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9 Nov 2024 07:15:0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肺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c%e6%83%a1%e5%8c%96%e5%bf%ab-%e5%ad%98%e6%b4%bb%e7%8e%87%e7%b4%84%e5%85%a9%e6%88%90-%e5%b0%88%e5%ae%b6-%e8%82%ba%e7%89%87%e8%82%89%e7%9c%bc%e9%9b%a3%e8%be%a8%e8%85%ab%e7%98%a4/ Tue, 19 Nov 2024 07:15: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16

【明報專訊】肺癌是本港癌症頭號殺手,逾半患者確診時已屬末期。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形容,肺癌是「極不友善」的癌症,惡化速度以月計。(編按:肺癌可於一年內由初期演變至晚期,相較大腸癌由發現小瘜肉至確診或需10年,加上早期肺癌患者大部分無徵狀,至中後期才會出現咳血、呼吸時胸口痛等病徵,令存活率減低。)他又引述研究數據稱,末期患者5年存活率跌至一成,相反第一期確診者達九成,及早診治非常重要。[編按: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研究人工智能(AI)篩查肺癌,據悉初步探討利用AI分析公立醫院病人肺部X光片。有份制定指引的公共衛生專家稱,肉眼難憑肺片判別腫瘤,不排除加入AI可提升準繩度,值得試行並蒐集數據研究,以制定未來篩查方向。]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肺癌2022年新症有55.1%屬末期,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說,肺癌是「極不友善」的癌症,病徵於患病中後期才出現,故大部分個案較遲確診,令存活率偏低。圖中電腦顯示的是2021年肺癌新症數據,訪問當日醫管局尚未更新2022年數據。(賴俊傑攝)

肺癌惡化速度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醫管局數據顯示,肺癌是本港最常見和最致命癌症,2022年錄得5707宗新症及3782宗死亡;55.1%新症屬第四期,18.4%屬第一期。數據顯示本港肺癌患者的一年存活率為54%(即確診一年後仍生存的比率),5年存活率跌至21.8%。
黃至生說,肺癌惡化速度快,可於一年內由初期演變至晚期,相較大腸癌由發現小瘜肉至確診或需10年,加上早期肺癌患者大部分無徵狀,至中後期才會出現咳血、呼吸時胸口痛等病徵,令存活率減低。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多地採LDCT篩查 專家:適時更新指引

英國、美國及台灣等地近年陸續使用低劑量電腦掃描(LDCT)篩查肺癌(見表),但本港專家小組指引指出,海外研究顯示LDCT有約兩成假陽性機率。黃至生說,LDCT能清晰看到腫瘤,輻射量是傳統電腦掃描的三分之一,海外已常用;至於假陽性風險,他說由於篩查後須檢驗活組織確認,變相要接受不必要的侵入程序。不過,他強調篩查非百分百準確,海外一般接受約八成準繩度。

黃說本地有團隊正做LDCT大型研究,專家小組會適時檢視數據並更新肺癌篩查指引。他建議本港若推行肺癌篩查,可涵蓋50至74歲並有一個高風險因素的人,例如屬長期煙民、有近親家屬病史等。

知多啲:醫局早用AI睇肺片 研舊片辨高危者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研究人工智能(AI)篩查肺癌,據悉初步探討利用AI分析公立醫院病人肺部X光片。根據政府專家小組現行指引顯示,本港暫無數據支持推行肺癌篩查,尤其不建議篩查肺片,但未觸及AI應用。有份制定指引的公共衛生專家稱,肉眼難憑肺片判別腫瘤,不排除加入AI可提升準繩度,值得試行並蒐集數據研究,以制定未來篩查方向。有資深急症室醫生表示,公院已廣泛使用AI分析肺片多年,有效轉介並跟進個案。

肺癌是本港最致命癌症,及早診治至關重要。醫管局於2017年起在指定普通科門診試用AI分析肺片,以識別肺炎或癌症等,2021年擴至所有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施政報告》提出研究AI篩查肺癌,據悉政府考慮到不少病人以往曾因其他病而在公院照過肺片,研究方向包括探討利用AI分析舊肺片,以識別高風險患肺癌者,具體方案尚待研究,例如針對的年齡群組等。


相關閲讀:【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專家組指引不建議查肺片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負責制定各類癌症的篩查建議,小組最新於去年檢視外地研究等數據後,總結本港目前無證據支持推行肺癌篩查,並明確指出不建議篩查肺片。專家小組成員、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說,X光主要診斷骨骼及硬組織,醫生肉眼較難識別腫瘤,故海外已少用肺片篩查肺癌,較常用低劑量電腦掃描。

近年有研究顯示AI分析大腸鏡影像、乳房X光造影等可及早診斷患癌,美國亦有用AI辨識活檢組織化驗結果。黃至生說,暫未見大型研究證實AI分析肺片有助肺癌患者提早確診,但不排除AI可為醫生肉眼補漏拾遺,且分析公院現有肺片毋須招募病人和額外資源,認為值得試行。

黃說,專家小組制定篩查指引須基於研究數據,例如證實有助提早確診,或能增加存活率,建議醫管局試行AI篩查時蒐集數據研究,了解準確度、假陽性機率等,日後供專家小組參考。他稱若數據顯示AI肺片篩查準確度與其他篩查工具相若,可考慮更廣泛應用。


相關閲讀:【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響警號 癌症期數0至4期治療、存活率有不同


急症醫生:或現假性須臨牀判斷

有不具名的公院資深急症室醫生稱,目前已很常用AI分析普通科門診和急症室病人肺片,分析報告會指出有問題的結節,而由於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故醫生收到報告後須臨牀判斷,決定轉介其他檢查或專科跟進。他稱現做法行之有效,暫未聞會擴展應用範圍。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推行癌症篩查須考慮成本效益,建議當局釐定何謂高危群組,如年齡、吸煙歷史和家族病史等,又關注高危者若很久沒在公院照肺,是否便無法識別患癌。他說目前公營醫療體系負擔沉重,認為長遠須將肺癌篩查放至基層醫療,配合健康控制,預防高危者演變成患癌。

明報記者 張逸羲

]]>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www.afterroberto.com/%e6%9c%ac%e6%b8%af%e5%8d%81%e5%a4%a7%e7%99%8c%e7%97%87-%e4%b9%b3%e7%99%8c%e6%96%b0%e7%97%87%e8%b6%85%e8%b6%8a%e5%a4%a7%e8%85%b8%e7%99%8c%e4%bd%8d%e5%88%97%e7%ac%ac%e4%ba%8c-%e8%82%ba%e7%99%8c%e7%ba%8c/ Mon, 18 Nov 2024 06:29: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07

【明報專訊】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本港於2022年錄得3.5萬宗癌症新症,較2021年下跌8%,其中肺癌仍然位列最常見癌症首位,乳癌則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第二位。有專家表示,政府近年逐步擴大大腸癌篩查計劃,不排除數據反映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患癌,惟須觀察多數年和進一步研究確認。

本港2022十大癌症 乳癌新症第二多超越大腸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表示,本港2022年錄得35,373宗癌症新症,較2021年減少3089宗,但仍多於2020年宗數,而整體數字由1992年起維持平穩上升趨勢。

