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1 Nov 2023 06:41: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祛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www.afterroberto.com/%e5%a4%a7%e4%be%bf7%e7%a8%ae%e5%88%86%e9%a1%9e-%e8%b3%aa%e5%9c%b0%e4%b8%8d%e6%88%90%e5%bd%a2%e6%8e%92%e4%be%bf%e5%a4%9a%e5%b1%ac%e6%85%a2%e6%80%a7%e6%b3%84%e7%80%89/ Tue, 21 Nov 2023 06:38: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360

【明報專訊】大便次數多於每天3次、便意難忍、大便質地不成形、稀溏如水者,屬於泄瀉。長期持續泄瀉是慢性病,在排除消化器官的病變之後,病因多與胃腸功能失調有關。治療需要針對病因對證下藥,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手段,再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胃腸功能,而非盲目收斂止瀉。(編按: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便的質地和形狀有7種,屬於第1及2型的算是便秘,第3及4型屬於排便良好,至於第5至第7型的大便質地則算是泄瀉。詳見附表。)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明報製圖)

慢性泄瀉成因多與食滯胃腸受壓有關 了解大便7種分類 

我們間中都會出現腸胃失調,但如果泄瀉持續發生超過4周,或在1個月內半數時間有泄瀉問題,便屬於慢性泄瀉。慢性泄瀉與脾胃運化失調有關,明代中醫學家張景岳所撰的《景岳全書》指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在排除腫瘤、炎症一類消化道器官疾病後,慢性泄瀉成因多與胃腸動力紊亂、胃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等有關,為消化道功能性失調。飲食不節、情志失和,是臨牀上功能性慢性泄瀉常見原因。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設計圖片,Rattankun Thongbun、bunditinay@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大腸癌篩查】3大方法比併:大便隱血測試、驗糞便血液+基因、M3檢測驗細菌 高風險人士應定期照大腸鏡?


暴飲暴食致食滯胃腸 嗜生冷致脾胃虛寒

經常暴飲暴食導致食滯胃腸,或嗜食寒涼生冷以致脾胃虛寒,或過食油膩、高糖食物造成濕困脾胃,都會導致反覆泄瀉。中醫認為「濕勝則濡瀉」。長期飲食不節或過量進食,會增加脾胃負擔,有礙消化吸收,飲食水液無法正常運化,形成濕邪干擾胃腸功能,造成大便稀爛。經常食用寒涼生冷食物者,容易刺激脾胃,耗損正氣,形成脾胃虛寒,妨礙正常的運化。當脾胃虛弱,運化無力,便會因消化能力欠佳而形成「內濕」,引發泄瀉。除此之外,脾虛者常見面色偏黃、肌少乏力、身體浮腫,舌象可見舌體腫脹,甚至舌邊滿佈齒痕,舌面光亮濕潤。

針對前者濕困脾胃,治療宜祛濕化濁、消食健脾,常用中藥包括山楂、神曲、蒼朮、藿香等。針對由於脾胃虛寒形成的泄瀉,治療需要補氣健脾,常用中藥包括淮山、黨參、白朮、扁豆等。因不良飲食習慣而出現慢性泄瀉者,可透過積極調整飲食習慣,保護脾胃功能。患者宜保持飲食清淡,少吃屬性太偏(如太過寒涼、太過溫熱、太油膩、太甜)的刺激食物。用餐宜八分飽,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食滯胃腸的機率。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不良飲食習慣–嗜食寒涼生冷以致脾胃虛寒,或過食油膩高糖食物造成濕困脾胃,都會導致反覆泄瀉。(Tatiana Dyuvbanov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慢性泄瀉 西醫歸納為腸易激綜合徵

長時間情志不舒,例如急躁易怒、焦慮緊張,也會影響脾胃功能,引起慢性泄瀉,這類泄瀉在西醫可歸納到「腸躁症」或「腸易激綜合徵」範疇。《景岳全書》記載本病:「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剋土,脾氣受傷而然。」

肝氣不舒 脾胃受壓引致腹瀉

中醫認為這類患者本身脾胃機能通常較差,不良情緒會影響肝臟功能,引起氣的升降出入失常。當肝氣不舒,氣機欠暢,很容易會干擾脾胃功能,常見症狀包括胸悶胃脹、噯氣反酸、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病况每每在精神壓力大時加重,導致患者出現突如其來的腹痛腸鳴,大便稀溏,瀉後痛減。反覆泄瀉的不快經歷,加上體檢如驗血、內窺鏡檢查等都沒有發現病變,對患者來說不僅帶來生活上不便,更會帶來沉重心理負擔,可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治療這類「肝旺脾虛」的慢性泄瀉,需要疏肝理氣、健脾,常用中藥方劑為出自《景岳全書》的痛瀉要方。藥方中運用白朮燥濕健脾,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升清止瀉,組合成方劑後有祛濕健脾、止痛、止瀉的效果。這類泄瀉發病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患者應留意保持心情輕鬆,學習鬆弛減壓。飲食宜清淡,用餐時不宜狼吞虎嚥,餐後稍作散步、摩腹,避免馬上投入緊張忙碌活動,減少刺激腸胃。


