原來陳先生患上了自閉症譜系障礙,這是一種天生的發展障礙,在社交、溝通和行為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有些患者智力正常,甚至高於一般水平,如果加上性格比較內斂和文靜,有可能在成長期中沒有被發現出來。但往往在親密關係中,透過深度的相處和交流才會發現他們的社交障礙。

了解過後,陳太終於明白原來只是因為障礙,而不是丈夫有意忽略她的感受或不再愛她,也不是刻意要令她難受。明白了之後,再望着眼前充滿傻氣和無奈的丈夫,她不禁失笑地說:「那麼我就告訴自己你是『A級丈夫』吧!」(坊間有些人簡稱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為A仔)

 

忠誠善良 專心致志

其實「A級丈夫」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例如他們一般都是忠誠、正直善良、沒有機心的人。即使日復一日做相同的事情,也不會投訴抱怨。他們專心於自己的興趣和領域,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當然,他們也有很多「惱人的」障礙,例如不能善解人意,不能明白和感受別人的感受和做事背後的動機,要別人「畫公仔畫出腸」才能明白,所以有時在職場和社交場合中會碰壁。有些患者性格非常偏執,堅持到底,不容易跟人妥協,大大影響他們的社交關係。但如果跟這些「A級人士」建立了良好關係之後,再嘗試解釋和引領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或許他們都能作出適當的妥協。反之,跟他們硬碰,他們會更加抗拒和固執,反而會更堅持自己的想法,那麼就會更難跟他們相處。

坦誠協調 包容接納

婚姻本就是一門艱深的學問。無論有沒有發展障礙,兩人來自不同成長背景,擁有不同的性格特質,要走在一起深度相處,都需要願意放下自己,了解對方,學習相處,包容接納,才能攜手圓滿地走過婚姻的道路。

如果你身邊有個「A級」丈夫或太太,只要耐心、坦誠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期望,然後協調一個雙方合適的相處模式,他們也有潛能成為真正的「優等」丈夫/太太。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
特殊需要 「疫」境失支援 長期照顧者見招拆招 //www.afterroberto.com/%e7%89%b9%e6%ae%8a%e9%9c%80%e8%a6%81-%e3%80%8c%e7%96%ab%e3%80%8d%e5%a2%83%e5%a4%b1%e6%94%af%e6%8f%b4-%e9%95%b7%e6%9c%9f%e7%85%a7%e9%a1%a7%e8%80%85%e8%a6%8b%e6%8b%9b%e6%8b%86%e6%8b%9b/ Tue, 28 Apr 2020 04:15: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502 【明報專訊】疫症來襲,打亂不少人的生活步伐,對於有特殊需要、長期病患等人士,影響更翻天覆地,日常生活規律被打亂,帶來不少情緒困擾。

特殊需要 「疫」境失支援 長期照顧者見招拆招
壓力爆煲——防疫期間,學校、日間中心等關閉,照顧者長時間照料特殊需要人士或長期病患,容易壓力「爆煲」。(明報製圖)

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家庭來說,留家防疫形如「困獸鬥」,照顧者壓力巨大,家庭衝突頻起。針對不同類別的家庭,社工提醒各有方法應對。

 

■智力障礙 自閉兒子 出街堅拒戴口罩

個案:一對年約70歲的夫婦,與一名年約40歲中度智障自閉症的兒子同住。疫情來襲,兒子不能如常每天到日間活動中心接受訓練,夫婦2人須分擔照顧工作,一方留家照顧兒子,另一方外出買菜及搶購口罩,壓力巨大。因智力所限,兒子防疫意識較弱,外出時不願意戴口罩,令父母十分困擾。

 

用圖像講解作息流程

 

特殊需要 「疫」境失支援 長期照顧者見招拆招
黃倩蘊(受訪者提供)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經理兼註冊社工黃倩蘊表示,智障人士不能如常到中心訓練,情緒大受影響。由於智障人士依賴觸感及視覺來與外界溝通,例如在公園觸摸樹木,若單單在家用手機或網上教材,不能滿足其社交需要。留家日子愈長,情緒愈容易受困擾,如感到厭煩、發脾氣等,甚至出現自殘行為。

照顧者的壓力亦不輕。黃倩蘊表示,由於智障人士未必理解時間觀念,當不能如常到中心接受訓練時,生活容易失去規律,令照顧者更難處理。要減輕照顧壓力,須先重建智障人士的生活規律。建議照顧者可用圖表,每日向智障人士講解當日生活流程,劃分休息和活動時間。在活動方面,照顧者可為智障人士安排寫字練習、砌圖活動、家居運動等。若智障人士外出時拒絕戴口罩,照顧者嘗試陪同在家模擬戴口罩,以15分鐘起跳,慢慢延長時間,趁機提高其防疫意識。

