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9 Oct 2023 10:31:5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糖尿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7%b3%96%e5%b0%bf%e7%97%85%e6%97%a5%e9%81%bf%e5%85%8d%e5%bc%95%e7%99%bc%e7%b3%96%e5%b0%bf%e4%b8%8a%e7%9c%bc%e3%80%81%e7%b3%96%e5%b0%bf%e8%b6%b3%e3%80%81%e5%bf%83%e8%87%9f%e7%97%85/ Sat, 12 Nov 2022 01: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876 糖尿病患者最怕要戒甜、戒口「無啖好食」?其實更令患者擔心的是糖尿病這種慢性疾病背後有機會增加患上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糖尿腎等併發症的風險!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由2021開始至2013年的活動主題便是「讓糖尿病患者獲得護理」(Access to Diabetes Care),呼籲大眾關注糖尿病者的日常血糖水平監測、調節血糖水平的藥物、健康飲食、運動及心理支援等範疇。事實上,只要日常做好管理血糖、按醫生處方依時服藥,注意運動作息,患者同樣可以生活如常!


【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要預防糖尿病,應保持適當體重和腰圍、均衡飲食、恆常運動且遠離煙酒。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應遵從醫囑控制血糖,預防出現各種併發症。(網上圖片)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糖尿腎等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有眼科專科醫生指,糖尿上眼發病初期有可能是完全沒有病徵,患者眼睛不紅不痛、視力亦不受影響;不過,一旦視力出現模糊,病情可能已屬中至後期!原來,香港每100名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三分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糖尿上眼,當中部分患者的視力已受到影響,需要跟進和治療。糖尿病患者應如何減低糖尿上眼的風險呢?

【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甚至要截除腳趾保命。足病診療師提醒患者,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就要提高警覺,小心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糖尿病併發症】血糖失控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患者風險增2至4倍 及早控制三高為上策

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比無糖尿病人士,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高約2至4倍。而「三高」中的血壓高及血脂高,與糖尿病亦是息息相關……如及能早發現及控制糖尿病病情,除了可穩定血糖水平,亦間接降低了患上「三高」及心臟病的風險。

陳良貴醫生,糖尿病,血壓,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糖尿病

【糖尿併發症】糖尿病奪走腎功能毫無警號 慎防糖尿腎 有效控制血壓血糖成關鍵

在香港,大約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當中多達三至四成患者因糖尿影響腎臟而出現「糖尿腎」,卻因為過程悄然無聲,令患者的腎臟在不知不覺間受損,最終或因腎衰竭而要洗腎甚至換腎。腎功能喪失後便無法逆轉!如能及早察覺,患者可以轉用一些有助保護腎臟的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加上改善生活習慣,如戒煙、減肥等,有助預防和延緩腎功能衰退。

無論是糖尿病及糖尿腎初期都可以毫無徵狀,容易被人忽略,直至出現泡泡尿、腳腫或其他併發症時,病情可能已到中後期。

【糖尿病】注意兒童糖尿病3大病徵 尿頻夜尿體重減 研究: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患脂肪肝風險可能增加

小朋友都有機會患上糖尿病?現時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平均每月有7名兒童確診糖尿病。兒童糖尿協會發現本港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兒童確診人數持續上升,協會研究亦發現,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後患脂肪肝的風險可能增加。兒童專科醫生指,糖尿病病徵包括尿頻、夜尿、體重減輕等,這些都是小孩較易見到徵狀,故提醒家長多加留意子女身體狀况。

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資料圖片)

關注糖尿病患者情緒 拆解7類口服藥優缺點

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糖尿病人需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年輕病人擔心服藥後增磅,年長病人則擔心藥物導致血糖過低暈倒,自行減藥。現時有7類口服糖尿藥,控糖之餘,各有不同優點和副作用,患者應如何選擇?新藥一定勝舊藥?醫生即時為你拆解。

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糖尿病、妊娠糖尿患者情緒易受影響 家人、朋友正面支持成心理健康關鍵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病人同時出現了抑鬱等心理上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護理是24小時全天候無休,加上不同人際關係中所帶來的壓力,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另外,研究發現心理困擾亦有機會是源於本身糖尿病導致的皮質醇變化,水平升高有機會致抑鬱症。就着糖尿病患者的情緒健康,患者的家人、朋友等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多關心、多陪伴、多善意提點能協助患者的思想走向正面,令患者可積極面對病情。

