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8 Oct 2024 09:26:0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胰島素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肚腩愈來愈大恐代謝綜合徵?易招「三高二害」 增糖尿、心血管病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2%9a%e8%85%a9%e6%84%88%e4%be%86%e6%84%88%e5%a4%a7%e6%81%90%e4%bb%a3%e8%ac%9d%e7%b6%9c%e5%90%88%e5%be%b5-%e6%98%93%e6%8b%9b%e4%b8%89%e9%ab%98%e4%ba%8c%e5%ae%b3/ Mon, 28 Oct 2024 09:25: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35

【明報專訊】家中衣櫃有沒有穿不下卻捨不得扔掉的褲子?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穿上,可惜時間過去,肚腩愈來愈大,腰線一去不回。大家可知道,腹部肥胖跟代謝綜合徵有密切關係。什麼是代謝綜合徵?又與「三高二害」(編按:「三高加二害」中的三高即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則是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有什麼關係呢?

肚腩愈來愈大恐代謝綜合徵?易招「三高二害」 增糖尿、心血管病風險
(MongkolChuewong@iStockphoto)

代謝綜合徵腰粗 易招「三高二害」 逾六成糖尿病人患此症

代謝綜合徵是指一組身體狀態同時出現失調,出現「三高加二害」。三高是指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則是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三高二害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各項身體風險指數都尚未超標,但已響起警號。

代謝綜合徵沒有明顯病徵,肉眼可見只有粗腰圍,患病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患者患上癌症、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脂肪肝、中風及心血管等疾病的比率較一般人高。因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較常人高逾5倍,因其他疾病死亡風險亦高1倍;另外,患上二型糖尿病風險也比正常人高5倍。本地有研究顯示,糖尿病人中,62%有代謝綜合徵,死亡率高50%。過多脂肪積聚腰腹,會干擾荷爾蒙分泌,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導致血糖過高。另外,此症加上高血壓、血脂異常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致心血管疾病。

健康飲食 少坐多動 戒煙酒

都市人習慣久坐不動,飲食偏重加工食品和糖類,代謝綜合徵患病率因而迅速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代謝綜合徵發生率與全球肥胖流行病息息相關。在香港,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在15至84歲人口中,患有各種構成代謝綜合徵失調狀况比率介乎8.5%(血糖升高或患有糖尿病)至51.9%(血膽固醇水平升高或患有高膽固醇血症)不等 。

代謝綜合徵很大程度是不健康生活模式的後果,近年研究發現,改變生活方式和醫學干預可以預防和控制代謝綜合徵。健康飲食、減少坐着時間、不吸煙、不飲酒、增加運動量和減肥可以顯著改善失調狀况。


相關閲讀:【脂肪肝】本港四分一人患脂肪肝 與糖尿病、中央肥胖有關?了解成因、風險因素 做足4件事有望逆轉


急步行、踏單車  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助減肥

飲食方面,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少攝取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米和餅乾、增加纖維攝取,有助管理血糖水平和減少脂肪攝取。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如急步行、在平地或微斜道路踏單車等,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並有助減肥。保持健康體重對於改善代謝綜合徵至關重要,過重人士只要減5%至10%體重,能帶來顯著健康益處。另外,慢性壓力也會加劇胰島素抵抗,透過正念、冥想和瑜伽等減壓活動有助管理壓力。

我們應從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着手,有需要使用藥物時,先諮詢醫護人員。藥物治療亦可降低血壓、控制血糖和膽固醇水平,紓緩代謝綜合徵。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定期驗三高  及早發現問題早治療

此外,定期檢測是否患上三高,有助及早發現問題,盡早接受治療。政府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提供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度身訂做健康管理方案,鼓勵市民及早預防慢性疾病,減少患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年滿45歲,沒有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者,可到就近地區康健中心或健康站了解詳情。

文:葉嘉瑩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護理統籌主任)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糖尿病人運動要恆常 帶氧、負重運動助穩定血糖 計算心跳率反映運動強度、成效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9%81%8b%e5%8b%95%e8%a6%81%e6%81%86%e5%b8%b8-%e5%b8%b6%e6%b0%a7-%e8%b2%a0%e9%87%8d%e9%81%8b%e5%8b%95%e5%8a%a9%e7%a9%a9%e5%ae%9a%e8%a1%80%e7%b3%96/ Mon, 18 Dec 2023 04:16: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685 糖尿病在香港非常普遍,據衞生署進行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至84歲人士從自述或經化驗檢測發現患有糖尿病的總患病率為8.5%。糖尿病除了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更可引起相關併發症,例如腎衰竭、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糖尿腳等。要改善及有效控制糖尿病,除了透過調節飲食,恆常運動,包括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負重運動等更是關鍵。有研究指,每日進行30分鐘帶氧運動有助改善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運動須持之以恆 有助穩定血糖

「篤手指」是最常見量度血糖水平的方法,理想的空腹血糖值(空腹8小時)是3.6至5.5mmol/L,若該數字大於7mmol/L,則有機會是患有糖尿病。betway体彩 註冊物理治療師張子偉表示,若要更準確地診斷有否患上糖尿病,可進行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簡稱HbA1c)測試。糖化血色素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紅血球內的血色素結合而形成。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數值便愈高。它可反映過去2至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正常數值介乎4.0%至5.6%之間;5.7%至6.4%屬糖尿病前期;高於6.5%便可診斷為糖尿病。