 

■過度活躍症 過度催谷 ADHD兒自殘出走

個案: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初中少年,需服藥控制病情,由於專注力較弱,平日在學校上課時不時「坐唔定」。停課後,母親怕兒子的學業落後,安排補習,加緊催谷。隨着留家防疫的日子漸長,母子漸因學業問題頻起衝突,最後兒子不堪受壓,出現自殘行為,更數番離家出走。經報警及社工介入後,二人重新溝通,疏導情緒。

特殊需要 「疫」境失支援 長期照顧者見招拆招
留意情緒——家長要多留意自己的情緒,假如當日的心情惡劣如颱風來襲,便不宜多作管教,以免與子女發生衝突。(Ben-Schonewille@iStockphoto)

明愛家庭服務資深社工林詠姬表示,這名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少年,害怕沉悶,每日待家感到「不知要在家坐監至何時」,又不能與同學見面,因此感到煩躁非常。另一邊廂,母親發現兒子在家未能專注網上課堂,多次欠交功課,便加緊催逼,令母子二人的關係更為緊張。

 

學習聆聽 放下防衛機制

要化解以上衝突,林詠姬建議雙方先學習聆聽,了解對方基本需要,包括被明白、被愛、安全感及社交需要。在以上個案中,少年渴望母親明白自己的社交需要,以及近日覺得「失去自由」的感受。當少年表達自己的需要,有感獲母親明白後,防衛機制繼而軟化,二人便能恢復溝通。

除了聆聽需要,家長也可主動出擊,多關心子女。她建議家長運用不同方式,了解子女的情緒及感受,如詢問圖像化問題,「現時你心中有幾多顆石頭」、「你的心裏天氣如何」等。家長亦要留意自己的情緒天氣,假設當日的心情惡劣如颱風來襲,便不宜多作管教,以免與子女正面衝突。因自己情緒不佳時,較難與子女溝通,聆聽其需要。

 

■認知障礙 1小時上廁所20次 照顧者吃不消

個案:一名女士與患有中期認知障礙症的母親同住,有家傭協助打理家務。自疫情來襲後,母親不能到日間老人中心接受恆常訓練,待家時間較以往大增。因病影響,母親短期記憶力衰退,曾試過1小時上廁所20次,每次都要女兒協助。居家防疫日子未見盡頭,女兒已感到吃不消。

 

特殊需要 「疫」境失支援 長期照顧者見招拆招
蕭筠樹(受訪者提供)

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個案經理兼註冊社工蕭筠樹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弱,疫情下長期待家,難免感到侷促及煩躁,易與照顧者衝突;加上患者的短期記憶力較弱,常會出現重複行為,例如重複詢問何時恢復訓練、短時間內多次如廁等,令照顧者無從招架,難以兼顧照患者及日常事務。

面對患者的重複追問,如何應對?蕭筠樹表示,照顧者可嘗試以對方能理解的語言來溝通,舉例說,若患者重複追問何時能到中心訓練,照顧者可用「中心裝修」、「今日為公眾假期,中心不開放」等答案來簡單回應;毋須長篇大論解釋疫情下市民需待家防疫,因患者認知能力及短期記憶力退化,未必明白箇中意思。

 

與家人輪流照顧 避免獨力承擔

他強調,溝通時照顧者須保持情緒穩定。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壓力巨大,因此留家防疫期間,照顧者宜尋求家人及朋友的協助,輪流照顧患者,以免獨力承擔。同時照顧者需要設定自己的壓力指標,如留意睡眠時間,若一星期中有兩至三晚失眠,包括難以入睡,則意味着承受巨大壓力,需要減壓。

 

社區資源:非常時期 應急服務不停擺

疫情來襲,社會幾近停擺,有需要家庭如何尋求社區資源?

疫情爆發前,一般社區中心或服務單位逢周一至周六開放,蕭筠樹以其工作的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為例,認知障礙症患者能在中心待上大半天,接受訓練同時結識朋友。但疫情來襲後,中心暫停恆常服務,只能提供應急服務,每日服務的患者由原本約60人,減至約12人。

儘管仍有社福機構提供應急服務,但在疫情之下,未必接收新個案。蕭筠樹建議,若求助者未曾於任何社福機構接受服務,但此刻需申請應急服務,如送飯、上門照顧服務等,照顧者可致電該區的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由中心轉介至仍接收新個案的社福機構。若求助個案小於60歲,可致電當區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向社工求助。

 

網上工作坊減壓 情緒支援

林詠姬表示,社工會根據個案,視乎需要作家訪,亦可提供輔導,疏導個案情緒。亦有居住劏房的個案因疫情緣故,在家形如「困獸鬥」,社工會按情况安排短暫住宿服務。明愛家庭服務上月開始也特設「戶互傳愛」抗疫服務系列,家長可透過互聯網及手機,參與社工舉辦的減壓工作坊,亦可接受網上情緒支援服務。

