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6 Nov 2024 10:10:5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膝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86%9d%e7%97%9b%e3%80%91%e7%9c%9f%e5%af%a6%e5%ae%a2%e6%88%b6%e5%8a%9b%e8%ad%89-%e6%a5%b5%e9%80%9f%e5%be%a1%e7%97%9b%e6%8a%80%e8%a1%93%e6%88%90%e6%95%88-%e7%99%82%e7%a8%8b%e5%be%8c%e8%bc%95/ Wed, 06 Nov 2024 2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327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膝痛箇中苦處,外人難明。對於長期深陷膝痛之苦的人來說,那種痛是痛不欲生、身心煎熬,即使再親近的人都難以理解。

在上下斜、行樓梯、行山時,膝頭總是劇痛難當,嚴重者更是舉步維艱,去洗手間也要別人攙扶。當膝痛問題每況愈下,不禁會想:「唔通我下半生都要揸拐杖、坐輪椅,要人哋照顧?」

其實只要正視膝痛問題,便有機會找回過往步履輕盈的感覺。ANKH機能再生客戶陳小姐、何先生、蔡太等,他們都曾經因為膝痛飽受折磨。在極速御痛後,不但行走自如,連行山、戶外活動都難不到他們,重返「身輕如燕」的好時光。

陳小姐:「現在起居飲食如常,未來我要再行萬里長城!」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ANKH機能再生客戶陳小姐真客實證,期盼重遊萬里長城。

陳小姐因膝痛多年,擔心自己要坐輪椅。當初她來到ANKH機能再生時,日常生活都無法自理,連晚上行去洗手間都有困難。她當時拿着拐杖蹣跚地走路,只抱有一個念頭:「至少我要行得返。」

在開始接受療程後,她很快便不用再倚賴拐杖,走路愈來愈順暢。她感嘆療程讓她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而心願並非不可能實現。她立下豪言:「我要再行萬里長城。」

陳小姐十年前膝頭曾經受傷,加上工作時需要長時間站立,使膝頭承受莫大壓力。她的膝頭一直刺痛,無法發力,形容:「企起身都唔容易,等到企穩先行到第一步。」她嘗試過不同解決方法都不見成效,抑或只是治標不治本,拖延日久都未有好轉。

陳小姐一個人居住,而膝頭痛每況愈下,已因痛症而有兩個月未能工作,令她不禁開始灰心,甚至對未來感到擔憂:「萬一我真係行唔到,要坐輪椅,我嘅起居飲食唔知點算,真係好灰。」

後來她接受了「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效果極速顯著,膝頭肌肉及關節得以放鬆,更不用靠拐杖輔助走路。現在生活就像不曾有過膝頭痛,起居飲食皆一切如常,不再受限。而且她認為接受療程過程中,ANKH機能再生團隊對她很和藹可親、友善,加上療程效果理想,令她十分滿意。

有一次她到長洲行山,上下斜都完全不用靠拐杖。陳小姐年輕時曾經靠雙腳走過萬里長城,而她再次重遊舊地的夢想指日可待。

工程經理何先生:「膝頭唔痛,輕鬆做運動,感覺後生10年!」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客戶工程經理何先生真客實證,極速御除膝痛和兒子重拾運動樂趣。

而任職工程經理的何先生曾經因做運動扭傷膝頭,近十年受膝頭痛困擾,這些年來試過許多方法仍解決不了痛症問題。

他熱愛運動,平常有打哥爾夫球、跑步、行山的習慣,但膝頭痛影響了他的表現。而且因為膝頭痛,走路都成問題,常突然乏力,行樓梯膝頭都會痛,令他擔心不已,「而家呢個歲數都咁樣,年齡大咗之後點算?」

隨後,他接受ANKH機能再生的「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成功擺脫膝頭痛,可輕鬆自如做運動。

他不但御除痛症,感覺身體機能強化了,和兒子一起玩耍時都放鬆了很多,更可以與兒子一起去滑雪,由早玩到晚亦未見疲累。他笑說:「體質有改善,體內有股暖流唔怕凍、更加精神,感覺後生咗十年。」

蔡太:「幾十年嘅膝痛都同我解決到,行山真係上到去。」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客戶蔡太已經受膝痛困擾多年,但一直不敢跟家人說。晚上膝頭痛發作時,更痛至難以入睡。為怕吵醒丈夫,她只能抱着膝頭獨自垂淚,默默承受。

在認識ANKH機能再生時,蔡太兩個膝頭腫痛、向外彎,不但影響外觀,更為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接受療程後,她膝頭痛楚大減,雙腳如以往般筆直,笑言:「我啲關節好似重生咗咁!」

三十多年前,蔡太已開始膝痛,在年輕時雙腳已仿如步入60歲。加上工作時需要長時間站立,膝頭的勞損令膝痛加劇。她憶述:「最驚係踎低攞嘢,膝頭好似唔係自己咁。」

她不但在工作上力不從心,日常生活更面對莫大挑戰。上下樓梯常人看似理所當然的動作,對蔡太而言卻是難以跨越的難關。她搖頭嘆氣道:「上車嗰一步都要扶實嚟上。唉,總之好遴迍(狼狽)。」而在下樓梯時特別痛,她形容行樓梯最怕被人推跌,「自己隻腳唔係自己話事咁,要就住一級一級落。」

多年以來,蔡太試過不同方法都未見成效,但隨着年齡漸長,膝頭退化,膝頭痛每況愈下,令她不禁為未來的日子感到擔憂,蔡太眼泛淚光說:「我經常會想我很快要坐輪椅。」

其後一個偶然機會讓她認識到ANKH機能再生,並接受了「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膝頭痛楚大大減輕,走路順暢了很多,她笑言:「幾十年嘅膝痛都同我解決到,我好開心 !」

近來她回內地行山時,上下斜路的恐懼全消。「我行山又真係上到去,而家行路都幾快。」蔡太自豪說。

5個常見風險因素引致膝頭痛 

隨着年齡漸長,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多年來日積月累的勞損,容易出現膝頭痛。

膝關節是站立、步行時的主要承重關節,需要長時間承受上半身壓力。體重增加、工作或生活上過度使用膝關節、站姿步姿不良、鞋履不合適、先天肌力不足、骨骼變形等等都會增加出現膝頭痛的風險。

此外,經常進行激烈運動或膝頭曾經受傷,也會降低膝頭的穩定性,有機會誘發膝頭痛。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您有這些情況嗎?

