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眩暈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7:59:5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耳眩暈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耳水不平衡頭暈反覆發作3原因:勞神、憂思、失眠 中醫教健脾益氣 按穴位紓緩耳眩暈 //www.afterroberto.com/%e8%80%b3%e6%b0%b4%e4%b8%8d%e5%b9%b3%e8%a1%a1%e9%a0%ad%e6%9a%88%e5%8f%8d%e8%a6%86%e7%99%bc%e4%bd%9c3%e5%8e%9f%e5%9b%a0%ef%bc%9a%e5%8b%9e%e7%a5%9e%e3%80%81%e6%86%82%e6%80%9d%e3%80%81%e5%a4%b1%e7%9c%a0/ Wed, 01 Feb 2023 04:07: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486 【明報專訊】「耳水不平衡」常見症狀,包括突發頭暈如天旋地轉、惡心嘔吐、耳鳴耳脹。病情隨頭部活動加劇,停止活動則症狀逐漸消退,每次發作時間由數十分鐘至數小時不等。中醫認為本病根本是臟腑虛弱,復加風、痰等致病因素。治療着重補益固本,有助減少頭暈反覆發作。俗稱耳水不平衡的旋轉性頭暈,相當於西醫美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中醫稱之為「耳眩暈」。(編者按:勞神過度、休息不足、憂思太過、長期失眠,皆是導致耳眩暈反覆發作的根本原因。)

耳水不平衡頭暈反覆發作3原因:勞神、憂思、失眠 中醫教健脾益氣 按穴位紓緩耳眩暈

(設計圖片,maroke@iStockphoto)


相關文章:【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耳水不平衡反覆發作原因:勞神 憂思 失眠 常見症狀頭暈、惡心、耳鳴

耳眩暈:眩即眼前昏花,暈即頭部運轉不定,多見於中年人士及女性身上。患者發病時通常感到單側或兩側耳鳴、耳脹感,隨頭部轉動時會出現天旋地轉的頭暈,甚則站立不穩,但不會導致昏迷不醒;還有反胃作嘔,需靜坐或臥牀休息一段時間方能緩解。耳眩暈最令患者困擾的地方是,一旦這種頭暈症狀出現過一次,日後就有可能反覆復發,影響日常生活。


中醫治療:脾虛痰濕 腎精不足 補益固本

中醫對耳眩暈的理解,主要認為其本質在脾、腎兩臟虛弱,在此基礎上當遇到吹風受寒、飲食不節或情志過極,病邪乘虛上擾清竅,便會導致頭暈。勞神過度、休息不足、憂思太過、長期失眠,皆可造成腎精不足或心脾兩虛,是導致耳眩暈反覆發作的根本原因。治療時不僅要根據患者眩暈具體表現及望聞問切的信息辨證治標,更要透過補益脾腎、補氣血、益精髓來固本扶正,杜絕病根。

一般而言,耳眩暈發作時中醫治療宜「急則治標」。在旋轉性頭暈、耳鳴的基本症狀之上,證屬風邪外襲者,例如受上呼吸道感染耳道的患者,可伴隨外感症狀如發冷、咳嗽,治療可用桑菊飲疏風解表;證屬肝陽化風者,例如因暴怒、血壓波動而導致內耳壓力增高者,可伴隨煩躁、面紅、口苦,治療可用天麻鈎藤飲平肝熄風;證屬痰濁中阻者,例如受內耳淋巴回流阻滯或吸收障礙者,可伴隨胸悶惡心、痰多、舌苔厚膩,治療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祛痰熄風。

耳水不平衡頭暈反覆發作3原因:勞神、憂思、失眠 中醫教健脾益氣 按穴位紓緩耳眩暈
疏風解表——風邪外襲引致的耳眩暈發作,治療可用桑菊飲疏風解表。(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耳眩暈 按穴5分鐘紓緩

耳眩暈發作時,常用紓緩穴位包括位於頭部百會、神庭、頭維、風池、風府,以及位於手上的神門、內關(見右圖),可針刺或以中等力度按壓3至5分鐘。

由於耳眩暈發作多有正氣不足的因素,以致反覆發作,故治療不單要祛邪,還強調扶正。一旦頭暈眼花的急性發作症狀稍為消退,就需要針對病根(脾虛痰濕、腎精不足)扶正固本,不要忽視。

耳水不平衡頭暈反覆發作3原因:勞神、憂思、失眠 中醫教健脾益氣 按穴位紓緩耳眩暈
(明報製圖)

健脾益氣 杜絕生痰

脾虛易生痰濕,而痰濕是臨牀常見致暈因素,可令患者容易出現頭目重墜昏蒙。痰濕之生成與脾胃運化飲食及水液功能欠佳有關,因此針對脾虛痰盛之耳眩暈者,在固本方面要健脾補氣。脾虛特徵包括易倦乏力、身體浮腫、體胖痰多、胃口差、易腹脹、大便不成形、舌體腫脹、舌邊滿佈齒痕等。

調治宜補氣健脾、祛濕化痰。常用方藥包括陳夏六君子湯、法半夏、陳皮、茯苓、白朮等。針灸或按摩選穴可取腹部中脘穴、下肢足三里穴和豐隆穴,通過健脾益氣來杜絕生痰之源。


滋陰補腎 填精益髓

腎精不足亦是臨牀常見的「病根」,患者通常有過度勞神、休息不足的經歷,如持續熬夜、憂思太過,以致精神不振、情緒低落。西醫理解可引起自身免疫失調或情緒心理障礙,令內耳迷路狀態出現異常。腎虛者特徵包括精神恍惚或委靡不振、腰膝痠軟、耳鳴如蟬、健忘、難集中精神、虛煩多夢、潮熱盜汗等。

調治宜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常用方藥包括杞菊地黃丸、熟地黃、枸杞子、何首烏、白芍等。針灸或按摩選穴可取背部腎俞穴、下肢三陰交穴和太溪穴,通過補腎精、滋肝血來改善精神狀態,減少因精血虧虛而引起眩暈。部分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如經常出現頭暈目眩、如坐舟車,或伴隨情緒不穩者,臨牀辨證需要考慮腎虛的因素而予以補益。


知多啲:靜養+清淡飲食 減復發

耳眩暈發作期間除接受治療外,建議患者宜靜養,減少勞累或精神刺激,同時要保持飲食清淡,症狀一般在1、2周內緩解。要預防耳眩暈發生或反覆復發,平日勿過於操勞,特別是避免精神過度消耗,如伏案工作時間太長、不斷鑽牛角尖思慮問題等。要注意保持適量休息、充足睡眠,持續失眠人士要認真處理失眠問題,通過身心調治改善睡眠質素。飲食方面建議少吃肥甘厚味,即過分甘甜、肥膩、油多、味道濃烈食物,以免妨礙消化,助濕生痰。

若耳水不平衡的耳眩暈經常反覆發作,食療方面可運用滋養肝腎的辦法補血填精,改善精神狀態和調節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常用中藥如熟地黃、枸杞子、何首烏、桑寄生等。

耳水不平衡頭暈反覆發作3原因:勞神、憂思、失眠 中醫教健脾益氣 按穴位紓緩耳眩暈
少吃肥甘厚味——要預防耳眩暈復發,日常飲食少吃肥甘厚味、油多等食物,以免妨礙消化。(資料圖片)

熟地淮杞烏雞湯

材料:熟地黃2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龍眼肉10克、桑寄生15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烏雞1隻

製法:烏雞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後放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成

功效:滋肝腎、益精血


相關文章:【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