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4 May 2024 03:40:2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肌肉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深蹲常見錯誤姿勢 教你3種變奏動作 鍛煉不同肌肉 //www.afterroberto.com/%e6%b7%b1%e8%b9%b2%e5%b8%b8%e8%a6%8b%e9%8c%af%e8%aa%a4%e5%a7%bf%e5%8b%a2-%e6%95%99%e4%bd%a0%e8%ae%8a%e5%a5%8f%e5%8b%95%e4%bd%9c-%e9%8d%9b%e7%85%89%e8%82%8c%e8%82%89/ Fri, 24 May 2024 02:50: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001

【明報專訊】深蹲(squat)是一項廣為人知的訓練動作。在各項運動,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蹲。大家有沒有發現簡單的坐低起身,以至複雜的跳躍動作,都會有蹲的時候呢!所以,正確的深蹲訓練能提升日常活動所需肌力和改善動作姿勢,減低下背和下肢受傷風險。

深蹲-針對肌肉 常見錯誤姿勢話你知

豎脊肌、核心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膕繩肌和大腿內側肌群

深蹲常見錯誤姿勢 教你3種變奏動作 鍛煉不同肌肉
(明報製圖)

起始/完成姿勢

  • 腰部保持中立
  • 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成0度

下蹲姿勢

  • 腰部保持中立
  • 軀幹與脛骨傾斜度相若
  • 髖關節和膝關節與中距線距離相若

常見錯誤:

膝蓋內夾:令膝關節受壓不平均,增加肌腱、靭帶受傷,以及膝關節發炎風險。

膝蓋過度向前/向後:深蹲時,膝蓋過度向前/向後,令膝關節壓力增加,容易出現勞損。

弓背:使腰椎受壓不平均,容易出現下背痛,嚴重會令椎間盤受損。

髖關節未完全伸直:若髖關節未完全伸直,整個動作會過度依賴膝關節和腳踝,增加運動受傷風險。


相關閲讀: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深蹲3變奏版  鍛煉不同肌肉

不同形式的深蹲針對不同肌肉群,迎合不同運動需求,達到減少受傷風險和提升運動表現的效果。

傳統深蹲以外,以下介紹3種與深蹲相關的訓練動作,根據訓練需求和目標,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深蹲常見錯誤姿勢 教你3種變奏動作 鍛煉不同肌肉
(明報製圖)

側蹲(side squat)

特點:相較於深蹲的縱向移動,側蹲注重橫向移動。足球、籃球、羽毛球都有橫向移動的要素,訓練側蹲能有效地針對運動需求,提升運動表現

針對肌肉:臀中肌、大腿內側肌群、股四頭肌、膕繩肌

分腿蹲(split squat)

特點:分腿蹲着重前後腳均衡地出力,重心在雙腳之間。控制重心的訓練,增加平衡身體的能力,避免過度依賴前腳或後腳,例如:上落樓梯、跑步、急停等,減低受傷風險

針對肌肉:核心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膕繩肌

單腳深蹲(single leg squat)

特點:作為單側訓練,訓練難度較高,講求單腳支撐整個身體,同時要求骨盆保持平衡。這需要極佳的下肢力量和核心穩定度。大部分日常生活和運動動作是由連續單腳步伐所形成。透過完成這種訓練,身體會更加穩定

針對肌肉:豎脊肌、核心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膕繩肌和大腿內側肌群


相關閲讀:【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了解自己日常生活習慣和各項運動特性,選擇適合目標和需求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訓練成效。不過,在嘗試任何新的訓練方式前,確保自己已透過專業指導掌握正確技巧,才能安全及有效地達成目標。如有任何問題,應諮詢相關專業人士或物理治療師。

文:許培權(物理治療師)

