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2 Aug 2024 08:59:2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肥胖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胰臟癌 | 死亡率高?胰臟癌病徵、引致基因突變5大高危因素 7類人士提高警覺 //www.afterroberto.com/%e6%88%aa%e6%93%8a%e8%b6%85%e6%83%a1%e8%83%b0%e8%87%9f%e7%99%8c-%e9%ab%98%e5%8d%b1%e6%97%8f%e9%a9%97%e5%ae%9a%e5%9f%ba%e5%9b%a0-%e5%85%a9%e8%bf%91%e8%a6%aa%e7%a2%ba%e8%a8%ba-%e5%ae%b6%e4%ba%ba/ Thu, 22 Aug 2024 08:59: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360 [編按:英格蘭隊的瑞典籍前帥艾歷臣今年初宣布患上胰臟癌已一段時間,並證實或於年內辭世。76歲的他近日拍攝了新的紀錄片,疑向世人道別,其間盼望人們記得他是一個積極的人,並說:「不必為我感到遺憾,微笑好了……感謝所有人所做的一切,教練、球員、球迷,全都太棒了……請好好地照顧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究竟胰臟癌 (Pancreatic Cancer)有什麼病徵?死亡率有多高?手術不能根治嗎?]【明報專訊】胰臟癌的發病率不高,雖不列入香港十大癌症,但其死亡率卻不可少覷。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十大癌症死亡數字顯示,胰臟癌排第五,奪去了711人的性命。胰臟癌五年存活率5%至8%,為所有主要癌症中最低。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屆中晚期,只有約20%的病人適合動手術作根治性切除,其餘患者治療以化療為主。究竟胰臟癌的具體成因是什麼?有哪些引致基因突變的高危因素呢?哪類人士是高危一族宜提高警覺呢?

胰臟癌,癌症,遺傳,基因突變,吸煙,酗酒,肥胖,慢性胰臟炎,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基因測試,
上升趨勢——胰臟癌有按年上升的趨勢,由2008年的448宗新症個案升至2016年的702宗,而根據西方國家經驗,胰臟癌個案仍會進一步上升。(Eraxio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胰臟癌成因不明 引致基因突變高危因素

胰臟癌的具體成因不完全清楚。大部分個案為基因後天偶發突變(sporadic)引起,引致基因突變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煙、酗酒、肥胖、缺乏運動、慢性胰臟炎等。按西方國家的研究,約10%至15%胰臟癌個案有遺傳(genetic)因素,當中又可再分為兩類:

  1. 家族性胰臟癌(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
    家族中有最少兩名近親(兄弟姊妹、父母或子女)確診罹患胰臟癌,而本身非遺傳性腫瘤綜合症患者,便屬家族性胰臟癌。根據統計,若有一個近親罹患胰臟癌,其餘家族成員的罹患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3至5倍;有兩個近親罹患胰臟癌,風險比常人高5至7倍;三個近親罹患胰臟癌,風險高30倍。
  2. 遺傳性腫瘤綜合症(Hereditary Cancer Syndrome)
    我們與生俱來擁有約3萬組基因,每組基因有一對,一個從父親遺傳,一個從母親遺傳。當中小部分的基因對抑制或促進癌症形成起關鍵作用。遺傳性腫瘤綜合症患者,其抑制或促進癌症的基因帶有先天缺陷(Germline mutation),也就是說在一對染色體中,其中一條基因天生便有缺陷,當人體在生長過程中,因環境或其他因素,另一條基因亦發生變異時,細胞便容易不受控制,大大增加患癌風險;而父母有缺陷的基因亦有可能傳給下一代。

胰臟癌,癌症,遺傳,基因突變,吸煙,酗酒,肥胖,慢性胰臟炎,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基因測試,
(明報製圖)

在眾多與胰臟癌有關的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其中以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較為普遍。此癌症候群源自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這兩個基因皆屬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負責修復損壞的DNA。因此,當BRCA基因發生缺陷,DNA受到攻擊而斷裂破壞後會無法正確修復,細胞內DNA損壞累積到一定程度,細胞就會發生癌變。

BRCA基因與乳癌及卵巢癌的關聯,因荷李活女星安祖蓮娜祖莉接受預防性雙乳房切除手術而廣為人知。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終其一生患上乳癌的風險高達約40%至87%,卵巢癌約16%至60%,發病年齡亦會較一般人年輕。至於胰臟癌,愈來愈多數據顯示BRCA基因突變者患胰臟癌的風險亦會增加,大型研究顯示患胰臟癌風險比常人高出兩倍;但有別於乳癌及卵巢癌,BRCA相關的胰臟癌的發病年齡與其他胰臟癌患者無異。


相關文章:胰臟癌病徵:體重下降顯著 病人接受惠普爾手術後消化功能受損 飲食有對策


及早發現或可作手術 存活率較理想

如何篩查及預防胰臟癌,現時醫學界仍未有確切定論,需要更多的相關研究才能制訂合適指引。在最新發表、經過16年追蹤的研究報告,在高危群組中,透過篩查發現的胰臟癌一般較為早期,較多病人適合接受根治性的手術,存活率亦較理想。我們仍需要更多數據確認相關研究結果。很多權威組織亦建議高危一族定期作超聲波內視鏡(Endoscopic ultrasound)及磁力共振(MRI)檢查,以策萬全。

胰臟癌,癌症,遺傳,基因突變,吸煙,酗酒,肥胖,慢性胰臟炎,遺傳性腫瘤綜合症,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基因測試,
遺傳因素——約10%至15%胰臟癌個案有遺傳因素,現時科技已可透過驗血找出問題基因,幫助醫生找出對應預防和治療方案。(Ca-ssis@iStockphoto)

 

胰臟癌7類高危一族

  • 家族中有最少兩名近親確診罹患胰臟癌
  • 帶有先天性基因缺陷的遺傳性腫瘤綜合症患者:
  • BRCA、PALB2: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 CDKN2A:家族性非典型性多痣和黑色素瘤症候群(Familial atypical multiple mole melanoma)
  • 錯配修補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基因) MLH1、MSH2、MSH6、PMS2:連氏綜合症(Lynch syndrome),舊稱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症候群
  • STK11: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
  • PRSS1:遺傳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等

胰臟癌6個徵狀

至於胰臟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據智友站資料顯示,較常見的病徵包括: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 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基因測試 有助個人化治療

另一方面,西方研究顯示約有10%至15%的胰臟癌患者,帶有先天性基因缺陷但自己未有徵狀或察覺,有問題的基因有可能傳給下一代。現時科技可透過血液準確測試基因,檢驗患者是否帶有問題基因,及早識別有助作出相應措施。

治療方面,透過血液檢驗能找出10%至15%帶有先天性基因缺陷的胰臟癌患者。近年研究指出,找出問題基因往往能幫助醫生找出對應的標靶藥或免疫治療,制訂個人化的治療。例如:BRCA基因變異者較適合用鉑金類(Platinum)化療及PARP抑製劑;錯配修補基因(MMR基因)變異則較適合接受免疫治療等等。我們仍需更大型的臨牀研究證實其功效,但對於治療選項甚少的胰臟癌患者,這無疑帶來新希望。

