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心理學家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9 Oct 2023 10:34:3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臨牀心理學家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6%9f%a5%e6%89%be%e8%b2%a0%e9%9d%a2%e6%83%85%e7%b7%92%e5%85%83%e5%85%87-%e7%96%ab%e6%83%85%e6%8c%81%e7%ba%8c%e5%82%b7%e8%ba%ab%e5%8f%88%e5%82%b7%e5%bf%83/ Fri, 23 Apr 2021 07:00: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202 過去一年多經歷了一波接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無論受經濟環境、防疫措施、疫情資訊、減薪失業……等影響,有些人會以從容、積極態度面對,有些卻會變得灰心喪志、無故心煩氣躁,甚至引發各種焦慮、情緒問題等。面對同一「疫」境,不同人的反應為什麼會有如此大分別?臨牀心理學家為大家查找「元兇」,再適時善用4個提升抗逆力的方法,有助梳理個人情緒和壓力,突破逆境!

文:謝美芳、夏穎欣 圖:黃永昌

 

疫情下負面情緒元兇:忽略好事、不接受現實

反覆的疫情令人有兩極的表現。betway体彩 臨牀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以關閉健身室為例,有人會另選行山、公園進行戶外活動,但亦有人選擇足不出戶。「如果只着眼於疫情當下帶來的負面問題,往往會忽視了很多周邊正面的人和事。」

betway体彩 臨牀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教授李永浩博士指出,無論在疫情或逆境中,首要學會「接受現實」。「有些人無法接受現實生活上的轉變,例如長時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因而產生困擾和不安情緒。」兩人都強調,不同人對同一事情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箇中抱持哪種「心態」是重要一環。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betway体彩 臨牀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左)和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右)表示,無論身處逆境或「疫」境,抱持正面心態尤其重要,從經歷中學習,有助提升抗逆力。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

 

疫境中傷「心」個案 轉換心態成關鍵

以下是他們分享的兩個真實案例:

1/ 一位太太因疫情失去了工作,亦難於短期內找到新工作,其丈夫希望太太留在家中分擔家務,但太太卻認為自己不適合擔任家庭主婦的角色,堅持找新工作,結果夫婦的磨擦多了。

轉個心態:馮博士表示,太太若接受行業現况和個人能力的限制,暫時留在家中,既可分擔家務,亦可以增加親子時間。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親手栽種一些小盆栽,細心留意其成長,同樣可以培養出好心情。

2/ 一名女孩自疫情開始後,經常因腹瀉而入院,她的媽媽深信女兒是因疫情壓力所致。不過,女孩在醫院卻表現正常和開心,但每當準備出院時腹瀉徵狀又再出現。經了解和觀察後,原來媽媽由疫情開始已甚少帶女兒外出,媽媽的雙手亦因擔心染疫而頻洗手搓手致破損。

轉個心態:李教授表示,一直受壓的其實是媽媽,甚至將壓力投射到女兒身上,「製造」了「一出門便會染疫」、「經常洗手搓手才安全」等「現實」予女兒,誘發了女兒身體的免疫反應致腹瀉。他強調,在疫情資訊氾濫情况下,更需要客觀地釐清事實。例如不乏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並不高,其中70歲或以上的高齡人士才是較高危群組,而非小朋友,反問長期不准小朋友外出是否合適和唯一的防疫方式呢?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增強個人抗逆力 苦中有樂事

面對疫情持續反覆,李教授強調,「人的最大戰場是自己的腦袋,而人的重要特質之一是懂得改變,故此要學會接受凡事不會完美的現實環境,培育自己正面的心態,定能否極泰來。」

李教授和馮博士提醒,要突破困難或逆境,「抗逆力」尤其重要。以下4個提升抗逆力的實戰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苦中有樂事」:

1/ 多留意身邊正面經歷:
馮博士表示,在疫情下令不少人感到「辛苦」或「諸事不順」,但是否一點好事都沒有呢?有研究指出,以6樁正面事情或經歷便可以蓋過一次負面經歷!因此不妨發掘或留意身邊「好」事,例如悉心灌溉一些小植物,每日留意盆栽的生長狀况,不難發現親手栽種的成果可以帶來正面和開心的效果,甚至可以感染身邊人,分享和傳遞快樂信息。

2/ 做個平凡英雄(ordinary hero):
人人都可以是英雄,不需要動輒跳海救人才算是英雄。李教授強調,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或同理心,嘗試多行一步,多做一些利己利人的事。那怕只是在疫情下助陌生人「按升降機開關」、做義工,自然能釋放更多「開心」荷爾蒙,成為平凡英雄都不錯!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多發掘和留意身邊「好」事情,學會珍惜當下。

3/ 分清「必要」和「想要」:
即使在疫情下不少人影響了生計,擔心「安全網」再不安全,產生焦慮或壓力……李教授指出,人的基本需要:有水、食物、陽光和空氣已足夠「生存」,若不斷追求更大的「安全網」,便會變得貪婪!一旦身處逆境,一直想着「要由吃魚翅變為麵包」,反而無法適應。時刻提醒自己:享用這個麵包已足夠了。

4/ 珍惜現在,為人生增值:
誰不希望「心想事成」,兩人指出,要明白這個只是「幻想」。要適應人生中有高低、轉變,故此在安逸時要懂得居安思危,面對困境時切忌不斷在問題、壓力中鑽牛角尖,只管減壓亦不可行,要在時間、精力有限的前提下,為自己的人生增值,提升個人的適應力、社群力量等,培育「珍惜現在」的心態,相信自己可以適應任何改變。

 