若剔選了兩項或以上風險因素,表示您的膝痛問題不容忽視,建議立即到https://ankh.pro/MP3215連結,登記「RDS+極速御痛技術」的限時體驗名額,極速御除痛症。

而ANKH機能再生專業團隊,就會為客戶進行詳細評估,幫助他們找出痛症根源,並透過全面、綜合及個人化的「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御除膝頭痛。

極速御痛技術治標治本 重拾行山樂趣不是夢 

不少受膝頭痛困擾的人,曾經嘗試過不同方法,但結果都不如理想。究其原因,是因為最好的御痛方法,需要同時治標治本。

ANKH機能再生擁有專業註冊的「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匯聚傳統中醫經絡智慧及世界頂尖創新科學技術,由跨領域專業團隊進行詳細評估,從受膝頭痛困擾人士的痛楚根源出發,達到標本兼治的御痛效果。療程助不少膝頭痛人士改善痛症後,可以達成輕鬆行山的夢想。

RDS+極速御痛技術」能極速御除痛楚、去瘀排酸,並強化身體機能,達至消痛快、復發少的效果。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ANKH機能再生御除膝蓋痛三步曲:「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

ANKH機能再生擁有全港最多真客實證,包括上述的蔡太、陳小姐和何先生,他們均樂意分享由當初受痛症困擾到成功御痛的經歷。

透過社交媒體及網站,也可以看到ANKH機能再生大量客戶的真客實證影片。影片中的客戶都樂意透過鏡頭,親自分享成功極速御痛的喜悅。

御痛強身服務

ANKH機能再生確保客戶得到最優質的服務,幫助客戶御除痛症問題,並做好強化保健。

「御痛強身服務」可以提升客戶體質及活力,強化肌肉及關節、調整身體機能、促進循環,令氣血暢通精神好,達到「御痛強身 機能再生」!

療程過程中包括使用創新頂尖專業技術,因應體質使用適合專屬配方,御除痛楚及強化身體機能,御痛強身。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ANKH機能再生御痛強身服務功效

16年成功御痛經驗 醫護推薦 信心可靠

ANKH機能再生擁有全港最多真客實證、16年成功御痛及強化身體機能經驗,客戶橫跨不同行業,除了有醫護人員、企業家及公司董事、退休法官、律師、前議員、工程師、會計師、教師、公務員及設計師等白領人士外,亦不乏來自貿易行業、金融界及工商界別的客人,深受不同界別專業人士肯定,亦有不少名人真客實證包括宣萱、資深主持人黎芷珊、資深傳媒人車淑梅、粵劇名伶蓋鳴暉、黎燕珊等,她們都重獲健康、開心生命!

想和他們一樣御除痛症及提升身體機能,可到https://ankh.pro/MP3215連結登記限量「RDS+極速御痛技術」體驗名額。

ANKH機能再生 – 痛症健康集團屢獲獎項,深受各方專業肯定,不但已經連續兩屆獲得香港醫護學會認同及肯定,更分別奪得最受醫護人員信賴「痛症治療品牌大獎」以及「最高榮譽去痛技術大獎」,該頒獎禮由香港護理及衞生管理學院前院長莊婉珍女士及西醫工會會董任俊彥醫生主禮。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ANKH機能再生獨有的「RDS+極速御痛技術」是信心保證。

而且ANKH機能再生是全港第一間企業於「服務及創新產品大獎2024」,榮獲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頒發的《極速御痛強身服務大獎》。

此外,在受香港滙豐銀行支持、知名商業資訊及市場推廣多媒體平台「Business Innovator」所舉辦之《創新商業方案大獎》中,ANKH機能再生更成為全港首家榮獲「創新科技極速去痛技術」榮譽的去痛症集團。

ANKH機能再生痛症健康中心達4萬6千呎 環境寬敞舒適

ANKH機能再生為客戶帶來貼心、溫暖的服務體驗,讓他們在踏入ANKH機能再生痛症健康中心一刻開始,置身於溫暖、寬敞、舒適的環境中,由專業團隊為客戶細心講解及溝通,緩解他們因痛症而感到的焦慮與不安的情緒,於進行療程時更能放鬆身心。

ANKH機能再生痛症健康中心位處銅鑼灣﹑尖沙咀及沙田核心地段,總面積達46,000呎。

ANKH機能再生希望能夠及早為客人御除痛症、關節筋骨痛問題,同時提升體質及活力,達至「御痛強身 機能再生」。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ANKH機能再生痛症健康中心給予客戶溫暖、寬敞、舒適的感覺。
【膝痛】真實客戶力證 極速御痛技術成效 療程後輕鬆行山
RDS+極速御痛技術」為客戶帶來貼心服務體驗,放鬆身心。

尖沙咀

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商場第1期7樓711-712室及19樓1907室

(尖沙咀港鐵站B1出口往彌敦道)

銅鑼灣

羅素街38號金朝陽中心36樓全層

(銅鑼灣港鐵站A出口往羅素街)

沙田

鄉事會路138號沙田中央廣場辦公大樓第1座22樓全層

(沙田港鐵站B出口)

ANKH機能再生 – 痛症健康集團:ankh.com.hk

想了解更多ANKH機能再生極速御痛療程,可以立即到https://ankh.pro/MP3215連結,登記「RDS+極速御痛技術」「RDS+極速御痛技術」的限時體驗名額,找出痛症根源,並透過全面、綜合及個人化的「RDS+極速御痛技術」療程御除膝頭痛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
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89%ad%e5%82%b7%e3%80%91%e5%89%8d%e5%8d%81%e5%ad%97%e9%9f%8c%e5%b8%b6%e6%92%95%e8%a3%82%e3%80%8c%e5%8d%9c%e3%80%8d%e4%b8%80%e8%81%b2%e9%97%9c%e7%af%80%e8%84%ab%e4%bd%8d-%e8%a1%80%e6%b0%b4/ Mon, 29 Jul 2024 07:26: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048 (編按:女子重劍「世一」劍手江旻憓在巴黎奧運個人賽過關斬將,終於首奪奧運金牌,她曾於2017及2019年兩度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過去被問到傷勢只是說「膝蓋好傻」並輕輕帶過,但其港隊重劍教練Tavi(Octavian-Petru Zidaru)卻指愛徒經歷十字韌帶的傷患需要開刀,她不是每日,而是每分鐘都在經歷艱苦時刻,為她感到非常自豪,成為奧運冠軍之路絕不易行。)【明報專訊】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簡稱ACL)位於膝關節中央深處,是一條長約3厘米、闊約1厘米的韌帶組織。有專家指出,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會變得不穩定,一般走路未必有太大問題,但當運動比賽時,特別是需要急停和轉向的動作(如滑雪、球類運動等),膝關節容易扭傷,引致軟骨及半月板損傷,增加創傷性關節炎的風險。

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香港女子重劍隊星將江旻憓(右)兩度克服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的傷患,終首奪奧運金牌。

「卜」一聲膝關節扭傷?脫位? 前十字韌帶撕裂積血腫痛關節僵硬

如果仔細看,前十字韌帶可以再細分為前內束(anteromedial)和後外束(posterolateral)兩條小韌帶,它們分別在膝蓋彎曲不同角度時,扮演不同角色,維持膝關節穩定。

前十字韌帶撕裂後會流血,血水積存在膝關節內,引致嚴重腫脹、痛楚,令關節僵硬,運動幅度減小,受傷後沒法繼續運動,需要馬上緊急處理(RICE)緩減炎症。不少人在韌帶撕裂時都會聽見「卜」聲響,其實這不是韌帶撕裂的聲音,當膝關節受力引致前十字韌帶撕裂時,關節會出現輕微脫位(subluxation),「卜」的一聲正是來自關節脫位,大腿骨和小腿骨互相碰撞所發出的聲音。前十字韌帶撕裂後病徵比較嚴重,甚至連走路也有困難,很多人會立即求醫。

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位於深處——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中央深處,維持膝關節穩定。(VectorMine@iStockphoto)

