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10 Apr 2024 07:40:3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睡眠障礙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調查:逾八成港人睡眠不足 四成人感交通工具較睡牀更好眠 專家:或睡眠障礙 //www.afterroberto.com/%e8%aa%bf%e6%9f%a5-%e6%b8%af%e4%ba%ba%e7%9d%a1%e7%9c%a0%e4%b8%8d%e8%b6%b3-%e5%9b%9b%e6%88%90%e4%ba%ba%e6%84%9f%e4%ba%a4%e9%80%9a%e5%b7%a5%e5%85%b7%e6%9b%b4%e5%a5%bd%e7%9c%a0/ Wed, 10 Apr 2024 07:40: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33

【明報專訊】(編按:每晚睡得好嗎?有沒有失眠、輾轉反側或容易扎醒?何謂健康睡眠?)「生活易」今年3月訪問了704人,了解港人的睡眠問題,結果顯示74%受訪者認為自己睡眠質素差,原因依次序是壓力大、睡前使用電子產品、少做運動等(詳見表),而壓力主要來自工作(78%)、家庭(51%)及經濟(48%);受訪者可選擇多於一個原因。

調查:逾八成港人睡眠不足 四成人感交通工具較睡牀更好眠 專家:或睡眠障礙

相關閲讀:【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調查:83%港人睡眠不足 近九成願犧牲睡眠換打機煲劇

調查又顯示,83%受訪者表示「唔夠瞓」。至於睡眠問題,最多人覺得起牀後仍感疲倦,其次是容易扎醒、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淺睡多夢等。要睡得好的話,69%人認為環境寧靜最重要,無壓力和多做運動都很重要。

調查亦發現,88%受訪者寧願犧牲睡眠時間做其他事情,最大原因是想換取時間玩電話、用電腦、打機或煲劇。為了彌補睡眠時間,76%受訪者曾在公共交通工具補眠,甚至有四成人覺得交通工具比在家中睡牀更好眠。

調查:逾八成港人睡眠不足 四成人感交通工具較睡牀更好眠 專家:或睡眠障礙
睡眠問題有很多,如起牀後仍感疲倦、容易扎醒、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淺睡多夢等。


相關閲讀: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四成人感交通工具較睡牀更「好瞓」非好事  或睡眠障礙

精神科專科醫生汪嘉佑提醒,極速入睡或在睡牀以外的環境輕易入睡並非好事,甚至可能是有睡眠障礙;而健康的睡眠是一個逐漸進入睡眠狀態的過程,睡眠充足者的入睡時間約10至15分鐘。


相關閲讀:【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
你有慢性失眠嗎?睡眠再培訓:用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www.afterroberto.com/%e4%bd%a0%e6%9c%89%e6%85%a2%e6%80%a7%e5%a4%b1%e7%9c%a0%e5%97%8e-%e7%9d%a1%e7%9c%a0%e5%86%8d%e5%9f%b9%e8%a8%93-%e7%94%a8%e9%9d%9e%e8%97%a5%e7%89%a9%e6%b2%bb%e7%99%82/ Tue, 30 Jan 2024 10:19: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069 【明報專訊】一夜無眠,輾轉反側,無論數了多少隻綿羊,依然無法入睡。大家或會嘗過這種「眼光光等天光」的滋味。最怕情况持續,演變為慢性失眠,既擔心安眠藥有不同副作用;又害怕伴隨共病,包括睡眠窒息、不寧腿,甚或抑鬱症……失眠是否真的如此恐怖?是否一定要食安眠藥?專家解謎:醫治失眠,首要重新學習睡覺。(編按:失眠人士很多時都會躺在牀上等入睡,結果愈心急想快些入睡,卻愈難入眠,久而久之對睡眠產生恐懼,更加難以入睡。有研究證實,慢性失眠患者在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後,四成獲得根治,六成病情好轉。療程期間,患者須重新學習睡眠規律,培養睡眠衛生習慣……)