【精神健康】糖尿病、妊娠糖尿患者情緒易受影響 家人、朋友正面支持成心理健康關鍵

防止血糖失控要「計數」 定時定量均衡飲食法則

【糖尿飲食】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為三餐計計數 節日美食吃得開懷(有片)

臨近年尾,節日假期往往令人容易「失控」!糖尿病人需要控制飲食,難道大時大節都要勒住肚皮?營養師柳提醒糖尿病人要學識「計數」,尤其是面對大量美食,計算食物分量十分重要,食得精明自然無懼血糖飇升!

糖尿病,betway体彩
,營養師,糖尿病,血糖,牛油果番茄三文治,輕盈午餐,藜麥沙律,青檸梳打,不宜空肚飲酒,飯後做運動,紅米飯,醬汁另上,

【糖尿病】了解導致胰島素阻抗7個成因 戒除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有助控制糖尿

病人的胰島素阻抗問題,是其中一個形成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出現胰島素阻抗有7個成因,因此戒除各種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注重健康飲食及勤運動,有望改善胰島素阻抗問題,從而控制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了解導致胰島素阻抗7個成因 戒除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有助控制糖尿

【糖尿病飲食】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 定量攝取澱粉質及營養元素 健康控糖(附建議菜單)

有註冊營養師指出,糖尿病患者除了應改掉會影響血糖穩定的生活習慣外,亦建議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透過定量攝取澱粉質及其他營養元素,不但不會有捱餓感覺,更可控制血糖水平。那麼,何謂「211陣型」?飲食技巧有何重點?外出用餐又能否做到?

「211陣型」飲食技巧是指每一餐都進食2份蔬菜、1份肉類及1份澱粉質,蔬菜分量是其他食物種類的兩倍。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原來即使糖尿病一度惡化至「糖尿病腎病」,病情初期仍然可以控制,甚至逆轉。由於「糖尿病腎病」與飲食等生活細節環環相扣,註冊營養師提出9大法則,提醒病人改善生活習慣及控制飲食,以防「糖尿病腎病」影響健康。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BMI正常不代表無中央肥胖?不少人以為自己體重在正常範圍,體重指標(BMI)沒有超標便等同於健康,但其實腹部積聚過量的內臟脂肪,構成中央肥胖問題,即使BMI在正常水平,仍會有較高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註冊營養師指出,要解決中央肥胖問題,關鍵在於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透過恆常運動及改善飲食習慣能有助脂肪轉化,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動起來!控制血糖 由恆常運動開始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透過運動減重,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不過,糖尿病患者在做運動前後,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適合空腹或睡前做運動嗎?糖尿患者有以下4點必須注意。

齊齊動起來——大量研究顯示,每星期100分鐘或以上的運動,不但有效減輕體重,還能改善血糖水平。(設計圖片,coffeekai@iStockphoto)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要由不運動變成恆常運動,是需要時間轉變的,物理治療師建議大家可以由日常生活入手,循序漸進。而糖尿病人在運動前、後以及運動期間,亦應注意水分攝取及血糖值,避免身體不適,7個重要建議你要知!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八段錦8招易學易做 健身氣功對高血壓糖尿有幫助

多項研究證實,健身氣功有效管理壓力,能減輕抑鬱及焦慮徵狀,同時,氣功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亦產生正面作用,究竟背後機制是怎樣呢?

(Eloku@iStockphoto/明報製圖)
]]>
【糖尿病護理皮膚5貼士】血糖偏高影響血管兼易致皮膚病變 無故現紅色疹塊是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e8%ad%b7%e7%90%86-%e8%a1%80%e7%b3%96%e5%81%8f%e9%ab%98%e6%98%93%e8%87%b4%e7%9a%ae%e8%86%9a%e7%97%85%e8%ae%8a-%e7%84%a1%e6%95%85%e7%8f%be%e7%b4%85%e8%89%b2%e7%96%b9%e5%a1%8a/ Fri, 10 Dec 2021 02:3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457 糖尿病是會影響全身系統的疾病,除了容易出現血管和神經系統病變,亦會影響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統。高血糖會令白血球不能有效地對抗微生物,削弱病人的抵抗力,增加感染機會,同時由於血液循環差,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和復原,如果不及早處理,傷口會出現水泡或潰爛,若發生於腳部,嚴重更可能要截肢。糖尿病患者應如何護理皮膚呢?留意以下5個貼士。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皮膚護理,要多注意以下5個貼士。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皮膚護理,要多注意以下5個貼士。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血糖偏高影響血管 皮膚現紅色疹塊為糖尿病警號

