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距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6 Sep 2023 10:23:0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社交距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變種】Omicron空氣傳播力強 袁國勇:戴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可阻擋85.4%咳嗽粒子 只戴外科口罩擋56.1% //www.afterroberto.com/omicron%e7%a9%ba%e6%b0%a3%e5%82%b3%e6%92%ad%e5%8a%9b%e5%bc%b7-%e8%a2%81%e5%9c%8b%e5%8b%87-%e6%88%b4%e5%a4%96%e7%a7%91%e5%8f%a3%e7%bd%a9%e5%a4%96%e5%8a%a0%e5%b8%83%e5%8f%a3%e7%bd%a9-%e7%be%8e%e5%9c%8b/ Thu, 13 Jan 2022 08:19: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035 【明報專訊】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午到北角楓林花園第3期調查垂直傳播後表示,美國呼籲戴N95呼吸器,但本港暫不需要,因美加確診量多,需戴N95防止傳播,但本港社區個案數字仍很低,加上N95比較貴,長時間戴也妨礙呼吸,且難以為全港700多萬市民做面型配合測試(Fit Test),暫不需全民用N95。他建議大家可戴雙口罩增強保護。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實驗,只戴外科口罩可阻擋56.1%模擬咳嗽粒子;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可阻擋85.4%咳嗽粒子。另外,英國有大學做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空氣中逗留20分鐘後,感染能力已大跌90%。研究尚未經同行審閱。《衛報》報道,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保持社交距離及戴口罩是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屯門昨日有人戴兩個口罩排隊等候檢測。(鍾林枝攝)
屯門昨日有人戴兩個口罩排隊等候檢測。(鍾林枝攝)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梁卓偉:Omicron可1傳6至10人 空姐母親已傳7人 袁國勇:社區定有隱形傳播鏈

 

袁國勇建議戴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可阻擋85.4%咳嗽粒子

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國泰男機艙服務員在屯門藥房逗留約5分鐘,藥房東主已受感染,兩人當時皆有戴口罩。袁國勇表示,這證明Omicron空氣傳播力很強。他表示,市民暫不需全民用N95。他當時建議市民可考慮戴兩個外科口罩,「增加保護力、過濾能力,值得考慮」。其後他向本報說,可戴一個外科口罩,外加一個布口罩,特別建議高危者如機場職員採用此方法。他解釋,此舉可讓布口罩壓緊外科口罩,貼實用家面部。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實驗,只戴外科口罩可阻擋56.1%模擬咳嗽粒子;在外科口罩外加上布口罩,則可阻擋85.4%咳嗽粒子;而將口罩耳圈打結,並收好兩邊開口(見圖),則可擋77.0%咳嗽粒子。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顯示,戴外科口罩時兩邊會漏風(左圖白圈),只能阻擋51.4%咳嗽粒子。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中),則可擋85.4%粒子。在口罩兩邊耳圈打結,並將開口向內收(右),則可擋77%粒子。(美國疾控中心《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
美國疾控中心實驗顯示,戴外科口罩時兩邊會漏風(左圖白圈),只能阻擋51.4%咳嗽粒子。在外科口罩外加布口罩(中),則可擋85.4%粒子。在口罩兩邊耳圈打結,並將開口向內收(右),則可擋77%粒子。(美國疾控中心《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Omicron發病高風險地區 理大推算未來一周將延伸荃灣、沙田、九龍灣、觀塘、元朗

 

英研究:社交距離口罩最有效防感染

另外,英國有大學做了全球首個模擬新冠病毒在呼出空氣中存活能力的研究,發現病毒在空氣中逗留20分鐘後,感染能力已大跌90%。研究尚未經同行審閱。《衛報》報道,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保持社交距離及戴口罩是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空氣是否流通只屬次要。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研究員研發一款裝置,可製造帶病毒微粒,並讓微粒浮游於兩個電子環之間,可令它們漂浮5秒至20分鐘,裝置亦可控制溫度、濕度與紫外光線強度,以模擬不同環境。研究顯示,病毒顆粒離開肺部較潮濕與富二氧化碳的環境後,就會迅速失去水分及變乾,而當轉移到低二氧化碳水平的環境時,酸鹼數(pH)值會大升。

加州洛杉磯縣一所中學周二放完寒假復課,有戴上口罩的啦啦隊和吉祥物迎接學生。(法新社)
加州洛杉磯縣一所中學周二放完寒假復課,有戴上口罩的啦啦隊和吉祥物迎接學生。(法新社)

 

濕度低於50%病毒感染力5秒減半

這兩項因素均影響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在濕度低於50%、類似於辦公室較乾燥的環境下,病毒感染能力在5秒內大減約一半,之後感染力下滑速度會更慢更穩定,其後5分鐘再跌19%。在濕度達90%、類似於蒸氣室或淋浴間的環境下,經過5分鐘後仍有52%病毒具感染力,20分鐘後跌至10%。至於空氣溫度則不會影響病毒感染力

 

(衛報/中央社)

(新冠疫情)