相關閲讀:【腸易激綜合症】腹脹持續便秘或肚瀉 照大腸鏡無發炎病變 有可能腸易激作怪(醫學滿東華)


■按穴食療:艾灸調節胃腸 健脾湯水祛濕止瀉

慢性泄瀉的針灸治療,常用穴位包括位於任脈的中脘、氣海,以及足陽明胃經的天樞、足三里,有補氣理氣、調節胃腸蠕動的效果,可針刺或按揉刺激。陽虛寒多者可加上艾灸,每次溫灸各穴10至15分鐘,每日1次,有溫陽驅寒和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

維持良好腸胃生態 僅靠益生菌非人人有效

近年流行服用益生菌以調整胃腸道內微生物生態,增加腸道有益細菌株,改善腸胃功能,治療泄瀉、便秘、脹氣等消化不良問題。益生菌雖有整腸作用,但消化道內生態環境必須靠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否則光靠補充益菌難以營造健康腸道環境。而且不同人之間的胃腸生態可以有很大差異,光靠補充特定菌群未必人人有效。

要維持良好腸胃生態,平日多吃五穀類、蔬菜、水果等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用餐定時定量,進食時細嚼慢嚥,從容不迫。食材選擇及烹調方法建議參照不同地域各自傳統飲食文化,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切忌盲目跟從,否則身體難以適應。日常生活要留意鬆弛減壓,避免長期處於精神壓力沉重的狀態。

針對脾胃氣虛,運化欠佳,以致濕重容易泄瀉的人,食療建議選用有健脾、益氣、祛濕作用的藥材,如淮山、扁豆、白朮、茯苓等,以平補脾胃,改善運化。食療湯水可飲用淮山扁豆芡實瘦肉湯。

淮山扁豆芡實瘦肉湯

材料:淮山30克、扁豆30克、茯苓15克、芡實12克、蓮子(去心)12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止瀉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祛濕】夏天濕氣重人乏力 少食甜點生冷 3招祛濕調養脾胃不適(附藥膳調理湯水。養生帖)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a5%9b%e6%bf%95%e3%80%91%e5%a4%8f%e5%a4%a9%e6%bf%95%e6%b0%a3%e9%87%8d%e4%ba%ba%e4%b9%8f%e5%8a%9b-%e5%b0%91%e9%a3%9f%e7%94%9c%e9%bb%9e%e7%94%9f%e5%86%b7-3%e6%8b%9b%e7%a5%9b%e6%bf%95/ Tue, 23 May 2023 07:07: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455

【明報專訊】夏季雨水多,濕氣重,脾胃的運化受到阻滯,容易引發疲乏無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精神委靡、舌苔厚膩等問題。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以所養。那麼,應該如何提升脾胃功能,緩解脾胃不適呢?

夏天雨多濕氣重 脾胃不適人疲乏無力 3招袪濕健脾

一、飲食調理:需要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食用過多油膩、甜點、生冷食物等容易滋生濕氣的食物;可以多吃營養豐富的蔬菜水果,如:芹菜、木耳、海帶等,有助清熱解毒,除濕排毒

二、適當運動:通過做適當運動來消除濕氣。建議選擇一些輕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瑜伽等,促進氣血流通,調節身體機能

三、中醫藥調理:中醫藥治療濕重主要是通過調理脾胃功能,增強祛濕能力。巧用具有利水化濕的中藥,如:茯苓、薏米、冬瓜皮、玉米鬚、砂仁、草果、陳皮、白朮等,煲湯或泡茶飲用均可起健脾利濕,調節胃腸的作用

【祛濕】夏天濕氣重人乏力 少食甜點生冷 3招祛濕調養脾胃不適(附藥膳調理湯水。養生帖)
夏天雨水多濕氣重,建議避免食用過多油膩、甜點、生冷食物等容易滋生濕氣的食物。

相關閲讀:食療貼士:祛濕湯水食材 慎選防傷正氣


藥膳調理:土茯苓祛濕湯

材料:土茯苓300克,赤小豆、扁豆各30克,瘦肉300克,豬脊骨600克,蜜棗3粒,陳皮1角

做法:

1. 赤小豆和扁豆洗淨,用水浸泡2至4小時

2. 瘦肉、豬脊骨汆水

3. 土茯苓切塊後洗淨、汆水

4. 把所有材料放入鍋裏,加2公升水煮沸,轉中火煲約2小時

5. 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玉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
醫食因緣:憂染疫 長者困家身心失調(附食療湯水食譜)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9%a3%9f%e5%9b%a0%e7%b7%a3%ef%bc%9a%e6%86%82%e6%9f%93%e7%96%ab-%e9%95%b7%e8%80%85%e5%9b%b0%e5%ae%b6%e8%ba%ab%e5%bf%83%e5%a4%b1%e8%aa%bf/ Mon, 06 Jul 2020 04:25: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97 【明報專訊】踏入炎夏,疫情並沒有因氣溫升高而消失,大家仍然要堅守各種防疫措施,提高個人衛生意識,希望可減少接觸致病原的風險。長期抗疫,不少人因過度憂慮、缺乏運動或社交、作息規律混亂等原因,導致身心失調。

醫食因緣:憂染疫 長者困家身心失調(附食療湯水食譜)
減少出外——為減低感染風險,不少長者減少出外,導致活動不足,影響身心健康。(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xijian@iStockphoto)

在防疫與身心健康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為搶購口罩、廁紙等物資而陷入恐慌,寸步不敢離家,頻繁地洗手和消毒器物等,這一幕幕的情景,很多人仍然印象深刻。在疫症流行期間,長者是相對弱勢的一群,身體機能退化、慢性病患和免疫力下降,都會增加感染風險;一旦不幸受感染,又會較容易出現重症而且較難康復。如果加上自理能力欠佳、對複雜資訊判斷力不足等因素,不僅影響健康,也會對情緒構成負面影響。

久坐久臥傷氣 衰退難補救

為減低感染風險,不少長者會減少外出,但困在家裏無所事事,久坐久臥,缺乏鍛煉,擾亂平日作息規律,對身心健康都有害無益。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坐傷肉」,缺乏活動和鍛煉,身體機能會因運動不足而衰退,體能下降,除容易感到乏力、稍事活動會氣喘外,亦導致飲食及水液的運化欠佳,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秘結、四肢浮腫等。有研究指長者不活動一星期,體力會顯著下降,肌肉開始萎縮,毛病會陸續浮現,更會使免疫力減弱。衰退一旦形成,要補救及追回是相當困難。生活作息搞亂,欠缺規律,如在白天休息過多,導致晚上睡不着,容易產生消化和睡眠問題,睡眠欠佳會加劇疲勞,以及影響四肢乏力、頭暈等,令長者更不願意活動,形成惡性循環。

海量資訊難消化 思慮傷脾

更甚者,若為疫情而憂心忡忡,過度焦慮,睡不好,吃不下,胡思亂想,招致情緒低落、抑鬱、焦慮等問題。長者身體機能下降,對抗精神壓力能力較差,容易擔憂、恐懼。而在資訊爆炸的今天,長者打開電視或手機,有關疫情資訊便鋪天蓋地而來。對應海量資訊,一般人尚未必有能力理智分析,更何况長者。如果經常受這些資料、信息,甚至假消息、假新聞牽動情緒,中醫觀點是「思慮傷脾」、「驚恐傷腎」。外在刺激加上體質衰退雙重影響之下,情緒會變得更惶恐焦慮,心情更易低落,消極負面的心情影響臟腑機能,導致消化不良、失眠、心悸、頭痛等徵狀。

從目前疫情發展來看,我們或許需要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我們必須想辦法預防感染,亦要維持正常生活。抗疫期間,應該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飲食定時;即使減少外出,也要避免長時間在家中百無聊賴,嘗試發掘有益身心的興趣、學習新事物,充實生活。即使需要自我隔離也要抱着積極、正向的心境。一定要維持適量運動鍛煉,刺激血氣運行,防止衰退。縱使家中空間有限,可做原地踏步鍛煉心肺機能,做伸展運動改善柔軟度,做負重運動訓練肌力,以至改善平衡協調的體操、八段錦等,都是理想的選項。

在家運動 隔空社交

此外,抗疫期間亦不宜自我封閉,需要保持一定社交活動。即使未能見面交流,亦可以通過電話、信息、視像會議等形式,與親友保持聯絡,擺脫孤獨,減少負面情緒。要相信科學和專業人士意見,避免道聽塗說,如有需要,應請教專業人士,或主動尋求輔導協助。部分長者不諳現代科技,或生活欠缺主動,老友記可以互相鼓勵、互相扶持,亦鼓勵年輕一輩多關心身邊長者,了解他們需要和給予協助,一起合力跨過難關。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食療貼士:炎夏少郁動積濕 飲湯補氣助消化