betway体彩 皮膚科主任、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表示,三成糖尿病人出現糖尿病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原因是糖尿病會影響微絲血管的血液循環,令局部皮膚萎縮。患者的小腿前端會出現深紅色或啡色的圓形疹塊,皮膚會萎縮凹陷但無其他病徵,少部分人會感到痕癢。這些徵狀是糖尿病的警號,一般人如果發現皮膚無故出現紅色圓形疹塊,應加倍留意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亦較易出現突發性水泡,特別是腳踭位置,常見於年長的糖尿病病人,患處周圍的皮膚正常,而且不會伴隨紅腫、發炎的跡象,因此患者一般無太大感覺。然而,如果小腿前端出現黃色或啡色、輕微凸出,並浮現微絲血管的疹塊就要留意,因為這可能是類脂質漸進性壞死(Necrobiosis Lipoidica),患者的皮膚表面蠟化,嚴重者更會出現水泡或潰爛,不過此情况較罕見。

血糖水平偏高不但影響血管,更會影響自主神經,包括流汗、油脂分泌等。糖尿病患者的小腿前端會經常出現乾燥性濕疹及皮膚裂痕,嚴重者可導致乾燥性皮膚炎,令皮膚出現鱗片、裂口,並感覺痕癢疼痛。

 

糖尿病人抵抗力差增感染風險 如足癬、灰甲

陳醫生指出,由於糖尿病人的免疫力較差, 增加感染風險,常見的皮膚感染包括由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引起的毛囊炎,以及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癬(又稱「香港腳」),患者腳部會甩皮、紅腫、起水泡及痕癢,如足癬蔓延至趾甲,更會導致灰甲。真菌感染一般人也會發生,但在糖尿病人身上便較容易復發和擴散。

若因糖尿病引致皮膚問題,醫生一般會處方含類固醇的藥膏塗搽患處,待病情好轉可改用非類固醇藥膏。如果出現傷口受感染的情况,便應定時清洗。醫生亦會按病人需要處方塗搽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嚴重者或需要入院注射抗生素。

 

相關文章:世界糖尿病日丨不可忽視的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足、糖尿上眼、心臟病 有效控制血糖7個貼士 了解糖尿藥副作用

 

5個皮膚護理貼士:留意清潔、時常檢查皮膚

陳醫生提醒,糖尿病病人的感染風險較高,應要特別注意皮膚清潔,以下是5個給糖尿病患者護理皮膚的小貼士:

1. 每天洗澡把多餘污垢洗走。由於血糖過高會令神經線受影響,糖尿病病人的手腳感官會較差,令部分患者對水溫的敏感度降低,因此患者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最好維持於攝氏四十度或以下,以免洗走過多油脂、皮脂,加劇乾燥情况。

2. 洗澡後應用毛巾輕力擦乾身體至八、九成乾,再搽上護膚膏作保護屏障,減少水分流失。

3. 糖尿病患者應經常檢查皮膚,特別是四肢,以免因感官變差而未能即時察覺受傷。

4. 如發現傷口,應及早消毒處理,若未能自行處理應立即求醫。

5. 萬一皮膚出現水泡或其他病徵,不應自行刺穿或抓破,以免受感染。

其實要預防糖尿病引發的皮膚問題,最有效方法是做控制好血糖,病人應按醫生指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血糖平穩有助減少對血管、神經線及免疫系統的影響,自然能減少相關的皮膚感染發生。

