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復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13 Aug 2018 10:05:4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精神康復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了解躁鬱症】家庭無得揀 快樂人生有得揀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a%86%e8%a7%a3%e8%ba%81%e9%ac%b1%e7%97%87%e3%80%91%e5%ae%b6%e5%ba%ad%e7%84%a1%e5%be%97%e6%8f%80-%e5%bf%ab%e6%a8%82%e4%ba%ba%e7%94%9f%e6%9c%89%e5%be%97%e6%8f%80/ Mon, 06 Aug 2018 04:4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465 人生是每個人必修的艱難課題,有些人得天獨厚,過得輕鬆寫意;有些人費盡氣力,所得亦未如理想。然而,奮鬥的過程讓我們發現自己的潛能,旁人的幫助更會為我們打氣,在倦極之時提供喘息空間。我們雖然無法選擇家庭和出生背景,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人生,以永不放棄的態度面對每一道生命的難題。

抑鬱母親常與父親爭執

身形瘦削的禮,戴着眼鏡,散發文青氣息。小時候的他,與家人同住於唐樓天台的鐵皮屋,最深刻的童年回憶,盡是家人爭執的畫面。患有抑鬱症的母親常與家人爭吵,父親只是千方百計包容,未有向其他人尋求協助,然而日復日的爭執,最終演變成衝突。「有一次,媽媽激動地將爸爸打得頭破血流,後來他被救護員抬了出來,鄰居慌忙掩住我的雙眼,着我不要看。」那年,禮只是小學二年級生。

家中關係長期緊張,令禮漸漸變得麻木。直至升上初中,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家庭與別不同:「當聽到同學說要和家人慶祝生日,或因要和家人聚會而爽約,我才會想,為何自己家中沒有這些情况?如果大多數人的家庭生活是健全的話,那麼我的家庭就不太健全。」

情緒爆發 誤傷媽媽

升上大專後,禮發現自己腦海裏常常充斥負面想法,回家後容易情緒爆發:「我媽有時會不斷埋怨家人,一說便是數小時。有一次,我受不了,想叫她收聲,一怒之下抓起一本厚字典向她的頭擲去,她頓時鮮血直流。我嚇呆了,不懂處理。」

意外傷害家人後,禮自覺家中容不下自己,遂搬到劏房居住。礙於當時經濟能力有限,禮三餐難有溫飽。有一次,禮偷了鄰居一包米來果腹,結果被對方撞破:「他(鄰居)知道我環境不好,並沒有怪我,只說『想食便開聲吧』。後來他和家人吃晚飯時,總會邀請我一起用餐。我無以為報,唯有教他的小朋友彈結他作回報。」

找到自我價值 重拾志趣

連串事件令禮明白自己的精神狀况不甚理想,終踏出第一步向精神科醫生求診,並確診患上抑鬱症,2016年入住新生精神康復會的過渡期宿舍。入宿初期,他花了很大力氣來適應新生活,全靠職員的支持助他渡過難關,讓他慢慢找到落腳點:「以前回家只是對着四堵牆,現在在宿舍內,職員們常與我聊天,會給予我鼓勵,讓我訴說工作上的不如意。社交生活改善了,我的笑容也多了很多。」

自小喜愛踢波的禮,又參加了「青年學堂」,與其他康復者組隊,由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參加賽事。球隊共二十多人,每月約有兩次比賽或訓練。忙碌的足球運動,讓禮重拾志趣,去年十月更榮升隊長!「有人認同我的球技,我感覺到自己有存在價值。眼見隊員身體機能不好,但仍拚命踢球,看見他們有進步,我也很有滿足感。」

現時,禮於零售店從事市場推廣工作,找到自我價值之餘,亦學會享受當下的快樂。鍾情寫作的他更與友人計劃出版傳統紙張媒體,以宣揚廣東歌文化。禮期望大眾放下對精神康復者的歧視,接受他們成為社會上的一分子:「希望社會有更多人討論精神病,將這個病的各種想法慢慢談開來。」

