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爆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0 May 2022 08:51:0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社區爆發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疫苗】科學委員會倡18至59歲未染疫兼風險較高者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距第3針6個月 專家:港逾七成人口具防重症屏障 把握時間接種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3%80%91%e7%a7%91%e5%ad%b8%e5%a7%94%e5%93%a1%e6%9c%83%e5%80%a118%e8%87%b359%e6%ad%b2%e6%9c%aa%e6%9f%93%e7%96%ab%e5%85%bc%e9%a2%a8%e9%9a%aa%e8%bc%83/ Fri, 20 May 2022 08:51: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883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認為18至59歲未染疫人士若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個人需要,考慮風險和益處後,與第3針相距6個月後,可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此外,港大3名專家包括袁國勇估算本港社區在第五波疫情後,七至九成人口具備防重症屏障,再現第五波規模大爆發的可能極低,並以新加坡及英國為例,指市民毋須因個案波動而恐慌,須把握時間盡快接種新冠疫苗。至於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在電台節目稱,對本港疫情感樂觀,若7月沒有新型變種病毒,市民屆時在室外可不戴口罩、熔斷機制可取消、訪港旅客可居家檢疫。

【新冠疫苗】科學委員會倡18至59歲未染疫兼風險較高者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距第3針6個月 專家:港逾七成人口具防重症屏障 把握時間接種疫苗

 

科學委員會:18至59歲未染疫兼風險較高者可接種第4針新冠疫苗 與第3針相距6個月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昨聯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開會,今日(20日)更新暫擬共識建議,認為接種第四劑或能對較年輕的成年人提供短暫的額外保護,指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歲的成人若有較高暴露風險,如安老或殘疾院舍員工,或個人需要如到海外升學等,經考慮對自身的風險和益處後,可選打第4針,惟須與第三劑相距最少6個月,而相同的做法可適用於同年齡組別的康復者。

專家強調,本地數據顯示接種三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對預防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其保護力一般可於數個月內維持高水平。由於第五波疫情死亡個案中大多數為60歲或以上人士,專家上月已建議他們接種第四劑疫苗。

 

袁國勇及港大專家指港七至九成人具防重症屏障 提4緩解策略

【新冠疫苗】科學委員會倡18至59歲未染疫兼風險較高者可接種第四劑疫苗 距第3針6個月 專家:港逾七成人口具防重症屏障 把握時間接種疫苗
袁國勇

此外,本港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新冠病毒個案膠着,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臨牀助理教授薛達今日在本報撰文,以接種及自然感染情况,粗略估算第五波後社區七至八成人口具防重症屏障,如包括無打針或未完成基本接種的自然感染者,應介乎七至九成人口具備防重症屏障,故再現第五波規模大型社區爆發可能極低,並以新加坡及英國為例,指市民毋須因個案波動而恐慌,須把握時間盡快接種疫苗。

他們建議今夏分階段放寬防疫措施,提出四大緩解策略,包括取消熔斷機制並逐步放寬入境旅客檢疫、容許完成接種的緊密接觸者以連續7日抗原測試代替檢疫等(見表)。針對上述建議,食物及衛生局昨回應稱,政府會繼續留意最新疫情發展及Omicron特性,適時調整及檢視策略。

 

孔繁毅對疫情樂觀 新冠病毒不會離開社區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稱,對本港疫情感樂觀,若7月沒有新型變種病毒,市民屆時在室外可不戴口罩、熔斷機制可取消、訪港旅客可居家檢疫。他續稱,新冠病毒不會離開社區,市民毋須太關注每日新增個案數,重症及死亡個案方能真實反映疫情嚴重性及醫療系統壓力。他說,瑪麗醫院現只有3名患者因新冠病毒入院,較高峰期的500人大減,反映疫情已「控制得好好」。

歐家榮昨稱,現難預料暑假疫情,屆時須視乎單日個案數、第三針接種率、本地會否出現新變種病毒、死亡個案等因素檢視防疫措施,但提醒市民現時在室內外均要佩戴貼面口罩。

 

何栢良:BA.4及BA.5與BA.2棘突蛋白僅2處差異 不算「太大變種」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昨(19日)公布12宗輸入個案帶有非本地流行的Omicron亞系,包括1宗BA.4及10宗BA.2.12.1;本港至昨錄得9宗BA.4個案及35宗BA.2.12.1個案,全部均在機場或檢疫酒店發現,並無流入社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引述世衛資料表示,目前全球有20個國家或地區有BA.4個案,佔所有流行變異病毒株約0.5%,其中南非有九成個案涉相關病毒株;而美國有近50%個案屬BA.2.12.1。

何栢良在同一電台節目稱,相比第五波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情况大有改善,目前只要聚焦向長者推動接種疫苗能繼續復常。他另引新加坡及新西蘭為例,稱除非本港出現有「重大轉變」的新變種病毒株,否則即使染疫人數增加,重症比例都不會大升。他補充,BA.4或BA.5與本地流行的BA.2的棘突蛋白只有兩處差異,故不算「太大的變種」。

(新冠疫情)