發覺身邊人不尋常表現 多陪伴切勿困獸鬥

若發覺身邊的家人、朋友在行為或反應出現不尋常的表現或徵狀,馮博士建議,家人或朋友多陪伴他們,嘗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例如跟他們一同到陽光下走走,專注地做些其他事情,聆聽他們的想法,切勿讓他們在負面情緒中「困獸鬥」。若情况持續,則宜尋求其他專業協助。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壓力和不安難免,但能夠每天為人生增值,即使小事一樁也可以享受「快樂」。

順逆、情緒起落在於「心態」

李教授深信,無論身處順逆境在乎人的「心態」,他引述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一首詩作總結: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
誰明我心:「A級丈夫」不懂世故 與妻關係破裂 //www.afterroberto.com/%e8%aa%b0%e6%98%8e%e6%88%91%e5%bf%83a%e7%b4%9a%e4%b8%88%e5%a4%ab-%e4%b8%8d%e6%87%82%e4%b8%96%e6%95%85%e8%88%87%e5%a6%bb%e9%97%9c%e4%bf%82%e7%a0%b4%e8%a3%82/ Fri, 02 Oct 2020 02:0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470 【明報專訊】有一種婚姻問題,不是因為有第三者,或是彼此之間再沒有感情,而是因為一個無法改變的原因。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性格問題,而是基於一種發展障礙,令有些人不懂看「眉頭眼額」,別人會覺得他們「唔識做人」,「無同理心」,不懂人情世故。一般人以為理所當然的基本社交常識,對他們來說難於掌握。正因如此,往往令伴侶感到無奈和困擾。

誰明我心:「A級丈夫」不懂世故 與妻關係破裂
相處困難——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天生發展障礙,有可能在成長期沒有被發現;在親密關係中,透過深度相處和交流才會發現。(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torwai@iStockphoto)

個案:陳太說:

「丈夫工作很專注,也算有點成就,但社交方面卻怎樣也不像個成年人,待人接物有時還比不上讀中學兒子般成熟。」

「有時真的給他激到半死,總是不明白別人的感受,要講到好明顯才勉強明白,但下次又是這樣,真的跟他溝通不到!」

「我好怕和他出席朋友聚會,他的說話和行為有時會令我好尷尬,一點也不懂人情世故。」

陳生說:
「太太的固執和堅持令我們的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無論怎樣跟她分析事情的經過,她都只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考慮別人的處境。我對於這些年大大小小的爭拗實在感到很疲累。」

在過去多年的臨牀工作中,認識了不少無奈的太太(較少數是丈夫)。其中一個是陳太,她和丈夫都是專業人士,在大學認識。陳太說喜歡丈夫的原因是覺得當年的他謙虛博學,彬彬有禮,有別於其他「口花花」的男孩子,他那股正直和傻氣特別可愛。

 

抱怨枕邊人不了解感受

畢業後,二人各自在事業上努力。他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色,唯獨是跟同事相處總遇上困難,甚至被人排擠。但每次下班後跟女朋友訴苦,得到她的安慰,又可以繼續專心工作。最後這個女朋友成為了陳太,兩口子新婚的生活安穩快樂。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陳太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承受很多壓力。每次跟丈夫訴說生活壓力時,雖知道丈夫在聆聽,但從他的回應便知道他並不了解她的心情,更莫說是安慰。有時,他的回應反而會火上加油,但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令太太更生氣,覺得自己很無辜。久而久之,他們的關係變得緊張,陳太覺得自己不被明白,心裏覺得既鬱悶又憤怒,怪責枕邊人沒有用心去明白關心自己。但陳先生又覺得太太漸漸變得不可理喻,自己一如過往盡心盡力照顧她愛她,換來的卻是不明所以的怪責。隨着壓力愈來愈大,陳太最後按捺不住,爆發出來,情緒跌入了谷底,而陳先生雖然不發一言,但也看出他很無奈。

 

「不知道為何太太不快樂」

「我知道自己和太太在現時這個狀况應該是很不快樂的,但我感受不到。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太太為什麼不快樂。我是一個簡單的人,每天努力工作後回家,陪伴及照顧她和孩子,日復一日,做好自己分內事。我覺得最困難是要猜測別人心中所想和期望我做的事情。我只希望別人能夠直截了當地告訴我應該怎樣做去回應別人感受,我是十分願意學習,尤其她是我心愛的太太。」

 

切忌硬碰 耐心引導思考

在婚姻輔導中,我很少邀請家長參與,這次經陳先生的同意,我請來了他的媽媽,了解陳先生兒童期的發展和成長經歷。最後發現原來陳先生患上了自閉症譜系障礙,這是一種天生的發展障礙,在社交、溝通和行為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有些患者智力正常,甚至高於一般水平,如果加上性格比較內斂和文靜,有可能在成長期中沒有被發現出來。但往往在親密關係中,透過深度的相處和交流才會發現他們的社交障礙。

了解過後,陳太終於明白原來只是因為障礙,而不是丈夫有意忽略她的感受或不再愛她,也不是刻意要令她難受。明白了之後,再望着眼前充滿傻氣和無奈的丈夫,她不禁失笑地說:「那麼我就告訴自己你是『A級丈夫』吧!」(坊間有些人簡稱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為A仔)

 

忠誠善良 專心致志

其實「A級丈夫」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例如他們一般都是忠誠、正直善良、沒有機心的人。即使日復一日做相同的事情,也不會投訴抱怨。他們專心於自己的興趣和領域,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當然,他們也有很多「惱人的」障礙,例如不能善解人意,不能明白和感受別人的感受和做事背後的動機,要別人「畫公仔畫出腸」才能明白,所以有時在職場和社交場合中會碰壁。有些患者性格非常偏執,堅持到底,不容易跟人妥協,大大影響他們的社交關係。但如果跟這些「A級人士」建立了良好關係之後,再嘗試解釋和引領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或許他們都能作出適當的妥協。反之,跟他們硬碰,他們會更加抗拒和固執,反而會更堅持自己的想法,那麼就會更難跟他們相處。