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確定撕裂程度——醫生透過磁力共振,確定前十字韌帶的撕裂程度,左圖為撕裂的前十字韌帶,右圖為正常的前十字韌帶。(作者提供)

伴隨其他組織撕裂 膝關節「不快樂3人組」

大部分前十字韌帶撕裂都能透過臨牀檢查準確診斷,例如前抽拉測試(anterior drawer test)、Lachman test等,測試膝關節前後穩定度;而轉軸移位測試(pivot shift test)則能測試膝關節在旋轉扭動時的穩定度。前十字韌帶撕裂時,通常會伴隨其他膝關節組織撕裂,包括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簡稱MCL)和內側半月板(medial meniscus),合稱膝關節的「不快樂3人組」(unhappy triad)。但急性前十字韌帶創傷,外側半月板(lateral meniscus)會比內側半月板更容易受傷,所以醫生會安排磁力共振,確定前十字韌帶撕裂程度,以及其他韌帶和半月板有否受傷。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無法自我癒合 須手術重建

前十字韌帶的自我修復能力並不理想,原因它位於膝關節內,關節液妨礙了韌帶血塊形成,所以即使是利用手術修補(repair),韌帶也不能癒合。為了回復關節穩定,大部分傷者需要接受重建(reconstruction)手術。說到重建手術,大家自然問到:究竟是用什麼來重建呢?

自身後腿肌腱重建 傷口小

重建使用的韌帶,大多數來自患者自身移植(autograft),多數人使用部分後腿肌腱(hamstring graft)重建,好處是傷口比較細小,而後腿肌腱會再次生長,雖然新長出的肌腱會稍微細一點,但對跑步等活動基本上沒有影響。另外,也可以選擇用部分髕骨和髕肌腱(bone-patellar tendon-bone graft)重建,好處是癒合後最穩定,但傷口比較大,甚至會有前膝痛。

在香港,選用患者自身以外的韌帶來重建的情况較少,當中包括同種異體移植(allograft)和合成骨移植(synthetic graft)。它們雖然毋須用到自身組織,沒有捐贈區併發症(donor site morbidity)和次數限制,但相比自身移植的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一般較低,有研究指術後首年的再撕裂率(re-tear)較高。

待關節炎症過後 手術好時機

一般來說愈早做手術,效果愈好。然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需要等待時機,最理想是待關節炎症過後,膝關節回到原來運動幅度後才做手術。現今的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會使用膝關節鏡輔助,可以同時處理半月板受傷,而且微創手術的傷口較小,可加快復康過程。重建手術完成後,韌帶需要約9個月復元(remodeling),其間需要以物理治療鍛煉關節幅度、肌力和關節平衡感。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知多啲:前十字韌帶防傷 強肌vs.戴護膝

適合的運動裝備可以減少受傷風險,佩戴護膝可否減少前十字韌帶的傷患呢?研究只顯示,佩戴護膝對於已經受傷的前十字韌帶(包括曾接受重建手術的病人),有明顯減低膝傷的幫助。比較多人忽視肌力訓練的重要,研究顯示多訓練核心肌群和大腿肌肉的強度,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率可以明顯減少。

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佩戴護膝——前十字韌帶曾受傷的人,佩戴護膝可減低運動受傷的風險。(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4%ba%ba%e6%85%a2%e6%80%a7%e7%97%9b%e7%97%87%e8%82%a9%e9%a0%b8%e8%85%b0%e8%83%8c%e7%97%9b%e4%bd%94%e5%a4%9a-%e4%ba%86%e8%a7%a3%e5%90%84%e7%a8%ae%e6%b2%bb%e7%99%82%e6%96%b9%e6%b3%95/ Fri, 17 May 2024 07:52: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59 忍,心字頭上一把刀。疼痛忍一忍就不痛?痛症,要求醫嗎?面對各有各對付痛症的一套,甚或有不同迷思、謬誤,這或源於對疼痛的不了解。養和醫療集團去年進行一項有關痛症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常見的痛症以肩頸痛、腰背痛佔多,有超過三成受訪者「不清楚」引致疼痛的成因。此外,僅三成受訪者會於經歷疼痛時選擇求醫。有專科醫生表示,長期忍痛有可能令痛症問題惡化,造成惡性循環。若非藥物治療無效,疼痛情况持續 3個月或以上,病情已影響睡眠、工作和生活作息等,應尋求適合的痛症治療。本文為大家詳細講解 4種微創介入治療,有助長效止痛。

痛症困擾?港人痛調查:肩頸腰背痛佔多 僅三成人求醫

面對身體的疼痛,很多人都習慣被動應對。養和醫療集團去年一項有關痛症的問卷調查,蒐集了3018名成人的意見,結果發現有43%受訪者有慢性疼痛(即疼痛持續3個月或以上),當中有27%的疼痛情況甚至已持續一年以上。有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休息來緩解疼痛,僅三成人表示會求醫;還有逾三成受訪者不確定引致疼痛的成因。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養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四成三受訪者有慢性疼痛問題,以肩頸腰背最佔多。

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醫生表示,港人有痛症的情况十分普遍,調查顯示,有痛症受訪者中62%表示有肩頸痛,其次是腰背、頭、手腳、膝蓋痛等;近六成人表示疼痛會影響睡眠作息,逾四成認為對情緒和精神健康造成影響。

陳醫生指出:「若長期受痛症困擾,會為患者帶來壓力,甚至引致焦慮和抑鬱症。受到長期痛症困擾,又已尋訪不同專科,但疼痛問題久久未能解決,便可能要考慮尋求痛症科的協助,查找疼痛的原因。」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陳煥堂醫生表示,如患者的疼痛持續3個月,或需尋求痛症科的協助,找出痛楚根源。

疼痛是疾病 持續3個月影響作息宜求醫

世界衞生組織於2000年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並非單純是一種徵狀或難受感覺。betway体彩 麻醉科專科醫生李振垣醫生指,疼痛是很主觀的感受,若疼痛持續3個月或以上,對工作、睡眠、日常生活構成影響,已屬慢性痛症。

常見4類慢性疼痛種類 跨專科處理痛症

李醫生表示,慢性疼痛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包括:

  • 肌肉筋腱相關的疼痛
  • 與脊椎相關的疼痛,如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等,多於長者身上發生
  • 癌症引發的疼痛,如骨轉移(常見於前列腺癌、乳癌等)、腫瘤壓迫神經等
  • 神經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生蛇後引致的疼痛

李醫生強調,有效的疼痛管理需要各專科之間的協調和合作,「曾有一名40多歲肺癌患者經腫瘤科醫生轉介,當時他已出現癌症骨轉移至右邊脊椎,即使輕觸已有火燒感,疼痛令他無法入睡數星期,連平躺接受第一次放射治療也做不到。」痛症科醫生的當務之急是為患者減輕痛楚,讓他能安睡和盡快進行放射治療。經診斷並處方強效止痛藥物後,患者當晚已能減痛和能入睡,及後更順利進行放射治療,康復後已重回工作崗位。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李振垣醫生表示,慢性疼痛不容易找到病因,而且每名病人的疼痛情况不一,必須要以跨專科合作方能有效地管理慢性痛症。