]]>
【新冠變種】港逾50宗Omicron個案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Omicron傳播快 社區爆發風險高 一點火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9%80%be50%e5%ae%97omicron%e5%80%8b%e6%a1%88%e5%9b%9e%e6%b8%af%e7%ac%ac%e5%9b%9b%e6%97%a5%e5%89%8d%e7%99%bc%e7%8f%be-%e8%a1%9b%e7%94%9f%e9%98%b2%e8%ad%b7%e4%b8%ad%e5%bf%83-omicron%e5%82%b3/ Wed, 29 Dec 2021 10:23: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758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Omicron變異株暫未在社區出現第二代傳播,但其傳播快,本港出現社區爆發風險非常高,「任何一點火花」都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聖誕節後本港急增3宗免檢疫機組人員在社區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個案,且全部疑染Omicron變異株,其中有國泰機組人員疑四度帶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入社區,今日起由外地及台灣返港的貨機機組人員會由家居健康監察改為酒店檢疫3天。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最好應酒店檢疫5天,若酒店檢疫3天後居家監察,其間戴電子手環屬可接受,雖然仍有風險,但本港市民多戴口罩已有助減低風險。

【新冠變種】港逾50宗Omicron個案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Omicron傳播快 社區爆發風險高 一點火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港輸入Omicron個案大多無病徵、少數喉嚨痛 未出現肺炎 毋須服抗病毒藥物 許樹昌:接種第三針疫苗提升抗體水

 

港Omicron 50多宗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傳播快 一點火花足激發第五波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計及已確認及疑似個案,本港現有74個Omicron個案,當中50多個均在回港後第四日前發現,大部分在機場發現,僅零星在第五、六天出現。他承認,不能排除檢疫3日後仍有風險,故機組人員回家後須避免到人多地方,及定期檢測,最理想是酒店檢疫14天,惟機組人員要負責運輸日常運作,檢疫安排對貨品運輸造成很大影響,現已平衡運輸需要及防疫風險。

至於本港是否已進入第五波疫情,徐樂堅說Omicron暫未在社區出現第二代傳播,在社區被發現染疫的機組人員被發現時仍在染疫初期,傳播力未必是最高,但不代表沒傳播力,形容現時社區爆發風險非常高,「現在香港的情况,任何一點火花,都足以激發香港發生第五波疫情」。

本港聖誕節後連續出現3宗國泰機組人員在社區被發現染疫、涉及Omicron變種的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左)表示,現時本港社區風險高,一點火花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賴俊傑攝)
本港聖誕節後連續出現3宗國泰機組人員在社區被發現染疫、涉及Omicron變種的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左)表示,現時本港社區風險高,一點火花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賴俊傑攝)

 

許樹昌:最好5天酒店檢疫 仍有風險 市民多戴口罩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最好應酒店檢疫5天,但3天是好開始,若酒店檢疫3天後居家監察,其間戴電子手環屬可接受,雖然仍有風險,但本港市民多戴口罩已有助減低風險。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則稱,外國數據顯示,Omicron潛伏期中位數為3至4天,質疑仍有相當數量個案在3日後才確診,等同容許潛在患者在社區走動,認為應在酒店檢疫7天,之後居家7天不能外出,戴電子手環並安排上門檢測,若無家人代買物資則應改在酒店完成檢疫,不能因貨運而令社區承受爆疫代價;又建議重編機組人員人手,如安排每次當值較長時間後,檢疫14天才休假。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 vs Delta:傳染力、突變、潛伏期、嚴重程度 新冠病毒可停留體內逾200天不斷突變 專家:愛滋病、器官移植及抗癌者同屬高危

 

21天醫學監察須多次檢測

運房局回覆本報查詢稱,今日凌晨零時起,所有曾在海外地區或台灣逗留、而目前需於家居接受醫學監察的駐港貨機機組人員,返港後必須入住指定檢疫酒店,直至取得第三天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離開酒店後,在港期間須每天接受快速檢測至第七天。在21天醫學監察期間,機組人員要接受多次定期核酸檢測,並須避免不必要社交接觸及前往人多地方,當局望措施可進一步管理風險,同時維持本港空運服務和必需品供應。

【新冠變種】港逾50宗Omicron個案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Omicron傳播快 社區爆發風險高 一點火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

 

12月4宗涉免檢疫機組人員抵港後發現感染Omicron

連同最新3宗個案,本月已有4宗涉Omicron的免檢疫機組人員在社區被發現染疫個案(見表),政府昨宣布機組人員抵港首3日將要在酒店檢疫。本港昨增6宗輸入個案,當中5宗屬Omicron懷疑個案。確診者包括兩名機組人員,另有一名機組人員初步確診,全部疑染Omicron,包括一名45歲男空服員(第12,609宗),他12月21日前往紐約,24日返港,翌日聖誕節曾到上環無限極廣場的名創優品購物,並乘巴士到屯門的朋友家中聚餐(見圖)。他在26日的樣本驗出陽性,病毒數值(CT Value)約16至22,即病毒量較高,同日出現頭痛、流鼻水和咳嗽等。政府前晚圍封他居住的石塘嘴南里壹號,無人確診。

與上述患者在屯門聚餐的朋友是44歲男空服員,聖誕節當日由芝加哥抵港,前者即到後者位於屯門嘉悅半島一座的寓所午膳。44歲空服員在27日曾外出,乘巴士轉港鐵到九龍塘又一城Apple Store維修電話,之後和兩名家人在該商場的「望月樓」用膳,再乘港鐵到石塘嘴檢測,該樣本驗出陽性,昨初步確診,病毒數值少於30。

另外,昨確診的另一機組人員是一名46歲男子(第12,610宗),住愉景灣蘅峰曦欣閣,同樣曾到紐約,25日返港,27日曾乘船到石塘嘴檢測。屯門嘉悅半島及愉景灣蘅峰曦欣閣昨晚被圍封,居民要強制檢測。