坦誠協調 包容接納

婚姻本就是一門艱深的學問。無論有沒有發展障礙,兩人來自不同成長背景,擁有不同的性格特質,要走在一起深度相處,都需要願意放下自己,了解對方,學習相處,包容接納,才能攜手圓滿地走過婚姻的道路。

如果你身邊有個「A級」丈夫或太太,只要耐心、坦誠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期望,然後協調一個雙方合適的相處模式,他們也有潛能成為真正的「優等」丈夫/太太。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
【懷孕準備】 產後抑鬱或是憂鬱? 家人關懷、及早治療勿輕視 8個主要徵狀和8個預防小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6%87%b7%e5%ad%95%e6%ba%96%e5%82%99-%e7%94%a2%e5%be%8c%e6%8a%91%e9%ac%b1%e6%88%96%e6%98%af%e6%86%82%e9%ac%b1-%e5%ae%b6%e4%ba%ba%e9%97%9c%e6%87%b7%e5%8f%8a%e6%97%a9/ Sat, 30 May 2020 02:00: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908 女士生BB後,要面對照顧嬰兒的壓力,加上生育後的生理變化,出現產後憂鬱情緒(Baby Blues)的情况普遍,如果情緒持續低落,有機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究竟產後抑鬱有哪些主要徵狀?可以預防嗎?若出現相關徵狀,必須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同時家人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懷孕準備】 產後抑鬱或是憂鬱? 家人關懷、及早治療勿輕視 8個主要徵狀和8個預防小貼士
要預防產後抑鬱,betway体彩 臨牀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提供了8個小貼士,不妨參考。

八成女性產後現憂鬱情緒 徵狀短暫及輕微

betway体彩 臨牀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指出,調查發現約八成女性在產後會出現憂鬱情緒,一般在產後3至5天出現,例如會出現情緒不穩、易哭、煩躁、焦慮、失眠等,但徵狀多屬輕微及短暫。

馮博士解釋,這些情况可能與生育後的荷爾蒙變化,或未適應初生BB的照顧及壓力有關,例如部分媽媽發現即使準備充足,但生育後情况與預期有很大落差,或家人爭相幫忙照顧BB等,都會影響媽媽情緒。其實只要多與親友溝通分享,通常數天至一個月情緒就會平復。

【懷孕準備】 慢性病、高齡、併發症影響生兒育女? 10個懷孕風險你要知

約兩成產後婦女 抑鬱徵狀持續多於兩星期

約一至兩成產後婦女憂鬱情緒會持續,並出現抑鬱的徵狀,可能會經常哭泣、容易發脾氣、食慾不振、反應遲鈍、自責、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等,嚴重甚至可能會作出傷害自己及BB的行為。因此一旦發現身邊婦女出現以下產後抑鬱徵狀,並已持續多於兩星期及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醫生或臨牀心理學家的評估及跟進。

【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產後抑鬱主要徵狀

  • 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例如感到沮喪、空虛、絕望、無故哭泣
  • 對各種事物失去興趣
  • 食慾不振
  • 失眠
  • 經常感到疲倦、缺乏動力
  • 難以集中精神
  • 自責內疚,感到一無是處
  • 不時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念頭

註: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把產後抑鬱定義為分娩後的抑鬱病症,並在一周至一個月內病發,但大部分專家把發病時間定為產後一年內。

 

產後抑鬱三大高危因素

馮博士指出,產後抑鬱成因未明,但主要有三大高危因素,包括過去曾出現情緒問題或徵狀、支援不足或欠佳(例如家人對照顧BB有很多意見、婆媳關係欠佳),以及生育過程不順利(例如分娩前後出現併發症、曾經流產)。

面對產後抑鬱,部分患者需要定期見醫生或臨牀心理學家,有需要時醫生或會處方藥物。但馮博士指出,除了及早治療,家人尤其是丈夫的鼓勵及支持十分重要,例如陪伴太太覆診、幫忙照顧BB等,看似簡單的一個小動作,對患者而言都是非常大的鼓舞。以下8個貼士,都有助預防產後抑鬱,不妨參考:

預防產後抑鬱8個小貼士

  • 有足夠休息及睡眠
  • 凡事夠好(good enough)便可以,無需事事要求完美
  • 寶寶是大家的:放心向丈夫、親友尋求協助
  • 多向丈夫、親友分享個人感受
  • 向自己母親「偷師」,相信父母的經驗能夠幫助自己
  • 多與朋友相聚,或與丈夫享受二人世界
  • 繼續自己的興趣,即使已為人母,仍可保留繼續追求自己嗜好的時間和空間

以不變應萬變,懷孕或生育後都不要作重大改變或決定,以免構成壓力

]]>
誰明學子心:病毒威脅 打亂生活 重整心態 焉知非福 //www.afterroberto.com/%e8%aa%b0%e6%98%8e%e5%ad%b8%e5%ad%90%e5%bf%83%ef%bc%9a%e7%97%85%e6%af%92%e5%a8%81%e8%84%85-%e6%89%93%e4%ba%82%e7%94%9f%e6%b4%bb-%e9%87%8d%e6%95%b4%e5%bf%83%e6%85%8b-%e7%84%89%e7%9f%a5%e9%9d%9e/ Tue, 14 Apr 2020 01:00: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021 【明報專訊】疫情持續,生活都變得不一樣,很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明白有些東西不再是人生中唯一可以倚重,又或發現一直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

現在,香港人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都市的每一個人,都要面對這些突變。怎樣才可以在逆境中保持安穩的心境?怎樣作出適當改變?

