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19:3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胃脹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腦癇症症狀多變 常見病發失知覺全身抽搐 藥物治療助控病情 勿自行停藥 //www.afterroberto.com/%e8%85%a6%e7%99%87%e7%97%87%e7%97%87%e7%8b%80%e5%a4%9a%e8%ae%8a-%e5%b8%b8%e8%a6%8b%e7%97%85%e7%99%bc%e5%a4%b1%e7%9f%a5%e8%a6%ba%e5%85%a8%e8%ba%ab%e6%8a%bd%e6%90%90/ Tue, 27 Feb 2024 06:25: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333 突然失去知覺暈倒,甚至出現全身抽搐的情况,是較為常見的腦癇症(Epilepsy)症狀。然而,有腦神經科醫生指出,腦癇症引起的症狀,需要視乎腦部出現問題的位置,因此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典型的症狀,醫生必須謹慎了解病人病發時的情况,再配合臨床檢查以助診斷。現時控制腦癇症病情一般為藥物治療,如果病人服藥後因為感覺發作次數減少便自行停藥,有機會令病情失控,因此病人的自律性對病情控制是非常重要。

腦癇症大部分個案成因不明 常見病發症狀:失知覺全身抽搐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解釋,腦癇症是源於病人腦部產生一些不正常的電波而引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症狀,部分個案成因不明,亦有研究發現部分病人由於體內有某些基因問題,導致他們容易在腦部誘發不正常腦電波而病發。

腦癇症病人的病發情况及症狀會因腦部出現問題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非常多樣化,失去知覺及全身抽搐是最常見的症狀,但並非必然會出現,例如有部分病人憶述每次病發前可能會有腸胃不適、胃脹感;部分人則出現幻聽,這些症狀反映出可能是顳葉出現問題而引致的腦癇症。

腦癇症症狀多變 常見病發失知覺全身抽搐 藥物治療助控病情 勿自行停藥
腦癇症是源於病人腦部產生一些不正常的電波而引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失去知覺及全身抽搐,亦有部分病人會有腸胃不適、出現幻聽等症狀。


相關閲讀:【暈倒】打針見血、胃痛、經痛均可導致迷走神經昏厥 4個徵兆 突然暈倒原因逐個數 急救自救知多啲

臨床問診配合腦電圖檢

吳醫生強調,診斷腦癇症需要非常謹慎,臨床問診是重要一環,由於大部分病人病發時會意識下降或失去意識,病發期間發生過的事通常都難以由病人自行描述,因此最好由見證病發過程的家人或朋友陪診,協助解釋病發時的細節,以助醫生診斷。

另一方面,病人需要接受腦電圖檢查,收集大腦腦電波以檢視有否不正常情况,但由於腦癇症並不是持續發作,病人在檢查期間未必會出現不正常的腦電波,加上腦電圖只能偵測到大腦皮層較表面的不正常腦電波,深層結構中的不正常腦電波有機會難以捕捉,所以即使病人的腦電圖正常,醫生不會即時排除腦癇症的可能性,必須配合臨床問診來作出診斷。

制定藥物組合 找出最佳「藥方」

吳醫生指出,約70%病人可以透過藥物來控制病發,令病人能過正常生活,而藥物的作用是降低腦細胞活躍程度,以減少不正常腦電波的出現。以往常用的藥物主要為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及丙戊酸(Valproate),前者曾經是最常處方的腦癇症藥物,但部分服藥者會出現皮膚泛紅、潰爛、脫皮等過敏反應,嚴重甚至可致命。研究發現有部分患者如攜有某種特定基因,會較容易出現上述過敏反應,因此醫生一般會先為病人安排基因測試,確保病人可安全服用才會處方;至於丙戊酸的藥效甚佳,惟病人可能會有手震、出疹、脫髮,甚至肥胖等副作用,年輕女病人服用此藥更會增加生產畸胎的風險,因此醫生一般不會處方此藥物予年輕女性。