]]>
【新冠肺炎】世衛:全球新增確診個案連續6星期下降 本港第四波疫情已受控? 港大孔繁毅:判斷疫苗效用視乎3個情况(附其他國家採用新冠疫苗種類和概况)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4%b8%96%e8%a1%9b-%e5%85%a8%e7%90%83%e6%96%b0%e5%a2%9e%e7%a2%ba%e8%a8%ba%e5%80%8b%e6%a1%88%e9%80%a3%e7%ba%8c6%e6%98%9f%e6%9c%9f%e4%b8%8b%e9%99%8d-%e6%9c%ac/ Fri, 26 Feb 2021 04:43: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236 【新冠疫苗】世界衛生組織(世衛)於周二(23日)公布,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確診個案已連續6星期下降。成因備受關注。有專家認為,目前重災區美國、印度及英國的感染下跌暫非疫苗建功,政府實施的社交距離等防疫限制相信更關鍵,但同時也有愈來愈多數據顯示疫苗能有效遏止疫情擴散和死亡率。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以本港經驗來說,政府的隔離和封城等防疫措施和疫苗接種均是控制疫情的關鍵。他認為,香港目前仍未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但第四波疫情已經受控,這與防疫、保持社交距離以至及早治療方面有關,但要判斷疫苗的效用,則要視乎以下的3個情况。他提醒,疫苗接種亦相當重要,無論注射哪一種都有助減少傳播及個人保護。不過,亦有分析指出,各國未來勢需與可能演變成風土病的新冠病毒共存。

【新冠肺炎】世衛:全球新增確診個案連續6星期下降 本港第四波疫情已受控? 港大孔繁毅:判斷疫苗效用視乎3個情况(附其他國家採用新冠疫苗種類和概况)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曾憲宗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疫苗有效保護時間待觀察 估計科興疫苗6個月至1年 BioNTech更長 專家料大規模接種後出現變種病毒株 長者或需補種加強劑應對

 

世衛:新冠肺炎新增確診個案連續6星期下降 港大孔繁毅:港經驗與社交距離、及早治療有關

世衛23日公布,全球新冠病毒新增感染個案已連續6星期下降,上周新增數字為240萬宗,較前一周下降11%,死亡個案亦較上周下跌20%。全球新增確診人數回落,涉及多個因素影響。孔繁毅表示,香港目前仍未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但第四波疫情已經受控,這與防疫、保持社交距離以至及早治療方面有關。

 

新冠疫苗效用 視乎3個情况

要判斷疫苗的效用,孔繁毅表示,很視乎以下3個情况:

1. 接種時間;

2. 該地區疫情嚴重性;及

3. 變種病毒個案的多少。

 

鼓勵接種疫苗 哪一種都有助減少傳播及個人保護

他強調疫苗的最大功能是產生抗體,即使不幸感染,病徵會較輕微,減少出現併發症或引致死亡,亦可大減傳染他人的風險。他提醒每個人接種疫苗後的反應不一,等同於流感疫苗,注射後仍有機會受感染。

本港近日展開疫苗接種工作,孔繁毅鼓勵市民接種,他指不論注射哪一種疫苗,都有助減少傳播及個人保護。但他認為開展接種後,亦不代表本港疫情會即時消失,因為未必會有七成民眾接種疫苗、疫苗供應有限,加上變種病毒的因素影響,這都可能令香港沒那麼快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美專家料秋季才見疫苗真章

美國:已累計感染人數達2833萬宗的美國,近月感染率及住院率大跌,美國疾控中心(CDC)上周五(19日)更公布,當地7天平均新增個案較今年1月的高峰大跌69%,但仍較去年夏季高峰高一倍。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專家薩德爾(Wafaa El-Sadr)指出,美國去年12月展開接種計劃以來,已接種最少一劑新冠疫苗的人口僅13.4%,相信目前感染個案下跌並非疫苗所致,他認為要到秋季,等接種計劃由最高危群體轉向廣大人口時,才可見到疫苗效用的真章。前CDC總監弗里登早前接受CNN訪問亦認為,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更具效果,「疫苗目前對感染率的影響並沒那麼大」。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7大禁忌 專家:疫苗有效率低群體免疫數年才達到(附:疫苗接種途徑和預約流程安排) 

 

印度接種落後 恐迎變種第二波

印度:是另一疫情重災區,感染個案跌幅更為驚人。印度衛生部統計,去年9月印度每日新增確診迫近10萬宗,但至2月急跌至1萬宗。不少專家認為,今年1月始展開的疫苗接種計劃非感染大減的主因,反而是此前封城與強制戴口罩等措施延後爆疫時間,而印度醫療研究委員會(ICMR)最近3份研究顯示,當地有抗體民眾增至22%,遠較此前的6至7%高,此免疫族群或是令病毒傳播減少成因之一。但印度阿育王大學病毒學家賈米勒(Shahid Jameel)警告,即使估計印度已有9億人曾受感染,那僅佔整體65%,仍未達群體免疫所需,在當地疫苗計劃進展緩慢,每100人接種率仍低於1劑之際,變種病毒可能帶來第二波疫情。

【新冠肺炎】世衛:全球新增確診個案連續6星期下降 本港第四波疫情已受控? 港大孔繁毅:判斷疫苗效用視乎3個情况(附其他國家採用新冠疫苗種類和概况)

 

英上月封城 感染個案跌2/3

英國:仍實施第三度封城的英國,自1月起疫情亦顯著好轉。倫敦帝國學院上周公布研究,顯示英格蘭地區自1月初實施封城市起感染個案大跌三分之二,單在倫敦跌幅達八成。專家將跌幅歸功於封城與保持社交距離等嚴格防疫規定,不過愈來愈多數據顯示,去年12月英國展開的疫苗接種計劃見效。英國公共衛生部(PHE)周一公布初步數據,顯示8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首劑BioNTech—輝瑞疫苗疫苗後,感染率較未接種者減少57%,重症減約75%,死亡率下降最少57%;而接種兩劑後,感染率更大減88%。目前英國已完成1500萬人接種的初期目標,並朝7月底為所有成人接種的目標邁進。PHE指出,率先接種疫苗的長者的數據是好消息,反映疫苗對減低有症狀與無症狀感染都有強力效果,亦能預防變種病毒。