不同介入治療:長效減痛 減少對藥物依賴

betway体彩 麻醉科專科醫生張志偉醫生表示,治療痛症方法最重要是有效和安全,痛症科醫生會先評估引致患者疼痛的原因、性質、出現疼痛的時間、令疼痛加劇或紓緩的因素等。有需要的話,會安排患者進行抽血、超聲波、電腦掃描等檢查,以制定個人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他指出,治療疼痛一般會先採用非藥物方式,有需要時再處方止痛藥,若藥物未見成效或病人無法承受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則會考慮介入治療,除了在超聲波引導下於神經線或神經叢局部注射類固醇及/或麻醉藥,以阻截痛楚信號傳遞和減輕神經發炎情况,另外的介入治療方法包括「神經射頻消融術」(或稱「射頻治療」)、「冷凍治療」等。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張志偉醫生指出,當患者因慢性疼痛求醫,痛症科醫生會透過詳細問診和臨床檢查,以及進行磁力共振掃描等影像檢查,找出成因對症下藥。

射頻療 熱力燒灼神經線阻截疼痛信號

張醫生指,射頻治療是以熱力燒灼神經線,阻截疼痛信號的傳遞。「射頻治療需在X光或超聲波輔助下進行,醫生把電極針插至目標神經範圍,針頭釋放射頻能量達到攝氏42度以上溫度,以破壞神經纖維,阻截神經傳遞痛楚信號,以達到止痛的效果,讓患者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射頻治療是透過燒灼神經線以破壞組織,阻截疼痛信號的傳遞。

冷凍治療 低溫破壞神經組織止痛

至於冷凍治療,醫生會把冷凍探針置於目標神經附近,透過液態二氧化碳製造攝氏負78度的冰球,以低溫破壞神經組織,削弱神經傳遞痛楚的功能,從而止痛。

betway体彩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冷凍治療可達致較長效的止痛效果,適合用於關節、腰椎、膝蓋或生蛇後出現神經痛的患者,但冷凍治療所用到的插針會較粗。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冷凍治療透過液態二氧化碳製造攝氏負 78 度的冰球,利用低溫破壞神經組織,削弱神經傳遞痛楚的功能,達致止痛的效果。

相關閲讀:【痛症困擾】臨床心理學家教你6個方法正向思維面對長期疼痛


超聲波引導介入性治療 準確度高可發現隱藏痛點

另一介入治療是在超聲波輔助下直接注射藥物至患處或周圍(下稱「超聲波治療」),唐醫生表示,治療期間患者毋須暴露於任何X光或電腦掃描等的輻射環境下,而且「超聲波治療」的準確性高,並可同時作診斷用途。「曾有病人因小腿骨痛求醫,但磁力共振檢查一切正常,後來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小腿骨隱蔽處有骨折情况,後來轉介骨科跟進。另有膝痛患者於臨床檢查並沒異樣,但在超聲波檢查下卻發現有積水,便可對症下藥。」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唐家輝醫生表示,在超聲波引導下於患處注射不同藥物,希望達到治標和治本的效果,其準確度高,而且過程中患者不用受輻射影響。

唐醫生表示,部分痛症患者只會在進行某些動作時才會出現局部位置疼痛,利用超聲波進行動態檢查,即是患者在檢查時可自由移動身體,有助醫生找出痛點和致痛的真正原因。相對傳統開刀手術,患者一般術後需休息3至4星期,唐醫生表示,「超聲波治療」的康復過程大約僅需一星期,有些患者甚至接受治療一天後已可如常上班。


相關閲讀:【腰背痛】物理治療師話你知處理疼痛四部曲避免惡化成慢性痛症


脊髓刺激療法 植入起搏器調控神經

針對一些有嚴重疼痛、嘗試過多種方法仍無法止痛的患者,張志偉醫生則建議,可考慮「脊髓刺激療法」,通過這個微創手術把起搏器植入體內,起搏器所發出的電流有助調控神經活動,阻截傳遞至大腦的疼痛信號,有助更長時間地減輕患者的痛楚感覺。

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如嘗試過多種方法仍無法止痛,可考慮脊髓刺激療法,通過手術把起搏器植入體內,利用電流改變神經活動,達致較持久的止痛效果。
]]>
膝痛避免運動減膝關節負荷?物理治療師:看「紅綠燈」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8%86%9d%e7%97%9b%e9%81%bf%e5%85%8d%e9%81%8b%e5%8b%95%e6%b8%9b%e8%86%9d%e9%97%9c%e7%af%80%e8%b2%a0%e8%8d%b7-%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5%b8%ab-%e7%9c%8b%e8%ad%a6%e8%99%9f/ Wed, 03 Apr 2024 06:35: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80

【明報專訊】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士常見痛症。膝關節是下肢關節,膝關節炎非常影響日常生活,令生活能力下滑。膝痛患者最擔心關節退化、軟骨磨蝕、長期發炎等問題。炎症會加速軟骨退化,令關節更加變形。傳統思想建議膝痛患者減少行斜路、樓梯等對膝關節負擔較大的活動,甚至停止負重運動以延緩退化。然而,完全避免運動減少負荷,膝關節退化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 (編按:膝痛應否運動,可考慮「紅綠燈」警號。)

膝痛避免運動減膝關節負荷?物理治療師:看「紅綠燈」警號
膝痛時完全避免運動真的可以減少膝關節負荷,甚至解決膝關節退化問題嗎?

膝痛應否運動減膝關節負荷?物理治療師教路「紅綠燈」警號

首先要剖析為何膝關節會發炎從而退化。導致膝關節發炎原因眾多,包括肥胖,大腿或臀部肌力偏弱,下肢長期受力等,均會增加關節負荷,令炎症更嚴重。然而,停止運動會令以上問題加劇。相反,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體重、增強肌力及矯正下肢受力等問題,從而減低膝關節負荷及發炎情况,甚至減慢膝關節退化速度。

話雖如此,運動亦要量力而為及循序漸進,非一下子大幅增加運動量或完全停止運動。運動與否,可考慮「紅綠燈警號」:

紅燈:運動令關節痛楚加劇,應停止運動,或減低強度與活動幅度

黃燈:關節本身有痛楚,但運動時並沒有令痛楚加劇,可繼續運動

綠燈:運動或靜止時關節均無痛楚,可繼續運動或考慮提升強度


相關閲讀: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運動增肌力 減慢關節退化

退化性膝關節炎復康運動需要包含帶氧、大腿肌力、下肢活動及平衡訓練。研究顯示循序漸進的步行及肌力訓練,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力量,減低關節退化對生活的影響。

若遇到嚴重膝關節問題如關節僵硬、嚴重變形(例如嚴重O形腳),令膝關節以至腳掌都無法正常受力步行時,可考慮先接受物理治療,改善下肢軸線及受力問題,令運動時痛楚減輕,增加運動意欲及減低因發力錯誤而導致炎症及退化。