除了上述兩款藥物,多種新一代藥物其實已經面世,但暫時沒有任何一款藥物是對所有病人都有效,因此治療初期會因應病人的腦癇症種類,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及劑量,以找出最能有效控制病情而副作用最少的「藥方」。


相關閲讀: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服藥須自律 切勿自行停藥

吳醫生強調,要有效控制病情,最重要莫過於病人服藥的紀律性,病人如認為發作次數減少便可自行停藥,會令體內藥物水平下降,有機會更容易誘發腦癇症發作,屆時會令病情更難控制。不過他亦指出,腦癇症病人未必需要終身服藥,部分個案的病情得到妥善控制後,醫生會嘗試調整藥物劑量,逐步減量後如效果理想,甚至可以停藥,不再發作便毋須再服藥。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避開誘發因素:強光刺激、疲勞壓力 減病發風

吳醫生又指出,不少病人會因為某些情况而特別容易誘發腦癇症,例如缺乏休息、疲勞、長時間用腦、閃光刺激等。病人除了按醫生指示服藥外,亦應該留意避免這些誘發因素,例如注意作息時間、避免有太大壓力、小心在暗黑環境中看強光、閃光等,都有助減低病發機會。

]]>
胃癌康復者:「有時覺得胃脹,我是不是復發了?」 不同癌症復發風險大不同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73)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5%ba%b7%e5%be%a9%e8%80%85%e3%80%8c%e6%9c%89%e6%99%82%e8%a6%ba%e5%be%97%e8%83%83%e8%84%b9%ef%bc%8c%e6%88%91%e6%98%af%e4%b8%8d%e6%98%af%e5%be%a9%e7%99%bc%e4%ba%86%ef%bc%9f%e3%80%8d/ Tue, 07 Dec 2021 08:30: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427

【明報專訊】走到診症室,知道今天會見到周太,一個胃癌康復者。周太比上次見面時瘦了一圈,眼神也有點暗淡無光。「是不是有什麼不舒服?」「嗯……沒有什麼大的不適。不過最近知道有病友的癌病復發,我有時也會覺得胃脹,不知道會不會輪到我……」

 

胃癌康復者:覺得胃脹 擔心復發 了解不同癌症的復發風險

癌症病人經治療之後康復,本是值得高興。但我了解很多病人因為擔心復發,而令到自己非常緊張,甚至餘生都有陰影。

「從醫學角度來看,通過定期的覆診,我們可以監察你的病情,即使復發亦可以盡早處理。我們會睇住你,不用太擔心的。」我嘗試安慰她。

事實上,不同癌症的復發風險可以非常不一樣。第一類是「循序漸進」,例如腸癌,分一、二、三、四期,如果病人患第一或是第二期癌症,經治療後5年也沒有復發的話,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告訴他:「你的癌病已經根治,不用再擔心復發。」

但第二類癌症就不是這樣簡單,就算病人患的是早期癌病,將來亦有可能復發,對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作為醫生會替病人定期覆診,以免耽誤診斷復發,亦希望正常的化驗報告可以令病人安心。但是我亦見過很多例子,雖然一切報告正常,可是患病的朋友總是「草木皆兵」,小小事情都令他們覺得癌症復發。這種心理壓力似是一個計時炸彈永遠埋藏心內。

相關新聞: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非必要檢測愈多愈令人焦慮

有些病人會不停的重複又重複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測,我嘗試勸喻這些病人:「你做的檢測愈多,只會令自己愈焦慮,更泥足深陷,一點也不會幫助到你。」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醫生和病人能夠建立一個信任的關係,令病人安心把健康交託給醫生。

同樣,身邊的家人亦幫得上忙。雖然病人不是對醫生缺乏信心,可是每當夜闌人靜,無名的恐懼又湧上心頭,揮之不去,頓時又生疑慮。那時家人不斷的支持和鼓勵,對病人就尤為重要了。