你有慢性失眠嗎?睡眠再培訓:用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salim hanzaz@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失眠定義:你有慢性失眠嗎?以非藥物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上牀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相信不少人也有此經驗,但什麼程度才算是失眠,需要尋求協助?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為失眠定義,若發現自己每周出現至少3次下述任何一種情况,並維持至少3個月;以及對日常生活、工作、社交造成困擾,即表示患上失眠。

1.上牀後30分鐘仍難以入眠

2.半夜多次醒來並難以再度入睡

3.比預算時間早起卻無法再度入睡

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症 亂服安眠藥或加重失眠

面對失眠,總是聽到不同勸說,「放鬆點,想辦法減減壓,無壓力,心情輕鬆,自然睡得好」。亦有些「專家」朋友說「失眠可能跟情緒病有關,處理好情緒問題就有覺好瞓」。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指出這些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失眠其實是一種睡眠障礙症,以往多歸咎於壓力和情緒問題,但經過20多年研究,我們發覺這些因素並非導致失眠的主因。反而單單只是擔心睡不着,已可形成壓力,導致失眠」。有些人亂用安眠藥,不接受針對慢性失眠的治療,令問題持續加劇,更有可能由偶發失眠演變成慢性失眠。「目前醫學界針對慢性失眠的第一線治療方案,是採取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研究證實,慢性失眠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四成獲得根治,六成病情好轉。」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即是針對睡眠相關的心理與行為治療,屬非藥物治療方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2005年確認是治療慢性失眠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能減低患者在夜間睡眠時出現的困擾外,還有效改善日間精神狀態。

多伴隨情緒病、睡眠窒息等共病

不過現實上,很多失眠患者都伴隨其他疾病。榮潤國解釋:「例如是情緒病、抑鬱症或焦慮症等共病;又或者其他睡眠障礙症,例如不寧腿、睡眠窒息等。了解相關病因,醫生才能決定治療方案。不過目前的治療大方向都是先採取非藥物治療,即是認知行為治療,然後才因應病情,考慮是否加入藥物作為輔助治療。」


相關閲讀: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睡牀辦公打機煲劇 影響睡眠認知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系列針對行為、認知和導致失眠因素的干預治療,研究證實比藥物療效更長久,亦有助降低患者服食安眠藥的劑量。治療包括5大範疇(見「睡眠再培訓」),目的是教導患者重新學習睡覺。中大精神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銀燕表示:「日常行為習慣其實好影響睡眠,認知行為治療是透過睡眠教育,以及針對失眠的認知和行為策略,不但能夠治療失眠,亦可以預防失眠。」中大有份參與的失眠研究發現,有家族失眠病史的高危青少年,接受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比對照組患失眠的風險低逾七成。研究結果於2021年在《兒科醫學期刊》發表。

陳銀燕解釋:「療程期間,患者須重新學習睡眠規律,培養睡眠衛生習慣,例如睡前不能玩手機。失眠人士很多時躺在牀上等入睡,愈心急想快些入睡,卻愈難入眠,久而久之對睡眠產生恐懼,更加難以入睡。」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可整體提升睡眠效率,有助減少因等待入睡而出現的負面情緒,重建正常睡眠習慣,令患者可在牀上自然入睡,不必費力強迫睡覺。陳銀燕舉一常見例子,「有些人將睡牀變成工作的地方,或花費大部分時間在牀上,例如玩手機和看電視,這些不合適活動會影響睡眠認知,治療將協助患者改變這些壞習慣,包括讓患者習慣睡牀只作睡眠用途,睡不着,就先不要睡,有睡意時才上牀」。

你有慢性失眠嗎?睡眠再培訓:用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陳銀燕(受訪者提供)