一名44歲男空中服務員昨日初步確診,他本月25日抵港,同日和同事聚餐,27日曾到九龍塘又一城商場的Apple Store(圖)維修電話,其後檢測發現陽性。(賴俊傑攝)
一名44歲男空中服務員昨日初步確診,他本月25日抵港,同日和同事聚餐,27日曾到九龍塘又一城商場的Apple Store(圖)維修電話,其後檢測發現陽性。(賴俊傑攝)

 

徐樂堅:染疫機員部分活動不必要

政府早前要求航空公司加強監管機組人員在醫學監察期間的活動,國泰發指引要求機組人員抵港首3日每天最多外出兩小時,且只能做必要活動,如買食物等。徐樂堅昨表示,表面上看,染疫機組人員部分活動不是很必要,已交運房局和航空公司調查。國泰航空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表示,在聖誕節聚餐的兩名機艙服務員,於回港後首3天並無徹底遵守公司的額外防疫措施,會按內部既定程序跟進。

 

梁子超:石塘嘴機組人員病毒量高 社區傳播風險高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稱,按前日公布資料,住石塘嘴機組人員的病毒量相當高,他26日發病前一日所到之處均可能造成傳播,若證實是由他傳染住屯門的機組人員,顯示他已具傳播性,光顧食肆及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播疫風險更高。

梁子超認為,3宗個案的活動多屬不必要且高風險,特別在食肆聚餐,因此社區傳播風險高於上次油麻地確診機師,亦證明家居監察無用。他說容許機組人員回家原意是讓其與家人共聚,質疑若容許其外出購物而非家人代勞,便違背政策原意。

【新冠變種】港逾50宗Omicron個案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Omicron傳播快 社區爆發風險高 一點火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91%aa%e5%8a%a0%e7%83%88%e9%86%ab%e9%99%a2-1%e7%97%85%e4%ba%ba%e9%80%97%e7%95%995-5%e5%b0%8f%e6%99%82%e9%99%a4%e5%8f%a3%e7%bd%a9%e9%80%b2%e9%a3%9f30%e5%88%86/ Tue, 05 Jan 2021 06:00: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334 【明報專訊】繼聯合醫院上月爆疫,瑪嘉烈醫院內科日間病房(E座地下)昨已累計3病人2醫護感染個案。爆疫源頭、居於深水埗「疫廈」的66歲骨髓瘤女病人(第8937宗),12月底到醫院注射補骨針,其間一度發燒,但沒被要求檢測,並在病房逗留5.5小時,曾除口罩進食約30分鐘,結果房內4人受感染,包括相距3米內的病人、沒接觸的醫生及曾為她吊針、遞飯的護士。港大專家袁國勇指源頭病人病毒量高,最大機率是因除口罩進食時而出現短距離空氣傳播,不排除有更多人感染,他解釋,如雙方均戴口罩,傳播風險會由5%降低至0.25%;若其中一方除口罩,「不說話、不咳嗽,單單呼吸病毒都會走出來」。他建議應為日間病人進行病毒檢測。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袁國勇:病人除口罩進食短距離空氣傳播 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減

66歲骨髓瘤女患者早於去年12月15日病發,28日到涉事病房「吊補骨針」(雙磷酸鹽注射治療),一度發燒,沒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經醫生聽肺後判斷肺清,其後退燒,故繼續接受治療。病人逗留病房5.5小時,其間曾除口罩進食午餐約半小時。病人居住的深水埗福華街華寶樓早前被要求強制檢測,衛生防護中心因病人家屬確診,通知院方追蹤。病人於1月1日氣促,入院檢查有肺花,檢測後確診,情况惡化要插喉,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患者病毒數值為17,即病毒量高。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到瑪嘉烈視察後稱,源頭病人要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及化療,而化療病人經常發燒,當時醫護已將她與其他病人隔開,雖然醫護做足感染控制,但難叫病人「坐定唔郁」,不排除移動期間傳播病毒;但他相信主因是病人除口罩進食,出現短距離空氣傳播。他解釋,如雙方均戴口罩,傳播風險會由5%降低至0.25%;若其中一方除口罩,「不說話、不咳嗽,單單呼吸病毒都會走出來」。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瑪嘉烈醫院內科日間病房爆疫,昨日累計3病人及2醫護感染。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中,杏色外衣者)昨到場視察後稱,源頭病人上月底曾逗留病房5.5小時,其間除口罩進食半小時,不排除因此造成短距離空氣傳播。(曾憲宗攝)

 

病人或將社區病毒帶內醫院 建議為日間服務病人檢測病毒

源頭病人當時被隔板分開,並與另一患者相隔一幅牆。袁國勇向本報稱,醫療設施內感染由內科病房、私院病房、洗血中心,發展至今次瑪嘉烈日間病房,雖設置不同,但料全是短距離空氣傳播。他說最先確診病人與其他病人相距約三四米,一至兩米可發生飛沫傳播,逾兩米可有空氣傳播,相信今次後者機率較大。

袁國勇稱社區爆發嚴重,病人或將社區病毒帶入醫院,建議當局為日間服務病人檢測病毒,並減少病人進食時間(見表)。瑪嘉烈發言人稱會詳細審視專家意見,並提出改善措施,醫院已暫停該日間病房運作並清潔消毒。

新冠肺炎|瑪加烈醫院 1病人逗留5.5小時除口罩進食30分鐘 袁國勇料短距離空氣傳播4人 重申雙方戴口罩傳播風險由5%降至0.25%

 