「周太,請放心!當年你的手術十分成功,胃癌已經徹底割除。轉眼已過了6年,今次檢查結果又很『靚』,真的沒問題啊!」

周太帶着似信非信的目光問道:「陳醫生,我真的沒有復發嗎?」

我明白她不是懷疑我的專業判斷,只是患得患失的心魔總是纏着她。於是我笑着回答:「陳醫生跟你打賭,如果半年後覆診又是一切正常的話,你便輸1蚊給我好嗎?」

周太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陳醫生,我希望以後每次覆診都輸1蚊給你啊!」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b3%bb%e5%88%97-%e8%83%83%e7%99%8c%e4%b8%89%e5%a4%a7%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5%b8%b8%e5%90%83%e9%b9%bd%e9%86%83%e8%a3%bd%e5%93%81/ Mon, 29 Mar 2021 08:30: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52 都市人工作、生活忙碌、食無定時,不少人都會胃痛、胃灼熱、消化不良。不過,原來胃癌初期的病徵也差不多,加上並不明顯,隨時延誤診治。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指出,有研究顯示,經常進食鹽醃製品、攝取酒精、肥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及少吃水果等,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那麼,到底要吃什麼、要怎樣吃才有助預防胃癌?胃癌病人經手術治療後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即記下護「胃」8大飲食法則!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表示,減少進食鹽醃製食品、加工肉、少飲酒、吃足夠水果等,都有助減低患胃癌風險,也可以護「胃」。

 

相關文章:【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胃癌風險因素多 多與飲食習慣有關

胃部是人體的「食物分解場」,咀嚼後的食物會停留在胃部3至5小時,用作短暫貯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不少都市人因工作或生活忙碌,外出用餐在所難免,稍不注意飲食,會令攝取濃味的食物增加及水果進食量不足,這些都能導致胃壁受損,引致胃部細胞容易發炎,甚至細胞變異,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周明欣引述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與美國癌症研究院專家小組於2018年更新的胃癌研究報告指出,引致胃癌的風險因素很多,其中與飲食或生活習慣有關的包括:經常進食鹽醃製食品、攝取酒精及少吃水果等。

 

每天多攝取20克鹽醃食品 胃癌風險相應遞增

周明欣表示,胃癌發病率在亞洲地區,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等較歐美地區為高,這與不同地方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衛生水平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有研究指出,只要每天攝取20克鹽醃菜、魚或其他食品,會增加患上胃癌風險。

 

相關文章: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增胃癌風險:每天多攝取45克酒精

報告同時指出,酒精亦是不可忽視的高危因素,這與酒精代謝物「乙醛」有關,酒精亦能增加體內氧化,以及令致癌物被胃部容易吸收。只要每天攝取多於45克酒精(即超過3份酒精飲品;一份酒精飲品相等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患上胃癌風險會增加。

 

增胃癌風險:少於0.5份水果

研究亦提及,每日進食少於半份水果,同樣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這證據沒有比上述的鹽醃食物及酒精證據強。周明欣闡釋,水果中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例如類黃酮(Flavonoid)能有效抑制致癌物激活的酶素,減低基因氧化,有效阻止癌細胞的形成。「每天只要進食1.75份水果(即140克水果),例如1.75個細橙或0.75個西柚,已有助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護「胃」8大飲食法則

 

營養師教路:8大飲食法則 防癌護「胃」

要預防胃癌,首先要慎防病從口入!周明欣指出,除了以上問題要注意外,吸煙、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同樣是增加胃癌風險的「元兇」,不容忽視。她提醒要注意8大飲食法則,不但有助預防胃癌,對護「胃」也有很大的幫助。