 

倘變風土病 各國須研社會應變

雖然疫苗終結新冠疫情的可能性令人期待,不過《經濟學人》分析認為,多個因素會令疫苗無法完全消除疫情:首先要為全球78億人口生產及分發足夠疫苗已是艱巨任務,按現時85%國家仍未開始接種的進度,數以十億計民眾可能在2023年後才有望接種疫苗。變種病毒亦可能令及疫苗失效,即使疫苗效力可靠,只要有10%人口拒絕接種,而其他防疫措施不到位,致命爆發便可能重燃。各國政府需研究如何在經濟上與社會上應變,與一旦成為風土病的病毒長期共存。

 

明報記者

(BBC/CNN/經濟學人)

(環球熱話)

]]>
【新冠肺炎】連續 7 日有源頭不明本地個案 張竹君:不好的兆頭 //www.afterroberto.com/%e9%80%a3%e7%ba%8c-7-%e6%97%a5%e6%9c%89%e6%ba%90%e9%a0%ad%e4%b8%8d%e6%98%8e%e6%9c%ac%e5%9c%b0%e5%80%8b%e6%a1%88-%e5%bc%b5%e7%ab%b9%e5%90%9b/ Wed, 07 Oct 2020 04:45: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582 【明報專訊】中秋及國慶長假病發的新冠病毒個案開始浮現,本港一連七日錄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昨單日有3宗,均在長假期間病發,一人曾與16親友聚餐,另一人發病後到4間餐廳用膳,另尖沙嘴帝苑酒店越南餐廳「Le Soleil」的樓面病發翌日仍上班,該餐廳停業14日,全酒店員工和住客要接受檢測。3人共到過7間餐廳和1間健身房,最少27接觸者須檢疫。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源頭不明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很難追縱,疫情可能繼續擴散,加上長假期間人頭湧湧,未來一兩周較關鍵,觀察會否陸續現爆發。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近日疫情已出現反彈迹象,擔心第四波疫情提早出現。

Le Soleil
尖沙嘴帝苑酒店3樓越南餐廳「Le Soleil」一名43歲男樓面服務員確診,昨日餐廳已停業。(鄧宗弘攝)

新增3宗新冠肺炎源頭不明個案

本港昨增8宗個案,累計至5133宗,包括3宗輸入和兩宗與早前病人相關的個案。3宗源頭不明個案包括帝苑酒店3樓越南餐廳「Le Soleil」的43歲男樓面服務員(第5132宗),他與家人住灣仔,自10月2日不適,翌日仍上班,同日求醫但至5日才交樣本化驗。帝苑酒店表示,他不處理或烹調廚房食物,10月3日入酒店前通過體溫檢測,上班時不適後求醫,餐廳昨起停業兩周至19日。

【新冠肺炎】連續 7 日有源頭不明本地個案 張竹君:不好的兆頭
一名33歲男確診病人於病發前一日曾到太古城「MOViE MOViE Cityplaza」看電影,戲院稱昨午5時起暫停營業清潔消毒,明日恢復營業。(曾憲宗攝

張竹君:不好的兆頭 續遵守社交距離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連日均有源頭不明個案,是「不好的兆頭」,呼籲市民遵守社交距離,又指病發後仍外出用膳不理想,再呼籲有病徵者盡快求醫,不要參與社交活動。

許樹昌又說,明白上班族未必很願意請病假,但有病徵者上班易播毒,再呼籲有輕微病徵者應到醫管局取樣本瓶化驗,又建議當局增加取瓶地點和時間,方便市民。

【新冠肺炎】連續 7 日有源頭不明本地個案 張竹君:不好的兆頭
一名居於屯門龍門居的22歲男學生會定期到仁愛堂鄭耀源紀念健體中心健身,該處昨日已關門。(劉焌陶攝)

陳肇始憂第四波提早出現 

此外,政府昨日宣布延長4人限聚令和多項社交距離措施,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近日疫情已出現反彈迹象,源頭不明個案數目不跌反升,擔心第四波疫情提早出現。陳肇始說高度關注酒吧出現確診,不排除隨時收緊措施。

病毒變種傳播能力高

【新冠肺炎】連續 7 日有源頭不明本地個案 張竹君:不好的兆頭
公眾溜冰場現時只能進行不多於4人的小組活動,政府周五(9日)起將放寬限制,容許隊制運動,人數上限視乎相關運動的比賽規則。昨日在圓方溜冰場有小班訓練冰上曲棍球。(鍾林枝攝)

政府昨日宣布,周五(9日)起多項社交距離措施延長7日,包括4人限聚令、口罩令、針對食肆等處所的限制等,但放寬公眾溜冰場的限制,容許隊制運動。陳肇始說,過去一周源頭不明個案較對上一周多,顯示社區有隱形傳播鏈,疫情有反彈迹象,加上病毒已變種、傳播能力高,擔心第四波疫情提早出現。她說:「至少未來一星期必須大致上維持現行各項社交距離措施,讓我們觀察過去一段時間,放寬了的措施、剛剛周末的長假期等因素,這些因素對疫情整體發展有無影響,再決定是否有空間進一步放寬。」

 

]]>
【新冠肺炎】第三波病毒變種愈變愈惡? 5個防疫問題你要知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ac%ac%e4%b8%89%e6%b3%a2%e7%97%85%e6%af%92%e8%ae%8a%e7%a8%ae%e6%84%88%e8%ae%8a%e6%84%88%e6%83%a1%ef%bc%9f%e3%80%805%e5%80%8b%e9%98%b2%e7%96%ab/ Thu, 20 Aug 2020 09:00: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927 新冠肺炎在本港爆發第三波,令已抗疫逾半年的香港人不禁問,是這冠狀病毒變種變得愈來愈惡?還是防疫措施失效?疫苗有機會加快面世嗎?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現時每天的確診個案仍多,加上病毒已出現基因突變,因此在等待有效疫苗面世的同時,市民必須繼續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盡力減低病毒傳播的機會,生活才有望「正常多一些」!以下5個防疫問題你又知道多少呢?

