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8 Oct 2024 08:25:0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腦退化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www.afterroberto.com/%e8%85%a6%e9%80%80%e5%8c%96%e8%80%85%e5%9b%9e%e5%ae%b6-%e5%bf%98%e8%a8%98%e5%9b%9e%e5%ae%b6%e8%b7%af%e7%b7%9a-%e8%88%87%e5%ae%b6%e4%ba%ba%e5%a4%b1%e6%95%a3-%e8%b9%a4%e8%b7%a1app-%e6%8c%89%e6%8e%a3/ Mon, 28 Oct 2024 08:25: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28 【明報專訊】全港現有逾10萬名腦退化患者。在筆記本寫下是日工作清單,剛到巴士站,清單連同回家路線忘得一乾二淨——腦退化症患者每日徘徊在與家人失散的邊緣。屈臣氏集團和賽馬會耆智園合作推出「耆跡守護網」計劃,在全港逾500間百佳超市、屈臣氏等全線門市的逾1200部流動裝置安裝「友里蹤跡」應用程式,協助照顧者尋找走失患者。(編按:耆智園2021年透過網上問卷訪問576名腦退化患者的照顧者,發現逾三成受訪者家中患腦退化症親人曾走失,四成則因擔心親人再走失而禁止他們單獨外出。)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供腦退化患者隨身攜帶、連接「友里蹤跡」手機應用程式的「守護蹤」電子裝置現由左方黃色扁身圓形的第一代,升級至右方白色長方體的第二代,定位系統能接收更廣信號。(鄧家烜攝)

照顧者按掣報失 裝置掃描定位

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期望計劃能將香港塑造為腦退化症友善社區。

耆智園與科大3年前合作研發手機應用程式「友里蹤跡」,照顧者先在程式輸入患者資料,再讓患者隨身攜帶體積小於半隻手掌的「守護蹤」電子裝置。「守護蹤」有定位功能,照顧者憑程式能掌握患者的大概位置。若發現患者走失,照顧者可按「報失」鍵,程式會將失散消息通知其他安裝程式的用家,只要用家在裝置開啟藍牙,裝置便能自行收發信號。一旦「守護蹤」進入用家裝置50米範圍內,裝置便能掃描定位,協助照顧者偵測和尋回失散親人。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屈臣氏集團和賽馬會耆智園合作推出「耆跡守護網」計劃,協助偵測及尋找走失的腦退化症患者 。左起為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屈臣氏集團企業傳訊及屈臣氏品牌營銷總監李民漢、百佳超級市場董事總經理吳逸群、百佳旗下TASTE店舖經理吳翹暉,以及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雙幸。(鄧家烜攝)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洞悉阿茲海默症8個先兆行為轉變宜及早診斷對症下藥延病情


3年尋回140宗 攜醫生證明申請

團隊稱應用程式創立至今3年,下載量超過5萬,共收到350宗報失,當中140宗尋回。計劃早前收到創科署近900萬元資助,擴展應用程式和升級裝置的定位系統。耆智園至今已派發逾4300個「守護蹤」,有需要者帶同腦退化醫生證明書到耆智園便能申請。

屈臣氏集團將成為全港首個零售商和耆智園合作推出「耆跡守護網」計劃。屈臣氏集團企業傳訊及屈臣氏品牌營銷總監李民漢表示,沙田、觀塘、東區、黃大仙和葵青區是全港最多走失個案的地區,集團在這些地區有近150間門市,有信心擴大程式網絡覆蓋率達1.5倍。

百佳旗下TASTE店舖經理吳翹暉憶述,曾遇見一名70多歲伯伯在店內罐頭貨架前徘徊近一小時,詢間得知他想買糖果給女兒。吳後來協助伯伯致電女兒,才發現女兒已40多歲,伯伯原來患有腦退化。百佳超級市場董事總經理吳逸群形容超市是「長者集中地」,集團已為逾萬名員工提供逾8000小時培訓,識別腦退化患者,期望前線能提供協助。

耆智園2021年透過網上問卷訪問576名腦退化患者的照顧者,發現逾三成受訪者家中患腦退化症親人曾走失,四成則因擔心親人再走失而禁止他們單獨外出。郭志銳希望計劃為照顧者提供另一選項,在保障患病親人自由同時,放下害怕親人走失的心頭大石。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www.afterroberto.com/%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8%85%a6%e9%80%80%e5%8c%96%e7%97%87%e7%97%85%e7%a8%8b-%e6%bc%ab%e9%95%b7%e5%91%8a%e5%88%a5%e6%b4%bb%e5%9c%a8%e7%95%b6%e4%b8%8b/ Fri, 25 Oct 2024 08:41: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20 【明報專訊】[編按:Alzheimer’s(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症的一種,與年齡有密切關連,年齡愈大,罹患風險愈高。]當腦退化病人連最親近的人也認不出時,就是沒有過往、沒有將來,只有當下的人。高錕太太黃美芸曾在訪問中說:「無論他們變得如何,還是應該有權利開心地生活。」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是一場持久戰!照顧者得先裝備自己,尋找外援,務必將照顧重擔減輕!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腦退化症病程可長達8至10年,是一場持久戰,照顧者要裝備自己,尋找外援。而家居亦要補充醫療設施,如醫療牀、輪椅等。(byryo@iStockphoto)

腦退化病程可達10年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減重擔

步入小禮堂,第一眼見到達哥大頭照片掛在中央。相信任何認識他的人,看到照片時,心裏必定即時泛起暖意,甚至不自覺地咧嘴含笑,向他回應。達哥是長青開心果,我們常說:「同達哥一齊,個個鐘頭都是happy hour(歡樂時光)。」在追思會中,大家盡是不捨與感恩。

達哥生於1933年,足足比我大22年,但不要以為年齡差距會把我們拉開;相反,我們每次見面就是「雞啄唔斷」,因為大家有太多共同話題。達哥喜歡攝影,對相機極有研究;對於每款型號操作竅門、如何擊中拍攝效果,他總能如數家珍。除此,達哥是熱愛旅行的拍友,邊旅遊邊拍攝的經驗,他說來眉飛色舞,而聽者亦悠然神往。另外,他更是一名資深茶客,對普洱茶學問尤其淵博。所以,我和他又怎會沒有話題呢?記得達嫂(達哥的太太)曾認真地問過:「咁啱channel,你們是否失散了的兄弟呢?」

當然,達哥與我沒有血緣關係,相識只因為達嫂是我工作上的「大家姐」。她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輩,數十年前我剛轉往醫院老人科工作時,她已是高級的護士領導人。當時無論大小醫生、老嫩護士,一碰到達嫂總會心悅誠服地冠以Miss字。達嫂退休後某一天,回來醫院找我,問道:「梁醫,我想refer阿達給你看。可以嗎?」老師有命,我當然樂於效勞。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腦退化症病程漫長,照顧者宜先尋找外援,以減輕照顧的重擔。(圖片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缺皮質醇 須終身服補充藥