運動除了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更可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抗阻性,並可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糖尿病人運動要恆常 帶氧、負重運動助穩定血糖 計算心跳率反映運動強度、成效
糖尿病患者應維持恆常運動習慣,包括帶氧運動、負重運動等,有助穩定血糖,但切忌操之過急。

每星期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應每星期最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若於一星期內分開5天進行,則每次需維持最少30分鐘。這對於沒有恆常運動的人來說也許會有點吃力。如想循序漸進,可嘗試把30分鐘分開3次進行,即每次10分鐘或以上,效果也是一樣。當身體適應後,便可嘗試連續進行。

張子偉解釋,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即是運動至身體輕微出汗、呼吸稍微急速或喘氣,而可達到此目的的運動種類包括急步行、緩步跑或踏單車等。如真的沒有時間做運動,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分兩次急步行至出汗,每次15分鐘,如上班或下班時提早下車。

負重運動增肌肉力量 睡前運動後應驗血糖免過低

另外,糖尿病患者亦應每星期進行2至3天的負重運動,如掌上壓、舉啞鈴或深蹲等,以增加肌肉量,因足夠的肌肉量有助穩定血糖。而每項運動可進行2至3組,每組15至20次,每組之間可以休息大約1分鐘。

張子偉指出,患者完成運動後,血糖控制會有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亦會上升,但這效果一般只會持續48至72小時,故建議患者一周運動3至5天。除此之外,他亦建議可以在飯後兩小時才進行運動,因這時血糖會比較穩定,亦應在睡前3小時完成,因完成運動後,血糖有機會降低,如入睡後血糖下降,便有機會陷入昏迷而難以被發現。晚上運動後應驗一下血糖,如血糖低過6mmol/L,便需要吃一點食物(如麵包)才睡覺,以避免在睡覺時血糖過低。


相關閲讀: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計算心跳率 反映運動強度及效用

若想更準確量度運動強度以獲得帶氧運動的最大成效,張子偉表示,可以透過以下方法計算「目標心率」:

最高心率 = 220 – 年齡

心率儲備 = 最高心率 – 靜止心率

目標心率 = 心率儲備 x 強度 + 靜止心率

建議患者做帶氧運動時,應維持在中等強度,即強度維持在50-70%的範圍。而因為糖尿病患者本身亦有機會患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或是腳的感覺較差,所以如果運動太激烈,便有機會受傷。

例子:

年齡:60,靜止心率:70

最高心率 = 220 – 60 = 160

心率儲備 = 160 – 70 = 90

目標心率(50%) = 90 x 50% + 70 = 115

(70%) = 90 x 70% + 70 = 133

在以上例子中,進行運動時的心率便應維持在115至133,而時間方面應持續30分鐘或以上。


相關閲讀:【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運動切忌操之過急 出現心絞痛、頭暈即停止求醫

張子偉提醒,維持恆常運動習慣的好處多不勝數,但切忌操之過急,進行運動前應先適當熱身,完成後亦應做一些緩和運動。若期間出現心絞痛、心悸、頭暈、異常氣促等警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求醫。如有任何關於做運動的問題,亦應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
11.14世界糖尿病日 實踐健康飲食 減患糖尿病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11-14%e4%b8%96%e7%95%8c%e7%b3%96%e5%b0%bf%e7%97%85%e6%97%a5-%e5%af%a6%e8%b8%90%e5%81%a5%e5%ba%b7%e9%a3%b2%e9%a3%9f-%e6%b8%9b%e6%82%a3%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 Mon, 13 Nov 2023 03:59: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288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及世界衞生組織將每年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以引起公眾關注糖尿病威脅,作出預防措施。

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為常見(佔所有糖尿病個案約九成)。

肥胖增患二型糖尿病風險 以全穀物飲食代替精製穀物

肥胖是罹患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華裔成人的標準體重指數 (BMI) 應維持在18.5至22.9間的水平。若BMI達至25或以上,罹患糖尿病的相應風險會高出3倍。

維持標準體重除可減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有助維持健康。肥胖人士只要減重5%,已能提高脂肪組織、胰臟、肝臟和骨骼肌等多個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有助調節血糖水平。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多做體能活動,保持均衡飲食,均有助保持健康體重。日常飲食習慣中,我們可考慮以全穀物代替精製穀物。


相關閲讀:【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全穀物有較高膳食纖維 有助控制血糖水平

全穀物含有較高膳食纖維,能緩減消化速度,延緩葡萄糖吸收,有助控制血糖水平,從而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我們可以挑選不同種類的全穀物,如燕麥、糙米、藜麥、小米,逐漸增加全穀物佔飲食的比例。

除此之外,攝取充足的水果及蔬菜,亦對健康十分重要。衞生署建議,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每份約重80克),以促進健康。

大部分水果與蔬菜都是低熱量食物,能為人體同時提供各種營養要素,如維他命、礦物質、水分、膳食纖維、抗氧化物及植物化合物。其中,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可有助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並增強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低脂及低熱量飲食:水果、蔬菜、蛋白質食物

此外,多項研究指出,攝取足夠蔬果有助降低成年人的肥胖風險,間接預防二型糖尿病。每天水果攝取量只要維持200至300克,就可降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達10%。每天蔬菜攝取量增加至300克,則可將風險降低9%。

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可為身體提供能量。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約5至8兩的肉類,當中可考慮較低脂的瘦肉、魚、蛋及替代品。在烹調時,可先去除肉類及家禽的外皮及可見的脂肪,避免攝取過多脂肪,令體重增加。

在食材選取方面,市民亦可考慮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例如各種豆類(如鷹嘴豆、大豆、豆腐等)。這類食材比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有較多膳食纖維、抗氧化物以及植物化合物,並且脂肪含量較低,有助於體重管理。


相關閲讀:【健康減肥】減肥心理兩面睇 減肥心理戰 「你瘦咗喎」真係會瘦?