中招醫生房門打開

瑪嘉烈醫院發現,病人到訪當日有55名病人及27名職員於同時段於病房逗留,其中兩名分別35及60歲的病人(一男一女)初步確診,均為嚴重長期病人;另有一名醫生及一名護士驗出陽性。至昨共23名病人、15名職員及2名陪診者須檢疫。據了解,初步確診的是血科醫生及心臟科護士。血科醫生當日於病房診症室工作,沒接觸源頭病人,但房門打開;護士則曾為源頭病人吊針、遞水及飯盒。曾為病人聽肺的醫生則驗出陰性。

 

候召房環境樣本陽性 3醫生曾用

九龍西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杜榮健表示,染疫醫生到過的醫生候召房及辦公室有環境樣本驗出陽性。消息稱,染疫醫生於1月2日病發,候召房的牀、被鋪、茶水間及水龍頭驗出陽性,傳染期內有3名醫生曾到該房。

食衛局昨日刊憲,12月28日至1月3日曾身處瑪嘉烈醫院EG病房者,包括職員、病人及訪客,須於1月7日或之前強制檢測。

 

10日兩公院爆疫 梁子超建議為常到醫院病人做核酸PCR檢測及抗原測試

公立醫院在10日內兩揭非高危區爆發院內傳播,兩醫生工會感憂慮,促醫管局檢視及提升醫護裝備,「不可以再拖泥帶水」。袁國勇建議為日間服務病人篩查。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建議,當局可為常到院的病人做核酸PCR檢測及抗原測試,他表示抗原測試敏感度不夠高,但至少可驗出病毒量高、即傳染力高的病人,減少院內爆發風險。若每次到醫院相隔一周以上,應接受PCR測試。

醫管局2019/20年度年報,日間住院病人的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合共68.3萬,即平均每日逾1800人次,但數字未反映疫情下減服務的情况。

本報綜合醫管局3名知情人士的消息,中央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研究為日間服務病人檢測的可行性,並探討覆蓋病人的範圍。消息稱,當局需詳細研究建議,日間護理包括不同類型病人,部分已涵蓋於高風險病人群組的檢測計劃中,加上部分人一周到醫院幾次,相信大致可應付。

 

兩醫生工會促裝備升級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稱,被指引起院內傳播的瑪嘉烈醫院病人不需貼身照顧,但醫護仍染疫,促醫管局檢視普通病房等醫護裝備規格,考慮升級至負壓病房的裝備規格。前線醫生聯盟主席冼建文亦要求在防護裝備充足下,提升裝備級別。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新冠肺炎】邊吸煙邊聊天 疑10分鐘感染新冠肺炎 張竹君:吸煙非常高危 //www.afterroberto.com/%e9%82%8a%e5%90%b8%e7%85%99%e9%82%8a%e8%81%8a%e5%a4%a9-%e7%96%9110%e5%88%86%e9%90%98%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8%82%ba%e7%82%8e/ Fri, 17 Jul 2020 06:12: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466 【新冠肺炎】邊吸煙邊聊天 疑10分鐘感染新冠肺炎 張竹君:吸煙非常高危
早前有北河街街市檔販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其中一名檔販的家人昨亦確診。北河街街市昨仍有不少人光顧,約三成檔販拉下口罩,甚至不戴口罩抽煙。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吸煙對其他人是高危,呼籲公眾勿吸煙。(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吸煙不但危害健康,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染疫者拉低口罩抽煙,更有傳播病毒風險。昨有28宗個案與之前的確診個案有關,其中一名74歲男子,在街上遇見早前確診的彬記粥麵美食食客,當時彬記食客無戴口罩吸煙,二人見面交談10多分鐘,之後74歲男子亦確診。

【新冠肺炎】邊吸煙邊聊天 疑10分鐘感染新冠肺炎 張竹君:吸煙非常高危

政府規定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要戴口罩,前日起生效,昨日電車上,有市民將口罩拉至鼻上。副食衛局長徐德義昨表示,市民要正確戴口罩才可保護自己,須覆蓋口、鼻、下巴及緊貼面部。(李紹昌攝)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吸煙時不會戴口罩,「非常高危,最好不要吸煙」。

昨日確診的74歲男子(#1649),住在筲箕灣興東邨興祖樓,7月11日開始流鼻水。他早前在街上遇見一名其後確診的66歲男子(#1456),66歲男子當時正吸煙、無戴口罩,二人見面交談10多分鐘。該66歲男子住在牛池灣彩輝邨彩華樓,6月底至7月初曾光顧彬記,7月9日咳嗽及喉嚨痕癢,12日確診。

【新冠肺炎】邊吸煙邊聊天 疑10分鐘感染新冠肺炎 張竹君:吸煙非常高危
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的確診者曾到多個街市,包括深水埗北河街街市,該街市昨有兩名雞檔檔販收拾攤檔時沒戴口罩。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質疑,政府強制交通工具上戴口罩但在高危地方如街市沒相關限制,是有違邏輯。(朱安妮攝)
]]>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新增9宗本地確診 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食客感染 梁子超:或「第三波」警號 籲避免不戴口罩近距離接觸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6%96%b0%e5%a2%9e9%e5%ae%97%e6%9c%ac%e5%9c%b0%e7%a2%ba%e8%a8%ba-%e5%9d%aa%e7%9f%b3%e9%82%a8%e5%bd%ac%e8%a8%98%e7%b2%a5%e9%ba%b5%e7%be%8e%e9%a3%9f%e9%a3%9f/ Tue, 07 Jul 2020 09:54: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318 【明報專訊】本港今日(7日)新增14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9宗屬本地個案,在本地個案中有5宗未找到源頭。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今日新增的本地個案中,其中一人是安老院舍院友,衛生防護中心、社署及醫管局已到場視察評估,發現有不少密切接觸者,因此會安排他們到位於薄扶林的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傷健營進行檢疫。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數日內接連出現診所護士、坪石邨、秀茂坪等個案,形容「密集情况相當高且令人擔心」,他表示,若未來一周繼續出現其他源頭不明個案或大型群集個案,就是本港迎來第三波爆發的明顯信息。他呼籲未來一段時間,市民應避免與家人以外的人在室內有不戴口罩的近距離接觸。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新增9宗本地確診 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食客感染 梁子超:或「第三波」警號 籲避免不戴口罩近距離接觸