所有癌症減8% 肺癌續居首

該中心又稱,在詮釋2020至2022年數據時,應考慮新冠疫情對癌症評估及診斷模式帶來的異常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5個主要癌症共佔本港所有癌症新症58%,最常見是肺癌,有5707宗(見圖),而乳癌(5208宗)則首度超越大腸癌(5190宗)成為第二位,但其新症宗數則低於2021年。

至於男性和女性最常見5種癌症排名與2021年一樣,肺癌仍是男性最常見癌症,女性則為乳癌。

【本港十大癌症】乳癌新症超越大腸癌位列第二 肺癌續居首

男肺癌佔多 女乳癌第一

死亡數字方面,本港2022年有14,717人死於癌症,平均每日40人,死亡人數較2021年減少391人。五大致命癌症排名與2021年相同,首3名分別為肺癌、大腸癌和肝癌,共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逾半。

每30人一曾患癌 乳癌較普遍

中心表示,本港截至2022年初有約24.2萬人曾於過去20年患癌,即每30人有一人曾患癌,其中曾患乳癌最普遍,有約5.5萬人。

中心表示,過去10年患癌的人口一般對醫療系統造成最大負擔,截至2022年初有約17.7萬人於過去10年間患癌後仍活着,其中77.3%為55歲或以上。


相關閲讀: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運作 料每年為逾400乳癌、前列腺癌、兒童癌病等患者 精準對付癌細胞


2022年新症同跌 專家:或因擴大腸篩查見效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兼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說,據她了解,醫管局初步評估乳癌新症增加速度較快,而大腸癌篩查計劃近年逐步擴大,從時間點推斷不排除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患癌,惟暫未有確實數據證實,認為須再觀察和研究。


相關閲讀:【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響警號 癌症期數0至4期治療、存活率有不同


倡當局分析新冠致延診否

鄺靄慧稱海外有研究顯示新冠疫情令癌症患者延誤確診,本地則無相關研究,未能確定疫情是否導致本港2022年癌症新症數目下跌的主因,認為醫管局可考慮進一步研究和分析,以更了解本地癌症情况。

]]>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c%e5%85%a9%e7%97%85%e4%be%8b-%e4%b8%ad%e9%86%ab%e8%97%a5%e5%a6%82%e4%bd%95%e9%85%8d%e5%90%88%e6%a8%99%e9%9d%b6%e8%97%a5%e7%89%a9%e5%8f%8a%e5%85%8d%e7%96%ab%e6%b2%bb%e7%99%82%ef%bc%9f/ Mon, 08 Apr 2024 04:50: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06

【明報專訊】上期說到中藥在抗癌的作用(重溫:https://link.mingpao.com/82009.htm),抗癌西藥發展近10年出現爆發潮,傳統化療慢慢變成次要角色,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治療癌症的骨幹藥物。(附兩個肺癌病例)中醫藥如何配合這些新式治療,將會是中西醫結合治癌的未來研究方向。【抗癌中藥的運用二之二】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mesh cube、tatniz、Moussa81、koosen、marilyna、marilyna、peterschreiber.media@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很多人誤以為中醫一成不變。事實上,在中醫2000多年歷史裏是不斷向前發展。舉例說,第一本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只記載了365種中藥,到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已記載1892種。來到現代《中國藥典》的中藥數目就更多,2015年版藥典收載藥品5608種,2020年版擴充到5911種。而不同年代的中醫,治病手法也不斷進步,可見中醫藥其實是不斷擴張和發展的學科。面對癌症這相對棘手的疾病,中醫也不會故步自封,不會拒絕現時西醫各種治癌方法,內地現在趨勢也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中醫藥如何配合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治療癌症呢?

近10年來,抗癌西藥發展迅速,傳統化療變成次要角色,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骨幹藥物,無論在根治率、生存期和副作用方面都大有改善。舉例說,近年俗稱「聰明炸彈」的新型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嶄露頭角,這種把標靶藥和化療二合為一的藥物,能夠達到比化療藥物更強的抗癌作用,同時副作用相對輕微。而電療技術也日益進步,精準度提高,副作用減少。

這些新型藥物對身體產生的變化,可以用中醫學理論去理解和作出相應處理。舉例說,有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注射PD-1抑制劑後,出現身體疲倦、甲狀腺功能減低,或引發身體各部分發炎反應,如皮膚發炎出疹;或免疫系統過激引起肝炎、肺炎等。中醫有句說話叫「壯火食氣」,免疫治療在中醫角度來說是一種激發火熱的藥物,身體產生大量「熱氣」而引起的症狀(類似現代醫學的發炎反應),反過來會耗損正氣,形成了一方面熱氣一方面氣虛的症狀。所以用中藥配合免疫治療時,多會共同使用清熱和補氣的藥物。

長水疱停免疫治療 轉服中藥腫瘤受控

舉兩個病例。一名約70多歲病人,確診肺癌並已擴散,使用免疫治療後療效很好,腫瘤受控。但用藥1年多後,出現嚴重的皮膚副作用,全身出現類似天皰瘡的水疱,需要停止免疫治療,皮膚逐漸改善,但無奈癌細胞在頸部和腋下淋巴擴散復發。病人害怕副作用,拒絕接受化療,改用中藥抗癌治療,半年後發現淋巴的腫瘤再次受控。這個病人的治療效果,很大機會是免疫治療首先激發了免疫系統,再加上中藥相輔相成而來。


相關閲讀:【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按西醫療法靈活配搭中藥

另一名是三期肺癌的病人,由於原發腫瘤較大,再加上肺氣腫引致肺功能不足,不能做手術切除。治療方法是先用化療加免疫治療縮小癌細胞,再接受30次電療,完成後需要注射1年免疫治療作為鞏固治療。這療程的最大風險是,當電療和免疫治療在短時間內並用,電療雖能夠激發免疫治療產生協同效用,但最怕是免疫系統過激引發肺炎,嚴重甚至致命。因病人本身走路會氣喘,所以在治療期間配合中藥益氣補肺;另外他的處方中也經常看到白花蛇舌草,病人問是否用於抗癌?白花蛇舌草主要用來清熱解毒,減低肺火,希望減少引發嚴重肺炎的風險,並不是用來抗癌。由於這個西醫治療方案功效顯著,最擔心只是嚴重副作用,所以在接受免疫治療期間,中藥方不需要用太多抗癌藥物,只集中補氣清熱,相得益彰。

以上例子可見,了解到新的西藥抗癌治療,反過來可以指導中藥用藥的方針。

肺癌兩病例 中醫藥如何配合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近年各種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成為治療癌症的骨幹藥物,然而或會引致身體各部分發炎,配合清熱和補氣中藥,能緩和這些副作用。(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FatCamer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狙擊癌細胞 縮短治療次數減副作用


臨牀試驗不足 阻礙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發展最大困難之處,是不少藥方和療法未經非常嚴格的臨牀試驗。不少中醫藥研究只屬實驗室研究或一些臨牀案例(case study),相對於西藥大多數有嚴格的三期臨牀研究,中醫藥需要更多臨牀試驗。而其中最大困難之一,是嚴格臨牀試驗需要大量資金和大藥廠統籌,惟傳統中草藥和西藥不同,很難申請專利,所以缺乏投資之下發展試驗較為落後。