相關閲讀: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有為膝痛或其他痛症人士開設物理治療評估服務,以及不同復康訓練班,可致電2743 1702或瀏覽bit.ly/knee-pain-ymca查詢。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姿治通鑑)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www.afterroberto.com/%e8%86%9d%e7%97%9b-%e5%85%a8%e8%86%9d%e9%97%9c%e7%af%80%e7%bd%ae%e6%8f%9b%e6%89%8b%e8%a1%93%e9%85%8d%e5%90%88%e9%a1%9e%e5%9b%ba%e9%86%87%e6%b3%a8%e5%b0%84%e6%96%b0%e7%99%82%e6%b3%95/ Tue, 05 Sep 2023 07:42: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571 【明報專訊】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廣泛用於治療嚴重膝關節炎,但易出現術後疼痛。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在手術採取合併靜脈及關節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IVSPAS),較傳統方法更能紓緩疼痛,促進患者康復,近七成接受新療法的病人可出院返家,毋須到康復機構。港大醫學院指新療法亦可降低醫療成本,有助騰出牀位,過去兩年已近2000人受惠。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港大醫學院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創新採取「雙類固醇」療法,更有效紓緩術後疼痛。左起為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麻醉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陳智榮、個案郭先生及曾先生、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臨牀副教授陳秉強。 (楊晨攝)

港大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新療法注射類固醇 七成患者出院毋須往復康機構

是次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期刊《骨與關節外科雜誌》。隨機臨牀試驗研究於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進行,178名病人被分配到4類注射組別。結果顯示,IVSPAS有較顯著鎮痛效果,且在康復過程中,使用該新療法的患者於手術後首日行走距離平均超過30米,較注射安慰劑的病人多10米,且有67%接受新療法的患者能出院返家,不用前往復康機構,安慰劑組別中,直接出院的病人則佔38%。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要治療嚴重膝關節炎,大多會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但不少患者都擔心術後的康復過程漫長。(網上圖片)  )

相關閲讀:【膝痛】膝關節卡卡聲兼活動幅度減 是膝關節炎徵狀?4點要注意(姿治通鑑)


個案:術後第4日可散步購物

74歲的郭先生退休前為工模技術員,需長時間彎腰工作和搬重物,上月25日接受左膝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並採用上述新療法,他說無明顯痛楚,術後第四日出院便可落樓散步、購物等。


相關閲讀:【膝痛】對付膝關節炎3種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功效和副作用 止痛兼減慢關節退化?


採取「雙類固醇」注射 控制炎症、痛症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陳秉強表示,早前有研究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採用靜脈類固醇注射或關節局部類固醇注射,新療法則更進取,採取「雙類固醇」注射。他說新療法在手術過程中注射類固醇,控制炎症以控制痛症,希望把握術後首幾日關鍵時期,有效紓緩術後疼痛,亦能縮短病人住院時間。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www.afterroberto.com/%e8%86%9d%e7%97%9b-%e5%89%8d%e8%86%9d%e9%ab%95%e9%aa%a8%e4%b8%8a%e4%b8%ad%e4%b8%8b%e7%97%9b%e9%bb%9e-%e6%88%90%e5%9b%a0%e6%9c%89%e4%b8%8d%e5%90%8c/ Mon, 28 Aug 2023 09:27: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357

【明報專訊】醫學期刊The Knee刊登一項10年追蹤研究顯示,17,397名受訪者中,共有19,530次運動受傷,當中膝關節(knee joint)相關受傷比率高達39.8%。【編者按:膝關節涉及的骨骼,包括了股骨(俗稱大腿骨)、脛骨(俗稱小腿骨、髕骨(俗稱「菠蘿蓋」) 和腓骨。除了股骨和脛骨之間的股脛關節外,也包括了髕股關節;兩個關節相連一起組成膝關節。】膝關節結構複雜,痛楚出現在不同位置,成因大不同。單是前膝髕骨正中或上下的痛楚,就涉及不同骨骼和肌腱。【編者按:其中痛點位於髕骨,特別是在運動或上落斜坡之後出現,可能是髕股關節綜合徵(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是跑友膝痛的常見原因。】我根據膝痛位置分析原因,找出傷患根源。【膝痛系列一】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常見痛點——膝關節不同痛點反映不同問題。如痛點在髕骨正中(①),可能是髕股關節綜合徵;如痛點位於髕骨之下(②),可能是髕肌腱炎;痛點在髕骨之上(③),則可能是股四頭肌肌腱炎。(choochart choochaikupt@iStockphoto)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成因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膝關節涉及的骨骼,包括了股骨(femur,俗稱大腿骨)、脛骨(tibia,俗稱小腿骨)、髕骨(patella)和腓骨(fibula)。除了股骨和脛骨之間的股脛關節(tibiofemoral joint)外,也包括了髕股關節(patellofemoral joint);兩個關節相連一起組成膝關節。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ttsz@iStockphoto)

大部分人都聽過膝關節,但對髕股關節就比較陌生。髕骨俗稱「菠蘿蓋」(knee cap) ,位於膝關節前端。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sesamoid bone,即嵌入肌腱內的骨頭),最重要的作用是將股四頭肌(quadriceps)的拉力,透過髕肌腱(patellar tendon)帶到脛骨上,讓膝關節自由運動。

前膝的軟組織,主要包圍在髕骨附近,包括髕骨對上股四頭肌肌腱(quadriceps tendon)和對下的髕肌腱(patellar tendon)。髕肌腱位於髕骨與脛骨之間,主要功能是將股四頭肌的收縮力量由髕骨傳遞至脛骨上,幫助彎曲的膝關節做出伸直的動作。而髕肌腱兩側有脂肪組織,稱為髕骨下脂肪墊(Hoffa’s fat pad / Infrapatellar Fat Pad,IFP),IFP這個英文可能較為人熟悉 。

痛點①:髕骨深處——髕股關節綜合徵 出現炎症致持續疼痛

如果痛點位於髕骨,特別是在運動或上落斜坡(如山跑)之後出現,可能是髕股關節綜合徵(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這是跑友膝痛的常見原因,屬於前膝疼痛綜合徵(anterior knee pain syndrome)的一種。根本問題出在髕骨軟骨軟化(chondromalacia)或損傷(chondral defect),出現炎症,引致持續疼痛。

髕骨「脫軌」 磨損軟骨

膝關節屈伸時,髕骨會沿股骨前方軌迹上下滑動。如果偏離了滑行軌迹(patello-femoral joint mal-alignment),便會令到髕骨關節面壓力增加,令軟骨軟化和損傷,情况有如火車脫軌一樣。髕股關節偏離的原因眾多,例如膝關節過度外翻(genu valgum)、股骨溝發育不健全(trochlea dysplasia)、高位髕骨(patella alta),又或者髕骨韌帶和四頭肌不平衡等。

醫生直接在髕骨上加壓,而患者同時收縮四頭肌,令髕股關節壓力增加(patella grinding test),如果引發出膝痛,便可能是髕股關節出現問題。嚴重者在膝關節屈伸時,會出現沙紙摩擦的「擦擦」聲。


相關閲讀:【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痛點②:髕骨下——髕肌腱炎 疼痛慢慢加劇

如果痛點位於髕骨以下的髕肌腱接合點,特別是在運動後發生,便可能是髕肌腱炎(patellar tendonitis)。髕肌腱炎最常出現在運動員身上,又稱為「跳躍者膝」,但它不僅出現在跳躍項目的運動員,基本上所有運動都有可能出現,因為大部分競賽運動都需要利用膝關節做出衝刺和急停的動作。研究顯示,接近14%業餘運動員和45%職業運動員患有跳躍者膝。