世衞:減糖分攝取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膳食計算,一般人每天攝取糖分的分量不應超過50克(約等於10顆方糖)。如進一步將糖的攝取量減少至25克(約等於5顆方糖),將產生額外的健康益處。

此外,世衞亦指出,大量攝取含糖飲品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飲用一至兩罐含糖飲品的人士,比沒有或極少飲用含糖飲品的人士(每月少於一罐),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26%。避免含糖飲料有助預防糖尿病。

藉此機會呼籲市民關注糖尿病,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效預防糖尿病。

(衛生處方)

撰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陸肇麟

]]>
【糖尿病人外遊注意】更頻密驗血糖?出發前、旅遊期間要做足準備(附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5%a4%96%e9%81%8a%e6%b3%a8%e6%84%8f%e3%80%91%e6%9b%b4%e9%a0%bb%e5%af%86%e9%a9%97%e8%a1%80%e7%b3%96%ef%bc%9f%e5%87%ba%e7%99%bc%e5%89%8d%e3%80%81%e6%97%85/ Thu, 27 Apr 2023 03:49: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153

疫情放緩後不少港人已計劃整裝或已多次外遊,相隔三數年沒有離港,對於部分需要服藥控制病情的長期病患者而言,去旅行難免會感到不安心。例如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定時「篤手指」驗血糖和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出埠外遊時除了需帶備足夠藥物外,也應增加量度血糖的次數和注意飲食,避免血糖水平「樂極忘返」。還有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出發前 ── 攜帶病歷證明書、充足藥物

betway体彩 糖尿科專科護士梁仲怡表示,糖尿病人可於出發前先請醫生寫一封註明患有糖尿病的病歷證明書,並簡述病况和所需藥物。除了可用於證明所攜帶的糖尿藥物和胰島素以通過出入境安檢,萬一有需要在目的地求醫時,亦能供當地醫護人員參考。

糖尿病患者出發前亦應準備充足藥物,避免因言語不通而無法購買相同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如需注射胰島素,應事先向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諮詢用藥劑量安排。

飲食方面的安排較易被患者忽略,她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出發前,最好先了解及認識當地飲食文化、烹調用料及食物成分,有需要亦可向營養師查詢,在計劃餐廳時不妨多花心思留意餐牌有否合適的食物選擇,以免因一時開懷而過量攝取糖分,令血糖上升。預訂航班時,也可事先向航空公司預訂糖尿病餐,並隨身帶備適量小食及糖果,以應付突發低血糖時的需要。


相關閲讀: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外遊期間 ── 頻密驗血糖、注意飲食

梁仲怡表示,糖尿病患者在出國旅遊期間不但要定時監測血糖指數,更要比平日頻密,因為旅行時情緒興奮、作息飲食有變,都會影響血糖值,提醒患者謹記攜帶血糖機,量度並記錄血糖變化,按血糖值調整胰島素劑量及用餐分量。如有頭暈、手震、心跳加快、冒汗等低血糖徵狀或任何不適,應立即檢測血糖度數。

此外,糖尿血管病變患者在坐長途機或長途車時,要特別注意脫水問題,應多伸展關節和四肢,保持血液循環,避免血管栓塞;如果外遊目的地天氣極端,要注意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徵狀:尤其到寒冷地區,要注意手指及足部皮膚的保暖和保護,以免凍傷。

外遊期間患者應盡量定時定量進食,多選高纖、低脂、低熱量的食物及蔬菜,並多喝白開水、礦泉水、茶水或代糖飲料,避免飲用高糖分飲料。

藥物方面,部分患者或需要攜帶胰島素注射,她提醒胰島素不可以放在寄艙行李中,因為高空飛行時貨艙溫度會降至攝氏零度以下,令胰島素凝固,影響功效。胰島素在高溫下亦容易變質,因此應避免把藥物暴露在高溫下。未開封的胰島素應保存在攝氏2至8度的環境中;已開封的胰島素應放在隨身手提包內,用毛巾或手巾捲起來,或用胰島素保冷袋保存,保持於溫度攝氏15至30度,一般可以保存28天。

尿病患者外遊小貼士

  • 出發前向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諮詢藥物處理和用藥劑量
  • 攜帶病歷證明書
  • 帶備充足藥物:準備兩倍或以上的藥量(口服藥或胰島素),並隨身攜帶於手提袋內;後備藥物應避免放在寄艙行李,以方便取用,亦應分開放置避免遺失
  • 旅遊期間,不可擅自停用藥物,每天要按醫囑定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
  • 勤驗血糖指數
  • 乘坐長途飛機或長途車時,注意脫水問題,多作伸展活動
  • 到寒冷地區要注意手指及足部的保暖和保護
  • 了解當地食物的文化及烹調用料
  • 定時定量進食,不要暴飲暴食