所以,我與達哥第一次見面時,他的身分是我的病人。他患有愛迪森氏症(Addison’s disease),是缺乏足夠皮質醇(cortisol)所致。皮質醇由腎上腺分泌,是人體重要荷爾蒙,可發揮調節及代謝功能。當人體遇上感染、病變或受壓時,皮質醇可協助抵抗。相反,如缺乏就會疲倦不堪,潰不成軍,甚至喪命。對愛迪森氏症患者來說,皮質醇補充至為重要,他們需要終身無間斷地服用補充藥物。

因此,達哥每次覆診時,我總會提醒:「老兄,一定要記得食藥,否則後果嚴重。生病或手術前要告知醫生,加大皮質醇劑量!」達哥聽後,總是笑嘻嘻回應:「收到,doctor。我知道我是『無兵司令』!沒有外援肯定『死梗』。你放心,你給我的『補給兵』,我依時依候食硬佢!嘻嘻。」

達哥就是一個開朗、樂觀、積極,甚至是頑皮的人。他點子多多,每次見面,總送我們一些新奇小玩意,如:聲控自動摺疊器、手掌大小五用背囊、九式水果去皮機……有時就弄出一盒盒隱世美食,如朱古力榴槤餅、秘製雞屎藤、八寶銷魂雞等。不過,最使大家開懷的是他與老妻同遊時一堆堆趣聞。所以,達哥每3個月的1次覆診,就是診所內歡樂時光,一直維持10多年,達哥亦由病人身分成為我的知心老兄。

阿茲海默症:年齡愈大 罹患風險愈高

不過,在2015年開始情况有變。達嫂向我說出達哥的徵狀,希望安排檢查。老實說,未做檢查,大家已多少猜到結果。但是,診斷還是要做。一般來說,醫生評估包括詳細病歷、藥物、身體檢查、精神及記憶評估等;還需要一些檢驗,如血液測試。而為進一步找出腦部問題,還可能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檢查。而我安排達哥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由於他的腦部退化病變很明顯。

有了結果,我就告訴達嫂:「是 Alzheimer’s(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已過了早期。」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症的一種,與年齡有密切關連,年齡愈大,罹患風險愈高。達嫂聽了之後,只是「啊」了一聲,沒有再追問下去了。這也不奇怪,一個在老人科病房打拼幾十年的人,長年與老人疾病打交道,又怎會不清楚腦退化症呢?

腦退化症惡化 說話不清鬧脾氣拒服藥進食

雖然如此,我仍忍不住叮囑達嫂:「達哥現在大腦功能已明顯受損,無法正確連結記憶,產生出來的混亂信息會引致妄想及游走。日後會陸續出現失語、失禁、失能、日夜顛倒、吞嚥困難等,相信你最清楚。所以,一定要及早做好準備,目前只有你倆同住,遲早出事。你也接近80歲,不可能是家中唯一照顧者。快快着手聘請外傭姐姐幫忙。一般腦退化症病程可長達8至10年,肯定是持久戰!無論如何,你得先裝備自己,尋找外援,蒐集資源,內應外合,務必要將照顧重擔減輕!」

達嫂果然是一名聰慧賢妻,達哥在她照顧下活得自在。但是,腦退化症仍是會惡化。約4年前,達哥開始說話不清,常因未能表達而鬧脾氣,又因吞嚥困難經常拒絕進食。而最頭痛是,他有時不肯服用皮質醇補充藥物。為此,他在2年間3次進出醫院,每次情况都極為嚴重。尤其在2021年那次,達哥染上嚴重吸入性肺炎,血壓降得奇低;抗生素及物理治療也未能將肺內痰涎清除。達哥呼吸衰竭,血氧驟降至警號,但二氧化碳卻高企。若不做進一步治療,達哥必死無疑。

究竟是「做」還是「不做」呢?當時大家經過一番掙扎。「做」是指支氣管鏡手術,將儀器放進肺內把痰清除,然後再施以抗生素治療;同時亦要用上胃管餵食,開始時用鼻胃管,穩定之後,再做胃造口管道。從此,達哥便只能用胃管進食。「不做」就是什麼介入性手術也不做,讓病人自然停止呼吸。

達嫂目睹過不知多少苟延殘喘、生不如死的病人,決定是十分艱難。然而,經過徹夜難眠及與女兒充分商量後,達嫂終於告訴我:「上兩次在醫院吊皮質醇藥物後,他都能『醒目』地回家。我期望只要餵到藥,他或者可以再撐多一下。所以,我們希望再給大家多一次機會。梁醫,你就安排做吧!」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洞悉阿茲海默症8個先兆行為轉變宜及早診斷對症下藥延病情


回家安心自在走最後一程

於是,胸肺科醫生立即替達哥做了手術。兩星期後,達哥肺炎康復,食物及藥物可透過胃造口喉管餵食,精神及血壓都穩定,可以回家了。但出院時,達嫂提出了請求:「梁醫,你可否以後來家裏看阿達?我們已決定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都不會送阿達進醫院。大家已有心理準備,他有多久時間,我們就聚多久。安靜地在家,阿達必定是最安心,而我們亦是最放心。」

從此開始,我每隔兩星期便家訪達哥一次。他們已搬往與女兒同住,新家除了面積較大,照顧人手亦有輪替及增添;而且補充了不少設施,除了醫療牀、步行架及輪椅外,還有吊機、坐磅、沐浴椅、氧氣機及各種護理用品。設備恍如一間標準醫院病房,但佈置依足老房子的模樣。莫說達哥,我每次到訪也感到舒適自在。

出院後,達哥雖然已不能走動,但達嫂仍會替他編排日常活動;每天有用餐、運動、電視、音樂、沐浴的時間等。很多次我到訪時都是達哥的電視時間,他盯着電視,時而微笑,時而開懷,不捨得移開視線;尤其看到孫儷在《甄嬛傳》的舉動時,彷彿像一個小粉絲。不過,當時的達哥連最親近的老妻也認不出。他是沒有過往、沒有將來,只有當下的人。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只有當下–腦退化症病人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只有當下。(設計圖片,模特兒非文中提及人物,M Isolation photo@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高錕太太:「變得如何也應有權利開心過活」