失眠可造成惡性循環 毋須強迫睡足8小時

失眠可以形成惡性循環,很多時患者會因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和不合理的觀念而導致失眠,因為失眠不單可造成睡眠不足,亦可能令人產生負面想法,到睡覺時又驚睡不着,導致壓力上升,出現憂慮及負面情緒,這又影響患者日間表現;亦有人認為要睡眠8小時才充足,在日間已不停提醒自己今晚一定要睡足8小時,無形中又給自己壓力,令失眠加劇形成惡性循環。陳銀燕指出:「每個人的睡眠時間都有可能不一樣,不一定都需要8小時的睡眠時間。此外,有些患者會出現一些災難級想法,覺得失眠好大件事,工作表現一定變得好差,同樣無形中產生了壓力。」

早前中大與賽馬會合作推出「賽馬會樂眠無憂計劃」(jcsleepwell.cuhk.edu.hk),透過網上平台提供睡眠知識,市民可登記成為會員參與自助睡眠課程,或接受專家分析,由專屬「睡眠教練」提供針對失眠的認知行為策略。計劃主要有3大目標,榮潤國指出:「首先是推廣睡眠健康文化,希望市民重視睡眠,因為大眾對睡覺有好多誤解,例如睡得多浪費時間;第二、根據市民的失眠情况提供不同程度的治療方案,循序漸進為參加者治療失眠;第三、提升社區對睡眠問題的支援。計劃將分階段於不同社區推行,期望於未來3年內為1萬名市民服務。」

你有慢性失眠嗎?睡眠再培訓:用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為提升大眾對睡眠的認識,賽馬會樂眠無憂計劃特意設計了一個樂眠空間供有興趣的人士預約,以體驗形式推廣睡眠教育,改善睡眠質素。(受訪者提供)

睡眠再培訓 5範疇改善睡眠品質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透過以下5大範疇,以不同層面改善患者睡眠品質和習慣。在專家指導下,失眠患者須填寫睡眠日記,幫助診斷及找出導致失眠的原因和類型。

1.睡眠衛生教育
目標:教授正確的睡眠習慣

2.刺激控制
目標:重建牀與睡眠的關係,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

3.放鬆訓練
目標:減少失眠患者對失眠的焦慮情緒

4.睡眠限制
目標:加強睡眠意欲,提升睡眠質素和持續時間

5.認知治療
目標:改變患者對失眠的錯誤觀念和認知,減少對失眠過度的憂慮


相關閲讀: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睡眠障礙:夢遊、睡夢中打人、「蟻爬腳」 無覺好瞓快求醫

本港研究顯示,約三成港人出現失眠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強調,大多失眠問題在適當方法及治療下都能改善。除失眠外,以下常見睡眠障礙亦可影響睡眠質素,應及早求醫。

你有慢性失眠嗎?睡眠再培訓:用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榮潤國(受訪者提供)

‧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
歸類為異態睡眠障礙,患者會在睡夢中將夢境表現出來,例如作出踢、跳、打、叫喊和說話等行為。病情會隨時間惡化,病發初期,夢境行為會較輕微,其後愈趨激烈甚至暴力

‧阻塞性睡眠窒息
這是睡眠窒息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氣管會在睡眠期間反覆受到阻塞,因而發出鼻鼾、窒息的聲音,甚至停止呼吸

‧不寧腿綜合徵
歸類為神經性睡眠障礙,患者在睡眠期間常感覺腿部不適,例如似有異物爬行或蠕動,因而難以入睡,嚴重影響睡眠質素和時間

‧夢遊
歸類為異態睡眠障礙,患者會在夢遊期間作出奇怪、不當,甚至暴力行為,少數患者可能會隨處小便、傷害自己或別人的危險行為等。不過,兒童夢遊則多屬正常,一般來說毋須治療

你有慢性失眠嗎?睡眠再培訓:用非藥物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四成可根治
(ariwasabi@iStockphoto)

文:葉凱欣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乳癌患者易有睡眠障礙?5招改善失眠助康復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6%98%93%e6%9c%89%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6%94%b9%e5%96%84%e5%a4%b1%e7%9c%a0%e5%8a%a9%e5%ba%b7%e5%be%a9/ Tue, 23 Jan 2024 03:22: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010

【明報專訊】美國史丹福大學「壓力和健康中心」教授斯派格爾(David Spiegel)研究表明,良好睡眠是戰勝癌症病魔的法寶,亦是癌症患者復康路上的助力。然而,研究數據指出,乳腺癌患者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有較高比例的睡眠障礙。(編按:什麼是睡眠障礙呢?有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80%。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因素可分為四大範疇:藥物、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如何改善失眠呢?做好以下5招有助提高睡眠質量!)

