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22 Jul 2020 09:23:5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腸道菌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益生菌】日日食益生菌 反致腸菌失衡 //www.afterroberto.com/%e6%97%a5%e6%97%a5%e9%a3%9f%e7%9b%8a%e7%94%9f%e8%8f%8c-%e5%8f%8d%e8%87%b4%e8%85%b8%e8%8f%8c%e5%a4%b1%e8%a1%a1/ Mon, 19 Aug 2019 09:16: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095 【益生菌】日日食益生菌 反致腸菌失衡
多元更重要——近10年關於益生菌的研究方向有變,菌種不是重點,它們在腸道幹什麼才是關鍵。而且腸道菌無分好壞,多元化更重要。(MicrovOn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你今日飲咗未吖?」這一句經典廣告對白,令活性乳酸菌深入大家腦海。

腸道菌叢不單影響消化道健康,近年不少研究顯示還與肥胖、癌症、腦退化症等有關。標榜含益生菌、乳酸菌的食物或補充劑大行其道。然而,專門研究腸道細菌的專家指出,腸道菌叢講求多元化,每日補充益生菌或乳酸菌,反而會令菌叢失衡。

「腸道菌有治療作用,這個概念歷史悠久,中藥黃龍湯,就是使用人的糞乾治療某些疾病。」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註冊藥劑師胡偉康指出,1980年代有大量有關益生菌的研究,當時大多用乳酸菌作研究,令它開始為公眾認識。不少醃製食物都有益生菌,例如韓國泡菜、日本麵豉和納豆等。

 

補益生菌疑問多 不能貿然放入腸

當年研究結果認為,補充益生元有助優化腸道菌叢,「益生元是益生菌所需元素,是一些吃了不能消化的食物,蔬菜纖維是其中一種」。但對於補充益生菌,胡偉康有保留,雖然研究發現腸道菌與不同疾病相關,但究竟是腸道菌改變致病,還是患病令腸菌改變,科學家現時仍未找到答案。而且,放什麼菌?放多少?有何副作用?未有答案前,不能貿貿然將細菌放入腸道;治療難辨梭菌則是例外,中大醫學院利用「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感染難辨梭菌的嚴重患者。胡解釋,因為難辨梭菌感染是針對單一細菌,較為簡單。

難辨梭菌是醫院內常見的腸道感染,高危群除了長者,還包括慢性疾病、炎症性腸病或常服抗生素的病人。感染者會發燒、腹痛及腹瀉,過去主要靠抗生素抑制病菌,但藥物同時會引致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所以復發率高。中大的研究利用健康人士糞便,經稀釋及過濾後把腸道微生物移植給患者,研究結果顯示,療效較傳統的抗生素更顯著。

 

 

【益生菌】日日食益生菌 反致腸菌失衡
肥瘦菌叢不同——研究發現,瘦人和肥人腸道內有不同菌叢。(PhanuwatNandee@iStockphoto,設計圖片)

 

移植肥人菌叢 患者也變胖?

不過,腸道微生物移植可以引起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一名32歲女士反覆感染難辨梭菌,由於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持續腹痛、腹瀉,在醫生建議後接受糞便移植。病人要求使用16歲女兒捐出的糞便,醫生為女兒做身體檢查,確定沒有感染HPV、梅毒,以及甲、乙、丙型肝炎等傳染病,健康一切正常,只是體重140磅(BMI 26.4),屬於超重。

病人接受女兒的糞便移植後,腹痛腹瀉徵狀消失,不過在16個月後,體重由治療前136磅(BMI 26)上升至170磅(BMI 33),即使接受醫學監察節食和運動,體重仍然上升,治療後36個月達至177磅(BMI 34.5)。研究人員估計,病人體重飈升,除了因為難辨梭菌感染清除後令胃口改善,同時因為把女兒的「肥胖」菌叢移植到體內有關。

這個案例意外發現腸道菌叢與肥胖有關,瘦人和肥人腸道內有不同菌叢。胡引述另一個刊登於《自然期刊》(Nature)的研究,發現肥鼠腸道內較少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較多厚壁菌門(Firmicutes),這個菌叢組合在消化過程中更有效釋出卡路里,導致肥胖。

 

菌種非重點 細菌幹什麼是關鍵

那可否用瘦人腸道菌叢治療肥胖?

胡指出,目前相關實驗只限於動物研究,而且研究是利用從來沒接觸過細菌的老鼠;在臨牀上仍有很多疑問未解開,擬桿菌門和厚壁菌門包括過千種菌,如將多種及大量細菌放入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反應?會否導致感染?腸道本身的細菌如何受影響?還要考慮個人基因可能限制腸道內的菌種,放入「好菌」未必有治療功效。

所以,近10年關於益生菌的研究方向有變,菌的種類不再是重點,改為研究細菌的功能,究竟腸道細菌在幹什麼?才是關鍵。

胡解釋,細菌要面對細菌之間的競爭,在求存過程中可能會製造一些化學物質。以葉酸為例,過去大家認為腸菌製造葉酸供宿主(人類)使用,但現在的理解是,細菌只為自己生存需要才製造葉酸,用剩了就供宿主使用。

 

「細菌製造一些我們本身沒有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我們可能有益,亦可能有害。」所以現在研究方向就是找出這些化學物質或過程中的代謝物,可否變成藥物。

其中一個較熱門的研究是TMAO(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當我們食豬牛羊等紅肉時,腸道細菌在消化過程中製造出TMAO;而心血管病患者的TMAO特別高,所以有藥廠研究找出抑制TMAO方法。「因為TMAO是細菌的產物,人本身不會製造,所以用作藥物目標,對人體影響亦較少。」

而胡偉康亦針對研究腸菌與高密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希望找到提升高密膽固醇的方法。

 

文:鄭寶華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