曾光顧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 食客確診

本港至今累計1299宗確診及一宗疑似個案。牛池灣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群組中的59歲員工前日確診,曾與他於本月3日會面的30歲男廚師昨亦確診,他居於大角嘴嘉善街福祥樓,本月4日起喉嚨痛,5日到廣華醫院求診後確診。彬記粥麵美食兩名員工先後確診外,另有兩宗個案是曾到上址用膳: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新增9宗本地確診 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食客感染 梁子超:或「第三波」警號 籲避免不戴口罩近距離接觸
坪石邨玉石樓地下的「彬記粥麵美食」有兩名員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同邨翠石樓昨午有一名戴上面罩、口罩的女子被送往聯合醫院,救護員均穿上全身保護衣、手套及面罩。(伍浦鋒攝)

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群組:

.個案1289:68歲男子,本身患長期病,在佐敦渡船角文英街「新發茶餐廳」任職侍應及收銀員;6月25日起咳嗽及呼吸困難,6月26日曾向私家醫生求診,7月6日有咳及氣喘,到聯合醫院求醫及入院。

.個案1291:58歲男的士司機,居於牛池灣彩輝邨彩華樓;6月29日開始流鼻水,7月1日到過「彬記粥麵美食」用膳,並帶食物予兒子;曾接載個案1289到「新發茶餐廳」。

.個案1295:14歲少年,個案1291的兒子,無去過彬記粥麵美食。

.個案1297:28歲男子,無病徵;6月30日及7月2日去過「彬記粥麵美食」用膳,得知該店有員工確診後,自行到私家醫院進行化驗,驗出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後獲安排入住瑪麗醫院。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呼籲,6月23日或之後到過「新發茶餐廳」的人,若有不適應盡快求醫,亦可致電衛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1122,或電郵到bottle@dh.gov.hk(在電郵中列明姓名、地址、聯絡電話及何時到過涉事餐廳),索取深喉唾液樣本瓶作檢測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新增9宗本地確診 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食客感染 梁子超:或「第三波」警號 籲避免不戴口罩近距離接觸
前日有員工確診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彬記粥麵美食」昨仍關門,該店再有一名員工確診。(朱安妮攝)

梁子超:若食客感染 傳播風險高 或第三波爆發

昨全港有多宗初步確診,除了兩名無外遊男子驗出陽性反應,更首現老人中心初步確診個案,涉及的八旬女患者本身需坐輪椅,居於慈雲山的安老中心,昨日因有病徵入伊利沙伯醫院。至於前舖後居的彬記位於坪石邨玉石樓地下,由舖位轉彎走約7米便是宿舍後門,坪石區的觀塘區議員黎寶桂稱彬記59歲男員工居於該單位。房署稱,坪石邨1970年代落成,按當時政策,舊有商舖如彬記的租約包括舖位及職員宿舍。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稱,員工在休息室很可能不戴口罩,易透過飛沫感染,共用水龍頭、門柄後摸口鼻亦可傳播,較只在工作時間接觸增加了感染風險。他說,若發現有彬記食客感染,顯示傳播風險很高。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新增9宗本地確診 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食客感染 梁子超:或「第三波」警號 籲避免不戴口罩近距離接觸
安達邨禮達樓昨有居民初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昨晚有穿上全身保護衣人員到禮達樓大堂等消毒。(林若勤攝)

許樹昌:或要收緊限制社交距離措施

梁子超稱,幾日內接連出現診所護士、坪石邨、秀茂坪等個案,社區最少有3個感染源頭,形容「密集情况相當高且令人擔心」,有理由相信社區傳播源正在增加,如果未來一周繼續出現其他源頭不明個案或大型群集個案,就是本港迎來第三波爆發的明顯信息,屆時政府要考慮針對特別高風險的群組和地方調整防疫策略。他呼籲未來一段時間,市民應避免與家人以外的人在室內有不戴口罩的近距離接觸。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在港台表示,若再出現幾宗源頭不明個案或者出現社區爆發,可能要收緊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

(衛生防護中心)

]]>
【新冠肺炎】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斷纜 專家: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 抗疫繼續提高警覺加強個人衛生 //www.afterroberto.com/23%e6%97%a5%e3%80%8c%e9%9b%b6%e6%9c%ac%e5%9c%b0%e6%84%9f%e6%9f%93%e7%b4%80%e9%8c%84%e3%80%8d%e6%88%96%e6%96%b7%e7%ba%9c-%e5%b0%88%e5%ae%b6%ef%bc%9a%e5%8f%8d%e6%98%a0%e7%a4%be%e5%8d%80%e6%9c%89/ Wed, 13 May 2020 04:33: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652 【明報專訊】昨傍晚有消息稱,荃灣梨木樹邨5座有六旬婦初步確診,她曾因發燒求診,近期無外遊,同住家人昨晚送往檢疫。若覆檢確診,本港連續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會斷纜。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婦人病毒量高,有傳染風險。而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亦表示,此個案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建議市民是時候再提高警覺和加強個人衛生。