]]>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b3%96%e5%a4%b1%e6%8e%a7%e9%9a%a8%e6%99%82%e8%ae%8a%e7%b3%96%e5%b0%bf%e8%b6%b3-%e6%8f%90%e9%98%b24%e5%80%8b%e8%ad%a6%e8%99%9f/ Fri, 20 Nov 2020 08:36: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478 足部健康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但卻常被患者忽略,若發現4個警號,則要提高警覺!因為腳上一個輕微傷口,已足以引起很多足部問題,如細菌感染及發炎,甚至導致爛腳、關節變形而可能要截肢。其實糖尿病未必一定會爛腳,關鍵是妥善控制血糖,加上適當護理雙腳,包括定期檢查足部,已可以預防糖尿足的併發症,留住雙腳無問題。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糖尿病在香港十分常見,每10個成年人便有一人患病,而65歲或以上人口更是每4人便有1人的血糖過高。糖尿病的影響廣泛而長遠,全身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包括雙腳,但往往最易被患者忽略。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糖尿病可引致糖尿足 注意4個警號

betway体彩 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指出,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要截除腳趾保命。

陳家倫提醒,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betway体彩 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提醒,糖尿病人日常要注意足部健康,以避免引發併發症致爛腳或截肢。

糖尿病引致4種常見足部問題

陳家倫闡釋,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包括以下4種:

1/ 足部感覺變弱:即使腳有傷口也不覺痛,以致未能及早發現問題。

2/ 傷口難癒合:因血液循環轉差及高血糖導致增加感染風險,令傷口較一般人難癒合。

3/ 雙腳易疲累:患者步行時容易感到乏力易攰,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走很短路程已需休息。

4/ 腳結構出現變化:腳型有可能漸漸變成「爪狀」或形成更嚴重的夏科氏關節的足部畸形,受力點的改變令足部更容易出現傷口,卻又因為感覺弱而未必能及早發現。

糖尿足併發症可截肢 5年內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他強調,糖尿足初時未必有明顯徵狀,但卻可慢慢地影響下肢,導致變形及嚴重感染等併發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截肢。「在香港需要截肢的病人中有一半均由糖尿病所導致!」

陳家倫表示,有部分糖尿足病人誤以為截肢後可以「一了百了」,跟糖尿病說再見,但其實是錯誤觀念。「潰瘍等問題可以繼續出現在患肢餘下的部分或另一隻腳,而且截肢後病人的活動能力大降,對身體及血糖控制都有很大的影響,故此5年內的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糖尿患者每年足部檢查 及早發現併發症

國際指引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最少要做一次全面的足部檢查,併發症風險愈高的病人則要更頻密檢查。足部檢查涵蓋多個範疇,包括足部的保護性感覺、血液循環、皮膚和趾甲狀態,以及足部形態和結構變化。

「感覺測試可以利用10克單纖軟絲去觸碰病人的皮膚,評估患者對微細觸碰的反應,又或利用儀器發出輕震動,若患者無法感知便可能反映神經末梢已受破壞,失去保護性感覺功能,令足部更易受傷和難察覺。」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單纖軟絲測 試可反映病人的足部感覺是否有異常。

此外,還可以利用敲打測試神經反射功能,足部血液循環狀况則可以儀器量度足背和近足內踝的踁後血管脈膊和血壓以作判斷。至於皮膚及足部形態則可經由觀察了解。

他強調,定期檢查的目的是要及早發現糖尿病的併發症,以便採取措施應對,亦可提示患者及醫生更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部分問題如血管阻塞引致血液循環差,則可轉介血管外科跟進。

陳家倫坦言,有部分病人可能覺得需「除鞋見人」較為尷尬,加上並不知道應向哪個專科求診,導致疏忽或延誤了足部的病變問題。其實病人如有需要,可先諮詢醫生或足病診療師,及早檢查以防患未然。

他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做足雙腳護理,以減低足部出現創傷而引發嚴重後遺症。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量度足部的血壓和脈搏有助了解血液循環是否正常。

糖尿病患者日常護理雙腳貼士:

1/ 每日檢查雙足狀况:查看雙腳是否有傷口、瘀斑、水泡或紅腫等症狀,腳底則可用鏡子幫助觀察。

2/ 揀選合適的鞋履:確保鞋內有足夠空間但不能過於寬鬆,鞋子質料要柔軟及透氣,並宜以縛帶或魔術貼調節鬆緊度。由於雙腳的形狀會隨年紀有所改變,每次買鞋都要重新試穿。

3/ 保持足部乾爽:洗澡後要盡快抹乾雙腳,腳汗較多則宜較頻密更換襪子。

4/ 由他人協助修甲:可由家人協助剪腳甲以減少剪傷皮膚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