期望在不久的將來,隨更多的研究結果面世,我們能制訂更有效的胰臟癌篩查及預防指引,同時透過基因測試技術為病人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現時大部分遺傳性胰臟癌的數據均源自西方國家,期望香港在未來建立相關的數據庫,以助更有效應對此癌症殺手中的殺手。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糖尿病】教你精明挑選家用血糖機查閱表列醫療儀器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6%95%99%e4%bd%a0%e7%b2%be%e6%98%8e%e6%8c%91%e9%81%b8%e5%ae%b6%e7%94%a8%e8%a1%80%e7%b3%96%e6%a9%9f%e6%9f%a5%e9%96%b1%e8%a1%a8%e5%88%97%e9%86%ab%e7%99%82%e5%84%80%e5%99%a8/ Thu, 06 Jun 2024 04:03: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069

糖尿病是本港常見慢性疾病之一。遺傳、年老、體形肥胖、缺乏體能活動等都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可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一種調節血糖的荷爾蒙)或身體有效運用胰島素,繼而令血糖水平上升。血糖長期過高,可導致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中風、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失明、慢性皮膚潰瘍等疾病。

【糖尿病】教你精明挑選家用血糖機查閱表列醫療儀器

糖尿病者慎吃高脂高熱量食品 血糖飈升易致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須維持規律的飲食習慣,就算在喜慶及節日,亦需節制飲食。端午節將至,端午粽等應節食品普遍屬高熱量及高脂食品,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否則有機會促使血糖迅速飈升,引發急性併發症,嚴重時更可危及生命。

因此,監測血糖水平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患者須根據醫療人員指示,在特定時間量度血糖,因應情况調整飲食及藥物治療,將血糖維持於正常水平內。

要監測和記錄血糖水平,一部可靠而精準的家用血糖機不可或缺。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血糖機監測記錄血糖水平 購買醫儀器貼士

為協助市民揀選安全、符合品質及性能要求的醫療儀器,衞生署醫療儀器科設立「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下稱「制度」),參照國際及地區的技術標準,以及相關國際機構的技術建議,審批出符合要求的醫療儀器,並將儀器表列。

醫療儀器以風險水平分為不同級別,一般醫療儀器以I至IV級分類,體外診斷醫療儀器則以A至D級劃分。

不少人以為家用血糖機及試紙只是普通健康產品,原來家用血糖機及試紙均屬於C級的體外診斷醫療儀器。市民可在衞生署醫療儀器科網站中找到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的產品資料,使用時更獲保障。


相關閲讀: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市民在購買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等醫療儀器時,可參考以下貼士:

  • 先登入醫療儀器科網站,查看獲審批及表列的醫療儀器,並優先考慮表列產品,保障健康;
  • 細閱及遵從使用說明;
  • 使用兼容的血糖試紙並注意使用期限;
  • 定時按使用說明進行測試並解讀測試結果;
  • 記錄測試結果;
  • 按使用說明儲存及保養儀器;
  • 如有病徵(如口渴、尿量增多、傷口經久不癒等)或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療人員

為進一步便利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的使用者,衞生署醫療儀器科亦設立了專題網頁,羅列已表列的家用血糖機及試紙,方便市民參考並比對家用血糖機及試紙產品的製造商、品牌及型號,以及查閱產品的本地負責人、包裝樣式、包裝上的表列號碼(格式為 「HKMD No ######」),方便向負責人查詢產品資料,及到商店選購產品。

想了解更多關於「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的資訊,歡迎瀏覽衞生署醫療儀器科網站( https://www.mdd.gov.hk )或透過電郵 ( mdd@dh.gov.hk )查詢。

相關網頁:

衞生署醫療儀器科網站:https://www.mdd.gov.hk

「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下已表列的醫療儀器:https://www.mdd.gov.hk/tc/mdacs/search-database/list-md/index.html

家用血糖機的專題網頁:https://www.mdd.gov.hk/tc/information-publication/thematic-pages/index.html

撰文:衞生署醫療儀器科電子工程師周浩邦

]]>
計算BMI 23以上屬超重 肥胖者中醫點減磅?注意兩大瘦身謬誤 //www.afterroberto.com/%e8%a8%88%e7%ae%97bmi-%e5%b1%ac%e8%b6%85%e9%87%8d-%e8%82%a5%e8%83%96%e8%80%85%e4%b8%ad%e9%86%ab%e9%bb%9e%e6%b8%9b%e7%a3%85-%e5%85%a9%e5%a4%a7%e7%98%a6%e8%ba%ab%e8%ac%ac%e8%aa%a4/ Tue, 23 Apr 2024 09:18: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806

【明報專訊】超重和肥胖是現代都市人的「文明病」,肥胖不止影響外觀,更會帶來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嚴重可威脅生命。中醫認為超重和肥胖與體內痰濕積聚、脾胃運化欠佳,以及氣虛都有密切關係。中醫可以通過改善體質,配合飲食、作息調整,預防肥胖,並且幫助超重者積極減磅。(編按:坊間的瘦身方法五花八門,但常見有兩大謬誤,例如通過利尿排水或誘發腹瀉,快速減磅,但效果往往難以維持;第二類是戒食某類食物如澱粉質或肉類等助減肥,其實並非人人適合,甚或令部分人出現體力不支、貧血、眩暈、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計算BMI 23以上屬超重 肥胖者中醫點減磅?注意兩大瘦身謬誤
預防肥胖–中醫角度,肥胖與痰濕積聚、脾胃運化欠佳及氣虛有關,透過中藥治療,配合飲食、運動調節,可以預防肥胖。(設計圖片,fcafotodigital、dashu83@iStockphoto/明報製圖)

BMI計算23屬超重25屬肥胖  超重肥胖點算好?