夏天炎熱,體力消耗較多,如果同時減少活動、疏於鍛煉,容易出現氣虛失調。中醫認為,脾胃氣虛令運化飲食及水液能力欠佳,會導致體內積濕。氣虛濕重的人,常見體力下降、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容易胃脹、身體浮腫、周身痠痛、舌體腫脹、舌苔厚膩。在治療及食療方面,可以配合補氣、健脾、祛濕,增強體力、促進消化。

醫食因緣:憂染疫 長者困家身心失調(附食療湯水食譜)
黨參(資料圖片)

黃芪黨參淮山扁豆茯苓瘦肉湯

材料:黃芪20克、黨參20克、淮山30克、扁豆15克、茯苓15克、生薏仁15克、熟薏仁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做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益氣、祛濕

]]>
食療貼士:祛濕湯水食材 慎選防傷正氣 //www.afterroberto.com/%e9%a3%9f%e7%99%82%e8%b2%bc%e5%a3%ab%ef%bc%9a%e7%a5%9b%e6%bf%95%e6%b9%af%e6%b0%b4%e9%a3%9f%e6%9d%90-%e6%85%8e%e9%81%b8%e9%98%b2%e5%82%b7%e6%ad%a3%e6%b0%a3/ Tue, 19 May 2020 03:55: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764 【明報專訊】在潮濕多雨的日子裏,一些有祛濕功效的食療湯水特別受歡迎。針對年長人士的祛濕湯水,除了用祛濕功效的藥材外,也要注意補益扶正,特別是補氣和健脾。此外,一些藥性比較寒涼、有猛烈利尿作用的藥物(如生薏仁、澤瀉、木通)要慎用,以防通利太過而耗傷正氣。藥性平和的祛濕中藥,如白朮、茯苓、扁豆,和有補益健脾作用的中藥,如淮山、黨參、黃芪,都常用於祛濕湯水。要紓緩因天氣潮濕多雨而引起的筋骨痠痛、疲倦乏力、胃脹脘痞,可飲用粉葛扁豆茯苓瘦肉湯。

食療貼士:祛濕湯水食材 慎選防傷正氣

■粉葛扁豆茯苓瘦肉湯

◆材料:粉葛2至2.5斤、五指毛桃45克、扁豆30克、茯苓15克、赤小豆12克、陳皮6克、紅蘿蔔1條、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洗淨氽水,其餘材料洗淨,粉葛、紅蘿蔔去皮切塊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至3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
【讀者MailBox】飲食節制 夏天養脾祛濕 //www.afterroberto.com/%e8%ae%80%e8%80%85mailbox-%e9%a3%b2%e9%a3%9f%e7%af%80%e5%88%b6-%e5%a4%8f%e5%a4%a9%e9%a4%8a%e8%84%be%e7%a5%9b%e6%bf%95/ Mon, 05 Aug 2019 08:27: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50 【明報專訊】問:夏天又熱又濕,經常沒有胃口又容易肚瀉,怎麼辦?

答: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雨天特別多,容易出現因外感濕邪而發病,常見有食慾不振、肚脹肚瀉等消化系統問題。為了減少潮濕天氣對身體的影響,應在生活起居及飲食各方面着手祛濕。

 

 

祛濕, 脾臟, 腹瀉,

 

 

日常生活中,遇到下雨天或相對濕度超過80%,除了開冷氣機,亦可考慮多使用抽濕機,將濕度調節至60%至70%,讓家居環境保持乾爽舒適,使外間濕氣對人體的影響減至最低。

另外,中醫認為脾胃是負責人體內水液代謝的主要器官,脾胃功能差,會引致水濕內停。而「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說的就是沒節制的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故此,進食定時定量、營養均衡、少吃生冷油膩食物等習慣,有助養好脾胃,避免濕邪侵襲。

 

如身體無特別情况,可於湯水加適量赤小豆、扁豆、薏仁、冬瓜、綠豆等有利水作用的食材,增加尿量,促進水濕的排走;日常亦可飲用祛濕健脾茶。

 

祛濕健脾茶

材料:雲苓、白朮、扁豆衣各5錢

方法:將材料放入煲內,加4碗水,大火煮滾後轉慢火45分鐘便可

註:長期病患者、孕婦或準備懷孕之婦女,或正在服用中西藥人士,飲用前先詢問註冊中醫。

 

文:陳穎思(註冊中醫)