社會的突變,也令我近來的工作方式改變了。門診病人減少,但家長的諮詢卻絡繹不絕。

誰明學子心:病毒威脅 打亂生活 重整心態 焉知非福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習慣被迫改變了。少出街、少聚會、少購物;多了在家吃飯、多了與家人溝通、多了親子活動,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簡單。(STASK@iStockphoto)

ADHD童 悶到發脾氣

「孩子兩個多月在家悶到發晒脾氣,又不可以帶他外出,大家困在家中,我也快要發瘋!」

誰明學子心:病毒威脅 打亂生活 重整心態 焉知非福
孩子長期困在家,影響情緒,也影響親子關係,但只要換個心情,作出彈性調節,親子關係有增無減。(maroke@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所提個案無關)

 

停課女兒 「可以不再返學嗎?」

「沒有上學的壓力,我的女兒在家中過得非常快樂。由於疫情,我在家工作,可以整天陪伴着她。昨天她竟然告訴我,她以後都不想再返學,怎麼辦?」

 

應屆DSE考生 患得患失

「許多患得患失的感覺,前陣子不知道考試是否可以如期舉行,當知道了如期舉行後又擔心考試期間受感染。今天又再公布考試延期,心情又再次反覆起來,覺得身邊的事物也不在掌握中,心情很不安。加上考試壓力,我們這屆考生實在面對太多挑戰。」

 

強迫症患者 家人壓力大

「疫情轉趨嚴重,兒子洗手洗澡的情况變本加厲。我們每天回家也被他立即趕去洗澡,然後他會徹底清潔我們走過的地方,用過的浴室,穿過的衣物,接觸過的物品。他整天不停地清潔,雙手也潰爛了。他拒絕外出,還堅持把家中所有窗戶關上,說避免細菌飄進家中。他整天坐立不安,又不肯去看醫生,我們實在非常擔心。」

 

焦慮症兒子 擔心醫護媽媽

「我在醫院工作,每天接觸不同病人,兒子十分擔心我會染病。每天當我離家上班,他總會大哭,抱着我,不讓我出門,說擔心媽媽病了以後就再見不到我……」

 

困頓父親 哭訴女兒被迫退學

「每天的生意額近乎零,還要交租,出糧給員工,實在不能再支撐下去,擔心要破產。最難受的是被迫要就讀國際學校的女兒退學,因為我實在沒有能力負擔學費,其實我真的不想行到這一步……」

過去的一年,確實是不容易過的一年。香港人面對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這個都市的每一個人,不論年齡、性別,或在學或工作,或貧或富都被迫要面對這些突變。然而,怎樣才可以在逆境中保持安穩自在的心境?怎樣可以在轉變中作出適當的改變?

在這陣子的諮詢過程,除了分擔來電者的憂慮和壓力外,有時他們也會分享被「困」在家的意外收穫和他們在疫情中的抗逆智慧。

 

母女互訴喪親痛 哭泣擁抱

母親是女強人,女兒是高材生。疫情發生之前,兩母女每天見面的時間不足10分鐘。媽媽非常能幹,在公司身居要職,每天努力工作,很晚才回家。女兒懂事又自律。自從家中的男主人去世後,母女二人各自「專心」工作和上學,很少觸碰喪親的感受。這次疫情,媽媽在家上班,女兒在家中網上學習,大家的見面時間多了。「留在家中的日子,我和女兒多了聊天的時間。彷彿又回到女兒年幼時每天故事時間後『訴心事』時段。」母女二人難得有這個機會,訴說這些年大家遇到的生活問題和經歷,最後終於說出自丈夫/父親去世後各自怎樣面對哀傷,感動的眼淚和親切的擁抱讓母女二人再次連繫起來。

 

毋須催促做功課 親子關係變融洽

學校停課期間,孩子和家長每天不用再跟時間競賽。「孩子早上起牀的吵吵鬧鬧,做功課的拖拖拉拉,隨着停課已沒有再出現。連我自己也發現自己斯文了,少了催促囉嗦孩子,親子關係融洽多了。」孩子不需要上學,雖然不能外出,但多了時間休息玩樂,精神好了,情緒也自然好。父母子女暫時把學業壓力拋諸腦後,重拾久違了的親子時間,一家人一起玩玩桌上遊戲、發掘室內活動、一起看書、打機、看劇集……「原來快樂就在身邊,原來家人的笑容是這麼可愛!」 自認虎媽的媽媽說。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習慣被迫改變了。少出街,少聚會,少購物,才發覺原來生活是可以這樣簡單。「多了在家吃飯,多了與家人溝通,多了親子活動,還多了獨處時間,才發覺家人的相處是多麼珍貴,孩子是多麼可愛,家中的長輩是多麼渴望有家人陪伴,自己是多麼需要時間沉澱一下,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在疫症的陰霾下,又再發現生命原來真是很脆弱,所以一家人齊齊整整簡簡單單地在一起已是一種幸福。」以往早出晚歸,被工作侵蝕了生活的打工族說。

 

保持平靜專注 看清真正需要

在這次經歷中,或許很多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明白到有些事情和生活方式不再是人生中唯一可以倚重,又或者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其實是自己一直都忽略了。在這動盪的社會環境中,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最能令我們保持心境平靜的就是專注察覺當下此刻自己的狀態、情緒、需要,接納暫時不能改變的狀况,認清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在平穩的情緒下,我們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明智地在思想上、行為上作出有彈性的選擇和調節,培養出心理抗逆的智慧。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情緒診所:於不如意中活得愜意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8%a8%ba%e6%89%80-%e6%96%bc%e4%b8%8d%e5%a6%82%e6%84%8f%e4%b8%ad%e6%b4%bb%e5%be%97%e6%84%9c%e6%84%8f/ Mon, 21 Oct 2019 06:28: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993  

 

情緒診所:於不如意中活得愜意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論年齡,每人每日都會遇上形形色色的挑戰。即便是小學生,做好學生本分之餘,同時要面對大大小小生活上的問題:對老師的評分標準不滿、朋友之間意見不合甚而鬧翻、遭朋輩杯葛或霸凌等。我們年幼時都對世界充滿憧憬,但隨着成長,慢慢會發現個人及現實環境中有着不同的制約,很多問題往往無法處理或改變。

俊熹是一個熱愛足球的學生,遇上意外後仍冒着腳傷加劇的風險堅持練習,令家人十分擔心。父母不但阻止他外出練習,又罵他固執和反叛,令俊熹感到非常失望和無助,心想:「人生就此完了。」

受傷被禁踢波 人生完了?