接着3年,達哥都是活在當下,沒多大憂愁。雖然已認不出我,但有人和他聊天,總是本能地反應,尤其當我和他道別時,他偶爾會揮手咧嘴作「拜拜」狀。

高錕太太黃美芸曾在訪問中說:「腦退化的家人,漸漸變了另外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人,無法跟我們像從前一樣的相處,但無論他們變得如何,他們還是應該有權利開心地過生活的。」我深信達嫂和她的女兒們肯定是做到了。今年8月一個早上,達哥在家中安然離世。我趕至為他簽署死亡證,這次道別,他雖然未能向我作出任何的回應,但我看到他嘴角微微上揚,正正就好像是說「Goodbye, my dear friend」。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早發腦退化症成因多:基因疾病煙酒 初期病徵似抑鬱症易誤診 //www.afterroberto.com/%e6%97%a9%e7%99%bc%e8%85%a6%e9%80%80%e5%8c%96%e7%97%87%e6%88%90%e5%9b%a0%e5%a4%9a-%e5%9f%ba%e5%9b%a0%e7%96%be%e7%97%85%e7%85%99%e9%85%92-%e5%88%9d%e6%9c%9f%e7%97%85%e5%be%b5%e6%98%93%e8%aa%a4%e8%a8%ba/ Mon, 19 Feb 2024 06:35: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268

【明報專訊】一對年邁夫婦年初被發現在港鐵石門站傷健廁所內以膠袋笠頭尋死,遭企圖謀殺的妻子確診腦退化症時年僅56歲。有專家稱早發性腦退化症(在65歲之前出現腦退化症狀)早期難以判斷(見另稿),加上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由普通科求診至取得診斷報告可長達約4年。他認為政府應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將部分掃描、化驗服務外判,有助縮短輪候時間。(編按:腦退化症護理專家崔志文稱,早發性腦退化症牽涉很多成因,包括基因疾病、吸煙飲酒等習慣,初期常見病徵包括記憶力衰退、表達能力下降,並出現冷漠、焦慮不安等情緒。早發性腦退化症與抑鬱症部分病徵相似,亦有可能被誤診,影響之後專業介入的成效。)

早發腦退化症成因多:基因疾病煙酒 初期病徵似抑鬱症易誤診
65歲之前出現腦退化症狀者,會被界定為早發性腦退化症。初期病徵包括記憶力衰退、表達能力下降,還會出現焦慮不安等情緒。

早發腦退化診斷或需4年 醫管局無60歲以下數據

在65歲之前出現腦退化症狀者,會被界定為早發性腦退化症。醫管局回覆稱,截至2022年,有超過8.4萬名認知障礙症病人於醫管局接受治療,局方沒有備存60歲以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分類統計數字及輪候數字。

專家憂延誤治療 倡外判掃描化驗 公私合作縮輪候

賽馬會耆智園副總經理、腦退化症護理專家崔志文稱,本港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由普通科門診轉介至專科平均需輪候約兩年,見醫生後再等候接受詳細掃描又花近一兩年,難免延誤治療;部分患者等候期間因發生傷人等情况,個案遂變成緊急或半緊急,輪候時間因而縮短。

崔提議政府運用共同付款及公私營合作制,將部分掃描、化驗服務外判私家醫生或私家醫院,有助縮短輪候時間;另外,建議宣傳疾病的預防方法,包括保護大腦免受外來撞擊、減少煙酒、讀書提高教育水平等,都有助從源頭減少患者人數,從而達到相同目的,「愈少risk factors(風險因素),就愈少機會患腦退化」。

倡源頭減患者 少煙酒多讀書

賽馬會耆智園前年推出全港首個「賽馬會早發性腦退化症支援計劃」先導計劃,為期3年,向40至65歲懷疑患有早發性腦退化症者及其照顧者免費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包括醫生診斷、專業個案經理及專職諮詢服務。計劃受惠者的胞弟蕭先生(化名)說,姊姊過往打理生意、家庭頭頭是道,且過目不忘,兩姊弟以前經常到外地出差,事隔20年仍難忘同遊非洲尼日利亞。

不過往事只能回味,其姊約57歲出現腦退化病徵,忘記找還卡數、說話缺乏邏輯、重複發問等問題接踵而來,家人遂帶她向家庭醫生求醫,其後經上述計劃協助,前往私家醫院接受高清版磁力共振及驗血,最終確診,整個診斷過程約一年。

早發腦退化症成因多:基因疾病煙酒 初期病徵似抑鬱症易誤診
蕭先生(化名,左)的母親及姊姊先後確診腦退化症,當中姊姊57歲就出現腦退化病徵。他說姊姊過往打理生意、家庭頭頭是道,惟患病後記憶力衰退,影響生活。賽馬會耆智園副總經理及腦退化症護理專家崔志文(右)稱,早發性腦退化症診斷過程漫長,由求診至確診可長達4年。(馮凱鍵攝)

姊57歲現病徵  照顧者:母姊同患感無奈

蕭先生說,因媽媽早年患腦退化症,已有照顧患者經驗及相關病理知識,知悉個案非僅出現在長者身上,惟得知姊姊確診仍感無奈,「她(媽媽)的歷程就複製在我姊姊身上」,患者至今仍難接受自己患病,避談一切,並將病情歸咎於遺傳。蕭先生明白腦退化症難以逆轉,姊姊現情况穩定,雖然間中拒絕接受治療,但他仍會嘗試為姊姊尋求不同方案以延緩退化,「現時中醫、針灸、香薰治療等,找得到的我都會看看是否應用到」。

社署:未滿65歲可申安老宿位

崔志文認為,本港對早發性腦退化症患者的支援配套分散且未完善,「甚至未夠60歲就配對一些殘疾人士支援給他們」。他提到殘疾及安老服務的介入模式或不適合早發性腦退化症患者,前者針對復常共融,後者針對安老。他認為本港應設立「社福通」系統,當患者經診斷後,病歷資料即時上載至社福界,相關機構可盡快主動接觸個案並提供適切協助。

社署回覆稱,政府資助的安老宿位雖然主要服務65歲或以上,經評估確定其由於個人、社會、健康等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人,但年齡介乎60至64歲者若經評估證實有住宿照顧服務需要,亦可申請;60歲以下認知障礙症患者若身體機能達中度或嚴重殘疾程度,可申請使用政府資助的嚴重殘疾人士日間照顧服務或家居照顧服務。

患者或拒認病徵 損求醫意欲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據其經驗,早發性腦退化症的個案不算多,不過年紀輕患者可能拒絕承認有記憶轉差等病徵,又或借助手機處理無記性引致的問題,影響求醫意欲,「要屋企人捉去睇(醫生)」。他說早發性腦退化症成因包括遺傳,如家庭成員接連病發,會對照顧者造成沉重負擔,建議及早介入了解病因,才可對症下藥,包括以藥物及行為治療延緩退化。

早發腦退化成因包括基因病煙酒 病徵似抑鬱易誤診

腦退化症護理專家崔志文稱,早發性腦退化症牽涉很多成因,包括基因疾病、吸煙飲酒等習慣,初期常見病徵包括記憶力衰退、表達能力下降,並出現冷漠、焦慮不安等情緒,患者會以為負面情緒是因壓力大所致,即使初期接受磁力共振(MRI)檢查,腦部或未出現明顯萎縮;而用於檢測認知障礙的篩查評估「MoCA」,亦有可能因患者教育水平高而影響分數,故發病初期難以察覺。他說,早發性腦退化症與抑鬱症部分病徵相似,亦有可能被誤診,影響之後專業介入的成效。


