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5 Oct 2023 06:30:0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腦出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阿茲海默症新藥 初期患者認知退化減慢60% 副作用或引發腦腫脹、腦出血惹疑 //www.afterroberto.com/%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6%96%b0%e8%97%a5-%e5%88%9d%e6%9c%9f%e6%82%a3%e8%80%85%e8%aa%8d%e7%9f%a5%e9%80%80%e5%8c%96%e6%b8%9b%e6%85%a260-%e5%89%af%e4%bd%9c%e7%94%a8%e6%88%96/ Tue, 25 Jul 2023 09:33: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928 阿茲海默症新藥 初期患者認知退化減慢60% 副作用或引發腦腫脹、腦出血惹疑

【明報專訊】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17日發表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的最終臨牀實驗全面分析報告。當中顯示此藥縱未見可以改善病徵,但整體而言在年半期間能讓患者的腦部退化速度減緩了35%,而對於75歲以下初期患者的減慢衰退速度效果更高達60%。donanemab是第二款證明能減緩認知衰退的阿茲海默症類澱粉蛋白標靶藥物,效果似稍勝前另一款藥物lecanemab。有專家認為這是里程碑,不過此藥可能引發的腦腫脹、腦出血情况,仍惹一些人疑慮。

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 認知退化減慢60%  腦腫出血副作用惹疑慮

Donanemab是一種免疫球蛋白G1單克隆抗體藥物,專針對阿茲海默症其一成因:僅存於腦部「類澱粉蛋白斑塊」(amyloid plaques)中的特定「β類澱粉蛋白」。類澱粉蛋白斑塊在神經元之間積聚,會阻礙神經細胞發揮正常功能,donanemab能指使抗體綑綁於「斑塊」,刺激免疫細胞清除類澱粉蛋白(圖)。涉及8個國家合計1736名60歲至85歲、平均年齡73歲的初期罹患阿茲海默症或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參與了確認其療效與安全的最後臨牀實驗。當中五成人在76個星期(逾一年半)內每月接受注射一次donanemab,餘下五成人獲安慰劑做對照。

阿茲海默症新藥 初期患者認知退化減慢60% 副作用或引發腦腫脹、腦出血惹疑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偵測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2分鐘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準確度約84%


近半用家一年無惡化

該實驗的全面分析報告17日刊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分析顯示,試用新藥的患者,47%在一年後沒有病情惡化(比照組有29%),可使他們的記憶及思維衰退較對照組拖慢約4個半月至7個半月。整體而言,新藥可使腦退化速度減慢約35%。對於未滿75歲的輕度患者,效果更顯著達60%。測量方式是以「綜合阿茲海默症量表」(iADRS)為標準,評估患者執行日常事務的能力,像是管理財務、駕駛汽車、從事嗜好,以及談論時事等。另外腦部掃描顯示,此藥能在用藥一年內清除腦內約九成的類澱粉蛋白,之後半年無再重現。報告認為,患者可能毋須終身每月靜脈注射。

跟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究無關的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醫生斯珀林(Reisa Sperling)表示,donanemab及類似藥物lecanemab的實驗結果「非常使人鼓舞」,認為研究走對了方向。英國慈善組織阿茲海默症研究所的副總監奧克利(Richard Oakley)指出,過去數十年研究毫無寸進,近8個月發表的此兩藥研究發現才顯示轉機。

阿茲海默症新藥 初期患者認知退化減慢60% 副作用或引發腦腫脹、腦出血惹疑

donanemab及lecanemab兩藥僅拖慢病情 專家指臨牀實驗有嚴重副作用

不過,兩藥只是拖慢阿茲海默症病情發展而不具治癒、修復腦損傷功效,預防能力亦待研究。它們對其他類型的腦退化症無效,例如血管性失智症。此外,兩藥的臨牀實驗皆顯示有嚴重副作用腦腫脹、腦出血,並各有3人死亡。