(見盡各種骨傷,拆解奇難雜症成因)(骨骼「偵」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ab%94%e8%83%bd%e4%b9%8b%e5%b7%94%e3%80%91%e6%b8%be%e8%ba%ab%e8%82%8c%e8%82%89%e6%9c%aa%e5%bf%85%e5%8a%9b%e9%87%8f%e6%9c%80%e5%bc%b7%e6%93%8d%e8%82%8c%e9%81%8e%e6%80%a5%e6%98%93%e5%8f%97/ Mon, 27 Feb 2023 08:13: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672 【明報專訊】韓國實境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成為城中熱話,吊單槓、單對單搶球、拉動1.5噸船等比賽項目緊張刺激,選手的身形也備受矚目。參賽者個個幾乎都是肌肉型健身男女,賽前大家或會覺得「爆肌大隻佬」應佔盡上風,但從比賽過程可見,肌肉型未必「贏硬」,為什麼?冠軍終出爐,37歲的混合健身選手兼韓國前單板滑雪代表克服各種體能挑戰,淘汰99名對手,奪得3億韓圜(約180萬港元)獎金。節目不停強調要找出最完美體格,冠軍體格是否等同完美?節目引起了操肌潮,「操」之過急會帶來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問題?還有什麼要留神?「build肌」最少有3大竅門,你又知道和做到幾多?


體能之巔引起操肌潮 渾身肌肉非力量最強?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擊敗99名選手——37歲的混合健身選手兼韓國前單板滑雪代表禹秦熔(左圖)擊敗99名選手,勝出韓國實境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Netflix截圖/spawns@iStockphoto/明報製圖)

《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100個「手瓜起腱」的大隻仔女,一看就知肌力不凡。節目其中一關要參賽者抬起巨石,維持最長時間者勝出。健美選手金強敏肌肉爆棚,卻在早段落敗,打破不少人以為肌肉型必然是最大力,甚至體能各方面都是最強的觀念。

力量輸出 腦比肌肉圍度更重要

「要提升肌肉力量,肌肉圍度不能太小。」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說。在解釋什麼因素影響肌力大小之前,先了解肌肉如何生成。每次訓練,對肌肉而言都是一次破壞,為肌肉帶來「良性撕裂」,然後透過足夠睡眠、營養攝取修復撕裂。完成整個修復過程後,肌肉纖維變大,增加肌肉圍度,並提升肌肉每次收縮發力的力量,即愈有力。

「但純粹看肌肉圍度不代表體能最好、肌力最大」,因為力量的輸出,還視乎神經系統控制與協調;例如搬石頭時,需要大腦發信號到手部肌肉,才能發力搬動石頭。潘指,「腦部能否募集到足夠運動神經元,協調手肌肉收縮發力,(比起肌肉圍度大小)更重要」。一些很健碩的選手,如果肌肉協調力一般,神經系統未能靈活地控制肌肉收縮,單用蠻力其實很浪費力氣,使他們無法在一些需要技巧的動作上施力,從而令速度放慢,不利於遊戲表現。

3種「力」:力量、爆發力、肌耐力

健美選手公認「大隻」,他們的訓練追求肌肉圍度,講究肌肉線條,肌肉質素與其他同樣肌肉豐滿的人士如運動員、消防員等不同。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首席物理治療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解釋,「力」分為3種,包括力量,爆發力、肌耐力,即是很大力、很快產生力量和力量持久,「除此以外還有肌肉肥大(hypertrophy),主要是肌肉尺寸大,健美比賽就需要這種」。各個訓練目標的訓練次數、重量都有不同,力量訓練通常是次數少、重量高;肌耐力訓練次數多、重量低;肌肥大的訓練則介乎兩者之間,因此「健美選手不是最大力,但又不會只能舉得一兩下重物」。

沒有完美體格 訓練視乎目的

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空有蠻力並非所向無敵,「節目改名也有心思,是叫《體能之巔》不是《力量之巔》」。周錦浩表示,各個比賽項目考驗不同體能要素,包括力量、耐力、敏捷度等,要勝出各個關卡,才算是體能上整體優勝。節目聲稱為探尋最完美體格而打造,最後贏家的體格是完美嗎?潘梓竣指,「針對這個比賽,冠軍(混合健身(crossfit)選手禹秦熔)的體格不錯,crossfit就是講求綜合能力,可見他無論力量、心肺耐力、肌耐力、身體協調各樣也很平均,才可脫穎而出」。但周錦浩和潘梓竣均認為,沒有完美體格,只有理想體格,每人都應視乎個人需要和目的去訓練體能。