相關文章:

【新冠肺炎】港人出現抗疫疲勞?穿雨衣戴手套有效防疫?時刻警剔做好個人衛生 勿忽略生活細節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在即  市民對病毒檢測四大謬誤  專科醫生逐一拆解

【新冠肺炎】第三波病毒變種愈變愈惡? 5個防疫問題你要知
徐詩駿醫生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第三波疫情持續 抗疫勿鬆懈

徐詩駿醫生指出,本地專家研究估計,第三波疫情源於海外人士將病毒帶入本港,加上當時社會氣氛較為鬆懈和放寬了相關措施,市民的警覺性下降,令病毒有機可乘。他解釋,現時社區存在不少的隱形病人,可能病徵輕微甚或完全沒有徵狀,但經檢測卻證實確診。加上從群組感染的個案可見,除掉口罩的聚會有機會增加病毒傳播的機會,因此必須避免。

面對第三波疫情,徐醫生深明不少市民已感到「抗疫疲勞」,但現時每日的感染確診個案仍多,故此防疫措施仍不可鬆懈!在抗疫的同時,市民難免會感到憂慮或曾產生以下種種疑問,即看徐醫生為大家解答。

 

病毒已變種變得愈來愈惡?

徐醫生表示,病毒會為了適應環境及生存而不斷變種,不少研究亦發現引發是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已持續出現基因突變,其中D614G區域出現變異,令病毒的傳染性更高,並且傾向令病人體內有較高的病毒量,促使這種D614G變異病毒成為流行的病毒株。

「另有文獻亦指出,COVID-19頗為適應於人類的環境,不但傳染性高,更可以在炎熱天氣下仍無阻其傳播力,而即使受到感染後,患者可以毫無徵狀,令社區出現更多隱性病人,為病毒傳播提供有利條件。幸而目前出現的變種,未令病毒的致命性增加。」

 

 

新冠肺炎有機會受到控制,甚至消失嗎?

徐醫生相信,要控制病毒傳播需要60至70%人口都有免疫抗體,但考慮到醫療系統的承受能力等因素,要達致社區免疫(Herd immune)並不可行,因此估計要待疫苗面世,幫助人們產生抗體,才有望能真正解決問題。

他強調,全球正全力研發相關疫苗,期望有機會於短時間內面世。目前最受注目的兩種疫苗,分別由牛津大學及內地研究,兩者均利用病毒的棘突蛋白植入腺病毒,從而刺激身體產生抗體。初步臨床測試顯示疫苗基本上安全,亦能夠幫助身體製造抗體,但仍需要進行大型的試驗,以確定疫苗的預防效力及副作用等。

【新冠肺炎】第三波病毒變種愈變愈惡? 5個防疫問題你要知
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現時每天的確診個案仍多,加上病毒已出現基因突變,因此在等待有效疫苗面世的同時,市民必須繼續做足防疫措施,盡力減低傳播病毒和中招的機會。

 

我需要做病毒檢測嗎?

政府計劃短期內進行全民檢測,但在食肆、街市、院舍等先後爆發疫情階段,市民應如何自處呢?徐醫生認為,如果完全沒有徵狀或沒有跟確診病人有接觸史的人士,可暫時毋須急於進行檢測。但若有發燒、咳嗽、氣喘、嗅覺下降或傷風感冒等疑似徵狀,又或曾接觸確診病人,或屬於高危群組,則值得進行病毒測試。

「近月市民佩戴口罩及洗手等防疫措施做足,已有效令病毒及病菌所造成的傳染病數字大減,如流感,故現時若出現任何上述不適,都值得檢測一下是否跟新冠肺炎有關。」

 

確診患者康復出院後,是否已不會傳染別人?

確診患者經診斷及治療後康復出院,徐醫生表示,即表示康復者體內已產生抗體,加上徵狀輕微的話,其傳染性已不高。「一般冠狀病毒在人體內大約10日,我們的免疫系統便會產生抗體,抗體會逐步消滅病毒,故此病毒數量會不斷減少,而康復後體內的病毒大部分為殘餘病毒或病毒屍體,已不具傳染性。」當然康復後仍需繼續做足防疫保護措施。

 

疫情前景未明下,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徐醫生坦言,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下,過去半年已見港人在抗疫路上的努力和合作,近期更見連跑步人士都戴上口罩,努力抗疫。事實上根據港大分析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個案的病發時間等數據可見,本港感染個案數字有機會在未來數星期內見頂,故必須繼續堅守防疫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切勿鬆懈。

 

「是次病毒所影響的年齡層很廣泛,由小朋友、年輕人到長者都有,故此即使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看似被動,但仍必須嚴格遵守,只有這樣才能夠好好保護抵抗力較弱的群組,如長者。以免他們一旦受感染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增加死亡風險。」徐醫生深信,只要繼續堅持下去,市民便可有望回復較正常的生活。

