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腫瘤科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5 Sep 2023 10:35:3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臨床腫瘤科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女性疾病】 乳癌術前化療助縮瘤 新標靶藥提升治癒率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5%b3%e6%80%a7%e7%96%be%e7%97%85%e3%80%91-%e4%b9%b3%e7%99%8c%e8%a1%93%e5%89%8d%e5%8c%96%e7%99%82%e5%8a%a9%e7%b8%ae%e7%98%a4-%e6%96%b0%e6%a8%99%e9%9d%b6%e8%97%a5%e6%8f%90%e5%8d%87%e6%b2%bb/ Thu, 02 Apr 2020 02:19: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677 【女性疾病】 乳癌術前化療助縮瘤 新標靶藥提升治癒率
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病發年齡一般是40至50歲,建議女士們除了定期做乳房 X 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外,亦要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如有任何問題,必須及早求醫,確保乳房健康。

 

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2017年有超過4000宗新症,病發年齡一般是40至50歲。雖然近十年乳癌新症數字不斷上升,卻非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近年有不少新的綜合治療方案,包括在手術前進行化療、新的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有助提升治癒率。

 

乳癌一線治療:手術切除腫瘤

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暨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指,因遺傳而患上乳癌的只佔極少數,大多患者都是由於後天因素引致,例如缺乏運動、進食高脂食物、生育後沒有餵哺母乳等。乳癌的一線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切除腫瘤,過往會在手術後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但近十年醫學界較多透過術前化療先把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尤其是對於腫瘤很大,或者不希望全乳切除的病人,術前化療可以減少需要切除的範圍,以盡量保留乳房的完整。

 

標靶藥物 第一期乳癌治療率達九成  

標靶藥物治療方面,近年醫學界研發了不同的新藥,例如針對HER2型這種較頑強的乳癌細胞,新的標靶藥有助提升治癒率,第一期乳癌治癒率更可高達九成;另外一些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新標靶藥,除了有效延長存活率,配合綜合治療亦可減少使用副作用比較多的化療。

至於對付「三陰性」乳癌,即是指癌細胞對雌激素受體(ER)、黃體酮受體(PR)、上皮生長素因子(HER2)都呈陰性,由於荷爾蒙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都無效,過往只能依靠化療抗癌。近年研究就發現,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手術前接受化療加上免疫治療,有效完全緩解癌細胞,並提升存活率。

 

女士注意:定期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

邱醫生指出,雖然目前有不少乳癌的新治療方案,但女士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除了定期做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亦要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包括觀察、觸摸乳房留意有否變化,如發現有任何問題,必須及早求醫,確保乳房健康。

]]>
瘤言情深:尋覓心中的常樂我淨 //www.afterroberto.com/%e7%98%a4%e8%a8%80%e6%83%85%e6%b7%b1%ef%bc%9a%e5%b0%8b%e8%a6%93%e5%bf%83%e4%b8%ad%e7%9a%84%e5%b8%b8%e6%a8%82%e6%88%91%e6%b7%a8/ Mon, 11 Mar 2019 04:44: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431 【明報專訊】曾於公立醫院腫瘤科工作多年,每天面對病人的生離死別,尤其當自己負責主診的病人不幸離世,內心倍感難過,久久未能釋懷。直到13年前,在工作壓力日積月累的情况下,首次嘗試接觸佛家信仰,心靈終於找到一片能夠短暫歇息的地方。如今,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每每看到置放在房間裏、由一位高僧親自寫上「常樂我淨」的書法牌匾,心靈總能感受片刻澄靜。

 

醫生,病人,佛家,癌症,臨床腫瘤科,蔡添成,瘤言情深
(圖﹕周游)

現實世界裏,世人常談及死後的極樂世界,但若人的心境澄靜如鏡,出離生死煎逼之苦,相信在世時也能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樂土。

 

緣分聚散有定數

佛家裏的釋迦牟尼佛陀在物質豐饒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直到一次出遊,眼見人世間充滿老病死苦,便毅然放棄即將繼承的王位,捨棄權力和榮華富貴,出家禪修悟道,幾經艱辛和波折,最終在世間各種煩惱和困擾包圍下,找到心中一片淨土。

 

多年來,透過禪修、誦經念佛的習慣,每當被煩惱絲纏繞,便嘗試用心感悟,明白心中的鬱結既放不過自己,也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學懂放下,對自己、病人也是一種解脫。

 

有人問,佛家常提及放下,豈非跟醫生盡力救人的職責相違背?固然,醫者仁心,盡力醫人乃份內事,但緣分聚散不由人,生有時,死有時,緣起緣滅皆有定數。曾聽說一個生動的比喻,指墳場是萬物衆生的終點站,所有人都排着隊等候死亡的來臨,惟當中有人插隊,而醫生的職責只是把這些插隊的人找出來,再把他們放到他們應當的位置,但和其他人一樣,死亡依舊是人生終歸需要面對的事情。

 

懼怕死前未知數

對比死亡,不少病人更懼怕死亡之前的未知之數。死亡什麼時候來臨,死亡到臨的一刻能否安詳辭世,凡此種種,都是不少病人心中的疑慮。一些病人因為上有高堂,下有子女,故非常緊張醫生能否把癌症根治。面對死亡,此乃人之常情,但病人亦須明白,醫生的治療方案非取決於病人緊張與否,而是根據病人的病情及身體狀况而定。倘若病情已經無法逆轉,醫生亦會傾向要病人及早作心理準備,即使死亡來臨時亦不至於束手無策。

 

面對未知的將來,聆聽是最佳良方。過去在公立醫院工作時,由於人手、時間所限,難以跟病人長談。曾有相熟朋友患上癌症,她為免耽誤我與其他病人會面的時間,遂每天致電我的太太,傾訴心中疑慮。由最初糾結於癌症治療的各種疑慮,到後來的生活趣事,無所不談。淡然處世,對死亡便無所畏懼。

 

常言道,人生是一趟旅程,途中跨過高山時或許風景萬千,到穿越低谷時卻又波折重重。在這趟短暫的旅途中,或許有人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過客,在我們的生命線上不落半點痕迹;也或許有人一路相隨,陪伴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當中的悲歡離合,無人能夠掌握。在高低跌宕的人生裏,如何保持隨遇而安、寧靜安然的心態,大概是一門畢生的學問。

 

文:蔡添成(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