香港政府近年開始投放資源研發中藥,希望在不久將來會有更大的突破。與此同時,使用中藥材作癌症治療或研究,其中一個關鍵是劑量和原藥材質素,這方面也需要努力制訂質素水平標準。

無論是單用中醫藥,或中西醫協作來治療癌症,還需要很多研究和實踐工作。由於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病人如在治療癌症時希望加入中醫藥治療,務必先請教自己的主診醫生和中醫。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抗癌】右肺有影?早期肺癌術後康復 腳腫不消?晚期膽管癌藥物治療作好安排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8a%97%e7%99%8c%e3%80%91%e5%8f%b3%e8%82%ba%e6%9c%89%e5%bd%b1%e6%97%a9%e6%9c%9f%e8%82%ba%e7%99%8c%e8%a1%93%e5%be%8c%e5%ba%b7%e5%be%a9-%e8%85%b3%e8%85%ab%e4%b8%8d%e6%b6%88%e6%99%9a/ Wed, 18 Oct 2023 08:15: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57

【明報專訊】癌症來襲,我們還有選擇嗎?中學同學「大佬榮」和友人Anson近日先後患上癌症,大佬榮(編按:膽固醇高逾廿年,體檢中發現冠狀動脈血管50%阻塞、右肺有影)確診患上早期肺癌,Anson因腳腫診斷出晚期膽管癌(編按:檢查結果是病人腹內長了一個約7厘米腫瘤,腫瘤壓着主靜脈,令血液不流通,形成腳腫。)兩人對於癌症治療的選擇、成效、副作用等,有不同考量,還有治療以外的安排,都不能忽略。

右肺有影 檢查發現早期肺癌 術後康復

「大佬榮」是我其中一位最要好的中學同學,更是我們自稱「合金五漢」中的「大佬」。阿榮被尊稱為「大佬」是自然不過的事,因為他不但讀書叻,人際關係出色,更是天生領袖;做事有擔當、有主見,表達能力又強。所以,各人均貼貼服服喚他「大佬」。畢業之後,不知是從何時開始,老友之間改稱他為「老世榮」,大概是因為阿榮在職場上成績斐然。他是企業副總裁,是眾員工的「老世」,所以便由「大佬」變「老世」。阿榮日理萬機,今天不是飛美國,就是往大陸;明天不是要到南美,就是去南非,正如他所說:「想在香港食餐飯都難!」而且,他早於43歲已驗出高膽固醇。雖然醫生建議他控制飲食,要吃得清淡,但對阿榮來說,真是談何容易。不要說戒口,連覆診也找不到時間。他說自己騎虎難下,虎背之上又怎管得了膽固醇這回事呢。

【抗癌】右肺有影?早期肺癌術後康復 腳腫不消?晚期膽管癌藥物治療作好安排
衡量利弊–面對癌症,考慮治療方案時,最好盡量了解各種療法的利與弊,與醫生交流前,先做足功課。(sdecoret、imtmphoto@iStockphoto)

膽固醇高逾廿年 冠狀動脈血管50%阻塞

不過,世事往往不是你所預期。正當你以為世界是停不了,怎知突然一場大疫症,禁飛、隔離、限聚,接踵而來。一聲喊停,徹底改變阿榮的想法,自覺騎上的或許並不是一頭老虎。所以,躍下之後,首先就來一次徹徹底底的身體檢查。

體檢很快有結果。除了膽固醇超標之外,各項指標大致正常。不過,醫生還是說:「你雖然沒有心絞痛,但膽固醇高逾廿年,是高風險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不如做一個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好嗎?」就這樣,阿榮做了檢查。報告發現,冠狀動脈出現鈣化,血管約有百分之五十阻塞。雖然通波仔手術仍未必須做,但右肺發現一個使人「不安」的影子。

這個報告真是使人不安。於是,阿榮找我。看報告後,我嘗試解說:「這個電腦掃描檢查主要是心臟冠狀動脈造影。如果要知道肺組織實際情况,便要做針對肺部電腦掃描,從而獲得肺部及周邊淋巴進一步資料。如果報告發現異常及懷疑是腫瘤,可能要再檢查,例如全身正電子掃描,來確定腫瘤是否惡性或擴散,才可作治療的決定。」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癌細胞未有擴散 一期肺癌可望痊癒

阿榮雖是錯愕,但仍願意進一步檢查,畢竟他媽媽及姨母都是死於肺癌。兩名長輩的癌症發現時已是末期,癌細胞擴散,手術也做不來。老實說,當我再看阿榮隨後的檢查報告時,心情實在忐忑。一時之間,也說不出該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壞的是:右肺中葉腫瘤是惡性,確診肺癌;好的是:癌細胞局限於一個肺葉內,未有擴散;周邊淋巴亦未有受影響,屬一期肺癌,一般只需透過手術,不用化療及電療,可望痊癒。

癌症固然可怕,因為始終是一個嚴重疾病,不過現今醫療下,癌症仍是可醫治。常見癌症如乳癌、甲狀腺癌、大腸癌等,如屬早期,腫瘤可透過手術移除,患者甚至毋須電療及化療等跟進治療,亦可從此與癌症一刀兩斷。所以,第一原則就是盡快將腫瘤切除。於是我勸說:「趁腫瘤還小,應盡快把相關部分切除。阿榮,我推薦一名外科手術醫生給你,好嗎?」怎知他斷然拒絕。

【抗癌】右肺有影?早期肺癌術後康復 腳腫不消?晚期膽管癌藥物治療作好安排
對症下藥–每個人身體狀况各有不同,治療癌症的藥物,不是愈貴愈好,適合才是最重要。(Talaj@iStockphoto)

微創切腫瘤 減低痛楚

「阿福,不用了!我不做手術。切掉肺葉,我怎樣呼吸!我寧願順其自然,不強求。」阿榮與太太離開了診所。我心更為忐忑。稍後,我找了阿榮的太太盈盈,亦是我的同學,是我們中學「校花」,是我遇過最溫柔賢慧的女子之一。

我將憂慮一一向盈盈解說:「拖延手術,萬一擴散,那更麻煩!伯母及阿姨當時不能做手術,現在不一樣,阿榮做手術可以痊癒。不是所有癌症都是絕症。有得醫!」我介紹了兩名醫生給他們。一名胸肺內科醫生,向阿榮講解手術的必要及術後功能影響。另外一名心胸肺外科醫生,研究手術做法及評估術後風險。

家人的諒解與支援往往是患者最大支柱。盈盈與阿榮冷靜分析後,一星期內走訪了兩名醫生。我尤其要感謝心胸肺外科同事,他極盡詳細的專業分析及同理感受,大大掃清阿榮的疑慮。微創手術大大減低痛楚,阿榮手術後5天,便可返家休息。他康復神速,在這半年間,說身體比以前還要健康。