相關閲讀:【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尿病患者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糖尿病人外遊注意】更頻密驗血糖?出發前、旅遊期間要做足準備(附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糖尿病患者出外旅遊,除了要增加量度血糖的次數和注意飲食外,在手提行李中要必備哪些東西呢?以下清單幫到你。
  1. 醫療證明書:由主診醫生說明現時病况、所需藥物或針劑治療
  2. 處方:註明藥物名稱及劑量,萬一遺失藥物,可嘗試在當地購買,但要注意不同國家售賣藥物的單位或有所不同
  3. 糖尿病識別卡:此卡註明你是糖尿病患者、病人姓名、緊急聯絡人的姓名及電話,以及正在服用的藥物及藥物過敏病歷
  4. 血糖機、酒精紙、針刺、試紙及血糖自我監察記錄簿:旅行期間盡可能更頻密地監測血糖,按血糖變化調整藥物劑量
  5. 注射胰島素物品(如需要):胰島素針筆、刺針、酒精紙、胰島素保冷袋
  6. 糖尿病藥物(如需要)
  7. 隨身帶備小食:如餅乾、糖果等,以便在進餐延誤時進食,避免血糖下跌,或出現低血糖時立刻食用
  8. 旅遊保險:出發前應購買符合自己需要的旅遊保險,並了解承保範圍,把收據正本交託在港親友保管,只帶收據副本外遊
]]>
【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97%85%e4%ba%ba%e5%88%87%e9%99%a4%e8%83%83%e9%83%a8%e5%be%8c%e6%98%93%e5%8f%8d%e8%83%83-%e8%a1%93%e5%be%8c%e9%a3%b2%e9%a3%9f%e8%aa%bf%e6%95%b4%e5%9b%9b%e9%83%a8%e6%9b%b2/ Thu, 04 Aug 2022 04:37: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005 胃部是負責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若不幸患上胃癌,需視乎腫瘤位置和癌細胞擴散程度,決定患者是否要接受部分或整個胃部切除手術,亦可能同時需要切除其他主要的消化器官,例如肝膽、小腸,甚至要進行腸胃繞道手術。接受胃部手術後,病人的消化和營養吸收難免受影響,注意飲食調整四部曲外,營養師提醒患者應盡量少食多餐,確保飲食上可攝取足夠營養,但要避免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高糖分及高脂肪食物。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胃癌病人全胃切除後食物直入小腸影響營養素吸收、易上吐下瀉

betway体彩 營養師莫穎姍表示,胃部乃消化系統的「緩衝區」,除了儲存食物外,也會攪拌、研磨、混合胃液消化食物,之後食物才到達小腸慢慢吸收其養分。如果患者切除部分胃部,甚至整個胃部,進食後食物便會直接進入小腸,失去胃部作緩衝,導致較難吸收鐵質、鈣質、葉酸等微量營養素,或會引致營養不良。

全胃切除的患者亦可能出現「傾倒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手術後病人一般都會進食流質碳水化合物,但當食物直接流入小腸,有機會引致反胃和嘔吐;同時由於大量水分突然進入小腸,容易造成腹瀉。因此莫穎姍建議病人在完成胃部切除手術後,以少食多餐形式進食,避免上吐下瀉的問題,進食後亦應避免立即飲用水或湯等飲料,否則會令食物及水分加快進入腸道,令腹瀉情况惡化,她建議在進食後應休息30分鐘至1小時,之後才喝飲料。


【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胃癌病人術後在飲食上應注意什麼呢?

失胃部緩衝碳水化合物易致血糖飇升

胃部切除後可能出現的另一現象是「餐後低血糖症候群」。在病人進食碳水化合物後,因為沒有胃部作緩衝,小腸快速吸收後,血糖會隨即飇升,身體因而會製造更多胰島素以平衡血糖,過量胰島素會令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引致全身乏力、頭暈、心跳加速等。莫穎姍建議病人術後避免進食過量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漿、甜食等高升糖指數、高糖分的食物,以免出現低血糖反應。


奉行低油分飲食避免「脂肪便」

約一成全胃切除的病人會出現「脂肪下痢」,即排出「脂肪便」的情况。莫穎姍解釋正常情况下,食物會先經胃部,再到十二指腸,由膽汁等消化酵素協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才進入腸道;但當胃部與十二指腸一併被切除,食物不再經過十二指腸,當中的脂肪就會難以被消化和吸收,導致在排便時直接排出體外。「脂肪便」的顏色較一般糞便偏黃,亦可能有一層油分在表面,主要是因為切除胃部後,迷走神經(Vagus Nerve)受到破壞,以及消化脂肪的能力受影響所致。由於無法吸收脂肪,病人的體重很大機會會下降,也會影響例如維他命A、D、K等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

莫穎姍建議出現「脂肪下痢」的病人,應盡量奉行低油分飲食,可多進食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例如蛋、脫脂奶、瘦肉等補充熱量,以防體重進一步下跌,醫生亦會考慮處方胰臟消化酶的替代藥物(Pancreatic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幫助消化。


康復期飲食循序漸進由清流質食物開始

術後康復期間,初期會因身體虛弱、消化系統尚未復原無法進食,導致體重下降。莫穎姍提醒病人術後需要確保有足夠的熱量攝取,以維持適當的體重,包括應循序漸進調整飲食,由清流質食物,到流質、軟餐,再慢慢調整至固體食物。


相關文章: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飲食調整四部曲

1. 清流質:果汁、清湯、粥水

2. 流質:奶類、營養奶

3. 軟餐:麵包、肉碎、蒸蛋

4. 固體:蔬菜、肉類、飯

莫穎姍指出,不論在術後初期抑或康復期,都應留意病人在進食後是否適應;若腹瀉或反胃的情况嚴重,就應該先退回前一個階段,以免病人因為不適而降低食慾,影響營養吸收;並應盡量少吃多餐,目標是希望減慢體重下降的速度,讓病人維持體重,戰勝癌魔。