阿茲海默症新藥 初期患者認知退化減慢60% 副作用或引發腦腫脹、腦出血惹疑
這是76周臨牀實驗內,掃描顯示用藥病人(上排)與無用藥對照組病人(下排)的腦內類澱粉蛋白斑塊(綠黃紅部分)變化比較照片,可見用藥病人的斑塊顯著減少。(網上圖片)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與認知障礙症患者同行 留意異常舉動建立健康生活 漫長過程照顧者勿自責愛自己多一些


美最快年底准用

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專家曼利(Jennifer Manly)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德特斯(Kacie Deters)在JAMA的數據附帶評論表示,儘管donanemab在消除類澱粉蛋白方面非常有效,可是「臨牀效果相對薄弱」,而且它跟同類藥物一樣存在安全問題,包括腦腫脹和腦出血。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本月6日批准使用lecanemab,對donanemab的批核可望今年底出爐。

(路透社/彭博社/自然雜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
流感可致心肌炎或突然死亡 醫生:35歲後猝死3大主因: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腦出血 //www.afterroberto.com/%e6%b5%81%e6%84%9f%e5%8f%af%e8%87%b4%e5%bf%83%e8%82%8c%e7%82%8e%e6%88%96%e7%aa%81%e7%84%b6%e6%ad%bb%e4%ba%a1-35%e6%ad%b2%e5%be%8c%e7%8c%9d%e6%ad%bb3%e5%a4%a7%e4%b8%bb%e5%9b%a0/ Wed, 07 Jun 2023 08:48: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563 【明報專訊】在東涌一間小學任職的38歲女教學助理,前日(5日)傍晚伏於其辦公桌上,沒有反應,懷疑暈倒,送院後不治。據悉她上周曾因肌肉疼痛求醫,醫生診斷她因流感引致肌肉發炎。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流感可以導致心肌炎,或會導致突然死亡,但機率低於萬分之一。(編者按:另有急症科專科醫生表示,醫學界通常以35歲為界,35歲前猝死可能源於患者的先天疾病,但35歲後猝死的三大主因分別為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及腦出血,即使患者定時進行身體檢查,通常亦難以發現以上問題。)

流感可致心肌炎或突然死亡 醫生:35歲後猝死3大主因: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腦出血

有急症科醫生表示,醫學界通常以35歲為界,35歲前猝死可能源於患者的先天疾病,但35歲後猝死的三大主因多與心腦疾病有關。

教學助理猝死 急症科醫生:流感可致心肌炎 35歲後猝死3大主因

前日傍晚6時許,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一名38歲姓詹女教學助理在教員室伏於其辦公桌上,沒有反應,懷疑暈倒,其他同事報警。救護員到場將她送往北大嶼山醫院,經搶救後證實不治。警方將案列作送院時死亡,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據了解,該名教學助理上周一(5月29日)因肌肉疼痛,前往北大嶼山醫院求醫,醫生當時診斷她為流感引致肌肉發炎,並處方藥物。事發當日早上她如常出門上班,沒有異樣,至傍晚近5時仍與同事聊天。

該校校長麥敏潮表示,死者在該校任職一年多,主要處理文書行政工作,例如收集試卷等,過往不常請病假。麥表示事出突然,「同事真係難過,大家共事一段時間」,並引述辦學團體表示會與死者母親保持聯絡,如有需要會向對方提供協助及支援。

醫生:35歲後猝死多因心腦疾病  主因: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腦出血

急症科專科醫生馮顯達表示,流感可以引致心肌炎,影響心臟輸出血液功能,或導致心跳不規律,最終心臟衰竭致死,但他形容情况罕見。一般來說,輕微心肌炎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氣喘、胸口不適等症狀,但若出現急性兼嚴重的心律不正,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已經削弱心臟泵血功能,若數分鐘內沒有血液到達腦部,已經可以引致死亡。