【新冠肺炎】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斷纜 專家: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 抗疫繼續提高警覺加強個人衛生
據了解,本港昨新增一宗新冠肺炎初步確診,66歲女患者住在圖中的梨木樹邨5座,無外遊紀錄,暫未清楚感染源頭。圖為大廈大堂昨有工人清潔消毒。(鍾林枝攝)

 

深喉唾液化驗呈陽性 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斷纜

港府上周五起(8日),將限聚人數、食肆每桌人數由4放寬至8,健身中心、美容院、酒吧等亦可重開。據了解,本港昨新增一宗初步確診,該66歲女病人因發燒,到葵涌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門診留深喉唾液樣本,化驗呈陽性,她於潛伏期內無外遊紀錄。衛生署昨晚正覆檢,若最終確診,本港截至昨午4時的連續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會斷纜。

【新冠肺炎】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斷纜 專家: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 抗疫繼續提高警覺加強個人衛生
昨日的初步確診者與丈夫、兒子、媳婦和孫子同住,其丈夫(左)昨晚被帶往檢疫中心。(鍾林枝攝)
【新冠肺炎】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斷纜 專家: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 抗疫繼續提高警覺加強個人衛生
據了解,本港昨新增一宗新型冠狀病毒初步確診,66歲女患者住在圖中的梨木樹邨5座,無外遊紀錄,暫未清楚感染源頭。(鍾林枝攝)

 

許樹昌:或需收緊防疫延復課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據他所知,病人的病毒CT值為18,即體內病毒量高,有傳染風險。他續說,初步調查未找到有關病人的感染源頭,料最大可能是有海外回港的家居檢疫者,檢疫後才發病造成社區傳播,暫未有足夠資料評估引起社區爆發的風險。

食衛局長陳肇始周日發表網誌,表示抗疫會做到張弛有道,疫情嚴峻時要採取嚴控措施;疫情穩定下來要稍放寬。許樹昌認為,未來一段時間要觀察上述個案會否引起爆發,或本港會否持續出現本地不明來源個案,若有上述情况,或要收緊一系列防疫措施,例如再次關閉高危處所,亦可能要考慮推遲復課。

【新冠肺炎】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或斷纜 專家: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 抗疫繼續提高警覺加強個人衛生

 

梁子超: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此個案反映社區有隱性傳播,最大可能是家居檢疫者因潛伏期較長等原因未被驗出,將病毒傳給家人再傳出社區,認為反映本港邊境措施未做到滴水不漏,促港府收緊檢疫安排,包括盡量將回港者收入檢疫中心、酒店集中檢疫,否則只會不斷有個案流入社區。

 

市民宜再提高警覺 加強個人衛生

梁又稱,即使病人曾參與母親節家庭聚會可造成傳播,料仍限於家庭間,以本港追蹤能力,盡快將接觸者收入檢疫中心,料爆發風險不大;但若病人曾出席大型聚會如宗教活動、流連酒吧等,或會造成爆發。梁認為市民是時候再提高警覺和加強個人衛生。

明報記者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7%9f%ad%e6%9c%9f%e6%96%b9%e6%a1%88-%e5%8c%96%e8%a7%a3%e6%b1%a1%e6%b8%a0%e6%92%ad%e6%af%92%e5%8d%b1%e6%a9%9f/ Mon, 17 Feb 2020 04:14: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285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Peter Vahlersvik@iStockphoto)

【明報專訊】長康邨污水渠事件新型冠狀病毒疑經糞便傳播,令大家再次意識到廁所、污水渠的潛在風險,除了每日倒水入U形渠,冲廁前要先蓋上廁蓋,廁所還有什麼潛在風險?

現在人人頻撲抗疫,疫情究竟何時完結?

「新型冠狀病毒較喜歡在上呼吸道的細胞,多於在腸道細胞。上呼吸道的新型冠狀病毒數量較糞便多,維持陽性反應的時間亦較長。」不過,香港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相信,糞便也載有新型冠狀病毒,雖然病毒數量未必很多,但由於感染者不少出現腹瀉徵狀,令病毒在污水渠積聚。一旦洗手間渠管或排水口出問題,噴出病毒便會污染空氣;當有人長時間逗留在廁所,如15至30分鐘,便可能感染。

從事喉管工作逾40年的香港持牌水喉匠總會創會會長曾貴賢,提供簡單易行的短期應急防護措施,盼在水喉匠上門檢查或維修前減低風險;從事喉管工作逾20年的管藝坊技術總監鍾振宇、資深顧問林錦鵬,則分享治本的長遠修繕方案。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曾貴賢(呂瑋宗攝)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鍾振宇(呂瑋宗攝)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林錦鵬(呂瑋宗攝)

 

短期應急:密封、遮蔽 防污水回湧

  1. 密封破損喉管
    不少大廈的排氣管、排污渠安裝在室內,當懷疑管道表面有破損、裂紋,應立即貼上防水膠紙(圖一)或抿上適量英泥覆蓋,並盡快安排合資格水喉匠維修。即使大廈排氣管和排污渠位於外牆也不要掉以輕心,如接近窗戶要避免開窗,以免有泄漏污水彈進屋內。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圖一(呂瑋宗攝)
  2. 遮蔽地台排水口
    若地台排水口位於牆角等隱蔽位置,要自行檢查隔氣彎管並不容易,若不常用的話可用防水膠紙暫時封閉。長遠計,建議在地台排水口安裝活門(圖二),關閉小門後可遮蔽排水口,防止污水回湧。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圖二(呂瑋宗攝)
  3. 封閉面盆排水孔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圖三(呂瑋宗攝)