]]>
【新冠肺炎】老友樂觀自強 戰勝狡猾新冠肺炎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8%80%81%e5%8f%8b%e6%a8%82%e8%a7%80%e8%87%aa%e5%bc%b7-%e6%88%b0%e5%8b%9d%e7%8b%a1%e7%8c%be%e6%96%b0%e5%86%a0%e8%82%ba%e7%82%8e/ Wed, 12 Aug 2020 02:56: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814 【明報專訊】面對第三波疫情,情况嚴峻。病毒已走進社區,在大家生活中的茶餐廳、粥麵店、街市、酒樓、診所肆虐。病毒亦變得更狡猾,近三分之一確診者源頭不明。而最顯而易見的是,這一波疫情衝着長者而來,恐怕連young old都不放過。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長者
照顧心理健康——減少社交活動仍然是最重要,期望斬斷傳播鏈;但此舉對長者的心理健康是一大考驗,我們要多加留意他們的情緒,保持聯繫。(設計圖片,gahsoon、archideaphoto@iStockphoto)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究竟還能做什麼呢?

2020年已過了一半有多!想不到鬱悶日子也可以過得這麼快。我不知道2020年是不是一個被詛咒的年份,大部分香港人都情緒低落、心情鬱結、生活困苦、失望痛心。

自今年初,香港人就如坐上了過山車,心情跌宕,尤其是剛過去的7月。每天讀報,7月1日打頭炮《港區國安法》生效,然後每天標題是:律政司警告叫口號可構成顛覆,港府措施下逾29萬人次免檢疫入境,社區現不明源頭感染,疫情擴散至安老及殘疾院舍,政府宣布晚市不准堂食,香港連續多天錄得過百染疫數字,政府宣布早午晚堂食全禁,限聚令收緊至兩人,市民冒雨踎街食飯盒,選舉主任DQ 12名參選人,陸續有港泰染疫院友離世,7月最後一日,政府宣布押後立法會選舉1年。身為香港人,看到這樣新聞,感到困惑、無奈和痛心!

【新冠肺炎】老友樂觀自強 戰勝狡猾新冠肺炎

不過,最使我神傷,是讀到這則報道:「88歲(編號1487)男確診者死亡。據悉死者離世前每天都往港泰護老院,隔着玻璃探望同時染疫的 67歲(編號1355)妻子。惟衛生防護中心張竹君醫生在記者會上透露,不確定夫婦有否見面。」

雖然病人只有編號,沒有名字,但我們彷彿認識他,感受到他的無奈。因為在疫症下,他的困境,也正正是你和我所面對的劣况。

第三波疫情嚴峻,病毒已走進社區,在大家生活中的茶餐廳、粥麵店、街市、酒樓、診所肆虐。患者亦已由較年輕或中產人士轉為普羅大眾,有的士司機、街坊、主婦、長者、老人院友等。病毒亦變得更狡猾,近三分之一確診者源頭不明,無徵狀或徵狀輕微者愈來愈多,大大增加檢疫工作的難度。而最顯而易見的是,這一波疫情衝着長者而來。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避到街市 緊記洗手

首先,減少社交活動最重要。世界各地都要求居民遵守social distancing,期望斬斷傳播鏈。疫情中首當其衝的長者,更應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多方面資料都確認,街市是高風險之地,人來人往,病毒極之容易迅速擴散。但是,傳統街市是長者喜歡及常到的地方。他們寧願往街市買餸多於在超市或網上購物。因此,定必要勸喻長者在這非常時期,盡量避免或減少往街市,買餸的工作交由其他人代勞。若長者迫不得已要外出,我們應該記錄他們所到過的地方及接觸過的人,緊記不應與不認識的人緊密接觸。

【新冠肺炎】老友樂觀自強 戰勝狡猾新冠肺炎
街市高危——街市是病毒傳播高風險之地,在這非常時期,盡量避免或減少往街市的次數。(資料圖片)

其次,大家也知道個人衛生的重要。疫情一開始,當政府還未鼓勵市民戴口罩,香港人已四出撲口罩,自動自覺戴口罩、勤洗手。在衛生防護方面,香港人質素很高,但長期抗疫,我們出現抗疫疲勞。尤其氣溫超過30℃,戴口罩在街上跑是何其辛苦的事呢!但希望大家繼續堅持,千萬別鬆懈。不過,保持雙手清潔其實比戴口罩更重要。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一樣,主要靠接觸傳播。因此,就算戴上口罩,如果不停用手接觸面部,受感染風險仍然是十分高。洗手、洗手、洗手,千萬別忘記。

家人協調 每周一訪

再者,要盡量保持身心健康。在現時低壓鬱結的氣氛下,普通人也會產生負面情緒,長者尤甚。疫情下,長者多了心理負擔:擔心子女返工外出染疫,擔心自己染疫連累家人,或因日常生活驟然停止而感到焦慮。生活日常如到公園打太極、到茶樓飲茶、到長者中心活動、到街市買餸等,不知何時會恢復,其中最受影響的是獨居、雙老居住及住院舍的長者,更感困苦和孤寂。Social distancing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鄰居也少了往來,子女更可能疏於探望。住院舍的長者就更糟,早在第一波疫情已謝絕探訪,相見太難。疫情下,長者心理健康是一大考驗。