相關閲讀:【腦退化症】先兆:善忘、思考敏銳度下降 4個啤牌練習訓練專注力、工作記憶、判斷力

病發中期暴躁 照顧者難處理

崔志文說,早發性腦退化症由病發早期至晚期一般歷時約2至10年,相對老年腦退化症較短。當進入中期階段,患者會開始變得多疑、脾氣暴躁,甚至出手攻擊,照顧者相對難處理,「因他們活動能力很高,但判斷認知功能相對較弱」。

要照顧兩名處於不同階段的腦退化患者,蕭先生(化名)不時有負面情緒,特別是面對情况較嚴重的媽媽,無數次閃過「大家攬住一齊死」的念頭。他說姊姊記憶力和解難能力衰退影響生活,令家人憂心。他舉例姊姊早年搬家,懷疑怕不懂回家而不出門,「姊夫只好換指紋鎖方便她,不用帶鎖匙,怎料她不敢用、不懂用,不知(手)要放哪裏」,最終花了近一年才適應。


相關閲讀: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專家倡記錄習慣 供院舍參考

崔志文認為盡早診斷及治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素,並給予照顧者過渡期適應。他建議患者一旦確診,照顧者宜為他們製訂「預設照顧計劃」,記錄其生活習慣、興趣及社交圈子,增進對患者的照顧,延後踏入中期階段;同時可將有關紀錄供日後入住的日間中心或院舍參考。

明報記者 杜沛妍

]]>
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與Leqembi有何分別?了解藥物副作用 //www.afterroberto.com/%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6%96%b0%e8%97%a5donanemab%e8%87%a8%e7%89%80%e6%b8%ac%e8%a9%a6%e6%b8%9b%e8%aa%8d%e7%9f%a5%e8%a1%b0%e9%80%8035-%e8%88%87leqembi%e6%9c%89%e4%bd%95/ Fri, 05 May 2023 07:36: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235 【明報專訊】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周三(3日)發布其研發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新藥donanemab第三期臨牀測試數據,顯示donanemab在18個月內讓早期患者的認知衰退速度大幅緩減35%,有專家稱讚有關結果「非凡」。禮來計劃6月底前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上市。不過donanemab或致腦腫脹的副作用仍惹人憂慮,實驗中有1.6%人出現嚴重腦腫脹,最少導致2人死亡。(編者按:至於另一阿茲海默症藥物 Leqembi,數據顯示,Leqembi能延緩認知衰退速度約27%。究竟donanemab和Leqembi兩藥物還有什麼分別?副作用?詳見附表。)

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與Leqembi有何分別?了解藥物副作用

斷層掃描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有大腦萎縮現象(右圖),相信是因為腦中堆積的異常蛋白導致腦神經元死亡所致。(路透社)

阿茲海默症是什麼?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Leqembi 減27%

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donanemab是抗體藥物,用以清除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amyloid beta)。阿茲海默症患者有兩種關鍵蛋白,分別是β類澱粉蛋白及tau蛋白,它們會在腦細胞中積聚糾結,形成獨特的斑塊,導致腦細胞死亡及大腦萎縮。

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與Leqembi有何分別?了解藥物副作用

消除大腦類澱粉蛋白斑塊

禮來公司表示,有1734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參與研究,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能使患者的認知衰退速度整體減慢了約29%,一些反應較好的患者甚至緩減了35%。研究員以「綜合阿茲海默症評分表」(iADRS)為標準,評估患者的認知及執行日常事務的能力,例如管理財務、駕車、從事嗜好、談論時事等,接受donanemab治療的患者都能做到以上日常生活事情。參與研究者每月接受一次靜脈注射donanemab,12個月後,一半人大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斑塊消失。

donanemab存副作用風險 31.4%有腦出血 1.6%嚴重腦腫脹2致命

不過donanemab存在副作用,在donanemab治療組中,24%患者有腦腫脹,6.1%出現症狀,31.4%有腦出血,相比之下,安慰劑組僅13.6%有腦出血。禮來表示,只有1.6%人出現嚴重腦腫脹,其中兩人直接因此死亡,另一人在嚴重腦腫脹後死亡。美國班納阿爾茨海默症研究所主任雷曼(Eric Reiman)說:「顯然我們看到了donanemab的好處,但也要考慮一些風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神經病學家庫爾撒德(Liz Coulthard)表示,儘管donanemab有明顯副作用,且缺乏長期數據,但它可讓阿茲海默患者更長時間活得較好。

料最快今年底獲批 同類藥費每年約20萬

專家指出,donanemab臨牀測試結果是迄今最有力證據,證明清除大腦中澱粉蛋白塊有助改善阿茲海默症,可助未來研究針對有關蛋白的療法。英國神經病學專家馬默里(Cath Mummery)指出,醫學界花了數十年尋找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法,現在終可進入「改變疾病的時代」,可實際地期望能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且長期管理該病,而非只提供紓緩護理。

禮來表示,計劃6月底前向FDA申請批准donanemab上市,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獲批。若通過審核,donanemab將成為繼美國百健(Biogen)與日本衛材(Eisai)合作研發的Aduhelm 及Leqembi阿茲海默症藥物後,第三款獲FDA批准的同類新藥。數據顯示,Leqembi能延緩認知衰退速度約27%。禮來正敲定donanemab的售價,該公司總裁曾表示,donanemab的價格將和其他同類藥物相似。Leqembi治療價格為每年2.65萬美元(約20.6萬港元)。

(路透社/法新社/BBC)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6%97%a5-%e5%8f%8a%e6%97%a9%e5%af%9f%e8%a6%ba-%e9%99%84%e9%98%b2%e8%80%81%e9%a4%8a%e7%94%9f%e6%b3%95%e5%89%87/ Wed, 21 Sep 2022 04:29: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369 「無記性」就等如患上認知障礙症(Dementia)?如果記憶力減退兼出現詞不達意、處理日常事務出現困難、方向感減弱等情况,便有可能患上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有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另有本地研究指,香港每年有6.3%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發展成認知障礙症。雖然現時未有藥物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只要及早評估治療,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包括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有機會減慢退化速度,避免腦部功能「跳崖式」大幅衰退,有醫生更建議7個防老養生法則。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立即身體力行了解和關心更多身邊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其照顧者!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徵狀,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有助緩減病情發展至認知障礙症。(網上圖片)