另一名急症科專科醫生則表示,猝死有很多原因,真正死因要留待法醫驗屍後才能確定。但流感或過濾性病毒的確有可能引致心肌炎,誘發突發心律不正或心臟衰竭,導致死亡,但機率低於萬分之一。

普通體檢難發現 需有症狀進行特定檢查

急症科專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醫學界通常以35歲為界,35歲前猝死可能源於患者的先天疾病,但35歲後猝死的三大主因分別為隱性心臟病、心室顫動及腦出血,例如患者心血管收窄,剛巧有血塊經過堵塞血管,導致沒有血液流到心臟;心跳紊亂,出現異常的心臟脈搏,令心室顫動,最終導致死亡;或腦部爆血管,造成腦出血。

彭續稱,即使患者定時檢查身體,通常亦難以發現以上問題,因為檢驗上述疾病需要做特定檢查,例如心血管閉塞檢查要透過心臟造影、心導管檢查發現;心室顫動要靠入侵性心臟檢查;腦出血要靠腦及腦血管造影檢查。以上檢查通常在病人出現相關症狀,例如心臟驟停、經常頭痛,並向醫生求助,醫生診斷認為有可能出現相關疾病,才會再安排檢查。

]]>
早產|兒言自得:幹細胞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6%97%a9%e7%94%a2%ef%bd%9c%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5%b9%b9%e7%b4%b0%e8%83%9e%e6%b2%bb%e7%99%82/ Fri, 20 Nov 2020 04:0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433 【明報專訊】朋友老陳的寶貝女兒Kate夢熊有兆,老陳夫婦倆喜不自勝,怎知懷孕約6個多月(26周),孩子便「急不及待」出生,出生時體重只有800克,正是醫學上稱為極度早產、極低體重的新生兒。

早產|兒言自得:幹細胞治療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Love portrait and love the world@iStockphoto)

BB出生時有窒息現象,心跳一度停頓需要搶救。嬰兒在新生兒ICU接受治療,由於極度早產,所有早產兒的併發症陸續出現。首先是肺部發育未成熟,以致患上早產嬰特有的呼吸窘迫綜合症,全靠呼吸機加上高濃度氧氣保命。出生時的窒息缺氧,更直接損害了身體多個主要器官,心臟和腎臟首當其衝,一出生便要靠強心藥來提升心臟的泵血功能;急性腎衰竭令到嬰兒出生後多個小時也滴尿全無,稍後更出現水腫。醫生安慰Kate,嬰兒雖然情况不佳,但肺、心、腎的功能仍有望逐步復元,不用絕望。

 

早產嬰腦受損嚴重 復元機會微

惟出生後不足72小時,嬰兒病况急轉直下,血壓突然低降,全身皮膚泛白,頭頂囟門脹鼓鼓的突起。當值醫生心知不妙,連忙給嬰兒作超聲波檢查,證實腦部大量出血。腦出血是另一個早產兒特有的併發症,傷害視乎出血量。腦部大出血,加上之前的窒息缺氧,嬰兒腦部幾可肯定會嚴重受損,以後極可能患上大程度的智障和腦癱。醫生一度和Kate夫婦商量,是否要放棄治療,但他倆都是虔誠教徒,一致要求要盡力救活。

嬰兒生命力果然強盛,在ICU醫護悉心照料下病况逐漸改善,心、腎功能慢慢恢復,只是身體徵狀與核磁共振檢查都顯示,腦部大幅度損傷,復元機會渺茫。還有令Kate夫婦擔心的,就是嬰兒的肺功能愈來愈差,需要的氧濃度愈來愈高。醫生告知嬰兒患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症(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這是使用呼吸機和高濃度氧氣導致的肺損傷,嚴重者可以致命。不少早產兒早期倖免於難但最終不治,「晚期」殺手便是BPD。