人很容易把一個因情緒而起的念頭或想法,誤當成客觀事實或全面真相,繼而未能觀察事情的整體,掉進了情緒陷阱。在俊熹的故事中,放棄足球讓他感到人生的主要支柱遭擊毁,但這不等於他的人生真的「就此完了」或失去意義和價值。因此,當腦裏浮起「沒出路了」或「死一死算了」等念頭時,你可以先覺察它,跟它保持一個觀察的距離。當你處理好情緒帶來的影響,便有空間擴闊思維,讓自己發現其他可能,而非衝動或盲目跟隨固有想法。當你開始認清客觀事實和限制,可以慢慢嘗試將心神和力氣轉移到你真正重視的價值,而不是在死胡同裏掙扎。

睇清價值觀 彈性而堅定實踐

困擾你的事或許違背了你的價值觀,但糾結在苦無結果的掙扎或逃避,只會讓你容易忽略人生其他範疇的價值。回到俊熹的故事,父母的反對令他更堅持練習球技,除了藉此迴避與父母的衝突,他更希望向父母證明自己的理念和能力。然而每個人於家庭、朋輩、社群、成就、個人發展、身心健康、信仰等各方面,均有着不同的價值觀和優次。價值觀,就像漆黑大海中的燈塔,給我們方向,引導我們彈性地實踐有意義的生活。俊熹對足球活動的熱愛源於兩個價值觀:「成就感」和「社交聯繫」。但過於側重球場上的成就,令他忽略了康復的重要,以及球隊和家庭內均需要有互相協調的時候。

最後,俊熹轉為協助球隊招攬和訓練新球員,透過啟發他人繼續追求成就感,同時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彈性而堅定地於人生不同範疇中實踐自己的每個價值:先認清個人價值觀,覺察客觀事實和限制,再訂立即時、短期、和長遠的目標,跟隨個人價值而行,生活自然有意義。

文:張敬斯(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
【精神健康】「你是什麼顏色?」 立場掛帥 不敢講真心話 //www.afterroberto.com/%e3%80%8c%e4%bd%a0%e6%98%af%e4%bb%80%e9%ba%bc%e9%a1%8f%e8%89%b2%ef%bc%9f%e3%80%8d-%e7%ab%8b%e5%a0%b4%e6%8e%9b%e5%b8%a5-%e4%b8%8d%e6%95%a2%e8%ac%9b%e7%9c%9f%e5%bf%83%e8%a9%b1/ Tue, 08 Oct 2019 07:37: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844 【精神健康】「你是什麼顏色?」 立場掛帥 不敢講真心話
什麼顏色?——「你是什麼顏色?」「什麼立場?」面對不同聲音和意見,我們有不同的選擇,也應該尊重和接納彼此的立場。(Benjavis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近幾個月見過很多不同背景、不同行業的人,有學生、家長、教師、新移民、專業人士、家庭主婦……不少人坐下不久就會問:「你是什麼顏色?」「什麼立場?」他們不是帶着挑戰的態度來提問,反而很多是出於憂慮和恐懼:「我現在很害怕講錯話,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坐在你身邊的人是否跟你同一立場,會否接受不同意見。」

「我甚至不想跟人說話,很怕最終會演變成爭執。」

差不多每個人也有這些擔心。我感受到他們真實的恐懼。

有求助人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令我感受至深:「我希望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有一個人在沒有任何立場和偏見下真心聆聽我心裏的感受。」他是森仔。

森仔一向沉默寡言,而且患有社交焦慮症,當處身社交場合或者跟別人對話時會感到壓力和非常緊張。他總是覺得自己的說話技巧笨拙,別人會看得出他表現緊張、表情奇怪,所以他很少說話,當然朋友也不多。

升上大學之後,森仔決心改變自己,嘗試積極參與不同活動,希望衝破自己的障礙。一年級的時候,他認識了自己學系裏的一個男同學。二人性格很相似,也較為沉默內向。森仔與他在一起時感覺安穩,因為這個同學通常都很有耐心地聆聽他的說話,也沒有因為森仔說話拘謹、表情繃緊而表現不耐煩。從同學身上,森仔感覺到被接納。

 

說出內心想法 惹好友抨擊

這年夏天,社會動盪,森仔一直感到非常不安。在一次由大學學生會舉辦有關這次社會運動的活動中,他跟這位同學一同參加。森仔以為大家性格相近,立場應該也很相似,因此鼓起勇氣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政府、警察執法的不滿,怎料原來同學的看法完全不一樣,還以森仔所形容的那種「極為偏頗」的立場,激動地反駁森仔,然後拂袖而去。森仔整個人呆着,「又失敗了!」怪責自己不應該坦白地表達己見,應該一如以往繼續沉默寡言,繼續躲在自己的安全網,那就不會受到衝擊……