其後,收到他傳來信息:「6個月後電腦掃描報告出了,感恩一切正常,沒有擴散。想深一層,或者要多謝這個病,因為停下來之後,我才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滿,如此清閒。謝謝你,阿福。」


相關閲讀:【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晚期膽管癌根治無望 活在當下作好安排

正當感安慰之際,手機卻傳來另外一友人信息:「Edward,不好意思打擾你。我得了這消息之後,第一時間想起你。希望你能給我一些意見。」噢,怎樣了。看來Anson碰上了難題。Anson退休多年,生活非常精彩,常笑稱自己是全職人士。她是全職義工,每天忙碌於天主教區及母校多項義務工作。

雖已是晚上11時半,我想她必未能睡。於是,直接撥了電話給她。Anson告知,因雙腳水腫不消,看了家庭醫生及做了檢查。她上傳血液、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掃描檢查報告,請我看後,給她一些意見。

腹內7厘米腫瘤 癌細胞擴散 手術風險高

報告是:病人腹內長了一個約7厘米腫瘤。腫瘤壓着主靜脈,令血液不流通,形成腳腫。血液癌細胞指數高出正常指數100倍。這樣的報告,確實使人心情即時沉下來。看來癌症已是逃不過,而且病情頗難纏。什麼腫瘤會生在那個位置?究竟有沒有其他器官受影響?切除腫瘤能否阻截擴散呢?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醫治呢?一時之間,很難說清。所以,我勸告Anson:「現階段,最緊要是找專科醫生,聽取多一些病况實際資料,才作治療決定。」

不消3天,專科醫生作了以下分析:病人患膽管癌,癌細胞已擴散至主靜脈及周邊器官,包括肝臟及腎臟。如果想透過手術將腫瘤移除,手術需切除一大部分肝臟及右腎,將主靜脈重新接駁至周圍器官,這是一項超大型手術,風險相當高。

我相信任何人知悉後,都會沮喪及忐忑。很多癌症如生長在內臟器官,如肺、肝、膽、胰臟、食道、胃、卵巢、前列腺等,病徵都是較遲發現,已屬第三或第四期癌症,單靠手術切除未必能根治。因此,考慮治療方案時,最好盡量了解各種療法,例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利與弊。在與醫生交流前,我們先做足功課,蒐集多些有關資料,了解各種療法異同和好壞,才能懂得向醫生問到「對」的問題,清楚了解療法所帶來副作用及所需費用。

【抗癌】右肺有影?早期肺癌術後康復 腳腫不消?晚期膽管癌藥物治療作好安排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相關閲讀:【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即辦「老來三寶」 與家人旅行

因為治療癌症的藥物、價格不等,療效各異,當然藥物不是愈貴愈好,適合才是最重要;因為基因差異及身體狀况各有不同,癌症藥物在不同患者的成效是有分別的。因此,要因應自己承受能力,包括身體、精神及經濟負擔,充分衡量。在考慮治療之餘,亦應顧及如何減少未來症狀帶來的痛苦。例如大腸癌雖已擴散,但若患者有預期1年或以上壽命時,我們仍應考慮切除腫瘤手術,因為這可避免後期因腸塞及持續出血的痛苦。局部放射治療可減輕腦癌及骨癌帶來症狀,引流放水可紓緩肺積水的不適。因此,應同時考慮不同形式的紓緩治療。

Anson答應與兒子好好商量。她的丈夫年前因胰臟癌病逝後,獨生兒子Howard是母親最大支柱。過了一星期,我收到Anson的信息:「Edward,謝謝你的推薦,我已約見數位專科醫生。Howard每一次也有陪我去,大家也反覆討論了多次,Howard擔心手術風險,他說我現在只是腳腫,沒有其他不適,每日還是行得、走得、做得義工。但是,預計做完手術之後,我便即時變成殘弱,更不知何時才可起牀自理。另外一個重點是,手術應該不能根治我的病。因此,我們打算採用藥物治療方案。你的意見如何?」

我不得不佩服Anson的意志及心理質素,她冷靜及積極態度,難能可貴。隨後,她再發信息給我:「現正努力做齊『老來三寶』;『遺囑」』及『預設醫療指示』已簽妥,現在只剩下『持久授權書』。一經辦妥,我會先與家人去一次river cruise。回來後,我才開始藥物治療旅程。勿念。」

願上天保守我的老朋友們。祝大家一切安好。

文:梁萬福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關於癌症骨擴散的8個問題 前列腺癌、乳癌、肺癌較易骨轉移?引致痹痛骨折?等於骨癌?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7%99%8c%e7%97%87%e9%aa%a8%e6%93%b4%e6%95%a3%e7%9a%848%e5%80%8b%e5%95%8f%e9%a1%8c-%e5%89%8d%e5%88%97%e8%85%ba%e7%99%8c%e3%80%81%e4%b9%b3%e7%99%8c%e3%80%81%e8%82%ba%e7%99%8c/ Tue, 20 Jun 2023 09:57: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611

【明報專訊】陳先生,67歲,一直身體健康,不煙不酒,3個月前開始持續腰痛,起初不以為意,以為是拉傷;直至近1星期痛到不能走路,遂往急症室求診,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前列腺癌擴散至骨骼。晴天霹靂,陳先生和家人頓時不知所措。

這類型個案,每年都會遇到不少,普羅大眾對癌症骨擴散(或稱骨轉移)認識不多,也存在很多謬誤,故撰文加強大眾認知。(編者按:什麼是骨擴散呢?哪些腫瘤較易出現骨擴散呢?前列腺癌、乳癌、肺癌?跟原發性骨癌又有何關連呢?逐一拆解骨擴散的8個問題。)

什麼是骨擴散?晚期癌細胞轉移骨骼

1. 骨擴散是否等於骨癌?

當癌症去到晚期,部分癌細胞可能會從原有器官,轉移到身體內各處骨骼,之後再生長成另一個腫瘤,破壞骨骼結構,我們稱之為「骨擴散」。全身所有骨骼都有可能發生骨轉移,但轉移部位,大多集中在脊椎、肋骨、盆骨、大腿骨和上臂骨。一般而言,肘關節以下及膝關節以下,較少發生骨擴散的情况。

原發性骨癌,一般是指源自骨頭的腫瘤,相對較為罕有,治療方法與骨擴散完全不同。

關於癌症骨擴散的8個問題 前列腺癌、乳癌、肺癌較易骨轉移?引致痹痛骨折?等於骨癌?
骨擴散——晚期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轉移至骨頭的機率較高;轉移部位多發生於脊椎、肋骨、盆骨、大腿骨和上臂骨。(Sinenkiy、ttsz@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前列腺癌、乳癌、肺癌 較易骨擴散

2. 哪些腫瘤較易出現骨擴散?

前列腺癌、乳癌、肺癌,這3種癌症轉移到骨頭的機率較高。當然其餘癌症進入晚期也會有骨擴散風險。

存活率看主要器官有否擴散

3. 出現骨擴散,是不是表示病情已非常嚴重?