]]>
【中醫治療】知多啲:赤小豆祛濕最強慎用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3%80%91%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8%b5%a4%e5%b0%8f%e8%b1%86%e7%a5%9b%e6%bf%95%e6%9c%80%e5%bc%b7%e6%85%8e%e7%94%a8/ Mon, 25 Feb 2019 04:04: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178 【明報專訊】祛濕食療,除了芡實外,亦會用上赤小豆、黑豆、薏米等材料。4種食材中,究竟哪種祛濕能力最強?「這4種常見食材都是中藥。赤小豆具有利水解熱的作用,若進食過多,由於利水能力強,會容易令人消瘦。至於黑豆則主要針對水腫、腎虛等問題,祛濕效果與芡實相若,薏米則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施德享表示,根據4種中藥的藥性,赤小豆的祛濕能力最強,但亦由於藥性強,不建議自己亂用;相對而言薏米是較安全的祛濕中藥,但要留意由於薏米都有一定的利尿能力,並不建議孕婦使用。坊間不少祛濕湯方會將上述4種中藥混合使用,期望達到最佳效果,但這個做法可能過分祛濕,反而會令身體出現更多問題。

赤小豆,黑豆,薏米,祛濕,中藥,水腫,腎虛,利水,
▲赤小豆(資料圖片)

誰忌用芡實?
‧感冒前後
‧食滯、消化不良、肚脹
‧氣鬱
‧產後婦女
‧細菌導致的肚瀉
‧便秘

 

]]>
【夏日系列】吃粥消暑熱 養胃補氣祛濕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4%8f%e6%97%a5%e7%b3%bb%e5%88%97%e3%80%91%e5%90%83%e7%b2%a5%e6%b6%88%e6%9a%91%e7%86%b1-%e9%a4%8a%e8%83%83%e8%a3%9c%e6%b0%a3%e7%a5%9b%e6%bf%95/ Mon, 30 Jul 2018 06:43: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376 「大暑」剛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當中的「大熱」即是「大暑」,亦即是自然界的陽氣到達頂峰。回顧近日天氣,日間香港各區溫度高企於攝氏30至33度不等,暑熱難當,如何借助食療有效消暑?

大暑三候 暑濕影響人體

中國古代將每一節氣分為三候(每五天為一候),其中大暑的三候,包括「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在大暑一候中,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其實是陸生的螢火蟲在枯草上產卵所引致的誤解。此時正是螢火蟲孵化而出之時,有大暑迎接立秋的意境,即夏秋交接。第二候「土潤溽暑」則表示天氣炎熱達至高峰,但土地同時也很潮濕,由於空氣濕熱蒸郁令人感覺難耐。第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時常出現突發的大雷雨,而大雨可使暑熱減輕,天氣正在向立秋過渡,等待陽氣轉降,開始步入下一個節氣。由此可見,「暑」與「濕」在大暑期間,是主要影響着人體的因素之一。

俗語說:「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所以大暑時氣溫高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大暑不熱,反而會是氣候不順的現象,農作物收成就有可能不理想。時至今日,我們務農較少,但亦應該順應天時,積極鍛煉,令身體吸收足夠的陽氣。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由此可見是鍛煉身體的好季節,以防秋冬天時逆轉,身體患病。

涼粉草消暑 綠豆冬瓜排濕

不過,現代社會建築物林立,阻擋空氣流通令氣溫不停上升,若天氣太過炎熱,便會變成暑熱邪氣,此時便需要注意消暑。除了西瓜、冬瓜等食材,仙草也是常見的消暑聖品,有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又名涼粉草,是藥食兩用材料,具有消暑清熱的功效,但不建議食用冰品、冷飲,因冰品、冷飲過量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體內寒濕加重。若要在暑熱天排濕,可食用清熱、解毒、排濕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綠豆、赤小豆及薏苡仁等食材。

藿香葉鮮淮山「度暑粥」養胃生津

大暑多夾濕氣,而過熱氣溫會成為暑邪,容易耗氣傷津,如果消暑之法能兼顧脾胃,便是上佳之法。李時珍十分推崇粥療,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亦有記載:「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爾。」粥能養胃養生,加之合適的配搭,有生津消暑之效。而他亦提及「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新鮮藿香葉有芳香化濁、祛暑解表的功效,加上鮮淮山有健脾益氣之功,可一起用來煮粥吃,是良好的「度暑粥」。而綠豆、百合也是很好的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安度盛夏。《隨息居飲食譜》:「綠豆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瀉痢。」夏季吃綠豆粥是消暑養胃的妙品也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0871514bff3a6935a220f768babc44f0.jpg養胃食療——中醫認為粥能暢胃氣,生津液,養胃養生;而綠豆亦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Metinee@iStockphoto、資料圖片);