肥胖,就是身體脂肪過多,是一種疾病。一般而言,成年男性正常體內脂肪含量為12%至19%,女性為25%至32%,超過即屬肥胖。臨牀上要診斷肥胖症,通常會透過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量度腰圍這類比較簡單的方法評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亞太區體重指標指引,BMI 23或以上屬於過重,BMI 25或以上屬於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約35.5吋)或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約31.5吋),便屬於中央肥胖。
BMI計算方法:體重(公斤)÷ [身高(米)]²
腰圍正確量度方法:肋骨最下緣與盆骨側邊上緣之間的中間位置量度一圈

飲食不節、少動 致痰濕蘊結

肥胖成因簡言之,是營養攝入過多,或者是能量消耗太少,導致多餘熱量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慢慢積聚。這類有形之物並非憑空想像,按中醫理解可歸納為「痰濕」。中醫典籍普遍認為「肥人多痰」、「肥人多濕」,醫家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認為「肥白人多痰濕」。 隨生活條件改善,食物充裕,不少人會因過量飲食以致營養過盛;加上現代都市人常過着養尊處優、多坐少動的生活,毋須經常從事粗重的體力勞動,皆容易令痰濕脂膏積聚體內。飲食不節,如暴飲暴食,嗜食肥肉或油膩食品、糖分過高食物或飲料等,都會導致痰濕蘊結,造成身體臃腫、痰多、動作不靈活、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舌苔厚膩等情况。

計算BMI 23以上屬超重 肥胖者中醫點減磅?注意兩大瘦身謬誤
保持運動–要增進減肥效果,除了節制飲食,還需保持運動以增加熱量消耗。(設計圖片,Chadchai Krisadapong@iStockphoto)

脾胃氣虛運化差 體重易大上落

除此之外,脾胃氣虛運化欠佳,也是致胖原因之一。清代醫籍《石室秘錄》認為「肥人多痰,乃氣虛也」。由於嗜食生冷或鍛煉不足,容易形成脾胃氣虛的狀態。脾胃氣虛則運化食物和水液的能力欠佳,當正常飲食及水液不能有效運化時,容易產生痰濕一類性質黏滯滋膩、會妨礙氣血運行的病理產物。氣虛者常見表現包括氣短乏力、體力不支、肌肉鬆弛、身體浮腫、面色蒼白、語聲低微無力、小便不暢、舌體腫脹胖大等。氣虛者體重通常容易大上大落,此乃因脾胃運化差所致,容易形成水腫、虛胖。中老年人容易變胖,尤其是以腹部堆積脂肪為特徵的中央肥胖,中醫認為也與氣虛、新陳代謝減慢、脾胃運化失司有關,以致身形改變。

方藥調整體質 改善代謝、消化

要預防肥胖和增進減肥效果,除了節制飲食減少過量攝入營養、保持運動以增加熱量消耗外,中醫認為調整體質一環也相當重要,可以改善代謝、消化等機能。痰濕蘊結者可通過化痰、祛濕的辦法減輕身體痰濕積聚,有助促進氣血運行和改善脾胃運化,常用方藥如二陳湯、半夏、陳皮、瓜蔞等。脾胃氣虛者可通過健脾補氣,改善運化,提升體力,常用方藥如補中益氣湯、黃芪、黨參、淮山等。針對宿食停留胃腸,引起腹脹脘痞等症狀,可配合使用消食藥如山楂、麥芽、神曲等。氣滯胃腸者常見脹氣、大便不暢,噯氣或矢氣(放屁)增多,治療可配伍有行氣作用的中藥,如枳殼、厚樸等。


相關閲讀:【世界肥胖日】港逾五成人屬肥胖超重  增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因素 健康減肥有法


2個瘦身謬誤:瀉下傷脾胃 食物更易積聚

坊間盛傳不少減肥方法,看似有效,實則容易傷身。第一類是不斷通過利尿、瀉下等方法,如飲用薏米水、服用有瀉下功效的中藥如大黃、番瀉葉等,達到排走體內水腫及宿便,以輕身減肥。中醫理論認為利尿、瀉下屬於攻伐病邪的手段,針對邪氣偏盛而正氣未衰之實證;對於本身正氣不足、脾胃氣虛者應避免使用,否則使身體更虛。此外,通過利尿排水或誘發腹瀉,看似能迅速排走累贅,快速減磅,但效果往往很難維持。而且久利、久瀉皆會耗傷正氣,當脾胃虛弱時,飲食和水液更容易積聚體內難去除,最終弄巧反拙。要記住健康減肥不能追求速效,理想減重目標應設定在每周減0.5至1公斤。

第二類謬誤是認為戒食某類食物有助減肥,例如戒食澱粉質或肉類等。對部分肥胖人士來說,的確有飲食失調的問題,通過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糾正高糖、高脂飲食組合,持之以恆,是可以有效減肥。但是對於飲食習慣正常的超重者來說,在保持健康生活習慣的前提下,按個別需要調整體質才是關鍵。要有效減肥,不能只照本宣科光考慮食物熱量,還要考慮身體的代謝和吸收能力,即中醫強調的「運化」,運化能力欠佳者,很可能連「喝水都會胖」。胡亂戒口,既不見得能有效減磅,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有可能出現體力不支、貧血、眩暈、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計算BMI 23以上屬超重 肥胖者中醫點減磅?注意兩大瘦身謬誤
培養健康飲食習慣,擺脫高糖、高脂飲食,可以有效減肥。(fcafotodigital@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知多啲:清泄胃火 糾正「暴食」

屬於進食失調範疇的「暴食症」,是臨牀上導致肥胖甚至癡肥的原因之一,患者完全無法控制食慾,出現狼吞虎嚥的暴飲暴食行為而不能自制,以致體重不斷增加,同時出現各種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西醫治療這類進食失調,可以通過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手術(如縮胃手術)等。中醫認為暴食的病機與胃火熾盛有關,導致「消穀善飢」,對食物有過度渴求,因過量進食而引致體重暴增。中醫在治療方面可從清泄胃火的方向入手,糾正亢進的食慾,常用方藥包括有清胃育陰作用的玉女煎、石膏、知母等,配合化痰祛濕,調理脾胃。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腦癇症症狀多變 常見病發失知覺全身抽搐 藥物治療助控病情 勿自行停藥 //www.afterroberto.com/%e8%85%a6%e7%99%87%e7%97%87%e7%97%87%e7%8b%80%e5%a4%9a%e8%ae%8a-%e5%b8%b8%e8%a6%8b%e7%97%85%e7%99%bc%e5%a4%b1%e7%9f%a5%e8%a6%ba%e5%85%a8%e8%ba%ab%e6%8a%bd%e6%90%90/ Tue, 27 Feb 2024 06:25: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333 突然失去知覺暈倒,甚至出現全身抽搐的情况,是較為常見的腦癇症(Epilepsy)症狀。然而,有腦神經科醫生指出,腦癇症引起的症狀,需要視乎腦部出現問題的位置,因此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典型的症狀,醫生必須謹慎了解病人病發時的情况,再配合臨床檢查以助診斷。現時控制腦癇症病情一般為藥物治療,如果病人服藥後因為感覺發作次數減少便自行停藥,有機會令病情失控,因此病人的自律性對病情控制是非常重要。

腦癇症大部分個案成因不明 常見病發症狀:失知覺全身抽搐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解釋,腦癇症是源於病人腦部產生一些不正常的電波而引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症狀,部分個案成因不明,亦有研究發現部分病人由於體內有某些基因問題,導致他們容易在腦部誘發不正常腦電波而病發。

腦癇症病人的病發情况及症狀會因腦部出現問題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非常多樣化,失去知覺及全身抽搐是最常見的症狀,但並非必然會出現,例如有部分病人憶述每次病發前可能會有腸胃不適、胃脹感;部分人則出現幻聽,這些症狀反映出可能是顳葉出現問題而引致的腦癇症。