一般而言,如癌症出現骨擴散,意味癌細胞已透過血液擴散至遠處器官,癌症已屆第四期,故病情算是比較嚴重。但病人存活率視乎不同腫瘤及不同病情(例如其他主要器官:肝、肺及腦部等有否擴散),差異可以很大,故即使病人有骨擴散,並不意味病人壽命一定很短。

「蝕骨」加快 骨質流失致脆弱

4. 骨擴散如何破壞骨骼結構?

人體的骨骼裏有兩種細胞,一種叫蝕骨細胞(osteoclast),而另一種叫成骨細胞(osteoblast)。蝕骨細胞的功能是分解骨質,而成骨細胞的功能則是製造骨質。正常骨骼,此兩種細胞的生長處於平衡狀態,讓骨質長期保持穩定。但當腫瘤擴散至骨骼後,會釋出物質讓蝕骨細胞的生長加快,而成骨細胞的生長則相對變弱,破壞兩者平衡。因此,骨質便不斷流失,骨頭變得愈來愈脆弱。


相關閲讀:【前列腺癌】早期未擴散低中高風險患者常用治療方法 知多啲:小便頻密困難或腫瘤轉移?


痹痛骨折 壓脊椎致癱瘓失禁

5. 骨擴散會引致什麼不適?是否所有骨擴散病人也會感到疼痛?

不是所有骨擴散也會疼痛,但機率是高的。據統計,約80%骨擴散病人會感到疼痛。病人感到的不適如下:

‧局部疼痛:

此乃最常見的病徵。由於擴散至骨頭的腫瘤會增生造成局部發炎,壓迫局部組織,或侵犯神經,引致疼痛及麻痹等情况

‧骨折:

骨擴散會引致骨質流失,破壞結構,令骨頭變得脆弱,如骨擴散發生於大腿骨或上臂骨等,這些較幼長及需承受重量的骨頭,較易出現骨折的現象

‧脊髓壓迫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此乃骨擴散最危險的併發症。骨擴散至脊椎,腫瘤向後生長並壓迫到脊髓神經,引致麻痹、四肢無力,甚至癱瘓及大小便失禁等。一旦未能及時處理,脊髓神經的損傷往往不能修復,造成永久傷害

‧高血鈣症:

由於骨質分解明顯增加,會釋放出鈣質流入血液。高血鈣症狀通常不太明顯,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疲倦、心律不整、惡心、嘔吐、便秘、脫水及神志不清等

‧影響骨髓造血功能:

由於骨擴散佔據了部分骨髓的空間,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造血功能,因而產生貧血、白血球偏低或血小板不足的情况,影響病人的精神、抵抗力及止血功能等

腫瘤局部控制1年達90%

6. 電療對骨擴散有何幫助?

‧減少痛楚:研究顯示電療約1個月內,約70%患者疼痛會得到部分或完全改善。一般而言,電療後痛楚不會立即緩解,通常需兩星期左右才會慢慢改善

‧加強腫瘤局部控制,維持病人自理及活動能力

‧減低骨折或壓迫神經等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7. 傳統電療及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對骨擴散的療效有什麼分別?

傳統電療技術經常用於治療骨擴散,但由於精準度不足,為免傷及附近神經及正常組織,能照射的電療劑量往往較低,止痛及控制效果較短暫。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結合了精準定位及影像導航技術,精準度能提升至1至2毫米左右,電療劑量可以提升。研究顯示病人的止痛效果更佳;而腫瘤局部控制1年更可達90%,這大大減低了骨擴散對病人的影響。


相關閲讀: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手術助脊椎神經減壓

8. 骨擴散還有其他什麼治療方式?

A. 手術治療

I.當患者的骨擴散造成脊椎骨結構不穩定、壓迫脊髓神經,醫生會考慮外科手術,幫助脊椎神經盡快減壓,避免永久損壞

II.當患者負重骨骼(如下肢骨)受損嚴重,已發生或較大可能骨折,醫生便會考慮手術,幫助骨骼回復結構穩定,並減低病人痛楚

B. 非手術治療

I.止痛藥:輔助其他治療,減少病人疼痛症狀

II.骨針:病人需定期注射,藥物原理是減少骨骼裏的蝕骨細胞,從而減慢腫瘤對骨骼的破壞。研究顯示病人注射骨針後的痛症會減少,發生骨折或脊髓壓迫等併發症的機率亦較低

總括而言,骨擴散非無藥可治,多學科治療(精準電療,配合手術及藥物治療)能大大減低病人痛症,以及發生可怕併發症(如骨折或脊髓壓迫引致癱瘓或大小便失禁)的風險,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關於癌症骨擴散的8個問題 前列腺癌、乳癌、肺癌較易骨轉移?引致痹痛骨折?等於骨癌?
減低痛症——骨擴散並非無藥可治,多學科治療能減低病人痛症和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設計圖片,模特兒非文中提及人物,Erdark@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蔣子樑(港大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治療肺癌:中大首創中性粒細胞免疫療法  大幅提高腫瘤中抗癌細胞水平 //www.afterroberto.com/%e6%b2%bb%e7%99%82%e8%82%ba%e7%99%8c%ef%bc%9a%e4%b8%ad%e5%a4%a7%e9%a6%96%e5%89%b5%e4%b8%ad%e6%80%a7%e7%b2%92%e7%b4%b0%e8%83%9e%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5%a4%a7%e5%b9%85%e6%8f%90/ Tue, 13 Jun 2023 05:15: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583 【明報專訊】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可經基因編輯方式大幅提升人類「中性粒細胞」在腫瘤中抵抗肺癌的能力,研究團隊表示,從實驗老鼠上證實「中性粒細胞」作為新一代抗癌免疫療法的臨牀潛力,並屬全球首次,有望突破現有療法的障礙,初步數據反映療法可以應用人體。團隊下一步會在大型動物身上測試,確保安全,未來希望嘗試把療法應用至治療其他實體癌,如肝癌、胸腺癌及胰臟癌等,預料5至8年內能人體應用。

治療肺癌:中大首創中性粒細胞免疫療法  大幅提高腫瘤中抗癌細胞水平

肺癌是本港癌症頭號殺手。(網上圖片)

中大首創「中性粒細胞」促癌變抗癌 治療早期肺癌

「中性粒細胞」屬人類血液中含量最高的白細胞,主要為身體抵抗微生物及病毒侵襲。研究團隊發現,「中性粒細胞」在進入肺癌腫瘤後,角色與功能會改變,並出現抗癌N1或促癌N2兩種狀態。N1細胞愈多,肺癌病人存活率愈高。團隊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分析患者組織時,意外發現「中性粒細胞」在肺癌微環境中首先呈促癌N2狀態,需進一步轉化才會呈現抗癌N1狀態,突破了現有科學理論。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鍾一琿表示,在老鼠實驗發現,免疫調控分子「Smad3」基因是阻止「中性粒細胞」在肺癌微環境發展N1抗癌狀態的關鍵,因此,團隊發明全球首創的「中性粒細胞免疫療法」,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標靶當中的「Smad3」基因,大幅提高腫瘤中的N1抗癌細胞水平,阻止肺癌生長。研究結果已獲發明專利,亦刊載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源自血液免疫系統 副作用較低