運動員殺手舉重高危 演變慢性發炎撕裂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高危運動——舉重運動容易造成髕肌腱損傷。(資料圖片)

另一個高危族群是舉重,雖然和田徑截然不同,但仍需要利用膝關節和髕肌腱負重挺舉,同樣容易造成髕肌腱損傷。高強度和重複動作容易對髕肌腱造成創傷,在日積月累的微小創傷下,就會演變成髕肌腱慢性發炎,甚至退化性撕裂。

髕肌腱炎屬於慢性肌腱炎症(tendinopathy),大部分患者並沒有明顯創傷,而疼痛大多是慢慢加劇。

髕肌腱慢性發炎可以根據其嚴重程度,分成4期(blazina classification):

第一期:運動後才出現病徵,不影響運動表現

第二期:運動中途也出現病徵,停止後仍會疼痛,影響運動表現

第三期:日常行走也出現病徵,日常生活受影響

第四期:髕肌腱創傷性斷裂 ,需要手術修復才可以行走


相關閲讀:【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痛點③:髕骨上——股四頭肌肌腱炎 膝關節全屈時最痛

如果痛點位於髕骨以上的股四頭肌接合點,可能是股四頭肌肌腱炎(quadriceps tendonitis)。股四頭肌是全身最大的肌肉,由4組肌肉組成,包括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和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股四頭肌肌腱炎也較常出現在運動員身上,算是「跳躍者膝」的一種。但相較於髕肌腱炎,股四頭肌肌腱炎出現機率較低,約0.2%至2%職業運動員有此情况,所以也較常被忽略。

股四頭肌肌腱炎的疼痛,在膝關節全屈(deep flexion)狀態最為嚴重。而且大部分股四頭肌肌腱炎都會有受傷病歷,可歸類為慢性勞損上的急性創傷(acute on chronic injury)。

下次繼續談膝痛:髕骨下脂肪墊綜合徵、髂脛束綜合徵、奧斯戈德氏症。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www.afterroberto.com/%e8%86%9d%e7%97%9b%e6%ba%90%e6%96%bc%e8%86%9d%e9%97%9c%e7%af%80%e9%80%80%e5%8c%96%e8%80%81%e5%8c%96%e3%80%81%e8%82%a5%e8%83%96%e3%80%81%e6%9b%be%e9%aa%a8%e6%8a%98/ Wed, 26 Jul 2023 04:36: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935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經歷過膝痛之苦,特別是長者及運動愛好者,輕則上落樓梯膝關節有拉扯痛;重則連日常走動都受影響,需要避免膝關節用力。膝痛成因各有不同,如意外創傷、運動勞損、老年退化等。無論任何原因,藥物治療外,增加運動鍛煉肌肉力量,可以減少膝蓋的壓力和負擔,做到護膝的效果。(編者按:有專家指,香港平均有24%女性及17%男性出現膝痛,13%女性和7%男士更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反映膝關節退化是較常見的膝痛原因,其次是過度使用膝關節致勞損……)

膝痛原因:多屬膝關節退化 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適度運動——不少人飽受膝痛之苦,以為少動就能減緩膝痛,但物理治療師指少活動反而會令膝痛惡化,建議平日有系統地做運動,可以明顯減少痛楚。(Liudmila Chernetska@iStockphoto)

膝痛是骨科中常見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教授王添欣指,香港平均有24%女性及17%男性出現膝痛,13%女性和7%男士更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反映膝關節退化是較常見的膝痛原因,並主要發生在長者身上;第二大原因是過度使用膝關節,負荷太大引致勞損,例如突然做較高強度運動;另外就是急性創傷,包括扭傷、骨折等,治療需視乎膝痛患者經歷,例如運動受傷、遇上交通意外。

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王添欣(受訪者提供)

軟組織長期磨損致「骨磨骨」

俗語說「年紀大,機器壞」,膝痛大多源於膝關節退化,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王添欣指,關節之間的軟組織如軟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但長期摩擦使軟骨磨損,嚴重至「骨磨骨」,就會產生疼痛,較常出現在膝蓋內側及俗稱「菠蘿蓋」的髕骨,「痛只是其中一種徵狀,還會感到關節活動的幅度繃緊,再嚴重會出現變形,例如『O形腿』之類」。

他續指,很多原因會引致膝關節軟骨磨蝕,除老化外,肥胖、曾經骨折令關節不平、韌帶曾受傷令關節不穩定等,都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補充,過重問題是膝關節退化的主要成因之一,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正常體重人士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比肥胖人士低30%,「若我們控制飲食,避免肥胖,便可以減低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


相關閲讀:【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正常體重膝退化風險低30%

運動創傷亦是引發膝痛的常見原因。王添欣舉例,扭傷、拉傷、關節磨損、過度運動的發炎;甚至同時出現多個病徵,例如半月板撕裂,有時會伴隨前十字韌帶撕裂和副韌帶撕裂。醫生會根據病歷及檢查來診斷,需要時會安排磁力共振。歐陽健表示,運動前適當熱身和伸展很重要,有助減少肌肉和軟組織受傷風險,例如輕度跑步熱身、高抬腳、踢腿、蹲式伸展等輕度運動及動態伸展,可以幫助肌肉和其他軟組織逐漸進入運動狀態。

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歐陽健(曾憲宗攝)

此外,還應注意保持正確姿勢,將身體的重心均勻分佈在各個關節上,從而減少對單個關節的負擔,例如跑步時挺背,保持膝蓋微彎。

護膝運動 保持「3分痛」以下

不少患者都以為,膝痛應減少活動,盡量不活動膝關節。惟歐陽健表示,如果長期不活動,關節會愈來愈僵硬,肌肉更加無力,膝痛反而惡化;相反有系統地做低至中等強度運動,可明顯減少痛楚,提升患者生活質素。「運動可以令身體釋放更多抗發炎性細胞素(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減低身體對痛感的感覺,又有助減弱痛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傳送。」

除了紓緩痛症,運動亦可重新建立膝關節的功能,例如肌肉訓練能加強膝蓋附近的肌力,令膝關節更穩定和有支撐力,「當膝蓋周圍的肌力增加,就比較容易吸收負重活動時接收到的衝擊,減少在站立和行走時造成的關節磨損」。不過他提醒,訓練需量力而為,「運動是需要做,但不是想膝蓋過勞,而是要提升它的功能」。適量與否其中一個標準,以0至10分界定痛楚,在運動過程裏,痛楚需要保持在3分以下,超過5分則有過勞風險。他續指,通常這些訓練會分為不同的難度,視乎患者能承受什麼程度,若經過一段時間後能力提升了,可嘗試高一級的難度。


相關閲讀:【肥胖系列】減肥關鍵:還原基本步 驅走肥胖症


知多啲:練大腿肌護膝 臀肌強化平衡

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曾憲宗攝)

預防膝痛需要從根源着手,物理治療師歐陽健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保持理想體重,可減少膝關節負荷。運動可以強化下肢肌肉,促進關節健康和預防膝關節受傷,從而減緩膝關節退化;平衡訓練和柔軟度訓練則令身體更穩定,減少摔倒和扭傷風險。

加強訓練膝關節周邊肌肉,特別是大腿和臀部肌肉。增強大腿肌肉可改善膝關節穩定度和力量,並減少跑步對膝蓋的衝擊;加強臀部肌肉可改善跑步者的平衡和姿勢,減少膝頭創傷的風險,有護膝效果。