經此一役,森仔在社交方面的信心大受打擊。連唯一以為可以成為好友的關係也不能維持,令他對自己、對人的信心動搖起來。本身已經在社交方面很容易感到不安的他,經歷了這次遭遇後心情變得更差。看見一臉無奈的他,很難用三言兩語令他重拾面對人的信心,再次勇敢地在人前表達自己。

 

表達意見 勿以說服為目標

每個人對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這並不代表只是黑白或對錯的二元對立。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首要目標不是為了說服別人,也不要期望別人跟自己的想法完全一樣,首要是建立互信基礎,然後坦然接受彼此不同看法和立場,仍能維持友好關係,這才是成熟的社交表現。此外,採用適當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避免長期壓抑感受,心理才會健康。

我告訴森仔,在這件事上,他並沒有犯錯,也不是失敗。反而我十分欣賞他衝破自己的障礙,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懂得尊重他人,沒有強迫別人認同自己的立場。

【精神健康】「你是什麼顏色?」 立場掛帥 不敢講真心話
有口難言——近月不少人帶着憂慮和恐懼,害怕說錯話。(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設計圖片)

■ 知多啲:尊重不同立場 接納≠同意

每個人也是獨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建立自己的想法和決定自己的路向。而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不同的階段也遇見過不同的同行者,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不同的影響。然而,每個人最終也要為自己的人生負上責任。在面對不同聲音和意見的同時,我們有不同的選擇,也應該尊重和接納彼此的立場。然而,接納不等於同意,而是嘗試從他人角度了解他人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先放下自己既定的想法和立場,才能在深度聆聽中達至真正的尊重和共融。

我十分喜歡電視劇《天與地》以下這段對白:「和諧唔係100個人講同一說話,和諧係100個人講100句唔同的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求同存異 不着眼分歧

在過去的暑假,我聽了牛津大學學者Professor Mark Williams主講一個關於靜觀與宗教的研討會。在答問環節中,有一名參加者問了教授這個問題:「教授,我與太太在靜觀方面有不同意見,你可否教我怎樣維繫我的婚姻?」在場幾百名參加者頓時起哄,大家都靜待教授的回應。教授沉思了一會,然後氣定神閒地說:「我建議你們致力鞏固雙方的共同點,而不要着眼於彼此的分歧。」求同存異,可能是我們這世代最需要學習的生活態度。

願我們的香港重回正軌。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精神健康】知多啲:撕裂了想修補 先為溝通尋共識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6%92%95%e8%a3%82%e4%ba%86%e6%83%b3%e4%bf%ae%e8%a3%9c-%e5%85%88%e7%82%ba%e6%ba%9d%e9%80%9a%e5%b0%8b%e5%85%b1%e8%ad%98/ Mon, 09 Sep 2019 09:40: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379 【精神健康】知多啲:撕裂了想修補 先為溝通尋共識
來源: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反修例事件已持續3個月,家人朋友間可能早已爆發過衝突,想修補關係亦是一大學問。踏出第一步不容易,李昭明提議,父母子女暫時放下政見,向對方重申自己重視這段關係,並坦白自己的感受,同時亦要處理對方的感受:

「最近的事令到大家都好不開心,但不希望這影響到我們的關係。我知道此刻很難讓大家明白彼此的想法,但我希望你知道我着緊你。」

「我知道你很難受,但就算我們有不同的意見、想法或立場,我都好重視你。」

然而,社會紛爭持續,同一屋簷下的家人難免再次談到相關話題。李昭明認為,不妨就日後的溝通方式尋求一個共識,「問一下對方,之後想大家怎樣溝通。想不想討論?抑或想多說說彼此的想法?怎樣相處你會覺得舒服些?」

 

討論非政治議題試水溫

不過,最終如何溝通亦視乎大家本來的相處模式。例如,有些家長採用權威型的管教方式,傾向期望子女服從,一旦子女與他們意見不合,甚或是在政治立場上對立,雙方關係容易變得緊張。李昭明建議:「作為子女可先在其他事件上,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讓父母慢慢明白子女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再觀察父母的反應。」譬如跟媽媽說:「我知道你擔心我,我長大了,下次夜歸我會打電話給你。看,今次晚回家我也很安全呢。」相處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變,大家都需要時間調節,可循序漸進,先在非政見問題上試試水溫,再逐漸在政治議題上向表達想法。

相關文章:
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 管理情緒 中秋團圓不撕裂

]]>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9%bb%83%e8%97%8d%e5%ae%b6%e4%ba%ba%e9%a3%af%e6%95%98%e7%82%92%e5%a4%a7%e9%91%8a-%e7%ae%a1%e7%90%86%e6%83%85%e7%b7%92-%e4%b8%ad%e7%a7%8b%e5%9c%98%e5%9c%93%e4%b8%8d%e6%92%95%e8%a3%82/ Mon, 09 Sep 2019 09:31: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378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明報專訊】中秋是親朋戚友飯敘時節,飯桌上,話題難免觸及近日社會紛爭。一圍枱總有紅黃藍綠不同政見,黃藍是否誓不兩立?如何應對?

專家教路,飯敘前學習「積極聆聽」、「非暴力溝通」等技巧,並安排同一陣線的「和事老」在大家說得激動時作調和,不要把中秋團圓變成割席!