該療法研究目前專注治療早期肺癌。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表示,相關技術有不少優點,例如「中性粒細胞」能從一般人血液中大量提取,克服原材料短缺問題;該細胞亦屬先天免疫系統,減少病人出現排斥反應;「中性粒細胞」也能自動追蹤腫瘤微環境,減低對其他身體組織的副作用。

料8年內應用 傳統化療標靶治療外選擇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主任杜家輝解釋,腫瘤由癌細胞和淋巴細胞及免疫細胞等其他細胞組成,形成「腫瘤微環境」。癌細胞生成源自免疫逃脫,即原本壓制癌細胞生長的免疫細胞,反過來助長癌細胞生長。建基於加強或調節身體免疫系統的免疫治療亦應運而生,令患者除傳統的化療和標靶治療外,有更多選擇,惟單獨使用作為肺癌最常用免疫療法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僅有三成肺癌患者受益。

]]>
【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www.afterroberto.com/%e5%be%9e%e4%be%86%e4%b8%8d%e5%90%b8%e7%85%99%e4%b8%8d%e9%a3%b2%e9%85%92-%e7%82%ba%e4%bd%95%e6%82%a3%e4%b8%8a%e8%82%ba%e7%99%8c/ Wed, 12 Apr 2023 05:12: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014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肺癌病人是非吸煙人士。這些病人都會問:自己從來不煙不酒,為何會患上肺癌呢?近年生物醫學研究發現,肺癌成因和肺部某些細胞發炎有關。無獨有偶,中醫認為肺癌病人大多是肺陰虛、肺有火。如何貫通中西醫兩方面的知識,減低患肺癌的風險呢?

不煙不酒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發炎「助攻」引發癌症

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症,可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

‧癌症初始期(tumour initiation)

‧癌症啟動期(tumour promotion)

‧癌症發展期(tumour progression)

【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密切關係——研究發現,癌症與細胞組織發炎有密切關係,肺細胞長期發炎會加速癌症形成。(utah778、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癌細胞3個變異階段 正常肺細胞出現基因突變

正常細胞要變成侵略的癌症細胞,必先經過這3階段變異。假如任何情况能夠阻斷這3個階段的變異,癌細胞便會消滅於萌芽,不能發展成傷害身體的癌症。最容易理解是第三階段癌症發展期,當細胞變異到了最後階段 ,最後守住關口的便是身體免疫力。假如免疫力不足,不能制止癌細胞衝破第三階段,便會形成真正的癌症。

第一階段癌症初始期,主要和細胞的基因變異有關。第二階段癌症啟動期,研究發現與細胞組織發炎密切相關。


相關閲讀:【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煙草致癌物傷肺細胞 長期發炎加速形成癌症

以肺癌為例,傳統認知是減少吸煙就會減低肺癌風險,因為煙草內有很多致癌物,這些致癌物會損傷正常肺細胞基因,引起肺細胞基因突變。隨病人年紀愈大和吸煙年數愈長,身體的基因修復機制不能夠完全回復煙草致癌物所引起的基因破損,正常肺組織細胞產生了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就像街道的垃圾,當垃圾愈積愈多,但清道夫人數卻愈來愈少,垃圾堆積便會臭氣熏天),使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這便是第一階段的癌症初始期。

但如果只有第一階段基因突變的肺細胞,沒有第二階段的癌症啟動期「助攻」, 這些變異細胞不能完全形成為癌症。以往並不肯定什麼在「助攻」, 但現在研究發現組織發炎便是第二階段的助攻。原來當肺細胞長期發炎,會吸引巨噬細胞(tumour associated macrophage)走到發炎細胞內,這些在肺部的巨噬細胞會不斷分泌發炎因子,可以促進原本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基因變異肺細胞,加速生長變成癌症。

研究:藥物抑發炎因子 減肺癌風險

幾年前發表的一個大型研究(CANTOS trial),研究本來目標是透過一種免疫球蛋白去抑制體內一種發炎因子(interleukin 1 beta,下稱 IL-1β),希望用這一種藥物減低重複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因為由冠動脈阻塞引起的心肌梗塞,和血管有炎症有很大關係)。這個大型研究無意中發現,研究參與者注射了藥物壓抑IL-1β減低身體發炎,肺癌發生機率隨之也降低;而且用藥劑量愈大,肺癌發生率愈低。這無意中證實了,臨牀上若能夠壓抑肺部發炎,確實是可以減少肺癌的發生(當然不能夠用這隻藥去治療肺癌)。

回到非吸煙人士身上,究竟他們為什麼會患上肺癌呢?在香港,不少非吸煙人士所患的肺癌通常是帶有獨特基因變異,最常見是EGFR基因突變。這類肺癌廣為人知的是,可以利用針對EGFR突變的標靶藥來治療。那麼,EGFR這一類基因突變為何會在肺細胞出現?答案雖然未完全清楚,但近來研究發現可能和年紀大基因破損有關;亦即是說不像吸煙人士般接觸了特別的致癌物,而是肺部細胞修復正常基因突變細胞的能力,隨年紀大機能減退。近來甚至有研究發現,在沒有肺癌的人抽取一些肺組織細胞來檢測,正常肺組織細胞也可以帶有EGFR基因突變。那麼,即是說不是單有EGFR基因突變,就一定會出現肺癌。


相關閲讀:【世界無煙日】吸煙令患癌風險大增 電子煙無助戒煙反上癮 中西醫戒煙有法


PM2.5微粒可致肺部發炎

原來另一關鍵是空氣污染。空氣中PM2.5微粒會引起肺部發炎,促進第二階段的癌症啟動期。PM2.5微粒在大氣中的濃度愈高,出現這一類EGFR肺癌的機率也愈高。這項結果無論是在實驗室老鼠當中,或是在公共衛生統計學方面都有相對的研究支持。所以空氣污染引起肺部發炎,可能是肺癌一個主要的成因。

另外,吸煙同時間影響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因為吸煙一方面提供致癌物,引起第一階段的基因變異,也直接導致肺部長期發炎。

【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空氣污染——空氣中PM2.5微粒會引起肺部發炎。PM2.5微粒濃度愈高,出現EGFR肺癌的機率也愈高。(資料圖片)

中醫理論:養肺良方:睡眠足忌吃辣 郊外做運動

中醫藥方面,一直以來中醫認為肺癌病人是肺陰虛、有虛火。肺有虛火,轉換到現代術語,其實就是肺有長期發炎的意思。

肺有虛火的症狀,包括長期乾咳、喉嚨乾、皮膚乾,以及容易受外邪感染。中醫認為利用簡單食療,例如:沙參、麥冬、梨,是簡單養陰降火的方法。另外,降肺火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吃辛辣和熱氣食物,避免經常發怒。這些生活調適轉換到現代醫學也有根據,因為充足睡眠能夠協助修補DNA破損(第一階段),經常吃高熱量等熱氣食物會促進細胞發炎(第二階段),所以中西醫藥有時確實是一脈相承。

中醫養肺的方法還包括常到郊區做運動。所謂肺氣需要舒張,就是說要多到郊區空氣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的運動,促進肺部健康。這與練氣功的人,要在人流低的郊區練功,道理如出一轍;避免吸入城市中的污染空氣,確實是可以減低肺部發炎。