]]>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6%af%8f%e5%a4%a9%e4%b9%85%e5%9d%90%e9%80%be6%e5%b0%8f%e6%99%82%e8%87%b4%e4%ba%8c%e5%9e%8b%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e6%af%8f%e5%91%a8100%e5%88%86%e9%90%98%e9%81%8b%e5%8b%95/ Mon, 06 Jun 2022 09:28: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155 【明報專訊】根據本地數據,65至84歲長者,逾25%患有二型糖尿病,近年更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均為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有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體能活動,能減低2.75mg/dl血糖和0.14%糖化血紅素;而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透過運動減重,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不過,糖尿病患者在做運動前後,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適合空腹或睡前做運動嗎?糖尿患者有以下4點必須注意!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世衛:每天久坐逾6小時 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改善血糖

糖尿病影響患者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當身體未能產生足夠胰島素,或不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去分解血糖,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可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糖尿病,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普遍。診斷糖尿病普遍採用空腹血糖高於7.0mmol/L或糖化血紅素高於6.5%為標準。根據本地數據,65至84歲長者,逾25%患有二型糖尿病, 近年更有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例如每天坐超過6小時,均為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風險因素。現時已有大量研究顯示,常規運動有效控制糖尿病情,亦能預防糖尿病。尤其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空腹血糖5.7至 6.9mmol/L),透過有效的運動計劃減輕體重後,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運動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不論是前期糖尿或是糖尿病患者,都應保持活力,避免長時間坐在椅子、梳化看電視和使用電子產品。物理治療師會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個人化運動處方,體重超標的糖尿病患者可透過帶氧運動來消脂減重,一來有助提升身體尚存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改善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再者中量帶氧運動可鍛煉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而阻力訓練能改善肌肉比例,提升肌肉力量,減低日常疲累感;當肌肉收縮時,又可以消耗血液中糖分,從而令血糖更穩定。

■ 帶氧運動減重 阻力訓練穩定血糖

帶氧運動:晚餐後散步半個鐘 坐或站「舞動健康」

步行是非常有效的帶氧運動。初嘗試運動的糖尿病患者,可由簡單步行開始,例如晚餐後散步30分鐘,然後循序漸進增加步行速度至急步行。當體能改善後,可揀選中量帶氧運動如游泳、單車、健康舞等,目標是盡量保持每星期5天或以上,每天30分鐘中量運動。

「舞動健康」是一套特別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帶氧運動,適合不同活動能力的患者。

.如患者有一定運動基礎,站立平衡良好,可選擇「舞動健康站立篇」:bit.ly/3N4eDPa

.如有下肢關節痛,如膝頭退化等問題,可選擇「舞動健康健坐篇」:bit.ly/3NDaoK8

增糖尿風險——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設計圖片,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增糖尿風險——不健康飲食習慣和靜態生活模式,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設計圖片,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 阻力訓練:增肌力減疲累感

以下簡單的阻力訓練,適合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練習:

1)二頭肌提舉

.手握啞鈴(建議女士3至5磅、男士5至8磅),屈曲手肘然後慢慢放下,應感到上臂用力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換邊再做

2)三頭肌提舉

.雙手握住啞鈴,手肘伸直,雙臂舉高至頭頂位置

.緩慢向後屈曲手肘,再伸直返回原位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3)牆上壓

.站立,手肘伸直,手臂舉高至肩膊位置, 雙掌按牆壁,兩手保持膊頭闊度

.手肘向外屈曲90度,收腹,軀幹保持挺直向前傾;然後返回原位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4)平板支撐

.選擇穩固家具,用前臂支撐身體,軀幹保持挺直,收腹,注意正常呼吸

.維持15至30秒,重複2至3次

5)靠牆坐馬

.背靠牆站立,慢慢屈曲膝頭,直至大髀有收緊感覺

.停留15秒,慢慢站起;重複10次

.如有膝關節問題,可調節角度,避免增加關節負荷,引起疼痛

6)橫踢腳

.手扶穩固家具,另一手叉腰,同一邊腿向橫踢起

.維持5秒,然後慢慢放下

.重複10次為1組,每次2至3組

.換邊再做

.熟練後可在小腿位置加阻力橡筋帶,增加難度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 HIIT改善糖化血紅素

如糖尿病患者已有運動習慣,體能良好,可選擇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研究顯示,HIIT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素和最大攝氧量,也能減低其他心血管病風險。運動前應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評估風險和制訂詳細運動計劃。

相關文章: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 注意事項:糖尿患者 勿空腹、睡前運動

糖尿病患者做運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運動前後特別留意血糖指數。一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容易因為運動而血糖過低,但應避免空腹做運動。當血糖低於5.6mmol/L時,應先進食適量碳水化合物,例如一片方包;運動後不應過量進食以免增重

.應避免睡前運動,尤其是接受胰島素注射的患者,否則有可能引起夜間血糖過低

.選擇適合鞋履保護雙腳,可選氣墊運動鞋和棉質襪子;定時檢查雙腳有無傷口和保持衛生

.運動時應注意天氣狀况,糖尿病患者調節體溫機能會較遲緩,天氣太熱或太冷均不適宜運動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鄭玲(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6%b8%9b%e8%82%a5-%e4%bb%bf%e9%a3%afvs%e6%96%b7%e9%a3%9fvs%e7%94%9f%e9%85%ae%e5%a5%bd%e5%a3%9e%e6%9c%89%e4%b8%8d%e5%90%8c-%e7%87%9f%e9%a4%8a%e5%b8%ab%e6%8f%90%e9%86%92%e9%9d%9e%e4%ba%ba%e4%ba%ba/ Wed, 15 Dec 2021 09:08: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561 近年流行各種不同的減肥方法,例如斷食、生酮飲食法等,而最近亦興起以蔬菜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仿飯減肥法」,透過進食外觀與白飯相似的蔬菜,減少熱量和澱粉質的攝取。「仿飯」是什麼?營養師提醒,進行「仿飯減肥法」除了要注意以下3點外,也非人人適合,尤其是腸道敏感、腎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多加留意!