  1. 減少進食鹽醃食物:日常飲食應避免進食鹽醃製及加工食品,濃味的食品也不宜過量。若自行煮食,可盡量選用新鮮的蔬菜帶出鮮味,例如香菇、紫菜及一些香草或天然香料,如檸檬、香茅、蒜、洋蔥、韭菜花等。
  2. 避免或減少酒精攝取:雖然說適量的酒精飲品可以保護心血管,但過量則有反效果,所以男士每日不應飲多於兩份酒精飲品,女士不宜多於一份。一份酒精相等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
  3. 維持健康體重:注重飲食質素,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配合恆常運動,以維持健康體重。硏究發現體質指標(BMI)超過26與胃癌風險有關。
  4. 減少進食加工肉:加工肉如香腸、煙肉、漢堡扒等在處理過程中添加亞硝酸鹽,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會在人體內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建議多用新鮮肉、魚、雞、豆腐等食物來攝取充足的蛋白質。
  5. 避免吸煙:吸煙已證實會增加患癌的機會率,估計全球約11%的胃癌個案是由吸煙引起,故建議戒煙最為理想。
  6. 每天吃水果水果含有豐富抗氧化物,減低細胞變異機會。建議每天進食2份不同的水果,特別是甘橘類的水果或有助減低患胃癌的風險。
  7. 選用健康烹調方式:建議減少進食燒烤或煙燻肉類或魚類,多選用蒸、煮、炒等健康烹調方式。
  8. 慎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損害胃壁黏膜,引致胃細胞發炎,慢性感染有機會演化成胃癌。建議要注意飲食和食物衛生,與家人朋友進餐時可使用公筷,預防交叉感染;若感胃部不適,及早見醫生了解情况。

 

胃癌康復者飲食有法:少食多餐 細嚼慢嚥

周明欣表示,若不幸患上胃癌,醫生一般都會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和細胞組織決定以哪種手術切除腫瘤,其中包括切除部分胃部或全胃切除。「在全胃切除的個案中,患者在手術後應按醫生指示補充相關的營養素,如鈣質、維他命B12和鐵質等,以免引致骨質疏鬆、惡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情况。」

經過全胃切除手術的胃癌康復者,周明欣指,因為胃部的幽門已被切除,若進食大量食物,餐後未經消化的食物會迅速進入小腸內,容易出現腹痛、心悸、暈眩、噁心等症狀,這個現象稱為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

 

少食多餐減少傾食症候群

「為了預防Dumping Syndrome的出現和避免康復者營養不良,當患者接受手術後,營養師會先了解他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再評估患者的身體狀况,為他們制定合適的飲食建議。」

周明欣強調,不少胃癌患者在手術後體重明顯下降,故此必須提醒他們要少食多餐,進食時必須細嚼慢嚥。由進食肉類、澱粉質到蔬菜,逐步增加進食分量,讓腸道慢慢適應。「若患者出現營養不足時,也會建議他們飲用合適的營養奶、蛋白粉等,有助他們在餐與餐之間吸收更多營養,回復體力。」

]]>
【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b3%bb%e5%88%97-%e6%97%a9%e6%9c%9f%e8%83%83%e7%99%8c%e5%be%b5%e7%8b%80%e5%a6%82%e8%83%83%e7%97%9b%e8%83%83%e8%84%b9-%e4%b8%89%e7%a8%ae%e6%89%8b%e8%a1%93/ Mon, 29 Mar 2021 07:00: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17 資深演員廖啟智因胃癌病逝,令人惋惜。胃癌(Stomach Cancer)位列本港常見癌症的第6位,2017年錄得逾1300宗新症。早期胃癌可以毫無徵狀,或徵狀跟胃痛、胃脹與消化不良等情况相似,容易錯失治療最佳時機。雖然胃癌的發病率因為食物衛生和儲存食物技術改進,加上隨着人們少吃了醃漬和薰製食物,多年來持續緩緩下降,但隨着年紀愈大,胃病、胃癌也不得不防!醫生提醒若出現持續胃痛、胃灼熱、吞嚥困難、大便呈黑色、體重無故下降等6種情况宜進行胃鏡檢查及早查找問題。而手術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方法,手術治療有三種:傳統開放式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及無創內視鏡手術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較晚期的個案,亦可以透過手術幫助紓緩徵狀。