乳癌患者易有睡眠障礙?5招改善失眠助康復
乳腺癌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的機會較高,能夠提高睡眠質量是癌症復康的重要一環。如何對付失眠呢?

乳腺癌患者80%出現睡眠障礙 身心環境4因素致失眠

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指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狀態,且持續1個月每周出現3次以上睡眠問題,明顯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80%,對患者精力、體力、生活、工作,以及康復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一般來說,乳腺癌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因素可分為藥物、生理、心理和環境四大範疇:

‧藥物因素:服用藥物如紫杉醇、曲妥珠單抗、他莫昔芬等,其常見副作用之一便是失眠

‧生理因素:癌痛、術後傷口疼痛,以及疾病帶來身體變化可能會導致患者失眠;另外,病人因術中需清走腋窩淋巴結,易造成上臂淋巴液回流障礙,出現淋巴水腫,這些不舒適感都會引起失眠

‧心理因素:對乳房缺失後的自卑,對疾病未知的恐懼和不確定感,以及對家庭負擔的擔憂等心理困擾,皆增加患者精神壓力,以致失眠

‧環境因素:手術後生活習慣可能有所改變,例如有強光、噪音影響,又或牀鋪軟硬及室內溫度等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改變睡眠節奏,導致生理時鐘紊亂

良好睡眠提升免疫功能 修復受損細胞

良好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功能,修復受損細胞,促進細胞更新,刺激被稱為「人體清道夫」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其他白血細胞,它們能迅速辨別微生物,將其吞噬或殺死。所以,提高睡眠質量是癌症復康一個重要環節,做好以下幾點有效改善失眠:

5招改善失眠 合理用藥勿依賴

1.調整心態:世界衛生組織把癌症劃定為可以調控、治療,甚至可治癒的慢性病。癌症患者要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正確認識,面對現實時不必過度緊張和焦慮。穩定自己的情緒,對於睡眠改善有很大幫助

2.適當運動:適當活動能提高夜間睡眠質量,患者可根據身體狀况,每天做輕中度運動,通過運動緩和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盡量避免睡前劇烈體力活動和腦力勞動

3.合理飲食:三餐不宜過飽,少吃多餐;避免吃太油膩、辛辣食物,以免消化不良影響睡眠

4.積極治療疼痛或各種不適:疼痛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採用鎮靜藥、止痛藥、針灸等多種鎮痛方法緩解疼痛。癌症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不適徵狀也應積極處理

5.改善睡眠習慣:每晚安排7至8小時睡眠,不在牀上看電視、工作或看書等。每晚保持相同時間點睡覺。睡前盡量不要喝飲料,避免在傍晚或夜間攝取含有酒精、咖啡因、可可等成分的食物

乳腺癌患者的失眠問題,需綜合運用各種藥物和非藥物的治療,才能有效解決。嚴重失眠的患者應主動尋求醫生幫助,嚴格遵照醫囑,合理用藥,以防長期用藥對藥物產生依賴。

文:林河清(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瘤言情深)

]]>
拆解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夢中大吵碌落牀?雙腳麻癢難耐?成人遺尿?或暗藏隱疾 //www.afterroberto.com/%e6%8b%86%e8%a7%a33%e5%a4%a7%e3%80%8c%e9%9d%9e%e5%85%b8%e5%9e%8b%e3%80%8d%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f%bc%9a%e5%a4%a2%e4%b8%ad%e5%a4%a7%e5%90%b5%e7%a2%8c%e8%90%bd%e7%89%80%ef%bc%9f%e9%9b%99/ Tue, 16 May 2023 04:20: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321 拆解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夢中大吵碌落牀?雙腳麻癢難耐?成人遺尿?或暗藏隱疾