有趣的是,傳統智慧選購房屋時,一般也不希望在最繁忙的大街,反而喜歡靜中帶旺,甚至在郊區選購大宅。原來確實是有健康的意義在其中。

【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舒張肺氣——中醫養肺方法包括常到郊區做運動,以及到空氣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舒張肺氣。(Maridav@iStockphoto)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癌症】惡性腫瘤出現肺轉移?中大機械人輔助無創「微波叮熟」癌細胞全球首例 術後兩日內出院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9%8c%e7%97%87%e3%80%91%e6%83%a1%e6%80%a7%e8%85%ab%e7%98%a4%e5%87%ba%e7%8f%be%e8%82%ba%e8%bd%89%e7%a7%bb%ef%bc%9f%e4%b8%ad%e5%a4%a7%e6%a9%9f%e6%a2%b0%e4%ba%ba%e8%bc%94%e5%8a%a9%e7%84%a1/ Fri, 10 Mar 2023 04:17:0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744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由去年10月起,已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為3名病人做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6個肺轉移組織,全部病人都沒有失血及併發症,並在手術後兩日內出院。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指出,相關技術仍在臨牀研究階段,目標在全球完成145例,又指技術有望在今年底普及,並應用在原發性肺癌患者上,預計全港每年可治療百多名病人。


相關閲讀:【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 癌症晚期手術衍生副作用

中大醫學院成為全球首間院校運用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完成以微波消融術治療轉移性的肺腫瘤。吳士衡表示,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經常會移至肺部(稱「肺轉移」),而肺轉移出現在癌症晚期階段,患者通常曾經接受手術治療,或正接受化療,而治療衍生的副作用已經對病人生理或心理造成不少負荷。

【癌症】惡性腫瘤出現肺轉移?中大機械人輔助無創「微波叮熟」癌細胞全球首例 術後兩日內出院
中大醫學院去年10月利用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完成以微波消融術治療轉移性的肺腫瘤手術,全部病人都沒有失血及併發症。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左)及名譽臨牀助理教授劉穎虹(右)介紹治療過程。(曾憲宗攝)

免連健康組織一併切除

他續稱,以手術切除是肺轉移常規治療方式,但手術會造成創傷,亦可能損害肺部健康組織;相反,運用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屬無創手術,不會造成傷口,大部分病人手術後亦不會感到痛楚及出血,而且手術毋須切除肺組織,因此不會損害任何健康組織,可為病人保存最多肺部功能。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


機械人輔助「叮熟」肺轉移組織

病人接受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前須全身麻醉,醫生會利用導航平台操控支氣管鏡,再將用作消融的導管探頭,準確放進肺轉移組織位置,釋放微波能量「叮熟」癌細胞,手術後一個月,醫生會為病人做電腦掃描,跟進治療效果。


鏡管探頭準確伸進肺部

吳士衡解釋,由於包括癌細胞在內的活細胞於超過60℃環境下都會壞死,手術原理就像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將肺轉移組織「叮熟」,目前微波消融術可消融不大於2至2.5厘米的肺轉移組織。

一名完成微波消融術的70歲男病人曾於2020年患上大腸癌,先後做過兩次外科手術,處理阻塞性腸臟腫瘤,以及接受多次化療和電療。不過,醫生在病人接受化療期間,發現他兩邊肺均出現肺轉移,後來確診為腸癌轉移。該名男病人接受微波消融術後至今,沒有失血及出現併發症。


料全港每年可治百多病人

吳士衡預計威院每年約有30至40個病人適合接受這項手術,全港總共每年可治療百多名病人。

]]>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8%a5%bf%e9%86%ab%e7%b5%90%e5%90%88%e6%b2%bb%e7%99%8c%e7%97%87-%e5%8d%b3%e7%b2%be%e6%ba%96%e9%86%ab%e5%ad%b8%ef%bc%8b%e6%95%b4%e5%85%a8%e6%b2%bb%e7%99%82/ Mon, 19 Dec 2022 06:51: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175 【明報專訊】中西醫結合治癌,是精準醫學和整全治療結合。就像踢世界盃一樣,西醫標靶藥着重找出最有實力的前鋒,攻破對方龍門,但對手會想辦法制約前鋒,情况好比標靶藥失效。而中藥處方用上十多種中藥,就像全隊球員互相配合、變陣,令對方難以識破。想贏得世界盃,最好方法是以上述兩種哲學結合運用。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乳癌術前化療助縮瘤 新標靶藥提升治癒率


精準醫學 vs. 整全治療

西醫腫瘤學在近十多年發生了重大改變。由以往只用化療,慢慢地變為用各種不同類型標靶藥和免疫治療。藥物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給,但更為重要的是,現在西醫腫瘤學已經變成一種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最常見的是,不少癌症,特別是肺癌、大腸癌和乳癌,在未開始用藥之前,都會先作各種腫瘤基因測試,斷定最合適該病人的標靶藥物,或評估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為每名病人定下最合適的藥物組合,才會開始治療。相對以往在同一癌症上,病人都用同樣化療,確實是一種進步。因為精準治療不但成效更好,而且副作用一般也較輕。

那麼中醫藥治癌有沒有精準治療呢?中醫學也有類近於精準醫學,就是傳統望聞問切、辨證論治。簡單說,就是中醫會先透過望聞問切,了解每一名病人病情和當下體質等因素,才定下一個「證形」,再開出針對該病人的處方。所以即使是兩個同是肺癌的病人,兩條中藥處方可以截然不同,一個病人可能着重補氣養陰,另外一個病人可能着重活血化瘀。可以說中醫藥是度身訂做的醫學。

然而,中醫的辨證論治和西醫的精準治療,其實有很大的差異。西醫精準治療主要是透過腫瘤樣本分析腫瘤基因突變來斷定最佳用藥。中醫望聞問切主要是了解病人患病後,如何影響了身體五臟六腑,再用中藥處方去糾正五臟六腑的失衡,透過改善五臟六腑的平衡,間接發揮抗癌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夾擊癌細胞——西醫的精準治療是針對癌細胞,中醫的度身治療則是針對病人體質。(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

標靶藥一大弱點

所以簡單地說,西醫腫瘤學是直接針對癌細胞的精準治療,而中醫學是針對病人本身的度身訂做整全治療。

西醫標靶治療確實是很厲害的治癌武器,因為當找到合適標靶藥,用藥後腫瘤細胞一般都會快速死亡,疾病可以大幅度受控。但標靶藥有一個最大弱點,就是很多時用了一段時間後,腫瘤再度發生基因突變,產生抗藥基因令標靶藥慢慢失效。這時候便要重新抽腫瘤細胞組織,再去研究有否其他標靶藥可以使用。假如沒有,便要回歸傳統的化療。這種情况在肺癌病人身上特別多見。