無論是每逢過年過節才見面的親戚,或是朝夕相對的家人,大家總有不同政見,同枱食飯時一旦論及政治,難免擔心發生爭執。

臨牀心理學家李昭明指,中秋節是家人朋友相聚的好時光,未必合適深入討論政治。不妨跟大家閒話家常,聊聊生活近况,或者專注眼前的菜餚,「這道菜都幾好食!你食多點啊!」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李昭明(資料圖片)

 

然而,近日社會紛爭實在太貼身,閒話家常也難免觸及政治,究竟沉默是金?還是要捍衛自己立場?則視乎對方的親疏關係。

 

情景1:疏離親友飯局

積極聆聽

不常見面的親友難得在節日聚首,當然不想在飯局裏為政治問題吵架傷和氣。李昭明認為,不談政治都是一個選擇,可以聊一下其他話題。當然,難免有人會提及當前社會爭拗,各人對政治議題有不同的看法,容易觸動情緒。建議食飯前做些心理準備,提一提自己,「當聽到政治話題的時候,嘗試去理解對方的感受。聆聽不代表認同,純粹做一個聆聽者。如果不想吵架,可以做一個聆聽者角色,給予簡單回應,如『嗯』、『唔』、『OK』」。

 

代入對方角度 摒棄預設立場

李昭明建議嘗試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專注地聽說話內容,並留意他的面部表情或者狀態,嘗試了解當中的信息,盡量不帶預設去聆聽。在情感上,試着代入對方角度,感受對方情緒。在行為上,以肢體語言或說話讓對方知道你正在聆聽,如點頭、給予對方空間表達、不打斷對方。此舉有助了解對方的看法、感受,亦提供一個場合讓對方表達想法。

 

轉移話題

親友飯局不是一個去改變對方想法的場合,亦未必一時三刻說得清楚自己的想法。萬一聽到一些觸動自己的說話時,不要直斥其非,也不要反枱離場。可以嘗試轉移話題:「這道菜都幾好食!你食多點啊!」或離開座位一會,如去洗手間洗臉。

李昭明表示,最好事先了解有什麼人出席飯局,若知道某些親友與你的想法比較相近,或者平時擔當調和角色,可以跟他「夾定」,例如是「如果我比較激動的話,你提一提我」之類的提醒。萬一出現爭吵,就要有人充當和事老。和事老要避免火上加油,只宜處理雙方當下的感受,然後再開展其他話題,舉例說:

「對喇!大家有不同看法,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很自然。」

「大家都嬲,大家都辛苦。」

「是的,大家都不舒服。」

情景2:親密家人食飯

大時大節親戚飯敘,聽到不同的言論,情緒忍一下便過去。但若是同住家人,天天見面,當大家立場不同,如何化解衝突?

 

互相尊重

不少家庭「電視送飯」,但看到某些新聞片段可能會令自己或家人情緒激動,李昭明建議,不妨轉台看新聞以外的節目。當提及某些話題時發現不對勁,便轉移話題。「每個人接收的信息、成長背景、追求的東西都不同,要尊重大家有不同看法。如果對方感受到我們想改變他,他反而會抗拒呢!」她強調,根深蒂固的想法和感受,不能一下子便互相明白了解。

 

抱「說服」心態 反招抗拒

李昭明指出,我們很多時就着政見想說服對方,但抱着「說服」的心態,反而難以了解對方,對方也會容易抗拒接收你的想法。如果想向對方解釋自己的看法,可以先了解對方的想法和他重視的事情,再就對方所重視的範疇提供一些你知道的資料,「有些人比較着重經濟,有些則關心社會安全或穩定,可讓他們知道有關方面的資料,大家或會較容易展開討論」。

 

非暴力溝通

不少人溝通時,容易依主觀印象或過往經驗,投射想法於對方身上,造成衝突;註冊社工陳源裕曾在民間機構教授「非暴力溝通」,指出非暴力溝通正正是鼓勵溝通者帶着意識,留意當下,觀察對方,「留意對方有何感受?自己又有何感受?」非暴力溝通又名為「愛的語言」,有助溝通者更了解自己及對方的需要。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陳源裕(受訪者提供)

 

「愛的語言」包含四大要素,依次序為: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假設一對母子共膳時,為近日的示威風波爭論,母親喋喋不休,兒子感到不耐煩及憤怒。陳源裕建議其中一方平靜下來,觀察及聆聽對方。他續指,面對近日社會事件,大部分父母的核心情緒多為恐懼、憂心,與子女溝通時,容易把恐懼情緒投射在子女身上。子女與父母交談時,若觀察到對方有類似感受,不妨嘗試描述、肯定對方的感受,讓對方得悉自己確有認真聆聽。舉例說:「媽媽,我感受到你很憂心,擔心我的安全。我都知道你好惜我。」

當觀察到對方心情稍為平靜下來,可嘗試進入非暴力溝通的最後兩個步驟,表達自己的需要及請求。舉例說:「但你每次重複講及同一件事,令我感覺好困擾。我需要一些空間,請問你願不願意先放下這話題一會兒?」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自我觀察——社工提醒,如果意會到自己正在發脾氣或有激烈情緒,可先冷靜下來,不需急於申辯立場。(davidf@iStockphoto,設計圖片)

停一停 給自己的3問

運用非暴力溝通,有助雙方了解彼此的情緒及感受,減少誤解。但陳源裕坦言,非暴力溝通並非隨時適用,若溝通者自我覺察能力不足,尚未了解自己的情緒及感受,便難以與他人展開非暴力溝通。面對衝突,運用非暴力溝通前可以先詢問自己3個問題:

  1. 我是否在發脾氣?
  2. 我是否處於激烈、難以自控的情緒中?
  3. 我是否已經預備好,應對眼前的溝通衝突?