 

相關文章:【減肥】間歇斷食 vs 生酮 原理、成效、副作用話你知 營養師:斷食營養較均衡 易持續實行

 

仿飯多以蔬菜為主 豐富纖維增飽肚感

betway体彩 營養師莫穎姍表示,仿飯多以蔬菜製成,並把蔬菜處理成類似各種碳水化合物的外觀和質感。由於蔬菜含豐富纖維,除了有助減慢消化,亦可增加飽肚感,令人減少進食肉類等其他食物,整體可以減少每餐攝取的熱量,達致減重的效果。

最常見會以椰菜花製作仿飯,因為椰菜花的外觀與白飯接近,加上它的纖維較軟身,經蒸煮後質地會變得軟腍,進食時的口感會較好。其實除了椰菜花外,還有其他食材可用作製作仿飯:

仿飯(以攪拌機把其攪碎製成飯粒狀) .西蘭花
.椰菜
.紅蘿蔔
.菇
仿麵(把蔬菜刨成絲狀) .翠玉瓜
.青瓜
.紅蘿蔔
仿麵包(以其他食材取代麵粉製成麵包) .杏仁粉、洋車前子殼纖維粉、泡打粉、雞蛋白等
仿薄餅 .碎椰菜花加入雞蛋煎成薄餅

 

持之而恆 蒸或烚烹調為佳

莫穎姍指出,仿飯是不錯的主食選擇,因為它所含的卡路里較白飯低,而且蔬菜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及其他微量營養素,除了有助減肥,對健康亦有裨益。例如一碗白飯含200至240卡路里及不足一克的纖維,但一個椰菜花的熱量只有約150卡路里,卻含有高達11克的纖維,加上椰菜花含高抗氧化物、鉀質及維他命C,有助平衡因攝取過多鹽分而引致的水腫問題。

不過,莫穎姍提醒,進行「仿飯減肥法」時要注意以下3點:

.留意食物選擇和烹調方法,應盡量使用蒸或烚的方式製作仿飯,避免高油、高鹽的煮食方法(例如炒)或使用高脂肪材料和調味料(例如蛋黃醬)。

.應持之而恆,留意當停止以仿飯為主食時,重新進食碳水化合物後,有機會體重反彈。

.應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大魚大肉。

 

相關文章: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腸道敏感、腎病、糖尿病未必適合

雖然仿飯屬一個健康的飲食選擇,但莫穎姍指出,以下三類人士在考慮「仿飯減肥法」時要特別留意,最好先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1. 腸道敏感人士:應循序漸進地把仿飯轉為主食,避免纖維攝取量突然增多,容易刺激腸道造成不適。

2. 腎病病人,特別是血鉀水平較高人士:不宜過量進食含高鉀質的椰菜花,可先諮詢註冊營養師了解合適的仿飯食材和分量。

3. 糖尿病人:進食較多有助穩定血糖,但如果病人本身容易血糖低、需要注射胰島素,就應定時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醫生通常會因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而處方胰島素,因此如果糖尿病人一日三餐突然轉食仿飯,會容易造成血糖低的情況。

比較坊間三種減肥方法,莫穎姍指出,不同的減肥方法各有優劣,建議在減肥前先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選擇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

 

仿飯減肥法 vs 斷食法 vs 生酮飲食法

坊間有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不同的減肥方法各有優劣,你又認識多少呢?(明報健康網製圖)
坊間有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不同的減肥方法各有優劣,你又認識多少呢?(明報健康網製圖)

 

]]>
【癌症復康期】3階段運動強化癌症病人體能 助提升治療效果 //www.afterroberto.com/%e7%99%8c%e7%97%87%e5%be%a9%e5%ba%b7%e6%9c%9f-3%e9%9a%8e%e6%ae%b5%e9%81%8b%e5%8b%95%e5%bc%b7%e5%8c%96%e7%99%8c%e7%97%87%e7%97%85%e4%ba%ba%e9%ab%94%e8%83%bd-%e5%8a%a9%e6%8f%90%e5%8d%87%e6%b2%bb/ Wed, 15 Sep 2021 09:19: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310 每當聽見癌症,一般都會先想到如何治療,很多病人都會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包括運動有助減低患癌風險,以及幫助恢復身體機能,對提升治療效果和改善生活質素有着重要作用。

控制體重、增免疫力 減患癌症風險

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廖敬賢醫生表示,適量運動有助降低患癌風險,有研究顯示日常進行高或中強度運動人士,患上癌症包括腸癌、乳癌及食道癌的比率,比只做低強度運動人士為低。雖然目前未確認兩者之間的直接關係,但估計可能與體重控制有關,其次經常運動人士,其血液中的胰島素及荷爾蒙水平會比一般人低,由於高濃度胰島素及荷爾蒙會增加細胞分裂,多運動則有助減少腫瘤發生。長期運動人士亦能增加免疫力,減低發炎的可能性,同時改善腸道蠕動,縮短大便停留在腸壁的時間,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相關文章: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癌症治療使病人感疲倦 易成惡性循環