我們要多加留意身邊長者的情緒,與他們保持聯繫及溝通,用電話或視像皆可,能親往探訪就更理想。不同住的家人可協商分批探訪長者,以輪替方式每星期由一成員探訪,減低接觸風險。至於院舍方面,相信未來半年,院舍及醫院都會繼續謝絕探訪。在疫情爆發下,此乃迫不得已。我期望家人及院舍負責人利用不同探視方式,例如互動電話訪談、視像探視等,好讓家人了解長者情况,而長者亦能與家人溝通,減低焦慮。

監察生命表徵 偏離正常即就醫

除了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尤為重要。疫情蔓延時,更應保持身體健康。長期病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更應加倍留意,長者少不免有長期病患,如高血壓丶糖尿病、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慢阻肺病等,需要定期覆診;但因疫情嚴峻,因擔心往醫院或診所會受感染,很多病人都推遲覆診,而各公立醫院亦鼓勵病情穩定的長者,透過免診取藥形式延續治療。但是,希望大家無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忽略自身病情的控制。在這時期,應定時監測各生命表徵,如血壓、脈搏、體溫、血氧、血糖、體重等。如果表徵一切穩定,當然可以免診取藥。若害怕親身往醫院取藥有感染風險,可以轉往社區藥房取藥,現在有多間大型連鎖藥房已與醫管局協調,可協助病人提取醫管局為病人開出的藥物。但是,我強調,如發覺身體表徵偏離正常指標,便應及早就醫;尤其是剛出院的長者,如生命表徵不穩定,最好依期覆診。因為擁有穩定的健康狀况,才是抵擋病毒入侵的有效方法。

睇片運動 在家鍛煉

最後,我們一定要保持身體活動能力,不能因戶外活動全取消了而懶惰起來,整天呆在家中。鍛煉體魄十分重要,留在家中都可以做各種運動,例如:在室內行出行入走動、原地踏步、舉手舉腳、拉筋舒展、踩健身單車等。有不少機構提供網上家居運動示範,例如: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靈實寧養院等,可以跟着做運動。

香港近日的新聞除了讓我感到痛心、焦慮、無奈外,最大感受是:荒謬。荒謬,自然想起卡繆。卡繆在《鼠疫》一書探討人應該怎樣在一場鼠疫的荒謬社會活下去。他告訴我們:唯有對抗荒謬,我們才能活着,才能好好感受生命。《鼠疫》中的主角,選擇默默堅守崗位,盡力治癒病人。我亦有同感,對抗現時環境,只有:不放棄、盡力做好本分,自省自救,積極樂觀。雖然不知能否將世界變好,但是最少阻止世界變壞。

【新冠肺炎】老友樂觀自強 戰勝狡猾新冠肺炎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資料圖片)

文: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肺炎】梁卓偉:防疫3招 邊防、社交距離「近乎做盡」 促增人手追蹤接觸者 //www.afterroberto.com/%e6%a2%81%e5%8d%93%e5%81%89-%e9%98%b2%e7%96%ab3%e6%8b%9b-%e9%82%8a%e9%98%b2%e7%a4%be%e4%ba%a4%e8%b7%9d%e9%9b%a2/ Fri, 31 Jul 2020 08:30: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679 【明報專訊】對於本港每日破百確診中逾三成個案源頭不明,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認為,最大問題未能堵截這些個案,且其病發至確診可達8日,建議政府增人手盡快追蹤接觸者,剪斷傳播鏈。對於全日禁堂食惹民憤,他說看照片感「淒涼」,認為政策要貼地,明白香港特質,且要有科學實證,外國可禁足,但香港不可倒模,「若要750萬人禁足,何不在(個案)追蹤上再做多點?」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梁卓偉:防疫3招 邊防、社交距離「近乎做盡」 促增人手追蹤接觸者

繁殖率跌破1 料確診兩日後回落

據港大分析,反映本地個案感染的繁殖率在6月底高峰突破4,即1人可傳染4人,持續跌至昨日低於1,但昨確診再創新高達149宗。梁卓偉向本報解釋,病人有潛伏期,檢測也需時,料由昨日起計尚需兩三日,確診才有可能回落,而加大檢測則另有可能令確診增加。他說若疫情失控,確診會幾何式上升,但現無這情况。

為控制第三波疫情推出的晚市禁堂食在7月15日生效,當日至前日的1301宗本地及相關個案,有44.2%源頭不明;7月19日升至高峰的58.5%;其後漸回落,29日跌至35.4%。梁卓偉認為,現最大問題是未能堵截源頭不明個案,雖然源頭不明個案比例已由六成跌至約三四成,但「長年累月係咁好弊家伙」,「永遠有那些傳播鏈做不到(堵截),自然不可隔離,自然在出面播(毒)」。

稱邊防社交距離「近乎做盡」

促增人手追蹤接觸者

屯門富臨群組昨添一名食客,該60歲男子本月15日病發,相隔半個月才確診。梁卓偉昨在政府疫情記者會前稱,過去一周確診者病發至宣布確診約需5日,不明源頭個案更需六七日甚至8日,「要快點剪斷所有傳播鏈,唯一一招是追蹤,要多好多人手」,應及早借人、增聘及訓練,現正長期抗戰,「不是過了這關便無事,尚有秋天、冬天和春天」。

八達通出行量低於3月 讚港人抗疫

梁又稱,防疫得3招,邊防、社交距離,以及檢測和追蹤,首兩項已近乎做盡,「社交距離無可能做盡點,除非禁足,但不要說禁足,不准堂食都『搞成咁』,不准出街,可否想像有何事發生?」梁讚港人抗疫值得尊敬,在減少出街的呼籲下,近日八達通出行量已跌至低過3月的谷底,本來未跌至谷底的年輕人也回到谷底以下,「再壓也壓不了,那些都是真要返工搵食」。