大眾中庸之道 強身健體減疾病

健康體能應是體適能,即「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及應付日常活動的能力」。周錦浩解釋,體適能可分為健康相關體適能元素,即心肺耐力、身體組合(脂肪百分比)、柔韌度、肌力與肌耐力,以及競技相關體適能元素,包括敏捷、速度、平衡、協調、爆發力、反應能力。每個人日常活動都不一樣,成年人、長者與精英運動員的需求有很大差別,「最理想體適能是各方面平均,但在競技層面,平均不能幫助取勝,一定要有針對訓練」。他舉例,獨木舟選手一般都針對上肢訓練,下肢較瘦削;馬拉松跑者着重提升肌耐力,而非肌肉力量和爆發力。至於普羅大眾,則可採取中庸之道,關注各項健康體適能元素是否足夠應付日常生活,強身健體、減少疾病,例如訓練肌力有助買米,柔韌度好能減低扭傷風險,心肺耐力良好的話,在火警逃生時也不怕行樓梯行到氣喘。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相關閲讀:【大隻奶粉】拆解蛋白粉成分、類型 要增肌蛋白質有幾重要


知多啲:BMI不知脂肪肌肉比例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明報專訊】BMI經常用作衡量一個人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標準,亞洲人如超過22.9便代表過重;但兩個同是200磅的人,一個有大肚腩,另一個全身肌肉,他們的BMI可能一樣!

「BMI沒有分辨體重內的肌肉與脂肪比例,所以對於運動員和健美人士,未必是一個好的指標評價他們的身形。」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指出,體脂率與FFMI(fat-free mass index)較為合適。體脂率即是身體脂肪重量佔總體重的百分比,成年男士體脂率介乎10%至20%,女士則介乎20%至30%;而運動員的體脂一般較低,男士5%至10%,女士15%至20%。不建議男士和女士體脂率分別低於3%和13%,體脂過低可構成健康風險。

至於FFMI指標,男士平均值為17至20,低於17即比平均值低;而女士平均值為14至16,低於14則比平均值低。

潘梓竣指,FFMI主要用來衡量健身人士的肌肉量是否達到天然極限,台灣較常用此指標,香港則較常用體脂率評估。


相關閲讀: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健身熱潮:「build肌」竅門:食得好 瞓得好 練得好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攝蛋白質——從飲食中攝取充足蛋白質,才能有效增肌。(piotr_malczyk@iStockphoto)

【明報專訊】真人騷《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十分火熱,引發健身熱潮。「大家關注選手的同時,有人嘗試挑戰節目內的比賽項目,到公園或健身中心狂操引體上升!」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及調查組主席邱益忠表示,冬天至翌年春天一向是健身行業淡季,特別在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後,很多人報復式旅行,運動意欲近乎零;《體能之巔》卻帶起健身熱潮,不少男女都想變得像參賽者般健美。瘋狂健身操肌,會否引起問題?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邱益忠(資料圖片)

「操」之過急易傷

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提醒,「操」之過急,容易受傷,「過往不少個案,為了在暑假變得健碩,每年5、6月都有不少人因健身而受傷」,最常見是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要由一般體型操練至一身肌肉,「需時以年為單位,快則半年,正常要1年訓練」。想在夏天騷肌,現在便要開始特訓!但要操練得安全又有效,竅門是「食得好、瞓得好、練得好」,三點缺一不可。

食得好 加倍攝取蛋白質

周錦浩指出,「build肌」的建材是蛋白質,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0.8克蛋白質,增肌人士則需要約1.5克。

瞓得好 操每組肌肉隔48小時

周錦浩表示,訓練令肌肉纖維撕裂,通過充足休息,配合適當營養攝取,身體才能修復肌肉纖維及增肌。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補充,一般建議同一肌群的訓練至少隔48小時,讓肌肉有足夠時間復元;有些健身人士或運動員會以「梅花間竹」方法操練,「一日操上身,一日操下身,再操上身」。