文:周偉傑(新生精神康復會過渡期宿舍主任、註冊社工)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70b7fc41c82aadbdcfc18a64e4e14fc9.jpg積極生活——雖然我們很多時無法改變現况,但可以改變對待人生的心態,選擇積極生活。(baramee2554@iStockphoto/明報製圖);//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70b80cf79f8b2d983c7a75241ad9a615.jpg存在價值——透過足球等運動,可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價值,重獲滿足感。(Tuayai@iStockphoto,設計圖片);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70b81895dffce09b4a624c54a6e2012d.jpg影響子女——父母經常爭執,可能會令年幼子女的情緒受到困擾。(pat138241@iStockphoto,設計圖片);//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70b82628c2f7f2d40884b6c7b191859a.jpg尋求幫助——若發現自己的精神狀况不理想,應立即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周群雄攝);

]]>
知多啲:「過渡宿舍」助康復者復元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3%80%8c%e9%81%8e%e6%b8%a1%e5%ae%bf%e8%88%8d%e3%80%8d%e5%8a%a9%e5%ba%b7%e5%be%a9%e8%80%85%e5%be%a9%e5%85%83/ Mon, 06 Aug 2018 03:59: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477 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現時在全港各區設有11間過渡期宿舍,其中4間設於獨立大樓內,7間設於公共屋邨。每間宿舍提供40或42個住宿名額,讓他們在專業團隊、家人、朋輩及公眾的尊重和支持下全面發展,提升個人的生活質素,達至身、心、靈康泰的生活模式。

服務對象

過渡期宿舍主要服務對象為需要中度照顧的康復者,提供以「復元為本」的開放式過渡期社區住宿服務。申請人士需要符合以下準則:

˙滿15歲

˙男女不限

˙身體及精神健康狀况穩定

˙半年內沒有暴力、酗酒、濫藥、嗜賭等嚴重行為問題

˙智力不低於輕度智障水平

˙被評估為中度照顧類別的精神病康復者

申請人可聯絡主診醫生或社工要求轉介,並經由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辦理申請手續,合適的申請人會獲安排入住。住宿期間,個案工作員會定期與服務使用者及其家人商議進度,並因應情况及需要商議離舍計劃。

「青年學堂」強化自我

另一項服務「青年學堂」,則是新生會專為青年康復者需要而發展的服務計劃,輔以切合青年康復者興趣和個人成長的介入手法及活動,鼓勵青年人在復元的過程中強化自我,確立正面的價值觀、生活態度、人際關係等,達至整全健康的生活。

「青年學堂」會按照青年人的成長需要和特質,將服務內容分為4個系列,包括「互動課程」、「野外歷奇」、「運動訓練」及「體驗活動」。每個系列均包括不同形式的成長體驗式小組及活動,如個人成長小組、野外歷奇活動、運動發展訓練、身心健康小組及社區體驗活動等,並鼓勵年輕人參與活動計劃及為服務內容提供意見,增設自務及共建活動如運動管理委員會、共建營會等。其中,定期的運動訓練正是為了培養青年人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追求目標的意志力,並藉此建立朋輩支援網絡及健康的生活習慣。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70b86648fcb50130253c2324c2fe48f8.jpg(stask@iStockphoto);

]]>
「解難方法」逃出鬱結困局 //www.afterroberto.com/%e3%80%8c%e8%a7%a3%e9%9b%a3%e6%96%b9%e6%b3%95%e3%80%8d%e9%80%83%e5%87%ba%e9%ac%b1%e7%b5%90%e5%9b%b0%e5%b1%80/ Mon, 09 Jul 2018 07:1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054 【明報專訊】當我們談及抑鬱症,很多時候第一印象都會聯想到這個人是不是經歷了什麼重大改變?又或是受到嚴重打擊導致鬱結情緒,但其實一個小意外已足以觸發抑鬱的情緒。輕微的抑鬱情緒困擾不一定要靠藥物治療,有沒有想過我們常說的 「解難方法」(Problem Solving),有助改善低落情緒?