注意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改變 及早評估有望「逆轉」病情?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情况並不罕見,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表示,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有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到80至84歲發病率跳升至25%;而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至3%發病率高。香港每年有6.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發展成認知障礙症,有部分受訪者在出現症狀後5年,認知能力維持相若或有改善,證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也有機會逆轉!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輕度認知障礙分為兩類型:遺忘性,即記憶力衰退;非遺忘性,主要影響語言或其他認知能力,故要留意長者最近有否出現一些行為或表現的改變,例如患者需要有提示才能記起近日發生的事情、與人傾談時偶爾詞不達意、方向感減弱易迷路等……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患者只要接受治療便可痊癒,而認知障礙等症狀也會消失。可是,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兩者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慢退化速度呢?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兩方面改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也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認知障礙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有職業治療師指,初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主要着重認知訓練,由於其認知能力尚可,訓練內容會較仔細,而大部分的訓練均涉及日常生活的題材,以令長者更有親切感,增加趣味。例如有訓練會要求患者,在15秒內牢記電腦屏幕上曾出現的多款茶樓點心,之後在下一個畫面,讓他們在眾多點心中點擊剛才出現的點心。初時會要求記3款點心,成功後逐漸增加點心數量,當患者成功愈多,滿足感會愈大,這個遊戲主要訓練患者的短期記憶。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網上圖片)認知障礙症患者若及早接受職業治療訓練,例如透過遊戲、拼圖或其他腦部訓練,或許能有助減慢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精神問題。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地中海飲食以蔬食為基礎,輔以全榖類、豆類;肉類則以魚類及海鮮為主,較少攝取紅肉。強調吃在地當季盛產,少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其實是一個對身、心、靈都有幫助的飲食形態。因為它強調每天運動、與人共餐、感恩食物、愉快分享……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找出拒食原因 —— 長者體重減輕及不願進食,可能是嚴重疾病徵兆,必先要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再嘗試找出拒食原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Toa55、anutr tosirikul@iStockphoto)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是從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DASH Diet)結合而成 ,研究證實可延緩腦衰退的速度。想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及貼近健腦原則,可參考文章中麥得飲食法所建議健腦飲食方法!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高嘌呤惹禍——痛風人士要注意進食豆類和果仁的分量。(ThamKC@iStockphoto)

照顧者適時減壓 學懂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生活之道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由於其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記憶、說話和溝通能力會愈來愈差,患者容易變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更有機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或出現缺水、營養不足,最嚴重可能會因為食物「落錯格」引致肺炎而死亡。因此家人不論在溝通和飲食上都應做好心理及生活上準備,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想法,方便照顧其生活。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betway体彩 高級言語治療師徐敏儀表示,家人或照顧者除了要學習理解認知障礙患者想表達的意思外,更要在語氣態度、說話內容,甚至環境都要花點心思,與患者保持雙向溝通!

【認知障礙症】走進腦退化的世界(安老2.0)

也許腦退化患者失去了言語溝通和表達能力,但他們依然擁有某程度的認知和感覺,仍然能夠感受光的溫暖、植物的香氣、音樂帶來的快感。腦退化患者與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感覺和思想,為什麼只因他有認知障礙,就要預設他「應有」的生活形態,把我們的思維、習慣硬加在他身上呢?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與其擔心自己有一天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如身體力行,由初老開始對認知障礙症或各種老人科疾病等有更多的了解,病向淺中醫方為良策。有醫生提醒,切勿「自己嚇自己」!更建議各位young old注意 7個防老養生法則,只要生活有小改變,便可大改善老人病的出現!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梁萬福醫生建議,Young old可以實踐7個防老養生法則。你做得到嗎?
]]>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www.afterroberto.com/%e6%8b%86%e8%a7%a3%e8%bc%95%e5%ba%a6%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5%8f%8a%e6%97%a9%e8%a9%95%e4%bc%b0%e8%88%87%e6%94%b9%e5%96%84%e7%94%9f%e6%b4%bb%e7%bf%92%e6%85%a3-%e6%88%96%e6%9c%89%e5%8a%a9/ Mon, 30 May 2022 02:3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984 隨年齡增長,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記憶力衰退,但如果忘記約會、遇到舊朋友想不起名字、被身邊人指說話重複等,就需要多加注意,這有機會是患上輕度認知障礙。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在明報副刊網上講座中指出,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一旦未有改善,有可能惡化成認知障礙症,因此如有任何懷疑,建議求醫接受認知功能測試以作篩查。

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情況並不罕見,邵醫生表示,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有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到80至84歲發病率跳升至25%;而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至3%發病率高。另外,有本地研究顯示,香港每年有6.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發展成認知障礙症,但亦有部分受訪者在出現症狀後五年,認知能力維持相若或有改善,證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也有機會逆轉。

腦部不同區域主管不同功能,例如額葉負責思考、記憶、行為和動作;顳葉負責聽覺、學習及感情,腦退化症的症狀就取決於哪個區域受到影響。如何判斷是「無記性」或患上輕度認知障礙?邵醫生指,無記性的人多數會偶然忘記最近發生的事,但過一會便能想起;亦可能間中詞不達意,但知道個人心中想說的內容;而且判斷力、方向感及時間觀念正常。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則忘記事情的頻率較多,有時要別人提醒才能記起;語言方面有較多時間詞不達意;當要處理較複雜及多步驟的事情,例如網上銀行轉帳、使用電子支付等,要較多時間處理,亦容易在新環境迷路。

邵家樂醫生表示,除了記憶力衰退,若發現長者認 知功能下降,例如在乘車及轉車時感到困難,穿衣不 如以往整齊,家居環境愈來愈亂就要提高警覺。
邵家樂醫生表示,除了記憶力衰退,若發現長者認知功能下降,例如在乘車及轉車時感到困難,穿衣不如以往整齊,家居環境愈來愈亂就要提高警覺。

 

進行評估以量度不同認知領域

輕度認知障礙主要分為遺忘性及非遺忘性。遺忘性較為常見,即記憶力退化,此類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機會較高。非遺忘性主要出現語言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例如注意力及判斷力下降。邵醫生指,65歲以上、教育水平較低、有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病史、有高血壓、中年糖尿病及中央肥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人士,也屬於輕度認知障礙的高危一群。帶有高危基因或有抑鬱等精神症狀、吸煙及缺乏運動,都是患上輕度認知障礙的重要因素。

邵醫生指,醫生會先了解長者病史、查問其認知問題、檢視藥物副作用、查看睡眠質素及觀察心理問題,並進行全面的醫學和神經系統檢查,以排除非退化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過程中會以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進行篩查,以量度不同認知領域,評估需時大約10至15分鐘,並會根據年齡及教育程度決定評分是否正常。有需要時會轉介臨心理學家進行詳細測試,評估患者大腦的各項認知能力;一般還會配合神經影像進行診斷,例如透過磁力共振(MRI)觀察細微變化,有否出現海馬體或顳葉縮細、輕微中風或微出血等。

 