【明報專訊】提及睡眠障礙,失眠、噩夢、易醒、睡眠窒息,大家都聽得多;但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非典型」睡眠障礙,不單影響睡眠品質,背後還可能暗藏健康隱憂。你可曾試過在睡夢中碌落牀(或與柏金遜症先)?或每晚躺下來,雙腿好像有很多螞蟻爬來鑽去,麻癢不適呢(或是「不寧腿綜合徵」、多巴胺不足)?甚至在睡覺時「不小心」遺尿(或尿道炎、前列腺增生)?以下3宗奇案,事主在睡覺時各有古怪經歷,究竟純屬意外、心理作祟,抑或是病態?且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副教授陳詠欣一一解答。

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問題逐一拆解

奇案1︰撞鬼似的 睡夢中大砂大叫碌落牀

50多歲陳先生(化名),沒有長期病患,每晚一躺上牀就可以「秒睡」。然而陳先生近兩年卻經常在睡覺時發生離奇事件——碌落牀!「試過5、6次了,有2次及時被太太抓着,但其餘幾次就真的跌了在地,幸而每次都只是輕微擦傷手腳,沒有大礙。」陳太則形容,每次丈夫都好像「撞鬼」般,睡到半夜突然大吵大叫,之後便跌下牀。陳先生認為自己是發噩夢「嚇親」,只是扎醒後便記不起夢境了。

拆解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夢中大吵碌落牀?雙腳麻癢難耐?成人遺尿?或暗藏隱疾
睡眠障礙——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很少會跌下牀,但假如情况持續發生,就當心患上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設計圖片,frenky362@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拆解︰或柏金遜症先兆

陳詠欣表示,成人透過生活經驗,建立起睡眠安全意識,所以不會像小朋友般,因在牀上鑽來鑽去而跌落牀。而且成人對牀的大小有概念,睡覺時會避免躺在牀緣位置;亦有較高警覺力,即使已進入夢鄉,但當感到手腳懸在牀外時,會馬上有意識地縮回來。所以成人相對於小孩子,跌下牀的機率較小。但陳先生已有5、6次相關經歷,就值得關注。

據陳先生描述,每次跌下牀都因為發噩夢,即是說,當時他正處於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的睡眠周期。理論上,這時全身肌肉最放鬆,即使在夢境中有跑、跳、叫等動作,在牀上應該仍然表現安靜。然而,若是患有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病人,即使在REM階段,肌肉都沒有完全放鬆,因此會隨夢境做出一些複雜動作或發出聲音。陳詠欣表示,「我有一個病人,發夢被人搶袋子,於是出盡力想扯回來,怎知他其實在扯着太太的頭髮」。

RBD病人也較容易產生一些動作激烈的夢境,例如跟別人爭吵或扭打、被鬼或動物追趕等,約有三至五成病人會在睡覺時自傷,例如跌下牀、撞牆等。RBD患者以男性較多,好發年齡約60歲以上。雖然陳先生只有50多歲,但仍建議他接受多導睡眠圖測試,包括使用腦電圖記錄他睡眠時腦電波的活動,以及透過肌電圖,檢查他在REM階段中肌肉張力有無增加,以確定是否患有RBD。

之所以不能夠忽視RBD,是因為愈來愈多數據顯示,RBD似乎是神經退化病的前期階段,尤其跟柏金遜症關聯最密切。「柏金遜症患者之中,超過一半有RBD徵狀。」病人首要是注意家居安全,假如經常碌落牀,可考慮鋪上軟墊,或直接把牀褥放在地上睡覺。有需要時,醫生會處方藥物,包括褪黑激素或鎮靜劑,有助患者減少發噩夢,以至在睡夢間「手舞足蹈」。