跌倒致行動不便 自覺「好無用」

Pacey性格外向好動,雖然年逾50歲,但無減其活力,尤其熱愛戶外活動。不幸地,他1年前攀山時不慎跌倒,令活動能力大受影響,自此性情大變。意外後Pacey變得沉默寡言,經常一個人躲在家中,對任何工作或活動都提不起勁。除了到醫院做物理治療,他大部分時間待在家中看電視和睡覺。即使太太多番提議和他一起外出逛街或與朋友相聚,他都一一拒絕,甚至大發脾氣,把太太趕出睡房外。久而久之,夫妻關係亦變得很緊張。

直至一天,物理治療師跟Pacey夫婦傾談康復進度時,知道Pacey因行動不便致情緒低落及迴避外出,便提議他參加新生精神康復會的「情緒GPS」服務。Pacey初時十分抗拒向精神健康機構求助,但在太太鼓勵下,他終於答允嘗試與該服務的心理健康主任見面。

初次評估時,Pacey仍然對參與「情緒GPS」有所保留,他認為這些服務根本不能幫助他。在與心理健康主任傾談的過程中,他慢慢訴說在意外後生活的轉變,例如減少外出,多了躲在家中睡覺、看電視等。他又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所以覺得自己「好無用」和「十分失敗」,這些改變令他情緒十分低落和沮喪。他一直認為意外導致自己行動不便是情緒低落及經常有負面想法的主因,所以覺得自己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訂立目標 逐步探討可行方案

心理健康主任了解Pacey的情况後,向他詳細分析情緒與身體狀况、行為和思想之間的關係,Pacey慢慢明白到情緒低落會與身體狀况、行為和思想互相影響,認清三者之間的連繫如何造成惡性循環後,他對於繼續接受服務變得沒有那麼抗拒。漸漸地,Pacey變得願意跟心理健康主任商討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以及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方案,當中包括一種叫「解難方法」。Pacey聽了「解難方法」的原理後,覺得這個方法比較適合自己,相信對改善自己的低落情緒會有幫助。

之後的會面,心理健康主任提議Pacey訂立一個他想解決的問題,作為治療起點。Pacey提出他想「重拾跑步的習慣」,因為以往每次當他沿着海旁跑步,就會感到煩惱全消,開心滿足。可是,Pacey認為他已經放棄了這個習慣多時,加上他的活動能力及體能大不如前,根本沒有信心再次跑步。在心理健康主任的鼓勵下,Pacey嘗試訂立目標及思考不同的方案,去解決可以預計得到的問題。起初,他內心忐忑,因為覺得自己所訂的方案好像很難執行,於是心理健康主任建議他在這個階段不要排除任何看似不可能的方案,應盡量把所有方案寫下。接着,心理健康主任與他一同分析每一個方案的優點和缺點,然後再把一些比較難實踐的方案排除。最後得出兩個方案,分別是「在我感到比較精神的早上時段跑步」和「在開始之時,以慢步代替跑步」。分析過後,Pacey決定先採用第一個方案,並在心理健康主任指導下,嘗試把方案分拆成不同的小步驟,清晰地計劃何時、何地、與何人一起跑步,他發現這個方法讓他較有信心去實行。

清晰計劃 記錄成效添信心

其間,Pacey將自己實踐解決方案時所做過的事情和成效,記錄在日記內。Pacey向心理健康主任分享自己實行這個方案時所遇到的困難和情緒轉變,包括他發現自己開始實行計劃以來,不再經常感到疲累,而且運動過後他的心情比較愉快。最後,很高興的是經過不斷嘗試,Pacey的信心開始回復,現在更會相約朋友一起做伸展運動。下一步,Pacey計劃在自己精神比較好的時候,與太太在周末去行太平山,一方面希望可以和太太改善關係,另一方面可以重拾戶外活動的樂趣。

其實很多人和Pacey一樣,會因為一些不能預期的原因導致情緒困擾,只要不逃避問題,嘗試尋求協助,總會找到出口。

文:楊翠兒(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01-a.jpg 自助解憂——輕微的抑鬱情緒困擾,可嘗試以「解難方法」改善,不一定要靠藥物治療。(SIphotography@iStockphoto /資料圖片,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個案無關);//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01-b.jpg 剪斷愁思——情緒低落,很多時是因為身體狀况、行為和思想互相影響,尋求協助,總會找到出口。 (Photobuay@iStockphoto);

]]>
停一停 靜一靜 聽聽你的心 //www.afterroberto.com/%e5%81%9c%e4%b8%80%e5%81%9c-%e9%9d%9c%e4%b8%80%e9%9d%9c-%e8%81%bd%e8%81%bd%e4%bd%a0%e7%9a%84%e5%bf%83/ Mon, 09 Apr 2018 03:14: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859 【明報專訊】【編按】生活在節奏急速的香港,很多人也被壓得透不過氣來,連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時間也沒有,無暇留意自己的身體及情緒變化。當一切都習以為常,情緒及感覺變得麻木,就再難去認識真正的自己,了解情感的需要。