【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表示,目前胃癌的藥物治療選擇不多,手術才是根治不同期數胃癌的有效方法,包括:傳統開放式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及無創內視鏡手術等。

相關文章:【胃癌系列】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胃癌初期徵狀:胃痛胃脹 易錯失治療時機

一般而言,初期胃癌可以是毫無徵狀,或只有輕微胃部不適、胃痛或胃脹等情况,容易被疏忽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憶述曾見過年紀僅廿多歲的女病人,肚脹持續逾年也不以為意,未有求診,結果求醫時確診為胃癌第四期,並已擴散至卵巢。因此鄺醫生提醒,一旦有病徵就要及早求醫,也特別指出即使晚期或擴散的胃癌患者也有方法延緩病情,不要灰心。例如有年約40歲的晚期胃癌病人,在接受化療後成功縮細腫瘤,然後再以手術切除剩餘的腫瘤,至今已3年多,病人康復狀况不俗。

胃癌成因:與煙酒、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胃癌的出現與吸煙、飲酒、常吃加工食物和紅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生活壓力等有關。亞洲地區的發病率亦比較高,尤其是日本及南韓。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更可能是引發胃部癌變的第一步。

胃炎引致腸化生 癌前病變成胃癌

「胃癌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由胃炎開始,慢慢發展至萎縮性胃炎,再進展為腸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癌前病變的非典型增生(dysplasia),最後才演變成胃癌,過程可能歷時5至10年,甚至更長。」鄺醫生指出,若能在進入胃癌階段之前,及早發現並處理異常的組織,便可以有效預防胃癌。

相關文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增患胃癌風險

胃腺癌 需手術治療

鄺醫生指出,胃癌只有小部分屬淋巴癌,可以用化療治理,惟大部分胃癌均為腺癌,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至於要以哪一種手術治療,則要視乎胃癌的期數而定。

三種手術方式治療不同期數胃癌

癌前病變及極早期非潰瘍性胃癌:可以用內視鏡進行切除,好處是體外不會有傷口,胃部可以保留。病人可以在監察麻醉下進行,整個手術約一至兩小時便完成。

中期胃癌:可採用腹腔鏡切除,屬微創手術,醫生會在病人腹部開四至五個小傷口,痛楚會較傳統手術少,康復時間也較快,亦不會留下長長的疤痕,治療效果與開放式手術相約。

中後期胃癌:主要以開放式手術處理,但傷口比較長及術後痛症比較多。

至於晚期已擴散的胃癌,鄺醫生說只用手術是不可以治根的。病人可以先以化療縮小癌症範圍,如情况和反應良好,再考慮以手術切除餘下腫瘤。有部分合適的病人,可配合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會有一定幫助。

定期胃鏡檢查 戒煙酒少吃加工食物

鄺醫生建議踏入中年的人士,如胃部不適,可考慮做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而有高風險因素的人士,包括曾進行部分胃切除手術、慢性胃炎及相關家族病史等,可能需要較早及定時進行檢查。

此外,還要做好個人及飲食衛生,包括多吃新鮮蔬果、少吃加工食物、不煙不酒等,都有助減少胃部病變的出垷。

胃鏡 ——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很多時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找出原因,內窺鏡是其中一項,到底內窺鏡是什麼呢?除了檢查外還有什麼功能?究竟哪6個情况下才需要照胃鏡呢?

betway体彩 內鏡中心主任、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醫生表示,常見應用於消化道的內窺鏡主要是胃鏡和腸鏡。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可以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情况,包括檢視有否潰瘍、發炎、腫瘤,以及懷疑腸道出血的原因,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的各種徵狀,例如吞嚥困難、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等。如有需要,進行胃鏡時醫生可為病人抽取組織分辨是良性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

陳醫生表示,胃鏡檢查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內窺鏡經口腔進入,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會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上腹膨脹。

什麼情况要照胃?