]]>
【營養要識】大暑食療:三豆湯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87%9f%e9%a4%8a%e8%a6%81%e8%ad%98%e3%80%91%e5%a4%a7%e6%9a%91%e9%a3%9f%e7%99%82%ef%bc%9a%e4%b8%89%e8%b1%86%e6%b9%af/ Mon, 30 Jul 2018 03:19: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370 三豆湯出自宋代朱佐的著作《朱氏集驗方》,在三伏天時,有清暑、祛濕、健脾的功效。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

製法: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洗淨,用清水先浸泡1小時,然後將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武火(大火)煮滾後,再轉文火(中火)慢煮大約1小時,當豆子開花後,加入適量冰糖再煮5分鐘即可。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08717196b3e382a5676a9dee0f9eb13f.jpg;

]]>
【中醫治療】驚蟄陽氣生發 護胃腸祛濕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87%9f%e9%a4%8a%e8%a6%81%e8%ad%98%e3%80%91%e9%a9%9a%e8%9f%84%e9%99%bd%e6%b0%a3%e7%94%9f%e7%99%bc-%e8%ad%b7%e8%83%83%e8%85%b8%e7%a5%9b%e6%bf%95/ Mon, 19 Mar 2018 03:33: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624 【明報專訊】春三月,從立春至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六個節氣。驚蟄是第三個節氣,根據傳統曆法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而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觀田家》便提到:「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有:「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隨着驚蟄的到來,自然界天氣回暖,春雷開始出現,驚醒蟄伏了一整個冬天的昆蟲;意味着驚蟄的到來,萬物逐漸生機處處,過冬的蟲卵也開始孵化起來。由此可見,驚蟄這節氣形象化地反映出自然物候現象。但真正使冬眠中的萬物蘇醒的,並不是雷鳴響聲,而是陽氣生長,溫度回升到一定程度所致。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春季為四季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自然界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天氣開始回暖多風,乍暖還寒。由於氣溫逐漸回暖,很多人都會放鬆了警惕,在穿衣、飲食、作息等方面都不再像冬季那樣注重身體。其實在驚蟄時節,更應注意養生,一能防止疾病的復發,二可提升身體的陽氣生發,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氣溫雖上升,但仍需注意保暖,不要冷倒。

乍寒還暖 更需保暖

春季陽氣漸生,驚蟄氣候變化仍較大,冷暖變化未穩定,「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長袖衣物,感冒往往是感受風寒而致,突然着涼便會「攝親」。還有,隨着氣溫上升,細菌、病毒開始大量繁殖,因此,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如近日發生的流行性感冒,所以要注意肺部的保護。春季要夜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還要廣步於庭,多到戶外鍛煉運動,使體內陽氣生發。

少吃生冷宜清淡 少酸增甘

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大地充滿生機,人類與自然界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後,開始頻繁地活動。萬物逐漸蘇醒,這也意味環境之中的細菌、病毒會不斷地滋生活躍起來,尤其是腸胃方面,容易病從口入。所以,飲食上更要講究衛生,少吃生冷食物、冰凍飲品,注意個人衛生,做適當運動提高人體正氣,能有效地預防疾病。食物應從冬季的濃郁厚味改變為春天的和暖而清淡;春季的進食熱量需求比冬季少,油膩、煎炸等食物宜少吃,可多食用新鮮的蔬菜,鮮春筍、芹菜、山藥、大棗也是不錯的選擇。「春天宜少酸增甘」,食物的五味與人體五臟有密切關係,酸味有收斂的特性,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發,所以要少吃酸,而多吃甘味食材能有補益脾胃的功效。

細菌活躍 保持室內乾爽

香港春季陰雨連綿,加上地理屬嶺南地區,容易出現潮濕。中醫常言:「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重濁,纏綿難癒」,說明濕邪致病的纏綿特性,但只要我們注重養生細節,持之以恆,濕氣便能遠離我們,達至保護陽氣的作用,精力旺盛,無濕一身輕。緊記要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也可運用抽濕機,使室內保持乾爽,否則病菌容易滋生,身體也容易生病。

煲粉葛薏米 通絡風濕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平時要戒食生冷,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有助提升脾的升清功能,好讓陽氣、陰血等精華物質運行全身;而脾胃功能好,有利濕濁之邪排出體外,身體便能健康運作。身體的濕邪一去,體內的陽氣便能運行正常。如果人體長時間待在濕氣過重的環境,便容易形成風濕關節疼痛的問題。可用粉葛、老桑枝和薏米煲湯解肌通絡、祛濕氣,適合潮濕時節。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胃酸倒流狂食木瓜更傷 睡前2小時勿食太飽

腹大「便便」 行路搓肚消腩

保護腸道健康 慎防腸胃病

新醫學研究:腸道不健康 大腦都「閉塞」?