「你今日過成點呀?」這一句問候若來自不同的人,回應可以截然不同:如果是來自一個不相熟的朋友或同事,你可能只會簡單回應一句「還好吧」;如果是來自知心好友或家人,你可能會不停訴說今天發生的好事和壞事。

但如果這句問候是來自你自己,你又會怎樣回應?別人的關懷固然暖在心,但你又有否想過你也可以關心你自己?

大大小小的事務,再加上香港急促的節奏,使得生活變成一個巨輪追趕我們,我們只得不斷向前跑。一個典型香港「打工仔」的一天大概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完成排山倒海的工作後,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家又要處理家務,有小朋友的家長還要看功課、溫默書,能停下來的一刻或許就只有睡覺了。我們失去的不止是休息的時間或者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還有跟自己相處的時間。

獨處≠跟自己相處

「我每天也會自己食飯、坐車、看電視,不就是已經跟自己相處了嗎?」獨處不同於跟自己相處。獨處的時候,我們或會有不同的活動,有些人喜歡呷一口咖啡,有些人會追劇,更多的人會滑手機。然而,跟自己相處是讓自己靜下來,留意當下的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探視這些感覺、情緒和想法的來源,那可能是身體疼倦痠痛的感覺、被老闆罵了一頓後的不滿、和朋友相聚後的快樂、被稱讚後的自豪。這些感覺、情緒和想法常被忙碌的生活掩蓋了,被我們忽略了。

留意內心感覺 毋須批判

也許你會疑惑:好的感覺固然不妨多留意,為什麼壞的感覺也要留意呢?其實無論這些感覺是好是壞,它們都是你的一部分。跟自己相處就是留意、好奇和接納自己當下的任何感覺,毋須批判它們的好壞。這協助我們了解自己,也是對自己的關心,而靜觀就是讓我們跟自己相處,關心自己的行為。

「靜觀」是指靜心觀察生活每一刻,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和情緒,不批判,不追求舒適的感受,也不抗拒不舒適的感受,只要客觀地知道並容讓感受來、容讓感受走就可以了。每天不妨花三分鐘的時間關心自己,做一次靜觀呼吸練習。

文:李昭明(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曾嘉寶(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四年級生)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80a0a19dae21934106b34456b63f3bc7.jpg情感需要——不少人常被忙碌的生活壓迫,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要認識真正的自己,必須關心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圖:nuvolanevicata@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80a0b9f0f9314bc98785d35801b054e1.jpg探視內心——跟自己相處,需要靜下來留意身體的感覺、情緒和想法,探視好的及壞的感覺來源,而不是獨個兒娛樂。(資料圖片);

]]>
重啟感官 拒做「自動波」機器 出走不如靜觀 重探日常精彩 //www.afterroberto.com/%e9%87%8d%e5%95%9f%e6%84%9f%e5%ae%98-%e6%8b%92%e5%81%9a%e3%80%8c%e8%87%aa%e5%8b%95%e6%b3%a2%e3%80%8d%e6%a9%9f%e5%99%a8-%e5%87%ba%e8%b5%b0%e4%b8%8d%e5%a6%82%e9%9d%9c%e8%a7%80-%e9%87%8d%e6%8e%a2/ Mon, 22 Jan 2018 04:28: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1865 【明報專訊】生活在節奏急促的香港,工時長、壓力大,想要完全放鬆心情過生活,「出走」是不少人的選擇。旅途中各種新鮮體驗讓人分外回味、樂而忘返,可是回到現實世界,一切依舊。我們懷着旅行過後的失落感,繼續以自動導航方式過着乏味的生活,然後期待下次「出走」,讓人生彷彿是為了「出走」而活,而「工作、出走、工作」,更成為了生活的循環。

