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30 Aug 2023 09:39:1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神經衰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抗疫你要知】 滋潤蓮子百合 變身中醫安神食療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6%bb%8b%e6%bd%a4%e8%93%ae%e5%ad%90%e7%99%be%e5%90%88-%e8%ae%8a%e8%ba%ab%e4%b8%ad%e9%86%ab%e5%ae%89%e7%a5%9e%e9%a3%9f%e7%99%82/ Mon, 24 Feb 2020 09:43: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597

相信沒有人想過遊輪可以變成疫船、親友聚餐可以變成播毒大會、廉價的厠紙可以變成搶劫目標,今時今日實在太多意料之外的事,令人情緒緊張。如果想放鬆緊張的情緒,透過飲食未嘗不是一種好方法。當然不能吃junk food,想吃的話,先問註冊中醫師。

註冊中醫李廣冀醫師推介蓮子百合炒甜豆,原來百合有和胃安神的功效。如果經常精神緊張,出現胃炎、胃痛等,食百合有養胃的功效。它與胃藥不同的是,食胃藥只能止胃痛,但是不能修補胃黏膜,而百合可協助淺表性的胃炎及胃潰瘍康復。而蓮子有安神止瀉功效,如果大便經常不成形的人或睡不好的人,可以多吃蓮子百合,以改善睡眠質素,所以蓮子百合對於有胃病、睡不好、焦慮、神經衰弱的人,都特別適合。

]]>
【有片: 都市壓力】忽視神經衰弱 壓力揮不去 //www.afterroberto.com/%e5%bf%bd%e8%a6%96%e7%a5%9e%e7%b6%93%e8%a1%b0%e5%bc%b1-%e5%a3%93%e5%8a%9b%e6%8f%ae%e4%b8%8d%e5%8e%bb/ Mon, 04 Jun 2018 10:21: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3586 不時聽到人說自己神經衰弱,容易擔心又很易攰,難以承受壓力,甚至要長期服食鎮靜劑。

神經衰弱是否好大件事,同焦慮症、抑鬱症有什麼關係?最終會否變成思覺失調?由家庭醫生及精神科專科醫生話你知。

■問醫生

:麥永接(精神科專科醫生) :鄭志文(家庭醫生)

■神經衰弱有什麼徵狀?

問:神經衰弱是什麼?

鄭:作為家庭醫生,有不少病人來到診所時,會因為各式各樣的疑似徵狀,問我是否神經衰弱。其實「神經衰弱」這個名詞我自己頗為喜歡,因為衰弱好像是一件很溫和的事而不是病,不介意問醫生。

麥:神經衰弱的概念早於十九世紀初出現,然後由西方傳入華人社會。根據英國的「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簡稱ICD-10)診斷準則,當一個人在精神或身體活動後出現持續的疲勞感,無論精神或身體也無法放鬆,繼而引致一系列健康問題,例如肌肉繃緊、頭暈頭痛、失眠,脾氣亦變得暴躁,而這些問題在休息或紓緩後仍無法處理,並持續三個月以上,便是神經衰弱。

■自我測試量表準不準?

問:神經衰弱是否一定要睇醫生?

麥:如果徵狀只維持短時間,例如幾天,或隨着壓力獲得處理後而消失,未有影響日常生活,其實可以放心,未必需要見醫生。不過,如果問題持續一段時間,如焦慮或抑鬱情緒維持超過兩星期,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無法上課、工作及不願跟朋友接觸等,甚至出現負面思想,又或出現頭痛、肌肉繃緊等徵狀,對個人造成困擾時,便要盡早睇醫生。坊間有一些自我測試,市民可以參考一下,如測試結果的分數高而自己又覺得確實有點問題,應該找醫生及早治療。

鄭:這些自我測試雖然有用,但也要懂得使用;正如探熱針可量度體溫,但很多情况下體溫過高也不一定等於發燒,可能是剛剛吃過熱食或做完運動;做測試時亦要睇清楚內容,有些測試問題是神經衰弱徵狀須持續兩星期以上,但病人根本沒看清楚條件,主觀地以為出現過一次徵狀也屬於有問題,會降低測試的準確度。當然,最重要是選擇一些可靠的測試,不要隨便在網上胡亂搜尋。

■單靠運動可減壓?(圖1)

問:有神經衰弱,做多些運動,釋放多些安多酚就得?

麥:運動可以釋放安多酚,有助改善睡眠質素。但如果壓力或情緒影響到腦內傳遞物質分泌,單靠運動難以發揮作用,可能需要藥物才能處理。運動只是其中一個減壓方法,然而神經衰弱其中一個徵狀是身心太過疲倦而無法做運動,這時就不要過於催逼自己或怪責自己,以免增加壓力。

■點分辨神經衰弱、焦慮、抑鬱?

問:神經衰弱與其他情緒病有何分別?