小滿陽氣漸盛 儲正氣迎初夏 注意飲食遠離濕邪

便秘食菜一定通便?可能適得其反

知多啲:貪涼傷脾胃 損氣血生白髮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474d0a13c4496d04e23356911e879324.jpg 春回大地,萬物生機勃勃,適合去戶外活動,提升身體的陽氣生發。(圖:yaruta@iStockphoto;

]]>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3%80%91%e9%a3%b2%e6%b0%b4%e5%8e%bb%e6%b0%b4%e8%85%ab-%e8%a3%9c%e6%b0%a3%e7%a5%9b%e6%bf%95/ Tue, 05 Dec 2017 03:33: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1188 【明報專訊】一早起身,發現自己面腫腳腫,感覺胖了數磅,但明明已減少飲水,為何仍會水腫呢?

營養師解釋正因水分不足才會水腫,中醫則指是肺、脾、腎虛引致,究竟水腫如何解決?有急救方法嗎?

營養師說「飲得水多不會引起水腫;反而飲水不足,排不走廢物才會引起水腫。」註冊營養師謝詠瑩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排走廢物——飲水有助排走身體廢物,減輕水腫情况。(圖:RyanKing999@iStockphoto)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水腫元兇:唔瞓唔郁唔飲水

問:飲水太多會腫?

答:水腫會在全身出現,令體重上升,按下皮膚會出現白印,很久才回彈,腳踝位置較明顯。

如果臨睡前飲太多水,睡眠時未能排走水分會積存於身體導致水腫,但一般起牀後2至3小時便會消除。不過,有些人水腫持續一兩天,原因是:

  • 飲水少: 廢物排不走,累積在身體內引發水腫
  • 食太鹹:吸收太多鈉質,鈉質會把水分儲起,引起水腫
  • 荷爾蒙變化:女士經期前或首兩三天會水腫,因為女性荷爾蒙令身體儲水,部分女士體重明顯上升4至5磅
  • 睡眠、運動不足:睡眠不足影響排水功能,令翌日起牀時感覺水腫;少運動一樣會水腫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圖:受訪者提供)

 

平日少醬少鈉 急救食奇異果

問:一早起身發現水腫,如何「急救」?黑咖啡有用嗎?

答:急救水腫,最好多飲水。黑咖啡利尿去水,如飲完咖啡沒有不適,可飲一杯加快排尿去水。鉀質有助排走鈉,所以當日可食兩個含豐富鉀質的水果,如奇異果和火龍果。平日亦可多食高鉀蔬果,如哈密瓜、南瓜、蜜瓜、薯仔、番薯及紅菜頭。注意鉀是水溶性,水煮或洗浸太耐會流失鉀質,建議蔬菜以蒸或少油快炒。

另外,要減少鈉質吸收,宜三餐少汁、少醃製肉,避免飲餐湯及粉麵的湯底。

「如果我要出席大型活動,前一天晚餐會盡量少醬汁,早餐食番薯,中午以壽司及沙律為主,同時食兩個水果,亦會飲用含豐富鉀質的湯水,如紅菜頭紅蘿蔔薏米,避免水腫。」謝詠瑩說。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資料圖片)

 

水腫增磅 毋須節食

問:體重上升,如何分辨肥或腫?經常水腫是否代表身體有毛病?

答:體重上升,不少人大為緊張。要分辨肥和腫,應先回顧前數天的飲食,若曾暴飲暴食,或不停食高脂高糖食物,如蛋糕甜品等,肥的可能性較高。相反,若沒有暴飲暴食,但經常攝取高鈉的湯或食物,便可能是水腫。女士亦可能受經期影響才增磅。

若是水腫,毋須節食,因節食會令新陳代謝率減慢;應該要減少吸收鈉質。

水腫不會影響健康,但若經常水腫,代表日常食得太鹹或蔬果吸收不足,兩者均會影響血壓。

 

營養師消腫貼士

紅菜頭紅棗桂圓茶 富鉀質減水腫

鉀質有助減水腫,紅菜頭紅棗桂圓茶適合日日飲用,冬日飲用時,加薑片可更覺和暖。建議飲茶時連紅棗及桂圓一起食用,增加鉀的吸收。不過,食完紅棗及桂圓後,當日避免食太多生果吸收過多糖分。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紅菜頭紅棗桂圓茶(圖:受訪者提供)

 

紅菜頭紅棗桂圓茶

材料(4人分量):

紅菜頭200克、紅棗(去核)25克、桂圓15克、冰糖35克、清水4碗

做法:

1. 紅菜頭去皮,切片

2. 清水倒入鍋,放入紅棗和桂圓,用大火煮滾

3. 放入紅菜頭,轉慢火煮10至15分鐘,直至紅菜頭煮腍,即成

 

中醫說「經常水腫是一個徵狀,代表臟腑功能失調,持續惡化,影響整體健康。」註冊中醫何慧潔

 

吃生冷、重口味食物無「氣」排水

問:何為水腫?是否身體出現問題?