練得好 懶練背肌易受傷

周錦浩提醒,起初應由肌耐力開始鍛煉,「喚醒」肌肉後才訓練肌力。要清楚健身目的和體能狀况,選取合適訓練方法和器械,受傷很多時都因器械不合適而引致。潘梓竣留意到有些人為了拍照好看,只練胸肌、二頭肌,而不操練背部,有訓練不均衡的情况,「人體有如積木,如果缺少某部分,整個人的骨架就會不夠穩陣,容易受傷、影響運動表現,所以建議一個好的肌肉訓練,需要涵蓋全身肌肉。」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痛症】筋膜是什麼?筋膜繃緊黏連易造成肌肉關節勞損及慢性痛症(姿治通鑑)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7%9b%e7%97%87%e3%80%91%e7%ad%8b%e8%86%9c%e6%98%af%e4%bb%80%e9%ba%bc%ef%bc%9f%e7%ad%8b%e8%86%9c%e7%b9%83%e7%b7%8a%e9%bb%8f%e9%80%a3%e6%98%93%e9%80%a0%e6%88%90%e8%82%8c%e8%82%89%e9%97%9c/ Tue, 10 Jan 2023 08:27: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37 【明報專訊】都市人常用電腦或智能電話,多少會出現肌肉繃緊或受痛症困擾。大家提及肌肉、韌帶、關節、軟骨、滑囊、神經線等傷患,但可能會忽略筋膜(fascia)。

【痛症】筋膜是什麼?筋膜繃緊黏連易造成肌肉關節勞損及慢性痛症(姿治通鑑)

筋膜黏連——頸部筋膜黏連容易瞓捩頸和出現肩背痛。(設計圖片,kitzcorner@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痛症難忍 慎防短痛變長痛


什麼是筋膜?與肌肉關節勞損、痛症有什麼關係?

筋膜是一層薄膜,遍佈全身,有深層及淺層之分,將身體不同部分肌肉、骨骼和內臟連接在一起。於新派治療手法中,較廣泛地認為筋膜張力與痛症關係密切。筋膜不像肌肉般分明,因此早年解剖學研究未有十分着重這不起眼的結構,X光或磁力共振等掃描技術也未必能反映其問題。


拉筋不能減筋膜繃緊

雖然不起眼,但筋膜如果繃緊黏連,不能有效傳遞肌肉力量及協調不同肌肉運用,會令肌肉收縮效率減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勞損及痛症。另外,身體各部分筋膜相當於同一條毛巾,如毛巾上有多處「縮水」,毛巾柔軟度會變差及不夠鬆軟;相同道理,一處或多處筋膜繃緊也會使身體其他位置受拉扯,使整體柔軟度及「走趲位」減少,容易出現日常生活肌肉發力模式與理想姿態有偏差,引發慢性痛症。由此引伸,物理治療師有時未必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舉例在門診時,按評估紓解小腿筋膜以治療足底或下背痛症;紓解手肘筋膜以治療膝部問題,有時會比直接治療痛處更有效果。

為什麼筋膜會繃緊?長期姿勢發力不當、過度操練、舊患受傷、手術開刀、脊柱側彎等都是較常見原因。透過拉筋能減低筋膜的繃緊嗎?似乎不能。試想像,筋膜繃緊就如鞋帶上的死結,我們即使拚命想拉開,死結仍舊存在,而伸展的只是周邊相對沒那麼緊的肌肉。


按壓頸側或肩胛骨測試

讀者可做簡易測試,以頸部為例,正常狀態的肌肉會較有彈性及鬆軟,按壓頸側或肩胛骨上肌肉,如按壓時:

1. 頗為疼痛

2. 感覺表面張力大,手指難以按入

3.反射不適至後腦或手臂位置

以上3者中有其1,筋膜很大可能有黏連結節,不但容易「瞓捩頸」,同時有較大風險患上背痛肩痛等情况。

受筋膜痛症困擾人士可尋求物理治療及評估。詳情可致電2783 3616或瀏覽 bit.ly/3GmYCBS 查詢


相關文章:姿治通鑑:痛症難解 原來筋膜作怪!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
【五十肩】非50歲專有 了解肩周炎成因 肌肉變僵硬肩關節疼痛 天氣變冷要注意(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4%ba%94%e5%8d%81%e8%82%a9-%e9%9d%9e50%e6%ad%b2%e5%b0%88%e6%9c%89-%e4%ba%86%e8%a7%a3%e8%82%a9%e5%91%a8%e7%82%8e%e6%88%90%e5%9b%a0-%e8%82%8c%e8%82%89%e8%ae%8a%e5%83%b5%e7%a1%ac/ Tue, 01 Nov 2022 06:40: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94 【明報專訊】30多歲的張小姐一次乘車時,因為沒有座位坐,需用左手拉着扶手環站着,沒想到司機突然緊急煞車,當時她左肩有一陣疼痛,下車時只感覺輕微拉扯,因要趕上班的緣故,不以為意。幾星期後,張小姐肩膀痛得連穿脫衣服都有困難,甚至半夜轉換睡姿時痛醒。直至有一次,她在茶餐廳伸出左手拉動椅子時,突然而來強烈痛楚使她尖叫起來,場面十分尷尬,她才決心正視這個問題。最終,經醫生檢查後,確診為肩周炎,又名五十肩,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藥和接受物理治療,每天忍痛做拉筋及伸展左肩等運動,好不容易花了半年時間才康復過來。

【五十肩】非50歲專有 了解肩周炎成因 肌肉變僵硬肩關節疼痛 天氣變冷要注意(醫學滿東華)

相關文章:【有片:運動消閒】誤當扭傷手尾長 五十肩先止痛後拉筋


五十肩即肩周炎成因多 錯姿、外傷致肌肉僵硬

五十肩並非50歲專有,許多年輕人因為手臂使用過度或姿勢不正確,例如長時間滑手機、過度打電腦、經常做急促和重複的動作,或突然激烈甩手,而導致肩膀肌肉繃緊僵硬,造成局部循環不良,又或者類似張小姐的外傷都會造成肩周炎。此外,年輕人會認為自己年輕,身體修補能力強,而沒有及時和積極接受治療,使徵狀持續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天氣變冷要注意 五十肩疼痛、僵硬情况加劇

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附近的肌腱炎或滑液囊發炎,使患者因疼痛而不自覺地避免活動肩關節,久而久之令肌肉更加繃緊,因而令肩關節循環變差,導致許多日常需要提起或外展前臂的動作無法執行。當遇上天氣變冷,疼痛、僵硬及活動受限制的情况都會加劇,影響正常生活。


相關文章:【運動消閒】拉筋示範:簡易4招保肌肉柔軟


肌肉強度不足筋腱不靈活易致肩周炎  多鍛煉肌肉

肌肉對穩定身體十分重要。關節活動透過肌肉和筋腱帶動,若肌肉強度不足或筋腱不夠柔韌,都會增加肩膀在遭受外傷時引致肩周炎的風險。因此,我們平時應該要好好鍛煉肌肉,保持每天伸展筋腱的習慣。高舉雙手,齊來擊退五十肩!

【五十肩】非50歲專有 了解肩周炎成因 肌肉變僵硬肩關節疼痛 天氣變冷要注意(醫學滿東華)
伸展筋腱——每天伸展筋腱,預防五十肩。(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kimberrywood@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楊家詠(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診所經理)

]]>
「入五」人士注意:新陳代謝率減慢 身形發福 肌肉流失? 營養師教你增肌餐單+ 2 招簡易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5%85%a5%e4%ba%94%e4%ba%ba%e5%a3%ab%e6%b3%a8%e6%84%8f-%e6%96%b0%e9%99%b3%e4%bb%a3%e8%ac%9d%e7%8e%87%e6%b8%9b%e6%85%a2-%e8%ba%ab%e5%bd%a2%e7%99%bc%e7%a6%8f/ Wed, 02 Sep 2020 06:26: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116 【明報專訊】踏入50歲,字頭變,身形也變,脂肪在腰臀積聚,體重節節上升,肌肉卻不斷流失,人也愈見疲倦。一心以為節食減少熱量攝取可扭轉「劣勢」?營養師在此勸你三思!