.吞嚥困難

.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

.大便呈黑色

.體重無故急降

.缺鐵性貧血,如容易疲累、血色素下降

.有家族胃癌或食道癌病史

【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8%bc%95%e7%99%b1vs%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7%b6%93%e5%b8%b8%e8%83%83%e8%84%b9-%e7%84%a1%e6%b3%95%e9%80%b2%e9%a3%9f-%e5%98%94%e5%90%90-%e7%97%85%e5%be%b5%e6%98%93%e6%b7%b7/ Fri, 04 Dec 2020 10:17: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693 不少忙碌的都市人可能都曾有過進食後胃脹、「個胃頂住」的經歷,以為是消化不良之過,但其實上述情况若持續出現,甚至一進食便嘔吐,有可能與胃輕癱(Gastroparesis)有關,尤其是兩類人士較容易出現胃輕癱,不但影響病人進食,嚴重更會出現體重下降、營養不良,不得不防。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胃輕癱的病徵跟消化不良十分相似,病人會出現消化困難、進食後很快感到胃脹、飽飽滯滯,甚至嘔吐,一般要通過驗血、胃鏡等檢查來分辨。

胃輕癱與消化不良病徵易混淆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表示,當進食時,胃部會蠕動把食物磨碎並推入腸道,胃輕癱病人的胃部雖然同樣在蠕動,但蠕動速度緩慢,好像「癱瘓」了般,令消化過程受影響,甚至完全無法吸收營養。

胃輕癱病徵與消化不良很相似,病人會出現消化困難、進食後很快感到胃脹、飽飽滯滯,甚至嘔吐。由於胃輕癱病人即使在服用胃藥後情况都沒有改善,再加上他們因為每次進食後都感到不適而不敢進食,導致體重下降,如形成惡性循環隨時有機會演變成營養不良。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糖尿、曾做消化系統手術

徐醫生指出,有兩類人士較容易出現胃輕癱,第一類是糖尿病人,特別是病情控制得較差,腦部第十條神經線即「迷走神經」受到影響,神經傳遞信息時就會出現問題,令胃部蠕動緩慢。另一類是曾接受消化系統相關手術,例如手術切除某些內臟時連同附近神經線一併切除,令控制胃部肌肉的神經線功能減弱或失去功能,因而影響胃蠕動功能。

注意警號:長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

胃輕癱的病徵通常是慢性及長期的,如患者有長期消化不良,加上體型消瘦,醫生懷疑病人有胃輕癱,會先透過了解病歷、臨床徵狀及驗血等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例如胃炎、癌症等。

胃鏡檢查分辨胃輕癱

要進一步分辨胃輕癱,則需要進行胃鏡檢查,檢查前病人需要空腹6至8小時,醫生會把內窺鏡置入胃部,一般消化不良患者在空腹如此長時間後,胃內不會有食物,相反胃輕癱病人因為胃部蠕動緩慢,胃鏡檢查時仍會見到胃內有食物。

胃排空掃描助診斷

除了胃鏡檢查,病人亦可進行胃排空掃描(Gastric Emptying Scan),得知胃部消化食物的速度。進行掃描前須進食帶有小劑量無害放射性物質的食物,之後在2至4小時內每隔一段時間(一般隔10至15分鐘)照一次掃描,以量度食物離開胃部的速度,從而得知胃輕癱的嚴重程度。正常情况下,在進食後2小時胃部已消化完畢,胃內沒有食物,但如果病人在進食後4小時,掃描影像發現仍然有食物在胃內,就能確診胃輕癱,這個測試亦可知道胃部哪一部分蠕動較差。