腦癇症症狀多變 常見病發失知覺全身抽搐 藥物治療助控病情 勿自行停藥
腦癇症是源於病人腦部產生一些不正常的電波而引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失去知覺及全身抽搐,亦有部分病人會有腸胃不適、出現幻聽等症狀。


相關閲讀:【暈倒】打針見血、胃痛、經痛均可導致迷走神經昏厥 4個徵兆 突然暈倒原因逐個數 急救自救知多啲

臨床問診配合腦電圖檢

吳醫生強調,診斷腦癇症需要非常謹慎,臨床問診是重要一環,由於大部分病人病發時會意識下降或失去意識,病發期間發生過的事通常都難以由病人自行描述,因此最好由見證病發過程的家人或朋友陪診,協助解釋病發時的細節,以助醫生診斷。

另一方面,病人需要接受腦電圖檢查,收集大腦腦電波以檢視有否不正常情况,但由於腦癇症並不是持續發作,病人在檢查期間未必會出現不正常的腦電波,加上腦電圖只能偵測到大腦皮層較表面的不正常腦電波,深層結構中的不正常腦電波有機會難以捕捉,所以即使病人的腦電圖正常,醫生不會即時排除腦癇症的可能性,必須配合臨床問診來作出診斷。

制定藥物組合 找出最佳「藥方」

吳醫生指出,約70%病人可以透過藥物來控制病發,令病人能過正常生活,而藥物的作用是降低腦細胞活躍程度,以減少不正常腦電波的出現。以往常用的藥物主要為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及丙戊酸(Valproate),前者曾經是最常處方的腦癇症藥物,但部分服藥者會出現皮膚泛紅、潰爛、脫皮等過敏反應,嚴重甚至可致命。研究發現有部分患者如攜有某種特定基因,會較容易出現上述過敏反應,因此醫生一般會先為病人安排基因測試,確保病人可安全服用才會處方;至於丙戊酸的藥效甚佳,惟病人可能會有手震、出疹、脫髮,甚至肥胖等副作用,年輕女病人服用此藥更會增加生產畸胎的風險,因此醫生一般不會處方此藥物予年輕女性。

除了上述兩款藥物,多種新一代藥物其實已經面世,但暫時沒有任何一款藥物是對所有病人都有效,因此治療初期會因應病人的腦癇症種類,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及劑量,以找出最能有效控制病情而副作用最少的「藥方」。


相關閲讀: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服藥須自律 切勿自行停藥

吳醫生強調,要有效控制病情,最重要莫過於病人服藥的紀律性,病人如認為發作次數減少便可自行停藥,會令體內藥物水平下降,有機會更容易誘發腦癇症發作,屆時會令病情更難控制。不過他亦指出,腦癇症病人未必需要終身服藥,部分個案的病情得到妥善控制後,醫生會嘗試調整藥物劑量,逐步減量後如效果理想,甚至可以停藥,不再發作便毋須再服藥。


相關閲讀:【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避開誘發因素:強光刺激、疲勞壓力 減病發風

吳醫生又指出,不少病人會因為某些情况而特別容易誘發腦癇症,例如缺乏休息、疲勞、長時間用腦、閃光刺激等。病人除了按醫生指示服藥外,亦應該留意避免這些誘發因素,例如注意作息時間、避免有太大壓力、小心在暗黑環境中看強光、閃光等,都有助減低病發機會。

]]>
減肥失敗體重易反彈?營養師拆解5個謬誤和竅門  輕鬆減磅不用「無啖好食」 //www.afterroberto.com/%e6%b8%9b%e8%82%a5%e5%a4%b1%e6%95%97%e9%ab%94%e9%87%8d%e6%98%93%e5%8f%8d%e5%bd%88-%e7%87%9f%e9%a4%8a%e5%b8%ab%e6%8b%86%e8%a7%a3%e8%ac%ac%e8%aa%a4%e5%92%8c%e7%ab%85%e9%96%80/ Mon, 26 Feb 2024 07:28:2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322

節日過後,體重隨時創新高,又是時候開始新一輪的減肥計劃!相信不少有減肥經驗的人士都曾經在短暫減磅後體重反彈。到底要成功減肥,是否一定要完全戒掉碳水化合物及零食?三餐出外用膳便注定減肥失敗?有營養師指出,很多人對於減肥常見有以下5個謬誤,原來只要堅持五大要訣和習慣,便可以輕鬆減磅無難度!

香港人生活繁忙,工時長飯局應酬多,但缺少運動,體重自然失守,即使能夠成功減磅,不久後體重便會反彈,容易令人泄氣!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令效果持續?即參考betway体彩 營養部統籌主任余思行教路,拆解減肥及管理體重的謬誤,重新制定減肥計劃!

減肥失敗體重易反彈?營養師拆解5個謬誤和竅門  輕鬆減磅不用「無啖好食」
到底要成功減肥、體重不反彈是否真是不可能呢?若沒有全戒碳水化合物及零食、出外用膳是否已注定減肥失敗?關於減肥常見有以下謬誤,即看營養師逐一拆解兼分享減肥要訣!

1.減肥常見謬誤:需完全戒掉高熱量食物如零食?

余思行表示,每個人的致肥原因都不盡相同,反覆減肥失敗或體重出現搖搖效應般的時上時落,只會傷身又傷心,所以要減肥成功的第一步是要找出致肥原因,才可對症下藥。「有不少人會用錯方法減肥,例如過度節食,既辛苦又難以持續,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壞影響,增加患癌及心臟病等風險。舉例說,一個愛吃零食的人,在減肥期間完全戒掉零食,到稍有成績後又再次零食不離口,磅數必然回升。」

她指出,持續肥胖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沒有真正改善飲食習慣,只要每日減少攝取500卡路里熱量已經有助減重。「更重要的是養成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健康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能夠持之以恒,一星期減掉一至兩磅並不是難事。」

2. 減肥必定出現平台期?有效控制體重有五大「法則」?

余思行解釋,不少人在減肥期間遇到平台期,大多是因為動力及決心隨時間減低,未有持續跟隨飲食建議,如每日攝取的卡路里比營養師建議的還要低,又或因過度節食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於是出現磅數停止下降的平台期。

據研究顯示,長遠有效管理體重的人大致有以下5個特質或習慣,包括:

  • 定期上磅監察體重變化
  • 記錄飲食日記
  • 實行低脂飲食
  • 日常多吃蔬菜
  • 控制進食分量

她強調,減肥要循序漸進且要減得健康,若速度過快,減脂之餘更會減走肌肉,甚至可能導致營養不足,即使磅數下跌但卻影響新陳代謝,當沒有足夠運動時體重便有機會反彈,而積聚的大多屬脂肪,人便會變得浮腫。此外,減肥亦會隨着年齡增長而變得更加困難。

減肥失敗體重易反彈?營養師拆解5個謬誤和竅門  輕鬆減磅不用「無啖好食」
betway体彩 營養部統籌主任余思行強調,減肥並沒有捷徑,最重要是建立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好好控制每天攝取的熱量,才能成功減肥和保持體重不反彈。

3. 減肥進行期間都要「放假」?