賽馬會流金匯註冊營養師廖芷珊不時在營養講座上,接觸到「入五」人士,熱門話題之一,是他們感到新陳代謝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身形「發福」;有感於活動量減少,認為進食量毋須像年輕時吃那麼多,覺得一天兩餐已足夠。

然而,事實卻非如此簡單。


食量低 新陳代謝減慢遷就

廖芷珊說,人體器官或細胞要運作順利,依賴我們攝取熱量去維持。當進食量減少,攝取的能量未必足以應付身體基本運作。身體「知道」後,便採取「減慢新陳代謝率」的策略來遷就。情况好比她聽過的一個比喻:家用不夠,然而為了維持一家的生活,使費自然要慳。

「入五」人士注意:新陳代謝率減慢 身形發福 肌肉流失? 營養師教你增肌餐單+ 2 招簡易運動
入五注意——「入五」後新陳代謝率減慢,更應每天吃足3餐,以維持基本新陳代謝率,不要令它進一步下降,引致肥胖。(yongyuan@iStockphoto)

可是,一旦「慳」得過於極端,問題便來了。長期吃得太少,攝取熱量太低,身體處於「飢餓」狀態。「這時候,人所進食的東西,身體吸收得更有效率,原因是身體覺得你所吃的東西都很寶貴,因此無論你吃了什麼,都會被儲存起來作為能量。」所以,為什麼有些人說「只吃一點兒亦會胖」,甚至「喝一口水也會胖」的原因。

所以,要解決「入五」後新陳代謝率減慢的問題,更應每天吃足3餐,以維持基本新陳代謝率,不要令它進一步下降,引起肥胖。不過,也有「入五」人士反映3餐的胃納不比從前,廖芷珊建議少吃多餐,在3餐之間加吃水煮蛋、原味乾焗果仁或低脂原味希臘乳酪等小食補充營養。

肌肉流失快 適量攝蛋白質

此外,「入五」後肌肉量減少的速度,會比年輕時來得明顯。30、40歲時每10年流失4%至7%,「入五」後,每10年流失10%。廖芷珊提醒,不要忽略有助增加肌肉的蛋白質攝取量,她引述歐洲臨牀營養與代謝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簡稱ESPEN)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建議:

65歲以下健康成人: 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最少0.8克為基礎
65歲或以上健康人士: 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1.0至1.2克為基礎
營養不良或體弱長者: 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

若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65歲人士為例,不論男女,每天建議攝取的總蛋白質分量為60至72克

以肉類計,廖芷珊利用麻將牌作為換算參考:

1份肉類或代替品=10克蛋白質=1隻麻將牌大小的肉類=1両肉

那麼,一個體重60公斤的65歲人士,1天合共要攝取6至7隻麻將牌大小的肉類,才算是攝取充足的蛋白質。1天3餐計,即平均每餐應吃2至3隻麻將牌大小的肉類(以熟肉計):

3隻麻將牌大小的雞肉、瘦豬肉或瘦牛肉,或 1件約女士手掌大小及厚度的魚扒
1條獨立包裝的三文魚柳

多步行 兼做帶氧負重運動

她稱,要維持甚至提升新陳代謝率,除了吃足3餐,必須配合足夠活動量,例如以行樓梯代替乘搭升降機;而步程在約10分鐘可到達的地方,便盡量不要乘搭交通工具。運動當然要成為提升新陳代謝率計劃的一部分,急步行或踏健身單車等帶氧運動,蜷腹及深蹲等負重運動,都要兼做,如果懂得普拉提或利用橡筋帶做提升肌力的運動,也會使你的提升新陳代謝率運動計劃更加多元化。


1日增肌餐單

「入五」人士注意:新陳代謝率減慢 身形發福 肌肉流失? 營養師教你增肌餐單+ 2 招簡易運動
果仁補營——若正餐食量小,可3餐之間加吃原味乾焗果仁等小食補充營養。(AbbieImages@iStockphoto)

【明報專訊】(以60公斤體重的65歲健康人士計算)

早餐 鮮牛肉米粉1碗(淨熟肉60克、米粉1碗)
午餐 • 燒鯖魚定食(燒鯖魚1條、飯1碗)
• 蒸蛋1小杯
• 日式沙律1碗配沙律醋
下午茶 • 脫脂/低脂奶(或加鈣無糖/低糖豆漿)1杯
• 藍莓半碗
• 核桃4粒
晚餐 • 切雞(淨熟肉60克)
• 糙米飯1碗
• 熟蔬菜1碗
• 啤梨(小)1個