旅行讓我們暫時擺脫擾人的日常事務,投入平靜的空間,享受因環境轉換所帶來的新鮮感。我們會不期然對身邊所有事產生好奇:「原來緬甸男人係著裙!」、「到底丹麥嘅麥當勞同香港有乜唔同?」旅行使我們將平時封閉了的五官打開,有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新發現。除了發現新鮮事物,我們會記下旅途中每一個瞬間,把每一件小事、每次相遇都記錄下來;哪怕是在泰國伸手向你兜售糖果的小妹妹臉上的天真微笑,還是冰島那變幻莫測天氣下的壯麗風景,我們都會好好藏在心裏。

旅行喜悅源自好奇心

這份旅行中獲得的平靜和好奇,對於很多人而言,一回到香港很快就會消失不見。一早拿着公事包擠上8時正的港鐵,在狹窄擁擠的車廂內,為下一站會否被人擠至動彈不得而擔憂;回到辦公室就開始愁眉苦臉,為今天能否準時下班而焦躁;精神緊繃地處理完一疊又一疊的文件後,回到家又有一連串的家務要處理。日復日的生活,劇本每天都在反覆重演,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被生活調校成自動運作的機器,好奇心早被枯燥乏味的生活磨滅掉。

培養覺察力 平凡景物變新鮮

旅行時由於可以暫且放下忙碌的工作及生活,我們會較容易有靜觀的生活態度,對四周事物的覺察力(awareness)也會提高,因而獲得更豐富的旅程經驗。相反,在愈是熟悉的環境中,加上生活的壓力,我們傾向用自動波模式作出反應,減少對四周事物的好奇心,錯失尋找喜悅的泉源。

練習靜觀,是透過重新啟動並強化我們平常怠倦的感官(視、聽、嗅、味、觸覺),培養對外界的覺察力。當我們抱持靜觀的心時,會自然地從一成不變的生活中發掘到令人好奇的新鮮事物。舉個例子,平日乘搭港鐵時,我們可會留意到海報轉換了?平日回家的路上,地上的樹葉多了?抬起頭時,天空的藍有點不一樣了?透過靜觀,我們可以發現更多生活上的不一樣。所謂「景由心生」,現實看到的不過是心裏所想的反照。與其「出走」,不如培養靜觀的生活態度,重新發現此時此刻的香港,重新發現此時此刻的自己。

■知多啲

3分鐘呼吸練習

不加批判靜觀思緒

「靜觀」就是靜心觀察生活每一刻,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和情緒,不批判,不沉醉於好的想法和感受,也不抗拒不好的想法和感受,簡單、客觀地知道並接受就可以了。許多科學研究及醫學實證顯示,靜觀對提升身心靈、整全健康有顯著成效。不如現在就來一個3分鐘呼吸空間練習吧:

1. 覺察當下

留意一下現在由頭至腳,身體有什麼感覺?

留意一下現在有什麼情緒?

留意一下現在腦海有什麼念頭經過?

(不論是怎樣的身體感覺、情緒、念頭,也是可以的,我們只要留意到就可以了)

2. 注意呼吸

慢慢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留意每一下呼吸的一起一伏,我們不需要控制呼吸,不需要刻意地快、不需要刻意地慢,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注意:靜觀呼吸並不是深呼吸,我們只需要自然地呼吸)

3.擴展身體 

將呼吸擴展到整個身體,觀察整個身體,好像整個身體都一起呼吸

下載Apps聲音導航練習

「靜觀」需要持續練習,單看文字未必容易實踐出來。如果想嘗試練習靜觀,你可以選擇:

1. 下載newlife.330的手機應用程式(圖1),按照聲音導航練習

2. 到newlife.330的Facebook專頁或YouTube,選取聲音導航練習

別看輕一個呼吸,因為一個呼吸,已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身邊的事物。

資料提供:新生精神康復會

文:李昭明(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古芷甄(靜觀推廣大使)

編輯:梁敏德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0361be6e00d641e3b12f15128528075b.jpg靜觀新發現——不少香港人以為只有「逃出香港」,才能體驗新鮮事情;但練習靜觀,可讓我們重拾好奇心,從熟悉的日常香港中,發現出令人好奇的新鮮事物。(資料圖片、MoustacheGirl@iStockphotos);//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0361d42cb4203e1f9c359fac5d192718.jpg五感重啟——旅行時由於較能放下忙碌的工作及生活壓力,對四周事物的覺察力會提高,五感重新啟動,容易「看到」特別的事物。(資料圖片);//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0361e64fe7fe5ed80779e9ef06570e7d.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