前兩天Kate來電,說BB已在ICU醫治了3個月,情况沒有好轉,腦和肺病變愈來愈差,且復元無望,醫生說要有心理準備。她聽說幹細胞治療可能有用,中大有幹細胞專家,問我可否想想辦法。

 

幹細胞治療仍在前期研究

我聽了之後不禁倒抽了一口氣。Kate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根有據。窒息缺氧和腦出血引起的腦損傷及BPD,都是因為細胞組織受到不能逆轉的傷害而導致的病變,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療法。用幹細胞治療早已引起研究人員的興趣,可是到目前為止,使用幹細胞治療這些病變的嘗試,只限於動物研究,以及少數的臨牀前期或第一期(phase I)研究。儘管這些研究都顯示,幹細胞治療腦損傷或BPD安全及可行,但要證實對這些疾病的療效,以及是利多於弊,需要大型的臨牀研究,而這些研究至今還未面世。

我唯有如實答覆Kate,幹細胞的確很有潛力,治療早產兒BPD和因窒息缺氧和腦出血導致的腦損傷,但證實它真的有用的研究尚付之闕如。我心中還想,即使有研究人員正在做臨牀研究,也恐怕為時已晚,難解Kate的燃眉之急。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
【耳鼻喉問題】 偏頭痛成因不明?寫「頭痛日記」揪出誘因 留意5大徵狀 勿混淆嚴重腦病 //www.afterroberto.com/%e8%80%b3%e9%bc%bb%e5%96%89%e5%95%8f%e9%a1%8c-%e5%81%8f%e9%a0%ad%e7%97%9b%e6%88%90%e5%9b%a0%e4%b8%8d%e6%98%8e-%e5%af%ab%e9%a0%ad%e7%97%9b%e6%97%a5%e8%a8%98/ Thu, 06 Feb 2020 07:32: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055
【耳鼻喉問題】 偏頭痛成因不明?寫「頭痛日記」揪出誘因 留意5大徵狀 勿混淆嚴重腦病
偏頭痛發作時,患者會有抽痛或脹痛的感覺,痛楚一般可持續4至72小時,痛的位置亦未必「偏埋一邊痛」,有可能在後尾枕,甚至整個頭部。

偏頭痛是亞洲常見的病,由於長時間反覆發作、疼痛,令患者難以繼續日常工作。由於成因不明,以及患者會因不同個人因素而誘發,因此患者需要自行做功課,記錄每次頭痛前及頭痛期間的特徵。然而,確診偏頭痛後並不等於每次發作都可以「掉以輕心」,一旦出現從未感受過的頭痛現象,應從速求醫,避免錯過醫治嚴重腦部疾病的黃金時間。

偏頭痛分3類 患者女性較多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指出,偏頭痛的發生由腦內傳導物引起頭痛,會影響腦部聯繫,導致各種病徵出現。研究發現,女性患者會較男性多,而患病群組多屬年青的成年人,患者踏入中年後會有改善。

偏頭痛主要分成3類:

  • 無預兆偏頭痛(較常見)
  • 預兆性偏頭痛
  • 有預兆無頭痛

偏頭痛不一定「偏埋一邊痛」

偏頭痛患者發作時,會有抽痛或脹痛的感覺,痛楚一般可持續4至72小時,痛的位置並不一定「偏埋一邊痛」,亦可以在後尾枕位置,甚至整個頭部。患者同時對外來刺激特別敏感,例如會畏光、怕聲音等,持續的痛感會令患者不能集中精神,部分患者會同時作嘔、嘔吐、忽冷忽熱、肚痛腹瀉等。

預兆性偏頭痛患者則在發作前,在感官上會察覺有先兆,例如視覺上,有患者會突然望到閃光,亦有患者眼睛出現一點白點看不清、視物扭曲等;嗅覺上則可能會無故嗅到怪味。而有預兆無頭痛類型的患者,則只會有輕微頭昏腦脹的不適感,以及出現感官上的先兆,並不會發展至頭部出現痛楚。