中醫的整全治療,除了考慮腫瘤本身以外,更加全盤考慮病人體質和身體各樣問題。以肺癌病人為例,中醫除了考慮治療要使用針對肺癌的「抗癌中藥」,在不同階段用藥也有不同;病人起初病徵時,肺熱較重,要使用更加多清熱解毒的中藥;但過一段時間,可能病人本身有腸胃問題,脾虛有濕,引起咳嗽痰多,容易肚瀉,加上經過早前治療後熱毒已清除,反而痰濕瘀滯,就需要加上健脾化濕、化痰散結中藥。若病人在治癌過程中,不幸染上新冠病毒,出現氣喘消瘦的問題,便要加入益氣養陰的中藥,同時稍為減少清熱解毒的中藥。

另外,中醫着重生活調理治療腫瘤,例如會叮囑肺癌病人要有充足睡眠,適當戒口,針對病人體質定出合適的湯水藥膳,避免工作過量,要調節情緒等。這些生活上細節看似簡單,其實在中醫學上對於養病的病人甚為重要。所以中醫藥治癌雖然有精準的一面,但更為着重整個人體多方面同時兼顧的整全治療。


相關文章:【了解腸癌】預防大腸癌 從生活飲食習慣入手


前鋒單刀 vs. 隊友助攻

此外,一般中藥處方使用藥材數量很多,跟西藥標靶藥只用一兩種藥物截然不同。中西藥理念之不同,就像世界盃一樣,西藥標靶藥着重找出最有實力的前鋒,希望靠這名明星球員來贏得比賽,但假如這位明星球員因傷未能上陣,或踢法被識破受制(情况好比標靶藥失效),那麼球隊便會輸掉球賽。中藥處方的理念是,十多種中藥就像全隊球員互相配合,雖然沒有哪一個是突出的明星球員,但不同球員互相變陣,在平平無奇之間達到效果,對方難以識破。

想贏得世界盃,最好方法是以上述兩種哲學結合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癌,也正就是精準醫學和整全治療,兩種不同方向達到相輔相成的目標。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朱建勳

]]>
【肺癌】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第四期 「大包圍」檢測基因 精準狙擊晚期肺癌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82%ba%e7%99%8c%e3%80%91%e6%97%a9%e6%9c%9f%e7%84%a1%e7%97%85%e5%be%b5-57%e6%96%b0%e7%97%87%e5%b1%ac%e7%ac%ac%e5%9b%9b%e6%9c%9f-%e3%80%8c%e5%a4%a7%e5%8c%85%e5%9c%8d%e3%80%8d%e6%aa%a2/ Mon, 05 Sep 2022 10:29: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287 【明報專訊】人體已知的基因有2萬多種,其中不少和肺癌有關,若這些基因出現突變,有可能引起不同種類的肺癌。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及頭號殺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有5575宗肺癌新症,比10年前上升約 27%;引致死亡個案有4033宗,可見肺癌死亡率相當高。掌握愈多關於基因突變與肺癌的關係,就能幫助愈多病人。

時至今日,肺癌有很多治療方法。肺癌可分4期,第一、二期屬於早期,腫瘤比較細小,視乎病人意願、年紀、腫瘤實際位置等,只要情况許可,基本上可以手術切除,是治療早期肺癌最有效方法。第三期屬於局部晚期,首先需要替病人做基因檢測,看看會否和某些基因突變相關,以判斷是否適合使用標靶藥(有時會加入化療或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第四期屬於晚期,腫瘤已出現轉移,主要會採用化療,以及在檢測到基因突變之下使用標靶藥,或化療和免疫治療的組合治療。


相關文章:【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四期

簡單來說,若確診時已是第四期肺癌,決定治療方案的主要關鍵是:有否出現基因突變。而早期肺癌並無病徵,在2019年新症中,約57%初次確診時已是第四期。以肺癌最常見的基因突變——EGFR陽性為例,若確診肺癌時已屬第四期,並檢測出EGFR陽性,現時會以第一或第二代標靶藥作為一線治療,但部分病人用藥1年後或出現抗藥性,需改用第三代標靶藥。

隨藥物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我們注意到,肺癌治療已出現了「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舉例說,一名肺癌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院方替他做基因檢測,結果沒檢測到基因突變,因此不會使用標靶藥。然而,本港公立醫院為肺癌病人提供的基因測試,只包括較常見的3種:EGFR、ALK、ROS1。只要沒檢測出這3種基因突變,就會視為不適合使用標靶藥。那麼,有多少肺癌個案和這3種以外的基因突變有關,卻被拒諸標靶藥或其他適切療法以外?


【肺癌】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第四期 「大包圍」檢測基因 精準狙擊晚期肺癌
(設計圖片,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免費提供逾300種基因測試

為了找出答案,把更精準的治療模式引進前線腫瘤門診,幫助肺癌患者及醫生掌握治療方向,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同政府及私人機構,合作推出「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整體個案約82%。這計劃目標是在醫管局轄下7間癌症中心,招募1800名合資格的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免費提供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即涵蓋和肺癌相關的300多種基因。

參與這計劃的病人接受檢測之後,醫生可掌握更多病人資訊,從而為病人度身訂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舉例說,若檢測出病人有EGFR、ALK、ROS1以外的基因突變,在現有10多種標靶藥中可能有適合他們使用的,有助他們控制癌症病情及延長存活期。


【肺癌】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第四期 「大包圍」檢測基因 精準狙擊晚期肺癌
基因檢測——確診第四期肺癌,決定治療方案的主要關鍵是有否出現基因突變。(enot-poloskun@iStockphoto)

個案:揪出隱性基因突變 度身訂做治療方案

一名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確診時發現肺部右下葉有一粒4.3厘米腫瘤,且轉移到淋巴結、肝、胸膜、骨、腦。病人到過不同私家醫院接受基因檢測,但都找不到和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所以開始了化療和免疫治療組合的方案。最近參加「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檢測後發現他身上有隱性基因突變,主要是EML4-ALK 融合(變體 3a/b),在之前的檢測中並沒有發現。

這結果改變了他的治療方案,能夠接受較精準及個人化的標靶藥物治療。

文:李浩勳(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副教授)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化療傷身?標靶、免疫治療更好? 抗癌三大療法 各擅勝場


精準醫學:建基因組數據庫 尋肺癌觸發成因

透過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除了為病人提供精準診斷和治療,亦期望達到以下目標:

1. 期望計劃所得的數據,奠定本港臨牀基因組數據庫的基礎,可以對比亞洲或外國的肺癌病人,基因突變有無明顯分別,從中找出會否因為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包括吸煙等,引致不同肺癌演變,甚至觸發肺癌。

2. 希望找到在亞洲尤其是香港肺癌病人身上,除了EGFR、ALK、ROS1這3種基因突變,還有哪些和肺癌關係較密切,從而探討公立醫療需否把更多基因納入為常規檢測。若發現和肺癌關係密切但過去未受重視的基因,未來在學術上或製藥工業上的研究也多一個方向,長遠幫助更多肺癌病人。


【肺癌】早期無病徵 57%新症屬第四期 「大包圍」檢測基因 精準狙擊晚期肺癌
找出病因——透過基因研究,希望找出會否因生活習慣、吸煙等引致不同肺癌。(資料圖片)

非小細胞肺癌精準醫學計劃

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全面癌症基因檢測」,詳情可致電9500 2757或電郵至nsclcgen@hku.hk,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的研究團隊查詢,篩選結果由醫生決定。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