麥:隨着精神科的診斷趨於精細,以往統稱為神經衰弱,現在已細分為焦慮症、抑鬱症等情緒病,因為現在有更多了解和研究,發現神經衰弱其實是情緒病,而徵狀亦很類似,如焦慮症的緊張及肌肉繃緊,抑鬱症的不開心、無神無氣、精神不振、疲倦、思想負面等。其實病人毋須介意是神經衰弱抑或是焦慮症、抑鬱症等病名,現時按徵狀細分為不同的情緒病,以便針對治療。

鄭:西方醫學講求實證醫學,界定病症時愈清晰愈好。精神科對各種情緒病有不同的診斷準則及治療指引,不會因為病名改變而代表病情變差。

■壓力大一定會中招?

問:工作經常要加班,會否導致神經衰弱?

麥:視乎情况而定,若長期加班便要小心,要多留意自己的壓力及情緒狀態,如發現肌肉繃緊、頭暈頭痛或疲累等徵狀有系統地出現,舉例星期一至五狀態較差,星期六好一點,但到星期日徵狀又出現,可能是壓力變得嚴重,自己無法處理,應盡早向醫生求助。

鄭:壓力大並不一定會導致神經衰弱,舉例說有些人日以繼夜打機,壓力應該相當大,但他們又無事,因為他們只當作是遊戲消遣。因此如何解讀壓力也很重要,過分擔心便輸了,而好好計劃時間,有足夠的休息,有助減排壓力。

■做好時間管理就可預防?(圖2)

問:如何預防神經衰弱?

鄭:對於情緒或精神疾病,例如抑鬱、焦慮及驚恐症等等,預防十分重要。簡單來說,可以用健康生活模式作整體預防。我經常推介病人要做好時間控制,例如無時間並不代表一個人很忙碌,而是他將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事物上,例如打機、沉迷不同嗜好,將工作拖到死線才做,令自己增加壓力、過分疲勞及休息不足。另外,很多人喜歡同時做多樣事情,如邊吃飯邊玩電話,亦會對精神造成壓力。我建議大家嘗試做好時間管理,從而預防精神及情緒疾病。

文:張意宇

插圖:杜思頴

圖:鄧宗弘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5/HET20180510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5/HET20180510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5/HET20180510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5/HET20180510_04.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5/HET20180510_05.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5/HET20180510_07.mp4;//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c40a90f6bc314f27d48424030c8980dd.jpg;//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c40aacdcc48bcb0dfb5669ebb8ae573f.jpg 圖1(圖:XiXinXing@iStockphoto);//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c40ab9d3b40f7343eeda420ae62b2184.jpg 圖2(鄧宗弘);

]]>
知多啲:神經衰弱不會變成思覺失調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7%a5%9e%e7%b6%93%e8%a1%b0%e5%bc%b1%e4%b8%8d%e6%9c%83%e8%ae%8a%e6%88%90%e6%80%9d%e8%a6%ba%e5%a4%b1%e8%aa%bf/ Mon, 04 Jun 2018 06:28: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3593 神經衰弱這病症在過去經常聽聞,近年卻少了報道,原因並非患病的人數減少,而是被分類更仔細的情緒病所取代。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神經衰弱是較舊的醫學名詞,美國最新的診斷手冊已經刪除此病名,並按徵狀及情况分為不同的情緒病,以便針對治療。

麥永接說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盛行以鎮靜劑治療神經衰弱,本來療效不俗;但後期發現有上癮問題,而且治標不治本,現時已改為使用針對的藥物及心理輔導。有患者擔心神經衰弱或情緒病會惡化成為思覺失調,但麥永接強調,後者是因為思想及感覺上與現實世界脫離,而神經衰弱或情緒病的病因跟患者的現實生活有一定關連,所以兩者完全不同,並不會由神經衰弱演變成思覺失調。

至於治療方案,現在會根據病情的輕重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輕微:運動、深呼吸、改變思維

可嘗試透過運動促進安多酚分泌,學習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改變思維亦很重要,正面及多角度的思維能避免鑽牛角尖,學習管理壓力,同時要有充足睡眠。

中度:跟醫生「處方」做運動

找家庭醫生初步診斷,家庭醫生可給予更多實際建議,運動方面亦會按病人情况開出「處方」,例如做哪種運動、如何做及做運動的規律等。如未有改善,就會轉介精神科專科醫生處理。

嚴重:服藥、接受心理輔導

精神科專科醫生會為病人精確診斷,確診屬於哪類情緒病再對症下藥。如屬於生理問題會處方情緒藥物,病人要有心理準備,治療效果在起初兩星期不明顯,反而又暈又嘔等藥物副作用會首先出現,感覺較辛苦,但實際療效會慢慢變得顯著;如屬心理問題,則配合心理輔導。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c40ab9d3b40f7343eeda420ae62b2184-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