誘發因子人人有別 寫頭痛日記了解發作原因

鄭醫生解釋,偏頭痛成因不明,但患者會有個別的誘發因子而導致頭痛及發作,例如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時差、過分劇烈運動等等;若是女士則有可能受雌激素等荷爾蒙影響,因此更年期後有機會改善情况。

飲食方面,有患者可能源於體內水分不足、無定時飲食或是吃了特定食物,如朱古力、芝士、醃製食物、酒精等,都可以是誘發因素。因此,她建議患者要撰寫「頭痛日記」,記錄頭痛次數、維持時間、經期以及頭痛前的飲食,以便醫生及自己了解導致發作的原因。

非常見痛感或是急性腦部疾病 從速求醫

患者一旦確診偏頭痛,一般情况下可服用水溶性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以紓緩頭痛,惟仍不可掉以輕心,若出現以下非常見的頭痛感覺或徵狀,有可能是中風腦出血等急性腦部問題引起,應從速求醫。

  • 電擊式頭痛
  • 發燒頸梗
  • 神智混亂
  • 手腳麻痺
  • 面部神經抽搐,甚至面癱
]]>
醫言有理:懶理高血壓 中風昏迷奪命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a8%80%e6%9c%89%e7%90%86%ef%bc%9a%e6%87%b6%e7%90%86%e9%ab%98%e8%a1%80%e5%a3%93-%e4%b8%ad%e9%a2%a8%e6%98%8f%e8%bf%b7%e5%a5%aa%e5%91%bd/ Mon, 09 Dec 2019 04:20: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767

醫言有理:懶理高血壓 中風昏迷奪命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70歲的陳伯有「高血壓」(Hypertension)多年,需要長期服藥,以控制血壓在正常水平。陳伯經常不依時服藥,因此他的血壓指數經常處於高位,並不理想。那天,陳伯在洗手間如廁時突然倒地,即時進入昏迷狀態,幸好兒子就在附近,馬上把他送院。

電腦掃描顯示,陳伯「小腦」大出血(Cerebellar haemorrhage),腦壓大幅上升,情况嚴重。腦外科醫生決定馬上為陳伯施行「腦顱骨開孔手術」,把瘀血放出,為腦部減壓。手術非常成功,陳伯迅速康復。因小腦曾經受損,陳伯目前走路仍然不穩,容易跌倒,必須非常小心。

 

保住性命 仍影響往後活動機能

中風」(Stroke)屬急症,腦血管出現問題,令腦細胞缺氧死亡,包括「腦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及「缺血性中風」3種不同情况,嚴重可短時間奪命。即使保存性命,仍有嚴重後遺症的風險,影響病者往後活動機能。

處理中風,首先要穩定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維持呼吸及穩住血液循環。中風的誘因包括「高血壓」(Hypertension)及「心律不正」(Arrhythmia)等因素,例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等。必須留意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他還有「缺水狀態」(Dehydration)及「電解質紊亂」(Electrolyte imbalance)等問題。無論是「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或「缺血性中風」,宜小心控制血壓,同時降低膽固醇水平。

 

中風後吞嚥困難 易患吸入性肺炎

不少病人中風後吞嚥困難,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另一常見問題是「顱內高壓」(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可影響心肺功能,高危病人,牀頭應調校傾斜至30度。中風患者又可能出現「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及「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現象,必須小心,另控制感染及維持正常體溫亦同樣重要。

某些「急性缺血性中風」(Acute ischaemic stroke)病者或適合接受「溶栓治療」(Thrombolytic therapy),但必須先替腦部做「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sed Tomography)或「磁力共振掃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查看有否腦出血現象。若條件脗合,「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應該在發病4.5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接受「重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注射。若大動脈有血栓,則可考慮發病24小時內施行「血管內血栓切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其他治療方案還包括「抗血栓治療」(Anti-thrombotic therapy)及「亞士匹靈」(Aspirin)。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