如果意會自己正在發脾氣或有激烈情緒,未預備好應對溝通衝突,不需急於展開非暴力溝通;而是先冷靜下來,了解及聆聽自己的感受及需要。「在這狀態,溝通不是向外,而是向內。舉例說,情緒高漲時,試試感受自己的情緒,跟自己說話,『我明白你現在好??、好激動,因為媽媽好似不太明白自己,所以你會有這些反應』。」

文:李祖怡、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和解第一步:承認自己錯了吧 //www.afterroberto.com/%e5%92%8c%e8%a7%a3%e7%ac%ac%e4%b8%80%e6%ad%a5-%e6%89%bf%e8%aa%8d%e8%87%aa%e5%b7%b1%e9%8c%af%e4%ba%86%e5%90%a7/ Mon, 26 Aug 2019 05:35: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187 和解第一步:承認自己錯了吧
後患無窮——爭執衝突,通常源於雙方堅持己見,不肯妥協。手握權力的一方會傾向使用高壓的方法,當下好像取得表面勝利,但往往後患無窮。(謝偉豪繪/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那年夏天,那個媽媽帶着讀初中的女兒來見我……

如果父母有勇氣承認自己言行上的失誤和不足,踏出和解的第一步,對於孩子學習面對自己的錯失有正面示範作用,也是扭轉惡劣關係的重要一步。只有這樣,緊張的關係才會有出路。

願香港的當權者明白這個故事中的智慧。

8月12日凌晨,看過電視新聞,心裏很沉重,徹夜難眠,腦海中有很多問號。躺在牀上已是凌晨2時,電話閃過不停,是一連串的信息,是我的一個醫護界朋友。信息不尋常,我放心不下,回過電話給她。接通了,哭聲不絕,她說不到一句話……最後,待她喘定了,聆聽她的失望,她的恐懼,心很痛很痛。

她是兩個幼兒的媽媽,十分關心孩子的成長。她說她很恐懼,很徬徨,看不到將來,看不到希望,擔心孩子的將來……她說香港已不再是她熟悉的香港,以往教導孩子的道理,彷彿在這個突然變成「真假難辨,是非不分」的社會中不再適用。聽着她訴說她心中很多很多的擔憂……然後她問我,以後還可以怎樣教導孩子?我靜思了一會,吸了口氣,感覺十分沉重……

那一刻,我記起這個故事。

高壓媽vs.倔強女 大家都輸了

那一年的夏天,那個媽媽帶着讀初中的女兒來見我。女兒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學校裏她是充滿自信的領袖生,沒有人看得出她不快樂。第一次見她,印象深刻,是個臉上帶着幾分倔強的女孩。跟她傾談,發覺她思路清晰,分析和邏輯思維很強。她那份自信和堅定,我仍然記憶猶新。

可能是因為她自小已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從小學開始,已不認同媽媽的高壓式教導方法。媽媽是個成功的職業女性,主觀想法很強,對人對己也要求很高。對於表現已很優秀的女兒,仍然認為她有很多改善空間。例如媽媽要求她每次練琴必須要達到「她認為的水平」,否則要從頭再練。就算身體不適或要應付考試,也不是「暫停練習的理由」。女兒跟同學聚會,媽媽要求她寫下所有參加的同學的姓名電話,然後會打電話給她的同學,以「確定」女兒的行蹤,令女兒十分尷尬。另外,還以「關心」女兒會否接收了不良資訊為理由,要求登入女兒的社交媒體。

女兒試過跟媽媽解釋、講道理、爭辯,甚至試過有激烈的反抗和衝突,但最後只會換來更壞的後果——高壓式懲罰。例如命令她站着並用雙手舉起重重的書本,直至媽媽同意才可以放下。有時就會用「經濟封鎖」,務求令女兒屈服就範。女兒不認為自己有錯,即使雙臂痠軟或要節衣縮食,也不肯妥協和道歉,媽媽卻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結果母女兩人僵持不下,衝突愈來愈多,最後互不瞅睬。母親哭訴自己的苦心不被理解,女兒卻說感受不到母親無條件的愛和關懷……

「贏咗場交,輸咗頭家」,最後大家都是輸家,值得嗎?

嚴懲是破壞關係的根源

爭執衝突,通常都是源於雙方各自堅持己見,不肯妥協退讓。結果,手握權力的一方,會傾向使用高壓的方法令較弱的一方就範,即使當下好像取得表面勝利,但往往後患無窮。畢竟,這不是一個令孩子心悅誠服的妥協。用體罰來管教孩子的父母,往往犯了這個錯誤,就是以為嚴厲的懲罰可以令孩子聽話,但其實是破壞關係的根源。

和解第一步:承認自己錯了吧
(miya227@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所提個案無關)

放下執著 尋求寬恕

很多家長在孩子年幼時都十分着重品格培育。孩子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大都是從父母師長的言教和身教中學習得來。在街上不難見到家長提醒孩子做錯事之後要立刻道歉。孩子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言談行為。所以如果父母堅持不妥協、堅持不和解,孩子也只會學習到堅持倔強的性格。

父母也是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上述那名媽媽雖然認為為人父母需要教導孩子追求完美,但是她的做法卻令孩子心靈受創。「遇強愈強,以暴制暴」,孩子在反抗母親的同時,也做出了很多傷害母親的行為。

所以,要走出關係困局的第一步,就是要其中一方願意放下自己的執著,為自己在溝通過程中的失誤,尋求和解與寬恕。寬恕是需要勇氣去示範和學習,如果父母能夠有勇氣承認自己在言行上的失誤和不足,踏出和解的第一步,對於孩子學習面對自己的錯失有正面示範作用,也是扭轉惡劣關係的重要一步。只有這樣,緊張的關係才會有出路。

後記——真誠對話解開死結

最後一次見她們是女兒升中四的那年夏天,媽媽牽着女兒的手一起來。媽媽告訴我她和女兒有過一次真誠的對話,為自己過於嚴厲的管教方法令女兒難受而向她道歉,女兒也為自己的倔強令母親生氣道歉。二人的緊張關係隨着各自的放下得以紓緩。真誠的道歉,包容和接納,才是令關係改善的良方。

跟我這位醫護界朋友說過這個「故事」後,她的情緒平復了很多,說:「願香港的當權者也明白這個故事中的智慧。」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