相關閲讀: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奇案2︰如蟻爬腳 麻癢難耐

梁先生(化名)一直被枕邊人投訴經常「踢被」,弄得大家都睡不好。「我不想的,只是雙腳很不自在,像有螞蟻在爬來鑽去,忍不住要踢腳。」梁先生曾以為是牀單不潔或是皮膚乾燥所致,但即使換了牀單、雙腳塗上很多潤膚膏,不適感仍然存在,「太太說是心理作祟,但我覺得不是,只是無法形容那種麻麻癢癢的感覺」。

拆解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夢中大吵碌落牀?雙腳麻癢難耐?成人遺尿?或暗藏隱疾
麻癢不適——不寧腿一般在晚上才發作,麻癢不適感,會影響患者睡眠品質。(設計圖片,PeopleImages@iStockphoto)

拆解︰神經系統病 多巴胺不足

有一種經常被人忽略的睡眠障礙叫不寧腿綜合徵(下稱不寧腿),和事主的情况很相似。陳詠欣表示,「有一名病人,徵狀都頗嚴重,但看醫生時無法具體描述,只說感到痠痛、抽筋、不舒服,總之就是睡不到。醫生便因為他『睡不到』而處方安眠藥,但病人服藥後情况無改善,就擅自增加劑量,結果愈吃愈多後出現夢遊。後來轉介來我們的睡眠檢查室,才知道他原來有不寧腿」。

不寧腿患者在靜止狀態時,常覺得下肢(部分人會伴隨上肢)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不適感,坐立不安,必須通過移動或活動雙腳緩解不適。「比較特別的是,此症有晝夜節律,徵狀通常在黃昏、晚間、臨睡前尤其明顯。」

不寧腿並非心理作祟,它可能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相信與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有關。雖然到目前為止,未有直接科學數據證明此症會增加患腦退化症的風險;但已知的是,一些疾病例如貧血、缺乏鐵質、甲狀腺病、糖尿病、腎功能衰竭等,都有可能導致不寧腿,所以或需要進一步檢查,尋求病因。醫生會根據病人情况,制訂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是缺鐵性貧血,便可通過補充鐵質來消除徵狀;另外,多巴胺促動劑、鎮靜劑、抗腦癇類藥物,亦可減輕不寧腿患者的不適感。


相關閲讀:【世界柏金遜症日】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奇案3︰交際應酬後尿牀

睡覺本來是最放鬆的時間,但梁先生(化名)總是心慌慌,因為他不知道自己何時又「瀨尿」。「這是間歇發生,前年狀態最差時,有1個月試過2次,平均就3、4個月『失手』一次;去年情况好些,全年只瀨濕過1次;今年就最開心,至今都平安無事。」梁先生思前想後,發現自己每次尿牀都在交際應酬後,又或是那陣子身體極度透支,為此他已經戒掉啤酒,也盡量多休息。

拆解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夢中大吵碌落牀?雙腳麻癢難耐?成人遺尿?或暗藏隱疾
揪出成因——成人遺尿原因眾多,必須揪出成因,才能提升治療效果。(設計圖片,jes2ufoto@iStockphoto)

拆解︰或尿道炎、前列腺增生

成人繼發性睡眠遺尿症的診斷準則,是指原本能正常控制夜間排尿,但突然1星期有超過2次在非自願情况下尿牀,且持續發生超過3個月。雖然梁先生個案的尿牀次數並不符合確診要求,但為何會遺尿呢?也值得探討。

成人膀胱容量比嬰幼兒大,正常可儲到300至400毫升尿液,加上機能成熟,身體在睡覺時會分泌抗利尿激素,有助腎臟濃縮尿液,減少尿量。但以下情况可能會造成影響︰

1.睡前飲很多水或利尿飲品,又或是本身是糖尿病人,需要服食利尿藥物,都會導致晚上產生很多尿液

2.假如膀胱很敏感或過度活躍,會增加遺尿機率。這情况常出現在尿道炎病人,又或者是長期受便秘困擾的人士

3.正常成人尿急時會醒來去廁所,但有些人受酒精或鎮靜劑類藥物影響,會較難清醒;睡眠窒息症患者較多半夢半醒的狀態,遺尿機率也較高

4.年長男性較常有前列腺增生問題,由於尿道被擠壓,會影響排尿不清,也較容易出現遺尿

假如排除其他病症,會建議臨睡前調整水分攝取,減少飲用酒精及含咖啡因等刺激飲料,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體重,都有助改善情况。