余思行表示,減肥沒有捷徑也毋須急進,最重要是保持心境開朗和滿足狀態,減肥大計才能持續。當制訂減肥計劃時,可以每星期有一至兩餐「放假」。以喜歡吃零食的人士為例,若餐單完全剔走零食會令減肥人士的依從性降低,因此在進行減肥期間,可以給予零食「小小的quota」,限制每日食用零食熱量在100卡路里,例如是1小包薯片或兩粒朱古力等。

她笑言,偶爾享用喜愛的美食不會影響減肥進度,反之過度限制飲食會更易令減肥失敗,甚至出現暴飲暴食和體重反彈等情况。

減肥失敗體重易反彈?營養師拆解5個謬誤和竅門  輕鬆減磅不用「無啖好食」
減肥期間也可以每星期有一至兩餐「放假」,給予零食「小小的quota」,例如1小包薯片或兩粒朱古力等。

相關閲讀:【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4. 減肥要戒掉碳水化合物及走油而「無啖好食」?

減肥不一定是「無啖好食」,余思行認為,減肥期間同樣要保持足夠營養,例如每一餐都應該必備蔬菜,另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維持多菜少肉的原則,亦不需完全避免油煎的烹調方法。另外,補充足夠水份也是必然的。喜愛打邊爐的人士可選擇清湯湯底、較瘦的肉類或海鮮,可享受打邊爐的樂趣之餘又吃得健康。若不想進食過量,緊記進食速度不要太快,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消化,令大腦產生飽肚感。


相關閲讀:減肥失敗或因荷爾蒙問題治療糖胖症代謝手術:縮胃、胃繞道手術知多啲


5. 出外用膳注定減肥失敗?有哪些選餐建議?

不少上班族一日三餐都在外解決,點餐方面有什麼較健康的選擇呢?余思行建議,如在茶餐廳用膳,應盡量避開油份高的炒粉麵飯,可以考慮蒸肉餅、蒸魚或西芹炒雞柳等;西式快餐方面,應避開油炸的食物如炸魚或薯條,及致肥的醬汁,並選擇無糖飲品;粉麵則可選雲吞麵、牛筋米粉、鮮牛肉麵、清湯米線或越式牛肉粉;燒味方面則可以吃叉燒、去皮的白切雞或燒鵝飯,但緊記要走汁;日式食物如壽司及湯烏冬都是相對健康之選。若不夠飽,可配一碟蔬菜或沙律以增加及延長飽足感覺。其實近年很多食肆也相繼推出健康餐,選擇愈來愈多,只要持之以恆便可以成功減肥。

她提醒,盡量少吃飯麵最為理想,若出席應酬或飲宴,切忌「由頭吃到尾」, 應避免最後上菜的飯麵及甜品。她強調,營養師的角色正是要幫助減肥人士掌握正確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包括運動量,再選擇合適食物及計算卡路里攝取量以制定個人化的餐單,再訂下目標及定期檢視進度,逐步執行以達至長遠控制體重的效果。

]]>
減肥失敗或因荷爾蒙問題治療糖胖症代謝手術:縮胃、胃繞道手術知多啲 //www.afterroberto.com/%e6%b8%9b%e8%82%a5%e5%a4%b1%e6%95%97%e6%88%96%e5%9b%a0%e8%8d%b7%e7%88%be%e8%92%99%e5%95%8f%e9%a1%8c%e6%b2%bb%e7%99%82%e7%b3%96%e8%83%96%e7%97%87%e4%bb%a3%e8%ac%9d%e6%89%8b%e8%a1%93%e7%b8%ae%e8%83%83/ Fri, 02 Feb 2024 07:44: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126

肥胖與糖尿病均是常見的都市健康問題,兩者更是息息相關。當糖尿病患者同時有癡肥的問題,這種情况稱為糖胖症(Diabesity)。控糖及減重是控制糖胖症的不二法門,然而有部分患者難以減重或成效短暫,有可能是因為荷爾蒙分泌出現問題,干擾能量代謝機制,這類病人未必能夠單純倚靠藥物治療或改變生活習慣來改善病情。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這些病人可以透過代謝手術改變消化系統的結構及荷爾蒙分泌,糾正代謝機理,有助病人重拾健康體重,甚至根治糖尿病。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表示,當人體的能量代謝失衡,身體會分泌大量促進食慾的飢餓素荷爾蒙(Ghrelin),令患者在大腦驅使下不停想進食、繼而不斷進食;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持續進食過量可能會導致出現胰島素阻抗,長遠會因為血糖過高而患上糖尿病。如果血糖持續高企,糖尿病患者大機會在10至20年後,慢慢出現不同的併發症。

減肥失敗或因荷爾蒙問題治療糖胖症代謝手術:縮胃、胃繞道手術知多啲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表示,部分糖胖症病人或要以代謝手術來改變消化系統的結構及荷爾蒙分泌,重拾健康體重。

糖胖症患者或因荷爾蒙分泌問題 易致減肥失敗

一般而言,醫生會建議病人先透過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配合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若病情難以受控則需要注射胰島素。惟部分病人雖然已遵從醫囑改善飲食及增加運動量,但減重和血糖控制的成效依然短暫,唐醫生解釋,他們有機會是荷爾蒙分泌出現問題,令大腦接收錯誤信號,干擾能量代謝機制,這些病人經醫生審慎評估後,可考慮接受代謝手術,治療因荷爾蒙分泌失調而導致的代謝綜合症。


相關閲讀:【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代謝手術胃部結構  響荷爾蒙分泌控制食慾

唐醫生指出,代謝手術有超過20多種,比較常見為「縮胃手術」(見圖)及「腹腔鏡胃繞道手術」(見圖),醫生一般會按病情來判斷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減肥失敗或因荷爾蒙問題治療糖胖症代謝手術:縮胃、胃繞道手術知多啲
縮胃手術後令患者不易感到肚餓和有效控制血糖。(相片由betway体彩 提供)

減肥失敗或因荷爾蒙問題治療糖胖症代謝手術:縮胃、胃繞道手術知多啲
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可令患者減少分泌飢餓素荷爾蒙,有助減低食慾外,術後更可即時改善血糖過高問題。(相片由betway体彩 提供)

縮胃手術:切除大部分胃部 有效控制血糖

外科專科醫生會切除患者大部分胃部,當中包括分泌食慾荷爾蒙的胃底,這有助縮短食物逗留在胃部的時間,同時令患者不易感到肚餓,以降低食慾。由於胃底已切除,食物會較快進入腸道,遠端腸道壁會分泌GLP-1及PYY兩種荷爾蒙,更早發出信號,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令患者進食後血糖不會過高,從而有效控制血糖。

縮胃手術是其中一種最普遍的代謝手術,透過限制胃部容量來達致減重效果,它佔代謝手術個案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過程相對簡單、安全,長期併發症發生率較低,大部分病人術後生活質素均理想,而且毋須長期服用補充劑或胃藥。