何謂中、高強度運動?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利美霞表示,當做運動時,除了覺得熱及微量出汗之外,呼吸會開始急促,但仍可以跟附近的人說話,就算是中強度運動。若果做運動時開始大汗淋漓,連說話也有困難,就屬於高強度運動。

運動除了有助預防癌症,對癌症病人而言,運動可紓緩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利美霞續指,癌症治療特別是化療和放射治療,會令患者出現癌因性怠倦(cancer-related fatigue),令病人肌肉減少、心肺功能下降。病人會愈來愈疲倦,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體質會慢慢變差,生活質素持續下降。

對癌症患者來說,運動不只加快病人的體力恢復,也讓他們專注於體能訓練,有助減少面對癌症的負面情緒,積極對抗癌症。(網上圖片)
對癌症患者來說,運動不只加快病人的體力恢復,也讓他們專注於體能訓練,有助減少面對癌症的負面情緒,積極對抗癌症。(網上圖片)

治療前、中、後期 3階段不同運動強度助康復

癌症病人的運動治療分為3個階段:癌症前期復康、治療期復康及存活期復康,在不同階段的復康期,所需的運動強度都有所不同。

癌症前期復康:所指的是由確診至開始癌症治療之間的時段。物理治療師會建議病人在開始癌症治療前進行運動,包括強化心肺功能、強化肌肉的運動,希望增加病人的力量,為治療作好準備。

治療期復康:當病人進入癌症治療的階段,運動的目標會由強化身體機能轉變為保持機能。因為病人在治療期間會容易感到疲累、手腳麻痺、肌力不夠,建議進行輕度運動,例如簡單拉橡筋帶的肌力鍛鍊、在公園急步行走、踏健身單車等,讓病人能夠保持一定的基本生活活動能力。

存活期復康:癌症治療完結後,病人踏入康復階段,物理治療師會因應病人的日常及工作需要,設計合適運動強度的訓練。例如年輕的病人需要繼續上班,在狀態許可情况下,可嘗試進取一點,考慮把運動轉為中、高強度,如到田徑場跑步。

相關文章:【乳癌食療】患者常見的3個飲食問題 營養師拆解治療前後選低脂、低糖、高纖食物原因 減復發風險

愈早做運動 促進身心健康

廖敬賢醫生表示,當患癌病人求診,一般都會建議他們培養運動的習慣,愈早做運動,對整體的治療效果和康復都有裨益。在跟進過程中,醫生會與物理治療師緊密溝通,讓物理治療師得知病人的治療程序、進度,而物理治療師則會因應情况,為患者計劃運動訓練。他強調,運動不只加快病人的體力恢復,也讓他們專注於體能訓練,有助減少面對癌症的負面情緒,積極對抗癌症。

]]>
【糖尿病飲食】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 定量攝取澱粉質及營養元素 健康控糖(附建議菜單)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9%a3%b2%e9%a3%9f-%e6%8e%a1%e7%94%a8211%e9%99%a3%e5%9e%8b%e9%a3%b2%e9%a3%9f%e6%8a%80%e5%b7%a7-%e5%ae%9a%e9%87%8f%e6%94%9d%e5%8f%96%e6%be%b1%e7%b2%89%e8%b3%aa%e5%8f%8a/ Fri, 20 Aug 2021 08:49: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935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或對飲食控制未有充分理解。當中有患者可能突然感到害怕,極度控制飲食;亦有部分會因為症狀並不明顯,而未有控制飲食,兩者的飲食方針均不利他們的健康。有註冊營養師指出,糖尿病患者除了應改掉會影響血糖穩定的生活習慣,同時建議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透過定量攝取澱粉質及其他營養元素,患者不但不會有捱餓感覺,更可控制血糖水平。

 

211陣型:蔬菜量是其他食物2倍 糖尿病患者飲食有技巧

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鄭智俐指出,「211陣型」飲食技巧是指每一餐都進食2份蔬菜、1份肉類及1份澱粉質,蔬菜分量是其他食物種類的兩倍,假設糖尿病患者進食半碗飯及半碗肉,便應在同一餐進食一碗蔬菜。恆常並嚴格遵循此飲食技巧,有助令血糖變得穩定。

「211陣型」飲食技巧是指每一餐都進食2份蔬菜、1份肉類及1份澱粉質,蔬菜分量是其他食物種類的兩倍。
「211陣型」飲食技巧是指每一餐都進食2份蔬菜、1份肉類及1份澱粉質,蔬菜分量是其他食物種類的兩倍。

 

相關文章: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GI低食物選擇外 靈活換算澱粉質組合

有患者可能會擔心攝取澱粉質對血糖控制有大影響,想更嚴謹控制血糖。鄭智俐表示,可考慮選擇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低的食物,例如全麥包、糙米、紅米、藜麥等「粗糧」,來代替半碗白飯的分量。此外,如患者想在米飯之外有多一點選擇,其實只要靈活運用澱粉質的換算,其實可選擇以一碗湯麵、或一碗意粉或通粉等代替半碗飯;如果不想吃粉麵,亦可選一條烚粟米或兩條日本蕃薯來代替,構建不同的「211陣型」組合。

 