另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長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訪問時,建議港府免費全民檢測。食衛局副局長徐德義昨沒正面回應,只稱一直有檢測策略,包括對懷疑確診者、高危群組普查等。他又稱,透過私營檢測為院舍員工、的士司機、食肆職員等採集逾5.53萬個樣本,當中16個呈陽性。

]]>
【新冠肺炎】今增32宗本地確診個案 11宗涉水泉澳邨明泉樓 疑與大廈共用設施有關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4%bb%8a%e5%a2%9e32%e5%ae%97%e6%9c%ac%e5%9c%b0%e7%a2%ba%e8%a8%ba%e5%80%8b%e6%a1%88-11%e5%ae%97%e6%b6%89%e6%b0%b4%e6%b3%89%e6%be%b3/ Fri, 10 Jul 2020 10:16: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365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港今日(10日)新增38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其中32宗為本地感染個案,另有6宗輸入個案。本港至今累計1403宗確診和一宗疑似個案。

【新冠肺炎】今增32宗本地確診個案 11宗涉水泉澳邨明泉樓 疑與大廈共用設施有關

新增本地個案中,有11宗與水泉澳邨明泉樓有關,涉及10個單位,但來自不同層數及坐向,疑與大廈的升降機等共用設施有關,衛生防護中心已取環境樣本化驗。

張竹君指出,明泉樓11名確診者當中,多人到過邨內商場、街市和食肆,衛生防護中心會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予該些地方的員工,作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她又說,除明泉樓外,水泉澳邨其他樓宇未發現有住客確診。

【新冠肺炎】今增32宗本地確診個案 11宗涉水泉澳邨明泉樓 疑與大廈共用設施有關

其餘本地個案當中,現有9宗源頭不明,另有10宗與「彬記、新發、的士司機」群組有關;亦有2宗與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有關,分別是一名院友和一名昨日(9日)確診院友的兒子。

【新冠肺炎】今增32宗本地確診個案 11宗涉水泉澳邨明泉樓 疑與大廈共用設施有關
中環蘭桂坊的酒吧及食肆昨有不少人聚集暢飲,其間無戴口罩。政府叮囑食客非飲食時要戴口罩。(鍾林枝攝)

食肆規例收緊 限六成滿每枱8人 K場派對房一房8人 戲院禁飲食

涉及食肆的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食物及衛生局昨宣布明日起至本月24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餐飲處所內的顧客不可坐超過六成滿,不可多於8人同桌;派對房間及卡拉OK場所的每一房間人數由16收緊至8;健身中心內每一小組訓練或課堂由16人收緊至8人,小組間相距1.5米;電影院不准飲食。

【新冠肺炎】今增32宗本地確診個案 11宗涉水泉澳邨明泉樓 疑與大廈共用設施有關
政府將於周六起收緊防疫措施,電影院及具現場表演的公眾娛樂場所內不得飲食。(梁銘康攝)

陳肇始:不覺遲 袁國勇:應每枱6人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周二促政府盡快收緊食肆措施。陳肇始稱昨公布收緊措施「不覺得遲」,又說兩日前講過有本地個案是警號,並早說過新冠病毒不會遠離,在新常態下要「張弛有度」,針對不戴口罩的活動屬高風險,並將一直檢視。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在食肆除口罩進食的風險高,應盡量拉闊餐桌距離,限制每枱4至6人上限就「差不多」。

【新冠肺炎】今增32宗本地確診個案 11宗涉水泉澳邨明泉樓 疑與大廈共用設施有關
周六起,健身中心每一小組訓練或課堂連教練在內的人數由16收緊至8。(明報記者攝)

 

]]>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www.afterroberto.com/%e5%81%9c%e8%aa%b2%e7%99%be%e6%97%a5%e4%bb%8a%e5%be%a9%e8%aa%b2-%e8%aa%bf%e6%9f%a5-%e5%ae%b6%e9%95%b7%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9%9c%80%e9%97%9c%e6%b3%a8-%e9%86%ab%e7%94%9f/ Wed, 27 May 2020 06:06: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865 【明報專訊】本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停課多月!香港小童群益會調查發現,期間約八成兒童精神狀况健康,惟約四成受訪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達「需關注水平」,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原因包括子女常用手機。團體提醒,復課後家長要與子女協調作息時間,家長亦要體諒子女復課後或仍需使用電子器材作網上學習。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香港小童群益會昨舉行「關注基層兒童網上學習需要」記者會,總幹事陳健雄(左二)建議家長多關注自己及孩子的精神健康狀况,而兒童經過長時間在家學習,改變了生活節奏,家長及校方需密切關注兒童復課後的適應,適時支援。(林若勤攝)

 

調查:停課致四成家長情緒「需關注」

調查於2月8日至3月14日以網上問卷及電話方式,成功訪問507名9至17歲兒童及475名家長,並於本月初做個案訪問,深入了解11名介乎小一至中五基層兒童或家庭的狀况。調查以「一般健康量表」量度兒童及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0至12分中,如評分在4分或以上屬「需關注水平」。調查發現,八成兒童的情緒及精神狀况在健康水平。小童群益會研究及發展經理趙振雄分析,結果顯示兒童不太擔心疫情,反因突如其來的假期而稍為放鬆,但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則普遍較兒童差,有逾四成受訪家長的精神狀况達到需關注水平。

 