腹腔鏡胃繞道手術:術後減食量及飢餓素荷爾蒙分泌

此手術比縮胃手術複雜,過程大致分為兩部分。首先外科專科醫生會利用腹腔鏡將胃部近端及遠端分割開,於側胃製造60至100毫升的小胃囊,以限制進食;之後再將小腸分開,將遠端接口與小胃囊接合,而近端接口會連接至相距小胃囊1至1.5米的小腸接口,以降低營養吸收能力。

由於手術後進食的食物很快經過小胃囊,然後直接進入遠端小腸,不但能減少食量,更可減少分泌促進食慾的飢餓素荷爾蒙,幫忙減低食慾;加上當食物繞過十二指腸及空腸,直接進入迴腸,可產生更多腸促荷爾蒙(Incretin),術後可即時改善血糖過高的問題,能有效治療二型糖尿病,比縮胃手術的效果更佳。

然而,此手術需時較長,風險相對較大,患者日後進行胃鏡檢查時有機會難以觀察到胃部遠端,對於比較多胃癌患者的亞洲人非首選;此外,術後患者需要終身服用維他命補充劑。


相關閲讀:糖尿藥當減肥針?肥胖症、BMI≥30可打?副作用或致反胃嘔吐便秘 小心腸塞膽囊發炎

術後仍需自律  、多運動

唐醫生解釋,代謝手術不但能讓患者更有效地減重,同時可改變人體荷爾蒙機理、腸道益生菌、膽固醇循環次數及速度等,令患者的血糖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達致根治糖尿病的效果,有助延緩甚至避免出現心臟病、中風、腎衰竭等併發症。

但他強調,雖然代謝手術有助大大減少患者的食量,但仍需依靠患者自律,最好在註冊營養師的指導下,奉行低脂、低糖飲食,同時要有恆常運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否則體重仍然有反彈的可能。

]]>
吃飯太快超重機率高一倍?正念飲食三部曲:慢吃聆聽飽肚信號 //www.afterroberto.com/%e5%90%83%e9%a3%af%e5%a4%aa%e5%bf%ab%e8%b6%85%e9%87%8d%e6%a9%9f%e7%8e%87%e9%ab%98%e4%b8%80%e5%80%8d-%e6%ad%a3%e5%bf%b5%e9%a3%b2%e9%a3%9f%e4%b8%89%e9%83%a8%e6%9b%b2-%e6%85%a2%e5%90%83%e8%81%86%e8%81%bd/ Fri, 19 Jan 2024 04:3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985

【明報專訊】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注意力經常在工作或電子屏幕上,或許令飲食變成一種無意識行為,例如吃飯的同時在做其他事情,或在數分鐘內草草解決一餐,可謂食不知味。[編按:食飯食得太快,有問題嗎?實際上是導致肥胖的元兇之一。綜合研究所得,食得快的人與食得慢的人相比,超重機率高出一倍,甚至提高心臟病、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徵等疾病的風險。怎樣做呢?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又是什麼呢?由簡單三部曲開始,聆聽身體釋出的飽肚及肚餓信號。]

吃飯太快超重機率高一倍?正念飲食三部曲:慢吃聆聽飽肚信號
真的肚餓了嗎?怎樣才是適當的進食或停止進食時間呢?

吃飯太快超重機率高一倍  正念慢吃三部曲 聆聽飽肚信號

大家知道開始進食後需時多久,大腦才能夠意識到飽肚的感覺嗎?答案是20分鐘。如果進食時不專注在食物上,加上吃飯速度太快,當感覺飽肚時,很抱歉,你已經吃多了。食飯食得太快,實際上是導致肥胖的元兇之一。綜合美國、日本等研究,食得快的人與食得慢的人相比,超重機率高出一倍,甚至提高心臟病、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徵等疾病的風險。

什麼是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正念飲食是源自佛教正念在飲食上的哲學,除了幫助專注及察覺當下心理和生理感受,更能改善情緒及飲食相關行為,有助更好的控制飲食習慣。

透過正念飲食,我們可以打破無意識進食的壞習慣,恢復進食時的專注力。舉例說,放慢食飯速度,最佳的食飯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好讓身體重新識別飢餓及飽肚荷爾蒙的平衡及改變,減低對飽肚荷爾蒙信號的抗性,令停止進食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從而使身體認知飽肚感,讓享受食物成為有意識的行為,避免情緒化飲食,以及減少暴飲暴食情况。

正念飲食的方法很簡單,聆聽身體釋出肚餓及飽肚的信號,注意運用所有感官去享受食物。事實上,正念飲食並非一個節食方法,而是根據身體所需及自我意識控制,達到身心靈皆滿足狀態。


相關閲讀:【肥胖系列】減肥關鍵:還原基本步 驅走肥胖症

練習三部曲 感受進食停食「三七比例」

要令正念飲食成為每天習慣,首先要改變不良的飲食行為,並逐步練習正念飲食方法。要練習正念飲食,有一個簡單三部曲,就算只是從一星期某一餐開始練習,久而久之,也能夠成為健康的自然習慣。

第一部曲,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真的肚餓了嗎?由0至10的比例尺,0是絕對飢餓,10是完全飽腹狀態,你的肚餓程度是多少?這個問題可幫助審視個人進食的需要。

第二部曲,在最適當時候才進食,吃到剛好飽。理想進食時間是比例尺上的3,代表肚餓卻未到飢餓狀態。這時候開始進食,可減少因吃太快而過度進食的機率。停止進食的目標則是比例尺上的7,代表滿足而舒適,沒有肚脹的狀態,亦即是平常說的七分飽。記住集中感官注意力去感受這三七比例,判斷自己該何時食及何時停。

第三部曲,容許自己選擇想吃的食物,但同時思考:「真的想要吃這個嗎?」例如可以吃朱古力、雪糕、薯片,但要補問自己一句:「真的要馬上吃嗎?」


相關閲讀:【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專注食物好好咀嚼 慢食助控制進食分量

你需要做的是,放慢進食節奏,把專注力放在食物上,小口進食並好好咀嚼。以自身飽肚感去決定進食分量,是正念飲食中一個特色,所以切記慢食,令自己正常感受飽肚感。留心聆聽身體關於肚餓及飽肚的信號,就能正確監察並控制進食分量。經由正念飲食,或許能邁進健康飲食一大步。

文:余韋樂(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營養服務及教育中心註冊營養師)

(食得smart)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如腦內颳起10號風球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9%a2%a89%e5%80%8b%e9%ab%98%e5%8d%b1%e5%9b%a0%e7%b4%a0-%e8%82%a5%e8%83%96-%e7%b3%96%e5%b0%bf%e7%97%85-%e9%ab%98%e8%a1%80%e5%a3%93-%e9%ab%98%e8%86%bd%e5%9b%ba%e9%86%87/ Tue, 02 Jan 2024 08:20: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33