備註:

1.增肌不止着重蛋白質,還要攝取足夠碳水化合物

2.每人每天需要最少2份水果(1份水果 = 約為普通人拳頭大小)

3.更年期後女士可添加每日2份奶類(1份奶類/奶製品 = 1杯240毫升低脂奶/加鈣無糖豆漿,或兩片低脂芝士,或1小杯150克低脂純味乳酪)

4.每60克肉類含約14克蛋白質,牛肉和雞肉提供共28克蛋白質;加上魚、蛋、五穀及菜都含蛋白質,總和是每天建議攝取量60至72克


2招簡易增肌

【明報專訊】■蜷腹

目標肌肉:腹肌

做法:仰臥,屈膝,雙手放大腿,雙腳踏地;蜷腹,雙手觸膝

進階版:蜷腹時雙手在大腿下拍掌

■靠牆蹲下

目標肌肉:四頭肌

做法:背靠牆,慢慢向下直至膝蓋屈曲90度,膝不能越過趾尖

進階版:背靠運動球

示範:盧成輝(賽馬會流金匯體適能教練)

(賽馬會流金匯提供)

文:姜素婷(賽馬會流金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好Zone動:滾動按摩球 管理肩頸痛 //www.afterroberto.com/%e5%a5%bdzone%e5%8b%95-%e6%bb%be%e5%8b%95%e6%8c%89%e6%91%a9%e7%90%83-%e7%ae%a1%e7%90%86%e8%82%a9%e9%a0%b8%e7%97%9b/ Mon, 27 May 2019 07:25: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245 【明報專訊】對肩頸痛患者來說,肌肉痠痛繃緊總是揮之不去。近年在處理慢性痛症時,醫學上提出了疼痛管理(pain management)的概念,讓患者能更積極面對慢性痛症。

 

好Zone動:滾動按摩球 管理肩頸痛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提供)

 

疼痛管理 避免觸發痛楚

什麼是疼痛管理?疼痛管理是指患者出現疼痛問題時,怎樣去紓緩或減低疼痛;自身有控制疼痛出現的責任,當知道某些動作會刺激或觸發痛楚時,就應該暫時避免,讓患處休息;或是察覺痛楚時,應尋求合適方法處理,避免痛楚加劇或令情况惡化。

提到疼痛管理,不得不與「自療」概念掛鈎。在肩頸痛中,一些穴位或壓痛點(trigger points),很多時都與背部的天宗穴有關,天宗穴是肩胛骨其中一個穴位,周邊亦包含很多壓痛點,所以,即使未能準確找到天宗穴,只要在肩胛骨附近找到一些痠痛的位置按壓,都有紓緩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 放鬆肌肉

要按壓背後的肌肉,可配合按摩球,效果更佳。一般按摩球表面凹凸不平,讓壓痛點可以有更強的刺激作用;按摩球的質地比較硬,壓住時不會變形,用力按更產生反作用力,令肌肉血液循環增加,幫助放鬆身體痠痛的地方。

使用按摩球,緊記目的是放鬆肌肉,如果過程感到不適,就應立即停止,並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意見。

 

文:周錦浩(註冊物理治療師)

]]>
【運動消閒】唔靠「裝假狗」! 簡易四式 練出強壯胸肌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1%8b%e5%8b%95%e6%b6%88%e9%96%92%e3%80%91%e5%94%94%e9%9d%a0%e3%80%8c%e8%a3%9d%e5%81%87%e7%8b%97%e3%80%8d-%e7%b0%a1%e6%98%93%e5%9b%9b%e5%bc%8f-%e7%b7%b4%e5%87%ba%e5%bc%b7%e5%a3%af/ Mon, 04 Feb 2019 04:02:2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786 【明報專訊】日本推出一款男士上衣,驟眼看似普通底衫,原來內有乾坤,設計有如女性運動內衣,胸前可加裝圓形胸墊,秒速之間變出健碩胸膛,招來艷羨目光。