以下護膝運動,每次約做4至5分鐘,每星期做2至3次。(注意: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尋求專業意見)

動作一:深蹲

做法︰雙腳站立與肩膀同寬,雙手扶穩椅背,雙膝屈曲向下蹲,膝蓋向前,然後回復站姿。12次為1組,重複3組,每組之間休息30秒至1分鐘;進階版可於不平衡地面練習,例如半圓平衡球

目的︰強化下半身肌肉,包括四頭肌、臀部肌肉、後腿;進階版可訓練平衡及核心肌群的發力

動作二:小腿後肌拉筋

做法︰站於梯階邊緣,腳踭懸空,慢慢將重心放於腳踭並向下壓,令小腿有拉扯感,維持20秒,然後放鬆回復原狀,可扶着牆壁保持平衡

目的︰令肌肉更放鬆和靈活,從而減少拉傷和其他損傷的風險

動作三:弓箭步

做法︰手扶穩椅背,右腳踏前,右膝向前屈曲,維持約20秒,然後換邊再做。注意膝蓋不要內彎。可以搭配負重訓練提升強度,如雙手各拿1支700毫升的水

目的︰強化下半身肌肉,包括四頭肌、臀部肌肉、後腿

動作四:蟹步

做法︰雙腳站立與肩膀同寬,膝蓋上方綁上彈力帶,少許屈膝,然後像螃蟹般橫向移動。 進階版可將彈力帶綁於腳腕,增加阻力

目的︰強化臀部肌肉,減低膝關節負荷

示範︰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三年級學生鄧詠詩

文:陳真紀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膝痛】盆骨足踝偏移招膝痛 站鏡前自我檢查(姿治通鑑)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86%9d%e7%97%9b%e3%80%91%e7%9b%86%e9%aa%a8%e8%b6%b3%e8%b8%9d%e5%81%8f%e7%a7%bb%e6%8b%9b%e8%86%9d%e7%97%9b-%e7%ab%99%e9%8f%a1%e5%89%8d%e8%87%aa%e6%88%91%e6%aa%a2%e6%9f%a5%e5%a7%bf%e6%b2%bb/ Thu, 04 May 2023 06:59: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228 【明報專訊】膝痛,相信困擾不少都市人,患者輕則日常步行或上落樓梯時,膝關節有拉扯痛;重則關節疼痛難忍,日常活動要避免膝關節用力。膝關節由大腿骨、小腿骨和髕骨(菠蘿蓋)組成,上下有數組肌肉覆蓋其中,如股四頭肌和腓腸肌,用以穩定膝關節和發力帶動膝關節。(編者按:如何自我檢查膝關節有否偏移呢?有預防膝痛的方法嗎?)

【膝痛】盆骨足踝偏移招膝痛 站鏡前自我檢查(姿治通鑑)

膝痛問題令不少人受困擾

膝痛因盆骨足踝偏移?膝關節偏移增過度受壓風險

膝關節是盆骨連接足部的「中轉站」,上下有肌肉連接盆骨和足部,另外筋膜系統亦串聯了整個大小腿。因此,當盆骨或足部有問題時,就會牽扯膝關節,引起疼痛;例如曾扭傷足踝的病人,以為足踝不痛就是痊癒了,延誤就醫,其實是把受力位置轉移至膝關節而已。

此外,膝關節這個中轉站亦會因盆骨和足踝的位置變化而調整。如盆骨前傾或雙腳足踝關節繃緊,通常雙膝就會變得過度伸直。如果盆骨後傾或雙足有高弓足,雙膝通常會同時向外轉,連帶腳板指向外。而盆骨有左右轉,或左右腳足弓高低不一,一邊膝關節會指向正前方,另一側會指向外面。如果膝關節位置有偏移,就會增加膝關節過度受壓的風險。

站鏡前自我檢查 強肌固定膝關節

大家可以自我檢查一下膝關節有否偏移:穿上短褲,站在鏡前,雙足肩寬站,留意髕骨位置,是否兩邊同時向正前方,還是左右有不同?如有不同,就可能是因為足弓或盆骨有高低和旋轉了。

要預防膝痛,最簡單是強化膝關節附近肌肉,達到固定膝關節的效果,像護膝一樣,穩定關節。如要治好膝痛,就要找出膝痛張力來源,對症下藥。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膝痛或其他痛症問題的人士提供物理治療評估及運動建議,查詢:bit.ly/400iRNw,或2743 1702。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林曉彬(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物理治療師)

]]>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4%a9%e9%aa%b1%e3%80%91%e8%8f%a0%e8%98%bf%e8%93%8b%e5%85%a9%e6%ac%a1%e8%84%ab%e4%bd%8d-%e5%be%a9%e8%84%ab%e6%a9%9f%e7%8e%87%e8%bf%91100-7%e9%a1%9e%e4%ba%ba%e5%a3%ab%e6%b3%a8%e6%84%8f/ Tue, 21 Feb 2023 07:08: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12 【明報專訊】「菠蘿蓋」脫骱是常見的運動創傷,傷者多形容為「扭親『膝頭哥』」。近年熱門運動跳彈牀,便是其中一種容易引致菠蘿蓋脫位的運動。首次脫位後,有15%至50%機率會再脫位;脫位兩次後,復脫機率幾近100%。如果反覆脫骱又不處理,會加快膝關節老化,引致長期膝痛

菠蘿蓋兩次甩骱 復脫骱機率近100%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高危運動——跳彈牀是其中一種可能引起「菠蘿蓋」脫骱的運動。(設計圖片,kokouu@iStockphoto)

提及脫骱,大家對肩膊脫骱、肩膊慣性脫骱可能略有所聞,尤其有看過張家輝主演的電影《激戰》的話,大概就知道是什麼一回事。但原來除了肩膊脫骱,俗稱「菠蘿蓋」的髕骨(patella)出現脫骱或慣性脫骱,也是常見的運動創傷。傷者通常都知道自己已經脫骱,會跟醫生說:「扭親『膝頭哥』,膝頭好像移位了」。


相關閲讀:【肩關節脫位】慣性甩骱 伸懶腰都出事? 20歲前受傷 再脫位風險近90%


膝關節正前方凹陷 疼痛腫脹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明報製圖)

什麼是「菠蘿蓋」脫骱?醫學上稱為髕骨不穩(patellar instability),通常又分為創傷性髕骨脫位(patellar dislocation)和慢性髕骨半脫位(patellar subluxation)。病人出現第一次脫位後,較易出現第二次脫位,重複脫位會令到髕骨關節不穩,經常出現半脫位的情况。

要了解髕骨脫位,首先要認識髕股關節結構。髕骨位於膝關節正前方,骨頭呈三角形。髕骨和後面的股骨構成一個關節面,稱為髕股關節(見右圖)。髕骨上方連接股四頭肌下方是髕骨肌腱,再接連脛骨。

當膝關節屈曲伸直時,股四頭肌帶動髕骨,髕骨在股骨凹槽上下滑動,再帶動脛骨提起。髕骨形狀與股骨凹槽形狀極為脗合,一凹一凸,幫助髕骨在關節滑動時不會脫位。一般股四頭肌的外側肌力比內側大,因此股骨凹槽外壁比內壁高,防止脫位。髕骨左右有髕內側及髕外側支持韌帶,進一步協助穩固髕骨。