【明報專訊】[編按:筆者小學時的一次經歷,讓他對「爆血管」3個字有了深刻印象,及後學醫時認識到中風(stroke),是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致阻塞或爆裂。腦部血液突然中斷供應,腦細胞及組織便會壞死,身體機能亦不能正常運作。中風症狀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常見的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流口水。至於嚴重者,可以是昏迷或死亡。至於引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高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心臟病、心房纖顫及缺乏運動等。]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致腦血管病變如颳10號風球

一場風暴不請自來,吹襲過後滿目瘡痍。

我說的是:中風者。他們猶如被10號風球打過正着,往往是避無可避。吹襲過後,康復之路慢且長,毅力信心不能少,同路共勉更可貴。我曾經目睹一名病人中風倒地,只可惜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中風」是怎麼一回事,更遑論怎樣應對了。

小學五年級數學科教師名叫「肥朱sir」。他為人和善,就算知道學生在他的姓氏前加上「肥」字,也好像沒有生氣。記得有一天,肥朱sir如常在黑板列出一條數式,然後叫學生出來運算。那次剛巧輪到我。正當我努力計算之際,突然聽到「噼啪」一聲巨響,真是嚇得呆了一陣。驚魂之下,看到肥朱sir倒在地上。他兩眼反白,口裏吐出白色波波球。雖然口吐物有點像忌廉泡泡,但是看上去仍是嚇人。尤其聽到同學們的背景驚呼:「嘩呀啦」、「嗚呀呀」、「喲噢噢喲」……更覺墮進了驚慄之境。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如腦內颳起10號風球
可怕「風」暴–中風者猶如被10號風球打個正着,康復之路慢且長,所以務必控制三高、心房纖顫等高危因素。(Dusan Stankovic、Toa55@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眼中風成因與心血管、頸動脈老化有關?嶄新眼動脈通波仔手術 降致盲風險


老師被激到「爆血管」?中風常見症狀

或者當時實在太驚,我對當天隨後的記憶,全焉消失。究竟肥朱sir是自己走出課室還是被人抬走?最終我有否將答案寫在黑板上?答案準確嗎?當天的課究竟停了多久?有沒有同學因此突發場景而害怕到哭呢?這些問題,我都不能作答。記憶到此。不過,我卻對一句話牢記至今,代課老師說:「你們真是又曳又蠢,朱sir被你們激到爆血管了!」原來肥朱sir當天是爆血管。從此,我對「爆血管」這3個字,有了深刻印象。

不過,到了很久之後,當我在醫學院上內科課時,才意識到當時朱sir患的其實是「中風」。所謂中風(stroke),是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致阻塞或爆裂。腦部血液突然中斷供應,腦細胞及組織便會壞死,身體機能亦不能正常運作。中風症狀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但是一般都是無痛及突如其來。有些嚴重症狀可以構成即時生命危險,但是有些輕微的可以是一瞬即逝,容易使人掉以輕心。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流口水。至於嚴重者,可以是昏迷或死亡。由此看來,我相信肥朱sir應屬後者,因為他當天曾昏迷不醒呢!

不過說到中風原因,我懷疑朱sir的肥胖,可能是病因之一。醫學界已經掌握不少引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高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心臟病、心房纖顫及缺乏運動等。因此,肥胖肯定是有影響。

糖尿病人中風風險高6倍

有說糖尿病及肥胖症,在發達地區已成為一號流行病。在香港,當然也不例外。

BMI(body mass index)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常用以測量肥胖的標準。一般BMI達23或以上便視為過重,若25或以上則已算是初等肥胖。衛生署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本港有超過三成人屬過重或肥胖,而港人體重更是按年遞增。這樣趨勢其實是不樂觀,因為肥胖是可以惹出禍來。

腰圍粗壯、身體肥胖反映內臟脂肪高含量。脂肪多並不是值得慶幸,因為這正說明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機。內臟脂肪含量愈高,愈易引發受新陳代謝影響的心腦血管病。另外,肥胖與糖尿病亦有密切關連。隨飲食習慣改變,香港人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斷增加,估計在未來20年內,會由8.8%增加至12.8%。另有研究顯示,當撇除其他高危因素影響,糖尿病人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至6倍。所以,控制體重十分重要;最好能夠保持標準體重,切勿過胖。


相關閲讀:【高血壓飲食】低鹽高鉀「DASH」得舒降血壓飲食法 控制血壓要有法


血壓每高20/ 10 死亡率增1倍

不過,綜觀中風的高危因素,我們絕不能輕視高血壓。研究顯示,從115(收縮壓)/ 75(舒張壓)mmHg計算,血壓每升高20(收縮壓)/ 10(舒張壓)mmHg,血管病變死亡率便會增加1倍。因此,對預防中風而言,控制收縮壓和舒張壓是非常重要。長者一般患的多數是收縮期血壓高,因此治療高血壓能大大減低中風危機。

但現實中,患者往往忽略高血壓的嚴重度。一般認為隨年齡增長,血壓自然會提高,至於老人家血壓稍高一點是沒有問題。有患者說:「哎呀,只是血壓計度數顯示高出標準;但我什麼徵狀也沒有,一點不適也沒有。為何要食藥?醫生,我不喜歡把這些化學物質食入肚!」更有病人說:「我食了一個星期藥,血壓已降低。既然一切回復正常,我自然不再需要食藥!」

不幸地,在高血壓影響下,心腦血管疾病隨之而併發。到了那時,治療變得加倍困難。因此,我們最好能養成定期檢查身體及量度血壓的習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而且高血壓並不限於長者,就算young old、中年人士也會是高血壓患者。只是因為早期病徵不太明顯,而且大家覺得高血壓是老人病,壓根兒沒有理會;不會檢查、不會服藥、不會調節飲食。於是,中風來襲時,更為始料不及和不知所措。

高膽固醇致動脈粥樣硬化

中風高危因素,其中一項是膽固醇。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若濃度過高會形成血管硬化斑塊。斑塊破裂會直接誘發中風的病理機制。醫學研究證實,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降低膽固醇是能有效減低中風風險。因此,若驗血報告發現低密度膽固醇偏高,最好在醫生診斷下,服用適當藥物,以減低膽固醇濃度。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預防中風有法 戒煙酒少甜食 定期體檢

審視因素後,我們發覺有不少都是與後天有關。為此,醫護都會苦口婆心告誡病人,最好能多預防。

1. 首先,必須注重健康,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心房纖顫等各項高危因素。

2.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戒煙、戒酒,減低食鹽攝取量,不吃太多肥膩或甜食,多吃富纖維質食物如綠葉菜和水果。

3.生活方面,要保持作息定時,爭取足夠休息,做適量運動並持之以恆,維持合適體重,盡量避免肥胖。

4.定期身體檢查亦是重要的。如果家族有血壓高或心臟病的病史,我們應定期做心臟檢查,包括照X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等。及早發現病徵,自然大大減低中風的風險。養成定期自我監測及量度血壓及血糖變化的習慣,是既經濟方便又有效直接的做法。