多活動 刺激大腦功能

要減低認知能力減退或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邵醫生強調應多運動、多動腦筋及保持社交活動。他指出,目前沒有藥物根治輕度認知障礙,最重要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預防腦部創傷,維持腦部健康,良好控制血糖、血壓及體重,戒煙及戒酒等。另外,世建議65歲或以上健康的長者應定期進行體能運動,平日應多活動,如每日步行30分鐘;每星期亦要有兩至三日進行中高強度的體能運動,如急步行、游泳或行山,以增強肌肉耐力及增強心肺功能。同時亦可進行鍛煉肌肉運動,強化下半身的肌肉及提升平衡力。邵醫生補充,長者應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飲食,遵循三低一高(即低脂、低鈉、低糖和高纖),攝取均衡及優質營養;也要有充足睡眠,保持心境開朗,這都有助維持長者的認知功能。

]]>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www.afterroberto.com/%e8%bc%95%e5%ba%a6%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6%82%a3%e8%80%85%e8%a1%8c%e7%82%ba%e6%98%93%e6%9c%89%e8%ae%8a-%e9%9d%9e%e8%97%a5%e7%89%a9%e6%b2%bb%e7%99%82%e7%b7%a9%e6%b8%9b%e8%85%a6%e9%80%80/ Mon, 25 Apr 2022 04:19: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521 年紀大可能機器壞,惟出現無記性、反應慢等退化表現,其實並非理所當然,這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已悄悄影響長者。輕度認知障礙即患者的認知功能較同齡人士遜色,雖仍可應付個人日常起居,但若任由認知功能繼續衰退,發展成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會較一般長者高5至10倍。及早察覺箇中一些行為表現,經醫生評估後,可循非藥物治療入手:預防三高、多做運動、多動腦筋等,可望有效幫助大部分患者維持自理能力、甚至改善認知功能,繼續做個精靈醒目的老友記。

 

注意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改變 記憶力、溝通、判斷力減弱

別以為長者出現輕微的認知力下降是正常,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指出,輕度認知障礙是介乎正常老化與認知障礙症(Dementia)之間的過渡階段。這類患者依然有能力照顧自己,只是部分認知功能,例如記憶力、溝通表達或判斷能力等開始減弱。輕度認知障礙分為兩類型:遺忘性,即記憶力衰退;非遺忘性,主要影響語言或其他認知能力,故要留意長者最近有否出現一些行為或表現的改變:

.患者需要有提示才能記起近日發生的事情

.與人傾談時偶爾詞不達意

.處理銀行事務或購物付款等出現困難

.方向感減弱,較易在新環境迷路

邵醫生稱,記憶力減退比較容易被患者及親友察覺,但其他認知能力的功能下降則較容易被忽略。故此若家人或照顧者發覺長者的居所愈來愈雜亂、衣履不如昔日般整潔,或乘車、轉車出現困難等情况,務必提高警覺。

 

輕度認知障礙風險隨老化增加

輕度認知障礙在長者人口中並不罕見。研究顯示,在60-64歲年齡層估算流行率大約為百分之七,在80-84歲年齡層則高達百分之廿五。至於加速認知功能衰退的因素又是什麼?「除年齡增長外,教育程度較低、三高、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肥胖、吸煙、以及運動量不足,都是輕度認知障礙的高危因素。」

輕度認知障礙雖然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但卻有機會演變成認知障礙症。「每年約有10-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3%發病率高。」

有研究亦顯示,輕度認知障礙並非完全不可逆轉,部分人在確診輕度認知障礙的5年後,認知能力仍可維持、甚至有所改善。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指出,輕度認知障礙屬介乎正常老化與認知障礙症之間的過渡階段,若能及早求醫接受評估,有機會減慢惡化。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指出,輕度認知障礙屬介乎正常老化與認知障礙症之間的過渡階段,若能及早求醫接受評估,有機會減慢惡化。

 

非藥物治療 慎防三高、保持良好飲食、運動習慣

未來老齡人口愈來愈多,預期至2039年本港長者人口多達250萬,推算屆時有超過20萬人,即每12名長者就有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對長者、其照顧者和社會構成重大影響。

如何好好「守護」認知功能?邵醫生表示,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根治輕度認知障礙,更重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他形容認知功能退化猶如「落斜坡」,每個人的幅度不同。隨着年紀漸老,要應對或預防輕度認知障礙,首要是慎防三高及心腦血管病,因為一旦中風,腦部功能便有機會如跳崖般大幅衰退。

患者還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多攝取優質營養,日常要多做帶氧運動和多動腦筋,保持正常社交活動,對協助維持長者的認知功能十分重要。邵醫生強調,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有助緩減病情發展至認知障礙症。

 

有懷疑及早求醫 評估長者認知功能

他建議,市民如發現家中長者出現輕度認知障礙的徵狀,宜及早求醫以進行多方面的專業評估。詳細了解長者的病史和藥物史,進行認知測試篩查和全面的身體及神經系統檢查,透過驗血及腦掃描以排除非退化性的病因,都有助患者和家屬了解和處理他們的認知問題。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明報副刊FB Live直播

日期:2022年5月5日(星期四)

時間:20:30 – 21:00

講者:邵家樂醫生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專科醫生Q&A 立即提問

]]>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www.afterroberto.com/%e7%84%a1%e8%a8%98%e6%80%a7%e7%9a%86%e5%9b%a0%e8%85%a6%e7%a5%9e%e7%b6%93%e7%b4%b0%e8%83%9e%e9%80%80%e5%8c%96%ef%bc%9f%e9%ba%a5%e5%be%97%e9%a3%b2%e9%a3%9f11%e5%a4%a7%e5%81%a5%e8%85%a6%e9%a3%9f%e6%9d%90/ Tue, 08 Dec 2020 04:00: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719 【明報專訊】家長總是非常關心孩子腦部發展,電視廣告亦經常有聲稱針對提神醒腦的補充劑,當中常見成分有DHA、EPA、維他命E等;成年人呢?成年人可否靠食物提升腦力?銀杏葉、合桃有用嗎?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chinaview、fcafotodigital、chengyuzheng、atoss、Zakharova_Natalia、YinYang、ALEAIMAGE、yelenayemchuk、FotografiaBasica@iStockphoto/資料圖片)

「唔記得攞鎖匙出門」、「眼鏡放喺邊」,你有否經歷過?很多時只會當成「無記性」,其實或許是大腦神經細胞退化的一種徵兆,而問題可能與飲食有關,十分值得大家關注。

 

飲食習慣可致腦神經細胞退化

當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會引致記憶力、理解力、語言及學習能力、判斷力的功能受損,並且會帶來情緒、行為和感官變化,嚴重更會影響自理能力。有不同因素可以導致大腦神經細胞退化,而飲食習慣及營養不良為其中之一,例如缺乏維他命B1、 B12及葉酸等。

 

銀杏、薑黃素功效欠充分證據

市面常見的銀杏精華、薑黃素及白藜蘆醇等,都聲稱具有健腦功效,但至今還沒有充分醫學研究,證實它們有效預防及治療腦退化。雖然如此,健腦飲食對於保持腦部健康仍然扮演重要角色,補充足夠的健腦營養素能減緩腦部退化、保持腦部及心血管健康及降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是從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DASH Diet)結合而成 ,研究證實可延緩腦衰退的速度。想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及貼近健腦原則,可參考下表,基於麥得飲食法所建議健腦飲食方法。