當膝蓋扭傷時,強健的外側四頭肌會把髕骨拉離股骨凹槽,導致髕骨向外側脫位。當「菠蘿蓋」脫骱,傷者會嚴重膝痛,腫脹,不能活動膝關節,膝關節正前方會凹陷。「菠蘿蓋」脫骱一般很容易復位,有時一脫出去,會自動復位。

以下7類人士較容易出現髕骨脫骱

‧女士

‧肥胖

‧先天韌帶鬆弛

‧股骨或脛骨旋轉角度異常

‧X形腳

‧先天股骨凹槽發育不良過淺

‧大腿肌肉內外不平衡

當髕股關節首次脫位後,有15%至50%機率發生第二次脫位;如果發生了兩次脫位,復脫機率幾近100%。因為當髕骨出現了兩次以上脫位,內側支持韌帶會受傷鬆弛,打破內外側拉力的平衡,令「菠蘿蓋」難以穩定在股骨凹槽,導致重複脫位。

如有上述高危因素,會較容易出現重複脫位或慣性脫位。患者會感到「菠蘿蓋」十分不穩定,即使簡單轉向動作,也有可能引致脫位。如果不斷重複脫骱而不處理,髕股關節軟骨組織會反覆受創,加快膝關節老化,引致長期膝痛。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長期膝痛——當髕骨反覆脫位,會加快膝關節老化,引起長期疼痛。(設計圖片,lzf@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手術重建內側髕股韌帶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向外側脫位——當膝蓋扭傷時,外側四頭肌會把髕骨拉離凹槽,導致髕骨向外側脫位(紅圈示)。(作者提供)

患者首次創傷性脫位,經復位後,會安排X光或磁力共振檢查,確定關節復位進度,並檢查有沒有因關節脫位撞擊引致的碎骨。若有碎骨於關節內,需要透過關節鏡移除。如果關節內沒有碎骨及復位理想,一般會採取保守治療,佩戴護膝2至4星期,其間透過冷敷幫助消腫,之後以物理治療強化內側四頭肌肌力,增強內外側平衡。

若出現第二次髕骨脫位,由於再脫位機率十分高,因此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要視乎患者有沒有重複脫位的高危因素,例如股凹槽過淺,股骨或脛骨旋轉角度異常等先天問題存在。如果沒有,患者可以接受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手術,以平衡髕骨內外側軟組織。

手術方法是透過膝關節內視鏡,放鬆髕骨外側支持韌帶,減少髕骨向外拉力;再取出自身半腱肌腱(semi-tendinosus tendon)用作內側髕股韌帶假體,把肌腱連接於髕骨內側,再在股骨鑽一條骨隧道,把肌腱另一端用螺絲鎖緊於隧道內,藉此代替內側髕股韌帶,加強內側拉力。術後需要物理治療康復訓練。研究顯示九成病人術後能重投運動,效果理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嚴永藝(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痛症】關節痛、膝痛、肌肉痛服止痛藥了事?超聲波檢查神經線 直接注射藥物紓緩痛楚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7%9b%e7%97%87%e3%80%91%e9%97%9c%e7%af%80%e7%97%9b%e3%80%81%e8%86%9d%e7%97%9b%e3%80%81%e8%82%8c%e8%82%89%e7%97%9b%e6%9c%8d%e6%ad%a2%e7%97%9b%e8%97%a5%e4%ba%86%e4%ba%8b%ef%bc%9f/ Tue, 17 Jan 2023 03:26: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90 關節痛、膝痛、肌肉痛、腰痠背痛,是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常會遇到的問題,很多時都只是簡單按摩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便了事,但當到達某年紀,痛楚逐步加劇,苦不堪言。根據2017年的研究數字顯示,本港有近三成人口受到不同慢性痛症困擾,當中有一成人所承受的痛楚達嚴重程度。近年亦有調查揭示九成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最常見為膝部、背部及肩膀。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關節痛、膝痛等慢性痛症困擾  注射藥物治療紓緩痛楚  可於診所進行

betway体彩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常見的痛症如膝關節、肩痛、頸痛,甚至是一些內科痛症包括生蛇和頭痛,除了可透過手術治療外,亦可以利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常用的注射藥物治療和射頻,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程序可在診所中進行,風險相對手術較低。

唐醫生表示,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超聲波或X光,把極幼細的針準確地放在引致痛症的神經旁邊,藉熱力或電流紓緩病人痛楚。現時亦可透過超聲波,檢查神經線是否有腫脹情况導致疼痛,並直接注射止痛藥物,讓診斷和治療可同步進行;部分情况如頸椎退化引起的疼痛,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儀器,在小關節進行神經消融術,阻截神經線信號,有助紓緩痛楚。經治療後,個別背痛或生蛇患者的止痛效果可以維持數年,即使痛楚復發,重複同樣治療的風險和效果亦無異;反之,若以手術治療,當需要再次進行手術,風險和效果就未必相同。


【痛症】關節痛、膝痛、肌肉痛服止痛藥了事?超聲波檢查神經線 直接注射藥物紓緩痛楚
betway体彩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常見的痛症如膝關節、肩痛、頸痛,甚至是生蛇和頭痛等,除了可透過手術治療外,亦可以注射藥物治療和射頻,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風險相對手術較低。

長者肝腎功能弱  增止痛藥帶來副作用

唐醫生特別指出尤其是長者,痛楚經年累月累積,他們飽受痛症困擾之餘,同時可能因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要服用多種藥物。然而由於他們的器官功能轉弱,肝腎功能未必能如常分解和排出藥物,導致長者在服用止痛藥後較大機會出現副作用,部分藥物如消炎藥,更會大大增加胃出血、腎衰竭和心臟病的風險,不建議長者長期服用。


疼痛醫學專科全面評估患者痛楚根源   調整藥物、考慮介入性或手術治療

長年受痛症纏身的痛苦,外人難以明白,唐醫生分享,曾經有病人多年來患有手部神經痛問題,自覺受痛症煎熬多年,當後來發現患上膽管癌時,竟然選擇不接受治療,因為她認為長時間受痛楚折磨,感覺生不如死,寧願及早解脫。

唐醫生表示,他行醫多年看到不少痛症病人,由一開始只是輕微痛楚,以為休息及服止痛消炎藥可以紓緩痛楚便置之不理,直到數年後惡化,才不得已要四出走訪不同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求助。由於坊間對於疼痛醫學專科的認識不深,很多慢性痛症病人未必知道可以尋求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協助,針對痛楚根源對症下藥。


相關文章:痛症難忍 慎防短痛變長痛


慢性痛症包括頭痛、生蛇或癌症所引致疼痛

唐醫生表示,其實當痛症持續一至兩個月,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無效,建議可向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求助,除了常見的「都市痛症」,部分慢性痛症如生蛇引起的疼痛、癌症疼痛、頭痛等,經治療後一般都會有所改善,服藥劑量和針藥可逐漸減少。有時病人會服用不同止痛藥,但未必分辨到藥物的效用和副作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評估並調整藥物分量,並減除有副作用的藥物,以達致最佳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