戒澱粉質只吃肉和菜副作用多

不少人或以為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高,因此應盡量避免攝取澱粉質,或採取類似「生酮飲食」的飲食技巧,即只進食大量肉類及蔬菜類,但不攝取任何澱粉質。鄭智俐解釋,此舉雖然可減少熱量吸收,初期可達至減重效果,降低血糖,惟長期應用反而會令血糖偏低,並產生一系列副作用,例如加快出現飢餓感、頭痛及頭暈等;來自肉類的過量蛋白質攝取,則會提高生腎石及膽固醇超標的風險,有可能得不償失。

 

一日只吃兩餐壞處多

亦有人或以為只要將每日三餐減成兩餐,每餐吃多一點來防止熱量超標是可行,惟鄭智俐強調,此舉會令胰臟需在同一時間分泌大量胰島素,有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問題,反而令血糖水平更不穩定,長期更會提高出現內分泌失調的風險,因此少食多餐會較佳,能減輕胰臟的壓力。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外出用餐的「211陣型」建議菜單

想嚴格遵循「211陣型」飲食技巧,自備飯盒相對較容易,惟對不少上班族而言,或許有困難。鄭智俐推薦以下「菜單」,讓忙碌的上班族可以參考,即使需要外出用餐,每日都可做到「211陣型」飲食:

食物選擇
 

早餐

麥包三文治(餡料如:蕃茄、雞蛋等,不選加工肉)+ 一杯脫脂奶/低糖豆漿

肉片通粉一碗 + 一杯脫脂奶/低糖豆漿

 

午餐

切雞(去皮)米粉 或 淨菜肉雲吞6-8粒,配一碟菜

茶餐廳「兩餸飯」(一碗菜、三份肉(半碗)、半碗飯)

 

下午茶

一個蘋果 或 其他細水果一個

一把原味堅果

晚餐 一大碗菜、半碗肉或魚(去皮)、半碗飯
晚餐後2小時 一個細水果(如:奇異果)

 

鄭智俐建議,由於每位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各有不同,在制定「211陣型」的飲食選項時,最好先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
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5%a4%ae%e8%82%a5%e8%83%96%e5%a2%9e%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e7%87%9f%e9%a4%8a%e5%b8%ab%e6%95%99%e4%bd%a0%e8%bd%89%e5%8c%96%e7%99%bd%e8%89%b2%e8%84%82%e8%82%aa%e7%82%ba/ Thu, 22 Apr 2021 04:23: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169 肥胖與患上二型糖尿病息息相關,不少人以為自己體重在正常範圍,體重指標(BMI)沒有超標便等同於健康,但其實腹部積聚過量的內臟脂肪,構成中央肥胖問題,即使BMI在正常水平,仍會有較高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註冊營養師指出,要解決中央肥胖問題,關鍵在於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透過恆常運動及改善飲食習慣能有助脂肪轉化,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相關文章:斷食法減肥|營養師拆解16/8斷食法、生酮飲食法注意事項

BMI正常不代表無中央肥胖 與糖尿病息息相關

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莫穎姍表示,體重指標(BMI)的計算方法是將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若超出正常範圍,例如BMI超出22.9即屬過重,而超出24.9更屬肥胖,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會更高。

BMI計算方程式:

體重(公斤)/(身高(米)² )

BMI分析:

體重指標(kg/m2) 體重分析 糖尿病風險
<18.5 過瘦
18.5-22.9 正常 普通
23-24.9 過重 較高
25-29.9 肥胖(中度)
>30 肥胖(嚴重) 很高

相關文章:【減肥】單靠代餐減肥體重易反彈?營養師教你健康飲食、保持減重成效Tips

大肚腩皆因腹部積聚過量內臟脂肪

然而,不少人的BMI雖然在正常範圍,但腹部卻積聚過量內臟脂肪,形成俗稱「大肚腩」的中央肥胖問題,如果亞洲男性的腰圍大於90cm;女性大於80cm,便已屬中央肥胖。莫穎姍補充,長期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以及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容易積聚內臟脂肪,當內臟脂肪積聚得愈多,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愈高。她解釋,內臟脂肪會製造一些荷爾蒙或物質,減少胰島素的製造,以及影響胰島素的效用,當出現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血糖水平便會長期高企,久而久之演變成二型糖尿病。

棕色脂肪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有研究發現,脂肪可分為白色脂肪組織(white adipose fat)及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fat),前者主要是維持體內脂肪的平衡,儲存過量的脂肪及糖分,多儲存作內臟脂肪;後者則有助控制飽足感、維持體溫及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因此人體的棕色脂肪能對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有幫助。

減重控制血糖助降患糖尿病風險

莫穎姍指出,要解決中央肥胖問題,同時減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減重是有效的方法。有研究指出,恆常運動可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有助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減低患上糖尿病風險;此外,改善飲食習慣亦十分重要。如已患有糖尿病的人士,可定期量度餐後2小時的血糖水平,以了解進食不同類型碳水化合物或其他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從而調整進食量及種類。而對已屬過重或肥胖的人士,莫穎姍有以下建議,有助減重之餘,對控制血糖亦有幫助:

・可量度及了解自己的BMI及腰圍,訂立合理的長遠目標(例如約3-6個月),並再分拆成小目標(例如每月減重3-4公斤)來進行減重計劃。

・透過飲食及運動減重,包括每天在飲食方面減少熱量攝取或以運動增加熱量消耗約500-750卡路里,目標是減去原有體重的5%-7%,而最重要是將改變轉成生活習慣,有助減低減重後體重反彈的風險。

・避免高糖/高脂下午茶,可考慮以適量的水果或高鈣、低糖、低脂的牛奶或豆奶代替。

・記錄每天飲食及分量並定期檢討、作出改善,飲食需要個人化才能持之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