■健腦食材
全麥五穀類
分量:每餐半碗至1碗
選擇:紅米、糙米或麥皮等
功效:含維他命B及礦物質,有助腦細胞傳遞

蔬菜類
分量:每餐最少2份(1份=半碗熟菜)
選擇:多選深綠色蔬菜
功效:深綠色蔬菜富含鈣質及葉酸,有利控制血壓及維持腦血管健康

水果類
分量:每餐1至2份(1份=1個或半碗中型水果)
選擇:多元選擇,每周2次莓果類
功效:富含抗氧化物及維他命C,保護腦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

油脂類
分量:適量
選擇:橄欖油或芥花籽油;果仁種子如合桃、亞麻籽等
功效: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大腦細胞健康

奶類
分量:每天2杯(1杯約250毫升)
選擇:低脂奶及其製品、低糖或無糖加鈣豆漿
功效:低脂有利腦血管健康

調味
選擇:多用天然香料,減少高鈉質的醬汁及食品
功效:含豐富抗氧化物

蛋白質及代替肉類
雞肉
分量:每周至少2份(1份=1両)
選擇:低脂白肉
功效:鋅質有利腦部健康

魚類或海鮮
分量:每周2份以上(1份=1両)
選擇:多選富含DHA及EPA的深海魚類
功效: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大腦細胞傳遞信息

豆類
分量:每周2份以上(1份=1磚豆腐)
選擇:豆類及低脂豆類製品
功效:含有異黃酮的多酚類物質,有利大腦細胞健康

紅肉
分量:每周不超過4份,如豬、牛、羊(1份=1両)
選擇:低脂紅肉
功效:富含鐵質,有利腦神經細胞健康

雞蛋
分量:每周2至4份(1份=1隻)
功效:卵磷脂及膽鹼為大腦神經傳遞物質營養素

其他
酒:如沒有飲酒,繼續不飲;若飲用,女性每天不超過125毫升紅酒,男士不超過250毫升
糖:每周不超過2次甜食、避免含糖飲料、油炸食物、便利及即食食品

知多啲:長期病患慎吃健腦食材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高嘌呤惹禍——痛風人士要注意進食豆類和果仁的分量。(ThamKC@iStockphoto)

腦部健康飲食中提倡常進食全麥五穀類、深綠色蔬菜及莓果類、豆類及果仁種子類食物,能保持大腦細胞健康。可是對於一些長期病患或者不合適,需加以留意,否則會影響病情控制。

  1. 全麥五穀 腸阻塞易腹脹
    全麥五穀是高纖維選擇,但過多纖維容易令到腸胃不適,腸道手術後或腸道阻塞等人士,食過量或會出現脹氣或腹脹等不適。
    另外,全麥五穀的磷質含量亦較高,需要控制磷質攝取之人士便要多加留意,否則會導致皮膚痕癢或高血磷症。
  2. 深綠色菜、莓果 腎病不多吃
    深綠色蔬菜包括菠菜、莧菜、羽衣甘藍、芥菜及秋葵等,而莓果類水果則包括草莓、藍莓、紅莓等,同樣是高草酸及高鉀質的蔬果,除了患有腎病人士需注意攝取,有腎結石人士亦需要限制攝取量。
  3. 豆類、果仁種子 痛風小心
    豆類及果仁種子都是高嘌呤食物,痛風人士需注意進食的分量,以免血液中積聚過量尿酸而引致關節在短時間內發炎、紅腫和疼痛。

懂得精明地挑選健腦食物,保持「腦如輪轉」。如欲進一步了解營養資訊,請瀏覽:sjsdiet.sjs.org.hk

編輯:梁小玲
文:廖芷珊(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營養師)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www.afterroberto.com/%e3%80%8c%e9%9b%99%e8%80%81%e3%80%8d%e6%82%b2%e6%ad%8c-%e5%8f%a6%e4%b8%80%e5%8d%8a%e8%85%a6%e9%80%80%e5%8c%96-%e3%80%8c%e5%a5%b9%e4%b8%8d%e5%86%8d%e6%98%af%e5%a5%b9%e3%80%8d-%e7%85%a7%e9%a1%a7/ Wed, 05 Aug 2020 06:58: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738 【明報專訊】「她已走了,她不再是原來的她了。」七旬長者張先生(化名)眼泛淚光,在一次輔導過程中,細訴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太太過程的辛酸及無奈。從前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張太太,病發後變得暴躁,甚至用上粗言穢語。太太已無法記起張先生,張先生也感到她已不是自己認識的另一半。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獨力照顧——人口結構轉變,「雙老家庭」數目不斷上升;照顧認知障礙長者的責任多由家人承擔,超過一半的照顧者為配偶。(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mkitina4@iStockphoto)

個案:無法記起丈夫 常破口大罵

張先生與太太是退休中文教師。年輕時,他們喜以詩詞歌賦細味生活、互通感情,婚後兩人育有1子1女;子女現已移居海外,只剩下他們留港生活。

 

憂院舍難適應 寧獨力照顧太太

不幸地,張太太數年前確診患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一種最常見的腦退化症。太太無法記起張先生是其丈夫,時常對着張先生破口大罵,甚至用上粗言穢語,與未患病前的那個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張太太性格截然不同。張先生深感沮喪,尤其當帶着太太往商場走動時,太太有時會無故及突然向途人破口大罵,令張先生感到非常尷尬。在張先生心中,以往熟悉的太太好像已離開了這個世界。

最近一年,張太太病情愈發嚴重,自我照顧能力下降,基本日常生活都是倚靠丈夫照顧。張先生曾聘請外傭,但外傭因無法忍受張太太的行為問題,相繼辭職。張先生曾想過將太太送往老人院,但有感院舍服務質素參差,又擔心太太適應困難,最終咬緊牙關獨自忍受沉重的壓力,在家照顧太太。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常見慢性及不可逆轉的腦退化病症,患者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逐漸喪失,影響行為、情緒及日常生活。這種病症包含多種類型,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

隨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個案不斷上升。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本港65歲以上患者佔同齡總人口5%至8%,而80歲以上患病情况約20%至30%。一些本地研究指出,60歲或以上的認知障礙患者人數將會增加,預計由2009年的103,433人增至2039年的332,688人。

 

長者只與配偶同住比例升

香港,像其他華人社會一樣受儒家文化影響,照顧認知障礙長者的責任多由家人承擔。根據一些本地數據,家庭照顧者多為患者的伴侶或成年子女,並以女性為多。隨着人口結構不斷轉變,只剩雙老同住的家庭數目不斷上升。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與子女同住的長者比例由2006年的53.4%,下跌至2016年的48.5%。相反,只與配偶同住的長者比例由2006年的21.2%,上升至2016年的25.2%。不少照顧者亦步入垂暮之年,這趨勢與世界不少地區情况類似。有國際文獻綜合不同國家研究數據,超過一半的照顧者為配偶,平均年齡為62.5歲。所以,年長照顧者面對的困難,值得社會關注。