    面盆除底部的排水口,部分在盆邊也設有排水孔(圖三),連接面盆底部排水管道,用來排泄滿瀉的盆水。若盆底隔氣彎管失效,病毒有可能循此孔釋出。為加強防疫,建議暫時用防水膠紙封閉盆邊排水孔。面盆不用時亦應把排水口活塞按下(圖四),或蓋上膠蓋遮掩。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圖四(呂瑋宗攝)
  4. 遮掩企缸排水口
    由於企缸地台高度有限,排水口一般只能容納較小型、儲水深度1至2吋的隔氣彎管,比儲水深度約3吋的U形款式易乾涸。建議冲涼後用物件暫時遮掩排水口(圖五),以免隔氣彎管的儲水被抽乾後有污水回湧。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圖五(呂瑋宗攝)
  5. 留門罅通風 免隔氣管乾涸
    密室開抽氣扇會出現負氣壓,會抽乾面盆等各個排水口隔氣彎管中的儲水。建議冲涼時不要把門緊閉(圖六),讓空氣由門罅進入廁所,減輕負氣壓。另外,隔氣彎位中的儲水約1星期內會乾涸。出外旅行或公幹回家後要馬上清潔各排水口及注水。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圖六(呂瑋宗攝)

 

小貼士:泡沫測試隔氣功能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明報製圖)

如發現喉管及排水口附近有臭味,很可能是隔氣彎管失效,要找水喉匠檢查。鍾振宇提供一個初步測試隔氣功能的方法:把洗潔精泡沫置於排水口表面,若隔氣彎管乾涸會有空氣流動,泡沫會被吹起。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明報製圖)

 

長遠修繕:一戶亂裝喉管 全幢當災

曾改裝廁所、發現污水渠有滲漏?待疫情過後,應深入檢查、修繕居所和大廈的喉管,更換合規格的隔氣彎管及管道。

  1. 專人改裝 免影響整體管道
    鍾振宇指出,排污系統經過精密計算和設計,如排污渠和排氣管的款式、粗度,是按大廈樓層、單位數目等因素計算。就算這些共用管道處於單位內,住戶也不可隨意私自改動,否則會影響整體運作,例如切斷單位中的排氣管有可能釋出污物,把面盆排水管接駁大廈排氣管亦會造成污染。住戶維修或改動室內喉管時找專業人士,避免因認知不足而破壞大廈排污系統的整體運作。
  2. 定期檢測 訂立耐用安全方案
    鍾振宇鼓勵業主在大廈定期驗樓時,趁機仔細研究渠管狀况和設計。當住戶人數比落成時大幅增加,會加重排污系統的負荷而造成勞損,有可能要更換較粗的喉管。「過程中要和管理公司、承辦商多溝通,按預算訂立長遠、耐用和安全的方案;變動公用渠管設計須通報屋宇署。」
  3. 設中央隔氣守尾門
    一些面盆、企缸、地台排水管設計,在外牆匯合後連接到大廈排污渠。鍾振宇說,在進入大廈排污渠的接駁位置前,可按情况考慮加設U形中央隔氣。若面盆、企缸、地台各自的隔氣彎管乾涸或失效,外牆還有一U形中央隔氣擔當「後衛」,防止污物經大廈排污渠回湧。
  4. 低層單位裝止回閥
    坐廁內隔氣彎管儲水充足,可防止大廈排污渠中的污物回湧。但大廈低層單位的排污渠承受巨大水流衝擊,有失守風險。鍾振宇說可考慮在坐廁排水口接駁大廈排污渠位置,裝置一個止回閥 (non-return valve),防止大廈排污渠中的污水回湧。

 

喉管路線 愈簡單愈好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排污系統——排污系統是按整座大廈的情况而設計。(呂瑋宗攝)

大廈排污渠和排氣管喉管設計千變萬化,鍾振宇指,有些設計位於屋內,優點是方便維修,但當有破損的話住戶便首當其衝。而裝置在外牆,好處是令家居環境較優美亦方便管理處查核,缺點是易受風吹雨打而損耗,檢查和維修時需搭棚。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周全保護——曾貴賢說清潔排水口時要注意衛生,避免在沒戴口罩和眼罩時靠近渠口。不少水喉匠擔心工作時遇上病毒,建議業界人士維修渠管時穿保護衣。(呂瑋宗攝)

林錦鵬說,無論是室內或外牆的喉管,管道路線應盡量簡化,設計避免「九曲十三彎」,愈少部件愈暢通。此外,修繕大廈喉管時要確保管道全段的直徑一致,才可保證流量均勻和暢順。英國、澳紐的渠務系統發展完善,維修時可參考當地的方案。一般渠管在正確設計和使用下可用上20年。

 

知多啲:疫情幾時完?「兩三周無新個案」

不少人關心這次疫情會維持多久,孔繁毅直言「 無人知道」。

「原本上周內地感染個案開始回落,但今日(13日)突然新增1萬多宗(包括臨牀診斷病例),死亡個案亦上升,可見內地疫情未受控。」他指出,香港疫情的發展,較武漢遲3至4星期,還要視乎廣東省的感染個案有沒有上升,因為一旦廣東地區再爆發,會對香港構成威脅。「現時,香港每日都有本地個案,大多跟內地無關,已經是社區爆發。一日有新個案,一日都不會完結。直至兩三周都沒有新個案,疫情才可能完結。」

 

源頭難堵截 疫苗難救急

長短期方案 化解污渠播毒危機
減少外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專家建議停課、在家工作、避免飯敘等防控措施,盼能切斷傳播鏈,減低感染風險。(資料圖片)

要遏止傳染病,方法有:

  1. 堵截源頭
  2. 中斷傳播鏈
  3. 研製疫苗
  4. 全民感染產生抗體

孔繁毅表示,現時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已不單單在武漢,源頭已在香港,難以堵截。至於疫苗,研製測試需時,可能7、8年後才有,到時可能已經沒有用;至於全民感染產生抗體則有可能發生,「但我們絕不想見到此事,因為即使只有1%死亡率,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會死亡」。

他續指,目前根本不知道傳播鏈在哪裏,難以打斷;唯一方法是「現在人人戴口罩,減少出街食飯,實行在家工作,希望藉此打斷傳播鏈」。孔繁毅一再強調,防控措施很重要,希望現時切斷傳播鏈的方法有效,即停課、在家工作、避免飯敘。感染數字在隨後數星期就有機會回落。

 

文:呂瑋宗、李祖怡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增3確診 專家指社區爆發 何栢良:倘任由傳播 恐三成人染疫 //www.afterroberto.com/%e5%a2%9e3%e7%a2%ba%e8%a8%ba-%e5%b0%88%e5%ae%b6%e6%8c%87%e7%a4%be%e5%8d%80%e7%88%86%e7%99%bc-%e4%bd%95%e6%a0%a2%e8%89%af%ef%bc%9a%e5%80%98%e4%bb%bb%e7%94%b1%e5%82%b3%e6%92%ad-%e6%81%90%e4%b8%89/ Thu, 06 Feb 2020 07:38: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058 增3確診 專家指社區爆發 何栢良:倘任由傳播 恐三成人染疫
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昨確認,一名在佐敦開店的64歲女確診者為普通話團體歌詠團成員,又稱她1月初到曾該堂參與普通話彌撒。教堂昨照常開放,但貼出告示稱為防範疫情擴散暫不設聖水。(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本港昨新增3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包括前日確診六旬漢的妻子和女兒,和一名需往深圳工作的五旬漢,總確診數增加至21宗,當中近四成即8宗屬於或可能屬於本地感染。特首林鄭月娥昨首次承認香港或已出現社區傳播,疫情進入另一嚴峻階段。有微生物學學者認為,社區有隱形病人和初期傳播鏈,本港已出現社區爆發,若病毒大規模傳播,推算會有兩三成市民感染。

本港兩日內新增6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令本港總確診人數增加至21宗。特首林鄭月娥昨召開記者會稱,前日新增的3宗個案病人在潛伏期內都無外遊,亦未能找到明顯病源,屬於本地感染個案令人憂慮,或顯示香港已出現了社區傳播,疫情發展進入另一個嚴峻階段,政府有需要採更嚴厲措施,進一步壓縮香港與內地跨境人流。

 

染疫六旬漢妻女確診

昨新增3宗個案包括與早前確診60歲男子同居的妻子及女兒,分別56及28歲,潛伏期內均無外遊。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莊慧敏指出,由於60歲男子早於1月22日發病,女兒1月30日開始不適,妻子前日發燒,估計她們由60歲男子感染。28歲女病人曾在新港中心第二座逗留。

增3確診 專家指社區爆發 何栢良:倘任由傳播 恐三成人染疫
本港第17宗確診個案為一名沒有外遊史的60歲男子,其妻(圖)及女兒亦先後出現病徵,入住聯合醫院後亦證實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其妻昨午近2時由救護車轉送瑪嘉烈醫院。(賴俊傑攝)

 

另一人深圳工作 妻現病徵入院

第三宗個案是一名居於青衣灝景灣一座56歲男子,1月30日起發燒,咳嗽有痰及喉嚨痛,前日入院接受治療後確診。病人於深圳工作,最後一次是1月21日到過深圳,1月28日至2月1日期間到過日本東京,妻子現病徵入院。莊慧敏說,個案報稱不曾到濕街市或接觸過確診者。

衛生防護中心昨再公布前日一名25歲男病人的詳細資料,他無外遊紀錄,1月28日起發燒後求醫,2月3日再次求醫發現有肺炎後入院確診,病人妻子暫無病徵。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患者無外遊紀錄,若再增幾宗類似個案或不同家庭群體在不同的社區染病,會令人擔心或現社區爆發。

 

或四成個案屬本地感染 何:未來兩周關鍵

衛生防護中心分析,目前11宗為輸入個案、兩宗與輸入個案有密切接觸的個案、3宗可能本地感染個案、5宗本地感染個案。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已出現追蹤不到源頭的零星個案,顯示社區有隱形病人,屬有限度社區傳播,未來一兩周要留意會否出現商場和住宅等大組群爆發,若政府任由病毒像流感般傳播,推算全港會有兩三成市民受感染,以2%死亡率推算,死亡人數將會是「不敢想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指出,社區隱形病人病徵輕微甚至已康復,難找到社區源頭,目前靠早識別、早確診、早隔離避免出現社區爆發。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由於新肺炎並非香港的風土病,故即使本地感染個案看似不多,但若確定是本土感染,也可視為本地社區爆發。他解釋,爆發(Outbreak)的定義,乃某個疾病的數字比正常高,但無一個固定數字作為界線。對於一些罕見的疾病,例如瘋狗症在香港出現,即使只有一宗也算是爆發。

已確診病人中,莊慧敏說68歲女和64歲女病人昨日仍危殆,留醫深切治療部並要使用呼吸機,用蛋白酶抑制劑和利巴韋林治療,其餘患者情况穩定。醫護人員方面,莊稱共43名符合呈報準則的醫護人員接受化驗,37人結果對新冠狀病毒呈陰性,其餘6人仍待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