這些叮嚀或許有點囉嗦,但是若想活得健康,老得精彩,過得喜樂,我們最好盡量依從叮囑,好好注重身體,做個快活人。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如腦內颳起10號風球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資料圖片)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11.14世界糖尿病日 實踐健康飲食 減患糖尿病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11-14%e4%b8%96%e7%95%8c%e7%b3%96%e5%b0%bf%e7%97%85%e6%97%a5-%e5%af%a6%e8%b8%90%e5%81%a5%e5%ba%b7%e9%a3%b2%e9%a3%9f-%e6%b8%9b%e6%82%a3%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 Mon, 13 Nov 2023 03:59: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288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及世界衞生組織將每年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以引起公眾關注糖尿病威脅,作出預防措施。

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為常見(佔所有糖尿病個案約九成)。

肥胖增患二型糖尿病風險 以全穀物飲食代替精製穀物

肥胖是罹患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華裔成人的標準體重指數 (BMI) 應維持在18.5至22.9間的水平。若BMI達至25或以上,罹患糖尿病的相應風險會高出3倍。

維持標準體重除可減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有助維持健康。肥胖人士只要減重5%,已能提高脂肪組織、胰臟、肝臟和骨骼肌等多個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有助調節血糖水平。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多做體能活動,保持均衡飲食,均有助保持健康體重。日常飲食習慣中,我們可考慮以全穀物代替精製穀物。


相關閲讀:【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全穀物有較高膳食纖維 有助控制血糖水平

全穀物含有較高膳食纖維,能緩減消化速度,延緩葡萄糖吸收,有助控制血糖水平,從而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我們可以挑選不同種類的全穀物,如燕麥、糙米、藜麥、小米,逐漸增加全穀物佔飲食的比例。

除此之外,攝取充足的水果及蔬菜,亦對健康十分重要。衞生署建議,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每份約重80克),以促進健康。

大部分水果與蔬菜都是低熱量食物,能為人體同時提供各種營養要素,如維他命、礦物質、水分、膳食纖維、抗氧化物及植物化合物。其中,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可有助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並增強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低脂及低熱量飲食:水果、蔬菜、蛋白質食物

此外,多項研究指出,攝取足夠蔬果有助降低成年人的肥胖風險,間接預防二型糖尿病。每天水果攝取量只要維持200至300克,就可降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達10%。每天蔬菜攝取量增加至300克,則可將風險降低9%。

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可為身體提供能量。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約5至8兩的肉類,當中可考慮較低脂的瘦肉、魚、蛋及替代品。在烹調時,可先去除肉類及家禽的外皮及可見的脂肪,避免攝取過多脂肪,令體重增加。

在食材選取方面,市民亦可考慮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例如各種豆類(如鷹嘴豆、大豆、豆腐等)。這類食材比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有較多膳食纖維、抗氧化物以及植物化合物,並且脂肪含量較低,有助於體重管理。


相關閲讀:【健康減肥】減肥心理兩面睇 減肥心理戰 「你瘦咗喎」真係會瘦?


世衞:減糖分攝取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膳食計算,一般人每天攝取糖分的分量不應超過50克(約等於10顆方糖)。如進一步將糖的攝取量減少至25克(約等於5顆方糖),將產生額外的健康益處。

此外,世衞亦指出,大量攝取含糖飲品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飲用一至兩罐含糖飲品的人士,比沒有或極少飲用含糖飲品的人士(每月少於一罐),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26%。避免含糖飲料有助預防糖尿病。

藉此機會呼籲市民關注糖尿病,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效預防糖尿病。

(衛生處方)

撰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陸肇麟

]]>
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5%b9%95%e5%be%8c%e9%bb%91%e6%89%8b-%e5%8a%a0%e5%b7%a5%e9%a3%9f%e5%93%81%e5%90%ab%e4%b9%b3%e5%8c%96%e5%8a%91-%e4%ba%ba%e9%80%a0%e8%89%b2%e7%b4%a0/ Wed, 25 Oct 2023 04:22: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20

【明報專訊】編按:肥胖問題會蔓延至亞洲?因高卡、高糖的飲食習慣?筆者表示,愈來愈多科學證據指出,肥胖主要原因並非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才是幕後黑手,加工食品中含有不同類型的添加劑,包括乳化劑、人造色素、防腐劑及代糖……會破壞腸道微生態?服用益生菌可以消脂減肥嗎?

肥胖主因非高熱量食物 加工食品是幕後黑手

上星期我到了哥本哈根,應邀參加歐洲共同體的腸胃學年會。一路上我發覺歐洲人的肥胖問題已經開始追上美國,XXXL尺碼的人隨處可見。傳統智慧告訴我們,西方人的基因及飲食習慣與中國人不同,所以肥胖問題在香港或大陸並不算嚴重。可是我擔心這個想法已不合時宜,有統計數字指出,每10個香港孩子便有1個肥胖。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如果有百分之五肥胖人口,那麼便有7000萬人出現這個問題,對醫療造成的負擔可想而知。

為什麼肥胖這個問題會蔓延至亞洲?基因突變不可能於幾十年內發生,是因為我們吃得太多漢堡包或是飲了過多汽水嗎?高卡及高糖分的飲食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不足以導致今天的肥胖問題。試想想,北京填鴨、煎鍋貼或梅菜蒸豬肉等熱量不高嗎?為什麼喜歡這些傳統飲食的地方,以往沒有肥胖的問題呢?


相關閲讀: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添加劑:乳化劑、人造色素、防腐劑、代糖 破壞腸道微生態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指出,肥胖主要原因並非是攝取高熱量的食物,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才是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有不同類型的添加劑,包括乳化劑、人造色素、防腐劑及代糖。這些添加劑提升了食品色澤、口感及存放日期,而代糖更令大眾誤以為它是糖的健康代替品。其實加工食品已變得無孔不入,很多食品例如罐頭、雪糕、餅乾、蛋糕、火腿、香腸、無糖汽水、gin、rum、whisky等都添加了這些物質。現今科學告訴我們,這些添加劑破壞我們的腸道微生態,失衡的腸道微生態是導致肥胖及代謝綜合徵(metabolic syndrome)的重要原因。

肥胖幕後黑手:加工食品含乳化劑、人造色素、代糖、防腐劑破壞腸道微生態
很多加工食品例如雪糕、餅乾、蛋糕、火腿、香腸、無糖汽水、gin等都添加了不同類型的添加劑,是導致肥胖的「元兇」。

沒醫學證據服益生菌可減肥 應減吃加工食物

服用益生菌可以消脂減肥嗎?世事沒有這麼簡單。從醫學證據來說,暫時還沒有益生菌達到這個效果。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團隊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類腸道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對於某些人士可以達到體重下降的功效,但是要普及使用還需要更多研究。要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不單要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還要盡量減少進食加工食品,要自小開始好好保護我們的腸道微生態。


相關閲讀: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文:陳家亮(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隔周刊出)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40)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