拆解3大「非典型」睡眠障礙:夢中大吵碌落牀?雙腳麻癢難耐?成人遺尿?或暗藏隱疾
陳詠欣(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睡得好嗎?|每晚有進入深層睡眠嗎?醫生教你5件事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有助增強免疫力、整理記憶、情緒


文:沈雅詩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醫路同行:睡眠障礙加劇三高 增抑鬱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7%af%e5%90%8c%e8%a1%8c%ef%bc%9a%e7%9d%a1%e7%9c%a0%e9%9a%9c%e7%a4%99%e5%8a%a0%e5%8a%87%e4%b8%89%e9%ab%98-%e5%a2%9e%e6%8a%91%e9%ac%b1%e9%a2%a8%e9%9a%aa/ Mon, 02 Nov 2020 05:12: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143 【明報專訊】都市人生活緊張及壓力大,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種經驗:經過忙碌的一天,終於可躺到牀上休息,卻在牀上輾轉「眼光光」,望着鬧鐘已是凌晨2時、3時,想到明天要早起上班,心中愈是焦急卻愈難入睡。

醫路同行:睡眠障礙加劇三高 增抑鬱風險
80種睡眠障礙——醫學界目前所知有超過80多種睡眠障礙,部分成因不明,亦有部分由其他疾病、痛症、情緒問題或藥物引致。(amenic181@iStockphoto)

失眠只是眾多的睡眠障礙之一,醫學界目前所知的睡眠障礙已超過80多種,當中部分成因不明,亦有部分由其他疾病、痛症、情緒問題或藥物引致。一般而言,有睡眠障礙人士通常會經歷以下情况:

  1. 難以入睡:在牀上久不成眠,每晚需半小時以上甚至數小時才能睡着
  2. 無法沉睡:容易入睡卻無法深睡,持續處於淺睡狀態,半夜易醒來
  3. 早醒:比慣常起牀的時間早醒,醒來後無法再入睡
  4. 日間嗜睡:晚上可正常入睡,但日間起來仍經常感疲倦及渴睡

如果情况持續3個月、每星期有3晚,便可界定有睡眠障礙。若情况已影響日常生活,便應求醫。

睡眠問題可對身、心、社、靈帶來嚴重損害。睡眠不足可影響新陳代謝功能及免疫系統,例如令血糖、血壓及膽固醇等「三高」惡化,胰島素分泌不足會令血糖升高,亦可引致腸胃功能失調,一些敏感症例如哮喘、鼻敏感等亦會加劇。睡眠問題也會增加患抑鬱症、焦慮症的風險。

 

工作壓力、睡前玩手機可致失眠

睡眠問題的成因可謂五花八門,包括工作及精神壓力,睡眠不規律打亂生理時鐘,睡前常玩手機或用腦亦可影響睡眠質素。生理方面,甲狀腺亢進可令人亢奮而失眠;部分藥物例如用於通鼻塞的麻黃素令人較難入睡;關節炎或頭痛等慢性痛症、胃灼熱等腸胃不適、抑鬱和焦慮等都可影響睡眠。阻塞性睡眠窒息症亦是常見成因,患者本身呼吸道狹窄,睡覺時舌頭下墜阻塞氣道,繼而缺氧,令睡眠變差。

家庭醫生透過詳細問症及檢查,辨別睡眠障礙成因,再對症下藥。若問題較輕微,可透過「睡眠衛生」建議及處方安眠藥等協助患者。若睡眠問題有更深層原因,可根據需要尋求耳鼻喉科、呼吸系統科、精神科、臨牀心理學家等協助,為患者提供跨專科及跨專業護理。

 