 

文:鄧安琪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跟動物做朋友 有益身心 //www.afterroberto.com/%e8%b7%9f%e5%8b%95%e7%89%a9%e5%81%9a%e6%9c%8b%e5%8f%8b-%e6%9c%89%e7%9b%8a%e8%ba%ab%e5%bf%83/ Mon, 29 Jul 2019 09:46: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662
跟動物做朋友 有益身心
(LUX_8@iStockphoto)

 

科學家正研究飼養寵物對人類身心健康的益處。與動物互動,可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水平、降低血壓,同時減少孤獨感,增強情緒。另有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與豚鼠玩耍時比較平靜,焦慮水平下降,社交能力也有改善,與同齡人有更多交往。研究員相信,因為這些動物無條件接受,使孩子感到平靜安慰。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人類動物互動研究項目負責人指,如要增加身體活動,可考慮養狗,每天遛狗增加體力活動;若要減壓,欣賞魚缸內的魚游來游去,可以平靜心情。

 

資料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相關文章:

譚談健康:追看衝突畫面 精神受損易忽略

e代精神:依賴社交媒體 不知不覺「確認偏見」

研究: 聽力下降與腦退化關係,合唱團有助癌症康復?

伸出援手:子女感「無力」 多陪伴聆聽

忌轉載遺言、淒美化事件 避免模仿效應 ]]> 糞便移植或改善自閉徵狀 //www.afterroberto.com/%e7%b3%9e%e4%be%bf%e7%a7%bb%e6%a4%8d%e6%88%96%e6%94%b9%e5%96%84%e8%87%aa%e9%96%89%e5%be%b5%e7%8b%80/ Mon, 15 Apr 2019 07:37: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143 【明報專訊】腸道益生菌是健康精兵。最近研究發現,糞便移植不單可以對付腸道疾病,還可以改善自閉症徵狀。

 

自閉症 糞便移植 益生菌
圖:Tomwang112(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研究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負責,涉及18個7至17歲有自閉徵狀的兒童,他們同時有中度至嚴重的腸胃不適,包括肚痛、消化不良、肚瀉或便秘。他們同時接受抗生素治療、瀉劑、強力抑酸劑,以及接受腸道健康人士捐贈的腸菌。兩年後,他們的腸胃徵狀減少58%,而自閉症徵狀亦減少47%。

研究結果雖然令人鼓舞,但研究員強調,這是一個十分初步的研究,只涉及18個對象;需要進一步大型研究,才能確認移植腸菌是否安全有效。

nature.com – Long-term benefit of Microbiota Transfer Therapy on autism symptoms and gut microbiota

 

相關文章: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跟樹木做朋友 為何要排擠我?

教大研究:運動助自閉童入眠 每天30分鐘 提升專注力社交能力

]]>
個案分享:藥劑師媽媽:BB打針仍要避疫區 //www.afterroberto.com/%e8%97%a5%e5%8a%91%e5%b8%ab%e5%aa%bd%e5%aa%bd%ef%bc%9abb%e6%89%93%e9%87%9d%e4%bb%8d%e8%a6%81%e9%81%bf%e7%96%ab%e5%8d%80/ Mon, 08 Apr 2019 07:09: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043 【明報專訊】不同國家地區相繼爆發麻疹,不少父母計劃在復活節假期出遊,究竟應否繼續旅程?打齊不同疫苗就安全?

「去年,麻疹在日本爆發。當時阿仔未夠1歲,未接種MMR,對麻疹沒有任何免疫力,是高危群。我因而取消了日本旅行,以遠離高危地方。」註冊藥劑師朱幗珮(Jody)兒子現時17個月大,照足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在1歲時接種了MMR疫苗。但她認為,小朋友免疫系統未成熟,即使接種後仍未必有足夠抗體保護,所以應盡量遠離高危地區,「機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帶有不同病菌,如非必要,都應盡量避開」。

 

疫苗,麻疹,反疫苗,自閉症,重金屬,衛生署,
▲1歲接種MMR——Jody兒子現時17個月大,在1歲時接種了MMR疫苗。不過,她認為小朋友免疫系統未成熟,接種後仍未必有足夠抗體,所以應盡量遠離高危地區。(受訪者提供)

 