八成兒童情緒及精神狀况「健康水平」

調查亦發現,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逾半家長稱衝突原因是要經常叫子女學習或做功課及因子女常用手機。小童群益會總幹事陳健雄表示,家長在疫情期間擔心疫情、經濟狀况,復工復課亦令家長感壓力,籲家長關注自己精神健康,而復課時間表與以往不同,要多與子女協調。

 

醫生:學生復課多帶備口罩 避免擁抱保持社交距離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昨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提醒學生上課宜額外帶備一至兩個口罩,也要帶信封暫存口罩。學生多日不見,他提醒學生見面時應避免擁抱,「遠處揮揮手已可以」;回家後要清洗校服,可在鞋底噴稀釋的漂白水,外出用的鞋不要穿進室內。關日華續稱,同學小息時不要「一窩蜂」湧到洗手間及小食部,宜保持社交距離,不宜聚在一起聊天,進食時亦要分開。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 哈佛:或需限社交至2022年 張竹君: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或成常態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e7%96%ab%e6%83%85%e6%96%99%e4%bb%a5%e5%b9%b4%e8%a8%88%e8%82%86%e8%99%90-%e5%93%88%e4%bd%9b%ef%bc%9a%e6%88%96%e9%9c%80%e9%99%90%e7%a4%be%e4%ba%a4/ Thu, 16 Apr 2020 04:57: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042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港大醫學專家袁國勇稱要有心理準備今年底前天天戴口罩,美國最新研究更估計,間歇性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或要維持至2022年。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或都會變常態,籲巿民家有心理準備「會是漫長戰爭」。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認為,要交替實施嚴格及寬鬆的措施,否則社會會「抗疫疲勞」,隨着疫情近日放緩,公務員在家工作可考慮解除,亦可有限度重開部分設施如運動場及圖書館,惟限聚令及邊境防疫措施暫未有空間調整。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 哈佛:或需限社交至2022年 張竹君: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或成常態

哈佛研究推算新型冠狀病毒

未來 5 年傳播情况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利用美國的數據,推算新冠病毒未來5年可能的傳播情况,研究報告周二(14日)刊於《科學》期刊,報告指出,若免疫力可永久持續,報告估計新冠肺炎或會於首次爆發後消失5年或更長時間;若免疫力只能維持約一年,就可能會每年爆發。研究人員估計,除非新的治療方法或疫苗問世,或提升深切治療部接收病患的能力,否則間歇性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或需持續至2022年;即使明顯消除今次疫情,亦應繼續監控病毒,因為疫情有可能在2024年捲土重來。

英國政府的緊急事件科學顧問小組(SAGE)上月中亦發表文章,提出交替實施嚴格及較寬鬆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需至少實施一年,其中有半年時間採取嚴格標準。

 

林正財:措施嚴格寬鬆交替 防「抗疫疲勞」

本港限制社交距離措施要實施到何時?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相信,本港交替實施嚴格及較寬鬆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或要延至2021年底至2022年初,視乎疫苗、藥物等供應。關閉處所、規管食肆及4人限聚令的新例至下周四(23日)屆滿,林正財認為,暫時無空間放寬有關措施,但可以在公務員留家工作及關閉康文設施的措施上放寬,例如圖書館可限制人流及探體溫後重開,部分運動場亦可在可控下重開,他估計政府會考慮,「完全維持(現况)的話,社會會有抗疫疲勞,疫情嚴重時應嚴點,之後放鬆吓,讓巿民有點盼望,否則點捱到2022年?」

]]>
MIT研究:咳嗽飛沫可傳8米 何栢良籲勿堂食 //www.afterroberto.com/mit%e7%a0%94%e7%a9%b6%ef%bc%9a%e5%92%b3%e5%97%bd%e9%a3%9b%e6%b2%ab%e5%8f%af%e5%82%b38%e7%b1%b3-%e4%bd%95%e6%a0%a2%e8%89%af%e7%b1%b2%e5%8b%bf%e5%a0%82%e9%a3%9f/ Wed, 01 Apr 2020 10:14: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667 【明報專訊】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突破700宗,政府日前推出措施增加市民社交距離,包括規定食肆枱與枱之間要有1.5米距離。不過,有研究指出,咳嗽時飛沫可傳播7至8米遠。有本港專家認為,食肆內不通風,且近日天氣潮濕,飛沫或傳播得更遠,食肆內的枱即使有1.5米距離,仍可能傳播飛沫,呼籲市民盡量外賣、不要堂食,即使在食肆內用餐,亦不應該說話。

何:天氣潮濕或傳更遠
食客咳無人走得甩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日前刊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份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咳嗽或打噴嚏時,由於受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會產生一種氣流將飛沫帶開去,可以將飛沫以每秒10至30米的速度,帶到7至8米遠。研究人員認為,世衛和美國疾控中心(CDC)所建議的保持1至2米社交距離,是低估了飛沫傳播的距離,建議無論是否染病,都應該戴口罩,減少染病及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機率。

MIT研究:咳嗽飛沫可傳8米 何栢良籲勿堂食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即使政府規定食肆內枱與枱的距離要隔1.5米,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顯示,飛沫可傳播遠至8米,加上飛沫以每秒30米的速度噴出,速度有如一輛超級跑車,故若有食客在食肆內「大聲講大聲笑」,或者有人咳嗽,店內其他食客仍會被噴到。他又說,食肆內較不通風,加上近日本港天氣潮濕,飛沫或傳播得更遠,「食肆內如果有人咳,無人走得甩」。

何栢良建議,市民應盡量買外賣、不要堂食,若要在食肆內用餐,除下口罩後亦不應說話,以減少飛沫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