監察睡眠 記錄交感神經狀態

此外,現時有便攜式監測儀器,可讓患者睡覺時佩戴在手指,記錄睡眠期間自主神經系統狀態,若發現交感神經較為活躍,可能反映睡眠時處於較緊張狀態;此外,儀器也可監察血含氧量水平,若發現睡覺時血含氧量突然下跌,便有可能是睡眠窒息症徵兆。醫生利用這些數據作為參考,再評估是否需要為患者安排詳細的睡眠測試。

文:趙志輝(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
從「心」治療腸易激綜合症 患者常見的5個情况 //www.afterroberto.com/%e5%be%9e%e5%bf%83%e6%b2%bb%e7%99%82%e8%85%b8%e6%98%93%e6%bf%80%e7%b6%9c%e5%90%88%e7%97%87-%e6%82%a3%e8%80%85%e5%b8%b8%e8%a6%8b%e7%9a%845%e5%80%8b%e6%83%85%e5%86%b5/ Fri, 06 Sep 2019 02:45: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339
從「心」治療腸易激綜合症 患者常見的5個情况
(網上圖片)腸易激綜合症與壓力大有關。有研究證實,心理治療對改善腸易激綜合症症狀有一定成效,其中以認知行為治療證明能紓緩腸易激綜合症的生理及心理症狀。


腸易激綜合症
屬於慢性功能性腸胃障礙,患者症狀因人而異。但心理因素有可能會令症狀持續、惡化或引發其他症狀。心理學家指出,如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可以與藥物治療同步進行,以達致相輔相成的效果。

腸易激綜合症與壓力大有關

betway体彩 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和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馮淑敏博士指出,有研究發現,腸易激綜合症與壓力大有關係,壓力會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內分泌、免疫系統,進而激化腸道活動,觸發症狀或令其惡化。

若患者因症狀而感到持續或過分焦慮和困擾,不斷思考如何應付,思緒經常被有關症狀的事情纏繞,對生活上的其他實務失去動力,生活質素受到負面影響,便應覺察警號已經亮起,及早處理問題。

認知行為治療 控制病情

李博士及馮博士續指,研究證實,心理治療對改善腸易激綜合症症狀有一定成效,其中以認知行為治療證明能紓緩腸易激綜合症的生理及心理症狀。如病人在進行身體檢查後仍感到不適,又希望能找方法控制症狀,可考慮透過家庭醫生轉介,嘗試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患者經常出現的5個情况

若要為病人開展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學家會按照病人個別情况,作出評估,以便作出相應的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患者,經常會出現以下5個情况:

  1. 因治療未能有效紓解症狀,部分人會過分擔心病情惡化,胡思亂想;或害怕病患不能治療而要終身忍受症狀的折磨;
  2. 這些焦慮的想法亦可引致睡眠障礙,令人感到長期疲累;
  3. 部分人也會產生抑鬱的情緒和消極的念頭,逃避社交生活,自我隔離,縮窄日常活動,令負面情緒加劇,引致惡性循環;
  4. 或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環境、壓力等因素,觸發症狀的出現或劇化症狀;
  5. 因未能應對當前情况,在壓力及症狀互相影響的循環之下,患者因而感到困擾,難以應對。

認知行為治療前 必先進行評估

在評估病人之後,認知行為治療主要引導病人認識個人思想、情緒、行為模式及生理反應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了解環境、壓力及情緒等有可能觸發症狀的誘發因素,以提高病人預測症狀出現的能力,並教導病人如何能更有效地處理壓力、管理負面情緒、紓緩焦慮,以及糾正不當觀念,減少令症狀加劇的機會,達致更有效的控制。

只要有效抑制心理因素及腸易激綜合症症狀互為影響的惡性循環,就能減輕因各種心理、行為、認知、情感因素相互牽動的不良及潛在反應,繼而提升治療效果,紓緩症狀。

認知行為治療對有中度或嚴重症狀、情緒低落、或已接受逾6個月標準生理治療但仍未能有效控制症狀者尤其合適。

]]>