答:中醫角度,水腫與水濕有很大關係。水液運行,靠「氣」推動,常有水腫代表肺氣、脾氣及腎氣失調,影響水液運行,引起水腫。

 

肺氣虛﹕

徵狀﹕頭面水腫、鼻敏感、氣管敏感、易咳嗽及感冒、少氣懶言、易倦、面色蒼白

主因﹕素體肺虛、過量食生冷食物、少運動、久居陰寒之地、反覆感冒未治癒等轉化而成

 

脾氣虛﹕

徵狀﹕腹部及下肢水腫、面色黃、體瘦有大肚腩或肥胖但脂肪鬆軟、胃口不佳、食少易飽、大便溏爛或女性白帶偏多

主因﹕常食生冷食物如雪糕壽司、過量食濃味油脂食物、長期疲倦、思慮過度

 

腎氣虛﹕

徵狀﹕下肢水腫、怕冷、面色泥黑、易累、尿頻而清、夜尿多、性慾低、女性月經不準、常腰痠腿軟、記性差,整體健康稍差,以老人及病人居多

主因﹕年老體虛、慢性病、操勞過度、房事過密、生育多胎

另外,生活環境及習慣也有影響,如居所環境潮濕,或不時冒雨涉濕,出現水濕氾濫,濕氣入侵體內。此外,少活動亦會影響水液代謝。有些人由一個原因引致,有些則是多個原因。

 

用藥施針加食療 健脾保肺溫腎

問:如何改善水腫?

答:改善肺氣、脾氣及腎氣有助祛濕和水腫。有一名45歲OL有下肢水腫,情况嚴重時,晚上脫鞋,腳上出現鞋印。她曾做身體檢查,找不出原因。其後因腰痛及月經問題求醫,發現她因腰部勞損影響腎氣,同時長期久坐,導致水腫,要用藥健脾, 也以針灸加速氣血運行,同時治療水腫、腰痛及月經問題。

可針對不同證型多食以下食物:

肺虛:補肺祛風、除濕的如北芪、紫蘇葉及生薏米

脾虛:健脾祛濕食物如淮山、蓮子、薏米、陳皮、春砂仁、眉豆、赤小豆、鯉魚或鰂魚

腎虛:溫腎食物如胡椒、肉桂粉、栗子及黑豆

 

時興蒸腳 體弱不宜

問:近年流行蒸腳或熱水浸腳,可有效消水腫?

答:很多人喜歡蒸腳或用熱水浸腳,熱力令人出汗,以為可去水。但從中醫角度,蒸腳或熱水浸腳可改善氣血循環,解決手腳冰冷,但不能消水腫。過量流汗會傷陰導致熱氣,或傷陽導致心陽不足,易心跳及心驚等。體質較弱人士不宜蒸腳;正氣充足但屬寒性體質人士可熏蒸,亦建議別蒸太久,最好是10至15分鐘,在出大汗前停止。另外,按摩淋巴亦無助消水腫。

 

陳皮煲玉米鬚 急救利尿

想即時急救水腫,可飲用陳皮玉米鬚水

材料(2人分量)﹕陳皮10克、玉米鬚10克、水2公升,煲30分鐘即成

功效:健脾利氣行水,但治標不治本,而且有利尿作用,不宜天天飲用

 

中醫預防貼士

飲食清淡 焗黑豆茶祛濕

預防水腫,先要減少食生冷及濃味食物,因會影響脾胃代謝功能,易水腫。此外,多運動,特別是帶氧運動,促進新陳代謝。

鰂魚湯、黑豆茶助保健

另可多飲以下湯水及焗茶作保健之用:

黑豆茶

材料(2人分量):

黑豆20克,炒熟後加熱水浸15分鐘即成

功效:補腎、祛濕,改善手腳冰冷及水腫

 

淮山薏米扁豆赤小豆魚湯

材料(4人分量):

北芪20克、淮山30克、生薏米30克、瘦肉200克、扁豆30克、赤小豆30克、薑片3片、陳皮2塊、鯉魚或鰂魚一條

做法:

豆類要預先浸3小時,魚先去內臟,煎香入魚袋,瘦肉汆水;所有材料加水煲2小時

功效﹕補肺、健脾、祛濕;感冒及燥熱人士不宜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黑豆茶(圖:受訪者提供)

 

文:許朝茵

圖:許朝茵、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