照顧者面對至親的認知能力不斷削弱,不再是原來熟悉又健康的家人,感到失落悲愁。從張先生故事中,雖然他並沒有真正失去太太,但在他心裏太太已離開了這個世界,因為太太不再是原來的她,記不起過往種種經歷,亦不可以再跟他分享喜與樂,更沒法討論二人各種計劃。這份失去感,可令照顧者長期抑鬱和哀傷。

 

應對挑戰:及早定照顧計劃 忌孤軍作戰

作為家庭照顧者,面對很多挑戰及心理掙扎。

 

「忍痛」照顧 事事患者為先

身體上,部分照顧者本身有長期病患,同時亦需照顧患者,容易引致身體受損或過勞。但他們掙扎着「先把患者照顧妥當」,還是「先看看醫生,休息一下」?有文獻指出,認知障礙患者的照顧者,相比其他病症的照顧者,需花費更多時間照顧病人,超過四分之一的照顧者每星期平均投入至少21小時在照顧任務上,讓精神和身體承受着巨大負擔。像張先生這個例子,一個七旬長者忍着關節疼痛,從早到晚照顧太太,協助如廁洗澡,可能更因為移動太太的過程中一併跌倒,新傷舊患之下,也得先把太太照顧妥當。

經濟上,很多照顧者掙扎「究竟外出工作,提高家庭收入,用以購買醫療服務改善患者生活」,還是「留在家中,擔任全職照顧者,方可安心」?有些人選擇聘請外傭照顧患者,但常常在工作期間接到外傭投訴電話,又或因擔心家中患者,無法集中精神工作,亦有家庭無法聘請合適的家傭,或家傭頻密轉換,被迫全職在家照顧患者,影響家庭收入。

 

不熟社區資源 有苦無路訴

社交上,有照顧者掙扎「可否外出與朋友聚一聚」,但外出了「誰可以幫忙照顧患者呢」?很多時照顧者只能孤軍作戰,默默在家照顧患者,對社區資源並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尋找幫忙。本地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照顧者對認知障礙症有足夠知識,但只有不足三成(26%)照顧者表示認識相關社區資源。相反,有22%照顧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利用社區資源支援。此外,有照顧者嘗試帶病人外出活動,但社區對患者帶有負面標籤,存在不少歧視。像張先生的例子,外出時常遭旁人指指點點,令張先生非常尷尬,變成長期留在家中,不敢外出,生活上變得更孤立無援。

 

怕做錯決定 抑壓情緒壓力大

照顧安排上,患者病情持續惡化,照顧者心裏常常掙扎「究竟繼續自行在家照顧」,還是「轉往院舍照顧」的兩難選擇,生怕自己做錯決定。特別在華人社會,研究指出,亞洲長者重視孝道,許多視認知障礙症為正常老化過程,期望老來由家人及子女照顧。與此同時,香港文化着重家庭和諧,作為家庭一分子,從小被教育和鼓勵為家庭作出承擔、付出,甚至犧牲。在家庭系統裏,照顧者往往避免說出個人困難或向其他家人提出要求。因此,照顧者不會主動提出要求協助,單獨作出照顧的承擔,抑壓情緒,反而為自己造成沉重壓力。

像張先生的情况,如何為至愛選擇最適合的照顧計劃,這個決定真不容易,特別是張太太沒有向丈夫提及個人在醫療照顧方面的喜好及意願,例如希望在家安老,還是轉往老人院?張先生為此感到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障太太的最大利益。因此,患者在病發初期,按照意願、根據病情變化進程,及可運用資源而訂定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十分重要,可減少家人因害怕違背病人意願所帶來的壓力,及避免家人就照顧安排產生爭拗。

 

■支援照顧者

照顧者面對困難,社工或專職支援認知障礙症的同工可提供以下協助:

①推動及協助患者和照顧者及早訂立預設長期照顧計劃

②為照顧者及患者提供社區資源及服務使用的導航

③幫助照顧者了解及掌握照顧病人的生活方法和技巧

④協助建立家庭內部及家庭以外的支援網絡

⑤調解家人在照顧分工及安排上的分歧和誤解

⑥持續提供照顧者在實務及情緒上的輔導

⑦及早察覺照顧者的壓力及情緒,適時支援

⑧提升照顧者及患者的生活質素,避免他們被孤立

⑨協助照顧者留意及關顧自身需要,建立照顧者以外的生活模式
文:劉敏兒(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研究生)、陳加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讀者Mail Box:銀杏合桃椰子油 「補腦」無實證 //www.afterroberto.com/%e8%ae%80%e8%80%85mail-box%ef%bc%9a%e9%8a%80%e6%9d%8f%e5%90%88%e6%a1%83%e6%a4%b0%e5%ad%90%e6%b2%b9-%e3%80%8c%e8%a3%9c%e8%85%a6%e3%80%8d%e7%84%a1%e5%af%a6%e8%ad%89/ Mon, 20 Jan 2020 05:00: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468
讀者Mail Box:銀杏合桃椰子油 「補腦」無實證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問:聽說銀杏、合桃和椰子油有助預防及延緩腦部退化,哪種療效最明顯?要食多少才見效呢?

答:銀杏、合桃和椰子油是坊間盛傳的「補腦恩物」,尤其椰子油更有「治百病」的傳說,但實際上卻未有足夠科學研究證實能預防腦退化;相反,椰子油含大量飽和脂肪,攝取過量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

 

攝取過量椰子油 血管當災

早年曾有研究指銀杏葉內的萃取物(240mg)有助改善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記憶力及減慢惡化程度,但銀杏本身含有影響神經系統的天然毒素,進食過量會中毒,嚴重可能失去知覺甚至死亡。而合桃有助補腦的說法,則是因為「以形補形」的謬誤,其預防腦退化的成效並未有醫學實證。

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大腦功能退化的疾病,一旦開始退化便無法逆轉。建議60歲以上、有家族遺傳或曾中風人士,應接受全面的認知障礙症風險評估,並盡早採用3大支柱預防及延緩腦部退化,包括攝取均衡營養、腦筋鍛煉及健腦運動。

 

鍛煉腦筋 搓麻將學外語

充足的腦筋鍛煉,多培養新興趣或學習新事物如搓麻將或學習外語等,令腦部經常有適量挑戰,能活化大腦連繫。同時適當的體能運動例如帶氧運動等,有助提升腦部活動能力;如能配合健腦運動例如太極和健腦操等,更能增強腦筋靈活,預防腦部退化。

 

文:陳鎮中(內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