改善飲食習慣 藥物刺激胃部蠕動

徐醫生表示,會先建議胃輕癱病人改善飲食習慣,例如少食多餐、仔細咀嚼後才吞嚥、盡量進食煮熟的蔬菜、避免高纖高脂等難消化食物等,糖尿病人也要控制好病情。藥物方面,會處方抑壓胃酸及幫助胃部蠕動的藥物,或者抗多巴胺類藥物(多潘立酮)刺激胃部蠕動和幫助食物消化,同時抑制噁心和嘔吐。如果情况仍未能改善,可諮詢外科醫生了解是否有手術可以改善情况。近年醫學界正研究在患者胃部表面植入一部類似心臟起搏器的小儀器,加快胃神經線信息傳遞,刺激迷走神經,從而改善胃部蠕動。

]]>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8%83%83%e6%af%9b%e7%97%85%e7%b3%bb%e5%88%97-%e8%83%83%e8%84%b9%e6%98%93%e9%a3%bd%e6%bb%af%e4%b8%8d%e9%81%a9-%e7%b0%a1%e5%96%ae5%e6%8b%9b%e5%b0%8d%e4%bb%98%e6%b6%88%e5%8c%96%e4%b8%8d/ Tue, 27 Aug 2019 08:36: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256 原來消化不良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指出,在香港不少上班一族都要面對工時長、食無定時、壓力大的生活節奏,常出現胃氣、胃脹、易飽易滯等「消化不良」的不適症狀,其實大部分消化不良都是生活習慣所致,如何對付消化不良呢?若治療過後症狀持續,又或出現如芝麻糊狀的糞便、無故消瘦等警號,則必須進一步檢查和跟進。

【Power Up 推介】GG Immuno-Modulating Essence 免疫平衡素 (40粒) – 提升身體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立即網上訂購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表示,消化不良大多都是由生活習慣引起,例如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煙酒等。

飲食習慣、壓力大致消化不良

傅醫生強調,消化不良的症狀有很多,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日常生活習慣所引起,導致進食後胃部會有「頂住」或脹痛的感覺,也容易飽滯不適,而且還會有胃氣、反胃、作嘔,甚至會有酸水湧出、火燒等感覺。

「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食物、含咖啡因或有氣飲品,又或飲酒、食煙等,加上壓力等因素,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傅醫生說,臨床上見到不少消化不良的個案,年齡大多在20至30歲,任職金融投資等壓力較大的行業。

消化系統疾病信號:胃潰瘍、幽門螺旋菌

不過,傅醫生提醒,消化不良有可能也跟身體患病的信號有關,這類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消化系統疾病引起,例如胃酸倒流、胃潰瘍、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症等,亦可以是消炎止痛藥所帶來的副作用,甚至有可能是少見的胃癌、胰臟炎等,不能掉以輕心。

「故此醫生會了解有胃脹、食物無法『落格』等消化不良情况的病人病歷,包括其日常進食的習慣、症狀已持續多久、有沒有服用藥物,若一切正常可考慮進行幽門螺旋菌測試,因幽門螺旋菌感染屬頗為常見的疾病,經檢查後可進一步確定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持續消瘦或排出黑色糞便 及早求醫

傅醫生指,若屬功能性消化不良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改善病情,醫生亦可處方一些消胃氣及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幫助。不過,如病人出現「紅旗」症狀(危險信號),例如持續消瘦、嘔吐、排出芝麻糊狀的黑色糞便等,則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處理。

5招對付消化不良 減輕胃部負荷

要對付消化不良,傅醫生有以下5點建議:

  1. 定時進食、少食多餐:無論工作或生活多忙,平日三餐要定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進食時也不宜太快,少食多餐有助減輕胃部負荷。
  2. 多行少坐:尤其是一些消化功能較差的人,宜多行少坐,不妨飯後散步,也有助促進腸胃「運動」。
  3. 睡前忌太飽:睡前3小時不要吃得太飽,若覺得肚餓可吃一些梳打餅,切忌臨睡前吃高脂食物,如餐蛋即食麵,肯定難逃「消化不良」。
  4. 戒煙戒酒:煙酒應及早戒掉,至於咖啡因較為「削胃」,也要適可而止。
  5. 學習控制壓力和紓緩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