坊間不少醫療中心推出兒童疫苗套餐,提供衛生署「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以外的疫苗,打齊就最安全?Jody說,父母應該參考衛生防護中心相關疾病的資料,再按個人需要而決定。以日本腦炎疫苗為例,如你和孩子需要前往疫區逗留逾一個月,就要考慮接種,否則未必需要。至於甲型肝炎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以及進食高風險食物如:魚生或未徹底煮熟食物所致,「我肯定不會給孩子進食這些高風險食物,所以沒需要接種甲型肝炎疫苗」。不過,輪狀病毒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十分常見,前者引起小朋友腹瀉;後者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致中耳炎、肺炎,所以Jody安排了兒子接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無證據疫苗與自閉症有關

對於不時有人質疑疫苗是否安全,作為醫藥界專業的媽媽,Jody說她有查閱過相關研究,「反疫苗的論據來自1998年英國一名腸胃科醫生,說他觀察到注射疫苗與自閉症有關。然而,我讀過他的理據,發現很多漏洞,而且在1990至2004年間,有很多可信的研究實證疫苗與自閉症無關」。

Jody強調,任何醫療程序都有風險,所以必須要衡量其好處和風險,她以流感疫苗為例,「打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是百萬分之一。我會擔心阿仔如果沒打疫苗,一旦感染流感出現嚴重併發症,多過打疫苗出現的嚴重副作用」。她認為,父母有任何疑惑,可向家庭醫生查詢,或參考衛生防護中心網站提供的資訊,不要亂信網上流言。

就有關「打疫苗會自閉」、「疫苗有重金屬」等反疫苗言論,衛生署指,世界衛生組織(WHO)全面檢視現有科研實證,認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MMR疫苗與自閉症有關。而香港供應的疫苗,每一批發放前均須符合歐洲或美國(視乎生產地)藥物當局要求,現時本港使用的MMR及MMRV疫苗均不含有水銀化合物(例如:硫柳汞),亦沒有鋁的成分。

 

疫苗Q&A – 孕婦不宜打MMR / MMRV疫苗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譚談健康:疫苗防麻疹 減輕病情

 

]]>
波波池藏31種細菌 //www.afterroberto.com/%e5%a2%9e%e5%bb%a3%e5%81%a5%e8%81%9e%ef%bc%9a%e6%b3%a2%e6%b3%a2%e6%b1%a0%e8%97%8f31%e7%a8%ae%e7%b4%b0%e8%8f%8c/ Mon, 01 Apr 2019 04:38: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886 波波池有幾毒?美國北喬治亞大學抽查6個物理治療中心內波波池的塑膠波,作微生物分析,結果找到31種細菌和1種真菌,當中9種細菌和1種真菌可以令人感染致病,如:心內膜炎、敗血症、尿道感染、腦膜炎、肺炎及皮膚感染。

 

波波池藏31種細菌

 

研究員指出,不同波波池的細菌含量差別很大,其中一個波波池蒐集的波波,97%含有大量微生物,另一個只有37%找到微生物。研究員強調,有人的地方就有細菌,不足為奇;但位於物理治療中心的波波池,一般人相信會定期清潔,較少細菌,今次研究卻發現不同波波池細菌含量差別大,相信原因是清潔標準不同。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家長帶小朋友玩波波池前,應向職員查詢設施多久清潔一次,如何清潔;另外提醒小朋友,玩波波前後都要徹底清潔雙手,如果皮膚有傷口就要避免進入波波池。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醫言有理:中性細胞數量減 細菌感染風險增

 

天天感恩 生活更美好

多個研究證實,察覺生活美好事情,將感恩變成習慣,不但改善情緒,還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學習感恩第一步,就是要找出每天生活中的好事,簡單如找到一個泊車位、一杯香濃咖啡,或好朋友一個問候;然後好好回味這些好事,為自己注入正能量。

 

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Judith T. Moskowitz鼓勵大家每天練習感恩,幫助你應付壓力、改善心情。Moskowitz研究顯示,當人受壓時,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好人好事;只要透過持續每天的感恩練習,有助提升正能量。

資料來源:美國衛生研究院

 

增廣健聞,波波池,細菌,真菌,心內膜炎,敗血症,肺炎,心理學,自閉症,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協康會,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資料圖片)

自閉關注日 聽「星星」戀事

自閉症人士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在社交、溝通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看似令人難以接近,其實他們一樣渴望與人建立友誼,亦有追求戀愛的自由和權利。

明天(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協康會舉行「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聯同「癲噹」向大眾呈現自閉症人士典型特徵,以及他們在談戀愛時會遇到的困難,讓大家認識自閉症的獨特之處。

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

展期:即日至4月7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地點:觀塘海濱道90號發現號VESSEL 02

查詢:www.heephong.org

 

增廣健聞:打齊疫苗 遠離麻疹、食菇防輕度認知障礙、腰背痛免費講座

增廣健聞:益生菌預防葡萄球菌,幹細胞移植或可根治愛滋病,免費中醫食療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