其實鍛煉胸肌並非難事,與其裝腔作勢,倒不如練出真材實料,夏天可繼續挺起胸膛做人。

受韓風影響,男神不單要有六嚿腹肌,同時要有雄厚胸肌。註冊物理治療師魏志榮指出,健碩胸肌不單吸睛,提升個人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亦大派用場,「搬移物件時,上臂會向內收及向前推,這些動作用上胸肌。肌肉愈大,力道也愈強」。

運動消閒,負重訓練,肌肉,胸肌,
▲增強肌肉——做掌上壓可快速結實胸肌,提升線條,但如想增強肌肉,便要配合其他負重運動。(DragonImages@iStockphoto)

負重運動刺激肌肉細胞生長
「若純粹想提升肌肉線條,做十次掌上壓,已可令肌肉結實。」簡單動作也有成效,但持久度低,很快打回原形。想內外兼備,有線條兼有強壯肌肉,唯有配合其他負重運動。魏志榮指出,根據超負荷原則(overload principle),當訓練時強度高於正常能夠負荷時,就會刺激肌肉細胞生長、增強耐力。「想增肌,便要負重大,次數少;想增強耐力,則負重小,次數多。」

負重多少才足夠?魏志榮解釋,「首先了解自己的最大重複次數(repetition maximum,RM),1RM即等於個人體能單次最大負重量,完成後已沒有氣力做第二次。舉例說,某人傾盡全力舉起30磅啞呤,之後不能再做多次,30磅便是他的1RM」。一般練大隻,需負上10RM的重量,即是舉起某一重量的啞呤,只可舉10次。

所以別以為訓練次數少,便不會辛苦,要出盡力舉重10次,不能「求其」,否則效果相差甚遠。「RM的重量,要靠親自嘗試找出,而且重量會隨訓練而遞增,例如,開始時負重10磅,訓練一兩星期後,發現可輕鬆完成,便要增加重量。」

至於大家最關心,究竟訓練多久才可見效?魏志榮說,先要了解肌肉纖維(肌肉細胞)的運作。「肌肉收縮,是靠腦部傳遞信息至肌肉纖維,示意他們收縮發力,力量愈大,需要用上愈多肌肉纖維。」肌肉纖維數量眾多,若日常負重少,未必動用到所有纖維,令部分變得較靜止。如突然要傾盡全力,身體未必可即時控制所有纖維,局限了肌力。根據神經肌肉適應機制(Neuromuscular Adaptations)理論,身體需要時間及訓練,調配靜止的纖維。

運動消閒,負重訓練,肌肉,胸肌,
▲魏志榮(劉焌陶攝)

訓練一至兩月後 肌肉可增大
「訓練首3至4星期是令靜止的纖維活躍起來,以及加快信息傳送速度;此時肌肉力量會增加,但肌肉未顯著增大。當訓練至一至兩個月後,肌肉就有所增長。因身體知道某部位經常要用力,便會把吸收到的蛋白質分配到此部位,肌肉才可增大。」

練胸不練背 小心寒背痛症
只需兩個月就練出健碩胸肌,很吸引吧!但傳聞一旦開始操肌,絕不能中斷,否則肌肉變肥膏?魏志榮解釋,練出胸肌後,如全面停止操練,肌肉自然慢慢流失;所以想保持肌肉量,訓練可以輕微減少,例如由每星期兩次減為一次。他又提醒,操肌要持之以恆外,最重要是量力而為,避免受傷。「操胸時若重量過高、動作過速及姿勢不正確,可拉傷肩部。」另外,不少人只集中鍛煉一組肌肉,容易引致姿勢不良;舉例說,只練胸肌,不練背肌,會導致胸肌過於繃緊,身體前後肌肉不平衡,可能出現上交叉綜合症,「上背、頸後及胸前的肌肉太強及過於繃緊,頸前及背部的肌肉太弱,導致寒背;長遠可以引起多種痛症及勞損,尤其肩膀,一旦傷及肩膀就較難痊癒」。因經常郁動肩部,患處少機會休息,較難康復。

文:許朝茵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